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晋政权的建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6:58
江南东晋政权的建立
泪痕春雨
  
  在洛阳、长安相继沦陷后,晋帝国陷入了将要全面崩盘的境地。
  
  晋帝国的大旗,以后应该由谁来扛呢?
  
  从综合实力上看,司马睿最有资格当新皇帝了。因为他是司马家族当时最有实力的王爷,又是江南利益集团(当时晋帝国最大的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
  
  但当时司马睿显然不想争这个皇位的,因为当一个江南地方政府的最高军政长官,对帝国整体利益所承担的义务自然会小些,而做为帝国皇帝,那对帝国整体所承担的义务自然要大些。
  
  在大江南北一片混乱之际。司马睿如果当了皇帝,显然需要为帝国的整体利益承担太多不必要的义务。这绝不是司马睿不愿意与不愿意的问题,江南利益集团的各大代表人物都也不会想承担这种义务的。
  
  当时的江南正处于叛军(杜曾、杜弢)、想与江南地方政府分庭抗礼者(华轶)[注1]、江南土著(顾、二周、陶)、江北侨族(王与司马)博奕之中。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兵强马壮谁就是老大。如果没有实力,什么官职、爵位都是无意的。
  
  东海王几个弟弟到达各自辖区后,都是这种局面。司马睿到达江南后,自然也是这种局面。
  
  历史最常见的一种记载是:在一次盛大的郊游活动中,司马睿坐着轿子走在前面,王导等人都骑马跟随在司马睿后面。看到司马睿身后这种豪华阵容,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情不自禁的拜倒在司马睿面前。
  
  泪痕以为,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愿意臣服司马睿,绝不是因为王导玩了这样一个近于儿戏的小花招。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皇帝都是个摆设,何况区区一个王爷了。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愿意向司马睿称臣,主要是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
  
  王导给司马睿充足面子的背后,主要是向江南普遍实力派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如果我们不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地方政府,那江南就会一直处于四分五裂、随时陷入内哄之中的。我们现在应该联手建立一个江南地方政府,这个政府建立后会一定会尊重各位在江南的既有地位、权力、利益的。”这种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没有理由去反对的。
  
  王导给司马睿充足面子的背后,另一方面也是向江南普遍实力派表达这样一种看法。“我认为应该让司马睿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这个建议是非常符合江南各大实力派现实利益的。所以江南各大实力派经过简单的分析后,自然都对此表示了同意。
  
  因为司马睿并不是一个实权人物,所以向司马睿称臣,最多只是建立一个众多实力派联合执政的地方政府,各大实力派的既得利益是不会受到明显威胁的。
  
  王莽之乱时,刘秀兄弟,那是要能力有能力、要实力有实力。但在推选联军最高首领之时,大家却是一致推选了要实力没有实力、要能力没有能力的刘玄当了联军首领。
  
  不管大家所说的理由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绝不会希望一个实力巨大的人成为联军首领,因为一个实力巨大的联军首领会彻底打破各大实力派之间的平衡。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司马睿是一个强大的实力派。那江南各大实力派,就不会一致支持让他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了。
  
  也因为司马睿完全具备优秀统治者的个人魅力与能力,所以向司马睿称臣,绝不等于向王氏兄弟称臣。
  
  如果司马睿是一个王氏兄弟能完全操纵的庸才,那江南各大实力派恐怕就不会支持司马睿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了。因为以王氏兄弟的实力,再拥立出一个完全由他们操纵江南地方政府首脑人物。那江南各大实力派自然不会有安全感可言了。因为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江南就是会成为王氏兄弟的江南。
  
  让司马睿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从表面上看并不符合王氏兄弟的利益。因为王氏兄弟缺乏随便操纵司马睿的能力;这从后来司马睿大举排斥王氏家族,甚至差点把王氏兄弟灭族中可以看出来。
  
  王敦曾表示应该让一个年幼的皇族成员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因为这更有利于王氏家族操纵江南地方政府。但这种建议受到王导的反对,因为立一个年幼的皇族成员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也许符合王氏家族的利益。但问题是:这种建议肯定会受到江南普遍实力派的集体反对。到时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拿司马睿来做文章(司马睿从才能、道德、年龄、地位都是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的最佳人选),王氏家族恐怕就会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让司马睿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的意见自然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同。
  
  这是江北侨族、江南土著正面博奕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江北侨族略胜一筹。因这个临时政府是他们率先筹建起来的;而且这个临时政府的王爷(司马睿)、总管(王导)都是北方侨族代表人物。
  
  当然了,这一局胜利并不足以让北方侨族凌驾于江南土著之上。因为在土著实力派林立的江南中,司马睿、王导等侨族势力在江南所占据的份额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这一局的胜利,只是使北方侨族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司马越派到长安、邺城、荆州的三个兄弟,甚至包括坐镇中原的司马越;显然都也没有司马睿这样幸运。他们都渐渐输光了全部的家档,而司马睿一系却越赢越多,最后为晋帝国又赢回了已输出去的半壁江山。
  
  虚弱的江南地方政府
  
  江南地区普遍军政大佬拥有的权力、地位;绝不是江南地方政府给予的。他们的权力、地位,主要是依靠自己、自己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如果自己、自己家族缺乏影响力,那他就是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也难以成为某地军政长官的。
  
  一个人想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到某个州郡上任之前,他最好先得掂量清自己、自己家族的影响力。否则,他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一纸委任状就到某个州郡上任,不要说当官了,就是能保住命恐怕也得大念阿弥托佛。
  
  周玘因为自己家族势力巨大,所以自然成为当地(吴兴)的太守。[注1]周玘死后,司马睿想削弱周氏家族的地位,于是就给袁琇发了一张委任状,让他接替周玘当这个吴兴太守。
  
  袁琇也实在有点有不知死活,袁琇也实在太高估江南地方政府这张委任状的力量了。于是周玘死后,袁琇就成为新的一任吴兴太守。当然了,没有过多久,周玘的儿子(周勰)就联合人把他杀掉了。[注2]面对周氏家族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江南地方政府却不敢深究,最后只有稀里糊涂的了结了这件事。于是吴兴太守依然得由周氏家族代表人物去担任,在这种背景下周玘的弟弟(周札)成了新一任吴兴太守。[注3]
  
  王敦扣留了陶侃,就让自己的堂弟王廙拿着江南政府的委任状去代替陶侃当荆州刺史,但结果呢?王廙刚到荆州,马上受到当地将领的武装抵抗。[注4]以王氏家族的强盛,其代表人物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想当一个地方的刺使。都会面对这种的命运,其它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是王廙背后有王氏家族强大的势力支持,如果不是王氏家族对荆州旧势力报以一定的妥协。那王廙不要说当荆州刺史了,恐怕连命也保不住。
  
  陶侃到广州赴任之时也是如此的。广州的王机、杜弘、温邵、刘沈也是联手用武力抗拒陶侃上任。面对这种危险局势,有人劝陶侃不要轻易进入广州境内。但陶侃毕竟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成功的击败了广州反对势力,成为广州新一任的刺使。如果陶侃所以依赖的只是江南地方政府的一纸委任状,他不要说当这个刺吏了,就是连命恐怕也保不住。
  
  而且从前的广州刺史王机,是如何当上广州刺史的呢?他也是靠家族的实力,在当地实力派支持下取得广州刺使地位的。而且他政府的委任状都没有!面对王机这种等于造反的行为,江南地方政府却只有表示默认。
  
  有一段时间,王机为了向王敦表示妥协。他表示愿意接受中央政府合法任命,总而言之他决定以这个非法的广州刺使换一个合法的交州刺使职位。
  
  但很不幸,他到交州赴任之时,却受到交州地方势力的武装拒绝。于是他只有再回到广州当刺使去了;实在不是他不想给王敦的面子,而是因为离开这个广州,单凭江南政府一纸委任状,他根本无法到交州当那个刺使的。
  
  但对王机来说,更不幸的还在于,此时江南另一个实权人物陶侃,也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去接管广州了。
  
  一个政府最主要的权力之一,就是人事权力。如果政府丧失了人事权力,那政府所拥有的权威就是有限的;因为各级、各地官员自然敢动不动就与政府公然抗衡;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自然也不是政府能随便调动的。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以司马睿为代表的江南地方政府,只是一个由众多豪门贵族共同建立的地方大联盟罢了。
  
  因为我们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民族色彩,所以我们总认为江南地方政府不能统一中国,只是因为司马睿不愿意北伐;问题是: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地方政府,一个受制于众多豪门贵族的皇帝,就算他想北伐又有什么用呢?
  
  [注1]:玘三定江南,开复王略,帝嘉其勋,以玘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
  
  [注2]:周勰以其父遗言,因吴人之怨,谋作乱;使吴兴功曹徐馥矫称叔父丞相从事中郎札之命,收合徒众,以讨王导、刁协。春,正月,徐馥杀吴兴太守袁琇,有众数千,欲奉周札为主。
  
  [注3]:睿以札为吴兴太守,为太子右卫率。以周氏吴之豪望,故不穷治,抚勰如旧。
  
  [注4];敦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以其从弟丞相军诒祭酒廙为荆州刺史。荆州将吏郑攀、马隽等诣敦,上书留侃,敦怒,不许。攀等以侃浆灭大贼,而更被黜,众情愤惋;又以廙忌戾难事,遂帅其徒三千人屯涢口,西迎杜曾。廙为攀等所袭,奔于江安。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江南东晋政权的建立
泪痕春雨
  
  在洛阳、长安相继沦陷后,晋帝国陷入了将要全面崩盘的境地。
  
  晋帝国的大旗,以后应该由谁来扛呢?
  
  从综合实力上看,司马睿最有资格当新皇帝了。因为他是司马家族当时最有实力的王爷,又是江南利益集团(当时晋帝国最大的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
  
  但当时司马睿显然不想争这个皇位的,因为当一个江南地方政府的最高军政长官,对帝国整体利益所承担的义务自然会小些,而做为帝国皇帝,那对帝国整体所承担的义务自然要大些。
  
  在大江南北一片混乱之际。司马睿如果当了皇帝,显然需要为帝国的整体利益承担太多不必要的义务。这绝不是司马睿不愿意与不愿意的问题,江南利益集团的各大代表人物都也不会想承担这种义务的。
  
  当时的江南正处于叛军(杜曾、杜弢)、想与江南地方政府分庭抗礼者(华轶)[注1]、江南土著(顾、二周、陶)、江北侨族(王与司马)博奕之中。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兵强马壮谁就是老大。如果没有实力,什么官职、爵位都是无意的。
  
  东海王几个弟弟到达各自辖区后,都是这种局面。司马睿到达江南后,自然也是这种局面。
  
  历史最常见的一种记载是:在一次盛大的郊游活动中,司马睿坐着轿子走在前面,王导等人都骑马跟随在司马睿后面。看到司马睿身后这种豪华阵容,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情不自禁的拜倒在司马睿面前。
  
  泪痕以为,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愿意臣服司马睿,绝不是因为王导玩了这样一个近于儿戏的小花招。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皇帝都是个摆设,何况区区一个王爷了。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愿意向司马睿称臣,主要是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
  
  王导给司马睿充足面子的背后,主要是向江南普遍实力派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如果我们不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地方政府,那江南就会一直处于四分五裂、随时陷入内哄之中的。我们现在应该联手建立一个江南地方政府,这个政府建立后会一定会尊重各位在江南的既有地位、权力、利益的。”这种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没有理由去反对的。
  
  王导给司马睿充足面子的背后,另一方面也是向江南普遍实力派表达这样一种看法。“我认为应该让司马睿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这个建议是非常符合江南各大实力派现实利益的。所以江南各大实力派经过简单的分析后,自然都对此表示了同意。
  
  因为司马睿并不是一个实权人物,所以向司马睿称臣,最多只是建立一个众多实力派联合执政的地方政府,各大实力派的既得利益是不会受到明显威胁的。
  
  王莽之乱时,刘秀兄弟,那是要能力有能力、要实力有实力。但在推选联军最高首领之时,大家却是一致推选了要实力没有实力、要能力没有能力的刘玄当了联军首领。
  
  不管大家所说的理由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绝不会希望一个实力巨大的人成为联军首领,因为一个实力巨大的联军首领会彻底打破各大实力派之间的平衡。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司马睿是一个强大的实力派。那江南各大实力派,就不会一致支持让他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了。
  
  也因为司马睿完全具备优秀统治者的个人魅力与能力,所以向司马睿称臣,绝不等于向王氏兄弟称臣。
  
  如果司马睿是一个王氏兄弟能完全操纵的庸才,那江南各大实力派恐怕就不会支持司马睿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了。因为以王氏兄弟的实力,再拥立出一个完全由他们操纵江南地方政府首脑人物。那江南各大实力派自然不会有安全感可言了。因为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江南就是会成为王氏兄弟的江南。
  
  让司马睿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从表面上看并不符合王氏兄弟的利益。因为王氏兄弟缺乏随便操纵司马睿的能力;这从后来司马睿大举排斥王氏家族,甚至差点把王氏兄弟灭族中可以看出来。
  
  王敦曾表示应该让一个年幼的皇族成员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因为这更有利于王氏家族操纵江南地方政府。但这种建议受到王导的反对,因为立一个年幼的皇族成员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也许符合王氏家族的利益。但问题是:这种建议肯定会受到江南普遍实力派的集体反对。到时江南普遍实力派都拿司马睿来做文章(司马睿从才能、道德、年龄、地位都是领衔构建江南地方政府的最佳人选),王氏家族恐怕就会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让司马睿领衔建立江南地方政府的意见自然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同。
  
  这是江北侨族、江南土著正面博奕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江北侨族略胜一筹。因这个临时政府是他们率先筹建起来的;而且这个临时政府的王爷(司马睿)、总管(王导)都是北方侨族代表人物。
  
  当然了,这一局胜利并不足以让北方侨族凌驾于江南土著之上。因为在土著实力派林立的江南中,司马睿、王导等侨族势力在江南所占据的份额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这一局的胜利,只是使北方侨族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司马越派到长安、邺城、荆州的三个兄弟,甚至包括坐镇中原的司马越;显然都也没有司马睿这样幸运。他们都渐渐输光了全部的家档,而司马睿一系却越赢越多,最后为晋帝国又赢回了已输出去的半壁江山。
  
  虚弱的江南地方政府
  
  江南地区普遍军政大佬拥有的权力、地位;绝不是江南地方政府给予的。他们的权力、地位,主要是依靠自己、自己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如果自己、自己家族缺乏影响力,那他就是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也难以成为某地军政长官的。
  
  一个人想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到某个州郡上任之前,他最好先得掂量清自己、自己家族的影响力。否则,他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一纸委任状就到某个州郡上任,不要说当官了,就是能保住命恐怕也得大念阿弥托佛。
  
  周玘因为自己家族势力巨大,所以自然成为当地(吴兴)的太守。[注1]周玘死后,司马睿想削弱周氏家族的地位,于是就给袁琇发了一张委任状,让他接替周玘当这个吴兴太守。
  
  袁琇也实在有点有不知死活,袁琇也实在太高估江南地方政府这张委任状的力量了。于是周玘死后,袁琇就成为新的一任吴兴太守。当然了,没有过多久,周玘的儿子(周勰)就联合人把他杀掉了。[注2]面对周氏家族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江南地方政府却不敢深究,最后只有稀里糊涂的了结了这件事。于是吴兴太守依然得由周氏家族代表人物去担任,在这种背景下周玘的弟弟(周札)成了新一任吴兴太守。[注3]
  
  王敦扣留了陶侃,就让自己的堂弟王廙拿着江南政府的委任状去代替陶侃当荆州刺史,但结果呢?王廙刚到荆州,马上受到当地将领的武装抵抗。[注4]以王氏家族的强盛,其代表人物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想当一个地方的刺使。都会面对这种的命运,其它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是王廙背后有王氏家族强大的势力支持,如果不是王氏家族对荆州旧势力报以一定的妥协。那王廙不要说当荆州刺史了,恐怕连命也保不住。
  
  陶侃到广州赴任之时也是如此的。广州的王机、杜弘、温邵、刘沈也是联手用武力抗拒陶侃上任。面对这种危险局势,有人劝陶侃不要轻易进入广州境内。但陶侃毕竟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成功的击败了广州反对势力,成为广州新一任的刺使。如果陶侃所以依赖的只是江南地方政府的一纸委任状,他不要说当这个刺吏了,就是连命恐怕也保不住。
  
  而且从前的广州刺史王机,是如何当上广州刺史的呢?他也是靠家族的实力,在当地实力派支持下取得广州刺使地位的。而且他政府的委任状都没有!面对王机这种等于造反的行为,江南地方政府却只有表示默认。
  
  有一段时间,王机为了向王敦表示妥协。他表示愿意接受中央政府合法任命,总而言之他决定以这个非法的广州刺使换一个合法的交州刺使职位。
  
  但很不幸,他到交州赴任之时,却受到交州地方势力的武装拒绝。于是他只有再回到广州当刺使去了;实在不是他不想给王敦的面子,而是因为离开这个广州,单凭江南政府一纸委任状,他根本无法到交州当那个刺使的。
  
  但对王机来说,更不幸的还在于,此时江南另一个实权人物陶侃,也拿着江南地方政府的委任状去接管广州了。
  
  一个政府最主要的权力之一,就是人事权力。如果政府丧失了人事权力,那政府所拥有的权威就是有限的;因为各级、各地官员自然敢动不动就与政府公然抗衡;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自然也不是政府能随便调动的。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以司马睿为代表的江南地方政府,只是一个由众多豪门贵族共同建立的地方大联盟罢了。
  
  因为我们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民族色彩,所以我们总认为江南地方政府不能统一中国,只是因为司马睿不愿意北伐;问题是: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地方政府,一个受制于众多豪门贵族的皇帝,就算他想北伐又有什么用呢?
  
  [注1]:玘三定江南,开复王略,帝嘉其勋,以玘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
  
  [注2]:周勰以其父遗言,因吴人之怨,谋作乱;使吴兴功曹徐馥矫称叔父丞相从事中郎札之命,收合徒众,以讨王导、刁协。春,正月,徐馥杀吴兴太守袁琇,有众数千,欲奉周札为主。
  
  [注3]:睿以札为吴兴太守,为太子右卫率。以周氏吴之豪望,故不穷治,抚勰如旧。
  
  [注4];敦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以其从弟丞相军诒祭酒廙为荆州刺史。荆州将吏郑攀、马隽等诣敦,上书留侃,敦怒,不许。攀等以侃浆灭大贼,而更被黜,众情愤惋;又以廙忌戾难事,遂帅其徒三千人屯涢口,西迎杜曾。廙为攀等所袭,奔于江安。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东晋门阀制度,说得比这个清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