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信任 ——贝蒂与伊文-托马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10:20


说明:此文部分文字发表在2010年兵器增刊上。但由于未经协商的删节,完全未能体现文章的原貌。时隔一年,将原文奉上,供朋友们交流。此文为编译习作,除部分“煽情”文字外皆为国外学者对日德兰海战的研究成果。文字和图片的版权也都属于原作者。另外本人编译的另一篇文章《命令的代价——特赖恩与“维多利亚”号的悲剧》称得上是本文的姊妹篇和前传。发表在2009年兵器增刊上。不久也将贴出供大家指正。
最后向一位已故的编辑朋友致敬。

说明:此文部分文字发表在2010年兵器增刊上。但由于未经协商的删节,完全未能体现文章的原貌。时隔一年,将原文奉上,供朋友们交流。此文为编译习作,除部分“煽情”文字外皆为国外学者对日德兰海战的研究成果。文字和图片的版权也都属于原作者。另外本人编译的另一篇文章《命令的代价——特赖恩与“维多利亚”号的悲剧》称得上是本文的姊妹篇和前传。发表在2009年兵器增刊上。不久也将贴出供大家指正。
最后向一位已故的编辑朋友致敬。


贝蒂与伊文-托马斯
——信号与信任

一、        第五战列舰中队

     1915年10月2日下午,苏格兰以北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的英国海军大舰队锚地,一艘崭新的灰色巨舰犁破冰冷的海水,雄伟的舰身在如林的舰群中显得高大突兀。她悄然驶进自己的锚位,铁锚落水发出轰然巨响。飘扬着休•伊文-托马斯海军少将旗的“巴勒姆”号战列舰进驻斯卡帕湾标志着皇家海军大舰队第五战列舰中队(The fifth battleship squadron, 5BS)的成立。她的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已经在此等候。随后建成的“马来亚”号和“刚勇”号分别于1916年2月18日和3月3日加入中队。“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 class, QE)级战列舰是20世纪初英国工业技术的颠峰之作。32500吨的满载排水量承载着8门能发射880公斤炮弹的381毫米舰炮和能输出总共75000马力功率的发动机以及精心布置的厚重装甲。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堡垒。五艘QE级组成的第五战列舰中队无疑是大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的一张王牌,那么中队指挥官也必定是皇家海军将官中的翘楚。
      原本英国海军各级将官的任命都是海军部决定的,但大战开始后大舰队和战列巡洋舰队指挥官的任命都分别交给了它们的司令杰利科和贝蒂。作为大舰队中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战列舰中队有人也许会设想把它当作一支灵活机动的打击力量,利用其高速和远程打击能力在海战中包抄敌人的侧翼或切断敌人的退路。要实施这样的战术5BS无疑应该由一位富有独立进取精神,勇猛果断的将领来指挥。杰利科手下其实不乏这样的将才,比如第四战列舰中队司令斯特迪(Devodon Sturdee)中将和原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司令贝里(Lewis Bayly)中将。斯特迪脾气暴躁,从不优柔寡断,独立勇敢。1914年12月他从海军参谋长的位置上临危授命前往南大西洋拦截斯佩舰队,在福克兰海战中率舰队穷追斯佩并获大捷,因此被加身从男爵爵位。贝里则是一位“有着非凡独立性的出色战术家”。同时两人都具有指挥战列巡洋舰的丰富经验。但杰利科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将领。约翰•杰利科上将虽然战争爆发伊始才从第二海军大臣的位置仓促上任大舰队司令,但他亲和朴素的作风很快赢得了大舰队上至将军下至普通水兵的热爱和信任。在指挥方面杰利科则是小心谨慎,缜密细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相信只有严密的计划和对命令的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大舰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德国公海舰队(High Sea Fleet, HSF)的优势,避免“在一个下午输掉整个战争”。对旗下各分舰队的使用他在大舰队战斗训令(GFBO,由舰队司令及其参谋军官制定,是舰队司令关于舰队训练和作战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舰队司令总的战术思想和他制定的在各种情况下交战的战术原则等)中有如下定性:原则上所有情况下舰队都将保持整体性;应避免用一个中队或分队去攻击敌方部分战列线的企图。
      有了这样的战术原则,杰利科当然不会将5BS交给斯特迪或贝里那样的人,因为QE级战列舰出色的性能很容易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依冲动行事。(另外对斯特迪还可以联想到他曾在约翰•费希尔第一次任第一海军大臣期间追随反对费希尔的比尔斯福德上将,而杰利科又是“费希尔帮”中最坚定的成员之一。)他对斯特迪和贝里的评价分别是“太过狂热”和“偶尔有点疯狂”。杰利科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并严格执行他的命令,和他同样谨慎而不易冒进的指挥官。贝蒂曾经讽刺杰利科说因为他不喜欢有独立见解的人,所以从来都选不对合适的手下,
休•伊文-托马斯少将是位优秀但并不出众的海军将领。在任5BS司令之前他任第一战列舰中队副司令,指挥该中队第二分队的四艘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通常大舰队战列舰中队指挥官都是海军中将,指挥八艘无畏舰。虽然5BS只有五艘战列舰,但无出其右的性能让人们觉得伊文-托马斯是连跳两级得到这个司令位置的。伊文-托马斯和杰利科是多年的挚友,对对方都十分了解和信任。他们的友谊始于19世纪80年代。1893年6月22日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维多利亚”号(HMS Victoria)在航渡中被友舰“坎伯当”号(HMS Camperdown)撞沉,舰队司令特赖恩中将随舰遇难。当时任“维多利亚”号副舰长的杰利科幸而遇救。他后来转至新到任的司令卡尔姆-西默尔(Michael Culme-Seymour)上将的旗舰“拉米利斯”号(HMS Ramillies)上任副舰长,而伊文-托马斯是上将的旗尉官。在地中海舰队掌管旗舰信号的三年使伊文-托马斯成为舰队通讯方面的专家。1889年伊文-托马斯少校被派往海军部负责修改海军信号手册,在工作完成后于同年转至朴次茅斯海军信号学校任指挥官。1900年底他晋升上校后才在38岁上第一次有了海上指挥经历。作为杰利科的好友两人的性格非常相似,指挥风格也如出一辙。日德兰海战一年后伊文-托马斯曾对“澳大利亚联邦”号(HMS Commonwealth)战列舰舰长里奇蒙德(Herbert Richmond)表述过对分舰队使用的看法,他认为“任何形式的兵力分散都是危险的”。里奇蒙德对此评论说这种观点源于舰队缺乏良好的战术运用和训练。不过他并没有提到伊文-托马斯说这话时已经指挥5BS近两年了。
      1910年38岁的戴维•贝蒂成为纳尔逊之后皇家海军最年轻的海军少将。1913年3月39岁的海军大臣邱吉尔给了这位年轻少将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任命他为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First Battlecruiser Squadron, 1BCS)司令。1914年圣诞节前英国东海岸几个城市遭到德国战列巡洋舰的炮击。为此英国海军部将所有战巡集中在斯卡帕湾以南200海里(1海里=1.85千米)的罗赛思海军基地,成立了新的战列巡洋舰队(Battle Cruiser Fleet, BCF)。BCF司令贝蒂中将大战伊始就指挥了赫尔格兰湾海战,1915年初又在多戈尔沙洲海战中击败了希佩尔的德国战巡分队。在英国民众眼中他是真正的海上英雄,20世纪的纳尔逊。很多人都把贝蒂别具一格的三排扣海军制服(军官制服一般为四排扣)和总是歪戴着的大檐帽拿来与纳尔逊空荡荡的右衣袖和黑色眼罩相提并论。
      和杰利科的低调朴素相比贝蒂则是性格外向,勇猛好胜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在用人方面他更喜欢和他类似的猛将。他鼓励部下的主动精神和不拘泥于命令与规则地发挥想像力。多戈尔沙洲海战后贝蒂立即将他认为缺乏纳尔逊精神的第二战巡中队(2BCS)司令穆尔少将踢出BCF,代之以他十分欣赏的威廉•白金汉(William Pakenham)少将。这位少将曾作为英国海军观察员在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上经历了对马海战,他的报告为英国海军提供了详实宝贵的资料。而日本海军也因为他英勇过人“观察”行动而授予他旭日勋章。贝蒂的其他手下如1BCS司令布洛克(Osmond Brock)和3BCS司令胡德(Horace Hood)都是晓勇之将。虽然对5BS司令任命的决定权在杰利科手中,但贝蒂对此也十分关心,他肯定不希望斯特迪或贝里这样比他资历更深的海军中将来指挥5BS,因为他早就觊觎着将QE级战列舰纳入他的旗下。


贝蒂与伊文-托马斯
——信号与信任
一、        第五战列舰中队
     1915年10月2日下午,苏格兰以北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的英国海军大舰队锚地,一艘崭新的灰色巨舰犁破冰冷的海水,雄伟的舰身在如林的舰群中显得高大突兀。她悄然驶进自己的锚位,铁锚落水发出轰然巨响。飘扬着休•伊文-托马斯海军少将旗的“巴勒姆”号战列舰进驻斯卡帕湾标志着皇家海军大舰队第五战列舰中队(The fifth battleship squadron, 5BS)的成立。她的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已经在此等候。随后建成的“马来亚”号和“刚勇”号分别于1916年2月18日和3月3日加入中队。“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 class, QE)级战列舰是20世纪初英国工业技术的颠峰之作。32500吨的满载排水量承载着8门能发射880公斤炮弹的381毫米舰炮和能输出总共75000马力功率的发动机以及精心布置的厚重装甲。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堡垒。五艘QE级组成的第五战列舰中队无疑是大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的一张王牌,那么中队指挥官也必定是皇家海军将官中的翘楚。
      原本英国海军各级将官的任命都是海军部决定的,但大战开始后大舰队和战列巡洋舰队指挥官的任命都分别交给了它们的司令杰利科和贝蒂。作为大舰队中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战列舰中队有人也许会设想把它当作一支灵活机动的打击力量,利用其高速和远程打击能力在海战中包抄敌人的侧翼或切断敌人的退路。要实施这样的战术5BS无疑应该由一位富有独立进取精神,勇猛果断的将领来指挥。杰利科手下其实不乏这样的将才,比如第四战列舰中队司令斯特迪(Devodon Sturdee)中将和原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司令贝里(Lewis Bayly)中将。斯特迪脾气暴躁,从不优柔寡断,独立勇敢。1914年12月他从海军参谋长的位置上临危授命前往南大西洋拦截斯佩舰队,在福克兰海战中率舰队穷追斯佩并获大捷,因此被加身从男爵爵位。贝里则是一位“有着非凡独立性的出色战术家”。同时两人都具有指挥战列巡洋舰的丰富经验。但杰利科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将领。约翰•杰利科上将虽然战争爆发伊始才从第二海军大臣的位置仓促上任大舰队司令,但他亲和朴素的作风很快赢得了大舰队上至将军下至普通水兵的热爱和信任。在指挥方面杰利科则是小心谨慎,缜密细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相信只有严密的计划和对命令的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大舰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德国公海舰队(High Sea Fleet, HSF)的优势,避免“在一个下午输掉整个战争”。对旗下各分舰队的使用他在大舰队战斗训令(GFBO,由舰队司令及其参谋军官制定,是舰队司令关于舰队训练和作战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舰队司令总的战术思想和他制定的在各种情况下交战的战术原则等)中有如下定性:原则上所有情况下舰队都将保持整体性;应避免用一个中队或分队去攻击敌方部分战列线的企图。
      有了这样的战术原则,杰利科当然不会将5BS交给斯特迪或贝里那样的人,因为QE级战列舰出色的性能很容易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依冲动行事。(另外对斯特迪还可以联想到他曾在约翰•费希尔第一次任第一海军大臣期间追随反对费希尔的比尔斯福德上将,而杰利科又是“费希尔帮”中最坚定的成员之一。)他对斯特迪和贝里的评价分别是“太过狂热”和“偶尔有点疯狂”。杰利科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并严格执行他的命令,和他同样谨慎而不易冒进的指挥官。贝蒂曾经讽刺杰利科说因为他不喜欢有独立见解的人,所以从来都选不对合适的手下,
休•伊文-托马斯少将是位优秀但并不出众的海军将领。在任5BS司令之前他任第一战列舰中队副司令,指挥该中队第二分队的四艘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通常大舰队战列舰中队指挥官都是海军中将,指挥八艘无畏舰。虽然5BS只有五艘战列舰,但无出其右的性能让人们觉得伊文-托马斯是连跳两级得到这个司令位置的。伊文-托马斯和杰利科是多年的挚友,对对方都十分了解和信任。他们的友谊始于19世纪80年代。1893年6月22日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维多利亚”号(HMS Victoria)在航渡中被友舰“坎伯当”号(HMS Camperdown)撞沉,舰队司令特赖恩中将随舰遇难。当时任“维多利亚”号副舰长的杰利科幸而遇救。他后来转至新到任的司令卡尔姆-西默尔(Michael Culme-Seymour)上将的旗舰“拉米利斯”号(HMS Ramillies)上任副舰长,而伊文-托马斯是上将的旗尉官。在地中海舰队掌管旗舰信号的三年使伊文-托马斯成为舰队通讯方面的专家。1889年伊文-托马斯少校被派往海军部负责修改海军信号手册,在工作完成后于同年转至朴次茅斯海军信号学校任指挥官。1900年底他晋升上校后才在38岁上第一次有了海上指挥经历。作为杰利科的好友两人的性格非常相似,指挥风格也如出一辙。日德兰海战一年后伊文-托马斯曾对“澳大利亚联邦”号(HMS Commonwealth)战列舰舰长里奇蒙德(Herbert Richmond)表述过对分舰队使用的看法,他认为“任何形式的兵力分散都是危险的”。里奇蒙德对此评论说这种观点源于舰队缺乏良好的战术运用和训练。不过他并没有提到伊文-托马斯说这话时已经指挥5BS近两年了。
      1910年38岁的戴维•贝蒂成为纳尔逊之后皇家海军最年轻的海军少将。1913年3月39岁的海军大臣邱吉尔给了这位年轻少将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任命他为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First Battlecruiser Squadron, 1BCS)司令。1914年圣诞节前英国东海岸几个城市遭到德国战列巡洋舰的炮击。为此英国海军部将所有战巡集中在斯卡帕湾以南200海里(1海里=1.85千米)的罗赛思海军基地,成立了新的战列巡洋舰队(Battle Cruiser Fleet, BCF)。BCF司令贝蒂中将大战伊始就指挥了赫尔格兰湾海战,1915年初又在多戈尔沙洲海战中击败了希佩尔的德国战巡分队。在英国民众眼中他是真正的海上英雄,20世纪的纳尔逊。很多人都把贝蒂别具一格的三排扣海军制服(军官制服一般为四排扣)和总是歪戴着的大檐帽拿来与纳尔逊空荡荡的右衣袖和黑色眼罩相提并论。
      和杰利科的低调朴素相比贝蒂则是性格外向,勇猛好胜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在用人方面他更喜欢和他类似的猛将。他鼓励部下的主动精神和不拘泥于命令与规则地发挥想像力。多戈尔沙洲海战后贝蒂立即将他认为缺乏纳尔逊精神的第二战巡中队(2BCS)司令穆尔少将踢出BCF,代之以他十分欣赏的威廉•白金汉(William Pakenham)少将。这位少将曾作为英国海军观察员在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上经历了对马海战,他的报告为英国海军提供了详实宝贵的资料。而日本海军也因为他英勇过人“观察”行动而授予他旭日勋章。贝蒂的其他手下如1BCS司令布洛克(Osmond Brock)和3BCS司令胡德(Horace Hood)都是晓勇之将。虽然对5BS司令任命的决定权在杰利科手中,但贝蒂对此也十分关心,他肯定不希望斯特迪或贝里这样比他资历更深的海军中将来指挥5BS,因为他早就觊觎着将QE级战列舰纳入他的旗下。


      QE级战列舰使用燃油锅炉推进的涡轮蒸气机,设计航速达到25节,与英国第一代战列巡洋舰相同。贝蒂坚信QE级在BCF中将比在大舰队中更能发挥速度和火力上的优势。1916年2月21日,就在“马来亚”号加入5BS的第三天,贝蒂在给杰利科的信中“恭敬地建议以罗赛思作为第五战列舰中队的基地......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公海舰队以外任何敌人的绝对优势。”三天后杰利科回信拒绝了他的请求:“(你的)建议是基于对第五战列舰中队航速的错误判断上......它肯定低于24节......在这种条件下我很怀疑第五战列舰中队是否能像你建议的那样在进攻作战中为战列巡洋舰提供实质上的支持。”
      QE级的发动机理论上全功率为56000马力,速度23节,超负荷功率75000马力,速度25节。由于在设计建造中重量超过了原来的预想,建成后的QE级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良好的海况,轻载和洁净舰底时才能达到设计速度。战争时期海军部没有机会为她们做详细的速度测试,但即使是制造商给出的速度数据中也只有“马来亚”号能达到25节。1919年海军部补做的测试中“厌战”号和“巴勒姆”号的最高航速分别只有23.5节和23.8节。
贝蒂并没有罢休,他于3月3日“刚勇”号加入5BS当天又给杰利科写信,说如果QE级少装载1000吨燃料,吃水减少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达到25节。由于BCF中的3BCS(由“无敌”级组成)的最高航速也是25节,那5BS也能跟随BCF行动“直到与敌人遭遇”。在战术上贝蒂也想好了一套说辞:“如果我们在敌人的东面,可以切断其退路,第五战列舰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最坏的情况是我们在敌人的西方,需要一番长时间的全速追击。如果追击进行3个小时,距离将为75海里。即使第五战列舰中队的速度只有23.5节,3小时后她们也将仅仅落后第三战列巡洋舰中队4.5海里。这将是我能想象的最好支持。”贝蒂设想的“最坏的情况”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追击开始时5BS必须在BCF主力附近。而我们将会看到在日德兰海战中情况将比贝蒂设想的坏得多。
      贝蒂的这封信不仅发给了杰利科,他还自作主张将一份副本发给了海军部。杰利科得知后勃然大怒,他严厉斥责了贝蒂将两人之间的通信呈交海军部的行为。同时他给第一海军大臣亨利•杰克逊(Henry Jackson)写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当BCF追击第一侦察分队(德国战列巡洋舰分队,First Scouting Group, 1SG)时5BS的速度根本来不及与之交战;如果BCF处于拦截位置5BS的速度只能拖累追击行动;如果1SG得到公海舰队的支援那么BCF无论有无5BS的支援都不应恋战而应往大舰队主力方向撤退。杰利科还认为1SG即将得到的新战巡“吕措夫”号(SMS Lützow)和“兴登堡”号(SMS Hindenburg)的航速将大大超过25节,使得5BS的支援更无实际意义。另外杰利科确信为QE级少装1000吨燃料对提高速度没有什么帮助。这一点上他是正确的。QE级的满载吃水为9.75米,减少1000吨燃料只能将吃水减少25厘米,这点贡献根本无法提高航速。
杰克逊一方面同意杰利科的解释,但另一方面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新任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中将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正寻求更多主动出击的机会。1916年4月25日希佩尔的1SG再次炮击了英国城市,摧毁了两百多幢民居。而在此前三天,贝蒂舰队中的两艘战巡“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在北海的大雾中相撞,前者被迫前往德文波特修理,令贝蒂的实力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和民众都希望大舰队能迁至罗赛思基地,至少要加强贝蒂舰队的实力以防德国偷袭。但是罗赛思所在的福斯湾水域狭小,不足以作为大舰队的锚地。另外福斯湾的出口很容易设伏潜艇,舰艇出入不安全。旁边的繁华市镇也有德国间谍可以向监视英舰举动。杰利科当然不愿意南下受限和冒险。
杰克逊知道他要平息太多的怒火,必须想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他决定抓住人们对BCF的另一诟病来做文章。BCF虽然实战次数较多,但战巡的火炮命中率十分低下。海军部曾经指责“无敌”号和“不屈”号用了1174枚305毫米炮弹才击沉斯佩的两艘装甲巡洋舰。但其后BCF的炮术并没有什么长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福斯湾水域狭小,无法进行大口径火炮的实弹射击训练,而驶出狭湾又面临德国潜艇的威胁。杰利科不愿南下这也是原因之一。连BCF中的轻巡洋舰指挥官们都认为战巡的炮术奇差。贝蒂则爱用英国穿甲弹质量不高来开脱。但这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再好的炮弹打不中也没用。BCF的炮术专家,前海军炮术学校校长,贝蒂旗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Ernle Chatfield)和舰队枪炮官拜利(Sidney Bailey)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是提高火炮射速。他们鼓励在战舰和炮塔之间开展火炮装填和射击的速度竞赛。结果是炮弹和发射药的安全存放和处理被忽视,备用炮弹和发射药被随便堆积在弹药处理室和炮塔内,连接弹药舱和弹药处理室以及炮塔间的防火门经常没有及时关闭。“狮”号上的一位火炮军官格兰特(Alexander Grant)曾在多戈尔沙洲海战后指出因强调射速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并对“狮”号进行了整肃。但在其它战巡上这些问题依旧严重。
      1916年5月12日杰克逊召集杰利科和贝蒂在罗赛思开会,他提出让胡德的3BCS临时到奥克尼群岛的开阔水域操练炮术。在缺少3BCS和“澳大利亚”号的情况下暂时让5BS加入BCF作为补充。因为5BS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正需要进坞维修,她将在罗赛思进行这项工作。其余4艘QE级战列舰随BCF行动。6月2日,大舰队和BCF将出动扫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k),而英国轻巡洋舰将深入到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卡得加特海峡(Kattegat),希望能将德国舰队引诱出来。当大舰队和BCF汇合时胡德和伊文-托马斯将重新各自归队。杰利科很勉强地同意了杰克逊的建议,而我们也将看到贝蒂对临时拥有QE级战列舰也没有什么欣慰可言。


      QE级战列舰使用燃油锅炉推进的涡轮蒸气机,设计航速达到25节,与英国第一代战列巡洋舰相同。贝蒂坚信QE级在BCF中将比在大舰队中更能发挥速度和火力上的优势。1916年2月21日,就在“马来亚”号加入5BS的第三天,贝蒂在给杰利科的信中“恭敬地建议以罗赛思作为第五战列舰中队的基地......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公海舰队以外任何敌人的绝对优势。”三天后杰利科回信拒绝了他的请求:“(你的)建议是基于对第五战列舰中队航速的错误判断上......它肯定低于24节......在这种条件下我很怀疑第五战列舰中队是否能像你建议的那样在进攻作战中为战列巡洋舰提供实质上的支持。”
      QE级的发动机理论上全功率为56000马力,速度23节,超负荷功率75000马力,速度25节。由于在设计建造中重量超过了原来的预想,建成后的QE级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良好的海况,轻载和洁净舰底时才能达到设计速度。战争时期海军部没有机会为她们做详细的速度测试,但即使是制造商给出的速度数据中也只有“马来亚”号能达到25节。1919年海军部补做的测试中“厌战”号和“巴勒姆”号的最高航速分别只有23.5节和23.8节。
贝蒂并没有罢休,他于3月3日“刚勇”号加入5BS当天又给杰利科写信,说如果QE级少装载1000吨燃料,吃水减少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达到25节。由于BCF中的3BCS(由“无敌”级组成)的最高航速也是25节,那5BS也能跟随BCF行动“直到与敌人遭遇”。在战术上贝蒂也想好了一套说辞:“如果我们在敌人的东面,可以切断其退路,第五战列舰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最坏的情况是我们在敌人的西方,需要一番长时间的全速追击。如果追击进行3个小时,距离将为75海里。即使第五战列舰中队的速度只有23.5节,3小时后她们也将仅仅落后第三战列巡洋舰中队4.5海里。这将是我能想象的最好支持。”贝蒂设想的“最坏的情况”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追击开始时5BS必须在BCF主力附近。而我们将会看到在日德兰海战中情况将比贝蒂设想的坏得多。
      贝蒂的这封信不仅发给了杰利科,他还自作主张将一份副本发给了海军部。杰利科得知后勃然大怒,他严厉斥责了贝蒂将两人之间的通信呈交海军部的行为。同时他给第一海军大臣亨利•杰克逊(Henry Jackson)写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当BCF追击第一侦察分队(德国战列巡洋舰分队,First Scouting Group, 1SG)时5BS的速度根本来不及与之交战;如果BCF处于拦截位置5BS的速度只能拖累追击行动;如果1SG得到公海舰队的支援那么BCF无论有无5BS的支援都不应恋战而应往大舰队主力方向撤退。杰利科还认为1SG即将得到的新战巡“吕措夫”号(SMS Lützow)和“兴登堡”号(SMS Hindenburg)的航速将大大超过25节,使得5BS的支援更无实际意义。另外杰利科确信为QE级少装1000吨燃料对提高速度没有什么帮助。这一点上他是正确的。QE级的满载吃水为9.75米,减少1000吨燃料只能将吃水减少25厘米,这点贡献根本无法提高航速。
杰克逊一方面同意杰利科的解释,但另一方面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新任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中将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正寻求更多主动出击的机会。1916年4月25日希佩尔的1SG再次炮击了英国城市,摧毁了两百多幢民居。而在此前三天,贝蒂舰队中的两艘战巡“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在北海的大雾中相撞,前者被迫前往德文波特修理,令贝蒂的实力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和民众都希望大舰队能迁至罗赛思基地,至少要加强贝蒂舰队的实力以防德国偷袭。但是罗赛思所在的福斯湾水域狭小,不足以作为大舰队的锚地。另外福斯湾的出口很容易设伏潜艇,舰艇出入不安全。旁边的繁华市镇也有德国间谍可以向监视英舰举动。杰利科当然不愿意南下受限和冒险。
杰克逊知道他要平息太多的怒火,必须想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他决定抓住人们对BCF的另一诟病来做文章。BCF虽然实战次数较多,但战巡的火炮命中率十分低下。海军部曾经指责“无敌”号和“不屈”号用了1174枚305毫米炮弹才击沉斯佩的两艘装甲巡洋舰。但其后BCF的炮术并没有什么长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福斯湾水域狭小,无法进行大口径火炮的实弹射击训练,而驶出狭湾又面临德国潜艇的威胁。杰利科不愿南下这也是原因之一。连BCF中的轻巡洋舰指挥官们都认为战巡的炮术奇差。贝蒂则爱用英国穿甲弹质量不高来开脱。但这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再好的炮弹打不中也没用。BCF的炮术专家,前海军炮术学校校长,贝蒂旗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Ernle Chatfield)和舰队枪炮官拜利(Sidney Bailey)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是提高火炮射速。他们鼓励在战舰和炮塔之间开展火炮装填和射击的速度竞赛。结果是炮弹和发射药的安全存放和处理被忽视,备用炮弹和发射药被随便堆积在弹药处理室和炮塔内,连接弹药舱和弹药处理室以及炮塔间的防火门经常没有及时关闭。“狮”号上的一位火炮军官格兰特(Alexander Grant)曾在多戈尔沙洲海战后指出因强调射速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并对“狮”号进行了整肃。但在其它战巡上这些问题依旧严重。
      1916年5月12日杰克逊召集杰利科和贝蒂在罗赛思开会,他提出让胡德的3BCS临时到奥克尼群岛的开阔水域操练炮术。在缺少3BCS和“澳大利亚”号的情况下暂时让5BS加入BCF作为补充。因为5BS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正需要进坞维修,她将在罗赛思进行这项工作。其余4艘QE级战列舰随BCF行动。6月2日,大舰队和BCF将出动扫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k),而英国轻巡洋舰将深入到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卡得加特海峡(Kattegat),希望能将德国舰队引诱出来。当大舰队和BCF汇合时胡德和伊文-托马斯将重新各自归队。杰利科很勉强地同意了杰克逊的建议,而我们也将看到贝蒂对临时拥有QE级战列舰也没有什么欣慰可言。


      1916年5月22日中午11时30分,“巴勒姆”号引领着四艘姊妹舰缓缓通过了福斯大桥在狭湾上游抛锚。下午胡德的3BCS启程前往斯卡帕湾,同时“大莉齐”(“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昵称)进入罗赛思海军船坞修理。第二天5BS转移至3BCS的泊位,与贝蒂的战巡停泊在一起。
      和阴冷荒凉的奥克尼群岛相比,罗赛思对战列舰上的官兵来说就像是伊甸园。福斯湾两岸布满了繁华的城镇,南面不远就是大都市爱丁堡。虽然水兵上岸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军官们却可以轻松地享受都市生活。专用的渡轮来往于战舰与陆地之间,海军军官和他们的家属充斥着附近的剧院、体育俱乐部、舞厅和餐馆。而贝蒂和他属下的太太们早就在岸边扎下了根。爱丁堡市电话总机室总有一名海军军官执勤,一旦需要紧急出航就立即电告各个娱乐场所召回海军人员。5BS军官的许多亲友都从英国各地赶来与他们会面。战列舰和战巡军官们也频繁互访。“巴勒姆”号的枪炮官陶尔少校(Francis Tower)趁此机会在爱丁堡完婚。舰长给了他五天假期,并按传统在主桅挂上了庆祝婚礼的花环。
       当整个罗赛思笼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那就是贝蒂并没有召见他的新属下伊文-托马斯。既然5BS现已归BCF统辖,至少从礼节上贝蒂应该请伊文-托马斯到旗舰来做客。更重要的是贝蒂应该将一份BCF的作战训令(BCFO)发给伊文-托马斯和他的舰长们。舰队作战训令体现了舰队司令的个人风格和意志,对下属如何在作战中了解指挥官意图意义重大。BCF和大舰队任务不同,面对的对手也不同,更不用说贝蒂和杰利科的个性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但贝蒂对此程序的缺失竟然毫不在意。伊文-托马斯也没有主动要求面见贝蒂,他也没有与贝蒂手下的两个战巡中队司令布洛克和白金汉会面。两艘旗舰隔水相望,两位司令却互不理睬。这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两人性格的确差异太大,也许贝蒂把伊文-托马斯看作另一个杰利科。再就是两人都认为在这10天内与德国舰队交战的机会微乎其微,没必要在默契协同上做什么准备。
      在这里还有必要介绍贝蒂的旗尉官拉尔夫•西默尔少校。他司职以无线电、探照灯和信号旗向舰队中的其他舰只发布贝蒂的命令,也是舰队信号的总顾问和监督官。另外旗尉官通常还是舰队司令的私人助手和亲信。贝蒂在整个大战期间给予西默尔的信任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在日德兰海战以前,西默尔就已经在信号发送中出现了两次不可原谅的失误。
1914年12月16日,希佩尔舰队炮击了英国城市斯卡布罗。贝蒂率舰队出海希望在退路上拦住希佩尔。大雾中双方主力在很近的距离上都没有发现对方。而贝蒂手下的第二轻巡洋舰中队(2LCS)却与希佩尔的轻型舰艇遭遇,2LCS司令古迪纳夫准将(William Goodenough)的旗舰“南安普顿”号(HMS Southampton)和“伯明翰”号(HMS Birmingham)与德舰交火。另两艘僚舰“诺丁汉”号(HMS Nottingham)和“法茅斯”号(HMS Falmouth)号也脱离阵位但没有参战。贝蒂希望后两艘轻巡洋舰回到原来的位置,但西默尔却用探照灯把一条命令整个2LCS回撤的信号发给了“诺丁汉”号,后者又将命令接力传给了古迪纳夫。古迪纳夫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带领“伯明翰”号与德舰脱离接触。贝蒂因此失去了与希佩尔交手的机会。事后贝蒂迁怒于古迪纳夫,要将他撤职,只是在杰利科出面干涉下才作罢。
      多戈尔沙洲海战中,贝蒂的旗舰“狮”号和德国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都被重创。当希佩尔正全速向东南方向撤退时,“狮”号已暂时停航,她的动力尽失,无法为探照灯供电,无线电天线也被摧毁,连信号索也只剩下两根。贝蒂此时突然认为自己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一副德国潜艇的潜望镜,他立即命令挂出“航向东北”的信号旗命令舰队转向规避。由于他事先没有打出潜艇警告信号,英国战巡立即陷入混乱,舰长们都不知道为何要突然偏离追击方向90°机动。贝蒂似乎也意识到了错误,想命令舰队恢复东南航向追击希佩尔。西默尔在将贝蒂的意图转换成信号时使用的是“攻击敌殿后舰”。而他在将信号旗升起时忘记了刚才命令舰队规避潜艇的信号“航向东北”还飘扬在信号索上。这样两条信号合起来就成了“向东北方向攻击敌殿后舰”,那里也确实有一艘“布吕歇尔”号在“殿后”。更不幸的是两条信号几乎在同一时间被降下。(意为开始实施。)在“新西兰”号上代替贝蒂指挥的2BCS司令穆尔少将率队将“布吕歇尔”号围住猛揍。贝蒂再次想修正错误时“狮”号副舰长普伦基特(Reginald Plunkett)向他建议挂出纳尔逊那条著名的“靠近敌舰开火(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贝蒂同意了。但西默尔查阅信号手册时才发现这条旗语已经从手册中删除了。他只好挂出“迫近敌舰(Keep nearer the enemy)”。这只能让“布吕歇尔”号的命运更加悲惨,而希佩尔的主力却趁机逃脱。穆尔事后被贝蒂赶走去守卡纳里岛(Canary)。不过穆尔似乎有理由认为这很不公平,因为贝蒂在他的BCFO中写道:“面对敌后卫舰只的阻击时,通常这些舰艇可能因受创而减速。炮火应集中打击这些(受伤的)舰艇。”事后有人说如果“狮”号上的信号索被打的一根不剩的话海战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如果是其他舰队司令,决不会容忍自己的旗尉官犯下这样的错误,而贝蒂竟然两次都将责任推给了其他人,而没有责备西默尔。他没想到这种“宽容”让信号问题在日德兰海战中不是像前两次那样造成错失良机的遗憾,而是险些葬送了整个BCF。
      5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GMT)下午2时20分,海军部将一份德国舰队即将于次日出动并向北面合恩斯角附近运动的情报发给杰利科。5时28分海军部命令他升火待发并要求他将命令转发给贝蒂和在克罗马第的第二战列舰中队司令杰拉姆中将(Martyn Jerram)。7时37分杰利科将大舰队与BCF回合的地点和时间发给贝蒂。
      罗赛思港内顿时忙碌起来。大型战舰将海军旗从旗索顶端降下再升至主桅最高处作为紧急召回舰员的信号。港内的基地船Columbine号也升起了代表紧急出海的黑色气球。交通艇来往穿梭将从四面赶回的军官送上战舰。晚上10时08分和10时54分,“巴勒姆”号和“狮”号分别离开了她们的泊位,带领着各自的僚舰和护卫舰群以12节航速向福斯湾入海口驶去。午夜刚过,贝蒂舰队驶入北海,按夜间航渡队形展开——14艘轻巡洋舰在前,6艘战列巡洋舰和4艘战列舰居中,27艘驱逐舰殿后。自纳尔逊之后还没有一位如此年轻的将军率领如此强大的舰队出海巡航。谁也不会想到贝蒂的1万8千名官兵中会有2千7百人再也看不见陆地了。


      1916年5月22日中午11时30分,“巴勒姆”号引领着四艘姊妹舰缓缓通过了福斯大桥在狭湾上游抛锚。下午胡德的3BCS启程前往斯卡帕湾,同时“大莉齐”(“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昵称)进入罗赛思海军船坞修理。第二天5BS转移至3BCS的泊位,与贝蒂的战巡停泊在一起。
      和阴冷荒凉的奥克尼群岛相比,罗赛思对战列舰上的官兵来说就像是伊甸园。福斯湾两岸布满了繁华的城镇,南面不远就是大都市爱丁堡。虽然水兵上岸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军官们却可以轻松地享受都市生活。专用的渡轮来往于战舰与陆地之间,海军军官和他们的家属充斥着附近的剧院、体育俱乐部、舞厅和餐馆。而贝蒂和他属下的太太们早就在岸边扎下了根。爱丁堡市电话总机室总有一名海军军官执勤,一旦需要紧急出航就立即电告各个娱乐场所召回海军人员。5BS军官的许多亲友都从英国各地赶来与他们会面。战列舰和战巡军官们也频繁互访。“巴勒姆”号的枪炮官陶尔少校(Francis Tower)趁此机会在爱丁堡完婚。舰长给了他五天假期,并按传统在主桅挂上了庆祝婚礼的花环。
       当整个罗赛思笼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那就是贝蒂并没有召见他的新属下伊文-托马斯。既然5BS现已归BCF统辖,至少从礼节上贝蒂应该请伊文-托马斯到旗舰来做客。更重要的是贝蒂应该将一份BCF的作战训令(BCFO)发给伊文-托马斯和他的舰长们。舰队作战训令体现了舰队司令的个人风格和意志,对下属如何在作战中了解指挥官意图意义重大。BCF和大舰队任务不同,面对的对手也不同,更不用说贝蒂和杰利科的个性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但贝蒂对此程序的缺失竟然毫不在意。伊文-托马斯也没有主动要求面见贝蒂,他也没有与贝蒂手下的两个战巡中队司令布洛克和白金汉会面。两艘旗舰隔水相望,两位司令却互不理睬。这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两人性格的确差异太大,也许贝蒂把伊文-托马斯看作另一个杰利科。再就是两人都认为在这10天内与德国舰队交战的机会微乎其微,没必要在默契协同上做什么准备。
      在这里还有必要介绍贝蒂的旗尉官拉尔夫•西默尔少校。他司职以无线电、探照灯和信号旗向舰队中的其他舰只发布贝蒂的命令,也是舰队信号的总顾问和监督官。另外旗尉官通常还是舰队司令的私人助手和亲信。贝蒂在整个大战期间给予西默尔的信任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在日德兰海战以前,西默尔就已经在信号发送中出现了两次不可原谅的失误。
1914年12月16日,希佩尔舰队炮击了英国城市斯卡布罗。贝蒂率舰队出海希望在退路上拦住希佩尔。大雾中双方主力在很近的距离上都没有发现对方。而贝蒂手下的第二轻巡洋舰中队(2LCS)却与希佩尔的轻型舰艇遭遇,2LCS司令古迪纳夫准将(William Goodenough)的旗舰“南安普顿”号(HMS Southampton)和“伯明翰”号(HMS Birmingham)与德舰交火。另两艘僚舰“诺丁汉”号(HMS Nottingham)和“法茅斯”号(HMS Falmouth)号也脱离阵位但没有参战。贝蒂希望后两艘轻巡洋舰回到原来的位置,但西默尔却用探照灯把一条命令整个2LCS回撤的信号发给了“诺丁汉”号,后者又将命令接力传给了古迪纳夫。古迪纳夫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带领“伯明翰”号与德舰脱离接触。贝蒂因此失去了与希佩尔交手的机会。事后贝蒂迁怒于古迪纳夫,要将他撤职,只是在杰利科出面干涉下才作罢。
      多戈尔沙洲海战中,贝蒂的旗舰“狮”号和德国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都被重创。当希佩尔正全速向东南方向撤退时,“狮”号已暂时停航,她的动力尽失,无法为探照灯供电,无线电天线也被摧毁,连信号索也只剩下两根。贝蒂此时突然认为自己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一副德国潜艇的潜望镜,他立即命令挂出“航向东北”的信号旗命令舰队转向规避。由于他事先没有打出潜艇警告信号,英国战巡立即陷入混乱,舰长们都不知道为何要突然偏离追击方向90°机动。贝蒂似乎也意识到了错误,想命令舰队恢复东南航向追击希佩尔。西默尔在将贝蒂的意图转换成信号时使用的是“攻击敌殿后舰”。而他在将信号旗升起时忘记了刚才命令舰队规避潜艇的信号“航向东北”还飘扬在信号索上。这样两条信号合起来就成了“向东北方向攻击敌殿后舰”,那里也确实有一艘“布吕歇尔”号在“殿后”。更不幸的是两条信号几乎在同一时间被降下。(意为开始实施。)在“新西兰”号上代替贝蒂指挥的2BCS司令穆尔少将率队将“布吕歇尔”号围住猛揍。贝蒂再次想修正错误时“狮”号副舰长普伦基特(Reginald Plunkett)向他建议挂出纳尔逊那条著名的“靠近敌舰开火(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贝蒂同意了。但西默尔查阅信号手册时才发现这条旗语已经从手册中删除了。他只好挂出“迫近敌舰(Keep nearer the enemy)”。这只能让“布吕歇尔”号的命运更加悲惨,而希佩尔的主力却趁机逃脱。穆尔事后被贝蒂赶走去守卡纳里岛(Canary)。不过穆尔似乎有理由认为这很不公平,因为贝蒂在他的BCFO中写道:“面对敌后卫舰只的阻击时,通常这些舰艇可能因受创而减速。炮火应集中打击这些(受伤的)舰艇。”事后有人说如果“狮”号上的信号索被打的一根不剩的话海战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如果是其他舰队司令,决不会容忍自己的旗尉官犯下这样的错误,而贝蒂竟然两次都将责任推给了其他人,而没有责备西默尔。他没想到这种“宽容”让信号问题在日德兰海战中不是像前两次那样造成错失良机的遗憾,而是险些葬送了整个BCF。
      5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GMT)下午2时20分,海军部将一份德国舰队即将于次日出动并向北面合恩斯角附近运动的情报发给杰利科。5时28分海军部命令他升火待发并要求他将命令转发给贝蒂和在克罗马第的第二战列舰中队司令杰拉姆中将(Martyn Jerram)。7时37分杰利科将大舰队与BCF回合的地点和时间发给贝蒂。
      罗赛思港内顿时忙碌起来。大型战舰将海军旗从旗索顶端降下再升至主桅最高处作为紧急召回舰员的信号。港内的基地船Columbine号也升起了代表紧急出海的黑色气球。交通艇来往穿梭将从四面赶回的军官送上战舰。晚上10时08分和10时54分,“巴勒姆”号和“狮”号分别离开了她们的泊位,带领着各自的僚舰和护卫舰群以12节航速向福斯湾入海口驶去。午夜刚过,贝蒂舰队驶入北海,按夜间航渡队形展开——14艘轻巡洋舰在前,6艘战列巡洋舰和4艘战列舰居中,27艘驱逐舰殿后。自纳尔逊之后还没有一位如此年轻的将军率领如此强大的舰队出海巡航。谁也不会想到贝蒂的1万8千名官兵中会有2千7百人再也看不见陆地了。


二、        向南——血淋淋的追击

      5月31日日出前半小时,贝蒂舰队展开成战斗巡逻阵型:“狮”号引导着1BCS(顺序为“狮”、“大公主”、“玛丽女王”和“虎”),2BCS(顺序为“新西兰”和“不倦”)在她左侧2海里并行,5BS(顺序为“巴勒姆”、“刚勇”、“厌战”和“马来亚”)在“狮”号左舷后方5海里处;第一、三、二轻巡洋舰中队在主力舰前方数海里处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排列;水上飞机母舰“恩加丹”号驶在舰队最前方。(见图)随后舰队进入之字回避航行(zig-zag),每十分钟向左或向右转两个罗经点(每个罗经点为11°15’)。


      
图1.贝蒂舰队巡航态势图


      贝蒂排出这样的阵型是有些奇怪的。海军部的情报显示德舰队可能出现在东南方向,贝蒂将轻巡洋舰侦察幕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是和这种预测一致的。一旦展开追击轻巡洋舰无需重新机动就可以向东南方向开进。将“恩加丹”号布置在最前面是考虑到她的速度较慢,而且一旦需要空中侦察她将停伡将飞机吊入水面,这一过程需要20分钟。如果将她布置在舰队中央或后方起飞作业完成后她将落后BCF主力太远。但是贝蒂不应该将5BS布置在自己的左后方,因为一旦展开向东南方向的追击5BS将正好位于贝蒂的舰尾方向5海里。那么按照贝蒂前面的假设,如果战巡和QE级战列舰的速度分别为25节和23.5节,经过3小时的追击两个战巡中队和5BS之间的距离将为9.5海里而不是4.5海里。贝蒂这样做也说明他认为这又是一次例行扫荡,不会发生真正的战斗。否则他只要稍微机警一点就会将5BS布置在自己的前方,即使在自己后面也应该在更靠南的位置,这样都可以使5BS离预料中出现的敌舰更近,而他做的却恰恰相反。贝蒂安排航行在1BCS最后的“虎”号用探照灯将“狮”号发出的命令接力传递给“巴勒姆”号,这说明他本人应该清楚5BS离他的旗舰太远了。顺便说明“虎”号在多戈尔沙洲海战中是1BCS的第二先导舰,因此海战后贝蒂也严厉斥责了“虎”号舰长,现在将她排在队尾应该算是一种惩罚。
      午后1时30分,贝蒂舰队已接近预定的向北折返点。他发信号命令5BS、2BCS和所有轻巡洋舰中队的位置以旗舰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微调。这样似乎是在为向北与大舰队会合后BCF转而为大舰队担任前卫做准备——战巡中队和轻巡洋舰中队能更容易地分别组成向南的展开线。2时刚过几分钟,需要为阵位调整做出最多努力的1LCS还在朝东南方向它的新位置机动,辛克莱尔准将(Edwyn Alxander-Sinclair)的旗舰“活雕像”号(HMS Galatea)发现东方有一艘小轮船,这本是北海上最常见的船只,但“活雕像”号注意到她正在放出蒸汽,意为她已停船。“活雕像”号立即向她驶去,2时10分她用灯光信号向僚舰“无常”号(HMS Inconstant)报告了她的发现,信息同时以接力方式发给了“狮”号。2时15分,不知贝蒂有没有收到辛克莱尔的报告,他命令所有分队同时以先导舰为首,顺次向北转向以与大舰队会合。而“活雕像”号并没有理会命令,仍径直向丹麦货船“N J Fjord”号开去。几分钟后“发现敌舰”的信号旗在她的主桅上升起,几乎同时她的152毫米前主炮开火。2时20分一份电报从“活雕像”号发出:“紧急。东偏东南方向发现两艘疑似敌巡洋舰,航向不明。本舰位置北纬56°48’, 东经5°21’。”
      收到“活雕像”号的电报后3LCS(纳皮尔少将(Trevylyan Napier)指挥)和2LCS都未经请示立即向东驰援辛克莱尔。纳皮尔在转向后用探照灯向贝蒂通报了他的举动。贝蒂的主力此时已经完成了向北的转向。他先是在2时25分用信号旗命令驱逐舰群转向东南并前出至主力舰队前方展开呈反潜阵型。然后他于2时32分挂出信号旗:“同时以先导舰为首顺次向右舷转向至东-东南(144°15’)”。未等手下舰艇打出代表知会的信号他就命令将信号旗降下表示立即执行。然后他命令将航速增至22节。
      这时一连串错误中的第一个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出现了。“巴勒姆”号的信号兵看见“狮”号挂出了一条旗语又很快降下,可是舰桥上谁也没有看清内容。距离太远、浓烟以及风向等都可能是原因。因为5BS刚刚执行了“狮”号发出的向北转向的命令,一般来说转向机动完成后应该重新执行之字回避机动。伊文-托马斯想当然地认为刚才未及看清的信号就是之字机动命令。“巴勒姆”上挂出信号旗命令5BS各舰同时向左转两个罗经点航行。这样5BS实际上是在向西北,也就是和贝蒂几乎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更糟糕的是当1BCS转向北后,“虎”号已经是距5BS最远的战巡了,她认为自己向“巴勒姆”号用探照灯重复贝蒂命令的使命已经自动终止。而当1BCS急转向东南方向,“虎”号再次靠近5BS时她并没有重新担负起信号接力任务。
      伊文-托马斯的向南转向晚了致命的几分钟。不过历史学家们对5BS到底在转向上延迟了多长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从5分钟到9分钟不等,大部分认为是7分钟多一点,这样推算5BS转向后与战巡的距离大约是10海里。虽然伊文-托马斯选择了更偏东的航向取更短的航线冲向德舰,但还是在贝蒂的战巡与希佩尔的1SG激战20分钟左右后才投入战斗。没有人会怀疑如果5BS的32门381毫米主炮能在这20分钟里发挥作用的话,海战的结果将完全不同。“巴勒姆”号也收到了“活雕像”号发出的敌舰警报,她还于2时30分收到了由“虎”号用探照灯接力发来的贝蒂有关驱逐舰转向展开的命令。这样的命令几乎可以肯定意味着主力舰也将随后转向。而伊文-托马斯在有如此明显预警的前提下还认为那条未看清的旗语是实施之字机动,作为公认的海军信号专家他的错误令人难以理解。开始实施之字机动后“巴勒姆”号舰桥上所有的人都明确看到战巡已经南下,驱逐舰也已开始调整阵型,这也说明伊文-托马斯先前认为“狮”号的信号是命令进入之字机动是完全错误的。舰长克莱格(Arthur Craig)和副舰长埃格顿(Wilfrid Egerton)都曾建议伊文-托马斯转向跟上贝蒂,但他坚持说要等到明确的命令才行事。这样直到2时40分,伊文-托马斯才终于决定率5BS南下追赶贝蒂。




二、        向南——血淋淋的追击
      5月31日日出前半小时,贝蒂舰队展开成战斗巡逻阵型:“狮”号引导着1BCS(顺序为“狮”、“大公主”、“玛丽女王”和“虎”),2BCS(顺序为“新西兰”和“不倦”)在她左侧2海里并行,5BS(顺序为“巴勒姆”、“刚勇”、“厌战”和“马来亚”)在“狮”号左舷后方5海里处;第一、三、二轻巡洋舰中队在主力舰前方数海里处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排列;水上飞机母舰“恩加丹”号驶在舰队最前方。(见图)随后舰队进入之字回避航行(zig-zag),每十分钟向左或向右转两个罗经点(每个罗经点为11°15’)。

1.jpg (109.85 KB, 下载次数: 5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17 上传


      
图1.贝蒂舰队巡航态势图

      贝蒂排出这样的阵型是有些奇怪的。海军部的情报显示德舰队可能出现在东南方向,贝蒂将轻巡洋舰侦察幕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是和这种预测一致的。一旦展开追击轻巡洋舰无需重新机动就可以向东南方向开进。将“恩加丹”号布置在最前面是考虑到她的速度较慢,而且一旦需要空中侦察她将停伡将飞机吊入水面,这一过程需要20分钟。如果将她布置在舰队中央或后方起飞作业完成后她将落后BCF主力太远。但是贝蒂不应该将5BS布置在自己的左后方,因为一旦展开向东南方向的追击5BS将正好位于贝蒂的舰尾方向5海里。那么按照贝蒂前面的假设,如果战巡和QE级战列舰的速度分别为25节和23.5节,经过3小时的追击两个战巡中队和5BS之间的距离将为9.5海里而不是4.5海里。贝蒂这样做也说明他认为这又是一次例行扫荡,不会发生真正的战斗。否则他只要稍微机警一点就会将5BS布置在自己的前方,即使在自己后面也应该在更靠南的位置,这样都可以使5BS离预料中出现的敌舰更近,而他做的却恰恰相反。贝蒂安排航行在1BCS最后的“虎”号用探照灯将“狮”号发出的命令接力传递给“巴勒姆”号,这说明他本人应该清楚5BS离他的旗舰太远了。顺便说明“虎”号在多戈尔沙洲海战中是1BCS的第二先导舰,因此海战后贝蒂也严厉斥责了“虎”号舰长,现在将她排在队尾应该算是一种惩罚。
      午后1时30分,贝蒂舰队已接近预定的向北折返点。他发信号命令5BS、2BCS和所有轻巡洋舰中队的位置以旗舰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微调。这样似乎是在为向北与大舰队会合后BCF转而为大舰队担任前卫做准备——战巡中队和轻巡洋舰中队能更容易地分别组成向南的展开线。2时刚过几分钟,需要为阵位调整做出最多努力的1LCS还在朝东南方向它的新位置机动,辛克莱尔准将(Edwyn Alxander-Sinclair)的旗舰“活雕像”号(HMS Galatea)发现东方有一艘小轮船,这本是北海上最常见的船只,但“活雕像”号注意到她正在放出蒸汽,意为她已停船。“活雕像”号立即向她驶去,2时10分她用灯光信号向僚舰“无常”号(HMS Inconstant)报告了她的发现,信息同时以接力方式发给了“狮”号。2时15分,不知贝蒂有没有收到辛克莱尔的报告,他命令所有分队同时以先导舰为首,顺次向北转向以与大舰队会合。而“活雕像”号并没有理会命令,仍径直向丹麦货船“N J Fjord”号开去。几分钟后“发现敌舰”的信号旗在她的主桅上升起,几乎同时她的152毫米前主炮开火。2时20分一份电报从“活雕像”号发出:“紧急。东偏东南方向发现两艘疑似敌巡洋舰,航向不明。本舰位置北纬56°48’, 东经5°21’。”
      收到“活雕像”号的电报后3LCS(纳皮尔少将(Trevylyan Napier)指挥)和2LCS都未经请示立即向东驰援辛克莱尔。纳皮尔在转向后用探照灯向贝蒂通报了他的举动。贝蒂的主力此时已经完成了向北的转向。他先是在2时25分用信号旗命令驱逐舰群转向东南并前出至主力舰队前方展开呈反潜阵型。然后他于2时32分挂出信号旗:“同时以先导舰为首顺次向右舷转向至东-东南(144°15’)”。未等手下舰艇打出代表知会的信号他就命令将信号旗降下表示立即执行。然后他命令将航速增至22节。
      这时一连串错误中的第一个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出现了。“巴勒姆”号的信号兵看见“狮”号挂出了一条旗语又很快降下,可是舰桥上谁也没有看清内容。距离太远、浓烟以及风向等都可能是原因。因为5BS刚刚执行了“狮”号发出的向北转向的命令,一般来说转向机动完成后应该重新执行之字回避机动。伊文-托马斯想当然地认为刚才未及看清的信号就是之字机动命令。“巴勒姆”上挂出信号旗命令5BS各舰同时向左转两个罗经点航行。这样5BS实际上是在向西北,也就是和贝蒂几乎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更糟糕的是当1BCS转向北后,“虎”号已经是距5BS最远的战巡了,她认为自己向“巴勒姆”号用探照灯重复贝蒂命令的使命已经自动终止。而当1BCS急转向东南方向,“虎”号再次靠近5BS时她并没有重新担负起信号接力任务。
      伊文-托马斯的向南转向晚了致命的几分钟。不过历史学家们对5BS到底在转向上延迟了多长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从5分钟到9分钟不等,大部分认为是7分钟多一点,这样推算5BS转向后与战巡的距离大约是10海里。虽然伊文-托马斯选择了更偏东的航向取更短的航线冲向德舰,但还是在贝蒂的战巡与希佩尔的1SG激战20分钟左右后才投入战斗。没有人会怀疑如果5BS的32门381毫米主炮能在这20分钟里发挥作用的话,海战的结果将完全不同。“巴勒姆”号也收到了“活雕像”号发出的敌舰警报,她还于2时30分收到了由“虎”号用探照灯接力发来的贝蒂有关驱逐舰转向展开的命令。这样的命令几乎可以肯定意味着主力舰也将随后转向。而伊文-托马斯在有如此明显预警的前提下还认为那条未看清的旗语是实施之字机动,作为公认的海军信号专家他的错误令人难以理解。开始实施之字机动后“巴勒姆”号舰桥上所有的人都明确看到战巡已经南下,驱逐舰也已开始调整阵型,这也说明伊文-托马斯先前认为“狮”号的信号是命令进入之字机动是完全错误的。舰长克莱格(Arthur Craig)和副舰长埃格顿(Wilfrid Egerton)都曾建议伊文-托马斯转向跟上贝蒂,但他坚持说要等到明确的命令才行事。这样直到2时40分,伊文-托马斯才终于决定率5BS南下追赶贝蒂。





图2. 5BS不同转向时间导致与BCF的不同间距


    战后在与贝蒂及其支持者陷入争执的时候伊文-托马斯曾经对他没有及时支援战巡提出了两个借口。最主要的就是他没有看清信号,因此需要再次确认。杰利科在为他辩护时也支持这一理由。但是杰利科应该不会忘记他在GFBO中的训导:“原则上舰队司令所在的分队应该被视作舰队的集结点,整个舰队的机动应由司令分队来引导。其他舰艇应仔细观察司令分队的机动并预判其意图……如果司令分队实施机动前没有发出信号或信号未及传达所有舰艇,其他分队也应效仿这一机动。” 伊文-托马斯难道没有领会这段话的含义?如果说杰利科对跟随旗舰机动的意图表达的清楚但还不够强调的话,贝蒂的BCFO中对此的说明更能让伊文-托马斯无地自容:
当一艘舰艇因发现敌舰而突然改变航向时,她附近的友舰应能立即理解这一态势,这比发布任何信号都要快的多,因此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
所有能提供支援的舰艇应立即这样做直到她们确认这种支援是不需要的。
随后舰队将立即集中组成战斗队形并与敌交战。未来只要可能这些将在没有信号的前提下实施,每位舰长在操舰中都要运用洞察力去判断司令的意图……
每一艘单独的舰只都应该无需等候命令就靠近敌舰并开火。
舰长们绝对不要认为某一行动如果缺乏信号命令就是没有被旗舰批准;相反舰队司令更期望部下无需等候命令就主动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

      伊文-托马斯提出的第二个借口是他认为贝蒂是想让他向北以截断敌人的退路,或者与战巡一起对敌形成交叉火力。这更站不住脚。“巴勒姆”号已收到“活雕像”号关于敌舰在东南方向但航向不明的电报,而5BS正在向东北方向实施之字机动,伊文-托马斯怎么会开往远离航向不明的敌舰的方向去截断她们的退路呢?再有如果贝蒂是想让5BS单独向北航行的话他一定会命令护卫5BS的第一驱逐舰支队(1DF)随行5BS而不是令其与其他驱逐舰支队一起在舰队前方组成反潜队形。
      贝蒂在这一过程中表面上并无过错,但他的指挥是低效和漫不经心的。当然这很大一部分要归于西默尔少校负责的糟糕的信号系统。作为舰队司令在决心率所有战舰投入战斗时应用所有通讯手段使部下明白自己的意图。“狮”号仅仅挂出了旗语并很快降下,而没有用灯光信号和无线电确认其命令,这样很难避免出现疏漏。杰利科在战后曾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另外如果贝蒂想转向并集中舰队,他只要发出“向我靠拢”的信号即可,该命令在信号手册中由“EJ”代表,即只需两面信号旗。将指挥官的意图转变为简洁明确的信号是旗尉官的职责,但从以往的教训看我们很难指望西默尔能在此关键时刻有什么精彩的表现。
      贝蒂将5BS布置在他的左后方5海里处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在与大舰队会合时伊文-托马斯能更容易地回归战列舰方阵,而让胡德的3BCS更顺利地占据“狮”号的侧翼。事后他并不承认这一点。6月26日贝蒂与杰克逊以及杰利科会面对海战进行了一些总结。他辩称将5BS安排在距他5海里的距离上是因为BCF与QE级战列舰第一次协同出航,如果距离过近高速航行中可能会发生相撞事故。他说“除非以前有过协同机动的经验,在以25节速度航行时重型舰艇中队间应保持一定的空间。”这肯定大大激怒了杰利科,因为贝蒂的意思一是怪罪杰利科早先没有同意将5BS交给他指挥;二是他竟然怀疑指挥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中队的伊文-托马斯少将无法在两海里的距离上(两支BCS之间的距离)与他进行安全的协同机动!

      就在5BS开始转向南方的时刻,从30海里外的“活雕像”号又发出了一份电报:“紧急。观察到东-东北方向有浓烟,疑似敌舰队。”贝蒂此时已将航向由东南转至东北方向去支援辛克莱尔。很快在BCF前方的烟尘中隐约出现了5条灰色的巨大舰身,无疑这是希佩尔的1SG。老对手的出现让BCF的官兵异常兴奋。这次他们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虽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5BS现在被落在后面10海里。贝蒂手下的猛将,“大公主”号舰长科万(Walter Cowan)担心的倒不是德国人,他对舰桥上的人说:“该死的第五战列舰中队就要从我们的嘴里把面包抢走啦!”



2.jpg (211.79 KB, 下载次数: 3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20 上传


图2. 5BS不同转向时间导致与BCF的不同间距

    战后在与贝蒂及其支持者陷入争执的时候伊文-托马斯曾经对他没有及时支援战巡提出了两个借口。最主要的就是他没有看清信号,因此需要再次确认。杰利科在为他辩护时也支持这一理由。但是杰利科应该不会忘记他在GFBO中的训导:“原则上舰队司令所在的分队应该被视作舰队的集结点,整个舰队的机动应由司令分队来引导。其他舰艇应仔细观察司令分队的机动并预判其意图……如果司令分队实施机动前没有发出信号或信号未及传达所有舰艇,其他分队也应效仿这一机动。” 伊文-托马斯难道没有领会这段话的含义?如果说杰利科对跟随旗舰机动的意图表达的清楚但还不够强调的话,贝蒂的BCFO中对此的说明更能让伊文-托马斯无地自容:
当一艘舰艇因发现敌舰而突然改变航向时,她附近的友舰应能立即理解这一态势,这比发布任何信号都要快的多,因此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
所有能提供支援的舰艇应立即这样做直到她们确认这种支援是不需要的。
随后舰队将立即集中组成战斗队形并与敌交战。未来只要可能这些将在没有信号的前提下实施,每位舰长在操舰中都要运用洞察力去判断司令的意图……
每一艘单独的舰只都应该无需等候命令就靠近敌舰并开火。
舰长们绝对不要认为某一行动如果缺乏信号命令就是没有被旗舰批准;相反舰队司令更期望部下无需等候命令就主动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

      伊文-托马斯提出的第二个借口是他认为贝蒂是想让他向北以截断敌人的退路,或者与战巡一起对敌形成交叉火力。这更站不住脚。“巴勒姆”号已收到“活雕像”号关于敌舰在东南方向但航向不明的电报,而5BS正在向东北方向实施之字机动,伊文-托马斯怎么会开往远离航向不明的敌舰的方向去截断她们的退路呢?再有如果贝蒂是想让5BS单独向北航行的话他一定会命令护卫5BS的第一驱逐舰支队(1DF)随行5BS而不是令其与其他驱逐舰支队一起在舰队前方组成反潜队形。
      贝蒂在这一过程中表面上并无过错,但他的指挥是低效和漫不经心的。当然这很大一部分要归于西默尔少校负责的糟糕的信号系统。作为舰队司令在决心率所有战舰投入战斗时应用所有通讯手段使部下明白自己的意图。“狮”号仅仅挂出了旗语并很快降下,而没有用灯光信号和无线电确认其命令,这样很难避免出现疏漏。杰利科在战后曾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另外如果贝蒂想转向并集中舰队,他只要发出“向我靠拢”的信号即可,该命令在信号手册中由“EJ”代表,即只需两面信号旗。将指挥官的意图转变为简洁明确的信号是旗尉官的职责,但从以往的教训看我们很难指望西默尔能在此关键时刻有什么精彩的表现。
      贝蒂将5BS布置在他的左后方5海里处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在与大舰队会合时伊文-托马斯能更容易地回归战列舰方阵,而让胡德的3BCS更顺利地占据“狮”号的侧翼。事后他并不承认这一点。6月26日贝蒂与杰克逊以及杰利科会面对海战进行了一些总结。他辩称将5BS安排在距他5海里的距离上是因为BCF与QE级战列舰第一次协同出航,如果距离过近高速航行中可能会发生相撞事故。他说“除非以前有过协同机动的经验,在以25节速度航行时重型舰艇中队间应保持一定的空间。”这肯定大大激怒了杰利科,因为贝蒂的意思一是怪罪杰利科早先没有同意将5BS交给他指挥;二是他竟然怀疑指挥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中队的伊文-托马斯少将无法在两海里的距离上(两支BCS之间的距离)与他进行安全的协同机动!

      就在5BS开始转向南方的时刻,从30海里外的“活雕像”号又发出了一份电报:“紧急。观察到东-东北方向有浓烟,疑似敌舰队。”贝蒂此时已将航向由东南转至东北方向去支援辛克莱尔。很快在BCF前方的烟尘中隐约出现了5条灰色的巨大舰身,无疑这是希佩尔的1SG。老对手的出现让BCF的官兵异常兴奋。这次他们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虽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5BS现在被落在后面10海里。贝蒂手下的猛将,“大公主”号舰长科万(Walter Cowan)担心的倒不是德国人,他对舰桥上的人说:“该死的第五战列舰中队就要从我们的嘴里把面包抢走啦!”



      德国2SG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正在和辛克莱尔的1LCS交火,当他们看见贝蒂的6艘战列巡洋舰后立即反身向希佩尔的1SG撤退。希佩尔在3时20分首先发现了贝蒂,他先是将航速降了下来,然后向右舷转向180°并以21节航速向东南方向撤退。贝蒂10分钟后发现了德国战巡。双方相距大约14海里,他立即将航向转向东方直取德舰,同时发信号给白金汉命令他与1BCS组成纵队。“新西兰”号和“不倦”号向右舷转向排在“虎”号后面。随后贝蒂命令将航速升至25节。3时40分BCF将航向转至东-东南组成战列线。3时45分,德舰首先在17000米距离向贝蒂开火,大约两分钟后BCF开始还击。当英舰开始射击时双方距离约13700米,随后的战斗距离保持在13700-10000米之间,这正是在德国战巡280毫米和305毫米主炮的有效射程之内。贝蒂的1BCS的四艘战巡都装备了343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可达21000-22000米,但贝蒂并没有利用射程上的优势先敌开火,更没有小心地保持敌我距离以降低德舰火炮的射击效率。这种抑己之长的战术实在称不上高明。有人说贝蒂对双方的距离估计错误,也有可能是贝蒂歼敌心切,害怕又像多戈尔沙洲海战中那样与胜利失之交臂。
      BCF的另一优势是数量,但被令人费解的失误化为劣势。贝蒂发信号给“狮”号之后的“大公主”号令她与旗舰一起向希佩尔的先导舰“吕措夫”号射击,“大公主”号照办了。排在第三位的“玛丽女王”号本应向“吕措夫”号之后的“德夫林格”号射击,可她却和在她之后的“虎”号一起向排在第三位的德舰“赛德利茨”号射击。不受干扰的“德夫林格”号从容开火,接连命中“大公主”号两发305毫米炮弹。其中一发击中舰桥下方,虽然没有击穿装甲,但震动造成测距仪和火控系统失去电力。德舰主炮命中率远高于英舰,开战后12分钟英德双方获得的命中为4:15。只有“狮”号和“玛丽女王”号各命中对方两发炮弹。而“狮”号被“吕措夫”号击中三次,其中一发305毫米炮弹摧毁了Q炮塔,靠向弹药舱注水才避免了大爆炸的命运。不过2BCS的殿后舰“不倦”号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4时02分她被“冯•德•塔恩”号的3枚280毫米炮弹击中,X炮塔弹药舱发生大爆炸。3分钟后另一枚280毫米炮弹击中了她的A炮塔并引发弹药舱爆炸,她很快翻转沉没。1019名官兵仅两人幸免。



    图3. 2时45分至4时15分的战斗态势图


      几乎就在“不倦”号沉没的时刻,5BS终于投入了战斗,“巴勒姆”号首先向德国2SG的轻巡洋舰射击,然后于4时08分向1SG的殿后舰“冯•德•塔恩”号开火。不过此时5BS仍在贝蒂之后6海里处。虽然伊文-托马斯后来报告开火距离为17400米,不过实际距离应该更远一些。(“巴勒姆”号发出的信号命令5BS以24节速度前进,实际上在战斗中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速度。5BS是靠选择切角航线赶上来的,她们的速度从未超过贝蒂的战巡。)5BS本来就是大舰队中炮术最好的战列舰中队之一,当然这要得益于QE级装备的15英尺(4.57米)测距仪比其他无畏舰使用的9英尺(2.74米)测距仪性能优越得多,她们很快显示了精准的射术。“巴勒姆”号和“刚勇”号的火力集中在“冯•德•塔恩”号上,381毫米炮弹在她周围掀起了巨大的水柱,迫使原来向她射击的“新西兰”号因无法判断自己炮弹的落点而将火力转移至“毛奇”号。很快5BS的最后一艘“马来亚”号也投入战斗,和“厌战”号一起对付“毛奇”号。这两艘德舰分别被击中一发和三发381毫米炮弹,均被重创。5BS中只有“巴勒姆”号被击中两发343毫米炮弹。开战一小时后贝蒂舰队只命中德舰17次,而有6次来自5BS。希佩尔在5BS投入战斗后被迫在4时12分将航速增至23节。他如果能加快到最高航速26节,理论上是可以摆脱后面的5BS的打击的。但是两艘被重创的后卫舰显然已无法达到最高航速,他也可能是想尽可能地将英舰引诱向南进入公海舰队的火网。另外他这样做可以减轻高速航行时舰体震动对测距仪和火控系统的影响。相比之下贝蒂的命中率太低与英舰上使用的德雷尔火控系统在高速航行中效能极差有关。
      4时26分,处在“德夫林格”号和“赛德利茨”号交叉火力下的“玛丽女王”号的前部弹药舱发生剧烈爆炸迅疾沉没。爆炸腾起的黑烟将为避免撞上残骸的而转向的“虎”号完全笼罩。一位观察兵因此向贝蒂报告“虎”号也发生了爆炸,沮丧的贝蒂此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天我们这些血淋淋的战舰出了点问题。”击沉“玛丽女王”号无疑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战果,包括一名日本海军观察员下村忠助少佐在内的1245名官兵随着这艘英国最新式的战列巡洋舰沉没。贝蒂在接连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被迫率队向右转了两个罗经点以与希佩尔拉开距离。同时希佩尔也向左转了五个罗经点,几乎将舰尾正对5BS。他正承受着5BS和战巡从两个方向射来的炮火,而且贝蒂的驱逐舰支队也已逼近到鱼雷射程,而他的任务已近完成,因为公海舰队的前锋已遥遥在望。
      “活雕像”号与德国轻型舰艇交火时,另两支英国轻巡洋舰中队都赶往东面支援。当贝蒂率战巡转向南下时,原处于最西面的2LCS正好经过他的前方。2LCS司令古迪纳夫准将当即决定向南转向担当贝蒂的前锋。在贝蒂向南追击的战斗中,2LCS是唯一的侦察幕。另两支英国轻巡洋舰中队实际上一直在希佩尔的后方追赶。当“玛丽女王”号爆炸时2LCS在“狮”号前两海里处,了望哨发现正前方出现了新的敌舰。4时30分,古迪纳夫向杰利科和贝蒂发出电报:“发现敌巡洋舰,方向东南,航向东北。”这艘战舰是在舍尔主力舰队前方两海里处的“罗斯托克”号轻巡洋舰。很快古迪纳夫又用探照灯向贝蒂报告:“发现敌战列舰。”4时37分更详细的消息从“南安普顿”号上用电报发出:“紧急。发现敌战列舰队,方向东南,航向北。”电文附上了2LCS所处的经纬度。在收到古迪纳夫第一份电报时,贝蒂向左转了两个罗经点恢复了原来的航向,他很快也发现了正以17节航速前进的舍尔舰队。突然间贝蒂和希佩尔交换了彼此的角色,他只有将舍尔引向杰利科的主力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挽回自己的颜面。4时40分,“狮”号升起旗语:“向右顺次转向16罗经点。”
      就在贝蒂舰队因转向而减速时,公海舰队的前卫——第三战列舰中队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在海军少将伯恩克(Paul Behncke,旗舰“国王”号)率领下向英国战巡开火。贝蒂的转向非常及时,此时双方相距约18000米,已是德国305毫米主炮射程的极限,他们的射击只能起到威慑作用。
      转向后贝蒂舰队将炮口转向右舷重新向希佩尔射击。除了殿后的“新西兰”号,所有的英国战巡都因被后面的友舰遮挡而无法望见公海舰队,更无法向其射击。德国战列舰也在“新西兰”号老式的MK X型305毫米主炮的射程之外。从“新西兰”号上向后望去,速度较慢的舍尔舰队正慢慢地被抛离英舰,逐渐消失在烟雾笼罩的地平线上。
贝蒂4时40分发出的转向命令没有被古迪纳夫和伊文-托马斯执行,不过原因各异。2LCS现在处于贝蒂与舍尔之间,如果不及时撤退必将被德舰重炮所粉碎,贝蒂的命令对2LSC也是有效的。对仅与“狮”号相距2海里的2LCS来说,古迪纳夫无疑看见了贝蒂的旗语,但他决心完成自己的侦察任务。古迪纳夫决不会在关键时刻犯同样的错误,更可贵的是他有很强的大局观,知道此刻关于德国战列舰队的情报对杰利科的意义远大于对贝蒂的意义。2LCS继续高速冲向舍尔舰队,古迪纳夫连德国舰队中殿后的六艘前无畏级战列舰都看得清清楚楚,直到有人提醒他如果再不发出情报可能就没机会了的时候,在4时48分2LCS才调头北驶。同时一份电报从“南安普顿”号上发出,报告了公海舰队的航向、航速、德国1SG的位置以及2LCS自己的经纬度。
      贝蒂命令转向的英国舰艇中却不包含5BS。伊文-托马斯4时40分与贝蒂相距大约8海里,这样远的距离根本无法看清旗语内容,贝蒂和西默尔即使对此没有把握,刚才在更近距离上的信号差错也应该让他们警醒。如果贝蒂意图让5BS和他一起转向,他应该用灯光信号向“巴勒姆”号重复发出这一命令。从战术上来看,贝蒂和伊文-托马斯正以交叉火力打击希佩尔,5BS暂时也不会有遭到舍尔舰队轰击的危险,同时转向造成的火力间歇无疑将给希佩尔以喘息,甚至可能给转向中的贝蒂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二者分别转向能形成相互掩护,贝蒂应该清楚这一点。另外贝蒂在转向后率战巡向右转了4个罗经点(45°),这是他在为与5BS交会做准备。如果他意图与5BS一同转向,而转向后发现伊文-托马斯没有执行命令的话他应该立即用各种手段重复命令催促5BS转向而不是首先自己实施规避机动。



图4. 4时15分至4时40分的战斗态势图








      德国2SG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正在和辛克莱尔的1LCS交火,当他们看见贝蒂的6艘战列巡洋舰后立即反身向希佩尔的1SG撤退。希佩尔在3时20分首先发现了贝蒂,他先是将航速降了下来,然后向右舷转向180°并以21节航速向东南方向撤退。贝蒂10分钟后发现了德国战巡。双方相距大约14海里,他立即将航向转向东方直取德舰,同时发信号给白金汉命令他与1BCS组成纵队。“新西兰”号和“不倦”号向右舷转向排在“虎”号后面。随后贝蒂命令将航速升至25节。3时40分BCF将航向转至东-东南组成战列线。3时45分,德舰首先在17000米距离向贝蒂开火,大约两分钟后BCF开始还击。当英舰开始射击时双方距离约13700米,随后的战斗距离保持在13700-10000米之间,这正是在德国战巡280毫米和305毫米主炮的有效射程之内。贝蒂的1BCS的四艘战巡都装备了343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可达21000-22000米,但贝蒂并没有利用射程上的优势先敌开火,更没有小心地保持敌我距离以降低德舰火炮的射击效率。这种抑己之长的战术实在称不上高明。有人说贝蒂对双方的距离估计错误,也有可能是贝蒂歼敌心切,害怕又像多戈尔沙洲海战中那样与胜利失之交臂。
      BCF的另一优势是数量,但被令人费解的失误化为劣势。贝蒂发信号给“狮”号之后的“大公主”号令她与旗舰一起向希佩尔的先导舰“吕措夫”号射击,“大公主”号照办了。排在第三位的“玛丽女王”号本应向“吕措夫”号之后的“德夫林格”号射击,可她却和在她之后的“虎”号一起向排在第三位的德舰“赛德利茨”号射击。不受干扰的“德夫林格”号从容开火,接连命中“大公主”号两发305毫米炮弹。其中一发击中舰桥下方,虽然没有击穿装甲,但震动造成测距仪和火控系统失去电力。德舰主炮命中率远高于英舰,开战后12分钟英德双方获得的命中为4:15。只有“狮”号和“玛丽女王”号各命中对方两发炮弹。而“狮”号被“吕措夫”号击中三次,其中一发305毫米炮弹摧毁了Q炮塔,靠向弹药舱注水才避免了大爆炸的命运。不过2BCS的殿后舰“不倦”号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4时02分她被“冯•德•塔恩”号的3枚280毫米炮弹击中,X炮塔弹药舱发生大爆炸。3分钟后另一枚280毫米炮弹击中了她的A炮塔并引发弹药舱爆炸,她很快翻转沉没。1019名官兵仅两人幸免。

3.jpg (84.37 KB, 下载次数: 3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23 上传



    图3. 2时45分至4时15分的战斗态势图

      几乎就在“不倦”号沉没的时刻,5BS终于投入了战斗,“巴勒姆”号首先向德国2SG的轻巡洋舰射击,然后于4时08分向1SG的殿后舰“冯•德•塔恩”号开火。不过此时5BS仍在贝蒂之后6海里处。虽然伊文-托马斯后来报告开火距离为17400米,不过实际距离应该更远一些。(“巴勒姆”号发出的信号命令5BS以24节速度前进,实际上在战斗中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速度。5BS是靠选择切角航线赶上来的,她们的速度从未超过贝蒂的战巡。)5BS本来就是大舰队中炮术最好的战列舰中队之一,当然这要得益于QE级装备的15英尺(4.57米)测距仪比其他无畏舰使用的9英尺(2.74米)测距仪性能优越得多,她们很快显示了精准的射术。“巴勒姆”号和“刚勇”号的火力集中在“冯•德•塔恩”号上,381毫米炮弹在她周围掀起了巨大的水柱,迫使原来向她射击的“新西兰”号因无法判断自己炮弹的落点而将火力转移至“毛奇”号。很快5BS的最后一艘“马来亚”号也投入战斗,和“厌战”号一起对付“毛奇”号。这两艘德舰分别被击中一发和三发381毫米炮弹,均被重创。5BS中只有“巴勒姆”号被击中两发343毫米炮弹。开战一小时后贝蒂舰队只命中德舰17次,而有6次来自5BS。希佩尔在5BS投入战斗后被迫在4时12分将航速增至23节。他如果能加快到最高航速26节,理论上是可以摆脱后面的5BS的打击的。但是两艘被重创的后卫舰显然已无法达到最高航速,他也可能是想尽可能地将英舰引诱向南进入公海舰队的火网。另外他这样做可以减轻高速航行时舰体震动对测距仪和火控系统的影响。相比之下贝蒂的命中率太低与英舰上使用的德雷尔火控系统在高速航行中效能极差有关。
      4时26分,处在“德夫林格”号和“赛德利茨”号交叉火力下的“玛丽女王”号的前部弹药舱发生剧烈爆炸迅疾沉没。爆炸腾起的黑烟将为避免撞上残骸的而转向的“虎”号完全笼罩。一位观察兵因此向贝蒂报告“虎”号也发生了爆炸,沮丧的贝蒂此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天我们这些血淋淋的战舰出了点问题。”击沉“玛丽女王”号无疑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战果,包括一名日本海军观察员下村忠助少佐在内的1245名官兵随着这艘英国最新式的战列巡洋舰沉没。贝蒂在接连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被迫率队向右转了两个罗经点以与希佩尔拉开距离。同时希佩尔也向左转了五个罗经点,几乎将舰尾正对5BS。他正承受着5BS和战巡从两个方向射来的炮火,而且贝蒂的驱逐舰支队也已逼近到鱼雷射程,而他的任务已近完成,因为公海舰队的前锋已遥遥在望。
      “活雕像”号与德国轻型舰艇交火时,另两支英国轻巡洋舰中队都赶往东面支援。当贝蒂率战巡转向南下时,原处于最西面的2LCS正好经过他的前方。2LCS司令古迪纳夫准将当即决定向南转向担当贝蒂的前锋。在贝蒂向南追击的战斗中,2LCS是唯一的侦察幕。另两支英国轻巡洋舰中队实际上一直在希佩尔的后方追赶。当“玛丽女王”号爆炸时2LCS在“狮”号前两海里处,了望哨发现正前方出现了新的敌舰。4时30分,古迪纳夫向杰利科和贝蒂发出电报:“发现敌巡洋舰,方向东南,航向东北。”这艘战舰是在舍尔主力舰队前方两海里处的“罗斯托克”号轻巡洋舰。很快古迪纳夫又用探照灯向贝蒂报告:“发现敌战列舰。”4时37分更详细的消息从“南安普顿”号上用电报发出:“紧急。发现敌战列舰队,方向东南,航向北。”电文附上了2LCS所处的经纬度。在收到古迪纳夫第一份电报时,贝蒂向左转了两个罗经点恢复了原来的航向,他很快也发现了正以17节航速前进的舍尔舰队。突然间贝蒂和希佩尔交换了彼此的角色,他只有将舍尔引向杰利科的主力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挽回自己的颜面。4时40分,“狮”号升起旗语:“向右顺次转向16罗经点。”
      就在贝蒂舰队因转向而减速时,公海舰队的前卫——第三战列舰中队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在海军少将伯恩克(Paul Behncke,旗舰“国王”号)率领下向英国战巡开火。贝蒂的转向非常及时,此时双方相距约18000米,已是德国305毫米主炮射程的极限,他们的射击只能起到威慑作用。
      转向后贝蒂舰队将炮口转向右舷重新向希佩尔射击。除了殿后的“新西兰”号,所有的英国战巡都因被后面的友舰遮挡而无法望见公海舰队,更无法向其射击。德国战列舰也在“新西兰”号老式的MK X型305毫米主炮的射程之外。从“新西兰”号上向后望去,速度较慢的舍尔舰队正慢慢地被抛离英舰,逐渐消失在烟雾笼罩的地平线上。
贝蒂4时40分发出的转向命令没有被古迪纳夫和伊文-托马斯执行,不过原因各异。2LCS现在处于贝蒂与舍尔之间,如果不及时撤退必将被德舰重炮所粉碎,贝蒂的命令对2LSC也是有效的。对仅与“狮”号相距2海里的2LCS来说,古迪纳夫无疑看见了贝蒂的旗语,但他决心完成自己的侦察任务。古迪纳夫决不会在关键时刻犯同样的错误,更可贵的是他有很强的大局观,知道此刻关于德国战列舰队的情报对杰利科的意义远大于对贝蒂的意义。2LCS继续高速冲向舍尔舰队,古迪纳夫连德国舰队中殿后的六艘前无畏级战列舰都看得清清楚楚,直到有人提醒他如果再不发出情报可能就没机会了的时候,在4时48分2LCS才调头北驶。同时一份电报从“南安普顿”号上发出,报告了公海舰队的航向、航速、德国1SG的位置以及2LCS自己的经纬度。
      贝蒂命令转向的英国舰艇中却不包含5BS。伊文-托马斯4时40分与贝蒂相距大约8海里,这样远的距离根本无法看清旗语内容,贝蒂和西默尔即使对此没有把握,刚才在更近距离上的信号差错也应该让他们警醒。如果贝蒂意图让5BS和他一起转向,他应该用灯光信号向“巴勒姆”号重复发出这一命令。从战术上来看,贝蒂和伊文-托马斯正以交叉火力打击希佩尔,5BS暂时也不会有遭到舍尔舰队轰击的危险,同时转向造成的火力间歇无疑将给希佩尔以喘息,甚至可能给转向中的贝蒂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二者分别转向能形成相互掩护,贝蒂应该清楚这一点。另外贝蒂在转向后率战巡向右转了4个罗经点(45°),这是他在为与5BS交会做准备。如果他意图与5BS一同转向,而转向后发现伊文-托马斯没有执行命令的话他应该立即用各种手段重复命令催促5BS转向而不是首先自己实施规避机动。

4.jpg (116.81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26 上传



图4. 4时15分至4时40分的战斗态势图







三、        向北——幸运与艰苦的撤退

      当贝蒂刚刚完成180°转向时,5BS位于他右舷舰首约20°方向,距离约7海里,双方航向几乎正好相反。如果双方保持航向5BS将从“狮”号的右舷通过。贝蒂下面要做的是向“巴勒姆”号发信号命令5BS做180°转向并接在战巡的队尾。有手下问贝蒂想要5BS从哪一侧通过“狮”号,贝蒂回答说左舷,随即“狮”号在4时44分带领战巡向右舷转向45°以实现这一意图,当时双方相距5.5海里。也许是明白了贝蒂的意图,也许是为了避开来自德国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刚刚通过了“玛丽女王”号残骸的伊文-托马斯在4时47分也率5BS向右转向约45°。这样5BS和贝蒂分队的航向基本平行,两条航线之间相距约2海里。
      贝蒂选择从5BS和希佩尔之间通过也许彰显了他的勇气,即他决心继续与1SG战斗而不愿用手下的一个分舰队为自己当“盾牌”。但从战术上讲这并不明智。5BS船坚炮利,正在给希佩尔以沉重打击,而贝蒂的战巡则伤痕累累,战力大减。从5BS左侧通过不仅让己方最强的火力和装甲无从发挥,也让战巡继续蒙受损失的危险大大增加。更糟糕的是贝蒂的决定又一次造成了信号方面的差错,和前一次让战巡损失惨重不同,这一次错误几乎葬送了5BS。


  图5. 4时40分至4时51分BCF的向北转向


      贝蒂向右转向45°的目的只是让5BS从他的左舷通过,而不是转向与杰利科会合的方向,他将在与5BS交会后恢复西北航向,即“狮”号将率队通过5BS的尾迹,但伊文-托马斯并不知道贝蒂的意图。如果贝蒂从5BS右舷通过则让5BS转向加入战巡分队的方法很简单:“狮”号只需在两艘旗舰交会时用探照灯向“巴勒姆”号发出“延续本队列”或“加入本队”的信号就可以了(如图a所示)。伊文-托马斯看到信号肯定会率队向右180°转向并接至“新西兰”号舰尾航行。但现在贝蒂将从5BS左舷通过,如果交会时“狮”号用探照灯向“巴勒姆”号发出同样的命令伊文-托马斯必会率队左转180°加入贝蒂分队,也就是向公海舰队逼近的方向转向,这样势必置5BS于危险的境地(如图b所示)。如果“狮”号用探照灯发出“向右转向16罗经点延续本队列”或“向右转向16罗经点加入本队”的命令将使5BS转向后容易地接至那时可能已经完成航向恢复机动的贝蒂分队的队尾。但伊文-托马斯并不知道贝蒂还要左转,所以这样的命令将令伊文-托马斯陷入理解的困境,因为按交会时“狮”号与“巴勒姆”号的相对位置和航向5BS向右转向180°后将与贝蒂拉开很远的距离,除非战巡分队减速等待,否则5BS将很难追上贝蒂(如图c所示)。事实是在两艘旗舰相会前约3分钟,“狮”号用旗语向“巴勒姆”号发出了“向右顺次转向16罗经点”的信号。这不仅同样令伊文-托马斯难以理解,更增加了一层困扰,因为按旗语信号规则,伊文-托马斯必须等待“狮”号将信号旗降下后才能开始实施转向机动(如图d所示)。



      在战后发布的两份有关日德兰海战的官方报告中,都记载了贝蒂在4时48分命令伊文-托马斯转向,也即“狮”号在4时48分降下了命令5BS转向的旗语,而后者在9分钟后,即4时57分才开始执行这一命令。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如果5BS向公海舰队迎面驶去直到4时57分双方将仅仅相距11000米,完成转向后5BS的最后一艘“马来亚”号将距德舰仅10000米。事实是转向时5BS距德舰最近的距离大约为16500米。那么官方报告中的这两个时间肯定是有问题的。以下是相关各方报告中关于5BS转向的时间记录:4时57分(贝蒂);4时53分(伊文-托马斯);4时53分(“巴勒姆”号);4时57分(“刚勇”号);4时55分(“厌战”号);4时57分(“马来亚”号)。跟随“巴勒姆”号的三艘QE级战列舰的报告可能是她们自己转向的时间,每艘舰转向的间隔时间约为1分钟。那么平均上述报告实际上“巴勒姆”号转向的时间应该在大约4时54分。即使这样,看起来伊文-托马斯还是拖延了6分钟才转向。
      实际上“狮”号在4时48分降下旗语命令5BS开始实施转向的记录十分可疑。首先“狮”号的舰志记载左舷信号站的部分从舰桥送下来保存的原始信号记录在4时55分被“爆炸的炮弹和火灾的烟雾”所毁,其中就包括给5BS挂出和降下旗语的时间记录。根据“狮”号的受创情况,4时55分以前该信号站附近就已经燃起大火,那里还没有舰桥上安全。在战斗当中将信号记录送下舰桥保存也非标准程序。所以这种语焉不详的解释和巧合令人费解。在后来的官方报告中确实记录了信号是在4时48分“发出”的,但却用了电报的“发出”用语(despatch)。这个“发出”如果是指根据命令挂起信号旗则更符合实际。根据战巡分队和5BS的相对距离和速度,4时51分两艘旗舰将相会,此时也是5BS开始转向机动的最好时机,考虑到转向时的减速,“巴勒姆”号将在转向后几乎正处于“新西兰”号的左后方(贝蒂将很快左转恢复西北航向)。两支舰队能顺利地合为一体。如果5BS在4时48分就开始转向,5BS完成机动后将处于贝蒂舰队左侧,将给贝蒂左转造成困难,结果是两支舰队将花很长时间来进行整合和恢复西北航向的机动。伊文-托马斯在后来的报告中坚称当两艘旗舰相会时命令转向的旗语仍在“狮”号的信号索上飘扬,他的旗尉官考维尔(C A Colville)以及“狮”号部分军官在回忆中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就是“狮”号在4时48分挂出旗语,西默尔少校本应在4时51分将信号旗降下,但他直到4时54分才这样做。
      在与5BS相会时“狮”号上的情况的确很坏,她身中9枚305毫米炮弹,Q炮塔被摧毁,并且还燃着大火,舰桥下方也有一处火灾,无线电设备也被毁。希佩尔此时正在转向成为追击者,火力仍击中在贝蒂的战巡上。“虎”号和“新西兰”号已经开始遭到公海舰队的炮击。不过“狮”号还在发挥着旗舰的作用。从4时43分开始的9-10分钟内“狮”连续发出了6条旗语,包括上述发给5BS的转向命令。另外还有一条是命令紧随其后的“大公主”号用无线电向杰利科报告发现公海舰队的消息。这6项命令中的5项都被及时地执行了,唯有5BS延迟了几分钟才转向。我们可以想象两艘旗舰相会的一刻“巴勒姆”号舰桥上的官兵盯着“狮”号上飘扬的信号旗时的心情,因为他们正在以将近每秒钟20米的速度接近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的炮口。
贝蒂在发送这一命令时值得商榷的另一点是如果他希望5BS尽快完成转向以免受来自南方的打击,他应当命令5BS各舰同时转向。这样能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顺次转向要求每艘战舰都在固定一点做减速转向机动,这样就为敌舰提供了良好的瞄准条件,每艘转向的战舰都将成为固定的靶子。一个多小时后舍尔遭遇到杰利科的T字战列线,他两次实施了全体同时180°转向,虽然较为狼狈,但都及时化险为夷。贝蒂在类似时刻的决定显然不够高明。
      我们可以责备贝蒂和西默尔在4时51分时犯了2时32分时同样的错误,但也可以说伊文-托马斯在这两个时刻犯了同样的错误。舰队旗舰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率自己的分队调头转向,这必定意味着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伊文-托马斯对在两个多小时前因为刻板等候命令造成战机的贻误应该是记忆犹新的,可这次他又机械地等候“狮”号降下旗语才实施转向机动,让自己的中队直冲入德国战列舰队的火网,表现出低下的应变能力。有人说贝蒂的责任更大一些,如果他不给5BS发出转向命令,也许伊文-托马斯会心领神会地跟随他转向,事实是“狮”号挂出旗语等于掌控了5BS的机动方式和时机,作为下属伊文-托马斯除了按命令行事外别无选择。不过谁也不能预料如果没有“狮”号的命令,机器人一般的伊文-托马斯会带领4艘QE级战列舰冲到离舍尔多近的距离才转向。
      事后伊文-托马斯曾辩称他是在转向后才发现公海舰队的,这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包括“巴勒姆”号舰长在内的5BS各舰上的官兵在回忆中都声称在转向前就发现了前方的德国战列舰队。人们也都看见了在“虎”号和“新西兰”号后面密集腾起的巨大水柱,炮弹显然不仅仅来自希佩尔舰队。另外古迪纳夫的2LCS就在南面不到3海里处发疯似的向北疾驶,同时被从南面射来的大口经炮弹激起的水柱包围。即使伊文-托马斯都没有看到这些景象,“巴勒姆”号的信号日志上清楚地记录了她收到了4时37分由古迪纳夫发出的发现敌战列舰的电报,电文收到的时间距发出不到两分钟。种种迹象都说明公海舰队现身在即,但伊文-托马斯还是唯旗舰信号是从,可以说他身上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纳尔逊气质。



三、        向北——幸运与艰苦的撤退
      当贝蒂刚刚完成180°转向时,5BS位于他右舷舰首约20°方向,距离约7海里,双方航向几乎正好相反。如果双方保持航向5BS将从“狮”号的右舷通过。贝蒂下面要做的是向“巴勒姆”号发信号命令5BS做180°转向并接在战巡的队尾。有手下问贝蒂想要5BS从哪一侧通过“狮”号,贝蒂回答说左舷,随即“狮”号在4时44分带领战巡向右舷转向45°以实现这一意图,当时双方相距5.5海里。也许是明白了贝蒂的意图,也许是为了避开来自德国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刚刚通过了“玛丽女王”号残骸的伊文-托马斯在4时47分也率5BS向右转向约45°。这样5BS和贝蒂分队的航向基本平行,两条航线之间相距约2海里。
      贝蒂选择从5BS和希佩尔之间通过也许彰显了他的勇气,即他决心继续与1SG战斗而不愿用手下的一个分舰队为自己当“盾牌”。但从战术上讲这并不明智。5BS船坚炮利,正在给希佩尔以沉重打击,而贝蒂的战巡则伤痕累累,战力大减。从5BS左侧通过不仅让己方最强的火力和装甲无从发挥,也让战巡继续蒙受损失的危险大大增加。更糟糕的是贝蒂的决定又一次造成了信号方面的差错,和前一次让战巡损失惨重不同,这一次错误几乎葬送了5BS。

5.jpg (110.96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28 上传


  图5. 4时40分至4时51分BCF的向北转向


      贝蒂向右转向45°的目的只是让5BS从他的左舷通过,而不是转向与杰利科会合的方向,他将在与5BS交会后恢复西北航向,即“狮”号将率队通过5BS的尾迹,但伊文-托马斯并不知道贝蒂的意图。如果贝蒂从5BS右舷通过则让5BS转向加入战巡分队的方法很简单:“狮”号只需在两艘旗舰交会时用探照灯向“巴勒姆”号发出“延续本队列”或“加入本队”的信号就可以了(如图a所示)。伊文-托马斯看到信号肯定会率队向右180°转向并接至“新西兰”号舰尾航行。但现在贝蒂将从5BS左舷通过,如果交会时“狮”号用探照灯向“巴勒姆”号发出同样的命令伊文-托马斯必会率队左转180°加入贝蒂分队,也就是向公海舰队逼近的方向转向,这样势必置5BS于危险的境地(如图b所示)。如果“狮”号用探照灯发出“向右转向16罗经点延续本队列”或“向右转向16罗经点加入本队”的命令将使5BS转向后容易地接至那时可能已经完成航向恢复机动的贝蒂分队的队尾。但伊文-托马斯并不知道贝蒂还要左转,所以这样的命令将令伊文-托马斯陷入理解的困境,因为按交会时“狮”号与“巴勒姆”号的相对位置和航向5BS向右转向180°后将与贝蒂拉开很远的距离,除非战巡分队减速等待,否则5BS将很难追上贝蒂(如图c所示)。事实是在两艘旗舰相会前约3分钟,“狮”号用旗语向“巴勒姆”号发出了“向右顺次转向16罗经点”的信号。这不仅同样令伊文-托马斯难以理解,更增加了一层困扰,因为按旗语信号规则,伊文-托马斯必须等待“狮”号将信号旗降下后才能开始实施转向机动(如图d所示)。

6.jpg (238.11 KB, 下载次数: 2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 12:30 上传



      在战后发布的两份有关日德兰海战的官方报告中,都记载了贝蒂在4时48分命令伊文-托马斯转向,也即“狮”号在4时48分降下了命令5BS转向的旗语,而后者在9分钟后,即4时57分才开始执行这一命令。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如果5BS向公海舰队迎面驶去直到4时57分双方将仅仅相距11000米,完成转向后5BS的最后一艘“马来亚”号将距德舰仅10000米。事实是转向时5BS距德舰最近的距离大约为16500米。那么官方报告中的这两个时间肯定是有问题的。以下是相关各方报告中关于5BS转向的时间记录:4时57分(贝蒂);4时53分(伊文-托马斯);4时53分(“巴勒姆”号);4时57分(“刚勇”号);4时55分(“厌战”号);4时57分(“马来亚”号)。跟随“巴勒姆”号的三艘QE级战列舰的报告可能是她们自己转向的时间,每艘舰转向的间隔时间约为1分钟。那么平均上述报告实际上“巴勒姆”号转向的时间应该在大约4时54分。即使这样,看起来伊文-托马斯还是拖延了6分钟才转向。
      实际上“狮”号在4时48分降下旗语命令5BS开始实施转向的记录十分可疑。首先“狮”号的舰志记载左舷信号站的部分从舰桥送下来保存的原始信号记录在4时55分被“爆炸的炮弹和火灾的烟雾”所毁,其中就包括给5BS挂出和降下旗语的时间记录。根据“狮”号的受创情况,4时55分以前该信号站附近就已经燃起大火,那里还没有舰桥上安全。在战斗当中将信号记录送下舰桥保存也非标准程序。所以这种语焉不详的解释和巧合令人费解。在后来的官方报告中确实记录了信号是在4时48分“发出”的,但却用了电报的“发出”用语(despatch)。这个“发出”如果是指根据命令挂起信号旗则更符合实际。根据战巡分队和5BS的相对距离和速度,4时51分两艘旗舰将相会,此时也是5BS开始转向机动的最好时机,考虑到转向时的减速,“巴勒姆”号将在转向后几乎正处于“新西兰”号的左后方(贝蒂将很快左转恢复西北航向)。两支舰队能顺利地合为一体。如果5BS在4时48分就开始转向,5BS完成机动后将处于贝蒂舰队左侧,将给贝蒂左转造成困难,结果是两支舰队将花很长时间来进行整合和恢复西北航向的机动。伊文-托马斯在后来的报告中坚称当两艘旗舰相会时命令转向的旗语仍在“狮”号的信号索上飘扬,他的旗尉官考维尔(C A Colville)以及“狮”号部分军官在回忆中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就是“狮”号在4时48分挂出旗语,西默尔少校本应在4时51分将信号旗降下,但他直到4时54分才这样做。
      在与5BS相会时“狮”号上的情况的确很坏,她身中9枚305毫米炮弹,Q炮塔被摧毁,并且还燃着大火,舰桥下方也有一处火灾,无线电设备也被毁。希佩尔此时正在转向成为追击者,火力仍击中在贝蒂的战巡上。“虎”号和“新西兰”号已经开始遭到公海舰队的炮击。不过“狮”号还在发挥着旗舰的作用。从4时43分开始的9-10分钟内“狮”连续发出了6条旗语,包括上述发给5BS的转向命令。另外还有一条是命令紧随其后的“大公主”号用无线电向杰利科报告发现公海舰队的消息。这6项命令中的5项都被及时地执行了,唯有5BS延迟了几分钟才转向。我们可以想象两艘旗舰相会的一刻“巴勒姆”号舰桥上的官兵盯着“狮”号上飘扬的信号旗时的心情,因为他们正在以将近每秒钟20米的速度接近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的炮口。
贝蒂在发送这一命令时值得商榷的另一点是如果他希望5BS尽快完成转向以免受来自南方的打击,他应当命令5BS各舰同时转向。这样能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顺次转向要求每艘战舰都在固定一点做减速转向机动,这样就为敌舰提供了良好的瞄准条件,每艘转向的战舰都将成为固定的靶子。一个多小时后舍尔遭遇到杰利科的T字战列线,他两次实施了全体同时180°转向,虽然较为狼狈,但都及时化险为夷。贝蒂在类似时刻的决定显然不够高明。
      我们可以责备贝蒂和西默尔在4时51分时犯了2时32分时同样的错误,但也可以说伊文-托马斯在这两个时刻犯了同样的错误。舰队旗舰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率自己的分队调头转向,这必定意味着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伊文-托马斯对在两个多小时前因为刻板等候命令造成战机的贻误应该是记忆犹新的,可这次他又机械地等候“狮”号降下旗语才实施转向机动,让自己的中队直冲入德国战列舰队的火网,表现出低下的应变能力。有人说贝蒂的责任更大一些,如果他不给5BS发出转向命令,也许伊文-托马斯会心领神会地跟随他转向,事实是“狮”号挂出旗语等于掌控了5BS的机动方式和时机,作为下属伊文-托马斯除了按命令行事外别无选择。不过谁也不能预料如果没有“狮”号的命令,机器人一般的伊文-托马斯会带领4艘QE级战列舰冲到离舍尔多近的距离才转向。
      事后伊文-托马斯曾辩称他是在转向后才发现公海舰队的,这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包括“巴勒姆”号舰长在内的5BS各舰上的官兵在回忆中都声称在转向前就发现了前方的德国战列舰队。人们也都看见了在“虎”号和“新西兰”号后面密集腾起的巨大水柱,炮弹显然不仅仅来自希佩尔舰队。另外古迪纳夫的2LCS就在南面不到3海里处发疯似的向北疾驶,同时被从南面射来的大口经炮弹激起的水柱包围。即使伊文-托马斯都没有看到这些景象,“巴勒姆”号的信号日志上清楚地记录了她收到了4时37分由古迪纳夫发出的发现敌战列舰的电报,电文收到的时间距发出不到两分钟。种种迹象都说明公海舰队现身在即,但伊文-托马斯还是唯旗舰信号是从,可以说他身上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纳尔逊气质。



      贝蒂和伊文-托马斯之间发生的这一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893年6月22日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维多利亚”号和“坎伯当”号的相撞事故。“维多利亚”号上的舰队司令特赖恩(George Tryon)在间距不够的情况下用旗语命令两支平行行驶的分舰队同时向内转向180°,“坎伯当”号上的分队司令马克汉姆(Hastings Markham)在明知两舰必定会相撞的情况下仍盲目按令行事,造成“坎伯当”号将“维多利亚”号撞沉,特赖恩等358名官兵遇难的惨剧。现在贝蒂和伊文-托马斯似乎正是扮演着当年特赖恩和马克汉姆的角色。进入无畏舰时代的皇家海军仍旧没有找回一百多年前的应变能力和主动精神。
      在“巴勒姆”号转向的时候,德舰开始将火力转移到5BS上。本来希佩尔命令手下的战巡将火力集中在英国战巡上,但“德夫林格”号在4时55分向“巴勒姆”号开火。连已受重创的“冯德塔恩”也在5时用仅剩的主炮向“马来亚”号射击。从5时开始舍尔的第三战列舰队也陆续向5BS开火。每一艘QE级战列舰在转向点都接受了弹雨的洗礼。除了“刚勇”号其余三舰都被击中。随着距离的接近,德舰的炮火越来越密集和准确。最后一艘转向的“马来亚”号的舰长博伊尔(Algernon Boyle)被迫命令以较小的舵角提前20秒开始转向。
      “巴勒姆”号完成转向后距“新西兰”号大约3700米。伊文-托马斯立即挂出“TA”机动信号旗。这意味着从信号旗降下开始直到旗舰再次发出取消“TA”机动,队列中所有舰艇将依先导舰的机动方式顺次做出同样的机动而无需任何新的信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TA”机动正是当年特赖恩中将在地中海舰队努力推广实施的机动方式,意为锻炼舰长们理解指挥官的意图,更好地发扬主动精神。这一努力和特赖恩一起沉入大海,以后再无人提及。现在伊文-托马斯却在生死关头采用了这一机动方式,希望能简化信号传递,提高机动效率。
      贝蒂在完成转向后继续遭到同样完成转向后的希佩尔舰队的射击,他很快又向左转了两个罗经点以躲开对方的火力。5时整“狮”号升起旗语命令5BS机动到战巡分队后方接成纵队,但贝蒂并没有马上命令战巡减速,他以25节航速向西北疾驶而“巴勒姆”号又落在南面3700米远处,这让5BS赶上来延续战列线实际上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伊文-托马斯很清楚当时的态势,他并没有径直追赶贝蒂,而是选择了几乎正北方向的航线,这实际上让5BS位于“新西兰”号的右舷后方并同时逐渐靠近希佩尔和舍尔。(舍尔已命令战列舰队略向西转以尽快靠近英舰。)5BS在十余分钟内陷入苦战——“巴勒姆”号与“刚勇”号与5艘战巡交战,而“厌战”号和“马来亚”号与4-5艘战列舰交火。而贝蒂已离开希佩尔的射程暂时脱险,他在停火后将航速降至24节,但这也不足以使5BS很快赶上。5时10分,伊文-托马斯命令将航速提高至25节。(实际上达不到。)直到5时14分他才命令转向西北追赶贝蒂。5BS向北航行的十几分钟对贝蒂是十分宝贵的,他借此成功地脱离了战斗,也脱离了险境。如果伊文-托马斯的北驶是有意掩护贝蒂撤退的话这无疑是他在这次海战中最勇敢无私的一刻。
      贝蒂在得到喘息的时候却忘了应该扮演他自己曾经标榜过的角色——侦察幕。他仅在4时45分通过“大公主”号向杰利科发送了一份报告舍尔舰队情况的电文,但内容含混没有被杰利科重视。杰利科在看见舍尔之前只能依靠古迪纳夫发给他的三份电文。电文报告了舍尔舰队相对2LCS的方位和航向以及古迪纳夫自己的经纬度。但是古迪纳夫测算自己位置时出现了严重偏差,报告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西数海里。他的报告是促成杰利科决定将战列线向东北方向展开的直接原因。5时后2LCS没有再发来新的情报,3BCS司令胡德和杰利科先后打破无线电静默向贝蒂发电询问敌舰方位都没有回音。“狮”号的无线电装置已无法使用,但贝蒂应该通过“大公主”号向杰利科持续报告敌我态势。即使“大公主”号因位置不佳很难判断敌情,行驶在队尾的“新西兰”号无疑能更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因为她不仅视线良好,而且损失轻微。(“新西兰”号在整个海战中仅被击中一发炮弹,无人伤亡。人们说这都是因为舰长当时在脖子上搭了一条新西兰酋长赠送的土著勇士穿的草裙。另外“新西兰”号还创下了几项记录:她在战斗中发射了420枚305毫米炮弹,是所有主力舰发弹最多的,也是唯一一艘主炮弹药消耗量超过备弹量一半的主力舰。考虑到她的305毫米主炮因为射程近而没有343毫米主炮射击机会多,她的射速无疑是英国无畏舰中最高的。但同时她在海战中只取得了三次命中, 0.7%的命中率也是最差的。所以说那条土著草裙不仅保佑了“新西兰”号,同时也保佑了她的对手!)当然杰利科的老朋友伊文-托马斯在这方面的无所作为更令人费解。“巴勒姆”号的主副无线电装置也遭损坏,但伊文-托马斯肯定没有想到需要向杰利科报告他自己和舍尔舰队的位置,否则身为信号专家他很清楚只要向后面的“刚勇”号发旗语或灯光信号命令其向大舰队发电即可。(“刚勇”号整个海战仅中过近失弹,一人受伤。另外舰上的吉祥物——一只大公鸡被火炮的气浪拔光了毛并险些被吹进海中淹死。)需要指出的是5BS中“厌战”号的舰长菲利普茨也曾担任海军信号学校指挥官。但包括他在内的四位皇家海军最优秀和资深的舰长在关键时刻都保持了无线电静默,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伊文-托马斯向杰利科报告敌情。舍尔应该庆幸虽然皇家海军的无畏舰数量和质量都占优,可操纵她们的人却略显平庸。
       5BS中的其他三艘战列舰显然没有“刚勇”号那么幸运。“巴勒姆”转向后在10分钟内被280和305毫米炮弹击中4次,不过没有造成严重损伤,她的火力和速度都没有受到影响。“巴勒姆”号的主炮曾在17400米的远距离上击中了“冯德塔恩”号。希佩尔的其他战巡也多次被来自5BS的381毫米舰炮击中。不过最危险的还是航行在5BS队列后面的“厌战”号和“马来亚”号。两艘QE级战列舰的381毫米主炮5次击中了伯恩克的战列舰,一度迫使伯恩克减速并向右舷方向规避。但德国战列舰队的火炮也十分精准,而且能见度对德方更有利。殿后的两艘QE战列舰在向北撤退的半个多小时内始终处在弹雨中。从5时20分到30分“马来亚”号多次被击中,她向右舷倾斜达4°,部分锅炉因燃油管路损坏而熄火造成速度下降。舰长博伊尔知道掉队就等于死亡,他后来说当时有7艘德国战列舰在向“马来亚”号齐射。博伊尔命令抢修动力,将右侧燃油泵到左侧油舱扶正舰体,右舷152毫米副炮向海面齐射,掀起水幕以干扰德方瞄准。幸运的是他的几项措施都起了效果,“马来亚”号很快恢复了速度继续向北疾驶。


      贝蒂和伊文-托马斯之间发生的这一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893年6月22日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维多利亚”号和“坎伯当”号的相撞事故。“维多利亚”号上的舰队司令特赖恩(George Tryon)在间距不够的情况下用旗语命令两支平行行驶的分舰队同时向内转向180°,“坎伯当”号上的分队司令马克汉姆(Hastings Markham)在明知两舰必定会相撞的情况下仍盲目按令行事,造成“坎伯当”号将“维多利亚”号撞沉,特赖恩等358名官兵遇难的惨剧。现在贝蒂和伊文-托马斯似乎正是扮演着当年特赖恩和马克汉姆的角色。进入无畏舰时代的皇家海军仍旧没有找回一百多年前的应变能力和主动精神。
      在“巴勒姆”号转向的时候,德舰开始将火力转移到5BS上。本来希佩尔命令手下的战巡将火力集中在英国战巡上,但“德夫林格”号在4时55分向“巴勒姆”号开火。连已受重创的“冯德塔恩”也在5时用仅剩的主炮向“马来亚”号射击。从5时开始舍尔的第三战列舰队也陆续向5BS开火。每一艘QE级战列舰在转向点都接受了弹雨的洗礼。除了“刚勇”号其余三舰都被击中。随着距离的接近,德舰的炮火越来越密集和准确。最后一艘转向的“马来亚”号的舰长博伊尔(Algernon Boyle)被迫命令以较小的舵角提前20秒开始转向。
      “巴勒姆”号完成转向后距“新西兰”号大约3700米。伊文-托马斯立即挂出“TA”机动信号旗。这意味着从信号旗降下开始直到旗舰再次发出取消“TA”机动,队列中所有舰艇将依先导舰的机动方式顺次做出同样的机动而无需任何新的信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TA”机动正是当年特赖恩中将在地中海舰队努力推广实施的机动方式,意为锻炼舰长们理解指挥官的意图,更好地发扬主动精神。这一努力和特赖恩一起沉入大海,以后再无人提及。现在伊文-托马斯却在生死关头采用了这一机动方式,希望能简化信号传递,提高机动效率。
      贝蒂在完成转向后继续遭到同样完成转向后的希佩尔舰队的射击,他很快又向左转了两个罗经点以躲开对方的火力。5时整“狮”号升起旗语命令5BS机动到战巡分队后方接成纵队,但贝蒂并没有马上命令战巡减速,他以25节航速向西北疾驶而“巴勒姆”号又落在南面3700米远处,这让5BS赶上来延续战列线实际上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伊文-托马斯很清楚当时的态势,他并没有径直追赶贝蒂,而是选择了几乎正北方向的航线,这实际上让5BS位于“新西兰”号的右舷后方并同时逐渐靠近希佩尔和舍尔。(舍尔已命令战列舰队略向西转以尽快靠近英舰。)5BS在十余分钟内陷入苦战——“巴勒姆”号与“刚勇”号与5艘战巡交战,而“厌战”号和“马来亚”号与4-5艘战列舰交火。而贝蒂已离开希佩尔的射程暂时脱险,他在停火后将航速降至24节,但这也不足以使5BS很快赶上。5时10分,伊文-托马斯命令将航速提高至25节。(实际上达不到。)直到5时14分他才命令转向西北追赶贝蒂。5BS向北航行的十几分钟对贝蒂是十分宝贵的,他借此成功地脱离了战斗,也脱离了险境。如果伊文-托马斯的北驶是有意掩护贝蒂撤退的话这无疑是他在这次海战中最勇敢无私的一刻。
      贝蒂在得到喘息的时候却忘了应该扮演他自己曾经标榜过的角色——侦察幕。他仅在4时45分通过“大公主”号向杰利科发送了一份报告舍尔舰队情况的电文,但内容含混没有被杰利科重视。杰利科在看见舍尔之前只能依靠古迪纳夫发给他的三份电文。电文报告了舍尔舰队相对2LCS的方位和航向以及古迪纳夫自己的经纬度。但是古迪纳夫测算自己位置时出现了严重偏差,报告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西数海里。他的报告是促成杰利科决定将战列线向东北方向展开的直接原因。5时后2LCS没有再发来新的情报,3BCS司令胡德和杰利科先后打破无线电静默向贝蒂发电询问敌舰方位都没有回音。“狮”号的无线电装置已无法使用,但贝蒂应该通过“大公主”号向杰利科持续报告敌我态势。即使“大公主”号因位置不佳很难判断敌情,行驶在队尾的“新西兰”号无疑能更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因为她不仅视线良好,而且损失轻微。(“新西兰”号在整个海战中仅被击中一发炮弹,无人伤亡。人们说这都是因为舰长当时在脖子上搭了一条新西兰酋长赠送的土著勇士穿的草裙。另外“新西兰”号还创下了几项记录:她在战斗中发射了420枚305毫米炮弹,是所有主力舰发弹最多的,也是唯一一艘主炮弹药消耗量超过备弹量一半的主力舰。考虑到她的305毫米主炮因为射程近而没有343毫米主炮射击机会多,她的射速无疑是英国无畏舰中最高的。但同时她在海战中只取得了三次命中, 0.7%的命中率也是最差的。所以说那条土著草裙不仅保佑了“新西兰”号,同时也保佑了她的对手!)当然杰利科的老朋友伊文-托马斯在这方面的无所作为更令人费解。“巴勒姆”号的主副无线电装置也遭损坏,但伊文-托马斯肯定没有想到需要向杰利科报告他自己和舍尔舰队的位置,否则身为信号专家他很清楚只要向后面的“刚勇”号发旗语或灯光信号命令其向大舰队发电即可。(“刚勇”号整个海战仅中过近失弹,一人受伤。另外舰上的吉祥物——一只大公鸡被火炮的气浪拔光了毛并险些被吹进海中淹死。)需要指出的是5BS中“厌战”号的舰长菲利普茨也曾担任海军信号学校指挥官。但包括他在内的四位皇家海军最优秀和资深的舰长在关键时刻都保持了无线电静默,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伊文-托马斯向杰利科报告敌情。舍尔应该庆幸虽然皇家海军的无畏舰数量和质量都占优,可操纵她们的人却略显平庸。
       5BS中的其他三艘战列舰显然没有“刚勇”号那么幸运。“巴勒姆”转向后在10分钟内被280和305毫米炮弹击中4次,不过没有造成严重损伤,她的火力和速度都没有受到影响。“巴勒姆”号的主炮曾在17400米的远距离上击中了“冯德塔恩”号。希佩尔的其他战巡也多次被来自5BS的381毫米舰炮击中。不过最危险的还是航行在5BS队列后面的“厌战”号和“马来亚”号。两艘QE级战列舰的381毫米主炮5次击中了伯恩克的战列舰,一度迫使伯恩克减速并向右舷方向规避。但德国战列舰队的火炮也十分精准,而且能见度对德方更有利。殿后的两艘QE战列舰在向北撤退的半个多小时内始终处在弹雨中。从5时20分到30分“马来亚”号多次被击中,她向右舷倾斜达4°,部分锅炉因燃油管路损坏而熄火造成速度下降。舰长博伊尔知道掉队就等于死亡,他后来说当时有7艘德国战列舰在向“马来亚”号齐射。博伊尔命令抢修动力,将右侧燃油泵到左侧油舱扶正舰体,右舷152毫米副炮向海面齐射,掀起水幕以干扰德方瞄准。幸运的是他的几项措施都起了效果,“马来亚”号很快恢复了速度继续向北疾驶。


      5时33分,位于贝蒂前方5-6海里的3LCS旗舰“法茅斯”号(HMS Falmouth)终于看见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正从5海里外的北方迎面而来,她就是排在大舰队的前卫舰队——阿布斯诺特少将的第一巡洋舰队(1CS)最右侧的“黑王子”号。“法茅斯”号上的3LCS司令纳皮尔少将用灯光信号向“狮”号通报了情况后贝蒂立即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已在大舰队的右翼远端。他命令向右转向以靠近杰利科并试图将希佩尔和舍尔引向大舰队的中央位置,同时再次向拉近距离后的希佩尔舰队开火。此时一直没弄清敌舰方位的英国3BCS在胡德少将的率领下在东北方向与德国2SG的轻巡洋舰遭遇并交火。大约5时55分,贝蒂终于看到了大舰队战列舰方阵最右翼第一战列舰(1BS)中队第六分队首舰——伯尔尼(Cecil Burney)中将的旗舰“马尔博罗”号(HMS Marlborough)。几分钟后杰利科在他的“铁公爵”号上也看到了从西南方向驶来的“狮”号。他立即向贝蒂发出灯光信号:“敌战列舰队在哪里?”5分钟后贝蒂回答:“敌战列巡洋舰在东南方向。”杰利科对这样的答案很不满意,他再次发出同样的询问。这次贝蒂给了他一些有用的线索:“敌战列舰队在南-西南方向(189°15’)。”杰利科终于作出了决定,命令全体战列舰分队顺次向左转向并以最左翼的战列舰分队为首向东南-东(110°30’)方向形成战列线。6时16分信号旗降下,整个大舰队开始机动,十几分钟后24艘英国战列舰形成了一条6海里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巨大弧形战列线,每艘战列舰都几乎是在机动到位的瞬间就向南面的德舰开火。严谨审慎的杰利科在重压下作出的决定堪称完美。
      杰利科完成机动时贝蒂的战巡已经快要掠过整个大舰队开到其左翼。而5BS才刚刚来到大舰队的右翼。当贝蒂向右急转并向希佩尔重新开火时,伊文-托马斯也很快右转,四艘QE级战列舰与舍尔的距离拉近到约4海里,弹雨立即倾泻而下。同时5BS的官兵目睹了阿布斯诺特少将的旗舰“防御”号(HMS Defence)在瞬间被重炮轰碎沉没,他们意识到自己还远没有摆脱险境。“巴勒姆”号在左舷前方发现了第一战列舰中队(1BS)的最后一艘“阿金库尔”号(HMS Agincourt)。开始伊文-托马斯还以为这是大舰队的前卫舰,但很快他发现情况正相反,杰利科的战列舰正在左转向形成战列线并逐渐插进他与贝蒂的战巡之间,1CS中的“勇士”号(HMS Warrior)装甲巡洋舰正急急驶过5BS的右侧避免重蹈“防御”号的命运。伊文-托马斯立即明智地决定不驶入两支正在交火的战列舰队之间的死亡地带,而是接在1BS之后加入战列线。为此伊文-托马斯命令“巴勒姆”号向左急转90°开向“阿金库尔”号后方。“刚勇”号顺利地在“巴勒姆”号之后转向。但由于一直处于高度航行状态,各舰都不愿让前面战舰的尾流影响航速,5BS已形成了松散的梯队。“厌战”在转向后发现自己被挤压在“刚勇”号和“马来亚”号之间的狭小空间内,极有可能与后者相撞。舰长菲利普茨急令右转规避。结果“厌战”号的舵因电机过载被卡在向右10°的位置。菲利普茨企图调整左右螺旋桨转速来平衡舵角,但发现这只能使“厌战”号向公海舰队的方向开去,他决定让战舰向右转360°。在舵机被抢修完成之前,“厌战”号在原地整整兜了两圈。期间她经受了德方暴风雨般的炮击,官兵们除了周围腾起的水柱和被炮弹击中后崩出的火焰与硝烟外什么也看不到。幸亏舍尔同时陷入了杰利科布下的火网被迫南撤,“厌战”号才侥幸逃脱。当菲利普茨再次试图追赶“马来亚”加入中队的时候发现战舰已损坏严重,只能向西北方向撤出战斗。
      5BS重新加入大舰队宣告日德兰海战前卫战的落幕。从黄昏到6月1 日凌晨,英德双方还将各自遭受更多的舰艇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局势已转为对英方有利而舍尔多次处于命悬一线的境地。不过英国人的胜利不是开始于杰利科组成了那条显示皇家海军绝对优势的战列线,而是开始于5BS的成功北撤。德国海军从来就无意与整个大舰队交战,而是期望通过歼灭英国分舰队来蚕食英国海军实力和打击其士气。5BS的撤退是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海军最危急的时刻,只要有一艘QE级战列舰因舰体受创进水或动力受损造成速度下降就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而她的姊妹舰如果返身相救只能与之同归于尽。即使遭遇大舰队被迫撤退,如果能在此之前击沉一艘或数艘QE级战列舰无疑将实现德国海军的战略设想,极大地提高其士气和进取精神。但是舍尔看到的是这一小队英国战列舰屡屡中弹却速度不降,火力不减,在绝对劣势下成功逃脱,同时给自己的主力舰以沉重打击。这使他确信英国海军无论整体实力还是部分精锐的能力都大大超过德国海军。德国海军从此隐藏水面主力并重新拾起无限制潜艇战,彻底失去了与英国争夺海权的信心。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这几艘QE级战列舰会成为英国再次赢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战的中坚力量。
      6月1日下午3时15分,带着一百五十多个弹洞的“厌战”号在驱逐舰的伴随下缓缓驶入福斯湾,进入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刚刚腾出的船坞。虽然被击中了13发大口经炮弹,但她的人员损失仅有14亡,23伤,这充分体现了QE级战列舰精良的设计和建造水准。不过她仅在船坞中匆匆修理了一个多月就重新归队。许多弹伤被简单地修补,直到1935年大规模改装时才被认真修复。6月2日早晨贝蒂的战巡也回到福斯湾锚地。“大公主”号和“虎”号径直进了船坞,“狮”号则系泊修理,而几艘煤船立即靠上“新西兰”号、“不屈”号和“不挠”号加煤,晚上这几艘战巡完成了弹药补充可以随时再次出海作战。同日中午5BS的其他三舰随杰利科返回斯卡帕湾。大部分战列舰很快完成了添加燃料和补充弹药。次日早上,伤痕累累的“马来亚”号南下来到英弗哥顿(Invergordon)进入浮动船坞修理。“巴勒姆”号则来到更南面的德文波特修整。伊文-托马斯从德文波特乘火车赶到罗赛思,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重新升起了将旗。不过公海舰队已失去了斗志,英德主力舰队再未发生战斗。海战史上下一次主力舰之间的对决是25年后1941年4月9日英国“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与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北海上的遭遇战。


      5时33分,位于贝蒂前方5-6海里的3LCS旗舰“法茅斯”号(HMS Falmouth)终于看见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正从5海里外的北方迎面而来,她就是排在大舰队的前卫舰队——阿布斯诺特少将的第一巡洋舰队(1CS)最右侧的“黑王子”号。“法茅斯”号上的3LCS司令纳皮尔少将用灯光信号向“狮”号通报了情况后贝蒂立即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已在大舰队的右翼远端。他命令向右转向以靠近杰利科并试图将希佩尔和舍尔引向大舰队的中央位置,同时再次向拉近距离后的希佩尔舰队开火。此时一直没弄清敌舰方位的英国3BCS在胡德少将的率领下在东北方向与德国2SG的轻巡洋舰遭遇并交火。大约5时55分,贝蒂终于看到了大舰队战列舰方阵最右翼第一战列舰(1BS)中队第六分队首舰——伯尔尼(Cecil Burney)中将的旗舰“马尔博罗”号(HMS Marlborough)。几分钟后杰利科在他的“铁公爵”号上也看到了从西南方向驶来的“狮”号。他立即向贝蒂发出灯光信号:“敌战列舰队在哪里?”5分钟后贝蒂回答:“敌战列巡洋舰在东南方向。”杰利科对这样的答案很不满意,他再次发出同样的询问。这次贝蒂给了他一些有用的线索:“敌战列舰队在南-西南方向(189°15’)。”杰利科终于作出了决定,命令全体战列舰分队顺次向左转向并以最左翼的战列舰分队为首向东南-东(110°30’)方向形成战列线。6时16分信号旗降下,整个大舰队开始机动,十几分钟后24艘英国战列舰形成了一条6海里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巨大弧形战列线,每艘战列舰都几乎是在机动到位的瞬间就向南面的德舰开火。严谨审慎的杰利科在重压下作出的决定堪称完美。
      杰利科完成机动时贝蒂的战巡已经快要掠过整个大舰队开到其左翼。而5BS才刚刚来到大舰队的右翼。当贝蒂向右急转并向希佩尔重新开火时,伊文-托马斯也很快右转,四艘QE级战列舰与舍尔的距离拉近到约4海里,弹雨立即倾泻而下。同时5BS的官兵目睹了阿布斯诺特少将的旗舰“防御”号(HMS Defence)在瞬间被重炮轰碎沉没,他们意识到自己还远没有摆脱险境。“巴勒姆”号在左舷前方发现了第一战列舰中队(1BS)的最后一艘“阿金库尔”号(HMS Agincourt)。开始伊文-托马斯还以为这是大舰队的前卫舰,但很快他发现情况正相反,杰利科的战列舰正在左转向形成战列线并逐渐插进他与贝蒂的战巡之间,1CS中的“勇士”号(HMS Warrior)装甲巡洋舰正急急驶过5BS的右侧避免重蹈“防御”号的命运。伊文-托马斯立即明智地决定不驶入两支正在交火的战列舰队之间的死亡地带,而是接在1BS之后加入战列线。为此伊文-托马斯命令“巴勒姆”号向左急转90°开向“阿金库尔”号后方。“刚勇”号顺利地在“巴勒姆”号之后转向。但由于一直处于高度航行状态,各舰都不愿让前面战舰的尾流影响航速,5BS已形成了松散的梯队。“厌战”在转向后发现自己被挤压在“刚勇”号和“马来亚”号之间的狭小空间内,极有可能与后者相撞。舰长菲利普茨急令右转规避。结果“厌战”号的舵因电机过载被卡在向右10°的位置。菲利普茨企图调整左右螺旋桨转速来平衡舵角,但发现这只能使“厌战”号向公海舰队的方向开去,他决定让战舰向右转360°。在舵机被抢修完成之前,“厌战”号在原地整整兜了两圈。期间她经受了德方暴风雨般的炮击,官兵们除了周围腾起的水柱和被炮弹击中后崩出的火焰与硝烟外什么也看不到。幸亏舍尔同时陷入了杰利科布下的火网被迫南撤,“厌战”号才侥幸逃脱。当菲利普茨再次试图追赶“马来亚”加入中队的时候发现战舰已损坏严重,只能向西北方向撤出战斗。
      5BS重新加入大舰队宣告日德兰海战前卫战的落幕。从黄昏到6月1 日凌晨,英德双方还将各自遭受更多的舰艇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局势已转为对英方有利而舍尔多次处于命悬一线的境地。不过英国人的胜利不是开始于杰利科组成了那条显示皇家海军绝对优势的战列线,而是开始于5BS的成功北撤。德国海军从来就无意与整个大舰队交战,而是期望通过歼灭英国分舰队来蚕食英国海军实力和打击其士气。5BS的撤退是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海军最危急的时刻,只要有一艘QE级战列舰因舰体受创进水或动力受损造成速度下降就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而她的姊妹舰如果返身相救只能与之同归于尽。即使遭遇大舰队被迫撤退,如果能在此之前击沉一艘或数艘QE级战列舰无疑将实现德国海军的战略设想,极大地提高其士气和进取精神。但是舍尔看到的是这一小队英国战列舰屡屡中弹却速度不降,火力不减,在绝对劣势下成功逃脱,同时给自己的主力舰以沉重打击。这使他确信英国海军无论整体实力还是部分精锐的能力都大大超过德国海军。德国海军从此隐藏水面主力并重新拾起无限制潜艇战,彻底失去了与英国争夺海权的信心。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这几艘QE级战列舰会成为英国再次赢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战的中坚力量。
      6月1日下午3时15分,带着一百五十多个弹洞的“厌战”号在驱逐舰的伴随下缓缓驶入福斯湾,进入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刚刚腾出的船坞。虽然被击中了13发大口经炮弹,但她的人员损失仅有14亡,23伤,这充分体现了QE级战列舰精良的设计和建造水准。不过她仅在船坞中匆匆修理了一个多月就重新归队。许多弹伤被简单地修补,直到1935年大规模改装时才被认真修复。6月2日早晨贝蒂的战巡也回到福斯湾锚地。“大公主”号和“虎”号径直进了船坞,“狮”号则系泊修理,而几艘煤船立即靠上“新西兰”号、“不屈”号和“不挠”号加煤,晚上这几艘战巡完成了弹药补充可以随时再次出海作战。同日中午5BS的其他三舰随杰利科返回斯卡帕湾。大部分战列舰很快完成了添加燃料和补充弹药。次日早上,伤痕累累的“马来亚”号南下来到英弗哥顿(Invergordon)进入浮动船坞修理。“巴勒姆”号则来到更南面的德文波特修整。伊文-托马斯从德文波特乘火车赶到罗赛思,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重新升起了将旗。不过公海舰队已失去了斗志,英德主力舰队再未发生战斗。海战史上下一次主力舰之间的对决是25年后1941年4月9日英国“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与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北海上的遭遇战。


四、        荣誉与责任

      海战结束后不久,贝蒂致信伊文-托马斯对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大加赞赏,“从我的心底感谢你的英勇和有力的支持”,并对5BS遭受的损失表示慰问。还有传言说贝蒂曾在BCF的军官会议上命令BCF的军官在路上遇到5BS的同僚时要致敬以示感谢。杰利科和伊文-托马斯的老上级,前地中海舰队司令卡尔姆-西默尔爵士给他的两位爱将写信,说整个海战中杰利科的指挥堪称“卓越”,同时为伊文-托马斯的表现感到骄傲。杰利科与贝蒂也相互致信恭维对方的表现。1916年8月,英国对日德兰海战中的将士论功行赏。伊文-托马斯和白金汉都被授予骑士二级勋章(KBC),胡德和阿布斯诺特也被追授KBC。古迪纳夫晋升少将。贝蒂被授予骑士大十字勋章(GCB),不过他对手下诸多将领未获奖励而忿忿不平。
      实际上杰利科和贝蒂的矛盾在海战结束后不久就重新爆发。贝蒂仍坚持要将5BS归入BCF。他认为如果没有5BS的支持BCF可能已被德国舰队歼灭,更不可能将舍尔成功引向杰利科。而杰利科再次拒绝了,“第五战列舰中队的速度无法摆脱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因此不能作为战列巡洋舰队的支援力量远离主力舰队。”在6月25日杰利科、贝蒂和第一海军大臣出席的会议上,杰克逊站在了杰利科一方。虽然争执暂时停止了,但贝蒂知道自己的机会即将到来。1916年11月底,杰利科被任命为第一海军大臣,接替杰克逊。他推荐大舰队参谋长,也是自己的妹夫麦登(Charles Madden)中将接任大舰队司令。但海军大臣贝尔福(Arthur Balfour)还是将贝蒂推上了这个位置。大舰队上下将杰利科的离去和贝蒂的到来视为双重损失。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贝蒂来到斯卡帕湾的那天在副司令伯尔尼中将的命令下所有官兵才对新司令发出欢呼,更不用说其隆重程度根本不能和杰利科离开时得到的盛大欢送仪式相比。杰利科能做的是将一些亲信带走,伯尔尼也来到海军部担任第二海军大臣;“铁公爵”号舰长德雷尔和“厌战”号舰长菲利普茨也被调到海军部任职。杰利科还将BCF从fleet降格为force。但是这只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整个大舰队都已经是贝蒂的了。贝蒂任命麦登为他的副司令,斯特迪和伊文-托马斯都留任原职。他用达达尼尔战役指挥官德罗贝克代替杰拉姆担任第二战列舰中队司令;原1BCS司令布洛克担任大舰队参谋长;原2BCS司令白金汉担任BCF司令。伊文-托马斯在舰队中失去了给他最强支持的上司,不过他和斯特迪一样都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并表示对新司令充满信心。
       对于伊文-托马斯的支持,贝蒂的回报证明他的感谢信完全只是一番客套,因为新的大舰队司令坚持要“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他的旗舰。“铁公爵”号的官兵从来都没有失去对杰利科的忠诚,贝蒂在他们眼中只是个令人讨厌的暴发户。贝蒂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要将将旗移到QE号上却遭到了包括他的一些亲信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贝蒂占用的资源过于宝贵,这将使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中队处于只有4艘甚至3艘战列舰可用的状态。有人劝贝蒂选一艘新服役的,火力防护与QE级相当,只是航速稍低的“复仇”级战列舰当旗舰,但被他拒绝了。1917年2月16日,贝蒂的将旗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升起,他还将原“狮”号舰长查特菲尔德带来替换了对伊文-托马斯忠心耿耿的舰长霍普(George Hope,他随即被杰利科调至海军部任作战处处长)。老实低调的伊文-托马斯对此没有提出任何抗议。但是新旗舰对贝蒂的冷谈气氛随处可见,就连从“狮”号一同调来的当时年仅16岁的路易斯王子(后来的蒙巴顿男爵)都能感到自己在5BS的官兵那里不受欢迎。
      贝蒂改造大舰队的步伐没有因为他不受欢迎而减慢。首先他的一些亲信以及反对杰利科的部分军官如普伦基特、斯特迪等人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杰利科的战术思想。GFBO中那些严格按司令意图和信号进行航渡、侦察、队形展开、齐射等内容受到严厉的指责。这些文章呼吁放弃死板的战术,在训练和作战中赋予中队指挥官和舰长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1917年3月,贝蒂将一份“大舰队作战指导”(GFBI)下发各级指挥官。GFBI实际上以BCFO为基础,突出了与BCFO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运用火力分散战术和鼓励指挥官可按对战斗态势的预判灵活执行命令,这些都是原来杰利科严令禁止的。贝蒂让各中队和分队指挥官单独带队出海训练,体会贯彻他的战术思想。同时贝蒂采取措施提高分队火力的集中性。首先是各舰随旗舰闪光灯信号同时齐射,后来使用低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指挥统一射击,大大提高了战列舰分队(4艘)齐射的命中率。1918年1月1日,贝蒂颁布了全新的GFBI和另一部“大舰队机动训令”(GBMO)全面代替了BCFO。虽然这两部训令并没有彻底颠覆杰利科总的战术思想,但的确大大强调了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要求他们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做出自主决定,减少对旗舰信号的依赖性,同时增加无线电通讯的使用力度。在日德兰海战白天的战斗中,每隔61秒就会有一条命令性旗语从各级旗舰上升起,这其实代表着一种低效的指挥。在贝蒂的指挥下,大舰队在大战结束前的确发生了一些革新性的变化,贝蒂的威望也有很大提升。
      贝蒂和伊文-托马斯的上下级关系在大战的剩余时间内还算正常。唯一不愉快的事件是1917年6月伊文-托马斯的老朋友国王乔治五世访问大舰队,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进行授勋仪式。当国王准备向伊文-托马斯授勋时贝蒂突然快步上前将自己的佩剑塞给了国王,在众人的惊愕当中,乔治五世只好用贝蒂的剑为伊文-托马斯完成了授勋仪式。一些人认为贝蒂此举是在向伊文-托马斯致敬,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冒犯和对伊文-托马斯的贬低。1917年底,杰利科因在反潜战中坚持不肯采用护航体制而被解职,1918年10月已成为中将的伊文-托马斯也离开了大舰队处于半薪离职状态。只有贝蒂作为现役军官和大舰队司令接受了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不过大战结束才意味着对日德兰海战争论的开始。


四、        荣誉与责任
      海战结束后不久,贝蒂致信伊文-托马斯对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大加赞赏,“从我的心底感谢你的英勇和有力的支持”,并对5BS遭受的损失表示慰问。还有传言说贝蒂曾在BCF的军官会议上命令BCF的军官在路上遇到5BS的同僚时要致敬以示感谢。杰利科和伊文-托马斯的老上级,前地中海舰队司令卡尔姆-西默尔爵士给他的两位爱将写信,说整个海战中杰利科的指挥堪称“卓越”,同时为伊文-托马斯的表现感到骄傲。杰利科与贝蒂也相互致信恭维对方的表现。1916年8月,英国对日德兰海战中的将士论功行赏。伊文-托马斯和白金汉都被授予骑士二级勋章(KBC),胡德和阿布斯诺特也被追授KBC。古迪纳夫晋升少将。贝蒂被授予骑士大十字勋章(GCB),不过他对手下诸多将领未获奖励而忿忿不平。
      实际上杰利科和贝蒂的矛盾在海战结束后不久就重新爆发。贝蒂仍坚持要将5BS归入BCF。他认为如果没有5BS的支持BCF可能已被德国舰队歼灭,更不可能将舍尔成功引向杰利科。而杰利科再次拒绝了,“第五战列舰中队的速度无法摆脱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因此不能作为战列巡洋舰队的支援力量远离主力舰队。”在6月25日杰利科、贝蒂和第一海军大臣出席的会议上,杰克逊站在了杰利科一方。虽然争执暂时停止了,但贝蒂知道自己的机会即将到来。1916年11月底,杰利科被任命为第一海军大臣,接替杰克逊。他推荐大舰队参谋长,也是自己的妹夫麦登(Charles Madden)中将接任大舰队司令。但海军大臣贝尔福(Arthur Balfour)还是将贝蒂推上了这个位置。大舰队上下将杰利科的离去和贝蒂的到来视为双重损失。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贝蒂来到斯卡帕湾的那天在副司令伯尔尼中将的命令下所有官兵才对新司令发出欢呼,更不用说其隆重程度根本不能和杰利科离开时得到的盛大欢送仪式相比。杰利科能做的是将一些亲信带走,伯尔尼也来到海军部担任第二海军大臣;“铁公爵”号舰长德雷尔和“厌战”号舰长菲利普茨也被调到海军部任职。杰利科还将BCF从fleet降格为force。但是这只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整个大舰队都已经是贝蒂的了。贝蒂任命麦登为他的副司令,斯特迪和伊文-托马斯都留任原职。他用达达尼尔战役指挥官德罗贝克代替杰拉姆担任第二战列舰中队司令;原1BCS司令布洛克担任大舰队参谋长;原2BCS司令白金汉担任BCF司令。伊文-托马斯在舰队中失去了给他最强支持的上司,不过他和斯特迪一样都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并表示对新司令充满信心。
       对于伊文-托马斯的支持,贝蒂的回报证明他的感谢信完全只是一番客套,因为新的大舰队司令坚持要“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他的旗舰。“铁公爵”号的官兵从来都没有失去对杰利科的忠诚,贝蒂在他们眼中只是个令人讨厌的暴发户。贝蒂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要将将旗移到QE号上却遭到了包括他的一些亲信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贝蒂占用的资源过于宝贵,这将使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中队处于只有4艘甚至3艘战列舰可用的状态。有人劝贝蒂选一艘新服役的,火力防护与QE级相当,只是航速稍低的“复仇”级战列舰当旗舰,但被他拒绝了。1917年2月16日,贝蒂的将旗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升起,他还将原“狮”号舰长查特菲尔德带来替换了对伊文-托马斯忠心耿耿的舰长霍普(George Hope,他随即被杰利科调至海军部任作战处处长)。老实低调的伊文-托马斯对此没有提出任何抗议。但是新旗舰对贝蒂的冷谈气氛随处可见,就连从“狮”号一同调来的当时年仅16岁的路易斯王子(后来的蒙巴顿男爵)都能感到自己在5BS的官兵那里不受欢迎。
      贝蒂改造大舰队的步伐没有因为他不受欢迎而减慢。首先他的一些亲信以及反对杰利科的部分军官如普伦基特、斯特迪等人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杰利科的战术思想。GFBO中那些严格按司令意图和信号进行航渡、侦察、队形展开、齐射等内容受到严厉的指责。这些文章呼吁放弃死板的战术,在训练和作战中赋予中队指挥官和舰长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1917年3月,贝蒂将一份“大舰队作战指导”(GFBI)下发各级指挥官。GFBI实际上以BCFO为基础,突出了与BCFO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运用火力分散战术和鼓励指挥官可按对战斗态势的预判灵活执行命令,这些都是原来杰利科严令禁止的。贝蒂让各中队和分队指挥官单独带队出海训练,体会贯彻他的战术思想。同时贝蒂采取措施提高分队火力的集中性。首先是各舰随旗舰闪光灯信号同时齐射,后来使用低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指挥统一射击,大大提高了战列舰分队(4艘)齐射的命中率。1918年1月1日,贝蒂颁布了全新的GFBI和另一部“大舰队机动训令”(GBMO)全面代替了BCFO。虽然这两部训令并没有彻底颠覆杰利科总的战术思想,但的确大大强调了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要求他们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做出自主决定,减少对旗舰信号的依赖性,同时增加无线电通讯的使用力度。在日德兰海战白天的战斗中,每隔61秒就会有一条命令性旗语从各级旗舰上升起,这其实代表着一种低效的指挥。在贝蒂的指挥下,大舰队在大战结束前的确发生了一些革新性的变化,贝蒂的威望也有很大提升。
      贝蒂和伊文-托马斯的上下级关系在大战的剩余时间内还算正常。唯一不愉快的事件是1917年6月伊文-托马斯的老朋友国王乔治五世访问大舰队,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进行授勋仪式。当国王准备向伊文-托马斯授勋时贝蒂突然快步上前将自己的佩剑塞给了国王,在众人的惊愕当中,乔治五世只好用贝蒂的剑为伊文-托马斯完成了授勋仪式。一些人认为贝蒂此举是在向伊文-托马斯致敬,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冒犯和对伊文-托马斯的贬低。1917年底,杰利科因在反潜战中坚持不肯采用护航体制而被解职,1918年10月已成为中将的伊文-托马斯也离开了大舰队处于半薪离职状态。只有贝蒂作为现役军官和大舰队司令接受了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不过大战结束才意味着对日德兰海战争论的开始。


      1919年4月3日,48岁的贝蒂成为皇家海军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元帅。杰利科也同时晋升海军元帅。不过贝蒂的元帅旗只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飘扬了四天,大舰队被解散了。随后贝蒂和家人一起来到法国,作为英雄与众多政客、将军和外交官会面。因为海军部拒绝为贝蒂夫人的女佣支付旅行费用,贝蒂接受了法国政府提供的专列。然后他乘坐自己的私人游艇“希拉”(Sheela)号畅游地中海。他的老旗尉官西默尔全程陪同,仿佛贝蒂家的一员。8月贝蒂和杰利科被加封贵族头衔。贝蒂被加封为“北海的贝蒂伯爵”,而杰利科是“斯卡帕的杰利科子爵”。这让杰利科的支持者忿忿不满,因为贝蒂的爵位比杰利科高一级,而且听起来好像他一直在海上拼杀而杰利科却整日在港内无所事事一样。贝蒂的名声不仅享誉欧洲,在遥远的美国他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这要归功于大战后期与皇家海军合作的美国海军将领对贝蒂的印象颇佳,当然他的美国妻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美国海军甚至按照贝蒂的穿着来改进自己的军服样式。
      与此同时,第一海军大臣威姆斯(Rosslyn Wemyss)指定海军部航海处处长哈珀上校(John Harper)负责编写日德兰海战的官方报告。要求他只采用经证实的信息,只记述史实而不作评论和判断。哈珀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为了确定大舰队和BCF的导航准确性,他还派出一艘扫雷艇测量了“无敌”号残骸的精确位置以作参考。随后他收集分析了大量的官方报告、军舰日志和通讯记录。1919年10月,一份打印的哈珀报告被呈交海军部并被获准公开出版。但是11月1日贝蒂接替威姆斯担任第一海军大臣。随着和平的到来,人们对战争英雄崇拜的狂热渐渐消退,贝蒂也开始听到一些有关BCF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的议论。其实重新审视海战全过程,不难发现BCF的几个主要失误:一、未能向杰利科及时报告舍尔的确切方位;二、信号失误和布阵失当导致未能对劣势之敌取得胜利;三、火炮射击效能过低。
      贝蒂当然阻止了哈珀报告的发表。他命令哈珀对报告做大量的修改,主要是删减有关大舰队战列舰队在海战中的作用并凸现BFC的功绩。贝蒂还指派他的亲信查特菲尔德(时任第四海军大臣,次年任海军助理参谋长)来“协助”哈珀进行修改工作,而西默尔再次承担了“信号”工作——担任哈珀和查特菲尔德之间的联络官。双方争执点很多,特别是BCF在战斗各个阶段的位置以及与德舰的距离,身为导航专家的哈珀自然不能容忍无视自己亲自勘查的数据而采信贝蒂提供的许多自相矛盾和明显错误的资料。特别是哈珀知道议会和媒体都已经知道了他是日德兰海战官方报告的编撰人,在皇家海军史上他将是这份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唯一负责人,因此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决不退让。读过报告的杰利科对哈珀表示了支持,另外海军大臣朗(Walter Lang)也站在哈珀一边,杰利科很快便前往新西兰任总督,鉴于身份他们都没有公开表态。公众和议会都对哈珀报告迟迟没有出台迷惑不解,一些报纸刊登文章攻击哈珀的能力,多方压力使他心力交瘁。不过哈珀此时还不是最痛苦的人。贝蒂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BCF信号收发失误的指责。他开始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旗尉官西默尔,对其越来越冷漠,甚至对人说西默尔使他“输掉了三场战斗”。1920年秋天西默尔中校不合时宜地向贝蒂提出希望娶海军元帅的侄女为妻遭到拒绝,据说贝蒂夫人还恶毒地侮辱了这位忠心耿耿地跟随贝蒂八年的军官。当年11月西默尔被打发到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上服役,他多年的上司、朋友和保护人已彻底抛弃了他。第二年五月他的精神崩溃了,在一年时间里他多次进出海军医院,终于在1922年9月因身体原因从海军退役。1922年10月7日凌晨4时,拉尔夫•西默尔独自离开在布里顿的住所,从离家不远的一处悬崖纵身跃入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海军部官方报告迟迟未能出台的情况下,英国帝国国防委员会开始组织编纂官方的大战史。著名海军历史学家考伯特(Julian Corbett)受命负责海战部分的编写。海军大臣朗将一份没有出版的哈珀报告提供给考伯特作参考。同时海军部终于想出了解决哈珀报告的方法,这就是将哈珀踢开另起炉灶。海军部历史部门的德沃尔兄弟(Alfred Dewar和Kenneth Dewar,均为上校)开始编写一部所谓的日德兰海战分析报告,或称作参谋部评价。这份报告几乎完全按照贝蒂的授意来编写,着重突出了BCF在战斗中的作用,对杰利科的指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1921年9月报告完成后海军部立即将它定为机密文件并封存。然后海军部训练与参谋委员会受命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再编写一部公开发行的“海军部报告”(Admiralty Narrative)。考伯特爵士也被授权查阅德沃尔报告,他将其与哈珀报告作了对比,对前者的矛盾和错误大感迷惑,“越看越觉得怪异”。
      远在新西兰的杰利科几个月后才收到海军部报告的草稿。他愤怒至极并写了二十多页的修改意见发回伦敦。不过此时海军大臣已连换两任,1922年10月上台的埃默里(Leopold Amery)不像朗那样了解贝蒂和杰利科两派人马的恩怨,对第一海军大臣的专断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杰利科向埃默里多次通过电报和信函提出对海军部报告的批评。1923年7月他以辞去新西兰总督返回伦敦与贝蒂对质相要挟要求正式出版的海军部报告必须加上他的评论和意见。不过伦敦的回应是只采纳他极少几条意见,驳回了其他大部分修改内容。1922年9月备受尊敬的考伯特爵士的去世使杰利科少了一位最重要的支持者。当考伯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史出版时,海军部专门在书内加入了不对其内容负责的声明,并声称许多内容与海军部的官方观点相冲突。


      1919年4月3日,48岁的贝蒂成为皇家海军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元帅。杰利科也同时晋升海军元帅。不过贝蒂的元帅旗只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飘扬了四天,大舰队被解散了。随后贝蒂和家人一起来到法国,作为英雄与众多政客、将军和外交官会面。因为海军部拒绝为贝蒂夫人的女佣支付旅行费用,贝蒂接受了法国政府提供的专列。然后他乘坐自己的私人游艇“希拉”(Sheela)号畅游地中海。他的老旗尉官西默尔全程陪同,仿佛贝蒂家的一员。8月贝蒂和杰利科被加封贵族头衔。贝蒂被加封为“北海的贝蒂伯爵”,而杰利科是“斯卡帕的杰利科子爵”。这让杰利科的支持者忿忿不满,因为贝蒂的爵位比杰利科高一级,而且听起来好像他一直在海上拼杀而杰利科却整日在港内无所事事一样。贝蒂的名声不仅享誉欧洲,在遥远的美国他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这要归功于大战后期与皇家海军合作的美国海军将领对贝蒂的印象颇佳,当然他的美国妻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美国海军甚至按照贝蒂的穿着来改进自己的军服样式。
      与此同时,第一海军大臣威姆斯(Rosslyn Wemyss)指定海军部航海处处长哈珀上校(John Harper)负责编写日德兰海战的官方报告。要求他只采用经证实的信息,只记述史实而不作评论和判断。哈珀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为了确定大舰队和BCF的导航准确性,他还派出一艘扫雷艇测量了“无敌”号残骸的精确位置以作参考。随后他收集分析了大量的官方报告、军舰日志和通讯记录。1919年10月,一份打印的哈珀报告被呈交海军部并被获准公开出版。但是11月1日贝蒂接替威姆斯担任第一海军大臣。随着和平的到来,人们对战争英雄崇拜的狂热渐渐消退,贝蒂也开始听到一些有关BCF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的议论。其实重新审视海战全过程,不难发现BCF的几个主要失误:一、未能向杰利科及时报告舍尔的确切方位;二、信号失误和布阵失当导致未能对劣势之敌取得胜利;三、火炮射击效能过低。
      贝蒂当然阻止了哈珀报告的发表。他命令哈珀对报告做大量的修改,主要是删减有关大舰队战列舰队在海战中的作用并凸现BFC的功绩。贝蒂还指派他的亲信查特菲尔德(时任第四海军大臣,次年任海军助理参谋长)来“协助”哈珀进行修改工作,而西默尔再次承担了“信号”工作——担任哈珀和查特菲尔德之间的联络官。双方争执点很多,特别是BCF在战斗各个阶段的位置以及与德舰的距离,身为导航专家的哈珀自然不能容忍无视自己亲自勘查的数据而采信贝蒂提供的许多自相矛盾和明显错误的资料。特别是哈珀知道议会和媒体都已经知道了他是日德兰海战官方报告的编撰人,在皇家海军史上他将是这份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唯一负责人,因此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决不退让。读过报告的杰利科对哈珀表示了支持,另外海军大臣朗(Walter Lang)也站在哈珀一边,杰利科很快便前往新西兰任总督,鉴于身份他们都没有公开表态。公众和议会都对哈珀报告迟迟没有出台迷惑不解,一些报纸刊登文章攻击哈珀的能力,多方压力使他心力交瘁。不过哈珀此时还不是最痛苦的人。贝蒂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BCF信号收发失误的指责。他开始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旗尉官西默尔,对其越来越冷漠,甚至对人说西默尔使他“输掉了三场战斗”。1920年秋天西默尔中校不合时宜地向贝蒂提出希望娶海军元帅的侄女为妻遭到拒绝,据说贝蒂夫人还恶毒地侮辱了这位忠心耿耿地跟随贝蒂八年的军官。当年11月西默尔被打发到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上服役,他多年的上司、朋友和保护人已彻底抛弃了他。第二年五月他的精神崩溃了,在一年时间里他多次进出海军医院,终于在1922年9月因身体原因从海军退役。1922年10月7日凌晨4时,拉尔夫•西默尔独自离开在布里顿的住所,从离家不远的一处悬崖纵身跃入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海军部官方报告迟迟未能出台的情况下,英国帝国国防委员会开始组织编纂官方的大战史。著名海军历史学家考伯特(Julian Corbett)受命负责海战部分的编写。海军大臣朗将一份没有出版的哈珀报告提供给考伯特作参考。同时海军部终于想出了解决哈珀报告的方法,这就是将哈珀踢开另起炉灶。海军部历史部门的德沃尔兄弟(Alfred Dewar和Kenneth Dewar,均为上校)开始编写一部所谓的日德兰海战分析报告,或称作参谋部评价。这份报告几乎完全按照贝蒂的授意来编写,着重突出了BCF在战斗中的作用,对杰利科的指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1921年9月报告完成后海军部立即将它定为机密文件并封存。然后海军部训练与参谋委员会受命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再编写一部公开发行的“海军部报告”(Admiralty Narrative)。考伯特爵士也被授权查阅德沃尔报告,他将其与哈珀报告作了对比,对前者的矛盾和错误大感迷惑,“越看越觉得怪异”。
      远在新西兰的杰利科几个月后才收到海军部报告的草稿。他愤怒至极并写了二十多页的修改意见发回伦敦。不过此时海军大臣已连换两任,1922年10月上台的埃默里(Leopold Amery)不像朗那样了解贝蒂和杰利科两派人马的恩怨,对第一海军大臣的专断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杰利科向埃默里多次通过电报和信函提出对海军部报告的批评。1923年7月他以辞去新西兰总督返回伦敦与贝蒂对质相要挟要求正式出版的海军部报告必须加上他的评论和意见。不过伦敦的回应是只采纳他极少几条意见,驳回了其他大部分修改内容。1922年9月备受尊敬的考伯特爵士的去世使杰利科少了一位最重要的支持者。当考伯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史出版时,海军部专门在书内加入了不对其内容负责的声明,并声称许多内容与海军部的官方观点相冲突。


      海军上将伊文-托马斯于1921年3月上任位于查塔姆的诺尔海军基地司令。在之后近两年时间内并没有参与到日德兰报告的争议中去,主要是因为海军部根本没有就此向他征询任何意见。不过杰利科等人已多次警告他报告中将出现对他极为不利的内容。1923年4月按耐不住的伊文-托马斯开始亲自或派自己的参谋长向海军大臣解释关于5BS和BCF在海战中的协同问题,特别指出海军部报告中应说明“狮”号在信号上的失误是造成5BS未能及时对贝蒂提供支援和后来未能及时撤退的重要原因。埃默里的答复是推搪与拖延。杰利科对他朋友受到的不公待遇大为光火,1923年11月他提出的修改关于5BS表现的意见被驳回后愤怒地说:“海军部说‘狮’号在与‘巴勒姆’号相遇之前就已降下了转向16罗经点的旗语,还说他们有确实的证据,可却没有向我提供过这一证据!”
      温和内向的伊文-托马斯知道一旦激化与海军部的矛盾将影响皇家海军的团结与形象,不过为了给自己和第五战列舰中队正名,他还是要再做一次尝试。1923年12月3日伊文-托马斯到海军部面见埃默里。他后来回忆说当他正要走进海军大臣办公室时,贝蒂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出现”并跟着他进了埃默里的办公室,然后借口要和海军大臣商谈要事不顾伊文-托马斯的坚持连推带搡地将他赶了出去,而目睹这一情景的埃默里竟然没有做任何干涉。虽然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我们现在只能在伊文-托马斯的回忆中找到,没有其他来源证实,但贝蒂和他之间的确可能出现了一些肢体冲突。愤怒屈辱而又沮丧的伊文-托马斯下午刚回到查塔姆就病倒了。四个月后他因健康原因退役并在之后两年半时间内一直处于虚弱和心力交瘁的状态。伊文-托马斯原定在1924年接受国王颁予的骑士大十字勋章(GCB),不过他的身体过于虚弱无法成行。而就在他精神崩溃三天后,杰利科还从新西兰向海军部发了一封电报指责“狮”号没有及时降下令5BS转向的信号旗和没有用灯光和无线电确认命令等一系列失误,并引用德国方面的评论证明5BS在海战中精准的炮术。那时候杰利科还不知道他的朋友在海军部的遭遇。当然这一尝试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1924年6月海军部报告终于公开出版。杰利科的意见竟被编成附录附在最后面,而且字句间还插有倾向于贝蒂的反驳注释。而医生则没有允许病中的伊文-托马斯阅读这本书。1925年5月2日健康状态好转的伊文-托马斯终于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国王乔治五世并接受GCB勋章。两个老朋友进行了30分钟的私人谈话,尽管国王对伊文-托马斯的遭遇十分同情和理解,但为了海军和国家的利益他还是劝说老友勿将矛盾公开化。伊文-托马斯接受了国王的建议,在此后近两年中他一直过着田园生活,尽量避开报纸上关于日德兰海战的议论,直到1927年初邱吉尔的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 1916-1918》的出版。在这本回忆录中邱吉尔对伊文-托马斯的指挥和5BS的表现大加指责,而几乎没有提到贝蒂在前卫战中的错误。对5BS过迟向北转向他甚至嘲讽说:“或许因为这位海军少将(伊文-托马斯)缓慢地加入战斗,所以他也想缓慢地撤出战斗。”伊文-托马斯终于爆发了,他给泰晤士报写了一封长信并于1927年2月16日发表。信中他驳斥邱吉尔不了解海战真实情况就闭门造车。他站在5BS和大舰队的立场上介绍了当时的战况,并且第一次公开指出关键时刻贝蒂在信号发送方面的失误。他还披露海军部在编写海战报告的过程中从未征询过他的意见。伊文-托马斯的反驳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海军军官也发表文章驳斥邱吉尔。报纸评论也将矛头指向贝蒂,质问海军部到底在哈珀报告事件中隐瞒了多少内幕。已从海军退役的哈珀也发表了长篇文章披露自己在编写日德兰海战报告时受到来自上层的压力。他还声称将很快出版根据哈珀报告撰写的著作《日德兰真相》。海军部对伊文-托马斯的公开信不作评论,但迫于压力在《日德兰真相》出版的同时公开了哈珀报告。同年7月,杰利科的妹夫麦登继任贝蒂成为第一海军大臣,这场争论也终于以杰利科派的胜利而告终。
      1928年5月31日,海军中将克莱格在日德兰海战12周年之际给他的前中队司令写信,“以12年前的日德兰之夜向你致敬。”整整3个月后,66岁的伊文-托马斯在贝特福德郡的考普尔(Cople)去世。第二年杰利科被告知伊文-托马斯当年出生的庄园已被当地政府买下成为公园,以纪念战争死难者和伊文-托马斯。杰利科回应说:“如果我在大舰队有一位忠诚和卓越的支持者,从来没有令人失望,有着超众的指挥能力并且率领他的战舰成为大舰队之楷模,这个人就是海军上将伊文-托马斯爵士。”1935年11月20日,76岁的杰利科去世。葬礼那天冬雨绵绵,寒气逼人。尽管贝蒂当时正患感冒,他仍坚持到场并担任抬棺人。4个月之后年仅65岁的贝蒂也去世了。他和杰利科后来都被安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棺木距纳尔逊的安息之处近在咫尺。


      海军上将伊文-托马斯于1921年3月上任位于查塔姆的诺尔海军基地司令。在之后近两年时间内并没有参与到日德兰报告的争议中去,主要是因为海军部根本没有就此向他征询任何意见。不过杰利科等人已多次警告他报告中将出现对他极为不利的内容。1923年4月按耐不住的伊文-托马斯开始亲自或派自己的参谋长向海军大臣解释关于5BS和BCF在海战中的协同问题,特别指出海军部报告中应说明“狮”号在信号上的失误是造成5BS未能及时对贝蒂提供支援和后来未能及时撤退的重要原因。埃默里的答复是推搪与拖延。杰利科对他朋友受到的不公待遇大为光火,1923年11月他提出的修改关于5BS表现的意见被驳回后愤怒地说:“海军部说‘狮’号在与‘巴勒姆’号相遇之前就已降下了转向16罗经点的旗语,还说他们有确实的证据,可却没有向我提供过这一证据!”
      温和内向的伊文-托马斯知道一旦激化与海军部的矛盾将影响皇家海军的团结与形象,不过为了给自己和第五战列舰中队正名,他还是要再做一次尝试。1923年12月3日伊文-托马斯到海军部面见埃默里。他后来回忆说当他正要走进海军大臣办公室时,贝蒂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出现”并跟着他进了埃默里的办公室,然后借口要和海军大臣商谈要事不顾伊文-托马斯的坚持连推带搡地将他赶了出去,而目睹这一情景的埃默里竟然没有做任何干涉。虽然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我们现在只能在伊文-托马斯的回忆中找到,没有其他来源证实,但贝蒂和他之间的确可能出现了一些肢体冲突。愤怒屈辱而又沮丧的伊文-托马斯下午刚回到查塔姆就病倒了。四个月后他因健康原因退役并在之后两年半时间内一直处于虚弱和心力交瘁的状态。伊文-托马斯原定在1924年接受国王颁予的骑士大十字勋章(GCB),不过他的身体过于虚弱无法成行。而就在他精神崩溃三天后,杰利科还从新西兰向海军部发了一封电报指责“狮”号没有及时降下令5BS转向的信号旗和没有用灯光和无线电确认命令等一系列失误,并引用德国方面的评论证明5BS在海战中精准的炮术。那时候杰利科还不知道他的朋友在海军部的遭遇。当然这一尝试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1924年6月海军部报告终于公开出版。杰利科的意见竟被编成附录附在最后面,而且字句间还插有倾向于贝蒂的反驳注释。而医生则没有允许病中的伊文-托马斯阅读这本书。1925年5月2日健康状态好转的伊文-托马斯终于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国王乔治五世并接受GCB勋章。两个老朋友进行了30分钟的私人谈话,尽管国王对伊文-托马斯的遭遇十分同情和理解,但为了海军和国家的利益他还是劝说老友勿将矛盾公开化。伊文-托马斯接受了国王的建议,在此后近两年中他一直过着田园生活,尽量避开报纸上关于日德兰海战的议论,直到1927年初邱吉尔的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 1916-1918》的出版。在这本回忆录中邱吉尔对伊文-托马斯的指挥和5BS的表现大加指责,而几乎没有提到贝蒂在前卫战中的错误。对5BS过迟向北转向他甚至嘲讽说:“或许因为这位海军少将(伊文-托马斯)缓慢地加入战斗,所以他也想缓慢地撤出战斗。”伊文-托马斯终于爆发了,他给泰晤士报写了一封长信并于1927年2月16日发表。信中他驳斥邱吉尔不了解海战真实情况就闭门造车。他站在5BS和大舰队的立场上介绍了当时的战况,并且第一次公开指出关键时刻贝蒂在信号发送方面的失误。他还披露海军部在编写海战报告的过程中从未征询过他的意见。伊文-托马斯的反驳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海军军官也发表文章驳斥邱吉尔。报纸评论也将矛头指向贝蒂,质问海军部到底在哈珀报告事件中隐瞒了多少内幕。已从海军退役的哈珀也发表了长篇文章披露自己在编写日德兰海战报告时受到来自上层的压力。他还声称将很快出版根据哈珀报告撰写的著作《日德兰真相》。海军部对伊文-托马斯的公开信不作评论,但迫于压力在《日德兰真相》出版的同时公开了哈珀报告。同年7月,杰利科的妹夫麦登继任贝蒂成为第一海军大臣,这场争论也终于以杰利科派的胜利而告终。
      1928年5月31日,海军中将克莱格在日德兰海战12周年之际给他的前中队司令写信,“以12年前的日德兰之夜向你致敬。”整整3个月后,66岁的伊文-托马斯在贝特福德郡的考普尔(Cople)去世。第二年杰利科被告知伊文-托马斯当年出生的庄园已被当地政府买下成为公园,以纪念战争死难者和伊文-托马斯。杰利科回应说:“如果我在大舰队有一位忠诚和卓越的支持者,从来没有令人失望,有着超众的指挥能力并且率领他的战舰成为大舰队之楷模,这个人就是海军上将伊文-托马斯爵士。”1935年11月20日,76岁的杰利科去世。葬礼那天冬雨绵绵,寒气逼人。尽管贝蒂当时正患感冒,他仍坚持到场并担任抬棺人。4个月之后年仅65岁的贝蒂也去世了。他和杰利科后来都被安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棺木距纳尔逊的安息之处近在咫尺。


      1916年5月31日黄昏时分,日德兰战场上暮色低垂。皇家海军战列舰队正展开海战史上最强大的一条战列线轰击德国公海舰队。在这条战列线的末端,刚刚赶到的“巴勒姆”号主桅顶上还挂着那副已被硝烟熏染变色的婚礼花环,她紧随前方的七炮塔战列舰“阿金库尔”号用全部主炮向右舷齐射;在战场的西面,被重创的“厌战”号正颠簸着离开战场,没人会想到和她之后30年的传奇经历相比,她刚刚逃离的是最接近覆灭的一次险境;在战列线中央位置的“本博”号战列舰上,海军军校生狄金森正通过炮塔潜望镜向外观望,英国战列巡洋舰队刚刚急速驶过他的视野,但狄金森不解为什么没有看到他兄弟所在的“玛丽女王”号;在双方战列舰队之间的海面上,英国第十三驱逐舰支队的“昂斯洛”号(HMS Onslow)驱逐舰抵近到距德舰仅5500米的距离上发射完鱼雷,正向自己主力的方向高速撤退,她奇迹般地逃离火网,而舰长托维(John Tovey)少校25年后作为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指挥击沉了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战场的东北方向,刚刚投入战斗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在胡德少将的率领下正用305毫米主炮向“吕措夫”号齐射。

      日德兰海战的大幕尚未完全拉开,但高潮已过。



      1916年5月31日黄昏时分,日德兰战场上暮色低垂。皇家海军战列舰队正展开海战史上最强大的一条战列线轰击德国公海舰队。在这条战列线的末端,刚刚赶到的“巴勒姆”号主桅顶上还挂着那副已被硝烟熏染变色的婚礼花环,她紧随前方的七炮塔战列舰“阿金库尔”号用全部主炮向右舷齐射;在战场的西面,被重创的“厌战”号正颠簸着离开战场,没人会想到和她之后30年的传奇经历相比,她刚刚逃离的是最接近覆灭的一次险境;在战列线中央位置的“本博”号战列舰上,海军军校生狄金森正通过炮塔潜望镜向外观望,英国战列巡洋舰队刚刚急速驶过他的视野,但狄金森不解为什么没有看到他兄弟所在的“玛丽女王”号;在双方战列舰队之间的海面上,英国第十三驱逐舰支队的“昂斯洛”号(HMS Onslow)驱逐舰抵近到距德舰仅5500米的距离上发射完鱼雷,正向自己主力的方向高速撤退,她奇迹般地逃离火网,而舰长托维(John Tovey)少校25年后作为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指挥击沉了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战场的东北方向,刚刚投入战斗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在胡德少将的率领下正用305毫米主炮向“吕措夫”号齐射。

      日德兰海战的大幕尚未完全拉开,但高潮已过。

海战领域专业门外汉表示佩服及支持楼主科普!
好文章,竟然没有人回复
bjskyhorse 发表于 2012-4-1 13:18
好文章,竟然没有人回复
主要是文章很长,得MARK慢慢阅读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伊利莎白女王级在23.5-24节极速上向左舷回转的能力有多强,目前我只了解到QE在14节航速下满舵的战术直径为680码,23.5-24节条件下的还没有。
不留名,没天理!
yellowsubmarine 发表于 2012-4-1 12:35
1916年5月31日黄昏时分,日德兰战场上暮色低垂。皇家海军战列舰队正展开海战史上最强大的一条战列线轰 ...
此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啊......
CD风气浮躁,如此一文看的人都没多少....{:soso_e150:}
好久没买兵器实乃失误,差点就错过了,感谢楼主贴出
德国到底不是海军强国,没有亮剑的勇气
好长的文章,慢慢啃~~~
好文章啊,感谢LZ贴出,这期兵器没买
那个时代的舰队指挥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贝蒂对西默尔的姑息确实也是日德兰前卫战表现不佳的原因,但是通篇看来对贝蒂的批评还是很严重的,虽然当年在兵器上拜读过这篇文章,但是完整版只能更精彩啊,请问可以转帖么?
西默尔就是背黑锅的替罪羊,贝蒂在日德兰的表现是有失水准的
看完了,非常好,
我们熟悉的日德兰海战几乎仅仅局限于海战本身,更深的文章真的很少见
前排看好文
legnakrad 发表于 2012-4-1 14:38
那个时代的舰队指挥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贝蒂对西默尔的姑息确实也是日德兰前卫战表现不佳的原因,但是通 ...
多谢捧场。请把顶楼的说明一并转帖,谢谢!

另多谢版主!
不太熟悉,认真看看
这文章真是不错。
向专业人员学习,顶完再看。
很好看啊写的~~赞一个 ~~
我了个去,这文章也太干货了吧..

-_-::看的我都消化不良了..
好文,献花
大舰队的时代结束了
看来贝蒂非常关注自己在公众眼中的完美形象,不惜代价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他一贯的反应,1BCS弹药管理纪律败坏导致损失两舰,倒把主要责任推给了造船局,另一意义上说就是推给了费舍尔嘛。
不错不错。。。
经典好文啊
女王号未能参战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