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英杰录之桓温与祖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3:50:11
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符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


生平
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率步骑四万余人,水军直指南乡(湖北均县),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霸上(长安东面),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桓温未乘胜追击长安,反待敌自溃,期间本想将春麦收作军粮,但秦军已抢先收割,晋军粮秣不继,被迫撤返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建议迁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但遭到达官贵人激烈反对。前燕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重新占领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世说新语》)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忽逡巡不前,企图“坐取全胜”。不久军中绝粮,又闻前秦援兵将至,遂烧船、弃甲,自陆道撤退,凿井而饮,行军七百余里,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损失三万余人,大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羡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斩袁瑾。同年,桓温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谋,不久病死,由其弟桓冲代位。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符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


生平
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率步骑四万余人,水军直指南乡(湖北均县),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霸上(长安东面),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桓温未乘胜追击长安,反待敌自溃,期间本想将春麦收作军粮,但秦军已抢先收割,晋军粮秣不继,被迫撤返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建议迁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但遭到达官贵人激烈反对。前燕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重新占领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世说新语》)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忽逡巡不前,企图“坐取全胜”。不久军中绝粮,又闻前秦援兵将至,遂烧船、弃甲,自陆道撤退,凿井而饮,行军七百余里,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损失三万余人,大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羡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斩袁瑾。同年,桓温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谋,不久病死,由其弟桓冲代位。
祖逖

祖逖(266~321)

  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北伐大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行主。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征为军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当时,河南坞主各拥部曲自重,相互攻击,依违于石勒和晋朝之间,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进克谯城(今安徽亳州)。蓬陂坞主陈川势力较大,大掠豫州诸郡,被祖逖设伏击溃,将所掠子女财物各归原主,深得民心。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数以奇兵击退进犯。石勒统治的镇戍多归附祖逖,北方晋室将领李矩、郭默、上官巳、赵固等也愿听从指挥,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历经丧乱的中原父老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黄河北岸坞壁群众向祖逖密报石勒的活动,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书求互市,他虽不答,却任凭通商贸易,收利十倍。正当他营缮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岸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祖逖忧虑王敦和东晋政权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当年,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西元321年9月,祖逖含恨离开了人世,享年56岁。中原人民听到祖逖逝世的消息,如丧考妣,万分悲痛,许多地方的民众为他建了纪念祠堂。祖逖领导的北伐虽然没有完全取得胜利,但打击了胡人气焰,使东晋王朝统治得以巩固。他为国献身的精神,长留青史,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