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效翼船的服役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8:53




1. 大型地效翼船的历史
苏联时代研发了大量不同型号,大小不一的地效翼船。其中包括几种大型的。例如里海怪物,该船长100多米,翼展约40米,起飞重量大于540吨(相当于9架国产运八运输机)。60年代末,美国侦察卫星的照片显示里海的海面上有不明飞行物,将其命名为“里海怪物”。又比如别里耶夫飞机设计局的地效翼船。1963年巴尔蒂尼提出2500吨地效翼船计划,该船采用双体机身,长200米,翼展250米,可在水面以上12米高度高速飞行。1965年由乌赫托姆斯基直升机制造厂生产出长20米的动力缩比模型,开始在亚速海的塔干罗格湾进行拖带实验。但是该项目没有坚持下来。此外,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Бе-2500”型超重两栖地效飞机,它体型巨大,翼展达156米,有效载重为700吨,最大航速可达800千米/小时。但随着苏联解体,该型号也被终止了。近年来,波音公司也试图发展地效翼船技术。它们将这种飞行器命名为“鹈鹕”运输机。机身长110米,翼展达152米,载重量为1270吨。一次可以运载17辆M—1主战坦克,或者30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2. 地效翼船的缺点
虽然地效翼船在苏联发展的型号众多,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在20世纪下半叶的新军事技术革命中,地效平台却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原因在于:
1. 本身的一些技术障碍无法解决。比如对起降水面要求较多,对水面的大小、深度、风浪级别都有限制,不能在陆地起降。
2. 高科技新军事革命下,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各国受军费和科研费用的限制,不得不砍掉相当一部分当时认为技术远不成熟,潜力不大,研发风险过高的项目,留待以后发展。
3. 电磁空间和大气空间的争夺是冷战后期的主流,各种新型飞机和信息化设备占据了发展道路,而高速登陆或水面运输载具不受重视。苏联发展地效翼船也是应用于波罗的海的特殊封闭海域,用以在北约防线后开辟第二战场,类似于机械化空降兵的作用。
4. 航速高而高度低,不利于避碰,且地效翼船的原理使得它的转弯性能更加类似于船舶而不是飞机。现代全球物流的绝大部分运输量都是依靠海运来支撑的,而除了大量货船外,各国还有为数众多的渔船、客船、工程船、军用舰艇等船舶在近岸水域行驶,超低空高速飞行的冲翼艇难以对这些船舶进行探测、预警,较高的速度也不利于及时采取规避措施,这导致了冲翼艇的实际运行安全性偏低。两栖性能一般也仅限于在平坦表面飞行,通常不能直接在滩头着陆,用于登陆作战时,岸滩适应性其实远不如全垫升气垫船。

3. 核心观念:地效区
地效翼船与飞机、船舶不同,虽然在海上航行,但是却存在一个叫做“地效区”的限制条件。当然,飞行器不能在乱流中稳定飞行,船舶也要避开风暴等高海况区域,但是相对来说,地效翼船对“地效区”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在海况等级较高时风大浪高,海面波涛汹涌,情况异常复杂。地面效应的作用受海面恶劣海况影响会出现剧烈波动。例如俄罗斯125吨级的“小鹰”号起降海况为3级,安全巡航海况为4级;400吨级的“雌鹞”号起降海况为4级,巡航飞高1~4米,安全巡航海况为5级。一般说来50吨以下的地效翼船起降海况 和安全巡航海况局限于3级以下。“里海怪物”地效翼船的失事就是因为在高速航行中被海浪拍击所致。
地效翼船超出地效区飞行效率非常低。地面效应区的大小与地效翼船距海面的距离关系密切:地面效应区的高度与地效翼船的翼展成正比关系。地效翼船尺寸越大则地效区高度相应增大。故而,地效翼船大型化可以使有效巡航高度增大,其抗波浪的能力也增强,能提高起降海况。因此地效翼船要想发挥地面效应的优势走向海洋,那么大型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未来军事运用
首先来看看地效翼船的缺点:
(1)隐蔽性。在地效翼船小型化时代,隐蔽于海浪,避开雷达波探测是其优点所在。但是当地效翼船大型化之后,随着体积变得庞大,飞行高度增加,已经不能在海浪掩护下飞行。而且地效翼船掠海飞行引起的巨大的海水喷溅暴露在雷达探测下,将会使船在隐身外形设计上存在一个很难克服的缺点。
(2)两栖性。地效翼船是依赖地面效应飞行的特种船舶。气垫型地效翼船类似于气垫船,但是飞行高度太低,不适合海洋飞行,而增升型地效翼船需要较高的速度进行起降和较为宽阔的平面,因此不具备野战攻坚能力。
(3)安全性、经济性。这涉及到后勤补给问题。大型地效翼船势必出现码头、装载和卸载机构与其 他船兼容问题以及海上航行的安全制度问题。
那么如果利用地效翼船的优点,可以有哪些军事运用呢?
(1)导弹艇。利用小型化地效翼船可以规避许多大型船的缺点,并且拥有比022更快的速度。但是目前随着我国海空战力的提升,可能这种方案更适合一些中小国家的近岸防御型海军。
(2)南海运输船。南海三沙市地区所属小型岛屿面临短促,低烈度冲突的危险性。对军事力量规模要求不多,但是反应能力和快速部署能力要求极高。相比欧洲野牛,可能中小型的地效翼船是个更好的选择。由于不存在抢滩登陆问题,而且南海水域宽阔,比较适合地效翼船发挥作用。
(3)快速救援船。利用地效翼船在水面高速航行并能浮在水面的特点,可作为重要舰艇的紧急救援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地效翼船可迅速赶至出事海域内,及时开展搜索遇难舰艇和落水人员,输送救援物资及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助(如俄罗斯的“救星”号),还可执行对舰艇的救援工作。此次马航飞机失事事件,也提出了在远海进行快速救援的需求。如果有大中型的地效翼船,那么我国救援力量就可以更快的到达出事海域。

Be-2500big.jpg (40.36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4-4 17:02 上传



1. 大型地效翼船的历史
苏联时代研发了大量不同型号,大小不一的地效翼船。其中包括几种大型的。例如里海怪物,该船长100多米,翼展约40米,起飞重量大于540吨(相当于9架国产运八运输机)。60年代末,美国侦察卫星的照片显示里海的海面上有不明飞行物,将其命名为“里海怪物”。又比如别里耶夫飞机设计局的地效翼船。1963年巴尔蒂尼提出2500吨地效翼船计划,该船采用双体机身,长200米,翼展250米,可在水面以上12米高度高速飞行。1965年由乌赫托姆斯基直升机制造厂生产出长20米的动力缩比模型,开始在亚速海的塔干罗格湾进行拖带实验。但是该项目没有坚持下来。此外,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Бе-2500”型超重两栖地效飞机,它体型巨大,翼展达156米,有效载重为700吨,最大航速可达800千米/小时。但随着苏联解体,该型号也被终止了。近年来,波音公司也试图发展地效翼船技术。它们将这种飞行器命名为“鹈鹕”运输机。机身长110米,翼展达152米,载重量为1270吨。一次可以运载17辆M—1主战坦克,或者30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2. 地效翼船的缺点
虽然地效翼船在苏联发展的型号众多,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在20世纪下半叶的新军事技术革命中,地效平台却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原因在于:
1. 本身的一些技术障碍无法解决。比如对起降水面要求较多,对水面的大小、深度、风浪级别都有限制,不能在陆地起降。
2. 高科技新军事革命下,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各国受军费和科研费用的限制,不得不砍掉相当一部分当时认为技术远不成熟,潜力不大,研发风险过高的项目,留待以后发展。
3. 电磁空间和大气空间的争夺是冷战后期的主流,各种新型飞机和信息化设备占据了发展道路,而高速登陆或水面运输载具不受重视。苏联发展地效翼船也是应用于波罗的海的特殊封闭海域,用以在北约防线后开辟第二战场,类似于机械化空降兵的作用。
4. 航速高而高度低,不利于避碰,且地效翼船的原理使得它的转弯性能更加类似于船舶而不是飞机。现代全球物流的绝大部分运输量都是依靠海运来支撑的,而除了大量货船外,各国还有为数众多的渔船、客船、工程船、军用舰艇等船舶在近岸水域行驶,超低空高速飞行的冲翼艇难以对这些船舶进行探测、预警,较高的速度也不利于及时采取规避措施,这导致了冲翼艇的实际运行安全性偏低。两栖性能一般也仅限于在平坦表面飞行,通常不能直接在滩头着陆,用于登陆作战时,岸滩适应性其实远不如全垫升气垫船。

3. 核心观念:地效区
地效翼船与飞机、船舶不同,虽然在海上航行,但是却存在一个叫做“地效区”的限制条件。当然,飞行器不能在乱流中稳定飞行,船舶也要避开风暴等高海况区域,但是相对来说,地效翼船对“地效区”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在海况等级较高时风大浪高,海面波涛汹涌,情况异常复杂。地面效应的作用受海面恶劣海况影响会出现剧烈波动。例如俄罗斯125吨级的“小鹰”号起降海况为3级,安全巡航海况为4级;400吨级的“雌鹞”号起降海况为4级,巡航飞高1~4米,安全巡航海况为5级。一般说来50吨以下的地效翼船起降海况 和安全巡航海况局限于3级以下。“里海怪物”地效翼船的失事就是因为在高速航行中被海浪拍击所致。
地效翼船超出地效区飞行效率非常低。地面效应区的大小与地效翼船距海面的距离关系密切:地面效应区的高度与地效翼船的翼展成正比关系。地效翼船尺寸越大则地效区高度相应增大。故而,地效翼船大型化可以使有效巡航高度增大,其抗波浪的能力也增强,能提高起降海况。因此地效翼船要想发挥地面效应的优势走向海洋,那么大型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未来军事运用
首先来看看地效翼船的缺点:
(1)隐蔽性。在地效翼船小型化时代,隐蔽于海浪,避开雷达波探测是其优点所在。但是当地效翼船大型化之后,随着体积变得庞大,飞行高度增加,已经不能在海浪掩护下飞行。而且地效翼船掠海飞行引起的巨大的海水喷溅暴露在雷达探测下,将会使船在隐身外形设计上存在一个很难克服的缺点。
(2)两栖性。地效翼船是依赖地面效应飞行的特种船舶。气垫型地效翼船类似于气垫船,但是飞行高度太低,不适合海洋飞行,而增升型地效翼船需要较高的速度进行起降和较为宽阔的平面,因此不具备野战攻坚能力。
(3)安全性、经济性。这涉及到后勤补给问题。大型地效翼船势必出现码头、装载和卸载机构与其 他船兼容问题以及海上航行的安全制度问题。
那么如果利用地效翼船的优点,可以有哪些军事运用呢?
(1)导弹艇。利用小型化地效翼船可以规避许多大型船的缺点,并且拥有比022更快的速度。但是目前随着我国海空战力的提升,可能这种方案更适合一些中小国家的近岸防御型海军。
(2)南海运输船。南海三沙市地区所属小型岛屿面临短促,低烈度冲突的危险性。对军事力量规模要求不多,但是反应能力和快速部署能力要求极高。相比欧洲野牛,可能中小型的地效翼船是个更好的选择。由于不存在抢滩登陆问题,而且南海水域宽阔,比较适合地效翼船发挥作用。
(3)快速救援船。利用地效翼船在水面高速航行并能浮在水面的特点,可作为重要舰艇的紧急救援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地效翼船可迅速赶至出事海域内,及时开展搜索遇难舰艇和落水人员,输送救援物资及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助(如俄罗斯的“救星”号),还可执行对舰艇的救援工作。此次马航飞机失事事件,也提出了在远海进行快速救援的需求。如果有大中型的地效翼船,那么我国救援力量就可以更快的到达出事海域。
民用领域完全无法解决撞船的问题

军用领领域气垫船足够了
就是个大玩具。
南海不适合地效翼船,长期高海况
整成飞翼是不是很好?
做技术储备吧,凑字
十年前就特别看好这种装备,可是后来没声音了,可惜了,最早的叫里海怪物
楼主,你这个图片里的是玩具哈,作为一个卖了10年儿童玩具的从业者,我就是这么认定的
早就有了啊!怎么才报出来?!混经费?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水上飞机都淘汰了这玩意没前途
这玩意意义不大。拐弯半径太大了


适应的空域范围太窄,前途不大,除非能扩宽空域,并且有短距起降性能(类似F-35那种),这样能在陆地上起降使用,想想就觉得太不现实,这得多少新技术支持才能玩?

适应的空域范围太窄,前途不大,除非能扩宽空域,并且有短距起降性能(类似F-35那种),这样能在陆地上起降使用,想想就觉得太不现实,这得多少新技术支持才能玩?
这玩意对付南海诸猴很有效
pifu 发表于 2014-4-4 22:54
楼主,你这个图片里的是玩具哈,作为一个卖了10年儿童玩具的从业者,我就是这么认定的
“Бе-2500”型超重两栖地效飞机模型版
我觉得地效船还不错呀,
作为武器来说,载重比飞机大,能带重型导弹,大数量规模攻击航母很头痛,地效飞行,预警机看着也头痛,E3对低空目标预警距离几乎是高空的一半,而地效船搞成隐身的应该比较容易把,只需要全力考虑一个方向隐身就可以了,这样预警机就更看不清了,并且地效船还可以搭载防空导弹,反正劲大能驮,这样预警机就更危险了,另外地效船比飞机皮实很多,要整下来F18或F35上的打飞机飞弹估计威力不够,得加大号的飞弹,这样f18,35就驮不了几个,而地效船上的防空飞弹数量可以够多,只要碰到就能弄下F18,35,地效船速度很快,比任何军舰机动都好10几倍,躲开重型飞弹的概率也大,反正不容易打到

最重要的一点,就算飞弹打中了地效船,只要不是打中驾驶室,就几米的高度,司机活下来的概率比飞机在高空低空击中大多了,本来就是船,掉海里也能游,但F18,35掉海里一点游的概率都没有,而培养F18,35司机的成本比地效船司机大N倍,并且,其他地效船攻击完航母后,还能顺道停下来捞上水里的司机开回基地去,这样地效船的司机死亡率应该只是飞机的零头,攻击航母就像和去旅游一样的低风险活动,这样航母飞机一边就很容易变成玉碎,现在打仗看谁的老鸟多谁就赢了
找钱 发表于 2014-4-6 15:47
我觉得地效船还不错呀,
作为武器来说,载重比飞机大,能带重型导弹,大数量规模攻击航母很头痛,地效飞行 ...
掉进海里就是坠海解体!已经死了好几个试飞员了。
比飞机安全多了,里海怪物实验的时候被浪拍坠海,机组成员全部活着,小鹰号地效艇一次尾部全部脱落,仍被驾驶安全着陆,另一次小鹰号失事,10人获救9人,飞机坠海一般都死定了

w          ww.afwing.com/aircraft/kaspian-monster.html      把空格去掉
地效飞行器,想当年高中还写过一万多字的论文,呵呵
我认为地效飞行器的唯一优点就是利用了地效应,没有下洗气流省去了诱导阻力,提高了高升阻比,但是近水面的空气/水汽密度大,这是相互矛盾的,抵消了一部分优势,就决定了这玩意速度跟飞机差远了。
我觉得小型的还是可以发展的,民用旅游观光,可以隐秘的发展隐身的特种地效飞行器,现阶段这是个方向。
大型的现在关键是材料技术和推进技术要解决,还有一个就是大型的起飞离水,降落入水是个大问题。所以还要等到未来。高中时设计了个5000吨核动力地效飞行器,载重2500吨
它的前途就是作为近海导弹武器发射平台代替导弹艇....实际也没有多大必要呢
应该还是有前途的。
地效飞船,想得很好
地效飞行器,想当年高中还写过一万多字的论文,呵呵
我认为地效飞行器的唯一优点就是利用了地效应,没有下 ...
地效船说到底既不像船,也不像飞机。在论文里说的很清楚了,它是深受地面效应拘束的机动平台。考虑到海况复杂性,地效船实际是在一条虚拟的海上铁路运行。这条铁路依赖于天气和海况,需要足够的情报支持和更新,来保证安全航线的规划和运行。与飞行器相比,它的拘束较多,不如水上飞机。但只要解决航线问题,这种快得想飞机,重的像船的平台还是有意义的。
现在想来,我们应该把地效船看做是海上铁路线的运载工具。通过布设无人海上工作平台构建一套情报支持网络,帮助地效船进行自动航线规划,然后利用大型地效船进行快速海上运输。民用角度来讲,有利于三沙市建设,沿海城市岛屿客货运输,军事上应用于快速海上运输,基本规避被敌人潜艇,水雷攻击的可能,如果敌人用对空导弹打击,则威力不足,用对海导弹打击,则我船速度过快。
当年的里海怪物还是很带感的,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航空知识专门介绍地效飞行器,当时就被这玩意背上四对大大的导弹给惊到了,简直就是飞机版的光荣啊!
以苏联Be2000大型地效船为例,载重700吨,时速800千米,即便打些折扣,也可以600千米时速输送一个连共计10辆60吨的99大改主战坦克。20艘地效船4个波次即可输送800辆主战坦克。相当于我军三个装甲师,即一个装甲集团军的兵力。以广东到台南的距离,或浙江到台北的距离,12小时即可完成四波次输送。
当然,前提是我军先头部队已经成功登陆并控制了一定数量的港口。具体输送地点其实可以在从北道南,从东到西选择。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4-7 00:07
地效船说到底既不像船,也不像飞机。在论文里说的很清楚了,它是深受地面效应拘束的机动平台。考虑到海况 ...
毛子已经发展过大型战斗舰艇用处的地效飞行器了,事实证明并不实用。运输类才是此类平台的最大优势。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以现在的材料技术和推进技术(化石能源),跨洋的地效飞行器的成本不比货运飞机低多少,速度却慢了一倍以上。而且其载重量远不能胜过几十万吨的船舶。
所以我当时是设想了5000吨级核动力民船(现在想想有点儿逗比),而且是材料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毛子400吨级的里海怪物,五级海况都不能正常飞行了)。主要用于鲜活农产品运输,快递等业务。如果大幅增加翼展,则转弯半径将是个巨大的数字。
所以对于大型地效飞行器(千吨以上)这个技术还只是初级研究阶段,是个无底洞项目。
反而小型地效应船很吃香,我国早几年就在太湖搞过了,吨位和这次三亚的一样。毛子最后用的多的是150吨级的“小鹰”级。
地效船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地球曲线,海浪杂波隐身,就算E3预警机对超低空预警距离只有高空的一半,如果地效船再做成B2那种飞翼就更难发现了,加上地效船能驮,加上放空导弹,反正航母压力很大的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4-6 14:15
“Бе-2500”型超重两栖地效飞机模型版
还是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