聊聊对国产枪械的认知(仍然是纯“理论式”的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49:41


    这些天针对92手枪的讨论太“热闹”了,也时不时把95、88加入进来,然后就是各种针对92、95、88是垃圾的等各种说法,尤其是一些海外党有机会接触到国外枪械,有些也能接触到国产出口到西方的枪械,两相对比后就有各种说法。而国内一些涉世不深的军迷,多数关于枪械的知识是从杂志和网络上获得,接受了一些国产枪械如何好的说辞。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两个派别,一个要说国产枪械好,一个要说国产枪械不好,那么究竟国产枪械到底好不好?究竟应该如何认知国产枪械?这里说说个人纯“理论上”上的推导,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和大多数军迷一样,只打过少量几次枪,根本无法从实际使用经验上来评价枪械的好坏,所以只能从枪械的研制和生产这些环节来去看国产枪械到底好不好,所说东西也只是供大家参考。

一、针对国产枪械的一些基础分析

    如果是真正的枪迷,基本上都知道,枪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的突击步枪实际上很多原理和结构设计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枪械本身作为一种机械工业制品,决定其所谓的“好与坏”,基本上是与使用需求、研制者能力(包括经验)、企业加工能力(包括工艺)和持续改进(后续跟踪机制)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国产枪械。

(一)、需求方面:关于枪械方面的标准演变

    就需求来说,目前国内枪械需求基本上是军队提出的(我们这里不去讨论体育运动方面的枪械),而典型的需求中包括众所周知的白城测试,那么相关的标准演变如何呢?这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内容,应该比较准确:
——————————————————————————————————
   我国的枪械试验方法或军用标准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80年代),试验标准由无到有。

   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引进和仿制阶段,二为自行设计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轻武器是处于引进、仿制和改进阶段。进入198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走上了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道路,尤其是新一代班用枪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特色的轻武器。

    与轻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轻武器试验鉴定体系从建场至1980年代的近30年间,一直沿袭着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试验模式,其试验方法、试验理论以及试验设备、场区建设等均是基于该试验模式而建立的,有关试验方法或国家军用标准有:

    1961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草稿》 主要内容包括枪械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是依据苏联的地区和特点确定的,由于缺乏我国气象和地理条件的统计数据,因此,该试验法仅仅适用于当时的枪械验收试验和改进枪械的研究或鉴定试验。

    1974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试行稿)——枪械试验法》(QBQ—01) 在总结历年枪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1960~1970年代,兵器试验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热带、寒区、西北高原等地军区、气象局、工厂、院校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科研、生产方面的资料以及部队对轻武器使用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形成了这个版本的试验法。

   第二阶段(1980~1990年代),试验方法得到发展,形成了国家军用标准— —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349.2—87)。

    1980年代,为了适应轻武器发展的需要,技术人员在总结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武器发展的特点,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工作,并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到典型地区进行试验验证,获得了现场试验数据,完善了试验方法,形成了我国枪械定型试验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 349.2—87)。

    第三阶段(1990年代后),试验方法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枪械试验法——1998年版本《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

    1990年代,技术人员收集了有关环境、气象、战术战役、步兵射击方法、轻武器实际使用情况、周边地理环境、部队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制定出《枪械性能试验方法》。这部试验法作为枪械设计定型试验的第二代标准,是针对第一代军标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在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根据近年来枪械性能的发展并在实践中进行过研究论证后,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
    从上面来看,可以说我们的枪械环境标准来源于苏联,但是后来显然已经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过调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少数国家,最高的高原、世界第二大沙漠、南边的高温高湿、北边的严寒、东边的海岛等,可以说几乎涵盖各种极端环境情况,所以相关测试标准到底是太严格还是不合理,我没有看到标准,也没有看到标准后面制订的依据,所以无法就这个东西做探讨,但这个标准的背景,大家还是应该知道一下,而不是一直说国内标准就是采用苏联标准。

(二)、研制者能力
   枪械作为一种结构成熟的产品,很多时候决定能否设计出好枪械取决于研制者的经验积累(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像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天才,但那样的人少之又少),而设计经验从何而来,就是设计多款产品,而且这些产品还要真正投入使用后才能获得。我记得曾经和人讨论过枪械设计师到底是工匠还是理论师,后来得出结论还是偏工匠更多。
   那么,知道研制者能力要求,我们就可以看国内研制者的经验积累和国外枪械企业的设计师的经验积累。国内枪械没有一个巨大的民用市场,国内枪械的民用市场其实属于打猎、体育运动方面的,而涉及军用枪械方面的民用市场基本是没有的。另外,国外军警市场也不是象国内军警市场在枪械装备方面那么统一,军队和警察都还有一定的自主武器选择权,这也促成了一些研制机会。综合这些,我们会发现,国内设计师实际上能够获得的是军队研制次数并不多的机会,那么在经验积累上要赶上国外几乎不大可能。
   所以,就研制者的研制经验来看,我们设计师和国外的确有差距。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设计师经验有差距,但这不代表设计师针对非常基础的东西都不了解,譬如典型的双排弹匣进弹过程等不了解,因为这个是非常非常基础的东西,只是在具体武器设计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三)、企业的加工能力
    机械产品的好坏除了设计,还要看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是否健全并严格。在这方面,我不是非常清楚国内和国外企业加工能力上的差异,但根据论坛上的一些说法以及国内工业基础来看,我认为无论是材料、生产工艺还是质量控制方面和国外著名枪厂都有差距,这个或许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四)、持续改进
   好枪械是设计出来的,也是持续改进出来的,因为设计师再牛也不大可能把实际使用中面临的问题都预计到,总归有一些缺陷或者设计考虑不周的地方在实际使用中才能发现,这就要求针对枪械有个后续跟踪改进的机制来完善枪械,但是根据朵英贤接受杂志采访上说的,在这方面我们恰恰缺少合适的机制来保证这方面的工作。


二、国产枪械好不好

   从上面关于研制者经验、企业加工能力和持续改进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产枪械要比国外“好”是很难很难的,多半时候还是与国外枪械有差距,这个或许是个一些人不愿意但可能也不得不承认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个推理并不严谨,因为上面任何一点本身都存在例外和一定的变量,譬如研制者是个狂热的枪械爱好者和设计天才,而经验并不能代表全部;企业加工能力上并不一定需要高大上的加工设备才能加工出合格的枪械;持续改进上如果能够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做好相关工作。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是整个一个链条的事情。

   那么国产枪械是不是垃圾?显然也不能下这个结论,因为国产枪械虽然与国外有差距,但是也不是随随便便研制的,也经历过多种试验和测试,要是垃圾要通过这些严格才是也不是容易的。

   那么到底国产武器好不好,这里注意一下需求方面的东西,也就是白城试验,因为这个代表了我们针对枪械使用的要求。我没有看到相关标准全文,而从零散的信息来看,白城标准有些是超过西方要求的,还有一些标准是不如西方要求的,而武器按照不同标准研制,其性能体现出来的东西显然是不同的,然后这些不同标准的东西放到一起来比,最终的结果就是有很多争议不断而造成很多各说各话的口水仗。典型的是说国外枪械通不过白城测试而国内枪械可以通过,但是要知道国外枪械是按照国外标准研制,不是按照国内研制,通不过显然也不奇怪。同样,国产枪械按照国内标准研制,国内标准有不如国外标准的地方,国产枪械也必然会有不如国外枪械的地方。很多人比较时忽视了需求这个前提,而就只是某个方面来说事,这样做仍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另外这里提一下,一些所谓枪械极端视频测试实际上并不是非常严谨,因为严谨的测试是按照一定数量(譬如从量产的枪械中随机抽取)做一定数量的测试,然后去统计整个测试结果,而不是国外一些民间视频测试中拿出几款不同枪械去做所谓极端测试,因为那种测试标准未知,测试数据统计偏少,测试的严谨性不足。另外一些测试属于勤务性测试的,也就是拿着武器进行摸爬滚打很长时间的,在这些视频中也是很难进行和体现的。

   我们还是回到92手枪、95步枪,这些枪都是按照国内需求和国内标准来研制的,必然会在某些方面超过西方枪械,而作为使用者(包括国内军警、海外党-国外用户)来说,他们的使用标准未必和国内标准一致,加上枪械的一些细节设计(通常是标准所覆盖不到的)实际上并没有西方枪械完善,使用者反而有可能给国产枪械并不高的评价。这个评价不高未必是使用者的问题,有些属于研制方面不够精细、生产质量控制不到位,一些属于标准选择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当然话说回来国产枪械还是根据国人情况进行专门研制,在一些方面更符合国内使用要求(譬如要不要强制保险)和人机接口尺寸(譬如握把尺寸)上会更适合国内情况。

   那么国外枪械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满足白城测试要求?显然也不是,只要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以国外厂商的能力,做出满足国内标准的枪械完全是可以的。但是采购国外枪械这个事情本身是个涉及军事政治方面的问题,至今北约还有针对我们的禁运协定,虽然说枪械这种小东西不如其它大型武器那样敏感,但还没有说就此放开。另外任何大国在武器供应上都是首先确保国内能够供应上,因为打仗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把武器研制生产控制在自己手上是必须的,这不是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战略基础的问题。所以一些人也不要吐槽国内要维持国内兵工厂,这是必须要维持的,只是维持中需要考虑如何管理好(譬如引进竞争机制等)

最后小结:国产枪械和国外枪械是按照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研制出来的,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情况。国产枪械的确在产品品质和产品细节上与国外有差距,这往往造成用户的不同感知。撇开标准只从用户感知来谈,国产枪械总体上多数情况下难说比得上国外先进企业的枪械,但是在某些方面更适合国人使用。



    这些天针对92手枪的讨论太“热闹”了,也时不时把95、88加入进来,然后就是各种针对92、95、88是垃圾的等各种说法,尤其是一些海外党有机会接触到国外枪械,有些也能接触到国产出口到西方的枪械,两相对比后就有各种说法。而国内一些涉世不深的军迷,多数关于枪械的知识是从杂志和网络上获得,接受了一些国产枪械如何好的说辞。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两个派别,一个要说国产枪械好,一个要说国产枪械不好,那么究竟国产枪械到底好不好?究竟应该如何认知国产枪械?这里说说个人纯“理论上”上的推导,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和大多数军迷一样,只打过少量几次枪,根本无法从实际使用经验上来评价枪械的好坏,所以只能从枪械的研制和生产这些环节来去看国产枪械到底好不好,所说东西也只是供大家参考。

一、针对国产枪械的一些基础分析

    如果是真正的枪迷,基本上都知道,枪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的突击步枪实际上很多原理和结构设计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枪械本身作为一种机械工业制品,决定其所谓的“好与坏”,基本上是与使用需求、研制者能力(包括经验)、企业加工能力(包括工艺)和持续改进(后续跟踪机制)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国产枪械。

(一)、需求方面:关于枪械方面的标准演变

    就需求来说,目前国内枪械需求基本上是军队提出的(我们这里不去讨论体育运动方面的枪械),而典型的需求中包括众所周知的白城测试,那么相关的标准演变如何呢?这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内容,应该比较准确:
——————————————————————————————————
   我国的枪械试验方法或军用标准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80年代),试验标准由无到有。

   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引进和仿制阶段,二为自行设计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轻武器是处于引进、仿制和改进阶段。进入198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走上了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道路,尤其是新一代班用枪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特色的轻武器。

    与轻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轻武器试验鉴定体系从建场至1980年代的近30年间,一直沿袭着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试验模式,其试验方法、试验理论以及试验设备、场区建设等均是基于该试验模式而建立的,有关试验方法或国家军用标准有:

    1961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草稿》 主要内容包括枪械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是依据苏联的地区和特点确定的,由于缺乏我国气象和地理条件的统计数据,因此,该试验法仅仅适用于当时的枪械验收试验和改进枪械的研究或鉴定试验。

    1974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试行稿)——枪械试验法》(QBQ—01) 在总结历年枪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1960~1970年代,兵器试验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热带、寒区、西北高原等地军区、气象局、工厂、院校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科研、生产方面的资料以及部队对轻武器使用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形成了这个版本的试验法。

   第二阶段(1980~1990年代),试验方法得到发展,形成了国家军用标准— —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349.2—87)。

    1980年代,为了适应轻武器发展的需要,技术人员在总结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武器发展的特点,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工作,并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到典型地区进行试验验证,获得了现场试验数据,完善了试验方法,形成了我国枪械定型试验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 349.2—87)。

    第三阶段(1990年代后),试验方法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枪械试验法——1998年版本《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

    1990年代,技术人员收集了有关环境、气象、战术战役、步兵射击方法、轻武器实际使用情况、周边地理环境、部队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制定出《枪械性能试验方法》。这部试验法作为枪械设计定型试验的第二代标准,是针对第一代军标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在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根据近年来枪械性能的发展并在实践中进行过研究论证后,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
    从上面来看,可以说我们的枪械环境标准来源于苏联,但是后来显然已经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过调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少数国家,最高的高原、世界第二大沙漠、南边的高温高湿、北边的严寒、东边的海岛等,可以说几乎涵盖各种极端环境情况,所以相关测试标准到底是太严格还是不合理,我没有看到标准,也没有看到标准后面制订的依据,所以无法就这个东西做探讨,但这个标准的背景,大家还是应该知道一下,而不是一直说国内标准就是采用苏联标准。

(二)、研制者能力
   枪械作为一种结构成熟的产品,很多时候决定能否设计出好枪械取决于研制者的经验积累(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像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天才,但那样的人少之又少),而设计经验从何而来,就是设计多款产品,而且这些产品还要真正投入使用后才能获得。我记得曾经和人讨论过枪械设计师到底是工匠还是理论师,后来得出结论还是偏工匠更多。
   那么,知道研制者能力要求,我们就可以看国内研制者的经验积累和国外枪械企业的设计师的经验积累。国内枪械没有一个巨大的民用市场,国内枪械的民用市场其实属于打猎、体育运动方面的,而涉及军用枪械方面的民用市场基本是没有的。另外,国外军警市场也不是象国内军警市场在枪械装备方面那么统一,军队和警察都还有一定的自主武器选择权,这也促成了一些研制机会。综合这些,我们会发现,国内设计师实际上能够获得的是军队研制次数并不多的机会,那么在经验积累上要赶上国外几乎不大可能。
   所以,就研制者的研制经验来看,我们设计师和国外的确有差距。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设计师经验有差距,但这不代表设计师针对非常基础的东西都不了解,譬如典型的双排弹匣进弹过程等不了解,因为这个是非常非常基础的东西,只是在具体武器设计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三)、企业的加工能力
    机械产品的好坏除了设计,还要看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是否健全并严格。在这方面,我不是非常清楚国内和国外企业加工能力上的差异,但根据论坛上的一些说法以及国内工业基础来看,我认为无论是材料、生产工艺还是质量控制方面和国外著名枪厂都有差距,这个或许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四)、持续改进
   好枪械是设计出来的,也是持续改进出来的,因为设计师再牛也不大可能把实际使用中面临的问题都预计到,总归有一些缺陷或者设计考虑不周的地方在实际使用中才能发现,这就要求针对枪械有个后续跟踪改进的机制来完善枪械,但是根据朵英贤接受杂志采访上说的,在这方面我们恰恰缺少合适的机制来保证这方面的工作。


二、国产枪械好不好

   从上面关于研制者经验、企业加工能力和持续改进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产枪械要比国外“好”是很难很难的,多半时候还是与国外枪械有差距,这个或许是个一些人不愿意但可能也不得不承认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个推理并不严谨,因为上面任何一点本身都存在例外和一定的变量,譬如研制者是个狂热的枪械爱好者和设计天才,而经验并不能代表全部;企业加工能力上并不一定需要高大上的加工设备才能加工出合格的枪械;持续改进上如果能够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做好相关工作。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是整个一个链条的事情。

   那么国产枪械是不是垃圾?显然也不能下这个结论,因为国产枪械虽然与国外有差距,但是也不是随随便便研制的,也经历过多种试验和测试,要是垃圾要通过这些严格才是也不是容易的。

   那么到底国产武器好不好,这里注意一下需求方面的东西,也就是白城试验,因为这个代表了我们针对枪械使用的要求。我没有看到相关标准全文,而从零散的信息来看,白城标准有些是超过西方要求的,还有一些标准是不如西方要求的,而武器按照不同标准研制,其性能体现出来的东西显然是不同的,然后这些不同标准的东西放到一起来比,最终的结果就是有很多争议不断而造成很多各说各话的口水仗。典型的是说国外枪械通不过白城测试而国内枪械可以通过,但是要知道国外枪械是按照国外标准研制,不是按照国内研制,通不过显然也不奇怪。同样,国产枪械按照国内标准研制,国内标准有不如国外标准的地方,国产枪械也必然会有不如国外枪械的地方。很多人比较时忽视了需求这个前提,而就只是某个方面来说事,这样做仍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另外这里提一下,一些所谓枪械极端视频测试实际上并不是非常严谨,因为严谨的测试是按照一定数量(譬如从量产的枪械中随机抽取)做一定数量的测试,然后去统计整个测试结果,而不是国外一些民间视频测试中拿出几款不同枪械去做所谓极端测试,因为那种测试标准未知,测试数据统计偏少,测试的严谨性不足。另外一些测试属于勤务性测试的,也就是拿着武器进行摸爬滚打很长时间的,在这些视频中也是很难进行和体现的。

   我们还是回到92手枪、95步枪,这些枪都是按照国内需求和国内标准来研制的,必然会在某些方面超过西方枪械,而作为使用者(包括国内军警、海外党-国外用户)来说,他们的使用标准未必和国内标准一致,加上枪械的一些细节设计(通常是标准所覆盖不到的)实际上并没有西方枪械完善,使用者反而有可能给国产枪械并不高的评价。这个评价不高未必是使用者的问题,有些属于研制方面不够精细、生产质量控制不到位,一些属于标准选择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当然话说回来国产枪械还是根据国人情况进行专门研制,在一些方面更符合国内使用要求(譬如要不要强制保险)和人机接口尺寸(譬如握把尺寸)上会更适合国内情况。

   那么国外枪械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满足白城测试要求?显然也不是,只要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以国外厂商的能力,做出满足国内标准的枪械完全是可以的。但是采购国外枪械这个事情本身是个涉及军事政治方面的问题,至今北约还有针对我们的禁运协定,虽然说枪械这种小东西不如其它大型武器那样敏感,但还没有说就此放开。另外任何大国在武器供应上都是首先确保国内能够供应上,因为打仗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把武器研制生产控制在自己手上是必须的,这不是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战略基础的问题。所以一些人也不要吐槽国内要维持国内兵工厂,这是必须要维持的,只是维持中需要考虑如何管理好(譬如引进竞争机制等)

最后小结:国产枪械和国外枪械是按照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研制出来的,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情况。国产枪械的确在产品品质和产品细节上与国外有差距,这往往造成用户的不同感知。撇开标准只从用户感知来谈,国产枪械总体上多数情况下难说比得上国外先进企业的枪械,但是在某些方面更适合国人使用。

    虽然没有玩过真枪,但是玩具枪还是玩过的,95和国外那些名枪比不论其它性能光人机功效完败,快慢机位置和弹匣释放明显......95-1虽说在人机功效方面有改进但是......连玩具枪上面都是皮轨......
    想起多年前某日提着一大袋盒子炮进车站候车室,安检的警察不让进还要没收,搞了半天最后没办法交钱办托运......
虽然没有玩过真枪,但是玩具枪还是玩过的,95和国外那些名枪比不论其它性能光人机功效完败,快慢机位置 ...
弹匣释放是为了延续56和81的使用习惯,与按钮式各有优势
我的理解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所以司登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也会成为经典。

问题是现在国产枪真的就适合TG现在的国情吗?我们能不能容忍枪械质量与别人的差距,又能不能容忍这些差距在实战中带来的伤亡?
我的理解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所以司登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也会成为经典。

问题是现在国产枪真的就 ...
问题是,“差距”也是有正有负的。

LZ的行文措辞欠严谨。例如文中的“国外枪械”、“国外企业”等,应该用“发达国家枪械”、“发达国家企业”为妥。
  连小作坊都能造枪,大厂更别说了,
  就自己的看法,设计方面,设计师要明白用户的要求而不是领导的要求
  制造方面,一分钱一分货,工艺难度大的,成本肯定高,你压低价格别人只好降低工艺标准。二是有竞争。设计定型了,搞来搞去都是那几个厂生产,没得挑。3是用户有自主权,79冲锋枪,军队不用就给警察用,
一、五十年代引进苏式 世界一流水平
1.论证 苏联国情
2.设计 苏联思想
3.生产 苏联工艺设备管理

二、六十年代自主研发 问题多
1.论证 64、77手枪太小
2.设计 67通用机枪不成熟
3.生产 63全自动生产管理不好

三、八十年代
1.论证 受西方影响太大 无托、取消中口径机枪
2.设计 求异、缺用户参与
3.生产 工艺设备管理已落后

理想模式
1.论证 中国国情
2.设计 苏联思想
3.生产 西方工艺设备管理
更先进不一定合适国情
长日 发表于 2016-4-12 19:24
弹匣释放是为了延续56和81的使用习惯,与按钮式各有优势
理论上来说,前挂后卡更可靠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6-4-13 09:43
理论上来说,前挂后卡更可靠

从实践证明,前挂后卡更可靠。
理论上来说,前挂后卡更可靠
只不是只适合弯弹匣,不适合弯直弹匣
只不是只适合弯弹匣,不适合弯直弹匣
各种弹匣都能用。
_zmic777 发表于 2016-4-12 21:57
连小作坊都能造枪,大厂更别说了,
  就自己的看法,设计方面,设计师要明白用户的要求而不是领导的要求 ...
设计方面领导说了算
制造方面总价格95和M16差不太多
有竞争,设计定型了其他几家的设计就封存了
用户有自主权,你想太多了
指标的取舍是门大学问啊

俗话说的,一流企业卖标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