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兩岸與美國軍事外交的評估(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36:22
<P>兩岸與美國軍事外交的評估</P>
<P>⊙ 王俊生</P>*本文刪節本刊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4年8月號,總第84期。
<P>  我們知道,由於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個國家都處於亞太地區,同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同時又都具有核武器,因此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著地區和全球的安全與穩定。影響中美之間關係的因素可以細分為經濟、政治、文化、宗教、意識形態等,其中,軍事因素無疑是影響兩國關係變化與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變數。但是要確切了解軍事因素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要比想象的難得多。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於軍事因素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極為保密的因素,如果單單從媒體上獲得的資訊來衡量其價值,難免有失偏頗。其次,兩國關係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其中台灣就是一個最大的變數,再加上雙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在經濟方面的巨大貿易關係,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兩國關係可能會因其他一些非軍事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重大的變化,而結果也必然會凸顯軍事這個「變數」,事實上這個「變數」顯然不是此事態的真正的變數,而只是為實現其他變數所形成的特定目的的一個工具而已。正如有學者所言,「戰爭的誘因也更為多樣化,不僅起因於領土、政治、經濟利益的爭奪,民族、宗教糾紛更是屢見不鮮。」「軍事對抗受政治、經濟、科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性增強。其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不單純是軍事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等多種因素在內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因此本文準備採用「指標分析」的途徑來評估軍事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1。 </P>
<P>一 採用指標分析的價值 </P>
<P>  我們知道「指標分析」的意義在於利用若干具有評估事件或情勢的代表性標杆作為衡量依據,然後在此基礎上來評估演變發展的程度,以及它可能形成的影響。指標分析的優點是它能夠提供評估依據,因此對不確定的發展情勢尤其具有定位的作用,而且它還能提供條件式的預測能力,亦即預測出在某種情形下的情勢演變可能會導致的某些行為結果。而它的缺點則在於,由於該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思維基礎之上,因此這就可能與實際情形不相符合;再加上該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不論是指標的設定還是評估的推論都可能注入個人的見解和偏好,很難脫離分析者的主觀判斷,其結果必然是不能客觀的反應客觀現實。</P>
<P>  無論如何,筆者擬以中美軍事交往、兩岸軍事交往以及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作為評估的指標,因為這三個指標和中美關係都有直接的聯繫,而且通過對這三個指標的分析基本上就可以把軍事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程度以及範圍都包括在內。接著將在每個評估指標下,設立評估依據,作為檢驗標準。可以預設,就中美軍事交往而言,中美軍事交往越是頻繁、交往級別越高,中美關係就越好,反之亦然;就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而言,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有其對立性,但是大致可以認為交往越是頻繁、交往級別越高,中美關係就越是倒退,甚至陷入困境,反之亦然;就兩岸關係軍事關係而言,兩岸軍事對峙的可能性越大,中美關係越是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反之亦然。 </P>
<P>二 中美軍事交往 </P>
<P>  中美之間軍事交往最起伏不定的要數布什政府上台來的這幾年。因此,本文就以布什2001年1月18日舉行的新總統就職慶祝活動為起點,來考察中美之間的軍事交往。以下是過去的三年中美之間軍事交往的大致內容。 </P>
<P>表 一:中國大陸與美國軍事交往一覽表(2001-2003)</P>
時 間  軍 事 交 往 內 容 性 質2 0 0 13月15日遲浩田在會見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布萊爾軍事領導人訪問 4月1日美國軍用偵察機在南海上空撞毀中國軍用飛機軍事交往重大事件 10月19日江澤民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12月4日美國國務院反恐事務協調員泰勒大使率團訪問北京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22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訪華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3月29日張萬年上將會見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成員軍事代表團訪問 6月24日遲浩田今天會見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克一行軍事領導人訪問 6月27日遲浩田會見了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一行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9日遲浩田上將會見了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加夫尼海軍中將及其一行軍事代表團訪問 10月18日美國務院負責軍控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和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訪華安全磋商 10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4天的工作訪問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11月22日美國前國防部長、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 11月24日美國海軍「福斯特」號驅逐艦抵達青島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軍事互訪 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班代表團啟程前往美國進行訪問軍事代表團訪問 12月6日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海空軍事安全工作小組會議在青島舉行安全磋商 12月9日熊光楷上將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費思進行中美國防部副部長級防務磋商安全磋商 12月12日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法戈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31月20日中美舉行副外長級戰略安全、多邊軍控和防擴散問題磋商安全磋商 4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國防大學等若干軍事單位軍事代表團訪問 6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最高領導人會見 7月28日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塞繆爾.伯傑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抵達美國關q進行友好訪問軍事互訪 10月28日曹剛川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舉行了會談軍事領導人訪問
<P>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美之間的軍事交往主要以軍事領導人訪問為主,仍然處於非常低的軍事交往階段。同時可以看出,自從布什政府上台後中美軍事關係始終和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相互影響,但是在不同的階段,雙方影響的程度以及主客體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其中可以以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為標誌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很明顯,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的軍事交往日益活躍,具體而言: </P>
<P>  第一個階段(布什政府上台──2001年4月1日「撞機事件」),由於布什上任之初把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由克林頓時期的「建設性夥伴」關係重新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關係,放言「竭盡全力協防台灣」,結果是使中美關係包括軍事關係全面倒退。從上表可以看出,至2001年4月「撞機事件」前這段時間兩軍舉行了極少的交往,但是雙方仍然保持著有限度的聯繫。在這個階段很明顯是政治因素限制了雙方軍事的交往。 </P>
<P>  第二個階段(4月1日「撞機事件」──9﹒11恐怖襲擊事件);由於發生了4月1日「撞機事件」使兩軍關係滑向了冰點,事實上切斷了任何聯繫。這個階段很明顯是軍事因素影響了政治互動。</P>
<P>  針對以上兩個階段的這種現象,有國內學者總結到,自從2001年以來「中美在安全領域的矛盾已經凸顯出來,中美撞擊事件、增加對台軍售、宣佈退出《反導條約》、建設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戰略部署滲入中亞地區、加強同印度的實質軍事關係等都反映了美國準備在中國『羽翼未豐』之時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和遏止的意圖。」3因此在這種意圖下,兩軍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交往。</P>
<P>  第三個階段(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至今);從上表可以看出,自從「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兩軍之間的交往日益活躍,甚至達到「歷史最好的階段」。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此階段發生了兩件深刻影響中美關係的事情。首先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美國為了進行國際反恐運動,必須獲得中國等大國的支援才能有效的進行,因此兩國取得共同合作的基礎與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再者,朝鮮核問題也是促成近日兩國關係改善的重要力量。由於布什政府感到用武力解決代價太高,再加上其國內外的形式也不利於其用武力解決,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願直接與朝鮮方面進行交涉,因為擔心朝鮮的「勒索外交」要價過高,所以綜合考慮必須得到中國的協助,然後通過協商的方式進行解決。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可以看出是由於在雙方在戰略上的共同需要,中美之間的軍事關係才得以全面恢復並且逐漸好轉,到2003年10月24日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訪美時達到了頂峰,從而,「中美之間的關係達到歷史上最好的程度」。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說是軍事因素和政治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P>
<P>  綜合考察可以看出,政治因素和軍事因素的在中美關係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但是,軍事因素更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良好的軍事關係可以更好的促進雙方的政治交往。正如國內有學者所言,「中美軍事關係是中美兩國戰略利益體現最為直接最為敏感的前沿地帶,是集中反映中美關係本質屬性的晴雨錶。兩國關係趨於正常化時,軍事領域的正常化往往滯後於其他領域。兩國關係惡化時,軍事關係往往首當其衝。」4我們知道,在中美軍事交往中雙方講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尋找利益交彙點,那麼應該怎樣認識這個利益交彙點,我想有一點最重要,這個交彙點就是中美軍事關係的良好發展最終受益的是兩國人民。 </P>
<P>  據以上事實可以評估,在以後的一到兩年的時間裏,中美之間的關係將朝著更為樂觀的方向發展。因為,首先,由於在「反恐」上兩國所形成的共用戰略資源,使雙方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了基本的共識。其次,由於雙方較好的政治關係,從而使兩國軍事之間的交往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促進了雙方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從而可以有效的深化政治關係。再者,也由於在雙方在良好的政治關係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良好的軍事互動而帶來的慣性,必然會把中美之間的政治關係在正常情況下帶入一個更好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即使在發生不利於中美關係的重大事態之情況下,由於兩國在軍事上的較高程度上的互信,也必然會降低、緩和雙方的政治對抗。 </P>
<P>三 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P>
<P>  我們仍然以過去的三年為時間段,來考察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情況。首先我們先回憶一下自從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的大致內容。</P>
<P>表2:台灣與美國軍事軍事交往一覽表(2001-2003)5 </P>
時 間  軍 事 交 往 內 容 交往性質2 0 0 14月20日台灣舉行「漢光17號」軍演,美軍首次派遣了現役校級軍官觀摩軍事互演 4月24日美台一年一度的軍售會議召開,軍售總額60億美元軍售 5月23日陳水扁過境美國最高軍售領導活動 7月19日美台機密高層軍事會談連續兩天在加州舉行軍事會談 10月26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將售台36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軍售 11月1日美國前國防部長柯思訪台軍事領導人訪問 12月16日台灣「國防部長」伍世文過境紐約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21月7日「美台安全檢討委員會」訪台軍事代表團訪問 3月9日台「國防部長」湯耀明赴美參加「2002年美台防禦高峰會」軍事會談 9月4日美國國防部通知台灣將出售價值5﹒2億美元的4筆武器裝備軍售 9月7日台「國防部副部長」康寧詳赴美國活動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1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同意出售給台灣290枚「拖式2B型」反裝甲導彈軍售2 0 0 32月11日台「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赴美活動軍事領導人訪問 4月開始台灣舉行「漢光19號」軍演,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以「撤僑小組」名義進駐台軍「衡山指揮所」,對台軍的戰略、戰術與訓練、武器配置進行現場指導軍事互演 9月15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及喬治城大學合辦的「美國與台灣軍事關係」 中透漏台灣與美國國防部高層間已於去年下半年設立了「軍事危機處理電話熱線」軍事研討會
<P>  從以上表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交往有以下幾個特點:</P>
<P>  第一,美台之間的軍事交往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其中美國對台灣軍售佔有很大的份量。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對台灣的單方面軍事援助,這裡不僅包括武器出售、技術輸出而且也包括人員培訓、情報支援和軍官往來等,正如國內有學者所說,「美台之間的關係完全是一種一邊倒的不對稱關係」6。而另一方面,台灣當局也樂於被利用,究其根本是試圖挾洋自重、增強其「武力拒統」的本錢。</P>
<P>  第二,整體水平高。可以看出,2001年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日趨頻繁,也可以說達到了歷史的「新高」。據有關資料,在該年中台灣共舉行各類演習三百余次,成為台灣軍隊歷史上演習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台灣當局與美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多達90餘項,美國先後派出9個評估團到台灣,全面評估台海上、空中和地面防禦體系以及台軍戰力。並派軍事專家小組赴台對部隊訓練、武器裝備操作、後勤維修保養及戰術戰法運用等進行指導。而在2002年後,雙方的軍事交往在數量上雖然有所減少,但是級別卻逐漸提高,最後以台「國防部長」湯曜明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的會見為標誌達到了頂點。同時,美台在2002年下半年設立「軍事危機處理電話熱線」,使美台軍事交往逐漸走向公開化和制度化,進一步證明了美台軍事合作已經由過去的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開始逐漸向戰術協作與戰略聯盟的方向發展。</P>
<P>  第三,同時,從上表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幾年中美國與台灣之間不僅舉辦一系列的軍事研討會,而且美國和台灣也多次舉行不同層次的軍事聯合演習,其結果是美國除了對台灣輸出軍事裝備硬體外,又開始輸出軍事思想,而這種後果必然是「一旦台灣軍隊的軍事戰略和基本作戰思想與美國實現整合,台灣軍隊將會徹底拋棄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陸』色彩,轉而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由於美台軍事戰略在整合之後有了實際運作層面的介面,將導致真正意義上的美台軍事一體化成為現實。」7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P>
<P>  從上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之間的交往受中美關係影響的程度和深度都相當有限,雖然美國因為「911」恐怖襲擊,由於戰略上的巨大需要逐漸改變了自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的過於頻繁的軍事交往,但是在級別上卻逐漸提高。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P>
<P>  首先由於《與台灣關係法》的存在,使美國在對台灣軍事交往時有了一個「法律化」的框架,也使雙方的交往更多的顯示了「合理」的成分。對於這一「法律化」的框架,有學者指出,「我們應該從全局著眼,堅持原則上的堅定性和策略上的靈活性;既要把它放到整個中美關係中去考察,又要充分利用影響美國售台武器的各種因素,使之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解決這一問題。」8 </P>
<P>  其次,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交往更多的是美國遏止中國崛起的一種手段。美發展對台軍事交往的根本目的,是扶植台軍事力量,支援其維持現狀,使台成為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永久性戰略資源。因為「美國認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今後的25年時間裡將保持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率,對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十分重要」9,「在美國人看來,亞太地區不僅面積廣大,人口眾多,而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6支武裝部隊活動的區域,安全是第一位的問題。」10「美國顯然想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影響並牽制中國的發展。」11</P>
<P>  此外它也與整個國際戰略割據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關係。由於蘇聯解體,中國在整個美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下降,所以美國國內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人士主張放棄「中國牌」,要求政府不應當讓一個共產黨政權來左右其對外政策,主張恢復中美建交前美國對台灣的支援力度,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對台軍售。這也可以被認為是導致美台軍事交往水平逐漸提高的一個原因。</P>
<P>  因此可以評估,在未來的一到兩年裡,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發展到如何好的地步,但是由於我們反復強調的美國在整個東亞的安全戰略在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降低與台灣軍事交往的整體水平。因此可以看出,雖然美國對台灣軍售是一個很大的影響中美關係的變數,但是由於雙方對對方的戰略意圖、目標以及為此所採取的手段都有一個大致清晰的了解──既是美國無論如何對台灣進行軍事交往,但是都不可能以完全犧牲中美關係的大局為代價,反之,由於中國「和平崛起」的大戰略,又不太可能為了美台軍事交往而全面犧牲中美關係──除非有較大的變化,所以中美之間的關係由於受到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而後退的可能性雖然時刻存在,但是一般而言不會從根本上導致中美關係的全面退步。 </P>
<P> </P><P>兩岸與美國軍事外交的評估</P>
<P>⊙ 王俊生</P>*本文刪節本刊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4年8月號,總第84期。
<P>  我們知道,由於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個國家都處於亞太地區,同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同時又都具有核武器,因此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著地區和全球的安全與穩定。影響中美之間關係的因素可以細分為經濟、政治、文化、宗教、意識形態等,其中,軍事因素無疑是影響兩國關係變化與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變數。但是要確切了解軍事因素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要比想象的難得多。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於軍事因素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極為保密的因素,如果單單從媒體上獲得的資訊來衡量其價值,難免有失偏頗。其次,兩國關係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其中台灣就是一個最大的變數,再加上雙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在經濟方面的巨大貿易關係,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兩國關係可能會因其他一些非軍事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重大的變化,而結果也必然會凸顯軍事這個「變數」,事實上這個「變數」顯然不是此事態的真正的變數,而只是為實現其他變數所形成的特定目的的一個工具而已。正如有學者所言,「戰爭的誘因也更為多樣化,不僅起因於領土、政治、經濟利益的爭奪,民族、宗教糾紛更是屢見不鮮。」「軍事對抗受政治、經濟、科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性增強。其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不單純是軍事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等多種因素在內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因此本文準備採用「指標分析」的途徑來評估軍事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1。 </P>
<P>一 採用指標分析的價值 </P>
<P>  我們知道「指標分析」的意義在於利用若干具有評估事件或情勢的代表性標杆作為衡量依據,然後在此基礎上來評估演變發展的程度,以及它可能形成的影響。指標分析的優點是它能夠提供評估依據,因此對不確定的發展情勢尤其具有定位的作用,而且它還能提供條件式的預測能力,亦即預測出在某種情形下的情勢演變可能會導致的某些行為結果。而它的缺點則在於,由於該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思維基礎之上,因此這就可能與實際情形不相符合;再加上該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不論是指標的設定還是評估的推論都可能注入個人的見解和偏好,很難脫離分析者的主觀判斷,其結果必然是不能客觀的反應客觀現實。</P>
<P>  無論如何,筆者擬以中美軍事交往、兩岸軍事交往以及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作為評估的指標,因為這三個指標和中美關係都有直接的聯繫,而且通過對這三個指標的分析基本上就可以把軍事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程度以及範圍都包括在內。接著將在每個評估指標下,設立評估依據,作為檢驗標準。可以預設,就中美軍事交往而言,中美軍事交往越是頻繁、交往級別越高,中美關係就越好,反之亦然;就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而言,美國與台灣的軍事交往有其對立性,但是大致可以認為交往越是頻繁、交往級別越高,中美關係就越是倒退,甚至陷入困境,反之亦然;就兩岸關係軍事關係而言,兩岸軍事對峙的可能性越大,中美關係越是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反之亦然。 </P>
<P>二 中美軍事交往 </P>
<P>  中美之間軍事交往最起伏不定的要數布什政府上台來的這幾年。因此,本文就以布什2001年1月18日舉行的新總統就職慶祝活動為起點,來考察中美之間的軍事交往。以下是過去的三年中美之間軍事交往的大致內容。 </P>
<P>表 一:中國大陸與美國軍事交往一覽表(2001-2003)</P>
時 間  軍 事 交 往 內 容 性 質2 0 0 13月15日遲浩田在會見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布萊爾軍事領導人訪問 4月1日美國軍用偵察機在南海上空撞毀中國軍用飛機軍事交往重大事件 10月19日江澤民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12月4日美國國務院反恐事務協調員泰勒大使率團訪問北京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22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訪華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3月29日張萬年上將會見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成員軍事代表團訪問 6月24日遲浩田今天會見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克一行軍事領導人訪問 6月27日遲浩田會見了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一行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9日遲浩田上將會見了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加夫尼海軍中將及其一行軍事代表團訪問 10月18日美國務院負責軍控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和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訪華安全磋商 10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4天的工作訪問最高軍事領導會見 11月22日美國前國防部長、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 11月24日美國海軍「福斯特」號驅逐艦抵達青島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軍事互訪 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班代表團啟程前往美國進行訪問軍事代表團訪問 12月6日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海空軍事安全工作小組會議在青島舉行安全磋商 12月9日熊光楷上將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費思進行中美國防部副部長級防務磋商安全磋商 12月12日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法戈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31月20日中美舉行副外長級戰略安全、多邊軍控和防擴散問題磋商安全磋商 4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國防大學等若干軍事單位軍事代表團訪問 6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最高領導人會見 7月28日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塞繆爾.伯傑訪華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抵達美國關q進行友好訪問軍事互訪 10月28日曹剛川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舉行了會談軍事領導人訪問
<P>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美之間的軍事交往主要以軍事領導人訪問為主,仍然處於非常低的軍事交往階段。同時可以看出,自從布什政府上台後中美軍事關係始終和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相互影響,但是在不同的階段,雙方影響的程度以及主客體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其中可以以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為標誌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很明顯,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的軍事交往日益活躍,具體而言: </P>
<P>  第一個階段(布什政府上台──2001年4月1日「撞機事件」),由於布什上任之初把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由克林頓時期的「建設性夥伴」關係重新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關係,放言「竭盡全力協防台灣」,結果是使中美關係包括軍事關係全面倒退。從上表可以看出,至2001年4月「撞機事件」前這段時間兩軍舉行了極少的交往,但是雙方仍然保持著有限度的聯繫。在這個階段很明顯是政治因素限制了雙方軍事的交往。 </P>
<P>  第二個階段(4月1日「撞機事件」──9﹒11恐怖襲擊事件);由於發生了4月1日「撞機事件」使兩軍關係滑向了冰點,事實上切斷了任何聯繫。這個階段很明顯是軍事因素影響了政治互動。</P>
<P>  針對以上兩個階段的這種現象,有國內學者總結到,自從2001年以來「中美在安全領域的矛盾已經凸顯出來,中美撞擊事件、增加對台軍售、宣佈退出《反導條約》、建設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戰略部署滲入中亞地區、加強同印度的實質軍事關係等都反映了美國準備在中國『羽翼未豐』之時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和遏止的意圖。」3因此在這種意圖下,兩軍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交往。</P>
<P>  第三個階段(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至今);從上表可以看出,自從「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兩軍之間的交往日益活躍,甚至達到「歷史最好的階段」。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此階段發生了兩件深刻影響中美關係的事情。首先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美國為了進行國際反恐運動,必須獲得中國等大國的支援才能有效的進行,因此兩國取得共同合作的基礎與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再者,朝鮮核問題也是促成近日兩國關係改善的重要力量。由於布什政府感到用武力解決代價太高,再加上其國內外的形式也不利於其用武力解決,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願直接與朝鮮方面進行交涉,因為擔心朝鮮的「勒索外交」要價過高,所以綜合考慮必須得到中國的協助,然後通過協商的方式進行解決。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可以看出是由於在雙方在戰略上的共同需要,中美之間的軍事關係才得以全面恢復並且逐漸好轉,到2003年10月24日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訪美時達到了頂峰,從而,「中美之間的關係達到歷史上最好的程度」。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說是軍事因素和政治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P>
<P>  綜合考察可以看出,政治因素和軍事因素的在中美關係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但是,軍事因素更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良好的軍事關係可以更好的促進雙方的政治交往。正如國內有學者所言,「中美軍事關係是中美兩國戰略利益體現最為直接最為敏感的前沿地帶,是集中反映中美關係本質屬性的晴雨錶。兩國關係趨於正常化時,軍事領域的正常化往往滯後於其他領域。兩國關係惡化時,軍事關係往往首當其衝。」4我們知道,在中美軍事交往中雙方講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尋找利益交彙點,那麼應該怎樣認識這個利益交彙點,我想有一點最重要,這個交彙點就是中美軍事關係的良好發展最終受益的是兩國人民。 </P>
<P>  據以上事實可以評估,在以後的一到兩年的時間裏,中美之間的關係將朝著更為樂觀的方向發展。因為,首先,由於在「反恐」上兩國所形成的共用戰略資源,使雙方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了基本的共識。其次,由於雙方較好的政治關係,從而使兩國軍事之間的交往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促進了雙方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從而可以有效的深化政治關係。再者,也由於在雙方在良好的政治關係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良好的軍事互動而帶來的慣性,必然會把中美之間的政治關係在正常情況下帶入一個更好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即使在發生不利於中美關係的重大事態之情況下,由於兩國在軍事上的較高程度上的互信,也必然會降低、緩和雙方的政治對抗。 </P>
<P>三 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P>
<P>  我們仍然以過去的三年為時間段,來考察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情況。首先我們先回憶一下自從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的大致內容。</P>
<P>表2:台灣與美國軍事軍事交往一覽表(2001-2003)5 </P>
時 間  軍 事 交 往 內 容 交往性質2 0 0 14月20日台灣舉行「漢光17號」軍演,美軍首次派遣了現役校級軍官觀摩軍事互演 4月24日美台一年一度的軍售會議召開,軍售總額60億美元軍售 5月23日陳水扁過境美國最高軍售領導活動 7月19日美台機密高層軍事會談連續兩天在加州舉行軍事會談 10月26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將售台36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軍售 11月1日美國前國防部長柯思訪台軍事領導人訪問 12月16日台灣「國防部長」伍世文過境紐約軍事領導人訪問2 0 0 21月7日「美台安全檢討委員會」訪台軍事代表團訪問 3月9日台「國防部長」湯耀明赴美參加「2002年美台防禦高峰會」軍事會談 9月4日美國國防部通知台灣將出售價值5﹒2億美元的4筆武器裝備軍售 9月7日台「國防部副部長」康寧詳赴美國活動軍事領導人訪問 10月1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同意出售給台灣290枚「拖式2B型」反裝甲導彈軍售2 0 0 32月11日台「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赴美活動軍事領導人訪問 4月開始台灣舉行「漢光19號」軍演,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以「撤僑小組」名義進駐台軍「衡山指揮所」,對台軍的戰略、戰術與訓練、武器配置進行現場指導軍事互演 9月15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及喬治城大學合辦的「美國與台灣軍事關係」 中透漏台灣與美國國防部高層間已於去年下半年設立了「軍事危機處理電話熱線」軍事研討會
<P>  從以上表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交往有以下幾個特點:</P>
<P>  第一,美台之間的軍事交往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其中美國對台灣軍售佔有很大的份量。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對台灣的單方面軍事援助,這裡不僅包括武器出售、技術輸出而且也包括人員培訓、情報支援和軍官往來等,正如國內有學者所說,「美台之間的關係完全是一種一邊倒的不對稱關係」6。而另一方面,台灣當局也樂於被利用,究其根本是試圖挾洋自重、增強其「武力拒統」的本錢。</P>
<P>  第二,整體水平高。可以看出,2001年美國和台灣的軍事交往日趨頻繁,也可以說達到了歷史的「新高」。據有關資料,在該年中台灣共舉行各類演習三百余次,成為台灣軍隊歷史上演習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台灣當局與美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多達90餘項,美國先後派出9個評估團到台灣,全面評估台海上、空中和地面防禦體系以及台軍戰力。並派軍事專家小組赴台對部隊訓練、武器裝備操作、後勤維修保養及戰術戰法運用等進行指導。而在2002年後,雙方的軍事交往在數量上雖然有所減少,但是級別卻逐漸提高,最後以台「國防部長」湯曜明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的會見為標誌達到了頂點。同時,美台在2002年下半年設立「軍事危機處理電話熱線」,使美台軍事交往逐漸走向公開化和制度化,進一步證明了美台軍事合作已經由過去的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開始逐漸向戰術協作與戰略聯盟的方向發展。</P>
<P>  第三,同時,從上表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幾年中美國與台灣之間不僅舉辦一系列的軍事研討會,而且美國和台灣也多次舉行不同層次的軍事聯合演習,其結果是美國除了對台灣輸出軍事裝備硬體外,又開始輸出軍事思想,而這種後果必然是「一旦台灣軍隊的軍事戰略和基本作戰思想與美國實現整合,台灣軍隊將會徹底拋棄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陸』色彩,轉而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由於美台軍事戰略在整合之後有了實際運作層面的介面,將導致真正意義上的美台軍事一體化成為現實。」7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P>
<P>  從上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之間的交往受中美關係影響的程度和深度都相當有限,雖然美國因為「911」恐怖襲擊,由於戰略上的巨大需要逐漸改變了自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的過於頻繁的軍事交往,但是在級別上卻逐漸提高。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P>
<P>  首先由於《與台灣關係法》的存在,使美國在對台灣軍事交往時有了一個「法律化」的框架,也使雙方的交往更多的顯示了「合理」的成分。對於這一「法律化」的框架,有學者指出,「我們應該從全局著眼,堅持原則上的堅定性和策略上的靈活性;既要把它放到整個中美關係中去考察,又要充分利用影響美國售台武器的各種因素,使之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解決這一問題。」8 </P>
<P>  其次,可以看出美台軍事交往更多的是美國遏止中國崛起的一種手段。美發展對台軍事交往的根本目的,是扶植台軍事力量,支援其維持現狀,使台成為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永久性戰略資源。因為「美國認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今後的25年時間裡將保持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率,對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十分重要」9,「在美國人看來,亞太地區不僅面積廣大,人口眾多,而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6支武裝部隊活動的區域,安全是第一位的問題。」10「美國顯然想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影響並牽制中國的發展。」11</P>
<P>  此外它也與整個國際戰略割據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關係。由於蘇聯解體,中國在整個美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下降,所以美國國內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人士主張放棄「中國牌」,要求政府不應當讓一個共產黨政權來左右其對外政策,主張恢復中美建交前美國對台灣的支援力度,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對台軍售。這也可以被認為是導致美台軍事交往水平逐漸提高的一個原因。</P>
<P>  因此可以評估,在未來的一到兩年裡,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發展到如何好的地步,但是由於我們反復強調的美國在整個東亞的安全戰略在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降低與台灣軍事交往的整體水平。因此可以看出,雖然美國對台灣軍售是一個很大的影響中美關係的變數,但是由於雙方對對方的戰略意圖、目標以及為此所採取的手段都有一個大致清晰的了解──既是美國無論如何對台灣進行軍事交往,但是都不可能以完全犧牲中美關係的大局為代價,反之,由於中國「和平崛起」的大戰略,又不太可能為了美台軍事交往而全面犧牲中美關係──除非有較大的變化,所以中美之間的關係由於受到美國與台灣軍事交往而後退的可能性雖然時刻存在,但是一般而言不會從根本上導致中美關係的全面退步。 </P>
<P> </P>
呵呵,对不起,标错了,应该是转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