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贴:601为何对三翼面布局念念不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37:50


早年间几个主机厂搞过一套书,叫做《航空制造手册》,水平较好,反响很大。601所不甘寂寞也搞了一套《飞机设计手册》,结果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和某所总师闲聊时,该总师公然讥笑此书给航空专业学生做教材都嫌简陋。

废话不多说,我随手摘录几条出来

第六册气动设计,2002年出版。主审:顾诵芬。审委排名第一位:李天。抱歉,其余的人名我不认识。。。。。。。

第160页鸭式布局章节:“当δ≥10°随迎角和偏度增加,鸭面分离逐渐严重,力矩呈非线性,操纵效率基本丧失。因此,鸭翼正偏度不能用到10°以上。”

请注意非线性一词。三代机电传控制律从放宽静稳定、中立稳定的常规小边条气动布局走向静不稳定的全动鸭式布局和大边条布局过程中历经了从线性控制律(比如苏27/歼11那个简陋到不能实现速度中立稳定性的有差控制律,仅进行了6处调参)发展到非线性控制律(采用非线性控制策略,具体不解释,很枯燥,总的来说就是设法消除被控对象的非线性构成全局线性化的伪线性系统)。

而601至少在2002年这个阶段,对鸭翼涡力矩非线性处理还停留在“不能用到10°”的水平上,说明601对控制律的理论设计水平还停留在F16、苏27的线性控制律境界中;对非线性范围气动特性的处理不是“设法消除被控对象的非线性”而只是简单的“不能用”,也就意味着601完全没有能力对静不稳定的鸭式布局进行涡升力和配平间的协调,从理论水平上就不具备设计后期三代气动/飞控的能力。

611关于歼10如何拓展过失速大迎角的非线性气动区域飞行包线的一篇论文原文摘录:“以上六个状态的升降舵偏角与极限偏角±30。相比都较小........”

未命名.jpg
未命名3.jpg

第177页:“当前翼差动偏转产生大的侧力和力矩,若同方向舵的能力相结合,便可做直接侧力使用,以提供飞机姿态和速度向量的独立控制。这是三翼面所独具的优势,它增加了一个新的控制自由度,可以不用改变飞机轨迹而直接用机身瞄准。”

鸭翼差动、具备6自由度直接控制能力的棍子发来贺电,莫非棍子也是三翼面布局?直接侧力控制的最基本原理何等的简单,在重心前形成一个偏航力矩,在重心后形成一个偏航力矩,这其中和提供俯仰力矩的水平尾翼有一毛钱的关系么?若是没有,何必非三翼面布局不能完成?还三翼面独有............

第559页:大迎角非线性气动特性计算:“横侧特性计算方法暂不能给出”...............没有横侧特性的掌握,拿什么搞直接侧力控制这第6自由度?拿什么解决大迎角下两侧涡系不对称破裂引起的飞机侧滑、失控?

另外有兴趣的筒子去翻阅第12册《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设计》(2003年版),那本书内容水的很,基本上是各方已有书籍的杂烩,但这个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本书的控制律设计章节(2.4控制律设计),对非线性控制律部分的介绍非常强大。。。。。。。。。。。。

未命名2.jpg

(上图被超大打标的部分是下一章节的标题:“2.4.3.4飞行品质检查程序”)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飞机设计手册》中《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设计》中控制律方面关于非线性的全部论述。。。。。。。。谁要凭着这套书去设计飞机,我一定提前为他默哀。。。。。。。。我好歹也读过几本中航出版说电传的专著,还真没见过比这本设计手册分册更简陋更没有价值的书。

从601这两本大夸特夸三翼面布局、双三角翼的2002版气动设计手册和2003版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手册就可以看见其后来的技术趋势。大迎角非线性气动特性、控制律设计方面水平的极端低下,使得601不得不依赖于复杂气动面简单控制律的设计手段,采用配平能力好但RCS、阻力、重量一塌糊涂的三翼面布局结合双三角翼来完成自己的四代方案。

早年间几个主机厂搞过一套书,叫做《航空制造手册》,水平较好,反响很大。601所不甘寂寞也搞了一套《飞机设计手册》,结果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和某所总师闲聊时,该总师公然讥笑此书给航空专业学生做教材都嫌简陋。

废话不多说,我随手摘录几条出来

第六册气动设计,2002年出版。主审:顾诵芬。审委排名第一位:李天。抱歉,其余的人名我不认识。。。。。。。

第160页鸭式布局章节:“当δ≥10°随迎角和偏度增加,鸭面分离逐渐严重,力矩呈非线性,操纵效率基本丧失。因此,鸭翼正偏度不能用到10°以上。”

请注意非线性一词。三代机电传控制律从放宽静稳定、中立稳定的常规小边条气动布局走向静不稳定的全动鸭式布局和大边条布局过程中历经了从线性控制律(比如苏27/歼11那个简陋到不能实现速度中立稳定性的有差控制律,仅进行了6处调参)发展到非线性控制律(采用非线性控制策略,具体不解释,很枯燥,总的来说就是设法消除被控对象的非线性构成全局线性化的伪线性系统)。

而601至少在2002年这个阶段,对鸭翼涡力矩非线性处理还停留在“不能用到10°”的水平上,说明601对控制律的理论设计水平还停留在F16、苏27的线性控制律境界中;对非线性范围气动特性的处理不是“设法消除被控对象的非线性”而只是简单的“不能用”,也就意味着601完全没有能力对静不稳定的鸭式布局进行涡升力和配平间的协调,从理论水平上就不具备设计后期三代气动/飞控的能力。

611关于歼10如何拓展过失速大迎角的非线性气动区域飞行包线的一篇论文原文摘录:“以上六个状态的升降舵偏角与极限偏角±30。相比都较小........”

未命名.jpg
未命名3.jpg

第177页:“当前翼差动偏转产生大的侧力和力矩,若同方向舵的能力相结合,便可做直接侧力使用,以提供飞机姿态和速度向量的独立控制。这是三翼面所独具的优势,它增加了一个新的控制自由度,可以不用改变飞机轨迹而直接用机身瞄准。”

鸭翼差动、具备6自由度直接控制能力的棍子发来贺电,莫非棍子也是三翼面布局?直接侧力控制的最基本原理何等的简单,在重心前形成一个偏航力矩,在重心后形成一个偏航力矩,这其中和提供俯仰力矩的水平尾翼有一毛钱的关系么?若是没有,何必非三翼面布局不能完成?还三翼面独有............

第559页:大迎角非线性气动特性计算:“横侧特性计算方法暂不能给出”...............没有横侧特性的掌握,拿什么搞直接侧力控制这第6自由度?拿什么解决大迎角下两侧涡系不对称破裂引起的飞机侧滑、失控?

另外有兴趣的筒子去翻阅第12册《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设计》(2003年版),那本书内容水的很,基本上是各方已有书籍的杂烩,但这个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本书的控制律设计章节(2.4控制律设计),对非线性控制律部分的介绍非常强大。。。。。。。。。。。。

未命名2.jpg

(上图被超大打标的部分是下一章节的标题:“2.4.3.4飞行品质检查程序”)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飞机设计手册》中《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设计》中控制律方面关于非线性的全部论述。。。。。。。。谁要凭着这套书去设计飞机,我一定提前为他默哀。。。。。。。。我好歹也读过几本中航出版说电传的专著,还真没见过比这本设计手册分册更简陋更没有价值的书。

从601这两本大夸特夸三翼面布局、双三角翼的2002版气动设计手册和2003版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手册就可以看见其后来的技术趋势。大迎角非线性气动特性、控制律设计方面水平的极端低下,使得601不得不依赖于复杂气动面简单控制律的设计手段,采用配平能力好但RCS、阻力、重量一塌糊涂的三翼面布局结合双三角翼来完成自己的四代方案。
先顶下你。在看。
也内出书加名人做主编或主审的太正常了,基本这些名人都不看书。
学习学习~~~~~
楼主认为f22和f35如何。
专业贴,看不懂,大部分军迷就想知道啥时候丝带出来,太专业了也就索然无味了
看过,提楼主总结。
第一点之处601出的这个飞机设计手册中对飞机线性控制理论的落后。
第二点,夸大了三翼面的控制效果。
结论,601所的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其设计三翼面的原因是因其低下的线性控制理论,使得不得不采用三翼面和双三角翼设计来绕开设计问题,如此导致除了在配平以外的其他方面性能达不到别的设计所的水平。
SU27m 发表于 2010-4-18 23:35

非常强悍的气动和飞控。虽然是常规布局,但涡系设计比三代鸭式布局更先进。
前排就座,等着看人来拍LZ
额去找CF的{:lei:}
顾奶奶就这水平?
三翼面这类复杂气动简单控制的招数是毛子在苏-27M/苏-30MKI/S-37上转了一圈的老路,如今搞的三代半苏-35BM倒是在气动上照T-10S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更新的四代T-50气动上摆明了走的是MD路线,只不过自己加了全动垂尾和可动边条等等花边而已。

三翼面这类复杂气动简单控制的招数是毛子在苏-27M/苏-30MKI/S-37上转了一圈的老路,如今搞的三代半苏-35BM倒 ...
yankee 发表于 2010-4-18 23:59


摸摸yankee.....除却前掠翼的配平问题特殊需要3翼面以外,苏27家族的三翼面改无非2个方面的理由,第一个是要改善低速下的操纵能力,典型就是苏33;第二个是雷达换相控阵以后机头大幅加重,重心前移,导致静稳定度加大,机动性能急剧恶化,必须加一对前翼前移气动中心给予弥补。

新苏35既然费了那么大力气要做好,自然不可能再去凑合半路出家的三翼面路线。
三翼面这类复杂气动简单控制的招数是毛子在苏-27M/苏-30MKI/S-37上转了一圈的老路,如今搞的三代半苏-35BM倒 ...
yankee 发表于 2010-4-18 23:59


摸摸yankee.....除却前掠翼的配平问题特殊需要3翼面以外,苏27家族的三翼面改无非2个方面的理由,第一个是要改善低速下的操纵能力,典型就是苏33;第二个是雷达换相控阵以后机头大幅加重,重心前移,导致静稳定度加大,机动性能急剧恶化,必须加一对前翼前移气动中心给予弥补。

新苏35既然费了那么大力气要做好,自然不可能再去凑合半路出家的三翼面路线。
这就是顾奶奶的水平。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10-4-19 00:07
同摸摸~~
从苏-27M到苏-35BM的设计流变,除了毛子在气动设计思维上的回归之外,和电子设备小型化的成果也是有关系的。
话说苏-27M的鸭翼是差动的,和苏-27K的鸭翼不同,除了给前机身配平之外,也具备提升机动性的作用,也算是不能大改气动外形的时候的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RCS,重量,阻力啥的就没办法了,当时好歹还有计划中的AL-41F顶着么。
只不过后来这设计就被当成宝贝了,601的大四带啊。:D
非线性带来的稳定性不高导致机体安装大型设备的时候会很困难,所以将来不会看到10号版的咆哮者
侬就不怕某人发疯的反扑?毕竟别人拿钱的!
踩601那就是在踩沈飞了
LZ上会发的帖还没完能不能续下去啊,等着学习哪,咱发咱的别跟有些人计较
呵呵,欢迎LZ出现。
楼主直指顾老,有勇气! 601僵化果然名不虚传。
  重四不会是601的方案吧?不会吧?不会吧。。。。
欧洲2风鸭翼能差动吗?
yankee 发表于 2010-4-19 12:14 AM


    你们俩再这么摸来摸去我可要揭发你们搞基咯;P
差动就是好??
柔情如梦 发表于 2010-4-19 00:39
偶纯洁,偶啥也不懂~~:D
本文过于专业,看不懂,只能看评论
等待学习···这贴有潜力
潜心学习,想问一下楼主,你提到的那两套书有对外发行吗?
顶 Q大, 601不用三一面, 那用什么????   三对翅膀, 你拆了一对拿来烧烤, 剩下的就是J8了.
Q大欺负阿甘, 不是好淫.
这里的论点有多少道理?希望内行评价。如果不退化成口水帖的话,此帖有点营养。
所以才有林大人一声令下把伟哥给601么。真是搜新破,搜那已五
伟哥没有给601, 被架空了.
601翻译过一本 毛子的      飞机设计
601为何对8爷也念念不忘呢:lol
SU27m 发表于 2010-4-19 00:15


    非线性和稳定性高不高还真没有必然联系,某些非线性区域可以比线性的稳定性更高。
天佑中华,阿弥陀佛
lz把160页贴出来吧,让大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主要恐怕是因为发动机不够强
够强的话
啥外形都不是问题
对空气动力学不太懂了
本人不是体制内,但是也算略知国内军工行业,很多单位就是骗钱,为了骗钱而拍胸脯,偏偏水平又凹,找几个小年轻的弄点新鲜玩意就往上写,不管咋的,就算出书了有业绩了…………
哎,这帮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