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为什么一开始不摁住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6:53
2015-06-19 09:27: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1931年10月,胡佛公开发表讲话称:“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
(原标题: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成小猫)
摘要
美国为日本婴儿摇篮十载,没想到后者长大长壮后,居然不知感恩,还狠狠扇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属于自作自受,这就是美国为绥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价。
提到“绥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英国首相张伯伦,正是他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才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值得注意的是,与英国对德国绥靖只有4年(1935-1939年)相比,美国对日本绥靖竟长达10年(1931-1941年)。
如果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这个魔鬼从潘多拉盒子中跑出来的时候,美国就将其赶回去并盖紧盒子,也许亚洲就不会被日本蹂躏了。10年之后,日本在美国绥靖之下,已经被纵容成失去心性的恶魔,美国想控制住它时,竟被狠狠咬了一口(珍珠港事件)。
美国为什么一开始不摁住日本呢?
制止日本=“给老虎扎针”?
1935年3月,当德国由秘密扩军转变为公开且大规模扩军备战时,已经被日后的东方小伙伴日本甩了几条街。早在1931年9月,日本就利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
德国军国主义抬头,英国没有制止。日本铁蹄踏入中国东北,美国也漠然处之。直到“九一八事变”第五天,美国才有所反应。8月24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提交备忘录,表示希望双方克制,撤退武装力量,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协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分歧。
中国请美国出面主持公道,制止日本侵略。10月8日,史汀生答复道:“我们不想去探究谁是谁非……我们保持不偏不倚。”表面上,美国裁判不偏不倚,貌似很公正,打扮得就像好心递上橄榄枝的和平主义者。其实不然,明明是日本侵略中国,应该让日本停止军事行动并撤军,然而美方害怕得罪日本,竟要求受害者中方也保持克制,不要打人。这就好比大朋友把小朋友打了,劝架的人居然让小朋友不要打架,您见过这样劝架的吗?美国这种不加区别的软弱立场,模糊了是非,不是在支持中国,而是向日本示弱。
美国总统胡佛正为国内经济危机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关心万里之遥的中国被日本欺负的事,更不想得罪日本。他认为,公开指责日本或援引国际条约制裁日本都是危险的,这样刺激日本就等于“给老虎扎针”。1931年10月,胡佛公开发表讲话称:“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
“不承认主义”
美国国务卿嘴上说希望中日双方都保持克制,但又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甚至连公开谴责的一句话都没有,美国总统甚至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辩护。见此,日本大为放心,遂谋求独占东北三省。
在对外政策上,美国一直秉持利益均沾的原则,说白了就是保证每个列强都能咬上中国这块肥肉一口。日本得陇望蜀,想独占东北,意味着美国资本要从这里卷铺盖走人,这就触犯了美国的底线。
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完成对东北全境的控制。4天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根据总统胡佛的指示,赶忙向中日两国发出照会,对日本以武力改变中国现状表示“无意承认”。初稿本来是“绝不承认”,但定稿改为“无意承认”,为“可能承认”留下了余地,这就是所谓的“不承认主义”。
“九一八事变”之初,美国是“不介入”,日本进一步侵占东北,美国转变为“不承认”。看上去,山姆大叔似乎开始站在中国这边,抵制日本了。其实,美国根本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自己,不过是想维护在东北数亿投资的利益而已。
尽管美国对日本独占中国东北提出了异议(非“抗议”),表示不承认,但美国的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没有经济制裁等任何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不过是一种外交姿态而已。日本只要不影响美国在东北的利益,爱干嘛干嘛,美国不会管。
美国发出“不承认主义”的照会后,担心日本误会自己要干涉中日冲突,国务院还出来进行解释:“美国丝毫不想干涉日本在满洲的权利,无意插手中日当前困难的解决。”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更是对日本和盘托出:“美国的立场如水晶一样透明,美国在中日冲突中对双方都不干预……”
美国说自己不插手不干预,却用卑劣的行为搧了自己嘴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换句话说,美国为了自己挣钱,不惜间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美国一边向日本出售军火,一边在国联制止日本侵略中国上不作为。1931年12月,国联派出小组前往调查中日在东北的武装冲突事件,美国虽不是国联成员国,但鉴于其强大的国力和影响力,国联秘书长德鲁蒙试探美国的态度并邀请美国加入调查团。美国不仅拒绝“入团”,其国务卿史汀生还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参加任何压制行动或使用制裁”,因为“这会煽起日本的民族情绪”。
国联邀请美国出席国联行政院会议时,美国却“决心不让国联把中国婴儿遗弃在美国门口的台阶上” ,故只是派出一名观察员列席应付了事。私下,史汀生还悄悄向日本露底讨好,表示美国代表的任务是了解情况,不会在国联上起重要作用。显然,美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十足。
美国的“不承认主义”照会在日本人眼里形同一堆废纸,它既没有阻止日本独吞中国东北,也未能保护美国在华利益。对美国的表现,英国是这样评价的:“全世界的新闻记者都清楚,美国在‘满洲事变’中屈服于日本。”
“制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7月12日,中国秘密探询美英两国是否愿意出面调解。在诸列强中,数英国在华利益最多,所以英国态度最积极,迅速拟制了一个由英、美、法三国联合调解的计划。美国看了计划,反应冷淡。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的。”
美国对日本侵华的反应为何如此淡漠?如果从“国家利益”这个角度去观察,一切便豁然开朗。正如二战时期美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乔治·凯南所说:“纷繁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以国家利益为焦点便可变得有条有理;只有用国家利益的概念才能解释国家及其政府的行为。”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美国没什么实质性反应,或许可以解释为美国在该地区利益不大。毕竟,在美国在华利益版图上,最大的是上海,占三分之二;其次是天津和香港,占四分之一;而东北和其他地区加在一起,仅占十分之一。所以,当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请华盛顿出面调停时,美国代表项白克毫不犹豫就拒绝了,理由是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不会使美国蒙受多大损失”。
那么,当日本势力开进上海,直接影响美国在华主要利益,美国又会怎样反应呢?
日本第一次进犯上海是1932年初,使列强在沪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除重申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外,还暗示美国要动用经济甚至军事制裁。不过,国务卿公开自己的主张可能未请示总统,以致胡佛讽刺史汀生“像一个武士而不像一个外交官”。
因担心日本“误解”,胡佛指示副国务卿卡索发表演说,明确宣称美国无意对日本进行制裁。其实,日本在上海生事只是为了转移东北的视线(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引起国际舆论谴责),并非真的要拿下上海。所以在英国等调解下,日本见好就收了。
1937年8月13日,战火再次烧到上海,与5年前的“上海事变”相比,这次时间长多了,规模也大多了,对美国在沪利益的威胁也严重多了。蒋介石想复制当年在上海借助列强调停成功的往事,不料1932年的“橘”到1937年却变成了“枳”。
为了使美国有时间进行外交调停,蒋介石在战场上硬是撑了3个月。可惜,美国的几次表演让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失望:
8月18日,英国提议将上海划为“中立区”,由英、美、法三国共管,美国不愿支持。
8月20日,中国请美国在国联开会时帮忙说几句话。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美国该说的话已经在7月16日的声明(只是口头上表示“希望中日两国不要诉诸战争”)中说过了。
9月中旬,在国联大会上,美国为了不得罪日本,甚至不敢承认日本的行为是侵略。
10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记者说:“‘制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表示无意对日本进行制裁。
11月,九国公约会议,日本不参加,美国不施压。
与其说美国绥靖日本,不如说两国勾搭、交易。日本答应尽力保护美国在上海的利益,美国报之以李,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枪炮声充耳不闻。
“中立法”不中立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贪欲不止,继续向中国腹地挺进,血盆大口咬向华北。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列强阻挠,日本外务省情报局长天羽英二于1934年4月17日宣称,日本反对其他国家为中国提供技术、财政或军事援助。
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国还坐得住吗?
此时,美国总统已经换成了罗斯福,但他也只是重弹“不承认主义”的老调。为了回应日本并示好,美国于4月28日向日本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表示不会帮助中国。该备忘录的基调在写作前已经定好了——“措辞谨慎,尽可能不要触犯它”。与1931年美国不敢给日本这只老虎打针的立场相比,3年后的美国仍在原地踏步。美国的顾虑是担心刺激日本,可3年来日本进一步侵华的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压根不起作用。
除了国务院,美国国会也没闲着。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中立法案”。其核心要旨是禁止向交战国输出军火和放债,实际上却断绝了军事工业落后的中国从美国进口成品武器的可能性,表面的“中立”成了对日本的偏袒。连罗福斯也承认:“它可能在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而拒绝援助被侵略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开列的禁运清单中,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不在其中。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大量需要。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
1937年,在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中,军用物资占58%;
1938年,在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中,军用物资占67%;
1939年,美国出口日本的军用物资价值总额为1.869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6%,在日本进口的石油中,来自美国的占90.8%;
1940年, 美国出口日本的军用物资价值总额为1.9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4%;
1937~1940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价值总额为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7.039亿美元,占总额的71%;
1941年底发生了珍珠港事件,但就在同年的头三个月,美国卖给日军的飞机汽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
美国人心里其实门清,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别是钢铁和石油,都是从美国获得的。如果美国停止向日本输出这些东西,结果会怎么样呢?美国人自己的结论是:“如果对这些物资中的相当部分实行相当长期的坚决的禁运,日本就会陷于经济停滞并遭到军事失败。”
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正是要靠日本解决国内头疼的经济危机问题。因此,美国不打算对日本禁运,反而慷慨地为其提供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美国的生铁废铁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然后在军工厂里变成子弹,再投入中国战场。可以说,日本人杀死中国人的子弹里,也包含着美国人的罪恶。美国已经不是绥靖,甚至也不是纵容,而是帮凶 。
绥靖日本与珍珠港事件
对美国的绥靖政策,毛泽东洞若观火。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想在中立的名义之下,暂时不参加战争的任何一方,以便在将来出台活动,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
有了大历史的纵深,我们能够对美国绥靖日本的实质看得更加清楚。在整个30年代,面对日本入侵中国,美国都站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对华政策的基调是维护其在华利益。尽管美国也表达过对日本侵华的不承认,但那也仅仅是一个列强对另一个列强不遵守“利益均沾”规则,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表达的不满。美国曾通过声明、照会、演说等形式,公开发表了一些反对日本的言辞,但那主要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是安抚中国或应付国际舆论。
当日历翻到1941年7月25日,美国突然停止绥靖日本的政策,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约1.31亿美元),几天后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
美国人怎么一下子想通了?
要解释美国人这一突然举措,只需看看头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7月24日,日本突然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这意味着日本不再纠结于“北进”攻打苏联还是“南进”占领南洋,而是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终极目标就是引诱日本进攻苏联。日本人掉头南进之日,就是美国绥靖政策破产之时。
日本“不懂事”,美国很生气,反应很激烈,动作很迅速。不过,日本被美国娇惯了10年之久,魔性发作如山上滚落的巨石,停不下来了。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的反应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偷袭珍珠港。
美国为日本婴儿摇篮十载,没想到后者长大长壮后,居然不知感恩,还狠狠扇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属于自作自受,这就是美国为绥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价。1947年,前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承认:美国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
也许,美国人应该牢记他们的总统罗斯福的警告:“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成小猫。”
(作者: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部 许 述 赵占豪)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619/823952.shtml2015-06-19 09:27: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1931年10月,胡佛公开发表讲话称:“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
(原标题: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成小猫)
摘要
美国为日本婴儿摇篮十载,没想到后者长大长壮后,居然不知感恩,还狠狠扇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属于自作自受,这就是美国为绥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价。
提到“绥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英国首相张伯伦,正是他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才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值得注意的是,与英国对德国绥靖只有4年(1935-1939年)相比,美国对日本绥靖竟长达10年(1931-1941年)。
如果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这个魔鬼从潘多拉盒子中跑出来的时候,美国就将其赶回去并盖紧盒子,也许亚洲就不会被日本蹂躏了。10年之后,日本在美国绥靖之下,已经被纵容成失去心性的恶魔,美国想控制住它时,竟被狠狠咬了一口(珍珠港事件)。
美国为什么一开始不摁住日本呢?
制止日本=“给老虎扎针”?
1935年3月,当德国由秘密扩军转变为公开且大规模扩军备战时,已经被日后的东方小伙伴日本甩了几条街。早在1931年9月,日本就利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
德国军国主义抬头,英国没有制止。日本铁蹄踏入中国东北,美国也漠然处之。直到“九一八事变”第五天,美国才有所反应。8月24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提交备忘录,表示希望双方克制,撤退武装力量,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协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分歧。
中国请美国出面主持公道,制止日本侵略。10月8日,史汀生答复道:“我们不想去探究谁是谁非……我们保持不偏不倚。”表面上,美国裁判不偏不倚,貌似很公正,打扮得就像好心递上橄榄枝的和平主义者。其实不然,明明是日本侵略中国,应该让日本停止军事行动并撤军,然而美方害怕得罪日本,竟要求受害者中方也保持克制,不要打人。这就好比大朋友把小朋友打了,劝架的人居然让小朋友不要打架,您见过这样劝架的吗?美国这种不加区别的软弱立场,模糊了是非,不是在支持中国,而是向日本示弱。
美国总统胡佛正为国内经济危机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关心万里之遥的中国被日本欺负的事,更不想得罪日本。他认为,公开指责日本或援引国际条约制裁日本都是危险的,这样刺激日本就等于“给老虎扎针”。1931年10月,胡佛公开发表讲话称:“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
“不承认主义”
美国国务卿嘴上说希望中日双方都保持克制,但又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甚至连公开谴责的一句话都没有,美国总统甚至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辩护。见此,日本大为放心,遂谋求独占东北三省。
在对外政策上,美国一直秉持利益均沾的原则,说白了就是保证每个列强都能咬上中国这块肥肉一口。日本得陇望蜀,想独占东北,意味着美国资本要从这里卷铺盖走人,这就触犯了美国的底线。
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完成对东北全境的控制。4天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根据总统胡佛的指示,赶忙向中日两国发出照会,对日本以武力改变中国现状表示“无意承认”。初稿本来是“绝不承认”,但定稿改为“无意承认”,为“可能承认”留下了余地,这就是所谓的“不承认主义”。
“九一八事变”之初,美国是“不介入”,日本进一步侵占东北,美国转变为“不承认”。看上去,山姆大叔似乎开始站在中国这边,抵制日本了。其实,美国根本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自己,不过是想维护在东北数亿投资的利益而已。
尽管美国对日本独占中国东北提出了异议(非“抗议”),表示不承认,但美国的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没有经济制裁等任何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不过是一种外交姿态而已。日本只要不影响美国在东北的利益,爱干嘛干嘛,美国不会管。
美国发出“不承认主义”的照会后,担心日本误会自己要干涉中日冲突,国务院还出来进行解释:“美国丝毫不想干涉日本在满洲的权利,无意插手中日当前困难的解决。”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更是对日本和盘托出:“美国的立场如水晶一样透明,美国在中日冲突中对双方都不干预……”
美国说自己不插手不干预,却用卑劣的行为搧了自己嘴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换句话说,美国为了自己挣钱,不惜间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美国一边向日本出售军火,一边在国联制止日本侵略中国上不作为。1931年12月,国联派出小组前往调查中日在东北的武装冲突事件,美国虽不是国联成员国,但鉴于其强大的国力和影响力,国联秘书长德鲁蒙试探美国的态度并邀请美国加入调查团。美国不仅拒绝“入团”,其国务卿史汀生还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参加任何压制行动或使用制裁”,因为“这会煽起日本的民族情绪”。
国联邀请美国出席国联行政院会议时,美国却“决心不让国联把中国婴儿遗弃在美国门口的台阶上” ,故只是派出一名观察员列席应付了事。私下,史汀生还悄悄向日本露底讨好,表示美国代表的任务是了解情况,不会在国联上起重要作用。显然,美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十足。
美国的“不承认主义”照会在日本人眼里形同一堆废纸,它既没有阻止日本独吞中国东北,也未能保护美国在华利益。对美国的表现,英国是这样评价的:“全世界的新闻记者都清楚,美国在‘满洲事变’中屈服于日本。”
“制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7月12日,中国秘密探询美英两国是否愿意出面调解。在诸列强中,数英国在华利益最多,所以英国态度最积极,迅速拟制了一个由英、美、法三国联合调解的计划。美国看了计划,反应冷淡。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的。”
美国对日本侵华的反应为何如此淡漠?如果从“国家利益”这个角度去观察,一切便豁然开朗。正如二战时期美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乔治·凯南所说:“纷繁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以国家利益为焦点便可变得有条有理;只有用国家利益的概念才能解释国家及其政府的行为。”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美国没什么实质性反应,或许可以解释为美国在该地区利益不大。毕竟,在美国在华利益版图上,最大的是上海,占三分之二;其次是天津和香港,占四分之一;而东北和其他地区加在一起,仅占十分之一。所以,当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请华盛顿出面调停时,美国代表项白克毫不犹豫就拒绝了,理由是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不会使美国蒙受多大损失”。
那么,当日本势力开进上海,直接影响美国在华主要利益,美国又会怎样反应呢?
日本第一次进犯上海是1932年初,使列强在沪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除重申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外,还暗示美国要动用经济甚至军事制裁。不过,国务卿公开自己的主张可能未请示总统,以致胡佛讽刺史汀生“像一个武士而不像一个外交官”。
因担心日本“误解”,胡佛指示副国务卿卡索发表演说,明确宣称美国无意对日本进行制裁。其实,日本在上海生事只是为了转移东北的视线(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引起国际舆论谴责),并非真的要拿下上海。所以在英国等调解下,日本见好就收了。
1937年8月13日,战火再次烧到上海,与5年前的“上海事变”相比,这次时间长多了,规模也大多了,对美国在沪利益的威胁也严重多了。蒋介石想复制当年在上海借助列强调停成功的往事,不料1932年的“橘”到1937年却变成了“枳”。
为了使美国有时间进行外交调停,蒋介石在战场上硬是撑了3个月。可惜,美国的几次表演让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失望:
8月18日,英国提议将上海划为“中立区”,由英、美、法三国共管,美国不愿支持。
8月20日,中国请美国在国联开会时帮忙说几句话。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美国该说的话已经在7月16日的声明(只是口头上表示“希望中日两国不要诉诸战争”)中说过了。
9月中旬,在国联大会上,美国为了不得罪日本,甚至不敢承认日本的行为是侵略。
10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记者说:“‘制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表示无意对日本进行制裁。
11月,九国公约会议,日本不参加,美国不施压。
与其说美国绥靖日本,不如说两国勾搭、交易。日本答应尽力保护美国在上海的利益,美国报之以李,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枪炮声充耳不闻。
“中立法”不中立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贪欲不止,继续向中国腹地挺进,血盆大口咬向华北。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列强阻挠,日本外务省情报局长天羽英二于1934年4月17日宣称,日本反对其他国家为中国提供技术、财政或军事援助。
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国还坐得住吗?
此时,美国总统已经换成了罗斯福,但他也只是重弹“不承认主义”的老调。为了回应日本并示好,美国于4月28日向日本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表示不会帮助中国。该备忘录的基调在写作前已经定好了——“措辞谨慎,尽可能不要触犯它”。与1931年美国不敢给日本这只老虎打针的立场相比,3年后的美国仍在原地踏步。美国的顾虑是担心刺激日本,可3年来日本进一步侵华的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压根不起作用。
除了国务院,美国国会也没闲着。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中立法案”。其核心要旨是禁止向交战国输出军火和放债,实际上却断绝了军事工业落后的中国从美国进口成品武器的可能性,表面的“中立”成了对日本的偏袒。连罗福斯也承认:“它可能在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而拒绝援助被侵略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开列的禁运清单中,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不在其中。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大量需要。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
1937年,在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中,军用物资占58%;
1938年,在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中,军用物资占67%;
1939年,美国出口日本的军用物资价值总额为1.869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6%,在日本进口的石油中,来自美国的占90.8%;
1940年, 美国出口日本的军用物资价值总额为1.9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4%;
1937~1940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价值总额为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7.039亿美元,占总额的71%;
1941年底发生了珍珠港事件,但就在同年的头三个月,美国卖给日军的飞机汽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
美国人心里其实门清,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别是钢铁和石油,都是从美国获得的。如果美国停止向日本输出这些东西,结果会怎么样呢?美国人自己的结论是:“如果对这些物资中的相当部分实行相当长期的坚决的禁运,日本就会陷于经济停滞并遭到军事失败。”
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正是要靠日本解决国内头疼的经济危机问题。因此,美国不打算对日本禁运,反而慷慨地为其提供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美国的生铁废铁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然后在军工厂里变成子弹,再投入中国战场。可以说,日本人杀死中国人的子弹里,也包含着美国人的罪恶。美国已经不是绥靖,甚至也不是纵容,而是帮凶 。
绥靖日本与珍珠港事件
对美国的绥靖政策,毛泽东洞若观火。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想在中立的名义之下,暂时不参加战争的任何一方,以便在将来出台活动,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
有了大历史的纵深,我们能够对美国绥靖日本的实质看得更加清楚。在整个30年代,面对日本入侵中国,美国都站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对华政策的基调是维护其在华利益。尽管美国也表达过对日本侵华的不承认,但那也仅仅是一个列强对另一个列强不遵守“利益均沾”规则,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表达的不满。美国曾通过声明、照会、演说等形式,公开发表了一些反对日本的言辞,但那主要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是安抚中国或应付国际舆论。
当日历翻到1941年7月25日,美国突然停止绥靖日本的政策,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约1.31亿美元),几天后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
美国人怎么一下子想通了?
要解释美国人这一突然举措,只需看看头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7月24日,日本突然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这意味着日本不再纠结于“北进”攻打苏联还是“南进”占领南洋,而是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终极目标就是引诱日本进攻苏联。日本人掉头南进之日,就是美国绥靖政策破产之时。
日本“不懂事”,美国很生气,反应很激烈,动作很迅速。不过,日本被美国娇惯了10年之久,魔性发作如山上滚落的巨石,停不下来了。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的反应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偷袭珍珠港。
美国为日本婴儿摇篮十载,没想到后者长大长壮后,居然不知感恩,还狠狠扇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属于自作自受,这就是美国为绥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价。1947年,前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承认:美国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
也许,美国人应该牢记他们的总统罗斯福的警告:“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成小猫。”
(作者: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部 许 述 赵占豪)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619/823952.shtml
一个地区强权能够堵住俄国人,对美英都是有利的,当时中国做不到这一点,由日本人来做对美英并不算是糟糕的事情。
当日本人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南下,就逐渐触犯了美英利益,美国也就逐渐将天平倾向了中国一侧。
偷袭珍珠港的直接诱因就是美国的制裁让日本失去了石油供应,石油禁运的诱因是日本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这件事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所以经常听身边的人说“日本为什么打美国呢?日本要是不打美国中国就完了。”
总以为这是偶然事件,所以绝对有必要多讲讲。
苏联也养了中国这个白眼狼,所以国与国之间没啥恩情,只有利益,
珍珠港遭炸的时候,美军总共才25万人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美国政客就没有几个天真到认为日本可能“感恩”的,任何有国际政治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这篇文章的立场也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还说什么摁不摁,美日条件谈妥了,中国就被分裂成几块了,战后就是美日苏的格局了
有本老书通往珍珠港之路,比现在那些劳什子解密揭秘真相那些玩意好多了,推荐下。
西周 发表于 2015-6-20 20:34
偷袭珍珠港的直接诱因就是美国的制裁让日本失去了石油供应,石油禁运的诱因是日本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这件 ...
美国佬想着日本按照自己的路数来行事,但是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两家开练。
美国佬想着日本按照自己的路数来行事,但是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两家开练。
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过幻想能够光靠安抚来控制日本帝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做了两手准备,从废除日美通商条约到冻结日本海外资产到全面经济封锁,全部都是按照预案进行的
靠外交没法摁住吧?纸面上日本也拥有世界前三的海军力量。如果日本高层普遍知道美帝造航母跟下饺子一样,可能会害怕一点,但侵华总方针不会变
akula12345 发表于 2015-6-22 15:26
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过幻想能够光靠安抚来控制日本帝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做了两手准备,从废除日美通商 ...
美国政客们没那么高明,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没有作好准备,特别是军事上。
美国人根本就没想到日本的决策者是疯子,竟敢在陷入中国泥淖中还进攻美国。
苏联也养了中国这个白眼狼,所以国与国之间没啥恩情,只有利益,
美国政客们没那么高明,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没有作好准备,特别是军事上。
美国人根本就没想到日本的 ...
你可参考一下论文《从橙色到彩虹——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计划追踪》,美国人在一战后就开始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一直持续修改到二战前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2 15:46
靠外交没法摁住吧?纸面上日本也拥有世界前三的海军力量。如果日本高层普遍知道美帝造航母跟下饺子一样,可 ...
山本56很清楚的知道,但天皇和首相二逼井底之蛙,但山本也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打疼美帝可谈和低估了美帝战斗决心
SOARMAN 发表于 2015-6-23 15:50
山本56很清楚的知道,但天皇和首相二逼井底之蛙,但山本也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打疼美帝可谈和低估了美帝战斗 ...
对美偷袭的动机很复杂,稍微温和一点的日本政客都被清洗掉了,或不敢发声
就连山本自己小命也难保,最终不得不住舰避难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3 16:02
对美偷袭的动机很复杂,稍微温和一点的日本政客都被清洗掉了,或不敢发声
就连山本自己小命也难保,最终 ...
看过日本拍的,山本五十六,记者采访山本说了几句美帝很强大的真话,马上被五毛记者媒体狂喷,投降后,记者媒体立马180度大拐弯,又狂捧美爹
SOARMAN 发表于 2015-6-23 16:08
看过日本拍的,山本五十六,记者采访山本说了几句美帝很强大的真话,马上被五毛记者媒体狂喷,投 ...
见风使舵呗,比如前几年怒斥克林顿和美帝的高材生最后移民去给白人生孩子
akula12345 发表于 2015-6-23 09:42
你可参考一下论文《从橙色到彩虹——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计划追踪》,美国人在一战后就开始制定对日作 ...
但是,决策高层并未认为日本会和美国开战,否则,日本会成功偷袭珍珠港?
一个近代大国合格的军方领导,总是要考虑各种假想敌,并研究如何与之作战,然而并不代表决策高层会认同一定会与假想敌发生战争。
你加油吧!!!
关键还在德国,41年的时候苏联根本没做好进攻德国的准备,这时德国不应该主动招惹苏联,应该先把主要兵力放在北非,打下埃及,封闭苏伊士运河,把英国的力量彻底赶出东地中海,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意大利的海运力量把兵力运到中东,然后攻占中东的英国殖民地,占领油田,加大开采力度,然后整个轴心国的石油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时可以让日本的空油船驶向中东购买石油,伪造文书证明这是向当时的中立国罗马尼亚购买石油,则英国如果拦截就违反了国际法,日本就可以消灭拦截油船的英国印度洋舰艇,而不承担国际法和道义上的责任;如果不拦截,则以中东石油的产量,应该可以逐步满足日本的需求。
这样日本就不用南进招惹美国,以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当时的孤立主义情绪,是很难总动员对轴心国宣战的,只要美国不全力介入战争,则轴心国二战至少可以不败。
wi0001 发表于 2015-6-24 17:00
关键还在德国,41年的时候苏联根本没做好进攻德国的准备,这时德国不应该主动招惹苏联,应该先把主要兵力放 ...
前半段和我的设想一样。后半段没意义,德国真的打到中东,牛牛还想玩什么?回家抱孩子吧。接茬就是狂扁印度驻的殖民军,鼓动印度独立,其二联合日本瓜分之。后边可以省略了。美帝那时候爆兵,最后无非是惨胜,或者惨败,以法西斯国家战斗力来说,只要有石油和装备,以及军队,结果不会太惨。当年德军战俘就醋意十足的说我们要是有你们美军三分之一的后勤能力,根本就不会打败。
CVN超级航母 发表于 2015-6-25 23:33
前半段和我的设想一样。后半段没意义,德国真的打到中东,牛牛还想玩什么?回家抱孩子吧。接茬就是狂扁印 ...
如果英国真的和德国讲和了,那即使美国参战也没意义了,虽然他的工业实力很强,但是没了英国在欧洲就没了落脚点,实力根本发挥不出来,这样二战的结局肯定是轴心国取胜或至少不败。
wi0001 发表于 2015-6-24 17:00
关键还在德国,41年的时候苏联根本没做好进攻德国的准备,这时德国不应该主动招惹苏联,应该先把主要兵力放 ...
马耳他要塞还在英国人手上,地中海上英舰横行
即使大军到达北非,如何保证后勤?
隆美尔一支偏师还经常面对补给不足的窘境,最后从阿拉曼败退回来也与这有关
wi0001 发表于 2015-6-26 09:01
如果英国真的和德国讲和了,那即使美国参战也没意义了,虽然他的工业实力很强,但是没了英国在欧洲就没了 ...
是啊。顶多在亚洲搞搞鬼子吧,鬼子有了石油,打也不容易吧。不过鬼子要是拿下菲律宾和巴新,澳洲,印尼,新西兰,美帝也没办法,除非和中国抵抗组织合作,才有点出路,如果亚洲非常团结或者被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控制,控制区没有不服气的抵抗组织,美帝只好和你和平,这就是以后的现实,所以他会拼命拉着飞飞猴子鬼子袋鼠棒子,多点下注。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6 09:09
马耳他要塞还在英国人手上,地中海上英舰横行
即使大军到达北非,如何保证后勤?
隆美尔一支偏师还经常 ...
那是因为德国把空军主力都调到苏联打巴巴罗萨了,你看后来德国把第四航空队约1000架各种作战飞机调往意大利,马上就彻底压制了马耳他岛,马耳他别说是打击轴心国的运输线了,就是自己的运输线都基本被切断,每人配给的食物最低的时候一餐只有一个鸡蛋那么大而已,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但是这时因为东线吃紧,第四航空队调走了,所以给了马儿他喘息的机会。
要是不打巴巴罗萨,则德国至少可以在意大利和北非多部署2000架飞机,克里特岛的实战证明,以当时德国空军的战力,至少可以保证白天在离岸250公里的半径内让英国水面舰艇无法活动,这足以保障北非的运输了。
wi0001 发表于 2015-6-26 09:28
那是因为德国把空军主力都调到苏联打巴巴罗萨了,你看后来德国把第四航空队约1000架各种作战飞机调往意大 ...
把东线的空中力量抽调过来压制马耳他,固然给守军造成一定压力,但离夺下此岛还有很大距离。德国在地中海没有水上存在感,德意两国的两栖作战科技树都没点开
倘若想用饥饿战术迫使要塞投降,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无论怎样,这都是给大胡子发福利,等到42年底大雷雨就要来了。如你所说德军主力调去北非,如何能挡得住红色铁流?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6 09:34
把东线的空中力量抽调过来压制马耳他,固然给守军造成一定压力,但离夺下此岛还有很大距离。德国在地中海 ...
为何要夺取马耳他呢?把它封锁住了不让它干扰德意军的后勤就可以了。然后德军就可以把大量的兵力和补给运到北非了。德国在1942年底东线那么吃紧的情况下,还有能力把10万精兵运送到北非占领突尼斯,在1941年美国还未参战,英国实力尚不强大的时候,把20万人马运到北非,并维持后勤补给并不成问题。
只要有这些兵力,则隆美尔就可以拿下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把英国地中海舰队彻底赶走。这时马耳他就彻底成了孤岛一座,得不到任何海空支援,意大利海军虽然废柴,但是好歹有那么多战列舰和重巡,在没有敌人海空军威胁的情况下炮击马耳他岛,掩护部队登陆还能胜任吧?
只要拿下埃及,则英国在中东的实力虚弱的很,远离本土补给又极为困难,相反德意军可以把东地中海变成轴心国的安全内湖,在这里用水运,支持100万人以上在北非和中东作战也不难,根本不用到42年年中,就能控制中东。
wi0001 发表于 2015-6-26 09:44
为何要夺取马耳他呢?把它封锁住了不让它干扰德意军的后勤就可以了。然后德军就可以把大量的兵力和补给运 ...
二战不是英德单挑,美苏两个大玩家不可能坐视不理
如果只是英德单挑,完全没有必要去围个孤岛。直接把航空器生产转为战时模式,暴出海量飞机消灭RN。然后发动海狮计划占领伦敦,马耳他及英属殖民地自个就土崩瓦解了
如你的架空剧本所述,德国确实可以拿下中东。但这就意味着能够从高加索北上围攻苏联,大胡子能坐视德国搞这个包围网?
同样美帝也不会容忍的,历史上美国就在阿拉曼之战赤裸裸地把最先进的坦克给北非英军(当时美军自己都没有完全换装m4坦克)。如果德军主力去北非,美帝参战是必然的。可以说德军任何涉足亚洲的举动,美帝都会干涉到底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6 09:55
二战不是英德单挑,美苏两个大玩家不可能坐视不理
如果只是英德单挑,完全没有必要去围个孤岛。直接把航 ...
苏联和中东之间还隔着波斯和土耳其,如果不先占领这两个国家,苏联没法南下。
而如果攻打这两个国家,这两国都是有几千万人口的大国,不那么好打,以当时苏军的悲剧战力,等他把这两个国家搞定,德军早就在中东恭候多时了,而且这两国和英美的关系都不错,特别是伊朗还是英属印度的屏障,苏联如果入侵这两个国家,且不论会不会和英美扯破脸,但就其行径而言苏联就和纳粹没有任何区别了,美国又如何还能再援助它呢?苏联这样做只能把自己推向轴心国的集团,这样对德国不是更好?就算是苏联那时还要开战,但是中东地区地形平坦,德国装甲兵久经战阵,又背靠着油田,在这里消灭苏军不是比在苏联境内更好?
wi0001 发表于 2015-6-26 10:35
苏联和中东之间还隔着波斯和土耳其,如果不先占领这两个国家,苏联没法南下。
而如果攻打这两个国家,这 ...
波斯和土鸡的战斗力,呵呵,波斯早就是英王的保护国。至于土鸡要不是当年有英法罩住,早就被沙俄光复了首都
况且苏联不需要攻略西亚,这样会得罪英美
直接从苏德边境出击,围魏救赵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6-26 10:44
波斯和土鸡的战斗力,呵呵,波斯早就是英王的保护国。至于土鸡要不是当年有英法罩住,早就被沙俄光复了首 ...
苏联打波斯和土耳其,主要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既然土耳其和波斯和英国关系这么好,那苏联动他们恐怕就把自己推到了轴心国一面,这时恐怕苏联和德国结盟或者事实上结盟共同对付英美的面更大。
至于主动进攻德国本土,我觉得斯大林如果思维正常的话,应该不会轻易这么干。他不是一个比较喜欢赌博冒险的人,比如后来的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都是对手一强硬,他就怂了。41年的时候苏军的重整还远未完成,混乱不堪,显然不适合进攻德国本土,而如果到了42年,也许重整军备是初见成效了,但是那时德军已经占领了北非和中东,陆军空军的主力已经可以撤回本土守卫国境了,再加上1939年以来3年的苦心经营,防线已经十分坚固,这时斯大林有勇气冒这个险主动进攻德国本土吗?我觉得未必,苏军在40年刚刚在芬兰现眼过,面对仅有370万人口的芬兰,都打得如此艰难,相反德国仅仅1个月就消灭了法国,此后又是连战连胜,这时斯大林真的敢去主动挑战世界第一陆军?我看他心里没底,很难。相反,和德国合作,可以轻松的占领控制波斯、土耳其乃至印度,收益很大风险又低,所以斯大林选择这么做的可能性应该更大。

即使斯大林真的决定进攻德国,但是德军在东部边境准备充分,工事坚固,部队又久经战阵,背靠本土补给充足,士气高涨。苏军的进攻要成功可真是很难。苏联人当时普遍对德国又没有太大仇恨,主动进攻德国是理亏在先,一旦受到较大损失,则未必会再愿意为斯大林卖命,苏联的动员能力和苏军的作战意志都会比历史上要下降很多。
更重要的是,苏联主动参战也不能刺激美国总动员参战。对战争的道义问题不能忽视,日本好歹当时是个工业大国,战力在世界上肯定进前五,为什么美国能够不惜代价把它打到投降?而越南虽然有后援,但是实力远不能和当年的日本比,为什么美国就没成功?主要就是日本的卑劣行径彻底激怒了美国人,所以美国人民能够同意节衣缩食不惜代价去动员战争力量打败它;而越战时越南内部事务,为它付出代价美国人觉得不值,所以反战的呼声极高,让美国没法发挥它的战争潜力。
我的战略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刺激美国,很难让美国政客说服人民进行总动员投入到对轴心国的战争,只要美国不总动员,而仅仅是一般性的援助,以轴心国当时的实力,对付英、苏两国,至少可以不败。


那时候共和党是孤立主义吧。但老罗斯福是扩张派(任期内在共和党内部各搞)。奉行太平洋后院说。各种机会各种抑制日本。

那时候共和党是孤立主义吧。但老罗斯福是扩张派(任期内在共和党内部各搞)。奉行太平洋后院说。各种机会各种抑制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