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祖逖的北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3:56
东晋祖逖的北伐
泪痕春雨
  
  我们普遍人说到祖逖北伐之时,大约总会对司马睿充满非议,总而言之司马睿不思进取无心北伐。泪痕以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偏颇的。司马睿不全力争夺中原。这种选择是错误的吗?显然不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中原是一块中看不中吃的地方。
  
  刘曜攻下洛阳后;一把火把洛阳城给烧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占据中原的意思。石勒从长江一线回师北上,从中原绕道而过,直接就到河北开辟根据地去了。司马睿、王氏兄弟一直是苦心经营江南,他们从来没有试图大举收复中原的。
  
  刘曜是前赵开国皇帝;石勒是后赵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王氏兄弟是东晋的开创者。这几个人的战略眼光都非同一般。但他们对中原的态度竟然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绝不把战略重心投到中原去。
  
  祖逖北伐的基础是,当时北方还处于众多实力派(刘聪、刘曜、石勒、曹嶷、鲜卑家族)争雄的背景。
  
  而且上述这些实力派,在当时都也没有全力争夺中原的意思。因为在众多实力派火并之际,占据一个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中原地区只是由众多在匈奴汉国、晋帝国之间投机的小实力派们共同控制着。大江南北的利益集团,只是尽力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这里,却没有一方愿意把战略重心放到这里。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以祖逖区区几千人,拿着晋帝国政府的一纸委任状,哪可能轻易收复中原呢?
  
  祖逖北伐刚刚开始,就让两个挂着晋帝国大旗的中原实力派(张平、樊雅)背叛了晋帝国。
  
  中原地区的实力派,都会拼命保护自己地盘的独立性。这种权力是谁也不能侵犯的。他们可以挂晋帝国的大旗,但晋帝国如果真敢派人去接管他们的军队人马,他们绝不会容许的。
  
  殷乂做为祖逖的特派员,进入了张平、樊雅的势力范围。但不久后就被终平杀掉了。史书上说张平等人杀殷乂,是因为殷乂肆意污辱张平造成的。但殷乂之死,显然没有这样简单!
  
  张平说自己杀殷乂,是因为殷乂肆意污辱自己,自己忍无可忍心才杀掉他的。[注1]但在他口中,殷乂的所作所为实在太不近情理,也太不可思议了。这应该只是张平的一面之词。
  
  祖逖当时的军事力量非常弱小。祖逖后来打败张平、樊雅,足足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且是诡计(收买人暗杀张平)、政治(请求中央政府支持自己)、军事(打了一年多时间的仗)、外交(派人游说樊雅)等攻势力全用上了。殷乂靠着祖逖这种军事力量做后盾,怎么可能敢到张平势力范围内肆无忌惮的污辱张平呢?
  
  而且殷乂是祖逖派出去独当一面的军政代表,他再不着调也总有个样子吧!从这层意义上,张平之所以杀掉祖逖的特派员殷乂,只是因为他觉得祖逖把手伸得太长了。所以张平杀殷乂,绝不是针对殷乂个人的。因为张平杀掉殷乂后,马上就与祖逖正式为敌了。
  
  对于张平的一面之词,祖逖也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因为这样一说,就把自己与中原实力派的矛盾公之于众了,虽然这种矛盾是明摆着的。
  
  如果说只有张平、樊雅公然与祖逖为敌。这可以解释为殷乂的个人错误,但就在打败张平、樊雅后,祖逖又把另一个中原实力派给逼反了。
  
  陈川派自己部下李头协助祖逖攻打张平、樊雅。于是祖逖在此过程中就一再用小恩小惠收买李头,最后李头感动的说:“如果我能跟着祖逖干事,真是死也认了。”
  
  陈川看到自己帮助祖逖,而祖逖却是趁此机会收买自己部下,而自己这个部下也敢接受祖逖的收买,于是一生气就把李头杀掉了。陈川的反应与张平的反应是大同小异的,总而言之,他们对祖逖一心把手伸进自己势力范围的行为非常生气。
  
  而且这次的陈川走的更远,他干脆直接投降石勒了。祖逖派军进攻陈川,石勒马上派军事主力大举援助陈川,面对这种结果,祖逖只有一退再退,退到淮南了。石虎在胜利后把陈川的部众都迁到北方去了。但军事主力撤走的后赵军队,自然无力与祖逖争夺中原地区的,于是祖逖在石虎撤走后,又夺回了陈川从前的地区。
  
  祖逖北伐的一个主要成就,就是通过军事、政治攻势,接管了从前张平、樊雅、陈川的势力范围;并让这个地区附近的军阀都抛开后赵的旗帜。
  
  但从祖逖兼并张平、樊雅、陈川的事去看,中原各大实力派可以挂晋帝国的大旗,但不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祖逖绝对无法把手伸进他们势力范围内的。
  
  祖逖通过战争接管张平、陈川势力范围后,就不再强行推进了;因为再强行推进,只会使附近的军阀都扔掉晋帝国的大旗,甚至直接倒向石勒一边了。
  
  洛阳城附近的李矩、赵固、郭默一直都拥有着与祖逖分庭抗礼的实力,而且他们对祖逖恐怕也并不全部心存善意的。这从祖逖死后,郭默竟然想兼并祖约可以看出来。“郭默欲侵祖约,矩禁之不可,遂为约所破。”
  
  对于这种中原的实力派,如果祖逖仍然试图用对待张平、陈川的态度行事,恐怕他们也会马上与祖逖为敌的。
  
  黄河附近的实力派,只要他们不死心蹋地的为后赵(石勒)效命就可以了,他们甚至可以继续挂着后赵的大旗,因为祖逖知道你强行逼他们,只会把他们更加推向石勒的怀抱。
  
  至于中原东部地区,祖逖就显得更力不从心了,因为石勒军队进入那里时,祖逖一直好像个没事人一样,只是眼眼睁睁看那里一点点被石勒蚕食。
  
  看到石勒对祖逖妥协历史内容时,我们常常感到石勒怕了祖逖。但泪痕以为我们在说这段历史时,显然是故意模糊了一个事实。因为在这个历史事件中,与其说石勒向祖逖妥协,还不如说是祖逖向石勒妥协了。[注]
  
  石勒对祖逖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我对你是深怀敬意的,我无意侵犯你,但请你也不要越过黄河一线,对于石勒这种要求,祖逖没有答复,却显然是默许了。于是他们就保持在了黄河一线达成了和平。
  
  我们看看石勒希望与祖逖和平相处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石勒北有鲜卑段氏、拓跋氏占据着幽州、并州主要地区,东在曹嶷占据着山东,西有刘曜占据着西北地区。在这些敌人未征服之前,石勒自然不想让自己南部也陷入大规模的战争状态。石勒在这种背景下,希望与祖逖达成和平,这能算石勒怕了祖逖了吗?祖逖在这种背景下,与石勒在黄河一线达成和平,显然是有意无意的向石勒表示了妥协。
  
  我们的历史通常太过拔高了祖逖的历史地位。总而言之,我们通常总喜欢说假如祖逖不死,就会如何如之何。但泪痕以为这大多只是一种极尽乐观的想象。在祖逖死的那一年,石勒已打败鲜卑段氏,“于是幽、冀、并三州皆入于后赵。”而在石勒兼并幽、冀、并三州之时,西部的刘曜也没有闲着,他也是全力进行着统一西北的战争。
  
  面对两个渐渐巩固了西北、河北的强敌,祖逖凭一个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与他们展开较量本身就缺乏胜算。更主要的是,中原与江南的关系本身就微妙的、充满矛盾的(占据中原的祖逖兴起,对江南政府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从这层意义上,祖逖所处的地方真是一个四战之地,于是祖逖在忧郁中死去了。
  
  [注]: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在这段历史内容中,基于汉民族的视角,我们更多是的看到石勒对祖逖妥协的意思。却显然忘了,在石勒做了这些事后,祖逖驻马于黄河一线不再前进了。在这个过程中,石勒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却使自己在兼并北方强敌之时,不用太多顾忌来自南方的压力了。
  
  ——————————————————————
  
  我们的历史,不但太夸大了祖逖北伐的成就,也太过美化了祖逖的忠义。总而言之,祖逖的一生是忠于帝国,忠于民族的一生。但这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的结果。在西晋末那乱世中,所谓的民族、百姓、忠义都只是一种政治口号、旗帜,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实际上都是基于自己现实利益去做事的。祖逖自然也不能免俗。
  
  祖逖北伐,是因为他到江南较晚;祖逖北伐,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豪门。这一切都使他在南方的既得利益并不多,所以他自然能放手北伐;而那些在江南拥有众多利益的豪门贵族代表们,自然没有这样洒脱了,因为他们全力维护自己在江南的既得利益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的,他们哪有闲心奢谈北伐呢?
  
  祖逖为代表的力量兴起于中原地区,对东晋帝国而言,实际上只是一个新兴的军阀势力罢了。
  
  泪痕所说的这个军阀没有褒贬之意,因为追求自己军队独立性,是当时所有实力派的共同追求。这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可值得苛责的,而祖逖自然也不可能免俗的。
  
  祖逖所建立的军队是标准的祖家军,换而言之这枝军队的权力绝不是司马睿为中心的政府所能染指的。我们不妨从最明显的历史事实中看吧!
  
  祖逖死后,祖逖的弟弟(祖约)成为这枝军队的最高长官。祖约能成为这枝军队的最高军政长官,只因为他是祖逖的弟弟,因为他无论在才能、人格上,历史上都也没有什么赞扬之词。
  
  后来只因祖约对东晋政府不满意,这枝军队马上就追随祖约造反了。这种军队如果过分强大,东晋政府真能有什么安全感吗?
  
  这样一枝力量骤然兴起,对东晋江南政府似乎并不是什么幸事。从这层意义上,东晋江南政府提防他、牵制他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好象在现代战争史上,民族观念已绝对成为主流思想了;但就是在七七事变后,中国各大实力派也都各怀心机,谁也会害怕其它中国实力派在抗日中壮大。到了现代战争时,人们还是这副德性,我想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苛责古人了。
  
  [注1]: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洲,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柰何毁之!”乂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
  
  殷乂能成为祖逖的参军,也显然不会是一个无知、无聊的人。而殷乂上面作的事,实在是不可理喻的。就算是祖逖派他去张平那寻衅闹事,他也总得找个差不多借口吧!
  
  从这层意义上,历史书上关于殷乂的所作所为,显然只是张平、樊雅一面之词。
  
  背景:中原是一块游击区
  
  中原大约是指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吧!这个地区主要是今天的河南、安徽北部、山东西部地区。
  
  这个地区在天下大乱之时,绝不是一个什么战略要地。至少如果有机会选择,没有一个实力派会选择这个地方做自己的根据地。西晋末年,实力最大的几个人物(刘聪、刘曜、石勒、曹嶷、王氏兄弟)都是有机会占据中原地区的,但他们都也主动放弃了中原地区。
  
  刘曜攻进了洛阳城,却说洛阳城是四战之地;并不适合做为匈奴汉帝国的根据地。于是一把火把洛阳城烧掉率军撤走了。
  
  刘聪也同样一直定都在黄河以北的平阳城,并没有将帝国都城南迁的意思。
  
  石勒大军曾一度打到长江边,但最后决定回师北上时,仍然是决定从河北寻找一个重要城池做根据地,对途经的中原重要城池想也没有多想。
  
  在刘氏家族无意占据中原之地时,曹嶷也是率军争夺山东去了。并没有趁势占据几个中原重要城池经营那里。
  
  王导兄弟南下,也是在江南发展,从来无意占据中原主要城池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原地区在普遍人眼中的战略意义并不是很大。至少在自己缺乏完全稳定的根据地前,没有一个实力派敢全力争夺中原地区的。
  
  在群雄四起之际,大家都是想占据一块巩固的根据地。而中原显然不是一块理想的地方。
  
  想把中原建立成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谁想统一中原(兼并中原各大实力派)都也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中原地区是一个标准的四战之地,中原各大实力派可以左右逢源,你想兼并他们的结果通常只是把他们推向了敌人一边。
  
  当时的中原,大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区。
  
  以荥阳为中心的李矩、郭默、赵固,控制着中原的西部地区。
  
  以谯郡为中心的张平、樊雅,以陈留为中心的陈川,控制着中原的中部地区。
  
  以泰山郡为中心的徐龛,以徐州为中心的蔡豹,下邳为中心的周抚、刘遐;控制着中原东部地区。
  
  祖逖的北伐,实际上就是把张平、樊雅、陈川给兼并了。祖逖在最强盛之时,也无法把手伸进李矩、郭默、赵固的势力范围;祖逖最强盛之时,也无力阻止石勒一再深入徐龛、蔡豹的地区。
  
  从这层意义上,祖逖在中原取得的成就固然非同凡响,但凭这种成显然不足以北渡黄河的。
  
  控制中原地区的军阀,之所以能长久的控制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游击战略生存的。祖逖也不例外!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祖逖收复中原最重要的战役吧![注1]。
  
  “祖逖攻陈川于蓬关,石勒遣石虎将兵五万救之,战于浚仪,逖兵败,退屯梁国。勒又遣桃豹将兵至蓬关,逖退屯淮南。”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祖逖虽然厉害,但面对石勒的军事主力进攻,也只有采取敌来我跑的战略。
  
  “虎徙川部众五千户于襄国,留豹守川故城。”
  
  从这段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祖逖虽然厉害,但也无法阻止石勒军事主力随意驰骋中原地区。
  
  后来石虎带着陈川的旧部回到河北后。祖逖才有机会回来重新夺取蓬关。[注2]
  
  在这场战役中,祖逖是与石勒的一枝偏师争夺蓬关罢了,这种胜利自然不是件易事,但从这种胜利中推论出祖逖能打败石勒,却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石勒在河北、山东未平定之前,是不可能把军事主力长久留在中原的。在这种背景下,石勒与祖逖争夺中原地区,是注定无法取得成功的。所以在这一仗失败后,石勒就主动与祖逖表示友好。不但给祖逖父母把坟墓重修了一遍,更写信对祖逖表示愿意和平相处,祖逖属下背叛祖逖去投降石勒,石勒马上杀了这个人并把头寄给了祖逖。推崇祖逖的人,大约总喜欢由此说:祖逖称雄中原,让不可一世的石勒都害怕不已。
  
  石勒对祖逖主动表示友好,并无所谓谁怕谁的意思。一切只是军事的需要罢了。
  
  石勒曾与王弥称兄道弟,于是王弥对石勒放松了警惕,最终被石勒击杀于酒席宴上。
  
  石勒曾对王浚一再表示敬仰之情,于是王浚真以为石勒是愿意给自己当小弟,最终王浚却被石勒整得追悔莫及,身败名裂被杀于襄国闹市中。
  
  石勒曾对刘琨一再表示友好之情,于是刘琨认为石勒迫于形势不敢和自己为敌了,最终却发现石勒修理完王浚,下一个目标就是他自己了。
  
  从这种历史事实去看,石勒对祖逖那种所谓的友好、尊敬真能值几个钱吗?
  
  石勒对祖逖一再表示友好之意,是因为石勒需要集中兵力解决与自己争夺河北的段氏、绍续。石勒后来大举经营中原,并不是因为祖逖死了,而是因为他统一河北、山东了。
  
  祖逖的北伐,只是使中原众多各不相属的军阀,变得相对统一罢了。但这种统一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高挂晋帝国大旗的军阀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独立性。凭这样的实力,最多也就是能阻止北方强敌深入中原。
  
  [注1]:这一战奠定了祖逖做为中原盟主的地位。这一战之后,赵固要、李矩、郭默就表示接受了祖逖的节制,这一战之后石勒就试图与祖逖达成和解了
  
  [注2]:《晋书、祖逖传》上说,石虎率军支援陈川,被祖逖打得大败,所以在中原大肆抢劫一翻、就率着陈川的部众回到襄国了,只留下桃豹驻扎在陈川从前的地盘内。
  
  但这种内容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既然石虎被祖逖打得大败了,那大败之后的石虎,又如何能在中原大肆劫掠后率陈川部众回到襄国呢?更主要的是,石虎的主力大军都无力与祖逖在中原争雄,他率主力军队返回襄国,留下桃豹一支偏师又是干什么?不会是想临走时给祖逖留一道菜吧!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东晋祖逖的北伐
泪痕春雨
  
  我们普遍人说到祖逖北伐之时,大约总会对司马睿充满非议,总而言之司马睿不思进取无心北伐。泪痕以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偏颇的。司马睿不全力争夺中原。这种选择是错误的吗?显然不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中原是一块中看不中吃的地方。
  
  刘曜攻下洛阳后;一把火把洛阳城给烧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占据中原的意思。石勒从长江一线回师北上,从中原绕道而过,直接就到河北开辟根据地去了。司马睿、王氏兄弟一直是苦心经营江南,他们从来没有试图大举收复中原的。
  
  刘曜是前赵开国皇帝;石勒是后赵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王氏兄弟是东晋的开创者。这几个人的战略眼光都非同一般。但他们对中原的态度竟然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绝不把战略重心投到中原去。
  
  祖逖北伐的基础是,当时北方还处于众多实力派(刘聪、刘曜、石勒、曹嶷、鲜卑家族)争雄的背景。
  
  而且上述这些实力派,在当时都也没有全力争夺中原的意思。因为在众多实力派火并之际,占据一个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中原地区只是由众多在匈奴汉国、晋帝国之间投机的小实力派们共同控制着。大江南北的利益集团,只是尽力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这里,却没有一方愿意把战略重心放到这里。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以祖逖区区几千人,拿着晋帝国政府的一纸委任状,哪可能轻易收复中原呢?
  
  祖逖北伐刚刚开始,就让两个挂着晋帝国大旗的中原实力派(张平、樊雅)背叛了晋帝国。
  
  中原地区的实力派,都会拼命保护自己地盘的独立性。这种权力是谁也不能侵犯的。他们可以挂晋帝国的大旗,但晋帝国如果真敢派人去接管他们的军队人马,他们绝不会容许的。
  
  殷乂做为祖逖的特派员,进入了张平、樊雅的势力范围。但不久后就被终平杀掉了。史书上说张平等人杀殷乂,是因为殷乂肆意污辱张平造成的。但殷乂之死,显然没有这样简单!
  
  张平说自己杀殷乂,是因为殷乂肆意污辱自己,自己忍无可忍心才杀掉他的。[注1]但在他口中,殷乂的所作所为实在太不近情理,也太不可思议了。这应该只是张平的一面之词。
  
  祖逖当时的军事力量非常弱小。祖逖后来打败张平、樊雅,足足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且是诡计(收买人暗杀张平)、政治(请求中央政府支持自己)、军事(打了一年多时间的仗)、外交(派人游说樊雅)等攻势力全用上了。殷乂靠着祖逖这种军事力量做后盾,怎么可能敢到张平势力范围内肆无忌惮的污辱张平呢?
  
  而且殷乂是祖逖派出去独当一面的军政代表,他再不着调也总有个样子吧!从这层意义上,张平之所以杀掉祖逖的特派员殷乂,只是因为他觉得祖逖把手伸得太长了。所以张平杀殷乂,绝不是针对殷乂个人的。因为张平杀掉殷乂后,马上就与祖逖正式为敌了。
  
  对于张平的一面之词,祖逖也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因为这样一说,就把自己与中原实力派的矛盾公之于众了,虽然这种矛盾是明摆着的。
  
  如果说只有张平、樊雅公然与祖逖为敌。这可以解释为殷乂的个人错误,但就在打败张平、樊雅后,祖逖又把另一个中原实力派给逼反了。
  
  陈川派自己部下李头协助祖逖攻打张平、樊雅。于是祖逖在此过程中就一再用小恩小惠收买李头,最后李头感动的说:“如果我能跟着祖逖干事,真是死也认了。”
  
  陈川看到自己帮助祖逖,而祖逖却是趁此机会收买自己部下,而自己这个部下也敢接受祖逖的收买,于是一生气就把李头杀掉了。陈川的反应与张平的反应是大同小异的,总而言之,他们对祖逖一心把手伸进自己势力范围的行为非常生气。
  
  而且这次的陈川走的更远,他干脆直接投降石勒了。祖逖派军进攻陈川,石勒马上派军事主力大举援助陈川,面对这种结果,祖逖只有一退再退,退到淮南了。石虎在胜利后把陈川的部众都迁到北方去了。但军事主力撤走的后赵军队,自然无力与祖逖争夺中原地区的,于是祖逖在石虎撤走后,又夺回了陈川从前的地区。
  
  祖逖北伐的一个主要成就,就是通过军事、政治攻势,接管了从前张平、樊雅、陈川的势力范围;并让这个地区附近的军阀都抛开后赵的旗帜。
  
  但从祖逖兼并张平、樊雅、陈川的事去看,中原各大实力派可以挂晋帝国的大旗,但不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祖逖绝对无法把手伸进他们势力范围内的。
  
  祖逖通过战争接管张平、陈川势力范围后,就不再强行推进了;因为再强行推进,只会使附近的军阀都扔掉晋帝国的大旗,甚至直接倒向石勒一边了。
  
  洛阳城附近的李矩、赵固、郭默一直都拥有着与祖逖分庭抗礼的实力,而且他们对祖逖恐怕也并不全部心存善意的。这从祖逖死后,郭默竟然想兼并祖约可以看出来。“郭默欲侵祖约,矩禁之不可,遂为约所破。”
  
  对于这种中原的实力派,如果祖逖仍然试图用对待张平、陈川的态度行事,恐怕他们也会马上与祖逖为敌的。
  
  黄河附近的实力派,只要他们不死心蹋地的为后赵(石勒)效命就可以了,他们甚至可以继续挂着后赵的大旗,因为祖逖知道你强行逼他们,只会把他们更加推向石勒的怀抱。
  
  至于中原东部地区,祖逖就显得更力不从心了,因为石勒军队进入那里时,祖逖一直好像个没事人一样,只是眼眼睁睁看那里一点点被石勒蚕食。
  
  看到石勒对祖逖妥协历史内容时,我们常常感到石勒怕了祖逖。但泪痕以为我们在说这段历史时,显然是故意模糊了一个事实。因为在这个历史事件中,与其说石勒向祖逖妥协,还不如说是祖逖向石勒妥协了。[注]
  
  石勒对祖逖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我对你是深怀敬意的,我无意侵犯你,但请你也不要越过黄河一线,对于石勒这种要求,祖逖没有答复,却显然是默许了。于是他们就保持在了黄河一线达成了和平。
  
  我们看看石勒希望与祖逖和平相处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石勒北有鲜卑段氏、拓跋氏占据着幽州、并州主要地区,东在曹嶷占据着山东,西有刘曜占据着西北地区。在这些敌人未征服之前,石勒自然不想让自己南部也陷入大规模的战争状态。石勒在这种背景下,希望与祖逖达成和平,这能算石勒怕了祖逖了吗?祖逖在这种背景下,与石勒在黄河一线达成和平,显然是有意无意的向石勒表示了妥协。
  
  我们的历史通常太过拔高了祖逖的历史地位。总而言之,我们通常总喜欢说假如祖逖不死,就会如何如之何。但泪痕以为这大多只是一种极尽乐观的想象。在祖逖死的那一年,石勒已打败鲜卑段氏,“于是幽、冀、并三州皆入于后赵。”而在石勒兼并幽、冀、并三州之时,西部的刘曜也没有闲着,他也是全力进行着统一西北的战争。
  
  面对两个渐渐巩固了西北、河北的强敌,祖逖凭一个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与他们展开较量本身就缺乏胜算。更主要的是,中原与江南的关系本身就微妙的、充满矛盾的(占据中原的祖逖兴起,对江南政府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从这层意义上,祖逖所处的地方真是一个四战之地,于是祖逖在忧郁中死去了。
  
  [注]: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在这段历史内容中,基于汉民族的视角,我们更多是的看到石勒对祖逖妥协的意思。却显然忘了,在石勒做了这些事后,祖逖驻马于黄河一线不再前进了。在这个过程中,石勒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却使自己在兼并北方强敌之时,不用太多顾忌来自南方的压力了。
  
  ——————————————————————
  
  我们的历史,不但太夸大了祖逖北伐的成就,也太过美化了祖逖的忠义。总而言之,祖逖的一生是忠于帝国,忠于民族的一生。但这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的结果。在西晋末那乱世中,所谓的民族、百姓、忠义都只是一种政治口号、旗帜,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实际上都是基于自己现实利益去做事的。祖逖自然也不能免俗。
  
  祖逖北伐,是因为他到江南较晚;祖逖北伐,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豪门。这一切都使他在南方的既得利益并不多,所以他自然能放手北伐;而那些在江南拥有众多利益的豪门贵族代表们,自然没有这样洒脱了,因为他们全力维护自己在江南的既得利益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的,他们哪有闲心奢谈北伐呢?
  
  祖逖为代表的力量兴起于中原地区,对东晋帝国而言,实际上只是一个新兴的军阀势力罢了。
  
  泪痕所说的这个军阀没有褒贬之意,因为追求自己军队独立性,是当时所有实力派的共同追求。这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可值得苛责的,而祖逖自然也不可能免俗的。
  
  祖逖所建立的军队是标准的祖家军,换而言之这枝军队的权力绝不是司马睿为中心的政府所能染指的。我们不妨从最明显的历史事实中看吧!
  
  祖逖死后,祖逖的弟弟(祖约)成为这枝军队的最高长官。祖约能成为这枝军队的最高军政长官,只因为他是祖逖的弟弟,因为他无论在才能、人格上,历史上都也没有什么赞扬之词。
  
  后来只因祖约对东晋政府不满意,这枝军队马上就追随祖约造反了。这种军队如果过分强大,东晋政府真能有什么安全感吗?
  
  这样一枝力量骤然兴起,对东晋江南政府似乎并不是什么幸事。从这层意义上,东晋江南政府提防他、牵制他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好象在现代战争史上,民族观念已绝对成为主流思想了;但就是在七七事变后,中国各大实力派也都各怀心机,谁也会害怕其它中国实力派在抗日中壮大。到了现代战争时,人们还是这副德性,我想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苛责古人了。
  
  [注1]: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洲,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柰何毁之!”乂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
  
  殷乂能成为祖逖的参军,也显然不会是一个无知、无聊的人。而殷乂上面作的事,实在是不可理喻的。就算是祖逖派他去张平那寻衅闹事,他也总得找个差不多借口吧!
  
  从这层意义上,历史书上关于殷乂的所作所为,显然只是张平、樊雅一面之词。
  
  背景:中原是一块游击区
  
  中原大约是指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吧!这个地区主要是今天的河南、安徽北部、山东西部地区。
  
  这个地区在天下大乱之时,绝不是一个什么战略要地。至少如果有机会选择,没有一个实力派会选择这个地方做自己的根据地。西晋末年,实力最大的几个人物(刘聪、刘曜、石勒、曹嶷、王氏兄弟)都是有机会占据中原地区的,但他们都也主动放弃了中原地区。
  
  刘曜攻进了洛阳城,却说洛阳城是四战之地;并不适合做为匈奴汉帝国的根据地。于是一把火把洛阳城烧掉率军撤走了。
  
  刘聪也同样一直定都在黄河以北的平阳城,并没有将帝国都城南迁的意思。
  
  石勒大军曾一度打到长江边,但最后决定回师北上时,仍然是决定从河北寻找一个重要城池做根据地,对途经的中原重要城池想也没有多想。
  
  在刘氏家族无意占据中原之地时,曹嶷也是率军争夺山东去了。并没有趁势占据几个中原重要城池经营那里。
  
  王导兄弟南下,也是在江南发展,从来无意占据中原主要城池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原地区在普遍人眼中的战略意义并不是很大。至少在自己缺乏完全稳定的根据地前,没有一个实力派敢全力争夺中原地区的。
  
  在群雄四起之际,大家都是想占据一块巩固的根据地。而中原显然不是一块理想的地方。
  
  想把中原建立成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谁想统一中原(兼并中原各大实力派)都也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中原地区是一个标准的四战之地,中原各大实力派可以左右逢源,你想兼并他们的结果通常只是把他们推向了敌人一边。
  
  当时的中原,大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区。
  
  以荥阳为中心的李矩、郭默、赵固,控制着中原的西部地区。
  
  以谯郡为中心的张平、樊雅,以陈留为中心的陈川,控制着中原的中部地区。
  
  以泰山郡为中心的徐龛,以徐州为中心的蔡豹,下邳为中心的周抚、刘遐;控制着中原东部地区。
  
  祖逖的北伐,实际上就是把张平、樊雅、陈川给兼并了。祖逖在最强盛之时,也无法把手伸进李矩、郭默、赵固的势力范围;祖逖最强盛之时,也无力阻止石勒一再深入徐龛、蔡豹的地区。
  
  从这层意义上,祖逖在中原取得的成就固然非同凡响,但凭这种成显然不足以北渡黄河的。
  
  控制中原地区的军阀,之所以能长久的控制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游击战略生存的。祖逖也不例外!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祖逖收复中原最重要的战役吧![注1]。
  
  “祖逖攻陈川于蓬关,石勒遣石虎将兵五万救之,战于浚仪,逖兵败,退屯梁国。勒又遣桃豹将兵至蓬关,逖退屯淮南。”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祖逖虽然厉害,但面对石勒的军事主力进攻,也只有采取敌来我跑的战略。
  
  “虎徙川部众五千户于襄国,留豹守川故城。”
  
  从这段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祖逖虽然厉害,但也无法阻止石勒军事主力随意驰骋中原地区。
  
  后来石虎带着陈川的旧部回到河北后。祖逖才有机会回来重新夺取蓬关。[注2]
  
  在这场战役中,祖逖是与石勒的一枝偏师争夺蓬关罢了,这种胜利自然不是件易事,但从这种胜利中推论出祖逖能打败石勒,却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石勒在河北、山东未平定之前,是不可能把军事主力长久留在中原的。在这种背景下,石勒与祖逖争夺中原地区,是注定无法取得成功的。所以在这一仗失败后,石勒就主动与祖逖表示友好。不但给祖逖父母把坟墓重修了一遍,更写信对祖逖表示愿意和平相处,祖逖属下背叛祖逖去投降石勒,石勒马上杀了这个人并把头寄给了祖逖。推崇祖逖的人,大约总喜欢由此说:祖逖称雄中原,让不可一世的石勒都害怕不已。
  
  石勒对祖逖主动表示友好,并无所谓谁怕谁的意思。一切只是军事的需要罢了。
  
  石勒曾与王弥称兄道弟,于是王弥对石勒放松了警惕,最终被石勒击杀于酒席宴上。
  
  石勒曾对王浚一再表示敬仰之情,于是王浚真以为石勒是愿意给自己当小弟,最终王浚却被石勒整得追悔莫及,身败名裂被杀于襄国闹市中。
  
  石勒曾对刘琨一再表示友好之情,于是刘琨认为石勒迫于形势不敢和自己为敌了,最终却发现石勒修理完王浚,下一个目标就是他自己了。
  
  从这种历史事实去看,石勒对祖逖那种所谓的友好、尊敬真能值几个钱吗?
  
  石勒对祖逖一再表示友好之意,是因为石勒需要集中兵力解决与自己争夺河北的段氏、绍续。石勒后来大举经营中原,并不是因为祖逖死了,而是因为他统一河北、山东了。
  
  祖逖的北伐,只是使中原众多各不相属的军阀,变得相对统一罢了。但这种统一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高挂晋帝国大旗的军阀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独立性。凭这样的实力,最多也就是能阻止北方强敌深入中原。
  
  [注1]:这一战奠定了祖逖做为中原盟主的地位。这一战之后,赵固要、李矩、郭默就表示接受了祖逖的节制,这一战之后石勒就试图与祖逖达成和解了
  
  [注2]:《晋书、祖逖传》上说,石虎率军支援陈川,被祖逖打得大败,所以在中原大肆抢劫一翻、就率着陈川的部众回到襄国了,只留下桃豹驻扎在陈川从前的地盘内。
  
  但这种内容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既然石虎被祖逖打得大败了,那大败之后的石虎,又如何能在中原大肆劫掠后率陈川部众回到襄国呢?更主要的是,石虎的主力大军都无力与祖逖在中原争雄,他率主力军队返回襄国,留下桃豹一支偏师又是干什么?不会是想临走时给祖逖留一道菜吧!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