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遗事(奠边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5:44
奠边府

未雨绸缪(上)

1953年8月初,也就是在奇袭越军在谅山地区的后勤基地的“燕子行动”约20天后,法军再度在越南人的眼皮子下面上演了一幕“胜利大逃亡”。成功地把那产的12000名守军全部撤走。事实上,早在6月16日的西贡会议上,纳瓦尔已经对各战区指挥官透露了他即将放弃那产的计划。理由是,在政治上,那产不是什么首府或者重要城市,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有限;军事上,那产不是什么交通要道,越军可以轻易地绕过那产进入上寮,实际上,越军当时已经在修筑一条公路通往上寮,准备绕过那产那块鸟不生蛋,又相当坚固的小地方。

为了迷惑围困那产的越军部队,从8月初开始,那产的法军就开始不断地发出“请求支援”的电报,并且故意让越军截获。同时还派出受法军训练和指挥的傣族游击队袭扰越军后方,使其无暇注意那产守军的动向。紧接着,法军再一次把手头的全部C47运输机动员起来,以最高速度开始把那产守军撤出那个小盆地。其起降频率之高,穿梭之频繁,真可以和1952年底那产之战时有的一拼。争分夺秒的空运一刻不停,守军很快从1.2万人下降到9000,随后又下降到5000。消失的速度宛如冰山在热带的烈日下飞快地消融。到8月12日,法军最后一批人员飞离那产。临走前工兵将无法带走的物资进行了大爆破和纵火焚烧。为了不给越南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甚至在守军全部撤离后,法军飞机还对那产进行了轰炸。总之,那产这个小地方现在是片瓦不存,宛如月球表面般的荒凉。

越军在法军撤退之际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反应迟钝。本来那产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按照越军总部和中国顾问团商量的结果,是准备留给年底的旱季攻势的。届时越南人民军的重炮兵和高射炮兵都将出师。把这些部队拉去打那产,肯定能砸碎法军的集团据点群。可惜这美好的愿望再次被那些白痴般的监视部队给毁了。

这次成功的撤退使得法国远征军的士气又上了个新台阶。7,8月间的几次成功,使得纳瓦尔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下子,原本还对他的计划有些狐疑甚至腹诽的的声音也全部消失了。纳瓦尔将军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准备开始他的豪赌。


回到越方这里。8月中旬,法军从那产成功撤退后,越南人民军原定以攻击那产为主要目标的冬季作战计划不得不作改变。8月13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电请中共中央“对情况认识和今后作战方向问题”,“帮助提供意见”。同时,越南人民军总部重新制定了冬季作战计划,把作战方向放在北部平原,放弃了夺取莱州的原定计划,将包围那产的部队撤至清化。

  8月22日,越南劳动党巾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作战问题。武元甲的发言仍然偏重于北部平原战场的正面作战(!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文哥仍然那么执着,不得不让人感叹下文哥怨念的可怕),未提夺取莱州,也不积极主张进一步开辟上寮战场。经过讨论,会议认为,目前应加强敌后斗争,正面战场则给予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同时加强上寮作战和其他战场配合,并准备对付敌人可能向越北解放区的进犯。罗贵波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将会议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于8月27日、29日两次电复罗贵波并越南劳动党中央,对纳瓦尔上台后的形势作了分析,对应采取的军事措施,特别是较长远的战略计划,提出了意见。在29日的电报中指出:“首先消灭莱州地区之敌,解放寮国北部和中部、然后逐步将战场推向寮南部及高棉①,威胁西贡。这样做,就可以缩小伪兵源、财源,分散法军兵力,使之陷于被动,扩大人民军本身,主动地各个歼灭敌人和逐步地削弱敌人。这是夺取越北平原的先决条件”。“这一战略计划的实现足以击败法帝在越、寮、高(棉)的殖民统治。但必须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必须长期打算”。先夺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的战略方针,是中共中央研究了印支战场的情况,于1952年秋在北京向胡志明、长征提出来并为越南劳动党中央所接受了的。这时,中共中央就这一方针,进—步提出更具体的战略计划的建议,就使粉碎纳瓦尔计划的战略指导方针更为明确了。这一战略方针与纳瓦尔计划是针锋相对的。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将使纳瓦尔集中机动兵力,夺取战争主动权,先南后北地解决印支问题的企图完全落空。
  ①高棉即柬埔寨。

同时,鉴于越军在那产之战中重武器和高射武器方面的劣势,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越军的重炮和高射炮部队。之前云南军区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早在1951年就在云南省蒙自县碧色寨装备和训练的越军第34炮兵团,由杜友芳任该团顾问。该团装备24门105美式榴弹炮。在那产的惨败后,越军咬牙切齿地立即向中方要求将该团急调回国,在1953年初的上寮战役前就投向西北战场。越方设在云南的“特科学校”政委陈子平在53年1月16日向罗贵波发了一封转致劳动党中央的电报,里面除了要求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要求急调炮兵团回国参战这个大主题外,其他的内容就2个字可以表达----“化缘”,“为了便于该团作战,急需装备汽车。需10轮卡车67辆,6轮卡车38辆,中(型)卡车3辆,工程车,起重车,救护车,吉普车各1辆,共计112辆。另该团还需装备手枪89支,建议中央请中共中央予以解决。”中国方面满足了越南的要求,不但给该团配齐了汽车和枪支,还补充了通信器材。10天后,1953年1月26日,该团齐装满员,共1667人启程经云南河口进入越南。秘密集结在安沛地区。不过由于上寮地区道路情况太差而且老挝的法伪军不堪一击,该团尚未投入战斗,上寮战役即宣告结束。

1953年夏,中央军委派原解放军炮兵第3师参谋长马达卫出任越南第351工炮师顾问。顺便说一下,就是这位老马同志结束了越南方面长期以来靠人拉炮的光荣历史。越军之前装备的都是些比较轻便的美制和日制山炮,由于越军战士善于“吃苦耐劳”,不稀罕靠畜力拉炮,而是靠人硬拉,经常出现抬炮的人脊椎骨被压裂的奇葩事情。(这里说个小插曲,50年13军奉命装备越军第95炮兵团,除了全套的武器装备外,连膘肥体壮的拉炮的挽马都给越军配齐了。结果几个月后,当13军的顾问们再次见到这些高头大马时,都已经一个个饿得无精打采,瘦的皮包骨头了。那些中国顾问立即当着95团政委黄凤的面质问一个副团长是怎么搞的,结果对方轻飘飘地说这没啥,勤劳勇敢的越南人民向来是靠人拉炮滴。那个政委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抛开水土不服的问题,饲养马匹是要大量高蛋白的精饲料的,那些马被饿成那样,结合之前胡伯伯说中国顾问们每人每天一头牛加一只鸡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下那些精饲料去哪里了。。。)不过现在装备是上吨的美式105榴弹炮了,再考虑到越北那悲剧的地理和道路条件,越南人估摸着这些大家伙怕是把那些上千炮兵都填进去也拉不动了。所以无奈之下,请求老马出面协调解决大炮的牵引问题。最终是每个炮兵连装备6辆牵引车,3辆运输车(越军的炮兵连编制是3门105榴弹炮)。

说了重炮部队,再介绍下越军的高射炮部队。1953年春天起,广西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宾阳县开始训练越军的高射炮部队。训练由军委炮兵司令部高炮部部长贾建国亲自负责。根据计划,至当年秋天,越军将组建2个高射炮团。此外,越军还选拔了100多名高射炮部队的营,连,排级干部到沈阳高炮学校进行短期培训。解放军华北防空军高炮团团长原野被任命为越军高炮部队顾问。
1953年秋,越军的高炮部队出师,在沈阳训练的越军干部南下和在宾阳县训练的部队会合,共编为6个高炮营,全部装备苏制37高炮。他们装备的车辆和高射炮有不少是从当年国庆节阅兵式上检阅过就直接装车运往南方的。此外,由于考虑到需要依靠高射炮大力削弱法军的空中优势,越军还特地请求中国方面给每个高炮营都配顾问。就这样,自1950年以来,中国顾问再一次进入了越军营一级的编制。

在重炮部队和高射炮部队先后抵达越南后,大大提高了越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攻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哥上下顿时觉得自己已经是长缨在手,越军秣马厉兵,也已经准备好和法军在旱季进行新一轮的大战。

奠边府,她是越西北地区最大的盆地,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外形有点像个枣核,距离老挝边境仅13公里。雨水充沛,盛产大米和鸦片。法军于1897年占领这里。由于这里靠近老挝,因此将其命名为“奠边府”,意味着“安定边界”。法国人占领这里后,当仁不让地在此任命了一个当地的官吏,出面管理当地的鸦片贸易。为了震慑那些可能心怀不满的人,首府莱州则会时不时派出小部队到当地走走看看。表示法国的力量已经延伸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了。根据法国人的估计,到50年代初,这里每年的鸦片产量在国际市场上价值高达100万美元!(这里的美元可是二战结束初期坚挺的“美金”,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的,现在的金价大约是浮动在1500-1800美元之间。)因此在西北战役后期越军占领奠边府后,法国人不无嫉妒地猜想越南人占领这里后会把鸦片走私到曼谷,香港和西贡的黑市上去购买急需的西方药品,通信器材,车辆配件等物资。

20世纪30年代中期,法国在奠边府建造了一个小型机场。二战期间,法国曾经用这个机场撤退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使节和官员,也曾2次使用这个机场来掩护和转移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1945年3月9日,日军向印度支那法军部队发起全面攻势,在上寮和越西北的法军退至奠边府守了2个月。为了掩护和支援法军,美军第14航空队也曾利用奠边府的机场,最后当法军坚持不住时,又利用奠边府的机场向中国撤退。5月,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奠边府,回光返照的日本人居然打算在这里扩建机场和美军一决胜负,这个伟大的计划还未付诸实施天皇陛下就向同盟国发出了乞降照会。随后,滇军开赴越南受降一度占领这里。次年撤退后,法军卷土重来,再度控制了奠边府。由于这里一直是越盟力量薄弱的地区,因此法国人的统治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直到1952年11月30日,越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越西北,一举攻占了奠边府。在越军主力转兵它用后,此地由越军148独立团一部驻守。

纳瓦尔将军在策划“纳瓦尔计划”前,曾经在53年6月份一度造访被越军围困的那产据点。在那里,他见到了饱读兵书,满腹经纶的法军第7机动群指挥官路易斯•贝特尔上校,此人在晋见长官时侃侃而谈,他的长篇大论吸引了纳瓦尔将军。这位毕业于法军参谋学院,科班出身的上校着重谈了法军在那产利用集团据点群挫败越军攻势的经验,他认为那产之战不但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而且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将可能具有战役和战略方面的作用。“那产方式”表明,利用构筑坚固的集团据点群,特别是利用据点中央的机场和机场边的重炮阵地,吸引越军投入攻坚战,大量杀伤暴露的越军有生力量。夺取战场主动权。当然,他也强调,“那产方式”最关键的是以机场作为防御的核心。机场保证了孤悬敌后的法军掌握了最大的机动性,从容进退。在印度支那战场法军兵员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子完全有可能保住西北或者上寮。而且贝特尔还强调,那产之战直接保卫了老挝的上寮,同时也间接保卫了红河三角洲。
这种打法,可以把越军主力拖在西北的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大量消耗越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法军则可以充分利用富庶的红河三角洲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以战养战”。这样对窘迫的法国财政也大有裨益。这番话真是说到纳瓦尔的心里去了。于是没隔多久,贝特尔上校就被调到西贡,当上了纳瓦尔的副参谋长。

不过,对纳瓦尔拟议中的奠边府攻防战法军内部此时仍然有些杂音。这些杂音最终将升格为法军高级将帅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最终严重影响“纳瓦尔计划”的实施。



未完待续。。。。
奠边府

未雨绸缪(上)

1953年8月初,也就是在奇袭越军在谅山地区的后勤基地的“燕子行动”约20天后,法军再度在越南人的眼皮子下面上演了一幕“胜利大逃亡”。成功地把那产的12000名守军全部撤走。事实上,早在6月16日的西贡会议上,纳瓦尔已经对各战区指挥官透露了他即将放弃那产的计划。理由是,在政治上,那产不是什么首府或者重要城市,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有限;军事上,那产不是什么交通要道,越军可以轻易地绕过那产进入上寮,实际上,越军当时已经在修筑一条公路通往上寮,准备绕过那产那块鸟不生蛋,又相当坚固的小地方。

为了迷惑围困那产的越军部队,从8月初开始,那产的法军就开始不断地发出“请求支援”的电报,并且故意让越军截获。同时还派出受法军训练和指挥的傣族游击队袭扰越军后方,使其无暇注意那产守军的动向。紧接着,法军再一次把手头的全部C47运输机动员起来,以最高速度开始把那产守军撤出那个小盆地。其起降频率之高,穿梭之频繁,真可以和1952年底那产之战时有的一拼。争分夺秒的空运一刻不停,守军很快从1.2万人下降到9000,随后又下降到5000。消失的速度宛如冰山在热带的烈日下飞快地消融。到8月12日,法军最后一批人员飞离那产。临走前工兵将无法带走的物资进行了大爆破和纵火焚烧。为了不给越南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甚至在守军全部撤离后,法军飞机还对那产进行了轰炸。总之,那产这个小地方现在是片瓦不存,宛如月球表面般的荒凉。

越军在法军撤退之际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反应迟钝。本来那产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按照越军总部和中国顾问团商量的结果,是准备留给年底的旱季攻势的。届时越南人民军的重炮兵和高射炮兵都将出师。把这些部队拉去打那产,肯定能砸碎法军的集团据点群。可惜这美好的愿望再次被那些白痴般的监视部队给毁了。

这次成功的撤退使得法国远征军的士气又上了个新台阶。7,8月间的几次成功,使得纳瓦尔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下子,原本还对他的计划有些狐疑甚至腹诽的的声音也全部消失了。纳瓦尔将军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准备开始他的豪赌。


回到越方这里。8月中旬,法军从那产成功撤退后,越南人民军原定以攻击那产为主要目标的冬季作战计划不得不作改变。8月13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电请中共中央“对情况认识和今后作战方向问题”,“帮助提供意见”。同时,越南人民军总部重新制定了冬季作战计划,把作战方向放在北部平原,放弃了夺取莱州的原定计划,将包围那产的部队撤至清化。

  8月22日,越南劳动党巾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作战问题。武元甲的发言仍然偏重于北部平原战场的正面作战(!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文哥仍然那么执着,不得不让人感叹下文哥怨念的可怕),未提夺取莱州,也不积极主张进一步开辟上寮战场。经过讨论,会议认为,目前应加强敌后斗争,正面战场则给予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同时加强上寮作战和其他战场配合,并准备对付敌人可能向越北解放区的进犯。罗贵波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将会议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于8月27日、29日两次电复罗贵波并越南劳动党中央,对纳瓦尔上台后的形势作了分析,对应采取的军事措施,特别是较长远的战略计划,提出了意见。在29日的电报中指出:“首先消灭莱州地区之敌,解放寮国北部和中部、然后逐步将战场推向寮南部及高棉①,威胁西贡。这样做,就可以缩小伪兵源、财源,分散法军兵力,使之陷于被动,扩大人民军本身,主动地各个歼灭敌人和逐步地削弱敌人。这是夺取越北平原的先决条件”。“这一战略计划的实现足以击败法帝在越、寮、高(棉)的殖民统治。但必须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必须长期打算”。先夺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的战略方针,是中共中央研究了印支战场的情况,于1952年秋在北京向胡志明、长征提出来并为越南劳动党中央所接受了的。这时,中共中央就这一方针,进—步提出更具体的战略计划的建议,就使粉碎纳瓦尔计划的战略指导方针更为明确了。这一战略方针与纳瓦尔计划是针锋相对的。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将使纳瓦尔集中机动兵力,夺取战争主动权,先南后北地解决印支问题的企图完全落空。
  ①高棉即柬埔寨。

同时,鉴于越军在那产之战中重武器和高射武器方面的劣势,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越军的重炮和高射炮部队。之前云南军区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早在1951年就在云南省蒙自县碧色寨装备和训练的越军第34炮兵团,由杜友芳任该团顾问。该团装备24门105美式榴弹炮。在那产的惨败后,越军咬牙切齿地立即向中方要求将该团急调回国,在1953年初的上寮战役前就投向西北战场。越方设在云南的“特科学校”政委陈子平在53年1月16日向罗贵波发了一封转致劳动党中央的电报,里面除了要求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要求急调炮兵团回国参战这个大主题外,其他的内容就2个字可以表达----“化缘”,“为了便于该团作战,急需装备汽车。需10轮卡车67辆,6轮卡车38辆,中(型)卡车3辆,工程车,起重车,救护车,吉普车各1辆,共计112辆。另该团还需装备手枪89支,建议中央请中共中央予以解决。”中国方面满足了越南的要求,不但给该团配齐了汽车和枪支,还补充了通信器材。10天后,1953年1月26日,该团齐装满员,共1667人启程经云南河口进入越南。秘密集结在安沛地区。不过由于上寮地区道路情况太差而且老挝的法伪军不堪一击,该团尚未投入战斗,上寮战役即宣告结束。

1953年夏,中央军委派原解放军炮兵第3师参谋长马达卫出任越南第351工炮师顾问。顺便说一下,就是这位老马同志结束了越南方面长期以来靠人拉炮的光荣历史。越军之前装备的都是些比较轻便的美制和日制山炮,由于越军战士善于“吃苦耐劳”,不稀罕靠畜力拉炮,而是靠人硬拉,经常出现抬炮的人脊椎骨被压裂的奇葩事情。(这里说个小插曲,50年13军奉命装备越军第95炮兵团,除了全套的武器装备外,连膘肥体壮的拉炮的挽马都给越军配齐了。结果几个月后,当13军的顾问们再次见到这些高头大马时,都已经一个个饿得无精打采,瘦的皮包骨头了。那些中国顾问立即当着95团政委黄凤的面质问一个副团长是怎么搞的,结果对方轻飘飘地说这没啥,勤劳勇敢的越南人民向来是靠人拉炮滴。那个政委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抛开水土不服的问题,饲养马匹是要大量高蛋白的精饲料的,那些马被饿成那样,结合之前胡伯伯说中国顾问们每人每天一头牛加一只鸡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下那些精饲料去哪里了。。。)不过现在装备是上吨的美式105榴弹炮了,再考虑到越北那悲剧的地理和道路条件,越南人估摸着这些大家伙怕是把那些上千炮兵都填进去也拉不动了。所以无奈之下,请求老马出面协调解决大炮的牵引问题。最终是每个炮兵连装备6辆牵引车,3辆运输车(越军的炮兵连编制是3门105榴弹炮)。

说了重炮部队,再介绍下越军的高射炮部队。1953年春天起,广西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宾阳县开始训练越军的高射炮部队。训练由军委炮兵司令部高炮部部长贾建国亲自负责。根据计划,至当年秋天,越军将组建2个高射炮团。此外,越军还选拔了100多名高射炮部队的营,连,排级干部到沈阳高炮学校进行短期培训。解放军华北防空军高炮团团长原野被任命为越军高炮部队顾问。
1953年秋,越军的高炮部队出师,在沈阳训练的越军干部南下和在宾阳县训练的部队会合,共编为6个高炮营,全部装备苏制37高炮。他们装备的车辆和高射炮有不少是从当年国庆节阅兵式上检阅过就直接装车运往南方的。此外,由于考虑到需要依靠高射炮大力削弱法军的空中优势,越军还特地请求中国方面给每个高炮营都配顾问。就这样,自1950年以来,中国顾问再一次进入了越军营一级的编制。

在重炮部队和高射炮部队先后抵达越南后,大大提高了越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攻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哥上下顿时觉得自己已经是长缨在手,越军秣马厉兵,也已经准备好和法军在旱季进行新一轮的大战。

奠边府,她是越西北地区最大的盆地,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外形有点像个枣核,距离老挝边境仅13公里。雨水充沛,盛产大米和鸦片。法军于1897年占领这里。由于这里靠近老挝,因此将其命名为“奠边府”,意味着“安定边界”。法国人占领这里后,当仁不让地在此任命了一个当地的官吏,出面管理当地的鸦片贸易。为了震慑那些可能心怀不满的人,首府莱州则会时不时派出小部队到当地走走看看。表示法国的力量已经延伸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了。根据法国人的估计,到50年代初,这里每年的鸦片产量在国际市场上价值高达100万美元!(这里的美元可是二战结束初期坚挺的“美金”,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的,现在的金价大约是浮动在1500-1800美元之间。)因此在西北战役后期越军占领奠边府后,法国人不无嫉妒地猜想越南人占领这里后会把鸦片走私到曼谷,香港和西贡的黑市上去购买急需的西方药品,通信器材,车辆配件等物资。

20世纪30年代中期,法国在奠边府建造了一个小型机场。二战期间,法国曾经用这个机场撤退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使节和官员,也曾2次使用这个机场来掩护和转移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1945年3月9日,日军向印度支那法军部队发起全面攻势,在上寮和越西北的法军退至奠边府守了2个月。为了掩护和支援法军,美军第14航空队也曾利用奠边府的机场,最后当法军坚持不住时,又利用奠边府的机场向中国撤退。5月,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奠边府,回光返照的日本人居然打算在这里扩建机场和美军一决胜负,这个伟大的计划还未付诸实施天皇陛下就向同盟国发出了乞降照会。随后,滇军开赴越南受降一度占领这里。次年撤退后,法军卷土重来,再度控制了奠边府。由于这里一直是越盟力量薄弱的地区,因此法国人的统治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直到1952年11月30日,越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越西北,一举攻占了奠边府。在越军主力转兵它用后,此地由越军148独立团一部驻守。

纳瓦尔将军在策划“纳瓦尔计划”前,曾经在53年6月份一度造访被越军围困的那产据点。在那里,他见到了饱读兵书,满腹经纶的法军第7机动群指挥官路易斯•贝特尔上校,此人在晋见长官时侃侃而谈,他的长篇大论吸引了纳瓦尔将军。这位毕业于法军参谋学院,科班出身的上校着重谈了法军在那产利用集团据点群挫败越军攻势的经验,他认为那产之战不但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而且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将可能具有战役和战略方面的作用。“那产方式”表明,利用构筑坚固的集团据点群,特别是利用据点中央的机场和机场边的重炮阵地,吸引越军投入攻坚战,大量杀伤暴露的越军有生力量。夺取战场主动权。当然,他也强调,“那产方式”最关键的是以机场作为防御的核心。机场保证了孤悬敌后的法军掌握了最大的机动性,从容进退。在印度支那战场法军兵员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子完全有可能保住西北或者上寮。而且贝特尔还强调,那产之战直接保卫了老挝的上寮,同时也间接保卫了红河三角洲。
这种打法,可以把越军主力拖在西北的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大量消耗越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法军则可以充分利用富庶的红河三角洲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以战养战”。这样对窘迫的法国财政也大有裨益。这番话真是说到纳瓦尔的心里去了。于是没隔多久,贝特尔上校就被调到西贡,当上了纳瓦尔的副参谋长。

不过,对纳瓦尔拟议中的奠边府攻防战法军内部此时仍然有些杂音。这些杂音最终将升格为法军高级将帅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最终严重影响“纳瓦尔计划”的实施。



未完待续。。。。
大神终于更新了,终于到奠边府了
近代中国衰落的时候,中南半岛都被西方列强占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支援周边国家,对抗西方列强,朝鲜、越南,改革开放后支持缅甸。参与平息地区的战争巴基斯坦、柬埔寨。

现在中国再次崛起,要继续承担起领导亚洲走向未来的历史责任,中国再次全方位的开始与周围邻国进行前所未有的战略合作,进入中亚,进入东南亚,进入南亚,进入中东,进入非洲,进入南美洲。。。
近代中国进行过抗日援朝,抗法援越。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援巴抗印,援柬抗越,援斯抗印,援缅抗美欧。。。
现在中国终于成功突围,经过战略合作,扩大共同利益,用时间和耐心重建亚洲。
前面的呢?后面的呢?
untrans 发表于 2012-7-19 15:25
前面的呢?后面的呢?
第一部分:http://lt.cjdby.net/thread-1290520-1-1.html
第二部分:http://lt.cjdby.net/thread-1320781-1-1.html
附录:http://lt.cjdby.net/thread-1317684-1-1.html
等好久了,lz加油
一如既往的支持

楼主出书否?
我可以帮忙联系出版社
狼友狼友 发表于 2012-7-19 19:29

楼主出书否?
我可以帮忙联系出版社
这种题材太敏感了,以前也的确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然后。。。就再也没下文了。。。哈哈
中下呢??????????????
中下呢??????????????
XAJH2012 发表于 2012-7-19 13:42
近代中国进行过抗日援朝,抗法援越。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援巴抗印,援柬抗 ...
然后被越南吭哧咬一大口?

援斯抗印,这是哪个平行宇宙里发生的故事?:D
法军“纳瓦尔计划”不就是曾国藩的“以主待客”,“以静制动”吗?陈赓将军笑话法国人天生一副挨揍相,不知道争取主动,真是不冤枉他们。
唯有天使生双翼 发表于 2012-7-19 15:28
第一部分:http://lt.cjdby.net/thread-1290520-1-1.html
第二部分:http://lt.cjdby.net/thread-132078 ...
非常感谢!
LZ加油,这样好的帖子大家应该加油顶
G6-52L 发表于 2012-7-19 21:24
然后被越南吭哧咬一大口?

援斯抗印,这是哪个平行宇宙里发生的故事?
的确援助斯里兰卡,不过是对砍泰米尔分裂组织

虽然没抗印,不过背地里也完全削弱了阿三在斯里兰卡的存在感
终于更新了,终于到奠边府
lhr817 发表于 2012-7-20 08:29
法军“纳瓦尔计划”不就是曾国藩的“以主待客”,“以静制动”吗?陈赓将军笑话法国人天生一副挨揍相,不知 ...
老兄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那个什么“集团据点群”不就是湘军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么?:D
哎,要不是当年的社会主义大动乱,今天也就只会剩下南越跟北越,现实告诉我们,今天的朝鲜半岛很符合TB的利益。
谈一点个人看法:资料非常全面详尽,好话不多说了。 我觉得您对越军将领的评价是偏低了,理由如下,从攻坚方面的损失看,越军在1952年之后基本就可以控制在2.5至3:1左右,以和平战役为例法军的伤亡3000,加上伪军是5000,越军伤亡损失11000-12000 ;  奠边府战役法军(加伪军)的损失大约是9000-10000  ;越方的损失大约是2.4万左右——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越军的损失中,死亡和伤员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2。

以攻坚作战看,即使在苏德战场上,在1943年苏联攻击德军的水平讲,攻守双方的比例也不过就是1:2.5-1:3之间,从死亡/伤员比看,越军(1:2)是偏高的——以二战苏德战场的标准基本应该是1:3,但是比国军抗日和“戡乱”时期的比例要好太多。  我个人感觉越军的正规化建设和参谋组织水平没您说的那么烂,也不是离开了顾问团就玩不转了,当时越军的主要问题是火力和机动性不足,在完成攻坚战之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追击和连续作战,甚至连阻援都有一定困难——这个和二战中的苏军以及在内战时期的TG相比是极大差距的,苏军和TG攻坚时的伤亡也很大,许多有利的交换比都是在阻援伏击,连续攻击,连续合围的态势中取得的。  但是以当时越军与法军的对比来看,越军缺乏这样的能力。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宣传当中,共产党一方都是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的——内战时期自然如此,但是在国外可不一样,无论是越南抗法和抗美战争中始终存在坚决反共的势力,所以客观的讲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胜利都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过度的去贬低他们。 反正瑕不掩瑜吧,随便扯几句。
zqyuan 发表于 2012-7-22 13:37
谈一点个人看法:资料非常全面详尽,好话不多说了。 我觉得您对越军将领的评价是偏低了,理由如下,从攻坚方 ...
感谢您的意见,我以后会注意这些的。
越南人真心不行,在奠边府,如果不是陈赓将军和顾问团的几次强行干预,也不知道奠边府要打成什么鸟样
哎,要不是当年的社会主义大动乱,今天也就只会剩下南越跟北越,现实告诉我们,今天的朝鲜半岛很符合TB的利 ...
不然,如果越南不统一,今天在南海亲西方的南越会比社会主义的越共制造的麻烦更多,越共想和美国联手还存在意识形态的障碍,如果换成南越这种障碍就不存在了,到时从南越为了遏制中国只会死心塌地跟着美国人,死死盯着中国,再和狒狒形成犄角之势,今天南海的局面就会更复杂,如果再和台独一联手,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就会被全部锁死,那才更叫人头疼呢,越南的统一确实给中国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从战略上讲,我们还是得大于失,老毛的战略眼光确实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的,是真正的从长远谋划
再借LZ的宝地谈一下,TG对越南南北统一的影响,很多人讲当时TG算错一步棋,让越南统一了,现在不好办了。这个说法我感觉有点问题哈
现在有一派叫“大旗派”,言必称TG在下一盘大旗,这个没错,但是推论不对,下棋的不止TG一家,从历史材料看TG顺风顺水,杀的兴起的时候极少(基本没有),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腾挪躲闪,谨慎小心,也有极端窘迫,长考徘徊,甚至有时候要弃子求生,讲得好听一点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越南统一算一回,1970年代中期,TG在越南几乎极端的窘迫,没好办法使得越南的局面向我们有利的情况发展。换句话说,TG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阻挡越南的统一。先说3点越南当时和朝鲜半岛不一样的地方:
1. 朝鲜战争时期中苏干预的时候,北朝鲜的国家已经被摧毁了,从1950年底到1953年停战,金家军基本任务是重建国防基干力量,而且到1953年还没完全恢复(到1958年才算有点谱,志愿军才能放心的撤离),所以朝鲜打还是和,老金基本是“列席”,说啥都不算。 越南不一样,MD对北越基本是空袭加特种作战,但是北越的国防基础和基干力量一直存在,换句话说抗美战争的参战主体是北越,不管勃老板还是毛老板有啥想法,最终还是要北越点头并落实,所以后来的越美会谈的主体是北越加南越红色政权,还有南越政府和MD,中国苏联只能作为重要参与方,其地位要远小于朝鲜战争时期。

2. 中国在50年代抗法战争时期(特别是日内瓦会谈)之所以能说了算主要归功于中国当时是越南主要的技术兵器供应方,没有TG,越南人日子就很难过,但是70年代不一样了,对越南的主要技术兵器供应方就变成了苏联——有人讲我们支援的大米呢,被服呢,子弹呢,高射炮呢,经济学里有高端商品和低端商品,援助也一样,在sam2导弹,mig21战斗机,Te54坦克和其他高端兵器面前,啥子大米之类不值几个钱。  你还别不服,当时TG要通过抽紧援助渠道,只能通过封锁苏联援越的物资供应通道,目的可以达到,但是会和苏联结下解不开的梁子,中美建交要等到1979年,毛和周又不是算命先生,且两人都是小心谨慎的人,怎么会干这种事。特别是苏联开始大规模援越以后,中国的援越力度也增大了,很简单的道理,一是越南越强,我们对MD的筹码就越多,二是好歹争取越南保持在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持中的地位,第一个目的达到了,第二个目的没有达到。

3.  只要MD一撤离,南越政府倒闭的命运就注定了,为啥这样讲,国军,南韩军,保大伪军和南越军,以及其他MD支持过的武装力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下(通俗的讲就是和美军并肩作战),这些武装力量是有一定战力和可以取得相当战果的;但是当他们一旦脱离了美军体系,就是一坨战力为5渣渣,这个讲起来很复杂,举几个例子,可能大家就体会了。
1)  大家知道常总裁在三年内战里最常见的镜头就是对陷入困境的蒋军官兵说,老子派空军支援你们——尼玛,在缅北战场,美军用一个航空队支持地面作战(空降物资)最多也只能维持陷于敌后的一个步兵团持续战力,常总裁的空军要支持的兵力少则数万,多则十数万(淮海),这不是笑话吗??
2) 现在讲讲南越政府,1973年老美撤军,南越政府的家底确实不少,而且也企图实施MD交给他们的“机动+火力”的作战方式——就是派出精锐部队打击敌军要点或固守敌人欲夺取的要点,然后以空地一体的强大火力杀伤北越有生力量,MD能这么干是因为他的后勤和指挥系统能够支持在多个要点快速发现敌军,轻重部队能够快速在多个要点之间机动或多点同时作战——南越政府军武器是人家援助的,指挥系统派系林立,最多只能在一个要点实施这样的作战,所以对北越军队来说要打破南越政府军,非常简单,且不说战前实施佯动就能使政府军跑断腿,就是佯动失败,一脚踢在铁脚板上也没啥,换地方攻击,南越军的重型部队和轻型精锐部队(伞兵别动队之类)的行动必然是脱节的,所以北越军在半路打打埋伏就有可能彻底毁掉南越军的“机动火力”作战的企图——有个战例北越部队居然打埋伏全歼了南越军的一个装甲团,然后先期坚守要点的伞兵部队就全军覆没了。  

所以当时TG在70年代中叶对越南统一的态势基本是无能为力的
叶小晶 发表于 2012-7-22 23:49
不然,如果越南不统一,今天在南海亲西方的南越会比社会主义的越共制造的麻烦更多,越共想和美国联手还存 ...
台独?我一直坚持武统。
唯有天使生双翼 发表于 2012-7-22 08:06
老兄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那个什么“集团据点群”不就是湘军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么?
倒不见得是跟曾国藩学的,更像是“马其诺防线”思想的延续,但本质上都是消极防御的作战思想,也是TG坚决否定的作战思想。法国人拿这种东西和TG较量,算他们找错对手了。
老天爷,我一直奇怪为啥法军这么看重奠边府,原来是毒品中心阿
zqyuan 发表于 2012-7-23 00:48
再借LZ的宝地谈一下,TG对越南南北统一的影响,很多人讲当时TG算错一步棋,让越南统一了,现在不好办了。这 ...
学习了。
如果以此推论,现在弯弯国军战力应该也很杯具了?
路过,学习一下
                                                             未雨绸缪(中)


在1953年6月16日于西贡举行的秘密军事会议上,纳瓦尔在对各战区司令阐述未来的作战任务时透露了自己将放弃那产,以转兵它用。对于纳瓦尔的看法,越北战区司令科尼将军对此表示赞同,尤其是他还特别建议,在雨季中法军可以有2种作战选择,一是集中兵力对渗透到红河三角洲的越军部队进行大扫荡,绥靖地方;二是出一支奇兵,去骚扰和破坏越军的后方交通线。最好打到越西北部靠近老挝的地方,他甚至说到:“可以考虑出兵占领奠边府,把奠边府作为袭扰西北的一个锚点。”科尼对与会军官说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傣族人对平原人的敌视心理。不幸的是,现在西北地区的首府莱州连越军的一次像样的攻击都抵挡不住。他还补充道,现在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认为要把莱州守军立即撤到奠边府去。纳瓦尔据此认为自己的计划有了个支持者。于是喜气洋洋地去巴黎游说那些政客去了。

法国政府在6月份刚刚又经历了一次更迭,前总理梅耶挂冠而去,新总理拉尼埃对印度支那战局满腹狐疑,疑心重重,难以下最终的决心。一方面,他非常希望纳瓦尔能够在战场上击败越盟,以便体面地结束印度支那战争;另一方面,他也觉得仅凭法国的力量难以在印度支那长久坚持下去,似乎已经到了从哪里抽身走人的时候了。不过作为一名政客,他自然不能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众。这种含糊的态度使得军方将帅之间对纳瓦尔的草案产生了一些争执,尤其是空军司令科尔尼•莫尼将军,他说他作为一个飞行员曾经在1946年到过奠边府,他认为奠边府距离红河三角洲的机场太远,严重制约空中支援的能力,而且奠边府四周环山,很容易遭到炮火的压制。纳瓦尔立即把他的意见顶了回去,说要从战略高度看这个问题,而不是从一个飞行员的角度。

在政客态度暧昧,纳瓦尔固执己见和其他军方高级官员又没有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会议最后要求纳瓦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印度支那远征军的安全。”纳瓦尔获得了可以相机全权行动的大权,这就实际上变相通过了“纳瓦尔计划”。会议后的第二天,7月25日,纳瓦尔向西贡的法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命令远征军司令部立即发布第563号命令。这个命令是纳瓦尔在回国前就拟定好的,命令要求法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做好准备,一旦越军在年底的旱季时再度进军老挝,就立即出兵攻占奠边府,作为老挝上寮地区的屏障,同时确保湄公河上游的安全。

对于奠边府的军事意义,纳瓦尔是这么盘算的:他认为失去越西北是为越军进攻老挝敞开了大门,如果法军重新占领奠边府,就扼住了通往老挝的咽喉要道。而且奠边府盛产大米(估计年产约1200吨大米),部队可以“就地取食”,减轻后勤的压力。在奠边府进行集团据点群防御,诱使越军投入阵地战,利用空炮火力大量杀伤越军的有生力量,从而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一旦熬过雨季,将越军逼退,法军就可以从奠边府出击,重新收复越西北地区。

在纳瓦尔紧锣密鼓地筹备奠边府攻势的时候,越盟方面仍然在纠结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尽管中国顾问团已经一再指出红河三角洲是法军严密设防的地区,坚固据点林立,而且靠近法军河内和海防的2大空军基地,况且在海边和河网地区作战还要面对法军内河舰队的威胁。文哥在8月22日会议上的发言压根就没提表明,颇有些不到红河不死心的意念。

中国方面对此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罗贵波面对着态度消极的文哥,态度鲜明地指出在旱季的攻势中,越军仍需继续西北战役,攻克莱州,夺取西北全境。再以主力出老挝上寮,经查尔平原,绕过法军主力云集,海空军优势明显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地带,直插越南中部的蜂腰部,并且占领中部地区。切断红河三角洲地区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这法军两大重兵集团的联系,然后寻找战机与法军主力进行决战,重创法军有生力量。最终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

1953年8月27日,中央军委致电罗贵波并要求其转胡志明亲收,电报里中央军委完全同意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意见和对未来战局的看法。军委指出,法军积极扩充伪军,撤退次要和孤立据点,抽调各地精锐部队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增设作战指挥机构,偷袭谅山,加紧扫荡敌后等一系列举措,均显示敌军有可能采取重点防御或者是发起攻势的样子。军委还指出:只要采取正确的军事政治策略,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进行运动战,同时向敌守备力量薄弱的地区发起攻势,伺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情况仍然是有利的。罗贵波还接到了军委明确的建议,派出一个加强团并且配属得力的部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南下加强高棉地区的游击战和地方工作。目前在那产地区的部队应立即进入莱州地区活动。同时派1个加强团(加强重迫击炮和无坐力炮)配合西北军区部队,以奠边府为依托,向老挝的丰沙里地区进行渗透,相机攻占丰沙里。

  1953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人民军冬季作战的方案,一共有2个方案。一个是文哥苦苦坚持的“红河三角洲”方案,当然根据之前的许多血的教训进行了不少修改,这个方案主张在北部平原击中全部或者大部主力,实施“相对分散”活动(主要是为了避开法军优势的海空军),寻找战机,力争在运动中先歼灭一部分伪军。在游击区,则大力开展小规模战斗,集小胜为大胜,当出现所谓的有利战机时,则伺机投入主力部队决战。另外一个方案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方案认为法军主力云集红河三角洲地区,法军的2大空军基地近在咫尺,内河舰队也能有效配合陆军作战。如果在平原地区贸然投入主力部队与敌进行决战,很可能会陷入类似1951年上半年那三大战役的困局。相反,如果越军在西北地区发起攻势,虽然在后勤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却可以迫使法军分散兵力,法军的内河舰队就完全无法发挥作用,而法空军飞机也因其航程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威胁。这就有可能消灭法军的重兵集团,如果战事顺利,很可能一举夺取西北全境和老挝的上寮。

两个方案一比较,高下立判,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再次肯定了原定方案的正确性。而胡志明也作出了“战略方向不变”的结论。会议肯定了把主攻方向放在西北和上寮的方案,否定了把主力集中于北部平原作战的方案。

几乎就在同时,囊中羞涩的法国政府再度向美国方面提出了总额高达3.85亿美元的军援要求。此时由于朝鲜实现了停战,美军总兵力已经比上一年消减了三分之一,沉重的财政负担有所松动。根据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建议,美国提出了“新视角”的战略,这个战略是要求争取英法的合作与苏联争夺欧洲。因此在接到法国请求的当月,美国就答应了法国的要求。这样,“纳瓦尔计划”得到了充分的物质保证。

为了进一步巩固后方地区,使法军得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力进行即将到来的奠边府大战,1953年9月22日,纳瓦尔再度命令红河三角洲的法军在三角洲南部地区集中了18个营(后增加至20个营)的法伪军部队(其中包括了第1和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第1和第3殖民地伞兵营等精锐部队),参战兵力一开始是9000,后来增加至15300人,法伪军分成2个集团,分别合围越军第42和第64独立团(维基百科的资料说的是第42和第50团),这就是“梭鱼行动”( Operation Brochet)。虽然梭鱼是一种凶悍而敏捷的鱼类,可是现实中法军的扫荡却是行动迟缓。越军在略作抵抗后立即化整为零,先后成功地跳出法军的合围圈。法军又一次竹篮打水一场空。至10月11日,第1外籍军团伞兵营在付出了阵亡96人的代价的情况下,仅仅只能确定击毙10个越共!其他的部队也是彼此彼此。这个可怜巴巴的战绩实在是对不起这次扫荡投入的大量兵力。。。。而且在法军的扫荡过后,越军仍然控制着红河三角洲大约5000-7000个村庄。

纳瓦尔虽然对这个“梭鱼行动”的战绩感到万分沮丧,不过还是立即稳住了心神。他随后命令参加扫荡的部队不做休整即转而进攻在三角洲附近地区的越军320师主力部队。于是“梭鱼”长了翅膀,摇身一变,成了“海鸥”。从10月14日开始,法伪军主力掉头南下,开始进行“海鸥行动”(Operation Mouette)。320师的根据地当时位于府儒关(Phu Nho Quam)附近的森林中,就在距离“塔西尼防线”仅仅12英里外的地区。由于之前法军已经在三角洲内对越军的2个独立团大打出手,闹得鸡飞狗跳,折腾了半个多月。320师对法军的行动已经有了相当的警觉。因此这次扫荡的突然性简直是不存在的。西方人自己都评价这次行动“不是一次突袭,而是想确定越军的位置,然后在越军主力转移之前再加以摧毁。”关键是,越南人有那么傻等着法国人合围他们么?

这次扫荡针对的是越军的主力野战部队,因此法军投入的兵力比梭鱼行动增加了相当多。参战兵力在21000至24500之间。而且参战部队加强了不少美制M24“霞飞”轻型坦克以支援步兵。这次行动的合围目标是位于清化(Thanh Hoa)和三角洲之间的莱阁(Lai Cac)的一个十字路。参战地面部队高达7个机动群,而且有两栖部队和内河舰队的支援。法军这次扫荡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也多长了个心眼,首先以部分部队实施了佯动,引诱320师的部队在错误的地区展开防御,随后第2,第3机动群的大批步兵在坦克,装甲车和半履带车的掩护下,一举攻占了莱阁,并且建立了临时据点,这个据点现在暂时由克里斯蒂纳•德•卡斯特里上校( Col Christian de Castries)全权指挥(这位老兄就是未来奠边府的法军最高指挥官)。在发现上当后,越军立即发起大举反击,企图将立足未稳的法军从根据地中央赶出去,10月18日夜,外籍军团第13半旅的部队(指挥官Paul Pegot少校)遭到了越军1个营部队的彻夜猛攻。法军守住了所有的阵地,到了天亮,越军不得不撤退。接下来的2个星期里,第4机动群和伞兵部队对附近的乡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企图找出隐蔽的越军320师部队,双方不时爆发激烈的战斗。战斗在11月2日夜间尤其激烈,一直持续到法军于11月6日总撤退为止。法军虽然一度占领了府里,兴安和海阳,可是越军320师除留下一部牵制法军外,其主力部队业已向西绕出,到达老挝边境秘密集结。

法军撤退的原因一方面是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战绩,使得远征军指挥部上下喜气洋洋,法军公布的战绩为,击毙越军1000人,击伤2500人,其中俘虏182人,另外还缴获500件轻武器,100具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和3000枚地雷。法军沾沾自喜地宣称这差不多是320师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了,而且有效地削弱了320师。法军的损失是阵亡113人,其中军官7人,受伤505人,其中军官22人,此外还有151人失踪。结束“海鸥行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法军要将那些参加作战的伞兵部队立即抽调回去,准备进行重新占领奠边府的战斗了。

“海鸥行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有限的胜利,可是法军高级指挥官内部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这一点在《远征军步兵在1953年下半年的不足之处》中有提到,在海鸥行动中,以法军现有步兵的素质,一旦脱离了空军和炮兵的掩护,就几乎肯定会被越南人的步兵痛殴。----这一点得到了科尼将军和吉勒斯将军的同意。值得法国人欣慰的是,起码在三角洲地区作战,法军可以得到海空军和炮兵的强有力的支援。320师遭到的重大损失也表明在现有情况下越军主力部队在三角洲与法军决战是多么的不靠谱。

就在法越两军在三角洲地区激战的时候,越盟方面在确定了西北方向为旱季主攻方向后,开始就下一步的细节继续与中国军事顾问团磋商。1953年10月8日,罗贵波和越南的总军委共同拟定了1953年旱季的作战计划,并致电北京,请求批准。这个计划的核心是:稳住红河三角洲,夺取西北高原,进占老挝上寮,同时以一部兵力进入中寮作战,形成迂回越南中部之势,将战线延长到越南中部甚至南部去,把战火烧到法国人统治下的,此时尚比较平静的湄公河三角洲去。其构想气势磅礴,大开大合,比“纳瓦尔计划”高出一筹,是奠定越南抗法战争最终胜局的理论指导!

罗贵波还向越南方面建议,以8号公路和12号公路为依托,沿着长山山脉向南修建一条急造军路,以便在而后支援支援中部和南方作战。罗贵波的这个建议极富战略眼光,越盟接受了他的建议,立即着手筑路。后来,正是这条路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为越南未来的抗美战争和最终的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


未完待续。。。


罗贵波还是蛮有战略眼光的,不知此人日后在国内情况如何呢?
未雨绸缪(中)



这一篇里不知道哪个词是关键字,在西西河里打不开,总是被盾。

叶小晶 发表于 2012-7-25 18:45
罗贵波还是蛮有战略眼光的,不知此人日后在国内情况如何呢?


首任驻越南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山西省省长。可惜的是由于脱离了军队体系,所以没有军衔。外交系统里这种人挺多的。
叶小晶 发表于 2012-7-25 18:45
罗贵波还是蛮有战略眼光的,不知此人日后在国内情况如何呢?


首任驻越南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山西省省长。可惜的是由于脱离了军队体系,所以没有军衔。外交系统里这种人挺多的。
文哥及北越高层(当然不是所有人)比较大的一个毛病是对所谓“正统性”过于执着,也就是在他们眼里只有夺取了敌人重要的城市(至少要狠狠打击敌人的政治中心),才能摧毁敌人统治的正统性,所以无论抗法战争,还是抗美战争,这帮人都热衷于大兵团直接突击对方的统治中心——代价极大,伤亡极大;
XAJH2012 发表于 2012-7-19 13:42
近代中国进行过抗日援朝,抗法援越。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援巴抗印,援柬抗 ...
大东亚和谐圈
纳瓦尔计划这份文件对他们推动很大。武元甲也因此也积极贯彻去寮国和西北作战的计划了。

  在越盟方面主要领导人都已经完全转变的情况下,韦国清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经与越方反复研究,帮助拟定了人民军1953年至1954年的冬季作战的全面部署:(1)冬季作战的主要方向是莱州地区,使用308、316师(缺1个团)和西北地区的148团、四个炮兵营和二个工兵营,共2.5万人,于1954年1月30日开始攻取莱州。得手后,以两个团的兵力于2月初进军丰沙里。2月底,该两团分别逼近琅勃拉邦并相机夺取核寨,另以一个团插入川圹与琅勃拉邦之间开展游击战。(2)312、304师分别荫蔽集结于富寿西北和以西地区,320师集结儒关府、清化之间,准备在敌人向富寿、安沛、太原、清化等方向进犯时,诱敌深入,歼其一部。(3)在攻取莱州的同时,304师一个团和325师一个团分别沿8号公路和12号公路进军中寮。会合后,相机攻占塔克,切断13号公路和湄公河。(4)在进军中寮的同时,派一个加强营(并配以开展新区工作所需的党政军干部),插入下寮波罗芬高原以东地区。同时第5联区两个团由西原高原北部西进,造成南北夹击下寮之势。这个冬季攻势的全面部署,经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于11月3日讨论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为夺取后来演变而成的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4点,中国顾问团原先主张的是派一个加强团开进老挝打开局面,然而文哥固执地认为这样分兵太多,最后经过讨价还价,改为1个加强营。

1953年10月的最后2天里,法军情报部门给纳瓦尔将军送来了他最不想看到的消息,有迹象表明,10月27日,越军316师的部队已经开始向西北方向运动,目标很可能是莱州。这下子纳瓦尔坐不住了,他立即意识到,一场决战很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决心赶在越军主力抵达西北之前,占领奠边府,堵住越军的去路。

1953年11月2日,纳瓦尔将军发布第852号命令,命令指出,越军可能向西北方向运动,为了确保上寮的安全,重新攻占奠边府势在必行。该行动由科尼将军指挥,投入兵力5-6个营,在11月15日至20日(最迟不超过12月1日)进行。而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给纳瓦尔以极大的鼓励。就在第852号命令发布的前一天,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了印度支那地区,他先后访问了河内,西贡和金边,这位生性冒险的人甚至抵达了红河三角洲的西南部,亲自观察法军对越军根据地的扫荡情况。在西贡,纳瓦尔会见了尼克松,他告诉尼克松,法军现在最急需的就是C47运输机,以应空投伞兵和其他物资的急需,请求美国大力支援。尼克松随后立即就此事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做了报告,当时正值冷战高峰期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民族解放战争的高峰,美军编制内的C47运输机虽然多达1312架,可是架不住全世界处处烽火,各方面的需求量竟达到了1432架!即使是美国这种超级大国也颇有“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感觉。不过在接到了尼克松的报告后,艾森豪威尔还是立即决定优先满足纳瓦尔的要求,并且命令五角大楼负责立即调拨。11月6日,美国人为了保证美援的有效性,向纳瓦尔建议在红河三角洲实施“堡垒战术”,挤掉越军的游击区。纳瓦尔无奈地告诉美国人,这个建议他已经考虑了许久,但现在法军实在缺乏机动部队,没有能力在其他战场采取攻势的同时还继续在红河三角洲内发起大规模的扫荡。所以,他再度向美国人推销他的奠边府攻略,他说利用伞兵部队攻占奠边府,然后将其要塞化,在固守中大量杀伤越军的有生力量,一举扭转战局。在长时间的考虑后,最终山姆大叔下了支持纳瓦尔计划的决心。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声称“法军已经创造了比上一个旱季更为有利的局势”,而“我们应当全力支持纳瓦尔计划。”在得到了美国人的首肯后,纳瓦尔可以说除了法国总理或者国防部长直接命令,谁也不能阻止他实施奠边府攻略了。

而此时在政治上,法国人也开始逐步趋向强硬。之前巴黎的政客们已经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倒足了胃口,1948年战争爆发之初,只有5位议员投票反对战争,而到了1953年10月,已经有151位议员公开反对战争。不过法国人需要保住面子,如何体面地从那里撤退是个大问题。为此法国人挖空心思搞了个“法兰西联邦”,要求印度支那三国留在法兰西联邦之内,然后再谈独立的问题。这其实也是法国对待法国其他殖民地的态度,保住法国殖民大国的“形象”。现在麻烦的是,自法国人1953年7月3日抛出这橄榄枝后,胡伯伯根本不买账。9月2日,胡伯伯发表声明,说越南人民要取得全面而彻底的胜利,连一点面子都不给法国人留。而且更夸张的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原先在法国人的羽翼之下的保大政权和西哈努克亲王的柬埔寨政权也对这个提案表示不满,迟迟无法与法国人达成一致和妥协。最终只有老挝首相梭万那•富马亲王与法国人在10月22日达成了关于老挝独立和老挝与法国两国特殊关系的协议。协议规定:老挝独立后,仍然是法兰西联邦的成员,由法国保证其安全。

这个协议的签订,极大地满足了法国人的虚荣心。同时也给了纳瓦尔以极大的鼓舞。法国人本来想以《法老协议》为契机,劝说保大政权和西哈努克亲王同意加入法国主导的“印度支那联邦”,留在“法兰西联邦”之内。纳瓦尔据此有了推行攻占奠边府计划的切实的借口:保卫老挝的安全。

不过作为军人的纳瓦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政客们玩弄的这个把戏被他当真了!法国政府和军方根本就没有想保卫老挝的念头,法国的总参谋部早就认定占领奠边府以保卫老挝的战略设想是不可行的!并向法国国防委员会建议“不应要纳瓦尔承担保卫老挝的义务”。巴黎早在纳瓦尔下达攻占奠边府计划后2天,11月13日就向纳瓦尔的顶头上司法国印度支那事务部部长马克•雅凯下达了正式的指令。可是直到12月4日,也就是法军占领奠边府15天之后,此公才把巴黎方面“不应要纳瓦尔承担保卫老挝的义务”的指令告诉纳瓦尔!而此前的11月15日至17日,他还亲自到西贡和纳瓦尔,保大政权总理阮文心,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莫里斯•德让一起讨论了实施奠边府作战计划的准备情况,并批准实施战役计划。

不过据此就把奠边府的责任全部推到雅凯头上也太不公平。因为即使是12月4日,纳瓦尔也有充分的时间将部队从容撤出奠边府。纳瓦尔之所以敢于在奠边府持续坚持下去,就是因为他不相信越军可以在西北的崇山峻岭中集结重兵集团,并且维持一条满足数万大军的补给线,他也不相信越军可以把重炮拖过茂密的丛林,压倒法军的防御。他对法军的空中优势充满信心,坚信法国空军可以压制越军对奠边府的围攻,保持奠边府的空中补给线。

纳瓦尔对法国空军的乐观态度与他的手下形成了鲜明对比。设在河内的“东京战区”(越北地区)空军司令部的运输机部队在7月份接到纳瓦尔的命令后就对建立到奠边府的空中补给线持强烈的保留态度。原因很简单,奠边府距离红河三角洲太远,已经接近C47运输机的最大飞行半径,这迫使C47运输机不得不多带燃料,少载物资,空运的能力将大大下降。同时,奠边府地区被群山环抱,气候多变,山谷里经常有浓雾,不利于飞行。同时在雨季到来后,飞行条件将变得更为恶劣。空军其他指挥官也有类似的看法,奠边府位于法国的战斗轰炸机作战半径之外,法军将只能依赖轰炸机进行空中火力支援和战场遮断。法国的空中优势将大打折扣。

空军的态度影响到了东京战区司令科尼将军。科尼原先是同意进行奠边府攻势的,可是现在他改变了态度,并且在11月4日至20日攻占奠边府之前,先后给纳瓦尔发了3个备忘录。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他严重质疑远征军司令部的奠边府攻略,认为法军无法靠占领奠边府就封锁越军进入上寮的通道,相反越军却可以只用少量部队就能把大量的法军堵在奠边府,因此指望奠边府的部队可以放射状地收复越西北地区是不现实的。当然,科尼反对攻占奠边府也是担心奠边府攻略会占用法军的大量有生力量,抽空红河三角洲的机动部队。因此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此时纳瓦尔已经被政客,手下还有来自国外的种种压力搞的有点心力交瘁了。11月11日,不顾科尼的反对,纳瓦尔向科尼和驻老挝法军司令克雷弗克上校下达了攻占奠边府的最后命令“定于11月20日发起攻占奠边府的“海狸行动”(Operation Castor)参加行动的伞兵部队由科尼将军统一全权指挥。”遵照纳瓦尔的命令,科尼当天向预定参战的伞兵部队秘密下达了实施“海狸行动”的命令。11月14日,纳瓦尔再次下达了代号为“城堡”的行动的最后命令(这里不得不痛感纳瓦尔太没有创意了,行动命令居然和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的作战计划一样,丫就不觉得不吉利么?)

11月15日,法国政府负责印度支那事务的国务秘书马克•雅凯抵达西贡。17日,纳瓦尔陪同雅凯和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莫里斯•德让一起抵达河内,随机抵达的还有保大政权的总理阮文心。他们是来视察“海狸行动”的准备工作。在河内,纳瓦尔明确对科尼说,哪怕有天大的困难,“海狸行动”也必须按时实施!此令一出,法军高级将帅间关于奠边府的争论立即偃旗息鼓。法军各级全力以赴,准备发起这雷霆一击!

不料心神不宁的法国政府在19日又派了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阿德米拉•卡巴耶尼海军上将造访西贡。他一下飞机就立即要求会见纳瓦尔,在得知纳瓦尔目前在河内的消息后,他马上要求飞往河内。纳瓦尔对政府这种瞻前顾后,犹疑不决的态度真是烦透了,他请求卡巴耶尼暂留西贡,他定于明天清晨飞回西贡面见海军上将。

11月20日上午,西贡阳光明媚,纳瓦尔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见了巴黎来的贵客。几句简单的寒暄后,卡巴耶尼开门见山地对纳瓦尔说,目前巴黎财政吃紧,政局动荡,人心不稳。。。纳瓦尔别想再得到来自本土的增援,因此,法国远征军必须量力而行。他还直截了当地问纳瓦尔,是现在就开始和越盟谈判还是等奠边府之战后再开始谈判?

纳瓦尔听完后,淡淡一笑,虽然对巴黎的掣肘烦透了,可是他还是彬彬有礼地说“依我看来,谈判应该在来年春天进行,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的机群已经在红河三角洲的机场升空了。决战开始了!”

1953年11月20日清晨,奠边府地区浓雾密布。奠边府战役在迷雾中拉开了帷幕。



未完待续。。。。
这样好的文章怎么没有人顶啊
猴子也算可以了,跟三大流氓练过
zqyuan 发表于 2012-7-23 00:48
再借LZ的宝地谈一下,TG对越南南北统一的影响,很多人讲当时TG算错一步棋,让越南统一了,现在不好办了。这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越南真的分裂了,那么有美国支持的南越对我们的威胁可能会比现在的越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