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的大纵深作战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4:43:05
<P>如题,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什么??</P>

<P>两者都是进攻性战略,我的理解,闪电战偏重于战术,大纵深偏重于战略。都强调坦克的集中使用,大纵深强调使用重型坦克在敌人薄弱环节打开突破口,然后,中型坦克有主导,大量的预备队跟进发展胜利,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进行侧击,合围。而闪电战我认为是在突破后,打击对方的补给线,重要的心理影响的目标,造成对手的溃败。不知理解对否,估计有偏差。</P>

<P>请高手指正。</P><P>如题,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什么??</P>

<P>两者都是进攻性战略,我的理解,闪电战偏重于战术,大纵深偏重于战略。都强调坦克的集中使用,大纵深强调使用重型坦克在敌人薄弱环节打开突破口,然后,中型坦克有主导,大量的预备队跟进发展胜利,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进行侧击,合围。而闪电战我认为是在突破后,打击对方的补给线,重要的心理影响的目标,造成对手的溃败。不知理解对否,估计有偏差。</P>

<P>请高手指正。</P>
<P>闪电战是靠坦克的快速前进,并且是强行突破,轻型坦克为主,中型坦克掩护轻型坦克,在波兰,法国等西欧的德军坦克使用的情况可以支持我的论点,苏德战争前期也是,而大纵深是强调使用重型坦克在敌人薄弱环节打开突破口,然后,中型坦克有主导,大量的预备队跟进发展胜利。</P><P>而闪电战是一次集中力量冲击,而且好像有时是迂回包围。</P><P>不知我说的对吗</P>
<P>重要的心理影响</P><P>斯图卡上的响声不要忘了</P>
闪电战才是战略性,大纵深是战术性。闪电战的宗旨是造成敌人总崩溃,大纵深是完成突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P>转自铁血的回复:</P><P>[转帖]</P><P>要说大纵深,就不得不提一提二战以前苏联吐哈切夫斯基所提倡的突破口理论,所谓突破口理论就是,将进攻部分分为几个梯队,其中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步兵组成,在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炮兵的协同下用于突破敌人防线,扩大并巩固突破口, 第二个梯对主要有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穿过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胜利。。。这是一个静态的模型,但是在实战中,当第一梯队突破突破口时,往往遭到敌人反冲击,封闭突破口,所以第二梯队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继续突破。。。所以,这时候就分为两种看法,一种是等突破口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时,就投入第二梯队,协助第一梯队完成突破,并发展胜利。。。第二种看法是就是要第一梯队完成突破之后,拓展并巩固突破口之后,再投入完整的装甲部队发展胜利。。。不管怎么说,何时投入发展胜利的第二梯队是获得胜利与否,战果大小的关键,也是指挥官对战场战机把握能力的考验。。。当然,不是所有的指挥官都是天才,投入第二梯队的时机往往难以把握,所以,在二战中苏联的进攻梯队往往不是两个,而是三个甚至四个。。。

按照突破口理论,第一梯队是缺少装甲部队的,但是在第二世界大战中,由于苏联步兵缺乏足够的火力(由于素质等诸多原因,往往按照计划炮火准备做的还行,但是在投入步兵进行攻击的时候,缺乏协同)和防护缺乏攻坚能力。。。。所以,在实战中,往往用于打开突破口的第一梯队也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等大量装甲战斗车辆,所以一句话,坦克装甲车辆是大量需要的。。。

但是战争初期,中期,苏联的大纵深进攻并没有发挥(主要是被德国闪电战打得喘不过气来,处于战略被动)。。。但是大纵深防御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莫斯科保卫战(纵深达数百英里,既然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和装甲力量,那么就用距离来防御巴,因为,坦克一次纵深进攻,会耗费大量的燃油,摩托小时弹药,也就是说,坦克不是核动力,每一次经过周密的作战准备之后,进攻距离是有限度的,将防御纵深扩大,那么敌人一次进攻难以突破防御,那么,战役就会陷入持久化之中,优势将随着时间向防御者转化。。。当然,也只有朱可夫对装甲战友深刻理解的人才会做出这么一个方案)。。。

在二战中突破口战术逐渐得到了完善,比如,利用黎明,技术(比如朱可夫的探照灯战术)营造突然性,利用佯动,佯攻等牵制迷惑敌人,突破口往往选择在适于装甲突击的地段,往往集中大部分兵力并在狭窄正面展开,航空兵炮火准备在战役发动时往往按照计划对突破地段进行火力准备,营造一种兵力火力压倒性的优势等等。。。前面说过,在苏德战场初期,苏军由于处于战略被动,不能有效的使用突破口战术,但是在战争末期,苏军的突破口战术才稍见成效。。。比如,白俄罗斯等连续发动的十次战役(我国的刘伯承元帅曾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解分析过)苏军对盘踞我国东北日本精锐关东军的突击。。。而在战后,苏联为了谋求对北约的战略优势,将突破口战术发展成大纵深战略,即强调在宽大的正面上,实施多点(多个窄正面)突破造成敌人防线的崩溃,同时,快速向敌人纵深插入,切断敌人补给,占领交通枢纽政治中心,夺取机场,摧毁指挥通讯中心等。。。

在核武器到了可以普遍应用的程度后,大纵深更是如虎添翼,因为,突破敌人的防线不在需要周密的计划,与付出相当大的牺牲,一颗核弹就可解决问题。。。而且,坦克可以在核爆后几分钟就可向爆心发动冲击,这是其他武器所不具备的(这也是T-72装备铅衬层的原因,可吸收中子流),这对于进攻方极为有利。。。

当然,这一切依赖的就是苏联强大的装甲优势,苏联在鼎盛时期拥有5万辆坦克,这引起了北约巨大的恐慌,为了平衡苏联的装甲优势,抑制大纵深突击,北约曾经想过许多办法。。。比如,德国和日本同样是战败国,可是为什么西德发展出强大的陆军没有多少阻力,而日本却阻力重重呢,除了德国真正认识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中造成的危害以外,苏联的威胁也是迫不得已。。。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陆军非常强大,也发展出了非常优秀的装甲车辆,但是空军却很薄弱,这就是因为西德处于苏联华约威胁的第一线,他的任务是阻挡苏联滚滚装甲洪流,其防空任务则有其他北约国家承担(就是现在的德国空军也不是很强,这是后遗症)。。非但其陆军强大,还发展了一系列阻止装甲部队快速推进的装备战术。。。比如,西德发展的快速布雷车作为装甲部队的标准装备(这在别的国家很少见),还有工程师设计出,将装有液体炸药的软管埋入地下,可以控制起爆,快速形成不可逾越的反坦克壕。。。北约还曾经设想过使用战术核武器(比如核地雷,280核炮弹等)中子弹阻挡苏联大纵深突击。。。甚至有西德将军提出,要将国防军分成小分队分散配置在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以上的隐蔽军火库,利用单兵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苏联突破北约战线,占领德国后,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可间北约对大纵深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为了挡住在核条件下苏联的坦克优势,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认为,以坦克对坦克是最佳的选择,所以,美国德国开发了M-1豹-2坦克,其根本目的在于以质量的优势换取数量的优势,以高成本,新技术的大量采用,重量的大幅度增加而设计的一种防御性坦克,要达到以一挡三的地步。。。我们可大略看出美德坦克几乎走的是一条路子。。而英,法坦克则大相径庭,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直接面对苏联坦克的直接威胁有关。。。

苏联的坦克优势一直到80年代以后,美国提出新的作战理论---空地一体战得到了平衡,空地一体战说白了,就是发挥空中部队的优势,对敌人进行全纵深的火力打击,可以说空地一体战就是为了应对大纵深而来,如果说大纵深是一种强调进攻的战略战术的话,那么空地一体战就是一种强调防御的战略战术(但是,这种情况再倒萨战争中可能有所改变,地面部队孤军深入,实际上,就是依赖于空中打击力量,一旦地面部队遭到打击,完全可以转为防御,由空中力量收拾敌人,美国防部长说空地一体战有所变化可能指的就是这个,空地一体战也可用于进攻)。。。苏联为了针对于空地一体战友提出了快速集群的概念,就是在第一梯队在突破口取得进展时,投入快速集群,向敌人机场,远程打击兵器推进。。。而美国则第二次修订了空地一体战,强调机动防御。。。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空地一体战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地面部队是否能够挡住敌人的装甲优势。。。要说空地一体战和大纵深孰优孰劣,难以下定论,因为,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兵员的素质,武器装备的性能质量,数量等等。。。但可惜的是,苏联的解体导致大纵深这种发挥装甲优势的战略战术烟消云散,不过避免了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是值得庆幸的吧。。。

没想到写了这么多,随心所欲没打草稿有什么错误大家担待点,等以后有时间我再说说闪电战,还有大纵深与闪电战这两种装甲战了战术的对比。。。
</P>
<P>苏军对盘踞我国东北日本精锐关东军的突击?</P><P>那太平洋的日军是属于什么部队</P>
<B>以下是引用<I>龙式坦克</I>在2004-9-6 22:25:00的发言:</B>

<P>苏军对盘踞我国东北日本精锐关东军的突击?</P>
<P>那太平洋的日军是属于什么部队</P>

<P>????难道,关东军不是精锐吗??
<P>只不过抽调了一些到太平洋。一直到最后,可以说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和日本自己比还有那只部队能和关东军比???</P>
关东军是日本所有军队的精锐
<P>闪击战本来就是个战略战役概念, 大纵深则是战术战役的概念.</P><P>两者都强调装甲兵的集中使用,同时也强调对目标的纵深打击. 只不过德系原来喜欢直接以装甲拳头进行突破, 苏系则喜欢在形成突破后再投入装甲拳头. 但两国的将领战争后期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装甲拳头的投入时机</P>
<P>总结,两者关键的区别就是,何时投入装甲力量。闪电战一开始就上,大纵深形成突破后在上。</P>
<B>以下是引用<I>半瓶</I>在2004-9-7 1:09:00的发言:</B>
&gt;
<P>????难道,关东军不是精锐吗??

<P>只不过抽调了一些到太平洋。一直到最后,可以说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和日本自己比还有那只部队能和关东军比???</P>

<P>难道,关东军不是精锐吗?是精锐,但在1945年时的中国东北那带不是,在那,最早的也是在1944年5月组建的
<P>只不过抽调了一些到太平洋?请问精锐关东军总共有多少万
<P>真正精锐的只是1-20个师团,是甲级(按抗战中期分)
<P>和日本自己比还有那只部队能和关东军比?如果你说的关东军是中国东北那带的话,中国派遣军就比它们强</P>
<P> 谢谢半瓶,对大纵深有了更彻底的了解。</P>[em01][em01][em01]
很好的帖子
<P>转自铁血<B>renfeng</B>战友的回复</P><P>我在来说说闪电战。。。

要说德国的闪电战,就不能不提一提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大家可以看出任何国家的任何作战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妄想靠着照搬他国军事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上而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鲁登道夫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问题,也是人民的责任,总体战需要民族整体的力量,而在这种论调下,闪电战可以说是总体战具体实行的产物。如果说总体战提出了一种纲领,一个理念的话,那么闪电战就是一个具体实行的计划,具体实行的方案。。。而为了避免重蹈一战中,陷入两线作战(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为止是德国一支头疼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良好的出海口)长期消耗之中,必须,采取速决战,迅速解决一个方向的敌人,然后集中力量解决另一个(施利芬计划就是如此,而一战的陷入僵局也在于此,之所以不说一战德国战败,因为我认为德国的失败不在军事上)。。。那么速决战,闪电战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所谓广义的闪电战,不仅仅局限在军事一面,它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他强调,为了集中一切力量打倒敌人,必须在战前就需要将全国的力量(包括经济,军事,物质精神准备等诸多准备)转入战时轨道。。。利用小规模战争,演习等集结部队,采用不宣而战的方式,突然打击敌人。。。比如,之所以德国轻而易举击溃了法国,这就是因为德国利用入侵波兰完成了和平时期到战争时期的转变(而法英马奇诺防线之后的静坐战争,我认为,这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仅仅是一种半战争状态。。。这就好像运动员比赛一样,在比赛之前要做好准备运动,甚至打一两场比赛,来进行热身,好让运动员快速的进入到最好的比赛转状态中,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只能说英法苏没在状态,而美国也是慢慢进入状态)。。。苏德战场之所以德国在初期占有绝对优势则是因为德国在入侵法国等一系列战争中,完成了战争准备,虽然当时苏联也在准备战争,但是和平到战争的精神准备不足,物质上也没有完全的准备。。。

因为,利用外交手段政治姿态来迷惑敌人,集中全国力量,隐蔽的集中军队,采用不宣而战的方式,所以,在突击初期完全可以轻易的撕破的敌人防线。。。所以,闪电战往往不留预备队,全军都配置在第一梯队中,集中力量向敌方纵深进行突击。。。像基辅战役等几个大规模围歼战就是闪电战随美妙的成果。。。像德国将军喜欢采用的诸如钳形攻势等大都属于战术范畴,这里就不详述了。。。

这里,我要说说法国之战。。。要说法国之战,就不得不提一提施利芬,这个家伙恐怕是唯一没有指挥过大规模著名战役,而仅仅依靠一个计划而名垂青史的人物了吧。。。施利芬计划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德军分为两个部分,西线和东线,西线配置80个师,东线配置20个师,当与法军作战的时候,以东线20个师吸引英法联军主力且战且退向本国逐渐后退,以东线80个师破坏比利时中立,作为主力对法国纵深加以打击,占领巴黎,绕到英法联军后方,这就好像一个旋转们一样,推的力量越大,那么后面那扇门就会以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力量从后方打上来。。。而一战中,施利芬计划却没有获得成功,法军在马恩河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有人指责小毛奇没有完全按照施利芬计划行事,而是,将西线调整为60个师,东线却有40个师。。。

可是,为什么一战没有成功,而二战几乎就是施利芬计划的翻版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呢???我认为,有些人的指责根本就没说到点子上。。。关键在于部队的机动能力,后勤补给能力限制,而导致一战不能成功的计划却在二战获得成功。。。一战中,主要靠徒步行军,重型火炮难以机动,如果深入法国境内后勤补给过远,有笔记曾记载,开战后两星期进入到法国境内的西线突击部队,疲惫不堪,弹药消耗大半,有许多部队几乎是靠着酒精的催眠而继续前进。。。而对手在本国之内,可以通过铁路,汽车(在马恩河战役就有人这么干过,用巴黎的出租车运了6万人)快速机动。。。对手可以依赖铁路等快速交通工具集节大量的拥有足够的补给的部队与其较量。。。

当然,有人说如果,将东线人马减少到20个师,将敌人吸引远离自己的本土也许还有胜算。。。在一战极为依赖后勤的(轻重机枪,重型火炮),如何在上千公里的后勤补给线上供给80个师的???更何况,敌人集中兵力的速度更快???所以,也许小毛奇将东线调整为40个师爷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是,坦克装甲部队出现之后就不同了,坦克部队可更加快速的进攻,如果拥有足够的燃料,可以突击的更远(实际上,多亏德国初期采用的大都是装甲薄,火力弱的中轻型坦克,拥有极好的机动性能,否则不会在苏德战场初期,法国之战中前进这么远,如果采用后期的虎豹的话,虽然火力更猛,装甲更厚,但是用于远距离纵深打击确是不行),从法国之战和苏联战场上来看,利用轻型坦克的德军充分利用闪电战所造成的优势,可持续进攻数千公里(当然需要补给)。。。。
</P>
<P>t龙步</P><P>难道,关东军不是精锐吗?是精锐,但在1945年时的中国东北那带不是,在那,最早的也是在1944年5月组建的
和日本自己比,1945年还有什么部队能和关东军比?所谓的精锐在日本任何一个时间横向比较,关东军都是最强大的。纵向比较,那只部队的素质比开战没有下降呀??  不要搞时间跳动,用41的日军和45年的日军比好不??</P>
<P>又是转自铁血的。</P><P>两者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突破前沿进入纵深的方式。

德军主要以装甲部队作为主力突破前沿,在进攻中最大限度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突破后直接进入纵深;苏军在理论上,强调侧重步兵和炮兵结合打开突破口,形成一个敌直射反坦克兵器无法造成威胁的地带,让坦克部队进入纵深,这种方式,可以称为“纯突破口”。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由于经常面临德军的反冲击和反突击,如果企图制造一个纯突破口,往往造成战机贻误,所以苏军在战争后期往往不待步兵打开突破口,就投入坦克军或坦克集团军直接参加突破,这种方式称为“动态进入交战”(借用了坦装的说法)。

战争初期,由于各国缺乏对坦克集群作战经验,防御纵深浅,所以德军直接使用装甲部队突破前沿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战果惊人;但是后期出现了大纵深防御,造成装甲部队在突破中损失严重,无力扩张战果实现纵深合围(库尔斯克就是最好例证),所以德军后来也注重步炮坦结合搞突破。而苏军也在实践中发现“纯突破口”只能作为理论想定,在操作中难以把握,所以装甲部队参与突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所以,实际上战争实践使苏军和德军的作战方式出现了趋同,只是力量对比日益悬殊,无法再做公平的较量了。</P>
<B>以下是引用<I>半瓶</I>在2004-9-8 17:40:00的发言:</B>

<P>t龙步</P>
<P>难道,关东军不是精锐吗?是精锐,但在1945年时的中国东北那带不是,在那,最早的也是在1944年5月组建的
和日本自己比,1945年还有什么部队能和关东军比?所谓的精锐在日本任何一个时间横向比较,关东军都是最强大的。纵向比较,那只部队的素质比开战没有下降呀??  不要搞时间跳动,用41的日军和45年的日军比好不??</P>

<P>1945年中国派遣军,东南亚那带(缅甸那带)和太平洋岛屿中的日军(虽然很少,那个不比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强,1945年中国东北日军是后期组建的,是精锐吗?
<P>拿一个毫无战场经验的部队说成是精锐,可笑。
<P>我说的是1945年,苏联打中国东北时的关东军不是精锐,没说关东军不是精锐,不要扯乱话题
<P>重新开贴讨论,这个有点文不对题了。</P>
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5 17:07:33编辑过]
<P>刚才在Валия 的帖子里发表过个人观点的,这里在重复一下,抱歉不是故意重复发帖:</P><P>闪电战的实质和核心是“瘫痪”和“崩溃”。其依靠突然袭击、机动、立体化压制和摧毁,通过快速突击和穿插打击,将敌人的补给线,交通完全摧毁,同时在心理上和意识上让敌人快速地失去“平衡”和“抵抗意识”,来实现最高效率的战术效果。关键目标是“失去平衡”和“崩溃”,就像柔道一样,利用打击敌人最关键的地方和创造形势,让敌人失去平衡来摔倒的艺术。德军在法兰西战役中,利用闪击战的迅速,将法军后方的交通线,补给线和联系全部切断,造成前线法军在被包围和失去指挥联系中崩溃,同时利用弹性的迅速的进军,使后方法军的组织防御处于顾此失彼的“失衡”,从而迅速达到崩溃敌军的效果。巴巴罗沙计划对苏军的效果也是如此,让庞大而呆板的苏军处于被切断后路、失去组织和丢失抵抗意识的不断崩溃中,从而达到初期的效果。你可以研究利德哈特写的《战略论》,里边有很透彻的分析。说到底,闪击战其实是一种“间接战略”,既利用战术,战略和心理等一系列总体达到间接瓦解敌军抵抗的战略。</P><P>苏军提出的大纵深理论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直接”战略,主要依靠装甲部队的高速推进和大纵深穿插,来利用战略纵深破坏和包围,达到歼灭敌军作战力量,摧毁敌军纵深组织来实现战略目标。闪击战更多地是讲究利用最小代价实现让对方“失去平衡”和“失去组织和意识”,以实现总体上的最好目标;大纵深其实还是战术层次,讲究利用大纵深的突击实现对敌军战斗力量直接性的打击和歼灭。</P><P>所以个人觉得两者其实层次是不同的,也都有其存在和合乎当时实际的依据。</P>
题目改成“二战中苏德装甲部队进攻方式的异同”较好[em10][em10]
如半瓶兄所述,闪电战是在短时间内通过打击对手要害,在敌方完全动员之前将其击败。是战略层面的概念[em10][em10]
<P>疑问:单只讨论军事,很多人认为西特勒采用“闪电战”攻击苏联是个错误。我认为不采用闪电战,难道步步推进吗?诸公以为如何?</P><P>有长篇高论者,发邮件</P><P>featherxp777@sina.com</P>
<B>以下是引用<I>feather777</I>在2005-3-25 16:02:00的发言:</B>

<P>疑问:单只讨论军事,很多人认为西特勒采用“闪电战”攻击苏联是个错误。我认为不采用闪电战,难道步步推进吗?诸公以为如何?</P>
<P>有长篇高论者,发邮件</P>
<P>featherxp777@sina.com</P>

<P>攻击苏联本身就是个错误,而不在于怎样攻击苏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