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内部治理续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6:52
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内部治理续三

一、自给自足大陆战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打的是“穷国的战争”,而且又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德国控制的资源实在有限,在敌人的封锁面前,德国必须考虑如何能持久的坚持下去。

英美国家由于处在外围,有拥有广阔的领土与殖民地,资源丰富,二战中他们打的是 “富国的战争”,即使富裕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也不得不采取配给制以度过难关。

配给制是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维持生存的最好机制,是人类为了应付困难而发明的最有效的国家预防应对机制。

穷国可以通过掠取富国的资源实现自己向富国的转变,普鲁士乃至德国的发展路程即是如此,英国、美国和俄国的历史也不例外。

德国之所以失败,有许多因素,即使两面作战,德国还有取胜的机会。德国需要的是速战速决,因为时间总是对穷国不利,二战一开始,德国抓住了时间给给予的机会,之后,由于美国的间接乃至直接参战,时间给予德国的机会就一去不复返了。

之所以要研究德国,因为德国的地理区位和中国是如此的相似,德国的历史命运实在是中国最好的前车之鉴,因为中国和德国都是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并且和德国一样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海权是可以封锁陆权国家,但是,假如陆权国家控制了整个心脏地带也就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海权国家就无能为力了——拿破仑曾经应用大陆封锁政策对付英国,就是陆权对抗海权的最好战略。

之所以一直强调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是我国的命定空间,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我国未来的长远战略和目标,是先陆后海,成为自给自足的地球三分有其一的强国,命定空间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要想成为真正的强国、拿到命定空间,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是:拥有创造力,并且在人才、技术、原材料、市场上实现自给自足。

不能保证人才和技术的自立自给,不是真正的工业强国;不能保证自己工业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的自给或供给,不是真正的霸权强国。

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工业国家能保证自己的工业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的自给或供给,那就是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如上述,是有武力保障的外部输入;俄罗斯——是自给自足。

二者的差距:美国——技术自立自给;俄罗斯——技术不自立自给。

由于俄罗斯在后工业社会的竞争中,精神不能自立自强,技术不能自立自给,更谈不上创新,加之人口的萎缩,这就注定了俄罗斯终会有一天会走到山穷水尽、靠吃老本(上帝赐予的资源能源)过日子的地步。

因此,我国若想成功实施大陆战略,需要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成功实施转型,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制度、精神文化,建立自己自足的经济技术体系,以智力空间上的开拓,为地理空间上的开拓,奠立坚实的基础。

大陆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技术自给自足,即技术上能自创而不再依赖引进;二是经济自给自足,对外部资源市场依赖度减低到几乎为零。

当年第三帝国搞易货贸易政策和自给自足的大经济空间,也是这个目的,不过,最后却被美国击得粉碎。

所以,我国要想大陆战略成功,除了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之外,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美国衰落。因此,凡是能促使美国衰落的因素和机会,我国都应该加以利用和抓住,美帝的衰落,是中国之福。

从全球人类和国家生存等级链的角度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上层的地位,西方国家消耗了地球的大部分资源、享受着由这些资源生产出来的最好 的产品和服务。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勉强维持生存罢了——而这种生存的目的,即是为了“供养西方”或“承受西方的剥削”。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奴役”,在于改变了以前纯粹武力奴役的方式,而改为技术+金融奴役,当然,武力是这种现代化奴役的后盾。

为了掩盖这种技术+金融的“现代化的奴役”的真相,西方国家发明了许多洗脑理论,比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所谓的国际分工理论,等等,专门输出于这些被现代化奴役的发展中国家。

这个世界的资源,本来就有限,别人占用的,就是你少用的,我国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了维持他国的资源占有份额和生活水平,而自动削减自己的资源占有份额和生活水平,更不应该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为他国他族而甘做牺牲。

日本的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土的资源的承载能力,日本唯有拼命开发自己的智力资源,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

中国加入剪羊毛的国家行列,是必须的,也应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目标,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肯定不愿意看到并会重重阻击,但是我国不应该因为他国的反对,而退缩半部。

人家吃不吃饭,我国是管不着的,关键是我国需要吃饭,而且是不能吃现在这种低级饭。

中国的工业化,不仅仅是地球资源的再分配问题,资源再分配是可以施行的,只要技术上得到突破。因为地球还有许多地区的资源远未开发,如大陆架以外的海 底、南北极等等,还有许多地区的资源远未开发利用,如非洲、南美、北亚、中亚地区等等。

中国的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除资源再分 配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对现存的西方人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自从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以来,是西方的人口、文明、技术,向欧洲以外的全球地区,扩张的过程,可以说,西方人主导了近现代人类的历史。

如果中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西方人将不情愿的看到:一个非西方大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人主导的世界秩序,这种担忧,才是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真正目的!

说到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关键的杠杆是什么呢?权力,政治权力。在一国的国内,是握有权力的政府分配自然/社会资源和自然/社会财富;而在国际上,实际上是执掌全球霸权的霸权大国,或以霸权国为首的联盟,来分配全球的资源和财富。

我国的真正崛起,将挑战全球“现有既得利益者” ——西方国家的全球霸权,这种对于全球霸权失去的担心,和随之而来对丧失大部分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份额的担心,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担忧的真正原因。

自从大航海时代,西方发明了枪炮,和远洋帆船,西方人就通过这一利器,把自己变成了捕食性的猛兽,向植食性动物——未开化或半开化地区发起了进攻,开始了地球表面的征服进程。西欧人走水路,俄国人走陆路,最后,在一战前,几乎完全瓜分了地球表面。

欧洲人征服并瓜分地球表面,所倚仗的是享有的优越技术演化成武力(船坚炮利)上的绝对优势——这也是欧洲人掠取赃物或分割蛋糕的那把利刃。 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瓜分地球,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后来的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加入,以及再后来美国、德国、意大利、 日本的加入,竞争日趋激烈。

先到者意图保住自己赃物的同时,防止竞争者的崛起和觊觎,在对猎物的争夺中,西方列强上演了动物世界捕食性动物激烈竞争的场面——这种场面往往以战斗 定输赢,结果是赢者得到最好的猎物,输的有时候甚至连骨头也得不到。

在一战前,分地球蛋糕的最大赢家,是英国,拿到了最有价值的 领地如澳洲、北美的加拿大、亚洲的印度、马来亚、非洲的南部非洲、埃及、黄金海岸、象牙海岸等地;其次是俄国,拿到了东欧、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 的大片地盘;再次是老牌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拿到了拉美地区;最后是法国,拿到非洲的大片领地和印度支那。

说道最成功的,还是英 国,不仅通过移民,将盎格鲁—撒克逊人散布到了自己的殖民地,更是缔造了不少本种族的新国家,稳固了本种族占有的地盘(说白了就是消化成功了),其中最重 要的是美国;其次是西葡两国,使本种族牢牢占有了拉美的广阔地盘;最后是俄国,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但是知道现在,还牢牢控制着赃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 区。

俄国还控制赃物高加索地区,这一地区,已经越来越成为俄国的负担而不是肥肉,这一流血的地区是俄罗斯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踝。

先行者先得利,此话不假,作为后来者,德、意、日三国和美国,拿到的只是先行列强所剩下的残羹冷炙,其中的美国,还是那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刀才有所斩 获。这些食不果腹的胃口越来越大的饥饿的猛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老牌帝国手中的猎物。

新来者要求重新划分地盘(全球资源和财 富),德意志第二帝国更是公然叫嚣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就是最好的写照。不过,老牌帝国怎能轻易让步?——死死保住自己的猎物(也就是殖民地),是食肉 动物的本能。既然不能理性协商达成共识,那么就在战场上见吧,因此西方的猛兽国家就爆发了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公然的挑战者,日本、意大利是既得利益者(英法俄)的跟班小弟,美国是隔岸观火者与幕后挑战者。最后由于美国在最后时刻的介 入,导致了德国的战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不仅剥夺了德国以前拥有的一切,还从德国身上宰割了几大块肥肉。日本、意大利捞了德国不要实惠,美国则是发了战争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轴心国挑战同盟国的全球霸权,意图重新分配全球资源和财富的一场大战。轴心国非常清楚,没有取得与本国国力相应的地位和 权力,没有击败“既得利益者”,是没有资格获取本国国力相应的资源和财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包括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轴心国,又一次向既得利益者(英法俄)发起了挑战,美国还是隔 岸观火者和幕后的挑战者。最后由于美国大力的援助和介入,导致了轴心国的战败,美国、苏俄成为了最大的获利者,轴心国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为美苏两国火中取 粟而已——不仅是为别人取粟,还把自己给搭上了,两国成为了美苏两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不仅又丧失了先前获取的一切战果,国家被分割,又被狠狠地宰割了一 次——丧失了东普鲁士。

战后,英法两国实际上已经破产,但是,虚幻的大国梦还没有破灭,直到苏伊士运河战争,美苏出面调停,英法不得不撤军,两国这是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经沦落为二流国家。

二战的最大获利者是美国和苏俄,前者先通过明里支持英法大战导致两国国力极度耗损帝国衰落,后通过暗中支持 两国控制下的殖民地的独立浪潮,最后成功的瓦解了英法的殖民帝国,极大拓展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并使这些地区的资源和财富,为美国所用;苏俄则在陆地上又成功的向西扩张了一大步——几乎完全掌控了中东欧地区,并奠定了一举吞并整合欧洲的有利态势。

战后,实际上掌控分地球资源/财富蛋糕的那把刀的国家,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俄,这两个大国各自组织自己的阵营,瓜分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还 把外层空间,也变成了角斗场。

苏俄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一家独大,以自己无与伦比的国际实力为基础,靠“四大触手”,掌握了全球资源/财富蛋糕的分配权。世界上凡是靠进口海外资源来维持本国工业生产和靠出口海外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的国家,都不得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说白了,这些国家进口的资源份额,都是得到了美国默许的;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安全,实际上是由美国来保护的。

真正高明的非美国莫属——美国能利用全世界的资源,不仅是矿产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

美国封存本国的矿藏,进口外国的自然资源产品,这是具有长远的战略目的的——是为后代子孙着想。

要想在地球上成为优胜国家,就需要把自己打造成钢筋铁骨的猛兽,所谓钢筋铁骨——意指本国的工业现代化,猛兽——意指拥有锋利的爪牙(军事实力),同时,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大脑——意指本国精英政府。

要让敌视你的人恐惧和害怕——就如同动物界羚羊等食草动物害怕狮子等食肉动物那样,你才是最安全的!

你要变成食肉动物,同时把你的对手变成食草动物,或打掉对手的爪牙令其无害,你才能占据食物链的顶端,你的安全才最有保障。美国和以色列,在美洲/世界其他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所有行为,都参照这个原则。

这里又不能不提到《凡尔赛合约》,这个条约的本质,就是打掉德国的爪牙令其无害,任由食肉动物西方国家宰割,德国当然不愿意接受这种地位,所以,有了第三帝国的兴起。二战后对战败国德日的处理,也是依照这个原则。

要想挑战美国章鱼的霸权,就需要逐条斩断章鱼的四条触手,不过前提是,我们不能被章鱼的任何一条触手所控。

要想不能被章鱼的任何一条触手所控,成为在地球上能挑战美国霸权的优胜国家,中国只有一个办法:实施自给自足大陆战略。自给自足大陆战略成功的评价标准是:

当我国不畏惧西方国家(美国及其盟国)的制裁和技术封锁,换言之,当我国不依赖外国的进口技术和设备,而能独立维持本国的工业生产和独立发动战争之时,即是中国可以像美国那样自由选择对外战争对象并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

商品的完整循环路径是:生产领域(原材料+能源——加工机器+加工技术——成品)——流通领域(商品批发零售——消费者)——消费回收处理领域(消费者应用回收处理)

所谓控制商品流通渠道,那是商业战略,不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控制原材料和制成品的流通道路,比如美国海军为自己设定的控制世界七大海上关键通道的战略任务等。

所谓经济利益的争夺——无非是对资源/市场的争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国不重点提高自己的工业技术的效率/水平和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却反而放任自己的外向、资源耗费型经济的发展!?

说道对资源/市场的争夺,在下也不明白:中国有资本、有实力和美国争夺吗?一旦与美国发生战争,美国将封锁中国出海的所有海道,中国的海军远不是美国海军的对手,我国拿什么来和美国争夺资源/市场?

所以说,如果我国真把美国当作对手,就应该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如同二战前德国做的那样,以备将来和海权国家发生战争,不惧怕海权国家的窒息性的封锁。

国家间矛盾和战争的实质,从古至今,都是生存空间的争夺,有了生存空间,和人口,资源和市场,也就随之而来。资源和市场,是生存空间的附属品。只有在我国掌控下的生存空间中的资源和市场,才是最可靠最有保障的。

中国与西方之间矛盾的本质,是人种间占有生存空间的极端失衡。白人占有加拿大、澳洲、拉美、北亚等广阔富饶的土地,而留给华夏人的地盘只是狭小的华夏神州之地,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中国不可能杀入西方阵营,因为中国是头巨龙,西方阵营容纳不下更不愿意容纳。西方阵营,是由共同的价值观、文化和经济纽带连接起来的,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归属西方阵营,但是实质上不属于西方,西方也从未在文化、人种上认同日本。

中国未来应该享有的地位,是与西方平起平坐,共同瓜分地球的资源和市场,拿到命定空间(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并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在下设想的未来世界三大强权。

欧非强权:欧洲本土——东欧为命定生存领地,非洲为命定资源领地;亚澳强权:华夏本土——北亚(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为命定生存领地,东南亚和澳洲为命定资源领地;美洲强权:美国本土——加拿大为命定生存领地,拉美为命定资源领地。

二、解读经济
(一)、实物经济

一个国家生存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精神产品不谈),物质生产包括工业品和农产品,物质生产的三要素是人、技术、原料。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根本,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迟早会尝到 挨饿的滋味。所以,工业发达国家,都会尽最大努力,保障自给的农业。

但是由于现在是工业社会时代,工业品的价格和价值远远高于 农产品和原材 料,工业的产值远远高于农业,缺乏工业,尤其是先进的工业的国家,在国际的实物贸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换言之,即经济殖民地的地位。

工业的三要素,是人、技术、原料,一国强大和独立的标志是工业上自给自足,换言之,要达到人才自给、技术自给与原料自给。所谓的自给,就是在本国范围 之内,或在本国武力控制范围之内,能保证供应的源源不断。

工业的灵魂是技术,技术的源头是人才,所以工业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因为技术是个进行时态),有了这两个体系,一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之后,是要保证工业 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应和工业品 的销售的市场,只有原材料和市场,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一国的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由于技术是分层级的(大体分高中低三档),技术决定工业,所以,工业也就相应地分成三个层级。技术层级越高,知识含量越多,工业越先进,,工业品的价 值/价格越高,我们称之为高附加值工业品,反之,为低附加值工业 品。

用高附加值工业品,去交换交换低附加值工业品,一国在国际 贸易中,就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原材料和半成品,属于低附加值工业品,量大而价 低,靠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过活的国家,在实物贸易中,实物的总量,是出超大于入超的;而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品的国家,在实物贸易中,实物的总量,是入超大于 出入超的,这就是发达工业国之所以富裕的原因。

由于技术是发展的,工业品是更新的,国家和人们对某些工业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低弹性工业品(农产品就不用说了)的市场,是一个国家进行工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方针。

综述,一个国家产业(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六大要素是:人才、技术、原料,市场,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资金和土地。

这六个因素中,人和土地,是最重 要的两个要素,大量而高素质 的人,和广阔土地,是一个国家生存立命的根本。我们发展工业、农业和其它产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生存归根到底,还是要归到人和土地 上。

所以,扩充人口数量/质量和扩充占有土地的面积/范围,才是一个国家发展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因为“拿到手里,才能算是你的;吃到嘴里,你才能安心; 消化在肚里,你才能彻底放心”。至于如何消化领土,在下已经有专文论述。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中国要想挑战美国的老大地 位(这个老大控制了全球资源,有众多跟班小弟)与整合东亚,第一,需要美国的衰落,第二,需要给自己与日韩台湾找到出路。

中国的 出路在于本国的西部、中亚、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台湾的出路在东南亚,中国华南地区与日韩的出路在澳大利亚。

(二)、财富和生产力

一国真正有价值的财富,在于国土的面积和地理区位、人口数量和质量、国家的科学文化技术创造力,和物质、精神财富生产力。

已经生产出来,比如水泥、房屋、各种快速、耐用消费品等等,只具有短暂的价值,而不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只能说是暂时的财富。

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真正的财富,黄金最重要的特性,即是不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减少自己的价值,而且黄金只会耗损,不会消失,没有使用寿命的限制。

说白了,只要是具有使用寿命的商品,就不具有永恒的价值,也不是真正的财富。我最赞赏并为我国追求的,不是短暂的价值和暂时 的财富,而是永恒的价值和真正的财富!

通俗的说,你说我国生产多少钢铁、水泥、汽车等等,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看重的不是这些,我关注的是生产这些产品的机器的生产者——工业母机!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工业母机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人!

狭义上说,生产力是真正的财富,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真正的财富,因为生产力,是财富之源,这个道理,和点金指比黄金更贵重,是一样的。在生产力之上,是创造力,创造力是生产力之源,因此从广义上说,创造力才是财富的本质。

人,智力空间得到充分开发的人才,是创造力不竭的源泉和物质载体,也是生产力的源泉和物质载体,所以说,人,拥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是财富的不二本源。

说道生产力,有两种生产力,一种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力,一种精神财富的生产力,而这两种生产力的根源,来自于精神创造力。精神创造力来自于哪里?来自对智力空间的开发和拓展。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已经提出了一百多年,当时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作用,还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明显,所以,李就把知识和技术创新力,给忽略了。

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忽略知识和技术创新力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还有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力。

想要理解科学/技术创新力,只要看看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巨头,微软、英特尔、思科、谷歌等公司的历史就行了。

说到创新,拿来创新和领导创新,都是实现领先的好办法,不过,前者,有一个最关键性的缺陷——即,如果拿不来,怎么办?

当然,作为决策者,重要的不是自己能否出点子,而是能否从众多点子中,选出好点子,并付诸实施。不过,如果决策者,胸无大志,也是不能选出极具创新价值的 好点子的。

总而言之,拿来创新,是比抱残守缺的不创新,强千万倍的。但是,如果,我们想争第一的话,除了拿来创新外,还必须掌握 领导创新!因为拿来创新,当不了永远的第一(或许暂时可以领先),而只有永远的第一,才是最令人尊敬的!

因此,在下最推崇的是领导创新,因为拿来创新,需要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所需要做的,是对外国进行技术封锁,而不是被技术封锁!

当然,这对现在的我国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不过,在下认为,我国首先要具备这样一种志气和霸气,才能给自己的技术追赶上足动力,所谓取其上者 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无所得,即使这个道理。

目标不妨订的高一些,这可以最充分的挖掘我们的潜力,而我相信,我国是 完全具备这种潜力的!

一国的崛起,不看外表的虚荣,而看内在的素质,即一国国民的教育质量。一国的前途和未来,全看一国的年前人的素质如何。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教育程度,都达到日本人的教育水平,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国年轻人数学水准,是衡量一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的参考标准, 但是,这不能代表一切。

一国的崛起和成功,不仅仅在于重视理工教学、科学技术、工业体系,因为这方面所谓的前苏联,都完全具备,而还在于一国能否建立精神信仰、创造文化、繁 荣社会科学、振兴艺术等等,一个国家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是难以用数学来衡量的。

组织能力,的确很重要,国家和社会的组织能力,是 考验一个种族/民族优秀与否的试金石,日耳曼人和华夏人的组织能力的优秀,应该是当之无愧于,可惜的,是 我们中国人虽然历史曾经有过优秀的表现,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表现出来。

国家管理——执政能力,社会素质/社会文化——国民素质,这两大要素,确实是一国软实力的两大方面,美国在这两大方面所取得成就,是我国学习的榜样

(三)、解读生产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主要靠三种方式:生产、商业、和战争,或三者兼而有之,而其中生产,则是生存基础中的基础。

不过,纯粹靠生产来生存的国家/民族,一般都会沦为其他国家/民族的“奶牛”或生产工具,如希洛人之于斯巴达人,希腊人之于罗马人等等。

靠商业来生存,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因为生产中心的转移,商业周期和新商路的开辟,决定了商业国家/民族的兴盛与衰落。

纯粹靠武力维持的国家/民族,亦即斯巴达国家,除斯巴达外,亚述、蒙古,是其中的典型。这样的国家/民族,除非形成一种尚武的国家制度,否则,难以长久。因为一旦武力丧失,生存供养的基础则会随之消失,生存供养的基础不存在,这样的国家/民族除了没落,就是玩完。

为什么说生产是生存基础中的基础呢?因为生产制造财富,而财富,是人类生存之本,又是智力空间得以开发、文明得以缔造的基础。

生产的核心是知识、技术、方法,而知识、技术、方法又是智力活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智力空间开发的结果,这些都属于创造的范畴。所以说,创造,是生产的基础和本源。

生产的四大要素:

一、技术能力 生产的必要条件,技术决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组织能力 生产的充分条件,将生产的各要素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使    生产得以实现,使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并把价值与使用价值赋予产品,需要企业家的组织能力。
三、商业能力 交换和流通,才能使所生产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得以体现。
四、金融能力 金钱,是生产和商业的血液和动力,金钱愈偏离生产,金钱愈危险。

这四大要素,均要求一定的创造力、精神素养、性格品质,与之相匹配,才能有效发挥。

技术能力——要求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精神
组织能力——要求整合创造能力,支配、统治、控制精神
商业能力——要求对交换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圆滑、善变精神
金融能力——要求对金钱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圆滑、善变精神

生产的四大种类:

一、工具的生产 生产工具的生产、生活工具的生产、战争工具(武器)的生产
二、非基本生存(生活)产品的生产
三、基本生存(生活)产品的生产
四、奢侈品的生产

在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生产最重要的四大部类:

一、工业品的生产
二、机器的生产
三、知识技术的生产
四、专业人才的生产

前两者是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生存的基础,抽提出发明家的技术发明、企业家的组织、专家技师工人技能;后两者为前两者提供支持,抽提出创造发明、教育培训。在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中,专业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发明家、技术专家、企业家、技术工人,构成了工业/后工业社会生产的支柱。

现在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深深附属于美国的产业体系,军工体系,还不够资格和美国竞争,如果说中国有独搞一套的潜力,那么俄罗斯则更有潜力,德法等国也是 如此,至于说中国拉一些国家建立起一套独立的脱离美国的产业链体系,那还遥遥无期,因为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技术——产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中国在这方面仅仅处 在追随或山寨水平,是远比上领先群伦的美国的。

依现在我国的情况,搞自己的体系、建立自己的食物链体系,还仅仅是个梦想,不具备任何现实可操作性,因为在这两者的基础层面人才和技术上,与美国相比,实在差得太远。

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于构建自己的食物链体系,这个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现之路,确实艰难而漫长的,技术不能自立自给,靠外资、房地产和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本身就处于国际分工食物链体系的底层,想要向顶级迈进,或另建食物链体系,何其难也。

要想领先群伦,就需要开拓进取精神,如果只沾沾自喜于山寨、剽窃、和逆向学习,只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要想实现赶超的目标,不是做梦又是什么呢?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内部治理续三

一、自给自足大陆战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打的是“穷国的战争”,而且又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德国控制的资源实在有限,在敌人的封锁面前,德国必须考虑如何能持久的坚持下去。

英美国家由于处在外围,有拥有广阔的领土与殖民地,资源丰富,二战中他们打的是 “富国的战争”,即使富裕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也不得不采取配给制以度过难关。

配给制是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维持生存的最好机制,是人类为了应付困难而发明的最有效的国家预防应对机制。

穷国可以通过掠取富国的资源实现自己向富国的转变,普鲁士乃至德国的发展路程即是如此,英国、美国和俄国的历史也不例外。

德国之所以失败,有许多因素,即使两面作战,德国还有取胜的机会。德国需要的是速战速决,因为时间总是对穷国不利,二战一开始,德国抓住了时间给给予的机会,之后,由于美国的间接乃至直接参战,时间给予德国的机会就一去不复返了。

之所以要研究德国,因为德国的地理区位和中国是如此的相似,德国的历史命运实在是中国最好的前车之鉴,因为中国和德国都是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并且和德国一样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海权是可以封锁陆权国家,但是,假如陆权国家控制了整个心脏地带也就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海权国家就无能为力了——拿破仑曾经应用大陆封锁政策对付英国,就是陆权对抗海权的最好战略。

之所以一直强调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是我国的命定空间,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我国未来的长远战略和目标,是先陆后海,成为自给自足的地球三分有其一的强国,命定空间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要想成为真正的强国、拿到命定空间,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是:拥有创造力,并且在人才、技术、原材料、市场上实现自给自足。

不能保证人才和技术的自立自给,不是真正的工业强国;不能保证自己工业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的自给或供给,不是真正的霸权强国。

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工业国家能保证自己的工业原材料(资源和能源)的自给或供给,那就是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如上述,是有武力保障的外部输入;俄罗斯——是自给自足。

二者的差距:美国——技术自立自给;俄罗斯——技术不自立自给。

由于俄罗斯在后工业社会的竞争中,精神不能自立自强,技术不能自立自给,更谈不上创新,加之人口的萎缩,这就注定了俄罗斯终会有一天会走到山穷水尽、靠吃老本(上帝赐予的资源能源)过日子的地步。

因此,我国若想成功实施大陆战略,需要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成功实施转型,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制度、精神文化,建立自己自足的经济技术体系,以智力空间上的开拓,为地理空间上的开拓,奠立坚实的基础。

大陆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技术自给自足,即技术上能自创而不再依赖引进;二是经济自给自足,对外部资源市场依赖度减低到几乎为零。

当年第三帝国搞易货贸易政策和自给自足的大经济空间,也是这个目的,不过,最后却被美国击得粉碎。

所以,我国要想大陆战略成功,除了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之外,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美国衰落。因此,凡是能促使美国衰落的因素和机会,我国都应该加以利用和抓住,美帝的衰落,是中国之福。

从全球人类和国家生存等级链的角度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上层的地位,西方国家消耗了地球的大部分资源、享受着由这些资源生产出来的最好 的产品和服务。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勉强维持生存罢了——而这种生存的目的,即是为了“供养西方”或“承受西方的剥削”。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奴役”,在于改变了以前纯粹武力奴役的方式,而改为技术+金融奴役,当然,武力是这种现代化奴役的后盾。

为了掩盖这种技术+金融的“现代化的奴役”的真相,西方国家发明了许多洗脑理论,比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所谓的国际分工理论,等等,专门输出于这些被现代化奴役的发展中国家。

这个世界的资源,本来就有限,别人占用的,就是你少用的,我国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了维持他国的资源占有份额和生活水平,而自动削减自己的资源占有份额和生活水平,更不应该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为他国他族而甘做牺牲。

日本的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土的资源的承载能力,日本唯有拼命开发自己的智力资源,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

中国加入剪羊毛的国家行列,是必须的,也应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目标,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肯定不愿意看到并会重重阻击,但是我国不应该因为他国的反对,而退缩半部。

人家吃不吃饭,我国是管不着的,关键是我国需要吃饭,而且是不能吃现在这种低级饭。

中国的工业化,不仅仅是地球资源的再分配问题,资源再分配是可以施行的,只要技术上得到突破。因为地球还有许多地区的资源远未开发,如大陆架以外的海 底、南北极等等,还有许多地区的资源远未开发利用,如非洲、南美、北亚、中亚地区等等。

中国的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除资源再分 配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对现存的西方人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自从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以来,是西方的人口、文明、技术,向欧洲以外的全球地区,扩张的过程,可以说,西方人主导了近现代人类的历史。

如果中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西方人将不情愿的看到:一个非西方大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人主导的世界秩序,这种担忧,才是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真正目的!

说到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关键的杠杆是什么呢?权力,政治权力。在一国的国内,是握有权力的政府分配自然/社会资源和自然/社会财富;而在国际上,实际上是执掌全球霸权的霸权大国,或以霸权国为首的联盟,来分配全球的资源和财富。

我国的真正崛起,将挑战全球“现有既得利益者” ——西方国家的全球霸权,这种对于全球霸权失去的担心,和随之而来对丧失大部分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份额的担心,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担忧的真正原因。

自从大航海时代,西方发明了枪炮,和远洋帆船,西方人就通过这一利器,把自己变成了捕食性的猛兽,向植食性动物——未开化或半开化地区发起了进攻,开始了地球表面的征服进程。西欧人走水路,俄国人走陆路,最后,在一战前,几乎完全瓜分了地球表面。

欧洲人征服并瓜分地球表面,所倚仗的是享有的优越技术演化成武力(船坚炮利)上的绝对优势——这也是欧洲人掠取赃物或分割蛋糕的那把利刃。 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瓜分地球,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后来的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加入,以及再后来美国、德国、意大利、 日本的加入,竞争日趋激烈。

先到者意图保住自己赃物的同时,防止竞争者的崛起和觊觎,在对猎物的争夺中,西方列强上演了动物世界捕食性动物激烈竞争的场面——这种场面往往以战斗 定输赢,结果是赢者得到最好的猎物,输的有时候甚至连骨头也得不到。

在一战前,分地球蛋糕的最大赢家,是英国,拿到了最有价值的 领地如澳洲、北美的加拿大、亚洲的印度、马来亚、非洲的南部非洲、埃及、黄金海岸、象牙海岸等地;其次是俄国,拿到了东欧、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 的大片地盘;再次是老牌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拿到了拉美地区;最后是法国,拿到非洲的大片领地和印度支那。

说道最成功的,还是英 国,不仅通过移民,将盎格鲁—撒克逊人散布到了自己的殖民地,更是缔造了不少本种族的新国家,稳固了本种族占有的地盘(说白了就是消化成功了),其中最重 要的是美国;其次是西葡两国,使本种族牢牢占有了拉美的广阔地盘;最后是俄国,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但是知道现在,还牢牢控制着赃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 区。

俄国还控制赃物高加索地区,这一地区,已经越来越成为俄国的负担而不是肥肉,这一流血的地区是俄罗斯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踝。

先行者先得利,此话不假,作为后来者,德、意、日三国和美国,拿到的只是先行列强所剩下的残羹冷炙,其中的美国,还是那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刀才有所斩 获。这些食不果腹的胃口越来越大的饥饿的猛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老牌帝国手中的猎物。

新来者要求重新划分地盘(全球资源和财 富),德意志第二帝国更是公然叫嚣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就是最好的写照。不过,老牌帝国怎能轻易让步?——死死保住自己的猎物(也就是殖民地),是食肉 动物的本能。既然不能理性协商达成共识,那么就在战场上见吧,因此西方的猛兽国家就爆发了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公然的挑战者,日本、意大利是既得利益者(英法俄)的跟班小弟,美国是隔岸观火者与幕后挑战者。最后由于美国在最后时刻的介 入,导致了德国的战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不仅剥夺了德国以前拥有的一切,还从德国身上宰割了几大块肥肉。日本、意大利捞了德国不要实惠,美国则是发了战争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轴心国挑战同盟国的全球霸权,意图重新分配全球资源和财富的一场大战。轴心国非常清楚,没有取得与本国国力相应的地位和 权力,没有击败“既得利益者”,是没有资格获取本国国力相应的资源和财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包括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轴心国,又一次向既得利益者(英法俄)发起了挑战,美国还是隔 岸观火者和幕后的挑战者。最后由于美国大力的援助和介入,导致了轴心国的战败,美国、苏俄成为了最大的获利者,轴心国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为美苏两国火中取 粟而已——不仅是为别人取粟,还把自己给搭上了,两国成为了美苏两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不仅又丧失了先前获取的一切战果,国家被分割,又被狠狠地宰割了一 次——丧失了东普鲁士。

战后,英法两国实际上已经破产,但是,虚幻的大国梦还没有破灭,直到苏伊士运河战争,美苏出面调停,英法不得不撤军,两国这是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经沦落为二流国家。

二战的最大获利者是美国和苏俄,前者先通过明里支持英法大战导致两国国力极度耗损帝国衰落,后通过暗中支持 两国控制下的殖民地的独立浪潮,最后成功的瓦解了英法的殖民帝国,极大拓展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并使这些地区的资源和财富,为美国所用;苏俄则在陆地上又成功的向西扩张了一大步——几乎完全掌控了中东欧地区,并奠定了一举吞并整合欧洲的有利态势。

战后,实际上掌控分地球资源/财富蛋糕的那把刀的国家,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俄,这两个大国各自组织自己的阵营,瓜分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还 把外层空间,也变成了角斗场。

苏俄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一家独大,以自己无与伦比的国际实力为基础,靠“四大触手”,掌握了全球资源/财富蛋糕的分配权。世界上凡是靠进口海外资源来维持本国工业生产和靠出口海外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的国家,都不得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说白了,这些国家进口的资源份额,都是得到了美国默许的;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安全,实际上是由美国来保护的。

真正高明的非美国莫属——美国能利用全世界的资源,不仅是矿产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

美国封存本国的矿藏,进口外国的自然资源产品,这是具有长远的战略目的的——是为后代子孙着想。

要想在地球上成为优胜国家,就需要把自己打造成钢筋铁骨的猛兽,所谓钢筋铁骨——意指本国的工业现代化,猛兽——意指拥有锋利的爪牙(军事实力),同时,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大脑——意指本国精英政府。

要让敌视你的人恐惧和害怕——就如同动物界羚羊等食草动物害怕狮子等食肉动物那样,你才是最安全的!

你要变成食肉动物,同时把你的对手变成食草动物,或打掉对手的爪牙令其无害,你才能占据食物链的顶端,你的安全才最有保障。美国和以色列,在美洲/世界其他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所有行为,都参照这个原则。

这里又不能不提到《凡尔赛合约》,这个条约的本质,就是打掉德国的爪牙令其无害,任由食肉动物西方国家宰割,德国当然不愿意接受这种地位,所以,有了第三帝国的兴起。二战后对战败国德日的处理,也是依照这个原则。

要想挑战美国章鱼的霸权,就需要逐条斩断章鱼的四条触手,不过前提是,我们不能被章鱼的任何一条触手所控。

要想不能被章鱼的任何一条触手所控,成为在地球上能挑战美国霸权的优胜国家,中国只有一个办法:实施自给自足大陆战略。自给自足大陆战略成功的评价标准是:

当我国不畏惧西方国家(美国及其盟国)的制裁和技术封锁,换言之,当我国不依赖外国的进口技术和设备,而能独立维持本国的工业生产和独立发动战争之时,即是中国可以像美国那样自由选择对外战争对象并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

商品的完整循环路径是:生产领域(原材料+能源——加工机器+加工技术——成品)——流通领域(商品批发零售——消费者)——消费回收处理领域(消费者应用回收处理)

所谓控制商品流通渠道,那是商业战略,不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控制原材料和制成品的流通道路,比如美国海军为自己设定的控制世界七大海上关键通道的战略任务等。

所谓经济利益的争夺——无非是对资源/市场的争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国不重点提高自己的工业技术的效率/水平和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却反而放任自己的外向、资源耗费型经济的发展!?

说道对资源/市场的争夺,在下也不明白:中国有资本、有实力和美国争夺吗?一旦与美国发生战争,美国将封锁中国出海的所有海道,中国的海军远不是美国海军的对手,我国拿什么来和美国争夺资源/市场?

所以说,如果我国真把美国当作对手,就应该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如同二战前德国做的那样,以备将来和海权国家发生战争,不惧怕海权国家的窒息性的封锁。

国家间矛盾和战争的实质,从古至今,都是生存空间的争夺,有了生存空间,和人口,资源和市场,也就随之而来。资源和市场,是生存空间的附属品。只有在我国掌控下的生存空间中的资源和市场,才是最可靠最有保障的。

中国与西方之间矛盾的本质,是人种间占有生存空间的极端失衡。白人占有加拿大、澳洲、拉美、北亚等广阔富饶的土地,而留给华夏人的地盘只是狭小的华夏神州之地,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中国不可能杀入西方阵营,因为中国是头巨龙,西方阵营容纳不下更不愿意容纳。西方阵营,是由共同的价值观、文化和经济纽带连接起来的,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归属西方阵营,但是实质上不属于西方,西方也从未在文化、人种上认同日本。

中国未来应该享有的地位,是与西方平起平坐,共同瓜分地球的资源和市场,拿到命定空间(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并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在下设想的未来世界三大强权。

欧非强权:欧洲本土——东欧为命定生存领地,非洲为命定资源领地;亚澳强权:华夏本土——北亚(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为命定生存领地,东南亚和澳洲为命定资源领地;美洲强权:美国本土——加拿大为命定生存领地,拉美为命定资源领地。

二、解读经济
(一)、实物经济

一个国家生存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精神产品不谈),物质生产包括工业品和农产品,物质生产的三要素是人、技术、原料。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根本,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迟早会尝到 挨饿的滋味。所以,工业发达国家,都会尽最大努力,保障自给的农业。

但是由于现在是工业社会时代,工业品的价格和价值远远高于 农产品和原材 料,工业的产值远远高于农业,缺乏工业,尤其是先进的工业的国家,在国际的实物贸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换言之,即经济殖民地的地位。

工业的三要素,是人、技术、原料,一国强大和独立的标志是工业上自给自足,换言之,要达到人才自给、技术自给与原料自给。所谓的自给,就是在本国范围 之内,或在本国武力控制范围之内,能保证供应的源源不断。

工业的灵魂是技术,技术的源头是人才,所以工业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因为技术是个进行时态),有了这两个体系,一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之后,是要保证工业 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应和工业品 的销售的市场,只有原材料和市场,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一国的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由于技术是分层级的(大体分高中低三档),技术决定工业,所以,工业也就相应地分成三个层级。技术层级越高,知识含量越多,工业越先进,,工业品的价 值/价格越高,我们称之为高附加值工业品,反之,为低附加值工业 品。

用高附加值工业品,去交换交换低附加值工业品,一国在国际 贸易中,就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原材料和半成品,属于低附加值工业品,量大而价 低,靠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过活的国家,在实物贸易中,实物的总量,是出超大于入超的;而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品的国家,在实物贸易中,实物的总量,是入超大于 出入超的,这就是发达工业国之所以富裕的原因。

由于技术是发展的,工业品是更新的,国家和人们对某些工业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低弹性工业品(农产品就不用说了)的市场,是一个国家进行工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方针。

综述,一个国家产业(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六大要素是:人才、技术、原料,市场,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资金和土地。

这六个因素中,人和土地,是最重 要的两个要素,大量而高素质 的人,和广阔土地,是一个国家生存立命的根本。我们发展工业、农业和其它产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生存归根到底,还是要归到人和土地 上。

所以,扩充人口数量/质量和扩充占有土地的面积/范围,才是一个国家发展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因为“拿到手里,才能算是你的;吃到嘴里,你才能安心; 消化在肚里,你才能彻底放心”。至于如何消化领土,在下已经有专文论述。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中国要想挑战美国的老大地 位(这个老大控制了全球资源,有众多跟班小弟)与整合东亚,第一,需要美国的衰落,第二,需要给自己与日韩台湾找到出路。

中国的 出路在于本国的西部、中亚、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台湾的出路在东南亚,中国华南地区与日韩的出路在澳大利亚。

(二)、财富和生产力

一国真正有价值的财富,在于国土的面积和地理区位、人口数量和质量、国家的科学文化技术创造力,和物质、精神财富生产力。

已经生产出来,比如水泥、房屋、各种快速、耐用消费品等等,只具有短暂的价值,而不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只能说是暂时的财富。

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真正的财富,黄金最重要的特性,即是不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减少自己的价值,而且黄金只会耗损,不会消失,没有使用寿命的限制。

说白了,只要是具有使用寿命的商品,就不具有永恒的价值,也不是真正的财富。我最赞赏并为我国追求的,不是短暂的价值和暂时 的财富,而是永恒的价值和真正的财富!

通俗的说,你说我国生产多少钢铁、水泥、汽车等等,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看重的不是这些,我关注的是生产这些产品的机器的生产者——工业母机!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工业母机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人!

狭义上说,生产力是真正的财富,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真正的财富,因为生产力,是财富之源,这个道理,和点金指比黄金更贵重,是一样的。在生产力之上,是创造力,创造力是生产力之源,因此从广义上说,创造力才是财富的本质。

人,智力空间得到充分开发的人才,是创造力不竭的源泉和物质载体,也是生产力的源泉和物质载体,所以说,人,拥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是财富的不二本源。

说道生产力,有两种生产力,一种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力,一种精神财富的生产力,而这两种生产力的根源,来自于精神创造力。精神创造力来自于哪里?来自对智力空间的开发和拓展。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已经提出了一百多年,当时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作用,还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明显,所以,李就把知识和技术创新力,给忽略了。

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忽略知识和技术创新力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还有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力。

想要理解科学/技术创新力,只要看看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巨头,微软、英特尔、思科、谷歌等公司的历史就行了。

说到创新,拿来创新和领导创新,都是实现领先的好办法,不过,前者,有一个最关键性的缺陷——即,如果拿不来,怎么办?

当然,作为决策者,重要的不是自己能否出点子,而是能否从众多点子中,选出好点子,并付诸实施。不过,如果决策者,胸无大志,也是不能选出极具创新价值的 好点子的。

总而言之,拿来创新,是比抱残守缺的不创新,强千万倍的。但是,如果,我们想争第一的话,除了拿来创新外,还必须掌握 领导创新!因为拿来创新,当不了永远的第一(或许暂时可以领先),而只有永远的第一,才是最令人尊敬的!

因此,在下最推崇的是领导创新,因为拿来创新,需要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所需要做的,是对外国进行技术封锁,而不是被技术封锁!

当然,这对现在的我国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不过,在下认为,我国首先要具备这样一种志气和霸气,才能给自己的技术追赶上足动力,所谓取其上者 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无所得,即使这个道理。

目标不妨订的高一些,这可以最充分的挖掘我们的潜力,而我相信,我国是 完全具备这种潜力的!

一国的崛起,不看外表的虚荣,而看内在的素质,即一国国民的教育质量。一国的前途和未来,全看一国的年前人的素质如何。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教育程度,都达到日本人的教育水平,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国年轻人数学水准,是衡量一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的参考标准, 但是,这不能代表一切。

一国的崛起和成功,不仅仅在于重视理工教学、科学技术、工业体系,因为这方面所谓的前苏联,都完全具备,而还在于一国能否建立精神信仰、创造文化、繁 荣社会科学、振兴艺术等等,一个国家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是难以用数学来衡量的。

组织能力,的确很重要,国家和社会的组织能力,是 考验一个种族/民族优秀与否的试金石,日耳曼人和华夏人的组织能力的优秀,应该是当之无愧于,可惜的,是 我们中国人虽然历史曾经有过优秀的表现,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表现出来。

国家管理——执政能力,社会素质/社会文化——国民素质,这两大要素,确实是一国软实力的两大方面,美国在这两大方面所取得成就,是我国学习的榜样

(三)、解读生产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主要靠三种方式:生产、商业、和战争,或三者兼而有之,而其中生产,则是生存基础中的基础。

不过,纯粹靠生产来生存的国家/民族,一般都会沦为其他国家/民族的“奶牛”或生产工具,如希洛人之于斯巴达人,希腊人之于罗马人等等。

靠商业来生存,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因为生产中心的转移,商业周期和新商路的开辟,决定了商业国家/民族的兴盛与衰落。

纯粹靠武力维持的国家/民族,亦即斯巴达国家,除斯巴达外,亚述、蒙古,是其中的典型。这样的国家/民族,除非形成一种尚武的国家制度,否则,难以长久。因为一旦武力丧失,生存供养的基础则会随之消失,生存供养的基础不存在,这样的国家/民族除了没落,就是玩完。

为什么说生产是生存基础中的基础呢?因为生产制造财富,而财富,是人类生存之本,又是智力空间得以开发、文明得以缔造的基础。

生产的核心是知识、技术、方法,而知识、技术、方法又是智力活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智力空间开发的结果,这些都属于创造的范畴。所以说,创造,是生产的基础和本源。

生产的四大要素:

一、技术能力 生产的必要条件,技术决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组织能力 生产的充分条件,将生产的各要素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使    生产得以实现,使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并把价值与使用价值赋予产品,需要企业家的组织能力。
三、商业能力 交换和流通,才能使所生产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得以体现。
四、金融能力 金钱,是生产和商业的血液和动力,金钱愈偏离生产,金钱愈危险。

这四大要素,均要求一定的创造力、精神素养、性格品质,与之相匹配,才能有效发挥。

技术能力——要求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精神
组织能力——要求整合创造能力,支配、统治、控制精神
商业能力——要求对交换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圆滑、善变精神
金融能力——要求对金钱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圆滑、善变精神

生产的四大种类:

一、工具的生产 生产工具的生产、生活工具的生产、战争工具(武器)的生产
二、非基本生存(生活)产品的生产
三、基本生存(生活)产品的生产
四、奢侈品的生产

在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生产最重要的四大部类:

一、工业品的生产
二、机器的生产
三、知识技术的生产
四、专业人才的生产

前两者是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生存的基础,抽提出发明家的技术发明、企业家的组织、专家技师工人技能;后两者为前两者提供支持,抽提出创造发明、教育培训。在工业/后工业时代社会中,专业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发明家、技术专家、企业家、技术工人,构成了工业/后工业社会生产的支柱。

现在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深深附属于美国的产业体系,军工体系,还不够资格和美国竞争,如果说中国有独搞一套的潜力,那么俄罗斯则更有潜力,德法等国也是 如此,至于说中国拉一些国家建立起一套独立的脱离美国的产业链体系,那还遥遥无期,因为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技术——产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中国在这方面仅仅处 在追随或山寨水平,是远比上领先群伦的美国的。

依现在我国的情况,搞自己的体系、建立自己的食物链体系,还仅仅是个梦想,不具备任何现实可操作性,因为在这两者的基础层面人才和技术上,与美国相比,实在差得太远。

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于构建自己的食物链体系,这个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现之路,确实艰难而漫长的,技术不能自立自给,靠外资、房地产和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本身就处于国际分工食物链体系的底层,想要向顶级迈进,或另建食物链体系,何其难也。

要想领先群伦,就需要开拓进取精神,如果只沾沾自喜于山寨、剽窃、和逆向学习,只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要想实现赶超的目标,不是做梦又是什么呢?
三、科学技术/工业的自立/自给自足
富国强兵,方可王霸天下,在冷兵器时代,课农尚武,是富国强兵之道;而在工业技术时代,建立自给自足的科学技术体系/工业体系,和推崇自立进取尚武精神,才是现代的富国强兵之道。

(一)、精神自立
精神自立,换言之,即是独立精神。所谓独立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事实进行独立的判断,分清事实的真相,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在掌握某种世界观 或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的,而这种世界观或思想体系不是自己发明,是接受别人创造的结果,这也是一般人认识的精神独立;实际上,真正的精神独立,是发明一种世 界观或思想体系,并按照这种观点来解释现象,这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宗教的创始人位居此列,这也是我所定义的大师或宗师。

精神自立,对个人来说,就是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见解,而不是效仿或膜拜别人的;对民族或国家来说,即是爱惜和发扬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技术,而非全盘否定或全盘西化。

现在我国内部治理要优先于外部治理,工作重心要放在国内,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强国是当务之急。不过,由于科技是政治的婢女,政治上的创新,和国内的治理,需要排在科技的前头。

乱国无科技,弱国难创新,如果搞平衡和维稳成为一国国内的头等大事,那么社会发展的成本就会徒然增大。而且,思想观念上,没有创新,科技上的创新,也很难取得成效。

要想在科技工业上达到自立和自给自足的目的,首先需要在精神上自立自强,天助自助之人,精神不自立自强,说什么都是白搭。

至于山寨,说白了就是作假造假,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或偷懒——照葫芦画瓢总比自己去创造,容易的多。本人对这种行为很不以为然,指望靠山寨货去拼正规货,就如同拿杂牌军去拼正规军一样,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把握,到头来时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亦步亦趋、鹦鹉学舌,只能得到二三流的劣质货色,为什么日本人靠自己而中国靠外人?其中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立于不自立、自信与不自信、自强与不自强、自贱与不自贱,说白了是一个精神自立问题。

精神自立,说白了,就是不能光学习,学习之后,更要创新,只有学习,没有创新,精神不能自立。所以说,逆向学习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主动创造,更不可或缺,我们基本原则是——要从技术为我所有,进化到技术为我所创!

因此,我们需要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进化为创造性组织理论,如此,精神自立,才有望实现。

满足顾客现在或将来现实或潜在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发现顾客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并且去满足他们,这是学习型组织理论要义之一。但是,立志当第一的创新性组织理论的要义不是这个,而是创造顾客现在或将来现实或潜在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创造顾客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并且去满足他们。

仅仅是满足换成了创造,涵义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发明引领未来,创造发明改变世界,创造发明创造最大的机会、财富和利润。

学习型组织,重在学习,你学什么?学的东西,肯定不是你创造的。创新性组织,重在创造,你创造什么?肯定是过去没有、别人也不掌握的

对学习型组织而言,不能学习,组织的生命陷于僵化;对创造型组织而言,不能创新,组织的生命陷于停顿。

为了领先和做老大做第一,我们需要的是不仅仅是学习型组织,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型组织!

(二)、人才/学术

1、人才战略
以贤为师者帝、以贤为友者王,以贤为臣者霸,遗贤于野者暗,以贤为仆者弱,以贤为奴者亡。素书云,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又云,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古语也有云,亡国之庭无人。
贤能之士,一个国家真正的宝器,齐威王论宝早已有之,人才的兴衰,直接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兴衰。春秋时期,晋用楚才,导致晋楚争霸中楚国屡屡失利,吴用楚才伍子胥,楚国差点灭国——庄王问周鼎之轻重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国时期,秦用六国人才,灭六国而迁九鼎。现在的美国,用世界各国的人才,成就全球霸权的伟业。所以说,惟人才是宝。

六国为何被秦国兼并,人才的流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秦国为何统一六国,因为秦国自春秋时代起,就一直在吸收外部的人才。

所以说,一国只有唯才是宝、以人才为本,才能奠定本国复兴崛起的基础。

我国闲杂对外移民,一大类是知识技术移民,另一大类是资本移民,后者有一大部分是贪官与暴发户,这两类人,我国应该严加控制,尤其是后者,关涉到国民财富的流失,这是大国肌体的失血行为,更应该严肃对待。

国家社会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谁更好的生存?是全体人民及其子孙后代,还是仅仅为了某些寄生阶层?

当然是一国的全体人民及其子孙后代。所以,发展,需要设定两大底线:全民接受教育+环境不能污染。在下认为,对官员政绩的考核,这两点,是最基本的硬性指标,连这两点达不到,赶快下课。

对于离在职官员及其子女亲属的财产和绿卡,以及居住国情况,需要建立详细数据库备案,对于犯罪分子和犯罪所得,我们应该绝不姑息,要像当年犹太人追杀逃亡的纳粹战犯那样,将这些祸国蠹虫绳之于法,即使他们跑到天涯海角。

未来我国不应该再出现官员出逃事件,换言之,建立官员出逃预警机制,比如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严查官员及其亲属的绿卡、国内海外存款、国内海外关系问题、建立相关人员连带责任制度,等等,我就不信,堵不住官员出逃这个缺口!

“北大/清华已变成国外大学的预科班”,我国为什么没有比北大清华更高的学府,以供毕业生去就读?我国为什么不能为这些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 环境?这难道不值得某些肉食者好好思考的吗?这种人才在国内不如国外发展好的现状,早已说明某些人是尸位素餐,根本就不称职。

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的严重,美用中才,这是中美之间最大的贸易不平等,所以,我对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及其总裁俞敏洪,及其不感冒。当然,对拿绿卡的官员,更不感冒;对不能改变我国现行人才流失体制的相关责任官员,最不感冒!

亡国之庭无人,楚国在楚灵王时代为霸国,凌虐诸侯,但是到了继任的楚平王、楚昭王时期,楚国竟然为小国吴国所攻破,差点亡国,原因维何?本国人才逆向淘汰并外流吴国、庸才当政政令混乱所致。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最严重,仅靠这一点,还想成为强国,这不是做梦,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秦国为什么强大,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

现在的美国,荟萃全世界的人才,现在的中国,顶尖人才外流美国,光凭这一点,中国就和美国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说,中国选择与美国对抗,是极不理智的行为。

在未来,聚拢人才、培养人才,用好本地和海外人才,而不是外流人才,将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的主轴线。

我国海外华侨爱国,是有着光辉传统和悠久历史的,华侨爱国举动和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所以,本人对华侨尤其是爱国华侨,怀有深深地敬意。
在未来祖国的再次重建中,归国华侨,将会但当重要角色,土洋结合,本土人才和海外人才并重的原则,将会得到有效地实施与运用。

2、科技人才培养战略

说到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世界大国和人口大国,我国出了几个诺贝尔奖(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得主?未来能出几个诺贝尔奖(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得主?和东邻日本比起来,我国应该感到汗颜。

“千人计划”的实施,说明了我国已经从“引进技术”的观念进化到了“引进技术的掌握者——人才”的观念层次,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以前逆向学习技术,现在则逆向引进人才——即指望把人才送到外国,之后学成归来,把技术顺便也带来。

当然,这种选择也无可厚非,在大部分科研领域都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前提下。

不过,在下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只能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权宜之计,而长久之计,在于建立我国独特的研发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以期在不远的未来,摆脱对引进人才的依赖。

我们需要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体制与环境,和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施展才干的机制与环境,说白了,我们需要自己去培养大脑,而不是现在这样去国外培养大脑在引进。。

再说千人计划,上面说得很清楚,和引进外资的性质一样,都是买办思维在作祟。引入外资,在你缺钱的时候,或可说得过去,没有就需要引进,但是,如果你不差钱,你还引外资,这就难以理解了?难道还想用市场换技术?或引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那结果呢?市场被外资占领了,技术没拿到手,这不是败家子,是什么呢?

现在,思维又进了一步,从引技术过渡到引人才了,现在关键技术人才,都是各个国家重点关照保护对象,真正的人才,你引得来吗?人家放不放?钱学森最大的遗憾是我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顶级人才、出不了诺奖获得者:"现在为何育不出杰出人才"?

因为什么,因为千人计划,自己不想方设法去培养,总是想抄近道、走捷径,靠挖人才,来搞学术和科学研究,这是懒惰的买办思维在起作用。

所以,在下一直认为,以引进为主导的“千人计划”应该办,以培育为主的“诺奖计划”,更应该办!“中国的三星、索尼和微软计划”,也应该办!(本土培育杰出企业家和杰出企业)

有人说诺贝尔奖的评选有被西方操纵的嫌疑,当然,文学奖、经济学奖、尤其是和平奖,这类奖项主观倾向性、可操作性比较强,不过,这些奖项不能反映一国的科技水平。但是,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医学奖,那就需要靠真本事了。如果说不应该以获得诺贝尔奖为导向,那应该以什么为导向?我国能否设立一个与诺奖齐名、水平相当的奖项?

不管诺奖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平均获奖年限好像是13年,在下设定的:50年培养20个诺奖得主,时间应该够了。
“千人计划”,好像出不了像三菱重工、洛—马公司等,这样优秀的主干企业?

既然是这样,我国现在急需像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日立、东芝、NEC、横田电机、富士通、东丽;和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克韦尔、德州仪器等,这样优秀的企业,那么请问:我国什么时候能办到?我国什么时候,不需要再去靠引进、模仿他国的技术,来过活?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为我所有,之后进化到技术为我所创!

所以说,学习中,还要有创造!垄断资本主义,美国是托拉斯,德国是卡特尔,日本是叫财阀集团,中国是什么呢?
对于人才培养和使用,在下的建议是:

(1)、国内的人才,也不能忽略,国内同等优秀的人才,所享受的待遇、条件和机会,最起码,应该与海归人员同等。

(2)、要考虑“千人计划”完全实施之后,是不是还需要“万人计划”?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我国培养不出来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需要何种变革?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从而使外流的人才大幅度减低!

我国还需要反思的是:应该为人才的才能充分发挥,创造何等优良的环境呢?
只有我国自己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不是这样迫切依赖引进时,中国才能成为一流的世界强国!

除“千人计划”之外,我国更应该集中精力实施一项“诺贝尔计划”——意在在未来的五十年内,最少培养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3、学术改革

学术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避免的,光抨击没有任何用处,最需要做的是有所作为。要把学术腐败降到最低程度,学术腐败不影响到学术创新,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我国的学术和科研,被人戏称为 “猪圈”,之所以如此,乃在于我国的学者专家,只擅长抄袭、克隆、复制、山寨,而不善于创新,缺乏创新精神,是我国学者专家的通病。钱老为什么会终生遗憾?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大师?科研体制僵化、科技创新精神僵化所致。

科学研究,从来都是政治的附属物,因为支撑起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政治,所以说,科技/学术是政治的婢女。但是婢女是有差别的,郑玄的婢女和严嵩的婢女,素质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婢女和美国的婢女,有天壤之别。

政治统领学术,关系左右学术,是学术腐败和学术退化的根源。

至于学术腐败,我国学术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学术腐败的根源是政治腐败,是政治权力过度介入学术领域(或政治试图驯化学术)的结果!所以,清除政治腐败,政治退出学术,才是正本清源之举。当然,学术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学术研究资金分配体制的改革,也是势所必趋。

政治退出学术,在学术上采用放养或建立野生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方式,尤其是后者,代替圈养喂食的方式,我们能得到最优质的肉和奶——学术科研成果。

为此,我们需要拆除学术猪圈,当然,挑选优良品种,也是重中之重,那些滥竽充数的学术流氓或不学无术的伪砖家叫兽,是需要被清理出学术界的,说白了,我们需要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至于学术创新,不破除马列学说的学术垄断地位、不破除抱残守缺的人文社科研究模式、不破除对西方学术的权威迷信,我国的人文社科,是发展不起来的,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假话!只有学术创新,才能拥有学术自信!

蔑视权威而进行学术创新(即所谓的学术异端),和学术造假(所谓的学术流氓),是两码事,相信大部分人,尤其是专业人士,是有这个分辨能力的。

假之所以称为假,因为是假的真不了,假的总有露馅的时候,而且往往是很快就会露馅。假,需要靠伪装、欺骗、隐瞒,来维持自己的短暂存在,但是这种伪装、欺骗、隐瞒,注定是不能持续长久的。

依在下的观点,对于腐败和造假,绝对是一项否决,绝对零容忍。对于学术造假,在我看来,更应该零容忍。

在科学技术/学术界,我们不需要那种精于人际关系,而对自己本职研究项目毫无成就的人;想在科学技术/学术界立足,你就要拿出你的拿手成果来!

学术研究犯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不犯错,怎么可能有进步,又怎么能够成功呢?不能容忍的是接二连三地犯低级失误,尤其是在重大科研项 目中,接连犯低级失误,说明思维不缜密,团队管理沟通有问题,我就不信,一个团队,如果采用头脑风暴法,还能出现多次低级失误?

说到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冒险是值得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即使失败,也是可以原谅和理解的。

冒险虽然可能犯错,但是冒险不等于犯错,冒险更不等于造假,我们能高度容忍冒险,但是对造假确实零容忍。

科学允许假说和推想,科研的目的之一即是对这些假说和推想进行证伪或验证;学术研究与科研尤其是应用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不断试错的过程,犯错时家常便饭是正常现象,不犯错,才不正常。但是呢,研究过程试错的目的,不是为了再试错,而是为了把所有的错误可能性排除,寻找确定性的结果。

搞学术和科研虽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两者精髓恰恰在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比如统计学和遗传三定律。

学术研究需要缜密的思维和精巧的设计,需要把所有的可能性一网打尽,不能把所有的可能考虑进去,要你干嘛用?拿着科研经费玩游戏啊?

科研不是贵族游戏,因为民间和企业搞科研的不乏其人,只不过某些大型科研是某些稀有动物的专利,既然我这个外行都能对科研指三道四,那么说明我国的科研是很有问题的。

科研体系与科研制度,不该完全照搬他国,而应该参照本国的国情、国民性格和文化等等,建立自己独有的开放创新型科研体系与科研制度。

4、学术自由

学术和研究自由是知识创新的基础——而大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前提,这正是现在中国缺乏的东西,但仔细分析之后,发现还是归结到政治体制上的问题。

行政统管学术和教育部门,对学术研究来说是个灾难——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即是学术荒漠化。

除了国人虚伪内斗的性格之外,儒教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我国学术界的潜在侵害也是不可忽略的;不过,国家的政治制度对国民性格、文化有一种塑造、取向、导引作用,所以,依在下拙见:政治制度才是本质上的原因。

大学自治、由爱国教授治校,给学术研究以自由,是解放创造力的关键。

在被西方认为是军国主义专制的普鲁士乃至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拥有学术自由,不然,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巨人,洪堡、尤斯图、斯利比、希霍夫曼等科学巨人,怎么会产生呢?

不过,按照德国人尤其是黑格尔的观点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实际上是“最自由的国家”——比自诩为自由民主国家的英美还要自由。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到底自由应该怎样定义呢?

在下的理解是:德国人受到的是黑格尔的自由教育,而英美国家人民受到的则是密尔/哈耶克的自由教育;德国人的精神更自由,英美人的身体更自由。

体现到了创造力上,德国人(尤指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创造力比英美国家强,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突出显示出来;当德国被西方国家”同化“或“改造”——即魏玛德国和战后德国,德国人的创造力就被在某种程度上被禁锢了

通过简要的研究黑格尔和密尔/哈耶克的自由观,在下得出了如下结论:

德国人黑格尔把自由的重点放在精神和主动意志层次,而密尔/哈耶克则把自由的重点放在了物质(身体)和被动意志层次。对比来看,黑格尔的自由层次更高,涵义更深刻,解释如下:

自由分为身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分离——比如身陷囹圄,身体的行动自由受限,但不是围墙挡不住自由的精神活动,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是最好的例子。

主动意志自由vs被动意志自由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乐观vs悲观,强调被动意志自由的人都侧重强权/专制对个人权利与意志的压迫。但是作为个人,无论处在何 种环境中,都最起码拥有自己的一片自由领地——家庭;而且,无论什么在什么国度,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时间;尤其是在个人的精神空间里,个人更是拥有自己的 绝对自由。主动意志决定了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自由要素,而缺乏主动意志的人将随他人意志而去。在专制时代,苏俄诞生了索尔仁尼琴;在文革时代,被誉为“蒋百 里后第一人”的钮先钟先生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这些例子是很多的。

精神自由是创造性的源泉,学术自由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权力)和学术,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共生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制度(权力)如何对待学术呢?按在下的观点,二者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制度(权力)“放牧”学术,可以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学术不自由的国 家,是利用人在牧场放养/驯化兽群,兽群的野性消失;学术自由的国家,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让兽群自由活动,兽群的野性得以保留。

当然,优秀的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对学术的自由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学术来说,知识创造,永远是第一位的,学者追求权力、地位和金钱,而不是知识,这是杜学术的背叛,这种人,是不配称为学者的。

所谓独立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事实进行独立的判断,分清事实的真相,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在掌握某种世界观 或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的,而这种世界观或思想体系不是自己发明,是接受别人创造的结果,这也是一般人认识的精神独立;实际上,真正的精神独立,是发明一种世 界观或思想体系,并按照这种观点来解释现象,这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宗教的创始人位居此列,这也是我所定义的大师或宗师,这是精神独立的第二层含义。

精神独立,是精神自由的前提;精神自由,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对学者来说,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独立追求探索能力。因为思考研究是引擎,追求探索是罗盘,对学者而言,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探索,是最高的罗盘!
5、科技创新

说道科技创新,拿来创新和领导创新,都是实现领先的好办法,不过,前者,有一个最关键性的缺陷——即,如果拿不来,怎么办?

当然,作为决策者,重要的不是自己能否出点子,而是能否从众多点子中,选出好点子,并付诸实施。不过,如果决策者,胸无大志,也是不能选出极具创新价值的好点子的。

总而言之,拿来创新,是比抱残守缺的不创新,强千万倍的。但是,如果,我们想争第一的话,除了拿来创新外,还必须掌握领导创新!因为拿来创新,当不了永远的第一(或许暂时可以领先),而只有永远的第一,才是最令人尊敬的!

领导创新应该被推崇,因为拿来创新,需要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所需要做的,是对外国进行技术封锁,而不是被技术封锁!

当然,这对现在的我国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不过,在下认为,我国首先要具备这样一种志气和霸气,才能给自己的技术追赶上足动力,所谓取其上者 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无所得,即使这个道理。

目标不妨订的高一些,这可以最充分的挖掘我们的潜力,而我相信,我国是完全具备这种潜力的!

(三)、产业/科技战略

1、产业/科技自立

我国的经济安全的核心之一是工业和技术的安全——安全言外之意,是自主而不是受制于人!

我国必须放弃吸引外资的政策,而转向支持内资产业的政策,中国工业技术的自立与自给自足,不能靠外人,而只能靠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实在是差的要命,技术不自立和自给,不仅是丢人,更是贻害无穷的大事!

中国必须做到不依赖外国,而要让外国依赖中国!因此,中国技术上不仅要自立自给,更要创新领先!

因此,建立我国自立自给自足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就成为迫切的需求。这一战略是需要逐步加以实施的,量化指标是: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首先要降到30%,之后是10%,再后5%,最后降到零。

我们的最终要求是:我国全部的工业和工业技术,都要达到自立自给自创!当然口号和重视,不能代替计划和行动,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所谓自主创新的计划和行动,我们看到的是进一步开放外资,难道要利用外资来达到自主创新吗?

“以市场换技术”,说白了,就是永远做瘪三(或技术附庸国)的窝囊战略!

引进外资=引狼入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杀狼食肉、敲骨吸髓!驱逐外资,是中国必须要办的事情,驱逐顺序是先弱后强,先从日韩在华企业下手,不过前提是:先创造出一批相关的国内替代企业来。

为了发展中国的技术和经济,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国需要对日本韩国封闭我国的市场,驱逐外资企业,也先从这两国开始着手!

中国需要在和平时期的经济战、技术战、文化战中,战胜日本,才有资格做亚洲老大!

低成本低技术的工业发展模式,必须为中国所唾弃,因为中国的发展目标是“高级世界工厂”,而不是“低级世界工厂”,未来把“低级世界工厂'的位子让给越南、印度这样的国家,才是是正常的。

将包括越南的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拉美化,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的主要战略,而中国的发展战略是美国化——是德国化+美国化,而不是现在高消耗的美国化。

中国要做强国,则必须使自己处在产业链和技术链的顶端,我国必须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这是我国永远不变的战略目标。美日德三工业强国,是中国的榜样和赶超的对象!

为此目的,中国不能依赖日本的技术,也不能依赖其它强国的技术,我国必须依赖自己的技术,因此,自主/自立创新体系,和相关支撑体系如新教育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中国既需要完成工业的现代化,又需要紧跟新技术变革的步伐,这是决心实施强国之路的中国,必须要做的。

而且,我国工农业的生产效率很低,因为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率远远落后于日本、德国,这种求大而不求精的思想,我国应该早点改变。

重大装备,需要实现完全国产化;所有的民用装备,也必须全部实现国产化,这是一个国家技术和工业是否完全自立的标志!

这是ZHENGFU义不容辞的职责,提倡、鼓励、关键是政策支持使用国货和本国工业产品和技术,保护国内市场,应该列为一种国家有限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把教育、科研、建立民族工业/生产力、实现自主技术和提升创造力,看做我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其次是环保,至于GDP主义,要靠边站。而所谓的深化引入外资,则是与这种战略相违悖,也是与我国的根本长远国家利益相违的!

2、智力空间的开发

德国制造的秘诀何在?在于精益求精和注重细节。

德国制造的的秘密何在?在于理性进取的精神、精细缜密的思维、从小练就的动手能力。
日耳曼国家的工业技术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这里我们不能不看到,从中世纪学徒制度传下来的职业教育制度,所塑造出来的专业的技工人才,和优秀的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和研究中心,所培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才是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支柱!

日本德国为什么能达到经济技术自立呢,因为二者都接受了战争的教训、并怀有深深的危机感——因为两国的自然资源都十分匮乏。自然资源的匮乏,是天生的客 观条件缺陷,这种缺陷,唯有靠后天的主观努力来弥补——两国弥补的方式如出一辙,都采取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本国人民的智力资源。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雄厚的资源——那就是人口、人力资源,也就是智力资源,如何最有效率地开发利用这唯一可持续增长的资源,实在是摆在我国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

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这实在是中国崛起之殇。

为此,开发国民的智力空间,打造智力强国,在文化、技术上创新和自立自给,才是未来华夏中国的本色!

盲目追求GDP高增长率、盲目投资具有短期效益的房地产等产业和使用前景不大的高速公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消费,等等,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的经济行为。

中国需要投资和发展的是“高生产力”和“自主的技术能力”,而不是高GDP!说白了,我国最需要投资的两个领域是:教育和环保!

为了打造我国自立自给自创的工业技术体系,教育和科研,是两个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

科学技术规划,除了高深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熟悉国内外科技动向,更重要的是需要远大的眼光,预知科学技术革命的阈值,之外,更需要和教育结合起来。

在近现代强国的崛起过程中,改革是必须的,而改革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即是: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改革!

美国的兴起、普鲁士德国的兴起、日本的兴起,均在很大程度上拜教育与基础研究的改革所赐!

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基础!我国要实现工业和工业技术自立自给、建立我国独立的工业和技术体系,需要在教育上,有哪些改进呢?

应该采用多国先进经验的复合体,即:日本的12年义务教育制+英国的中等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取多国所长,振我华夏教育!

12年义务教育制,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基础,以后应该考虑施行。

我国如要崛起,需要改革两个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它们是:十二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战略规划工程。

这两大项目的投入,要占到每年GDP的10%以上,如果不能做到,就难言崛起!

因为科学技术的创造开发应用离不开人才,基础研发、工程技术学院应用研究,中国做的很差劲;职业技术教育,德国的最优秀,中国致力于工业化,竟然完全忽略,简直不可思议!

德国的科技赶超战略、德国的人才培养规划布局,非常值得中国参考。美国的争取世界人才效力的机制,也是值得学习的。现时期,我国的科技处于追赶阶段,将美日德列为学习研究赶超的对象,是没错的。

中国需要加强基础应用研究、教育的投入,并改革现有机制,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熟练的技师、工程师、专家、研究人员和科学家,而不再仅仅是低成本的熟练工人。

我国需要做到产业升级,从“低端世界工厂”跃升至“高端世界工厂”,与德日并列,是中国崛起为强国的关键!

目前的中国处在高速低效阶段,从短期来说,“高、中、低”产业并包,是正常和必须的过渡阶段,不过,中国的远景目标绝非三产业共存,而是集中在中高端上面。

这就需要我国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我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德国、日本的国民素质水平,应该成为我国近期的最重要发展目标!

对一个国家来说,所具有的财富包括贵金属、自然资源、生产能力,还有最为重要:人,尤其是高素质、高技术、高知识、高水平的人!

说道我国劳动力资源过于低廉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需要提升我国的教育和工业技术水平、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劳动力的报酬,总而言之,转变国家的发展战略,将低廉劳动力的工业,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这其中,教育、研发和培训,是重中之重。

这里需要在下重点强调一下:

(1)、政府、企业和高校所属的科研机构,之间的比例和恰当的分工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主要做基础研究,企业重在应用研究,高校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这是在下的看法,具体的我认为应该参照美国。

(2)、说到我国的产业转型问题,我国的GDP,大部分是由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组成,说白了,GDP技术含量低,当然非洲和拉美许多国家,GDP技术含量更低。

提高研发经费、国民的教育水平和转变产业结构的目的,即是为了提升我国GDP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这才是可持续长久发展之计。

就凭我国现在这种教育现状,而不进行彻底改革,想在整体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几乎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用一句成语可以形容,那就是:痴人说梦!

3、机床工业/制造精神

我国欲问鼎世界强国,必须在机床产业上实现自立和自给自足,以达到与美日德三国同等的水平!为此,我国需要把机床产业定位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同时需要制定赶超机床三强国的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美国的特点是,政府高度重视机床工业,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

德国政府也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多方面大力扶植。德国数控机床发展特别讲求“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德国人特别注 重科学试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在德国,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 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美、德两国相同,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发展也非常重视,颁布“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 等法规、规划,对机床工业的发展加以引导。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最终甚至青出於蓝而胜於蓝。日本 和美、德两国相似,也是先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数控机床。”

补充一点,那即是优秀技师技工的培养,实在是车床产业的根基——毕竟车床还需要人来操作。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技师技工制度,非常值得我国参考。

质次价廉、数量取胜,中国机床制造业如果想真正达到自立自主的水平,德国的职业教育和精密的工业精神,必须移植到我国来!

德国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学习赶超的榜样和目标,世界工厂,不管用(因为工厂总有过时的时候和需要更新),世界工厂的制造者(这就如同拥有了工业的造血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

“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

以上经验,是我国迫切需要学习和赶超的,指望靠“价格优势”、“拿来创新”、“逆向学习”,这三种武器参与列强竞争,是不靠不住的,唯有“领先创新”和“专有创新”,我国才能真正崛起为世界强国。
中国的山寨货,是世界闻名的,山寨货,即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

模仿,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创造,即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低成本和给用户带来的高回报,只能作为我国在赶超时期所采取的战略,但是这种低成本,是不可持续的,我国不能指望未来,还依靠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

德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有名的高;德国工人的劳动时间,是有名的低,但是德国的工业品,却仍然具有强大竞争力,原因何在?

这才是中国最应该探讨和效仿的,拿低成本来自诩,那是要不得的,我希望,“血汗工厂”这种现象,在中国永远消失!

4、科技发展之路

一国的发展成就,最好不要纵向比(和自己的过去比),而是要横向比(和邻国和竞争对手国家比)。比不上过去,说明你不如先辈;比不上外国,说明你不如别人。而我们所要求和追求的是:既要超越先辈,又要超越别人!

我国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这10年来的工作成绩,公正的说,是不容怀疑,也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但是有所成就之余,我们还需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强国之间的差距——在没有弥补这个差距,说白了,就是把我国的技术自给率提高到95%之前,是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的。所以说,我国科技发展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

(1)、研发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中国的人口,还是世界第一呢,我们需要看的是研发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2)、科研经费,数据显示,中国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由于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多于美国,所以,人均科研经费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依靠如此之少的经费,能出多少科研成果?

(3)、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比例,日本接近是中国的六倍,这说明,日本的劳动力素质、日本的产业结构、日本商品的科技含量,都远高于中国。

所以,当在下看到我国的重大工程时,第一感觉是震撼——国家真有钱,第二是不忍再看——国家为什么不把这么多钱投到教育、研发上,以提高我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商品的技术含量呢?

(4)、研发经费增长速度,中国第一,这说明了什么呢?我国的起点低,所以速度快,即是以如此速度增加研发经费,经费的总额,远小于美国。

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中国,咱们拿经济总量与我国相似的日本比,中国的研发经费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不到,就凭这点钱,哪来的那么大的底气,要与美国竞争?

(5)、R&D经费/GDP ,这个比例,中国是美国的1/2多一点,不到日本的1/2,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如此之少,哪有什么希望赶超日本、更何况美国呢?难道说,我国有什么低投入高产出的绝妙法门?

要想在科技上赶超他国,R&D经费/GDP,是不是应该超越他国呢?在这个比例,远远低于竞争性强国之前,说什么都没有用——当年日本飞速发展的例子可作为参考。

大言不惭、往自己脸上贴金,那是自欺欺人,其目的是为了虚幻的自我满足和忽悠外人,不过,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难以持久的。

发展的眼光,在下的理解,是你是否具有潜力和资质,我国现在的科研体制和科研效率,如果不进行改革,很难看出有多大的潜力和资质。

正因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资源(油铁铜和大豆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所以我国必须找到相应地替代品和替代途径!

正因为我国高科技产品(主要是机械半导体化工原料三大类)对外依赖度较高,所以,我国才必须下死力发展高科技产品,以达到完全自给并出口的目的!

我国的重大科研机构与科研项目,是应该如此设置的,领先(自给)和保密,是科研的两大原则。尤其是保密原则,更是科研机构的金科玉律,不能坚持此原则,科研将是为人做嫁衣。力拓间谍等案件,已经证明了了买办卖国,对国家重大战略利益的损害,是多么的大!

保密和自立自给的原则,应该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谈判的最主要的原则!

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企业利益,应该组建国内的行业卡特尔组织,以统一对外国的进口、出口和谈判,从而避免受制于人、恶意价格竞争和铁矿石谈判那样的各自为政!

美国的技术体制是非常完备的,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国内技术扩散体系,更建立了完善的预防国外技术扩散体系,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参考的。

我国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需要产业化,技术需要向国内迅速扩散,如果做不到这点,空谈我国市场有多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高铁技术,为我国做出了一个好榜样,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表彰的。

企业参股大学或与大学共同建立研发应用项目,将工程技术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研究开发结果落实到产品上来。

实验室中的技术和市场化的技术,是两码事;本国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和外国在华企业掌握的技术,也是两码事!

不能培育优秀的公司,我国将会像当初的苏俄那样,在高端产品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说到半导体产业,我国可以学习美国,比如成立中国的的贝尔实验室,具体的思路,是国家有必要制定产业规划战略、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个方面的支持,鼓励半导体海龟回国创业,官办企业做半导体,就免了,被玩还没够吗?官员不是企业家,政府不能包办企业。

至于说让年轻人搞科研,这方面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奖励措施,侧重点在进口替代行业和其他高兴技术产业,比如成立钱学森科学奖,荣誉、奖金大大的有,搞科研,有奔头,谁不愿干?

国家设立科学成就激励基金或相应的银行优惠贷款业务,为有所发明和创造的人才,转变为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

国家大力支持发明家和创新者,自己去创业,中国需要本国的西门子和比尔.盖茨!
提起知识产权,我曾经说过,只有傻瓜才会完全遵守所谓的知识产权,不过,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界定范围的。

这个界定范围是: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而在一国之内,必须严格遵守知识产权,这才能塑造一国创新的基础!

因此,苏撒的主张,完整化之后,即是:在国内,我国严格实施、保护、维护、遵守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我国对本国的知识产权,将实施最有力的保护,而对于外国的知识产权,我国将不会像傻瓜那样完全遵守!

美国最擅长的伎俩就是抢劫、废止竞争性强国的专利;引进甚至是抢夺竞争性强国的人才,等到老美的技术达到天下第一,却又祭起知识产权这个门槛,来阻止竞争者的赶超,我国不能上老美的当的。所以,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虚与委蛇 的态度和对策,是完全正确的。

5、科学技术的复兴

精工细作、质地优良、坚固耐用——是德国制造的典型特点,而粗制滥造、质地一般、寿命低下——是中国制造的典型特点。要寻找中德产品差异的根源,这不仅要从体制上(先不谈),更要从精神文化层次来分析中日两国人民的差异,德国人的精巧细致,是德国制造的背后秘密。

在下认为,华夏中国的古人的精巧细致,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试看我国古代手工制品,其精致,是举世公认的。

中国人为什么后来形成了大而粗的精神性格,在下的观点是,儒家的负面作用,和墨家的消亡,双重因素导致。
儒家推崇文采,视手工为“奇技淫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造成了中国精英人群普遍轻视手工的习惯。

墨家,本来是手工业者的组织,其创始人墨子,即是著名的工匠,墨家一贯主张思想和手工并重,推崇身体力行的大禹而不是儒家崇尚的尧舜,可惜,秦朝之后,墨家神秘消失,实在是我国历史的一个伟大遗憾和重大损失。墨家,实际上,是古代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之工即工匠(手工业者)所组成的组织,亦可比拟为东方早期的“共济会”组织。

中国领先世界数千年,不应该只归功于秦以后的先哲们——比如养蚕抽丝(丝绸)发明于五千年前,还有指南针等等。中国的领先,总体上说是技术上的领先,这里 鄙视奇技淫巧、唯有读书高的儒家贡献很小——因为儒家不尊重科学技术,相反,墨家才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推动者,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工匠。

所以,为了造就未来中国独特的技术路线,建立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唯有复兴墨家不可,《墨经》应该成为每一个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必学课程,墨家的求实和手工精神,应该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尊奉!

说道墨子,其组成之一是科学——是基于东方华夏人的思维开发出来的科学知识,对锻炼、培养我国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西方的科学教科书的 内容展现的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与我们东方人是有差别的。所以,将墨子,和我国传统的科学著作,编写入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材之中,是非常有必要 的。

墨子的主要成分,比如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何其相似?明鬼天命,与西方人信仰上帝有何区别?尚同、尚贤、亲士,古代中西各国 治国之术不在于此吗?中世纪基督教一统欧洲、后秦时代儒教一统士大夫阶层,与尚同何异?七患、节用、节葬、非乐,这些提倡俭朴和预警储备的观点,比儒家强许多。

复兴墨家,是中国科学技术自立的基础,因为我国需要创立中国特有的科学和技术体系,而不是一味引进西方的科学和技术!

在手工时代,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的强国——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丝绸、瓷器、茶叶,等等,无论从质量还是从工艺上是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中国才产生了的一种优越感。

大部分时候自豪感与自信心的产生,建立在自己优越于别人基础之上的,而优越一词就包含了比较。再比如你表示钦佩某人,钦佩也在某中意义上或在潜意识里进行了比较,所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自豪感。

现在的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也在重演以前中国的角色——因此对两国国民所具有的优越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应该奋起,重振祖宗时期的辉煌,让洋人把“中国制造”看成质量优良而不是质次价廉的象征!

在下为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定下的基调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复兴墨家、科学技术自立自创自给,建立中国的创新科技体系,选择合适时间废止“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加大再加大教育研发投入,起码要占到GDP的10%以上,以中国的人口之众,我就不信,超不过美国!

5、科学技术规划

科学技术规划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和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在下对我国的科学技术规划的建议如下:

(1)、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再重点说是工业母机/机床制造业,是工业的骨骼,这是任何工业化强国都必须达到完全自立自给的,现代的美国、德国、日本,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我国长远的战略目标,即是与三国达到同一水平。

(2)、能源是工业的血液,现在主要应用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终将告竭的,所以新能源的探索和应用,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目标。

(3)、交通、电气、动力产业,是工业的心脏和血管,其持续的更新换代,也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4)、通讯产业,是工业技术文明的神经网络,其发展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5)、生物技术,是破解上帝秘密的长久工程,其发展前景近乎无限。

(6)、新材料产业,是工业肌体的皮肤,其不断地更新与发现,也是必须的。

(7)、灵异技术,即所谓的特异功能,是工业技术文明的未来。

(8)、反物质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能开发反物质能源的时候,也是技术发展的尽头。利用反物质能源发动机,人类可以实现超音速星级航行,那时候,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了,骤时,大航空时代,也就来临了。
另外:
(9)、有关沙漠农业,沙漠/戈壁改造和沙漠/戈壁农业项目,必须列为专家们的研究项目和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因为沙漠/戈壁占我国国土的比例是惊人的。

(10)、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的生态农业,必须列入专家们的研究范围,还原原始生态,才是人类真正的前途和未来。

(11)、新材料、智能机械领域,需要专家们的注意,因为未来,智能机器将会越来越取代人力。

(12)、机械制造业/发动机产业,必须列为我国关键发展产业,这两个行业,我国必须走在世界最前列,不然无法成为真正强国。
(13)、机械制造业尤其是工业机床制造业,中国必须达到德日的水平,不然,所谓的崛起只能是梦话。

(14)、至于半导体和芯片产业,中国已经摸到门槛了,超越韩国、台湾,向美日看齐,应该是我国长远发展国策。

科技规划,首先适合中国的国情,其次得契合现在的科技基础。

中国的资源/能源利用率问题,是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中国的生态问题、环保问题,一直是两个大的社会问题和工业化后遗症问题,怎么解决呢?

希望在科技上能拿出解决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来!说实话,在下推崇德日两国后工业时代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生态平衡经济,是取代缺乏持续性的单纯消耗性工业经济的必由之路。
6、经济与产业规划

正因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资源(油铁铜和大豆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所以我国必须找到相应地替代品和替代途径!

正因为我国高科技产品(主要是机械半导体化工原料三大类)对外依赖度较高,所以,我国才必须下死力发展高科技产品,以达到完全自给并出口的目的!

说到与美国的竞争,在某些高端产品上,比如芯片、软件、大飞机等等,我国必须积极跟进,中国要想成为未来的世界强国,就不能在重要技术、重大产业和重要装备设备产品上,依赖他国!所以,在核心科技和重大装备设备上,我国不应回避与美国的同质化——要想在将来与山姆平起平坐,山姆有的,我们现在暂时不要求有,但是将来必须有!

中美经济的连体婴儿状态,实际上是中国向美国的输血过程,这种输血过程必须适时予以中止——因为中国已经得了严重的贫血症!

美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实际上可以作为我国的参考,美国不仅进口技术,也进口人才,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技术,是比不上德国的,但是美国通过隔岸观火和趁势取利,大捞特捞了一大笔,不仅从德国劫掠了技术,更掠走了人才,所以,才成就自己的科技大国的地位。

对于我们来说,能赶超的,抓紧赶超,差距大的,赶紧缩小差距,总之,老美有的,我们必须有,我们的最终目标,即使不是超越山姆,最起码也要与山姆并驾齐驱,这实在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重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为了建立我国自己自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所谓的发改委,其职能和作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在下认为,国家应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机构,专门用来领导、设计、规划我国的技术创新 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这个机构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立、自给、自主,致力于建立我国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和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完全的进口替 是首要的目标,之后是要实现全面技术的领先,废弃市场换技术战略,废弃吸引外资战略,逐步收复国内市场,在远期未来,我国市场的外资产品占有率,应该维持 在5%以下!
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首先是限制外资,之后驱逐外资,驱逐当然不是明目张胆的闭关锁国,而是“温柔的驱逐” ——让外资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主动撤退。为此,需要将以前的政策反过来,即给与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以最好的优惠,对外资处处设绊,依靠我国自己的经济精英/企业家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宁与外国,不与家奴”式的买办卖国开放战略,必须予以彻底废止!

对于进口替代,本土有具有一定后备实力的厂家,则更好,即是没有,国家也要大力扶植让其从无到有!这是需要国家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科研、教育等等全方位的支持来扶持的,也是需要通过新设立的取代发改委的那个机构来领导实施的。

简要的谈一下我国工业严重依赖进口的五种战略资源:

(1)、油气资源:我国应该抓紧掌控中亚,将中亚的大部分油气资源为我国所用;同时淘汰限制高耗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应利用现在的和平条件,抓紧扩建油气储备设施,在低油价时期,大量囤积战略石油储备,参考标准:180天!

(2)、铁矿石:海外的资源,应该优先考虑利用澳洲的铁矿,排除进口印度的铁矿;同时禁止钢铁半制成品的出口,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钢铁利用效率。

我国应该加紧开发贫矿炼钢技术,这是中国必须优先开发的技术之一,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种意义,和当年德国开发人造汽油技术的意义,是一样的!

(3)、铀矿:在下对发展核电站,不感兴趣,因为核电站,虽然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但是其潜在的危害,是明显的。

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我们永不忘记;而且到了战时,核电站,将被列为敌方导弹或轰炸的优选目标!核电站,就是一国国土上的威力无比的被动定时炸弹。

(4)、铜、铝土:作为战略物资,国内的铜、铝土矿藏,先封存,优先利用国外资源!
中国的工业如此依赖五种战略资源(石油、铁矿石、天然气、铜矿石和铝土矿),而且进口依存度处于上升状态,我们要问了:

这些资源最终到底用到了谁身上!?如果中国用这些资源做成了最终制成品,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些资源做成了中间制成品,那就需要讨个说法了!

我国进口战略资源,不是为了给别国做嫁衣!未来中国,必须停止资源类中间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出口!!!
我国本来是资源稀缺的大国,怎么能轻易放手自己的矿产给外人呢?卖稀有资源实质上就等于卖国。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有战略资源,稀土是我国的宝贵物质财富,大量出口稀土,减少我国未来的稀土战略储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的“犯罪行为”!

不光是稀土,任何资源类产品,本人都严重反对大量出口,我国人口本来就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本来就少,我国的资源本来就不足,我国本来就需要向外部取得大量资源,凭什么还要出口?

稀有资源,即使一种储备、又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武器,不能好好利用资源、靠出口资源为生的国家,是可耻的国家,看看人家美国,什么时候出口过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类产品!?

因此,我国应该立即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严禁一切资源类产品、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类产品的出口!
学术独立?你看国内那个学术流派敢批评马克思主义?
柴旭大王 发表于 2011-3-13 18:14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强调学术独立嘛,虽然现在在我国学术独立不现实,但并不表示将来仍如此,至于学术独立,何时能办到,这我就回答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