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渤入疆“被称为2010年度伪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40:09
还记得前一阵子的引渤入疆吗?在这里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刚刚看到网易的专题“2010年度伪科学专题“,这个赫然入列: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bohai-xinjiang/

那时候赞成的前辈们怎么想呢?还记得前一阵子的引渤入疆吗?在这里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刚刚看到网易的专题“2010年度伪科学专题“,这个赫然入列: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bohai-xinjiang/

那时候赞成的前辈们怎么想呢?
两百年前 人们还认为比空气重的东西能在空中飞是伪科学呢
不能算伪科学
因为和科学不沾边
从渤海到新疆,有多少公里?
干这个工程还不如从里海引水来的更实际.
青藏铁路也曾经卑劣举出了诸多理由,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相对于意识形态的屁股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难题反而比较容易解决。随着技术的进步,再大的工程难题,也有被解决的一天。
看网易回复,有人提到了人定胜天,我突然想到,现在地球都被我们这些个人类搞得温度高了几度了,这算不算另外一种形式的人定胜天。
说明新浪编辑是SB,不知道什么属于科学-伪科学的范畴。
进一步验证了公共网站的科普版面都是垃圾。
楼上,这...这个是网易的网页...

好像是跟探索(是不是国外的Discovery?)合编的。个人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200年后人类的科技飞跃,很可能达到现在想象不到的高度,可是,到那时候,相信也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好过让新疆土地更加盐碱化。

还有,5楼说对了...我输了,哈哈。
伪科学?
这个应该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吧
网易的妓者们连点概念都没有的么?

又不是永动机
技术上完全可以解决
就看投入产出比划不划算了
不只是技术的问题吧?
要技术,拿几百万人接水桶业接过去了。
问题在于整个地区天气情况能不能有冷空气凝结成雨?还是水蒸气发散到其他地区?
以现在的科学与技术,有多少是我们还没有突破的?Pump的叶片,马达管材的选择,属水量大小,需要电能多少?这些都是要用现在的技术能力来验证的不是吗?
有想法才能有创新
这个题目不关实际效果如何 从科学进步的角度来说 能提出这个想法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让这个网站的编辑来看 那每年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里有好多都应该归入伪科学的范畴了
人定胜天本来就是唯心的扯淡,人必须顺应天。逆天是要遭受自然的惩罚的
iamsu7 发表于 2010-12-23 07:32
人早就已经胜天了,你是外星人还是不学无术?
bulldog2002 发表于 2010-12-23 00:57

我不明白你既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为什么不自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这当然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中国国土是东高西低,你说怎样让海水向高处流那么长距离??
到了甘肃之后,中国的地形的确是东高西低,中国也有西流河,海水到了甘肃内蒙之后,的确是可以自流到新疆的。
回复 12# 我要发言


    胜了么?你能把新疆沙漠变成草原么?我是外星人,我做不到,地球人也做不到,人类过度破坏自然遭受的惩罚不少了
朔天工程,改变中国(转贴)




再造一个中国
  --朔天运河简介及其意义浅析
一、朔天运河简介
  众所周知,黄河季节性的断流已经多年了,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整个华北已经没有一条常流河。不仅大半个北部中国缺水,水资源一向丰富的南方一些城市和地区,水的短缺也已成为束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西北地区穷,就穷在水上。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怎么搞现代化?水的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的今天和21世纪严重困扰经济发展、甚至是已经造成或将要造成社会动荡和政治冲突的一大根源。由于缺水导致土地和山川的荒漠化,进而使一种文明衰亡,在世界史上屡见不鲜。
  1994年我国有荒漠16亿亩,现在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漠化退化草场,达68亿亩,几乎占全国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以200万亩的速度扩展。这样下去,我们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现在是沙漠南侵,黄河断流,生态破坏之严重,已经构成了对中华文明的威胁,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治理呢?解决水问题的思想和方案,不能局限于大中城市或局部地区。一切有利于节水的科学技术都应大力推广。但是节水是以有水为前提的,沙漠或没有水的地区何节之有?难道任凭荒漠存在和扩展下去吗?我国的缺水问题不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能够解决的。治水的思路和方案不仅仅在通盘考虑到全国各省用水的现状和将来,而且要同能够改造大西北荒漠问题结合起来。
  南水北调是老问题了,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要尽快妥善解决。自那以后提出过东、中、西三个南水北调方案。
  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逐级提高调长江下游白水,解决京津地区用水。可调水195亿立米,需投资1300亿元,工期10年。但是近几年运河污染严重,所调之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这样势必要增加投资和水的运营管理成本。
  中线方案是加高汉江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水200亿立米,挖一条1200多公里的输水干渠到北京,经过360多条大小河流,总投资要1700亿元以上,工期15年,可是汉江的水正在逐年减少,几乎无水可调。要保证输水量,必须向将来的长江三峡水库调水。由于输水干渠路经湖北、河南、河北人口稿密地区,无论是移民工作,还是水的管理和运营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水到京津地区实际只剩八亿立米。而且,中线沿太行山麓修渠,太行山东坡是暴雨区,山洪频繁,极不安全,遗患很大。
  西线方案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筑河筑高坝,调水入黄河,能调水195亿立米;开凿隧洞175公里,其中开凿的一条隧洞长90公里,主体工程即需1500亿元,工期15年。
  这一个方案都是在长江上作文章,问题是到2020年,长江也是缺水户。
  我们的思路是立足于寻找我国最丰富的水源,设计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多、快、好、省的办法,总之是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我们反复比较过三个方案,经查对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又到实地考察,推出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入黄河的“大西线”的构想。“大西线”的概念1994年初首先出现在蒋本兴(水利部副部长)、郭开、于招英合写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一文中,它区别于原来基于长江水的西线方案。
  按国际标准,我国水资源不算缺乏。据联合国规定,年人均水资源不足1700立米者为水资源匮乏。我国年人均水资源2816立米。之所以许多地方水紧张,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二是大量的水流出国境。我们推出“大西线”调水方案,充分考虑和兼顾这样四个方面:是否有丰沛的水源水量,是否有理想的走水路线,是否有丰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否符合国际惯例。
  我国西藏地区处于印度洋气流和太平洋气流的交汇处,降水非常丰富;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水汽撞击高山,降水多而形成巨量洋川固体水。整个西藏高原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水库。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察隅河、独龙江等年出国境水量5800多亿立米,不仅白白流走,每到汛期山洪爆发,经常给下游东南亚一些国家造成水灾,所以拟从中取水2100亿立米。长江上游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年总水量2074亿立米,可调水250亿立米,保证年引水入黄河2006亿立米(考虑到水的流失、渗透、蒸发等因素,按保证率85%计算,实际调水约为2006亿立米)。
  “大西线”调水路线的整个地形特点是多水的西南地势高,缺水的西北、华北的地势逐级降低,形成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有利于区域间调水的大环境。“大西线”调水的基本走线是: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水位抬高至海拔3588米,引水到波密,过分水岭(3566米)进八美河入怒江。在夏里筑堵江,提高水位达3456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过分水岭入雅砻江。在甘孜南筑拦雅砻江回水向东,过分水岭入鲜水河。在炉霍筑坝,使水位达3396米,朔源溢流,过分水岭入大流落河上游的多柯河和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里寺,过分水岭进贾曲,入黄河(3366米)。
  “大西线”调水工程也叫雅黄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直线距离760公里,实际流程1800公里。这条线路,低顺直,全部自流。实行爆破,搞人工塌方堆石筑坝,堵江溢流,施工容易,引水多,投资少,而且水质非常好。走水路线都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淹没极少,移民仅25000人。设计总引水量2006亿立米,相当于四条黄河的水量,投资580亿元,工期五年。以后的配套工程可利用黄河4600公里河道把水送到西北、华北、东北、中原。经青海湖调蓄,可输水柴达木、塔里木、准葛尔三大盆地以及河西走廊与阿拉善;经内蒙古的岱海调蓄,可输水晋、冀、辽蒙北草原。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西北、华北有20亿亩土地荒置,只要有水,绝大多数可以改造利用,发展农林牧业,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新疆同志提出,每年给他们600亿立米水,新疆可增加六亿亩土地,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强,即使其中一半发展粮食,至少可产粮1500亿公斤。农业的发展,将大大推动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腾飞。工农业的发展,将极大地缩减东西部的差距。
  “大西线”调水工程应当尽早完成。目前黄河断流的发展情况,不仅使正在运转的电站效益大大降低了,而且可能使花巨资建造的小浪底电站建成之日就是闲置之时;长江的水利工程情况也是一样。可以说,“大西线”调水工程无论防洪还是发电,都是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的“救命”工程。
  “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保证黄河永不断流,常年径流量2500秒立米,年入海量680到900亿立米。科学研究证明,当年入海量达到680到900亿立米,每立米水的含沙量降到五至十公斤,河道不再淤积,河水反而起冲刷作用,而且是强冲刷,16年可使河床下降15至20米(如用大型挖泥船   在河床搅拌,八年即可),黄河将从地上悬河成为地下河。黄河被彻底根治,永无决口泛滥之灾。那时,郑州到河口是一条宽600到1000米、深10到13米的平流河,可通航10万吨级的船。由于省出了大量的河滩地和河口的淤泥地,估计新生良田2000万亩。其社会和经济的效益可想而知。而“黄河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隋唐以后历代,我国内陆多数河流都是可以通航的。而现在呢?华北已无常流河。我们愧对先民,愧对国人!还怎么跟学生讲历史和地理呢?中华民族带来世界声誉的京杭大运河,现在成了一条折断脊梁骨的脏水沟。山东以北运河地区,历史上繁华富庶的城镇,随着运河的断流而衰败,有的成了闭塞的穷乡僻壤。黄河继续断流下去,也必将重蹈覆辙。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的活动及其家园的兴建,首先是傍河而生的。修建运河这样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诞生新的城镇,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从而全面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没有水就没有发展。那么水这篇大文章,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黄河断流,大半个中国水资源危机,形势非常严峻。于此没有足够的估计,将给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应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实行倾斜西北内地的一系列政策,早日开建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
  朔天运河筹委会提交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建议,就运河工程吸纳和开发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做了说明。朔天运河工程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在三年到五年里,至少可以吸纳8000万劳动就业人口。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整个朔天运河由三大部分组成:由雅鲁藏布江朔玛滩到黄河、青海湖,由青海湖向东到岱海下天津出海,由兰州向西出新疆接国际运河。总长6600多公里。应相继在一、二年内同时开工,需要工程人员以及各种服务人员1000万。
  我国有荒漠20亿亩,从东到西分布着科尔沁、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库鲁克、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十大沙漠,有了水大部分都可以改造成良田。为使水到渠成,沙荒地的改造是在运河送水前一二年内开始的。沙荒地在改造初期即头三年,因开路、修渠、植树、建造基本生活设施等,需要很多的人。按改造十亿亩计,从改造到完成,以后的耕种和管理,人均为15亩地,需6500多万人。以300人-500人形成一个居民点,能相继产生10万个新村庄。从内蒙达拉特旗到陕西靖边的鄂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能容纳1000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能容纳1000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沁沙漠和威胁北京的浑善达克沙漠,无疑应列为首批改造的重点,可大量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待业人员约1000万。现在国外改造沙漠普遍使用高倍吸水树脂,技术上没有问题。只要政策有吸引力,组织严密,持之以恒,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如何消灭沙漠,而是在哪个地方保留一块沙漠,叫子孙后代还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自然景观。朔天运河工程的水电装机能力在1.76亿千瓦以上,还可在河套地区富煤带建造火电厂群,装机一亿千瓦,水电火电合计2.76亿千瓦,相当于15个三峡,且造价低廉。以每六千瓦一个就业人员计需要4600万人。目前因缺水,黄河干流11个电站经常停机,效益很低,龙羊峡四个机组停三个,刘家峡两个机组开一个。朔天运河能保证给黄河充足的水,不仅各电站可满负荷运转,而且可把15万千瓦的机组改造为60万千瓦,无疑也增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仅11个电站增效,
每年多发电600亿度,可新安排1000万人就业。
  朔天运河6600多公里沿岸,有1000多个景区景点,而且多是沿着长城和黄河,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待开发,现有的还能大大提高利用率。内蒙岱海的周边地区就有100多个景点。岱海-北京-天津海口一线,有360个景区可开发利用。按每十名游客须一个人(商业、饭店、交通),可安排1800万人就业。朔天运河一通,西藏每年可吸引国内外游客2000-3000万人。
  6600公里运河,设计港口码头286个,每个港口码头建一个中小城镇或城市,每个城镇计五万人,就是1400多万人。一座大中型水库、电站、港口,就能形成一座中小城市,带动并发展起一批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运河沿岸的土地将大大升值,仅未来天津海口100多公里的运河带,就可新增和吸纳就业人口500万。三门峡市过去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就是因为修了三门峡水库和电站,发展成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刘家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运河修通以后,沿河的农业、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将获得极大的开发,各种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将大大地发展起来,预计可吸引10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青海省计委干部说,青海湖即可新增48万人。作为前期工程的青海格尔木到拉萨铁路一经修通,从北京可直达拉萨;专家预计,这一交通线可安排就业人员200万。
  朔天运河本身需要行政管理和服务人员100万;为运河服务的通信、保卫、教育、文艺工作者需要38万,医务工作者20万。
  开通朔天运河,东亚到西欧的航程缩短一万多公里,年创利2000亿美元,可为18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总计下来约一亿六千万人,按50%的保证率计算,是八千多万人。开凿运河、农田水利、植保、工业、矿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旅游等基础行业所需人员,大部分是青壮劳动力。目前我国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完全适合做这些工作。总之,建成朔天运河,将做到中华大地无失业,中国人人有饭吃。
  我们说中国人口多,是多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中城市,广大西北地区人烟稀少,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人就很少。我们去那里考察,从这个居民点到那个居民点有的要200公里,行车几百里不见人烟。西北广大地区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人!只要把水引过去,人就能居住,就可以生产和生活,建立新的家园。由于条件限制,现在各地解决下岗待业问题,局限于本地狭小范围内,这样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况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还会陆续精简出大批富余人员,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民工潮,问题只会严重下去。因此就业问题,必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作通盘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各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可是像朔天运河这样能从根本上综合解决防洪、发电、航运、灌溉、造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旅游等一系列涉及国土整治,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大力开发西北各种资源,加速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基本建设项目,是不多的;特别是它可以改变我国人口的流向和布局,把解决局部与全局、现实与未来的种种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并含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现在看下岗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个负担,但是只要政策对头,用好了就是动力;可以说,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希望就在他们身上!毫无疑问,朔天运河工程是当前综合解决我国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意义和作用
  朔天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可以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严重问题。在下文中,我们将对此稍事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的若干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资源限制内进行的。虽然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可以改变这种限制的程度、范围和形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取消这种限制。在一个相当的程度上,这种限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类型,并对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起着最终的制约作用。就此而言,中国目前面临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考验。表-1把中国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加以对比(资料来源引自文献〔3〕)。
  表11: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的国际比较(%)
       我国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比
  国土 32
  耕地 32
  林地 13
  草原 33
  淡水 24
  煤炭(地质储量) 47
  石油(地质储量) 32-64
  水能(总储量) 61
  铁矿(探明储量) 48
  铜(探明储量) 29
  铝(工业储量) 33
  钨(工业储量) 225
  锡(探明储量) 70
  稀土(工业储量) 338
  镍(探明储量) 25
  铅(探明储量) 54
  锌(探明储量) 100
  硫(探明储量) 85
  磷(探明储量) 52
  钾(探明储量) 13
  由表-1可见,中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除了钨、稀土较高外,其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原、淡水、能源、铁矿、铜、铝等,中国的人均占有水平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按上述十种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之比的中位数计算)。也就是说,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其一也。
  其二,中国的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及匹配的状况较差。若从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的大部、陕北的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可垦荒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特别是能矿资源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而其人口和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不足10%。以此观之,有半个中国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如以400毫米降水为标准,大于400毫米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5%,小于400毫米的西北部地区占45%。受季风影响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配合较为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生产力高,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4〕。
  从水地能源的地区分布来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总水量的80%以上,但耕地只占36%,水多地少〔4〕,且缺少能源。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不到全国的18%,而耕地占64%,地多水少,尤其是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而水量不到7%〔4〕;但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能源丰富。
  正是由于这第二个特点,造成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费用十分高昂。据有关资料估计,以生产同一单位的国民收入来衡量,我国的运费相当于日本的10倍左右〔4〕。这种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失配,导致了资源的可及性和可得性下降,高昂的运费使得很大一部分资源丧失了经济利用价值,从而使我国人均资源的实际拥有水平进一步下降。
  其三,由于前述两个特点和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1949年我国有荒漠16亿亩,现在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化退化草场,达68亿亩,几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再以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达几千亿元之巨。
  调水和改造发展方式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上述不利格局,跨区域调水和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是其中的关键。
  在黑腾一线以西地区,其面积约480万出平方公里,扣除海拔4500米以上的区域,还有390万平方公里(以下简称大西北),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约40%。这里的光、热、土、草、能、矿等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便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匹配的短线约束。
  如此,在这个区域里,比目前(约一亿人口)多承载四至五亿人口,当无问题。相比较而言,黑腾线以东、长流流域以南的沪、浙、皖、赣、鄂、湘、粤、桂、琼、川、黔、滇十二省市,其陆地总面积不足全国的24%,但承载的人口(六亿多人)却占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下世纪中叶前后,我国达到峰值人口(16亿至17亿人)时所净增的四至五亿人,基本上可分布在该区域里,其间可容纳新增的劳动力约两亿人以上。
  根据朔天运河方案的估计,该区域有荒漠20亿亩以上,只要有了水,其中绝大部分都可改造成良田。按改造15亿亩计,再加上解决了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使全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0亿亩左右。
  因此,以调水和改变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为轴心,可以带动人口(及劳动力)和生产能力的分布与更新,从而实现我国大陆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与更新。这不仅会使黑腾一线以西的大西北地区――半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将来这一区域很可能成为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且一举扭转了大半个中国(延拓至华北、东北)的缺水格局。同时,由于生态敏感地区(大部分贫困人口聚集在这里)人口的重新分布,我们便可由此摆脱生态环境保护和中短期经济发展压力难以兼顾的被动局面;例如,可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根治洪涝等灾害日益频繁、程度日深的危胁。可谓“胜敌益强”(这里的“敌”泛指某种自然灾害)。
  粗略地看来,修建朔天运河,可使我们得到如下收益:
  增加约20亿亩左右的耕地,即使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提高一倍;改良和更新半沙化的退化草场近50亿亩;森林复盖率提高一倍左右,即从目前的12%至13%增至25%。
  使黑腾一线以西地区的半个中国的能、矿等资源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有效地吸收和容纳新增五亿左右的人口(及两至三亿劳动力),使其有事可做,有业可就。由于人口的重新分布,因其接近资源,就地生产和消费,还可使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和流通费用大幅度下降。以上述三点为依据,我们才能实现具有实质意义的大西部开发战略。
  为整个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方面的协调及良性循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化害为利、“化敌为友”,一里一外,出入甚大,由此观之,称修建朔天运河为再造一个中国的创举,实非虚言。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到下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产业时代的终结和生物产业时代的来临,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式将出现一个整体的跃进;那是一个生物产业化和产业生物化的时代。这个未来的产业和社会形态大致有如下特征:
  其一,以现代的太阳能高效利用为依托(如非成像光学技术可使地球表面阳光幅射强度提高到目前的八万倍,被称为超级太阳炉),对生物、物种资源进行全面的深度开发,使农林牧渔业成为主要的资源基础,辅之以新型材料产业的开发和运用(如碳化硅、氮化硅的陶瓷复合材料),逐步替代原有的可耗竭能源和矿物产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基础重新建立在可更新资源之上。
  其二,以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和智能加工系统作为核心,形成小型的高效、无废弃物的工艺和技术体系,对上述可更新资源的产出和新型材料进行加工,实现新型的制造业对原有的以不可更新的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的替代(例如,森林
化工系统可由木材制取人造丝,这可替代许多产自石油化工的纺织原料,如聚酯涤纶和聚丙乙烯等)。
  其三,以前两点为基础,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社区(如县乡)内,就可以做到基本的资源、技术和产品的内部自主循环、回收、重复利用乃至再生,从而使以集中性的矿物能源和商品分配功能为基础的传统商业被限制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同时,运用现代的高效通讯手段(如光纤和卫星),以信息流动替代目前大部分人流和物流,促进和实现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分散和普及化;由此便形成了新型的第三产业。
  其四,在前述资源、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原来以集中化的管理机能和科层体制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将被扬弃,小型化的具有不断重组灵活性的新型经济组织将应运而生,在其内部,合作、互惠式的全员参与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而通过新型经济组织内部的公平和效率互补共生这一基本途径,使社区内实行政治和社会的自治及民主管理成为可能。
  在以上述四点为特征的后现代城乡复合区域这一新的社会机体中,环境、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将是互补的,而不再是竞争的。例如,可以设想:在这样的区域内,周围都是树木,城镇中有以林木为原料的化工厂和食品厂(运用生物化工技术分解林木,将其转化为单糖,以此作为新型食品加工系统的原料),生物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循环供水系统。这样的社区体系将与自然界的循环复合为一体,其不仅不破坏自然循环,而且能从加强和改善自然循环中获利。
  由此观之,修建朔天运河可以为中华民族在下世纪的整体跃进,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简言之,由调水和改变水资源分布入手,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可从全局上极大地改善我国资源的匹配状况及其品质特征,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为万世太平”;此之谓也。
  全球视野
  前述讨论着重于从国内长程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所谓:不谋百年者,不足以谋一时。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全球范围时,则修建朔天运河,还另有一番意义;所谓:不谋全球者,不足以谋一国。从历史的角度看,以调水为核心的大西部开发和全国资源的再配置,有如秦、汉兴起,始于辟地西戎、经略巴蜀。
  从现代的角度看,欧盟和欧元的出现表明,未来的全球竞争格局将会呈现出如下特点:具有深广战略纵深腹地的国家或其集团(包括具有较高整合程度的区域共同体)将成为全球竞争的主体。这样的主体至少应有五亿左右的人口,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主要农产品的自给,我们将其简称之为“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战国格局”。
  以此观之,朔天运河的修建极大地拓展了我国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主体的战略纵深,使之可以放手发展,再无后顾之忧。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就可以在“全球经济的战国时代”牢牢地站稳脚根,立于不败之地;即孙子兵法云:“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此,中国这条巨龙半腾飞于天地山泽海洋之间,不再受制于他人。那时,我们的十几亿人口将不再是包袱,而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任何企图遏制其成长的障碍,必将被其席卷以去。
我要发言 发表于 2010-12-23 07:43
大功率抽水机抽啊!
价格来说就现在技术条件肯定是不合算的。
但这是市场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所以说这个是伪科学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