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考虑的关于鸭式布局超音速升力中心后移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00:29
超音速飞行,导致升力中心后移,所以需要常规布局的飞机偏转很大角度进行配平
常规布局的平尾在最后,相对受迎面气流冲击较小,相对于鸭翼偏转同样的角度,受到阻力要小

鸭式布局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候,同样升力中心后移(虽然三角翼情况好一点,但也会后移),我考虑有以下两种配平解决方案

1。超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和重心重合(或者相差很小很小),鸭翼水平,不用作配平(或者偏转的角度很小很小很小)
2。超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后移到重心后方,需要鸭翼作偏转,以作配平

上面两种方案,在亚音速巡航时候对应下面两种情况
1。升力中心靠前,需要鸭翼偏转配平

2。
a.升力中心和重心重合,不需要鸭翼配平
b.升力中心相对于重心靠前,但是靠前的量很小,鸭翼偏转的量很小

这样两种方案对应
三代机中的应对(非升力体设计)
方案1。鸭翼应该会较小,否则亚音速巡航,主翼升力中心复位(相对于超音速时候前移),鸭翼升力一起叠加,升力中心进一步前移,使得力矩减小,配平效率下降,鸭翼产生低头力矩的时候,阻力进一步增加。所以该方案下,鸭翼较小,并且靠前,这样可以在减小鸭翼面积以减小阻力和鸭翼升力的情况下,保持力矩。我个人设想为采用远距耦合的一个因素,典型代表时台风。

方案2。
也可能是远距耦合,但是鸭翼脱体窝增升效果不强
为增升,近距耦合,亚音速时候脱体窝使主翼升力加强,使鸭翼产生的升力对总体升力中心的影响会变小(前后翼升力都增加了,前翼升力增加对升力中心的影响就小)。有超音速回到亚音速状态,升力中心的前移受鸭翼升力的影响也小,因此升力中心的变化只取决于速度,如果升力中心和重心很近,则鸭翼需要配平很少,配平阻力也变小。我认为阵风是这种情况,原因是发动机都不给力,为增加载荷,只能近距耦合。
但由于亚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和重心靠近,静不安定度会不会较小?

个人认为,在发动机给力的情况下,台风(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好,超音速阻力小并且超音速气动性能很好(因为水平飞行的时候,不需要鸭翼产生力矩配平,比平尾有优势),亚音速情况,由于鸭翼离开升力中心远,力矩足够,鸭翼为配平而做出的偏转很小,阻力不大,可以由发动机克服,毕竟亚音速配平时候的阻力远比超音速配平时候的阻力大。这也可以看作远距耦合的优势。
当然近距耦合的额外升力不可忽视,所以设计轰炸机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近距耦合布局以增加升力。
我认为10号不能单纯认为是近距耦合,因该是远距和近距的折衷。

当然以上都是反推,逻辑上肯定有问题,希望达人能够指出。
超音速飞行,导致升力中心后移,所以需要常规布局的飞机偏转很大角度进行配平
常规布局的平尾在最后,相对受迎面气流冲击较小,相对于鸭翼偏转同样的角度,受到阻力要小

鸭式布局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候,同样升力中心后移(虽然三角翼情况好一点,但也会后移),我考虑有以下两种配平解决方案

1。超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和重心重合(或者相差很小很小),鸭翼水平,不用作配平(或者偏转的角度很小很小很小)
2。超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后移到重心后方,需要鸭翼作偏转,以作配平

上面两种方案,在亚音速巡航时候对应下面两种情况
1。升力中心靠前,需要鸭翼偏转配平

2。
a.升力中心和重心重合,不需要鸭翼配平
b.升力中心相对于重心靠前,但是靠前的量很小,鸭翼偏转的量很小

这样两种方案对应
三代机中的应对(非升力体设计)
方案1。鸭翼应该会较小,否则亚音速巡航,主翼升力中心复位(相对于超音速时候前移),鸭翼升力一起叠加,升力中心进一步前移,使得力矩减小,配平效率下降,鸭翼产生低头力矩的时候,阻力进一步增加。所以该方案下,鸭翼较小,并且靠前,这样可以在减小鸭翼面积以减小阻力和鸭翼升力的情况下,保持力矩。我个人设想为采用远距耦合的一个因素,典型代表时台风。

方案2。
也可能是远距耦合,但是鸭翼脱体窝增升效果不强
为增升,近距耦合,亚音速时候脱体窝使主翼升力加强,使鸭翼产生的升力对总体升力中心的影响会变小(前后翼升力都增加了,前翼升力增加对升力中心的影响就小)。有超音速回到亚音速状态,升力中心的前移受鸭翼升力的影响也小,因此升力中心的变化只取决于速度,如果升力中心和重心很近,则鸭翼需要配平很少,配平阻力也变小。我认为阵风是这种情况,原因是发动机都不给力,为增加载荷,只能近距耦合。
但由于亚音速时候,升力中心和重心靠近,静不安定度会不会较小?

个人认为,在发动机给力的情况下,台风(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好,超音速阻力小并且超音速气动性能很好(因为水平飞行的时候,不需要鸭翼产生力矩配平,比平尾有优势),亚音速情况,由于鸭翼离开升力中心远,力矩足够,鸭翼为配平而做出的偏转很小,阻力不大,可以由发动机克服,毕竟亚音速配平时候的阻力远比超音速配平时候的阻力大。这也可以看作远距耦合的优势。
当然近距耦合的额外升力不可忽视,所以设计轰炸机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近距耦合布局以增加升力。
我认为10号不能单纯认为是近距耦合,因该是远距和近距的折衷。

当然以上都是反推,逻辑上肯定有问题,希望达人能够指出。
阿,发错地方了,能帮忙转地方吗?
来顶一下啊……
我希望能转到空版啊{:soso_e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