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苏-27时代的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8:37
苏-27时代的终结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邱海旭
  历史画面总以惊人的重复性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从视觉效果上看,乌克兰利维
夫航展上发生的坠机事故与3年前的巴黎航展极其相似——一架是苏式飞机的骄子苏-27
,一架是它的升级版苏-30MK,坠机前都在表演垂直俯冲,飞行员都是在最后一秒钟凭借
性能卓越的K-36IIM弹射系统成功逃身。
  但两者间还是存在最显著不同——巴黎航展上苏-30MK坠机地点距离观众群有1000米
,最后的损失仅是一架飞机;利维夫航展上苏-27在人群中爆炸,最后的伤亡数字为:83人
遇难,116人受伤,从而构成有史以来最大的航展灾难。
  即使算上1995年3架苏-27在参加完马来西亚航展返程途中坠毁,也不足以对这种战
斗机的性能提出质疑,毕竟苏-27诞生于前苏联最殷实的时代,无论是科研力量、资金配
备和行政支持都非今日俄罗斯可比。基于其近乎完美的空气动力布局和性能优良的动力
装置,苏-27被赋予举世公认的超强机动能力,曾经创造出无数爬升速度、高度和高难机
动的世界纪录,令人目眩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几乎已经成为苏-27的贴身招牌。
  苏-27与它的直接对手——F-15同于1969年开始研制,可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服
役——整整16年的浴火锻造,牺牲了数位优秀试飞员。与之相对照的是,F-15从1969年
底麦道公司签订研制合同、1972年原型机首飞到1974年正式服役只用了5年。不过苏-27
的16年潜心磨砺并未白费,尽管从未遭遇实战考验,但与苏-27家族紧密相连的传奇故事
还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以下三条:其一是1989年巴黎航展苏-27首
次亮相,一架苏-27被雷电击中,部分元件熔化,竟仍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其二是19
87年与北约P-3B反潜机遭遇时,苏-27通过机动动作翻转到P-3B机腹下,以垂尾将其发动
机舱“开膛破肚”并安全返航;其三是2000年10月,苏-27携一架苏-24侦察机突破美国小
鹰号航母编队的雷达侦测,从小鹰号头顶掠过并拍下照片,事后军事专家称苏-27若发动
攻击,小鹰号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击沉。
  是战斗机,还是外汇提款机?
  然而传奇终究属于历史,利维夫机场上遇难者的残肢断臂促使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
问:苏-27的机动优势是不是被过度炫耀了?让重达30吨的重型战斗机做出连最优秀的自
由体操运动员都无法完成的动作到底有何意义?俄罗斯空军著名试飞员、“俄罗斯飞行
英雄”克 丘尔说,乌克兰飞行?当时表演的特技叫做“越背半横滚”,难度系数很大
,他不明白这种特技为什么要在航空表演中冒险展示。翻开近十年来世界各地航空展历
史,包括中国珠海航空展,苏-27特技飞行表演几乎已经演化成各大航空展的保留节目,
在收获观众眼球和惊声尖叫方面,没有任何一款西方战斗机能与苏-27媲美。另一个不可
否认的事实是,与F-16曾在贝卡谷地创造过80∶0的战绩相比,苏-27没有真正血与火的
资历值得夸耀,它只有凭借航展上激起的一片片惊叹,才能让全世界——尤其是那些潜
在的国外买家深谙自己的价值。虽然这次失事飞机是由乌克兰人驾驶,但苏-27飞行表演
艺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同样得到了继承。
  苏-27的舍命演出显然玩出了成效,1989年以前还处于保密状态的苏-27很快成为战
斗机市场的抢手货。俄罗斯于90年代初期先后研发成功苏-27的几种后续改进型,如苏-
30(战斗轰炸机)、苏-33(舰载型)、苏-34(先进攻击型)、苏-35(先进战斗型)。其中除苏
-34外,全部投放到国际军火市场换取外汇。最大的买家是印度和中国,此外叙利亚、印
尼、越南、朝鲜、缅甸、老挝、新加坡等也都曾购买或有意购入苏-27。苏联解体后俄罗
斯海外军火市场日渐萎缩,目前每年军火出口仅为40亿美元,而俄罗斯与印度达成的购
买50架苏-30MKI和自行组装100架该型号飞机的协议金额就高达30亿美元,由此可见苏-
27系列出口对于俄军火工业的意义。在全球战斗机市场上,苏-27家族占据14%的份额,
苏霍伊设计局期望近年内将这一份额提高到20%。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俄罗斯航空工业全靠苏-27家族赚取的硬通货才能够勉
力支撑。据俄政府自己估计,到2015年之前,俄军方采购将只能消化整个军机工业产出
的7%到10%。也就是说,80%以上的俄制战斗机必须找到外国买家,过去5年中,俄空军甚
至没有购入一架新飞机。
  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很大程度上也要指望苏-27的出口业绩。资金短缺是
困扰俄新机型研制的最大难题,俄政府可提供的研制经费为20亿美元,但专家认为这些
钱仅够项目规划之用。苏霍伊设计局计划在2005年实现第五代战斗机的首飞(按西方标准
为第四代),可这需要10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该局表示将自己筹措50亿美元——这意味
着未来2年内至少要销售120架苏-27系列飞机。
  超机动时代一去不返
  即使按照西方的标准,苏-27系列也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俄标准为第四代)。
如果不考虑所搭载武器的性能,苏-27与F-15C/E相比可谓各有千秋。在飞行品质和敏捷
性上,苏-27明显优于F-15C/E,至少“眼镜蛇”机动是F-15C/E做不出来的。尽管很多专
家指出苏-27在完成这个机动时进入和改出速度过小,动能太低使之很容易在多机交战时
被敌机击落,因此没什么实战价值,但几乎没人敢否认,苏-27的超机动性将使它和F-1
5近距格斗时占据优势。
  苏-27的弱势在于超视距作战,前苏联航空电子设备大大落后于西方是众所周知的事
实,苏-27座舱内的电子设备只达到美国60~70年代的水平,电传操纵系统仍是模拟式的
。火控系统方面,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差距,苏-27装备的Zhuk-27雷达在自动化和可靠
性上不及F-15E的APG-70多模雷达。苏-27身上随处可见类似角反射体的物体——矩形截
面的发动机进气口、无外倾的巨大双垂尾等让它几乎无隐身性可言。
  不幸的是,超机动性与超视距作战能力相比,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代表了现代化战斗
机发展的趋势,前者也许更多取决于设计师的才智与灵感,后者则与整个国家的科技水
平和工业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说苏-27与F-15尚能一较高下的话,那么美国第四代战斗机
的开山鼻祖F-22出世后,苏-27与之相比则完全落于下风,在超音速巡航、隐身性和电子
战能力上F-22全面占优,即使在机敏性方面由于装配了推力矢量发动机,F-22也将略胜
一筹。
  说苏-27时代行将结束显然言之过早,无论如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苏-27系列
仍是他们自身科技力量无法企及的高性能战机,因此苏-27作为战斗机市场宠儿的角色还
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对于有着辉煌历史的俄罗斯航空业来说,这段时间显然是太短
了,美国利用F-22的先进技术积累,已经为相对低端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铺平了道路
。F-22的开发目的集中于实战和夺取制空权,JSF则是为了将俄罗斯和 分藓娇展 业彻底
挤出战斗机市场,为此美国将JSF的单价严格限定在3800万美元之下。目前JSF全球订单
量已超过4000架,而在国内定购极少的情况下,俄罗斯航空工业将被逼上绝路。俄罗斯
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费多索夫(Evgniy Fedosov)说:“尽早开发出下一代战斗机
对于俄罗斯航空业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从下一代战斗机的角度说,苏-27时代真的要结束了。费多索夫认为:“以飞行性能
确定新一代战斗机属性的时代已经过去,第四代和第五代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机载系统
。进一步强调超机动性没有原则意义。”费多索夫肯定了俄设计人员在苏-27研制上的巨
大成就,但他建议不要再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甚至连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苏-2
7之父西蒙诺夫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苏-27的超机动性已经可以满足未来空战的需要,
第五代战斗机无需再苛求这方面突破。西蒙诺夫也强调机载系统的重要性,他说:“F-2
2A和欧洲2000战斗机已经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实时侦察—攻击系统,这是任何一架俄罗斯
现役战斗机所不具备的。俄为此在改进苏-30MKI等第四代战机时,不得不向西方或以色
列购买电子配套设备。所以,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这种落后局面。”
<P>  不过,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之路注定将荆棘遍布,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巨
大的资金缺口,二是体制问题。俄军工企业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条块分割体制根深蒂固
,两大军机研发巨头米高扬设计局与苏霍伊设计局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两家的合并事宜
虽然经历了大量讨论,但迄今没有任何进展。而在美国,市场力量大大推进了美国先进
战斗机的研发工作。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两家公司尽管也为一个总体项目争个你死我
活,但获胜者一般会将部分合同转包给失利者,以换取后者在优势技术上的支持。
  2002年3月26日,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发言人宣布,公布第五代战斗机招标结果的日期
将无限期推迟,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面世再次变得遥遥无期。在新的“俄罗斯之剑”
锻造成功之前,苏-27及其家族成员还将继续扮演外汇提款机的角色,人们也将继续在大
大小小的航展上欣赏它惊世骇俗的机动表演。对一种诞生于20年前的飞机来说,它所承
担的责任显然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让苏-27的光荣融入历史,我们不要责怪它的不堪重负
。</P>苏-27时代的终结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邱海旭
  历史画面总以惊人的重复性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从视觉效果上看,乌克兰利维
夫航展上发生的坠机事故与3年前的巴黎航展极其相似——一架是苏式飞机的骄子苏-27
,一架是它的升级版苏-30MK,坠机前都在表演垂直俯冲,飞行员都是在最后一秒钟凭借
性能卓越的K-36IIM弹射系统成功逃身。
  但两者间还是存在最显著不同——巴黎航展上苏-30MK坠机地点距离观众群有1000米
,最后的损失仅是一架飞机;利维夫航展上苏-27在人群中爆炸,最后的伤亡数字为:83人
遇难,116人受伤,从而构成有史以来最大的航展灾难。
  即使算上1995年3架苏-27在参加完马来西亚航展返程途中坠毁,也不足以对这种战
斗机的性能提出质疑,毕竟苏-27诞生于前苏联最殷实的时代,无论是科研力量、资金配
备和行政支持都非今日俄罗斯可比。基于其近乎完美的空气动力布局和性能优良的动力
装置,苏-27被赋予举世公认的超强机动能力,曾经创造出无数爬升速度、高度和高难机
动的世界纪录,令人目眩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几乎已经成为苏-27的贴身招牌。
  苏-27与它的直接对手——F-15同于1969年开始研制,可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服
役——整整16年的浴火锻造,牺牲了数位优秀试飞员。与之相对照的是,F-15从1969年
底麦道公司签订研制合同、1972年原型机首飞到1974年正式服役只用了5年。不过苏-27
的16年潜心磨砺并未白费,尽管从未遭遇实战考验,但与苏-27家族紧密相连的传奇故事
还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以下三条:其一是1989年巴黎航展苏-27首
次亮相,一架苏-27被雷电击中,部分元件熔化,竟仍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其二是19
87年与北约P-3B反潜机遭遇时,苏-27通过机动动作翻转到P-3B机腹下,以垂尾将其发动
机舱“开膛破肚”并安全返航;其三是2000年10月,苏-27携一架苏-24侦察机突破美国小
鹰号航母编队的雷达侦测,从小鹰号头顶掠过并拍下照片,事后军事专家称苏-27若发动
攻击,小鹰号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击沉。
  是战斗机,还是外汇提款机?
  然而传奇终究属于历史,利维夫机场上遇难者的残肢断臂促使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
问:苏-27的机动优势是不是被过度炫耀了?让重达30吨的重型战斗机做出连最优秀的自
由体操运动员都无法完成的动作到底有何意义?俄罗斯空军著名试飞员、“俄罗斯飞行
英雄”克 丘尔说,乌克兰飞行?当时表演的特技叫做“越背半横滚”,难度系数很大
,他不明白这种特技为什么要在航空表演中冒险展示。翻开近十年来世界各地航空展历
史,包括中国珠海航空展,苏-27特技飞行表演几乎已经演化成各大航空展的保留节目,
在收获观众眼球和惊声尖叫方面,没有任何一款西方战斗机能与苏-27媲美。另一个不可
否认的事实是,与F-16曾在贝卡谷地创造过80∶0的战绩相比,苏-27没有真正血与火的
资历值得夸耀,它只有凭借航展上激起的一片片惊叹,才能让全世界——尤其是那些潜
在的国外买家深谙自己的价值。虽然这次失事飞机是由乌克兰人驾驶,但苏-27飞行表演
艺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同样得到了继承。
  苏-27的舍命演出显然玩出了成效,1989年以前还处于保密状态的苏-27很快成为战
斗机市场的抢手货。俄罗斯于90年代初期先后研发成功苏-27的几种后续改进型,如苏-
30(战斗轰炸机)、苏-33(舰载型)、苏-34(先进攻击型)、苏-35(先进战斗型)。其中除苏
-34外,全部投放到国际军火市场换取外汇。最大的买家是印度和中国,此外叙利亚、印
尼、越南、朝鲜、缅甸、老挝、新加坡等也都曾购买或有意购入苏-27。苏联解体后俄罗
斯海外军火市场日渐萎缩,目前每年军火出口仅为40亿美元,而俄罗斯与印度达成的购
买50架苏-30MKI和自行组装100架该型号飞机的协议金额就高达30亿美元,由此可见苏-
27系列出口对于俄军火工业的意义。在全球战斗机市场上,苏-27家族占据14%的份额,
苏霍伊设计局期望近年内将这一份额提高到20%。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俄罗斯航空工业全靠苏-27家族赚取的硬通货才能够勉
力支撑。据俄政府自己估计,到2015年之前,俄军方采购将只能消化整个军机工业产出
的7%到10%。也就是说,80%以上的俄制战斗机必须找到外国买家,过去5年中,俄空军甚
至没有购入一架新飞机。
  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很大程度上也要指望苏-27的出口业绩。资金短缺是
困扰俄新机型研制的最大难题,俄政府可提供的研制经费为20亿美元,但专家认为这些
钱仅够项目规划之用。苏霍伊设计局计划在2005年实现第五代战斗机的首飞(按西方标准
为第四代),可这需要10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该局表示将自己筹措50亿美元——这意味
着未来2年内至少要销售120架苏-27系列飞机。
  超机动时代一去不返
  即使按照西方的标准,苏-27系列也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俄标准为第四代)。
如果不考虑所搭载武器的性能,苏-27与F-15C/E相比可谓各有千秋。在飞行品质和敏捷
性上,苏-27明显优于F-15C/E,至少“眼镜蛇”机动是F-15C/E做不出来的。尽管很多专
家指出苏-27在完成这个机动时进入和改出速度过小,动能太低使之很容易在多机交战时
被敌机击落,因此没什么实战价值,但几乎没人敢否认,苏-27的超机动性将使它和F-1
5近距格斗时占据优势。
  苏-27的弱势在于超视距作战,前苏联航空电子设备大大落后于西方是众所周知的事
实,苏-27座舱内的电子设备只达到美国60~70年代的水平,电传操纵系统仍是模拟式的
。火控系统方面,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差距,苏-27装备的Zhuk-27雷达在自动化和可靠
性上不及F-15E的APG-70多模雷达。苏-27身上随处可见类似角反射体的物体——矩形截
面的发动机进气口、无外倾的巨大双垂尾等让它几乎无隐身性可言。
  不幸的是,超机动性与超视距作战能力相比,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代表了现代化战斗
机发展的趋势,前者也许更多取决于设计师的才智与灵感,后者则与整个国家的科技水
平和工业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说苏-27与F-15尚能一较高下的话,那么美国第四代战斗机
的开山鼻祖F-22出世后,苏-27与之相比则完全落于下风,在超音速巡航、隐身性和电子
战能力上F-22全面占优,即使在机敏性方面由于装配了推力矢量发动机,F-22也将略胜
一筹。
  说苏-27时代行将结束显然言之过早,无论如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苏-27系列
仍是他们自身科技力量无法企及的高性能战机,因此苏-27作为战斗机市场宠儿的角色还
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对于有着辉煌历史的俄罗斯航空业来说,这段时间显然是太短
了,美国利用F-22的先进技术积累,已经为相对低端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铺平了道路
。F-22的开发目的集中于实战和夺取制空权,JSF则是为了将俄罗斯和 分藓娇展 业彻底
挤出战斗机市场,为此美国将JSF的单价严格限定在3800万美元之下。目前JSF全球订单
量已超过4000架,而在国内定购极少的情况下,俄罗斯航空工业将被逼上绝路。俄罗斯
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费多索夫(Evgniy Fedosov)说:“尽早开发出下一代战斗机
对于俄罗斯航空业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从下一代战斗机的角度说,苏-27时代真的要结束了。费多索夫认为:“以飞行性能
确定新一代战斗机属性的时代已经过去,第四代和第五代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机载系统
。进一步强调超机动性没有原则意义。”费多索夫肯定了俄设计人员在苏-27研制上的巨
大成就,但他建议不要再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甚至连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苏-2
7之父西蒙诺夫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苏-27的超机动性已经可以满足未来空战的需要,
第五代战斗机无需再苛求这方面突破。西蒙诺夫也强调机载系统的重要性,他说:“F-2
2A和欧洲2000战斗机已经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实时侦察—攻击系统,这是任何一架俄罗斯
现役战斗机所不具备的。俄为此在改进苏-30MKI等第四代战机时,不得不向西方或以色
列购买电子配套设备。所以,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这种落后局面。”
<P>  不过,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之路注定将荆棘遍布,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巨
大的资金缺口,二是体制问题。俄军工企业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条块分割体制根深蒂固
,两大军机研发巨头米高扬设计局与苏霍伊设计局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两家的合并事宜
虽然经历了大量讨论,但迄今没有任何进展。而在美国,市场力量大大推进了美国先进
战斗机的研发工作。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两家公司尽管也为一个总体项目争个你死我
活,但获胜者一般会将部分合同转包给失利者,以换取后者在优势技术上的支持。
  2002年3月26日,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发言人宣布,公布第五代战斗机招标结果的日期
将无限期推迟,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面世再次变得遥遥无期。在新的“俄罗斯之剑”
锻造成功之前,苏-27及其家族成员还将继续扮演外汇提款机的角色,人们也将继续在大
大小小的航展上欣赏它惊世骇俗的机动表演。对一种诞生于20年前的飞机来说,它所承
担的责任显然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让苏-27的光荣融入历史,我们不要责怪它的不堪重负
。</P>
[此贴子已经被S.W.A.T@L.Z.P.D于2004-6-26 16:05:33编辑过]
现在很多人在怀疑SU27系列的超机动的实战意义,在对方超视距的精确打击下再好的机动性都只能被动挨打。随着美国的0接触0伤亡的战术目标的实现,缺乏远程精确打击的我国空军将如何面对未来台海战场上挑战?
顶以下
我们跟随苏俄模式太久,现在形势也很紧迫啊
有比没有好,虽然还没有任何的实战证明SU27的战斗力,但是我认为他绝对不是一个菜鸟!
菜鸟估计不是,救星也未必。
<P>支持这样理性的,而不是漫骂讥讽的不同声音的出现,无论如何,要对文中提出的观点加以研究</P>
重要的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等
<P>中国歼-11战机发展情况
编者按:据《詹氏防务周刊》1996年2月14日报道,中、俄双方于1996年2月初终于就中国许可生产苏-27战斗机达成协议,该刊称,中国获得许可生产的很可能是苏-27SMK型多用途战机,该机是苏-27的改型,除保留苏-27基本型的所有空战能力外,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 本站登载此文,并非证实外电报道,仅就苏-27SMK战斗机的性能向读者作一介绍。原苏联研制的苏-27战斗机是一种单坐双发动机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自从1981年4月它的改进型首次试飞以来,已经有差不多10种改型,其中有的改型还更改了编号。例如用苏-27双座教练机为基础改进的战斗轰炸机(俄罗斯称战术战斗机)称为苏-30,出口型称苏-30MK;俄罗斯航空母舰上使用的苏-27K,正式服役时称苏-33;机头改为扁平鸭嘴式,座舱是并列双座的苏-27IB,投产后称为苏-34而在1995年法国航展中展出时又称为苏-22FN(海军型,有些设备不同);在试]验阶段称苏-27M法国航展中展出时又称为苏-22FN(海军型,有些设备不同);在试]验阶段称苏-27M的一种改进型,即在机翼前方机身两侧增加前翼(或称鸭翼)的型号,后来发展成为苏-27系列中技术最先进的的苏-35。其中改进后仍沿用苏-27编号的有:俄罗斯空军自己用的苏-27S,出口型苏-27SK,双座教练机苏-27UB等。 俄罗斯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公司(KNAAPO)最近向国际市场推出的最新机型是苏-27SMK。S、M、K三个字母俄文亦写作CMK分别是系列、改型、商业型或出口型的意思。一般来说,俄罗斯出口的战斗机编号最后都加上一个字母“K”字。 世界一流的苏-27S 苏-27S飞机是目前世界上综合作战效能最好的战斗机,只有美国的F-l5E可以与之相媲美。这是一种外形比较特殊的飞机,整架飞机以机翼为主要部分,机身好象只有前半个,伸出在机翼中部前方。两个发动机舱连同方形进气口和尾喷口安装在机翼下靠当中的两侧。四片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好象分别被“插”在机翼后面的发动机舱壁上。机翼和机身连接的地方圆滑过渡,形成所谓的“身翼融合体”,这样的布局可以保证飞机有很大的升力,所以这种飞机虽然体积很大,但其机动灵活性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这种机体布局还保证飞机内部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料和各种电子设备。机内最大油量9400千克,机内油量与飞机不带导弹时起飞重量的比值达0.34。这个比值称载油系数,与飞机的航程直接有关,数值愈大,表明飞机可以飞得愈远。一般战斗机的载油系数只是0.22~0.29。所以苏-27飞机最初设计时,包括苏-27S型,不挂副油箱,其最大航程接近4000千米。 在火力方面,苏-27S可挂4枚中程空空导弹和4枚近程格斗导弹,它不但安装有大功率的雷达,发现目标距离超过100千米,而且还有红外搜索、跟踪目标装置,配有激光测距的雷达,发现目标距离超过100千米,而且还有红外搜索、跟踪目标装置,配有激光测距器(装在风挡右前方的一个大圆球形鼓包内),当雷达受到对方干扰时,它仍可根据目标飞机的红外辐射找到目标,测出距离,发射导弹或开炮。此外,它在飞行员的头盔上还装有瞄准具,只要飞行员目视哪一个空中目标,导弹的导引头即可同步跟踪这个目标。雷达、红外跟踪装置和头盔瞄准具三种探测目标的手段配合使用,加上大威力的空空导弹,使苏-27S飞机具有很高的作战能力。 原来的苏-27S不要求对地攻击,所以只挂一般的炸弹和火箭,而且没有空中受油能力。飞机体积也较大,没有考虑随身问题,在空中容易被对方雷达发现。 苏-27SMK的特点 根据有些客户对苏-27S所提出的要求,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苏-27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带副油箱飞行、(用完后投掉),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 增加对地攻击能力飞机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当然,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 在对空作战能力上,苏-27SMK增加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R-77,原来的空空导弹R-27、R-73都可使用。机内安装的Gsh-30130毫米航炮和150发炮弹仍然保留?p&gt;机载电子设备,特别是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式型号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还声明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国家生产的电子设备,例如法国的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仪。 附表1苏-27SMK与苏-27SK飞机作战效能对比 任务苏-Z7SMK苏-27SK两机效能比值夺取空中优势配R-77、R-27ERE、R-27ETE导弹配R-27ERE、R-27ETK导弹1.2战役空中防御同上同上1.4空中巡逻警戒距基地200千米上空5小时(空中加油)3小时1.6距基地500千米上空4小时(空中加抽)2.4小时1.6空对地攻击点状目标配X-29T导弹、KAB500KR制导炸弹配100千克、250千克、500千克炸弹2.4固定目标配X-59M、X-29L导弹、S-25LD火箭同上20压制地面火力配X-3IP导弹、RBK-500子母弹箱同上2对海面目标攻击配X-31P+导弹、KAB-500制导炸弹火箭17。
</P>
平可夫谈SU30MKK和SU30MKI的区别
本刊驻莫斯科特约记者亚力山大.汀莫菲耶夫20日报道强调迹象显示中国空军希望购买Su-37多功能战斗机。尽从“有意购买”到正式谈判、签订合同还有漫长的道路,俄罗斯一直在推行对华军售的同时对质量也予以相当限制。Su-37属于目前俄航空工业最先进的战斗机,其部分航电设备已经被利用在印度的Su-30MKI上,至于其大推力的矢量推进发动机则没有任何国家出口过。Kanwa认为俄在未来5年之内直接向中国出口Su-37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Su-30MKK的出口经验判断,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进步非常之快。在5年前,俄对Su-30MKK出口中国的问题还持有相当保留的态度……依此类推,从现在起5年之后,随着新一代Sukhoi战斗机的开发成功,向中国出口Su-37某些技术的可能性不能被完全排出。毕竟,由Su-27SK到Su-30MKK,已经可以看出中国空军战斗机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显然会步俄罗斯之后尘,向Su-35、Su-37的阶段发展,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中国有兴趣于Su-37的动向显示,她已经开始考虑Su-27SK之后的候选问题,即2010年以后的战斗机换装问题。苏联/俄罗斯传统军售的方针一般是当下一代装备开发完成并且开始装备部队之后,才将正在服役的上一代装备或者其部分技术出口他国。而且最先得到这一新技术的国家首推传统战略伙伴印度。详细研究Su-37发展的历程、雷达火控系统、发动机的研发现状,中国、印度迄今为止得到的相关Sukhoi战斗机技术,可以基本推定得出Su-37技术可能进入中国的日程表。实际上,印度和中国由于目前已经使用多种型号的Sukhoi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所以双方已经得到了Su-37的某些技术。本刊记者之前对Sukhoi设 局、NIIP雷达设计局、KNAAPO联合体的直接采访已经显示在Su-30MKI和Su-30MKK上的确使用了S-37的部分技术。印度的Su-30MKI使用的雷达N-011M就是Su-37的N011M1的主要设备。二者差距只在于任务软件有所不同,基本功能则完全相同(参看本刊Su-30MKI报道)。N-011M使用了直径超过1米的RLS相控阵雷达天线,它也是S-5战斗机使用的天线。Su-35和Su-37的技术差距主要在于发动机,雷达系统基本相同。Sukhoi设计局声称装有矢量推进发动机的Su-35就是Su-37N-011M相控阵雷达对于3平方米大小的战斗机前视探测距离140-160公里,后视探测距离30-50公里,前半球方位角正负90度,俯仰角正负55度(总设计师专访),可以同时搜索20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的8个。拥有地形回避、合成孔径雷达束波、对移动目标进行搜索、对地攻击等功能。由此可见,Su-37尽管称作歼击机,但是它拥有与Su-30MKI完全相同的对地攻击能力。而且好过S-30MKK。尽管、火控雷达基本相同,但是Su-30MKI在机动性等方面依然低于S-37 。它具体表现在动力系统不同,同时Su-37使用的UHF通讯系统、后视雷达没有出口印度。在机体设计方面,垂直尾翼UHF天线的部分之外,Su-30MKI和Su-37机体相同。这一出口动向显示,虽然俄罗斯自己还没有装备Su-37以及下一代战斗机,但是依然向印度出口了某些相关技术,这是目前俄罗斯航空工业面临财源短缺的特征表现。同时印度人善于谈判,直接进口Su-35/37航电技术,不让俄罗斯方面重复赚钱。当然,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确亲密无间也是重要原因。但是在最尖端的后视雷达、大推力发动机方面,一方面出于昂贵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军售政策上 制,没有出口。Su-37是第一个装备N-012小型后视雷达的战斗机,属于主动雷达系统,对3平方米的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达到30-50公里,搜索方位角、 角都是60度。在航电系统方面,飞行座舱已经完全实现了“玻璃化”,而且加装的是法国生产的4台彩色显示器,这 法显然是希望为了在适当时机便于出口。在动力方面,Su-37装备了推力更强的AL-37FU矢量推进发动机,Su-30MKI是AL-31FP。它们都可以作上下1 的转向调整,二者所使用的转向喷管是一样的。只A-37FU的进气道直径比后者大20毫米,单台推力提升了12%。因此AL-37FU可以说是AL-31FP的改进型。正是因为AL-37FU的问世,才促使俄罗斯将AL-31FP加以出口。并且有意对 国开放这一技术。Su-37的试飞活动开始于1996年,就总体而言,Su-37在综合技术性能上比Su-27SK中国版领先15年,比Su-30MKK领先10年,领先Su-30MKI至少5年。因此,在上述前提之下,中国在2000年才开始引进Su-27SK的生产技术,进口批量的Su-30MKK应该说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它使俄罗斯有机会重复赚钱。由俄罗斯帮助中国研制ZECU(ZHUK-M )雷达的动向可以判定,俄罗斯并不希望在下一阶段军售谈判中是中国Su-27SK/30MKK的雷达技术直接提升至Su-30MKI/37/N-011M相控阵雷达的水平。由于Su-27SK的N-001E在多目标搜索、探测距离、对地攻击、制导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导弹方面所面临的缺陷,它几乎面临刚刚装备部队就必须进行提升的尴尬场面。 这一提升在未来5年前后以ZHEMCHUN层次的雷达实施,那么中国得到Su-37/N-011M档次雷达的时间可能会在下一个1-5年。而在动力方面,未来5年之内,不排除中国给少量Su-27SK装上AL-31FP矢量推进发动机的可能型,毕竟这是21世纪航空工业界发展的趋势。使其接近Su-30MKI的空中机动性,由于没有对机体加装鸭式前翼,其低空操纵性能依然逊色于Su-30MKI。也许是为了心理平衡,俄罗斯依然将Su-35/37 使 用的UHF通讯天线装备到了Su-30MKK上,算是使中国也得到了“Su-37 ”的相关技术。这一设计,并未运用到Su-30MKI上。在武器领域,Su-37除了可以使用R-77AAM以及各式Su-30MKK使用的电视制导炸弹、导弹之外,还可以使用X29L等激光制导导弹、炸弹。尤其是KAB1500激光制导炸弹。外挂增加到12至14个,根据本刊目前掌 握的相关情报Su-30MKK主要以电视制导武器 KAB500激光制导炸弹为主要的对地精确攻击手段。综合上述,正如Kanwa前述报告所言,在未来10年 ,Su-37全面出口中国在俄方技术许可、中方资金调配、维修、保养等方面都面临不可逾越的障碍 此Su-37流入中国的最可能方式是分散获取。这也是今后俄中航空工业合作的一大重要趋向。Su-30MKK并非完全等于Su-30MK。这是先例
<P>Su-37与中国
产 经 新 闻 1999 年 9 月 2 日 北 京 - 多 伦 多 电 话 采 访: 2 日 确 实 的 消 息 显 示 中 国 预 定 从 俄 罗 斯 购 入 的 SU30MK 新 锐 战 斗 轰 炸 机 为 SU30MKK, 可 以 搭 载中 国 空 军 目 前 没 有 装 备 的 新 型 主 动 雷 达 诱 导 导弹 。 研 究 中 国 军 事 动 向 的 西 方 军 事 消 息 来 源 2 日 针 对中 国 从 俄 罗 斯 预 定 进 口 的 SU30MKK 相 关 情 况 进行 了 详 细 说 明 。 同 消 息 来 源 表 示 为 中 国 生 产 的 SU30MK 在 共 青 团 城 飞 机 制 造 厂 生 产 , MKK 的 最后 一 个 K 字 就 是 共 青 团 城 的 意 思 。 ( 本 刊 注 : 俄文 的 MKK 和 英 文 的 MKK 意 思 不 同 ), 因 此 被 命 名为 SU30MKK, 和 为 印 度 生 产 的SU30MKI 相 区 别 ,最 后 一 个 I 字 为 印 度 之 意。 MKK 其 特 征 是 雷 达 系 统在 捕 捉 到 目 标 发 射 导 弹之 后 , 导 弹 可 以 自 动 追 踪 目 标 , MKK 装 备称 为 AA12 的 主 动 雷 达 诱 导 导 弹。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的飞 机 过 去 没 有 装 备 这 种 高 性 能 的 导 弹 。 同 消 息 来 源 表 示 中 国 从 俄 罗 斯 购 入 并 按 许 可生产 的 SU27 迎 击 机 装 备 AA10 半 主 动 雷 达 诱 导 导 弹, AA10 在 锁 定 目 标 , 发 射 之 后 , 必 须 用 雷 达 连续 波 进 行 中 继 照 射 , 直 到 命 中 目 标 。 比 AA12 威力 欠 佳 。 但 是 同 军 事 消 息 来 源 强 调 SU30MK 和 出 口 印 度的 SU30MKI 相 比 , 在 其 他 方 面 稍 微 不 足 。 一 、 MKI 的 发 动 机 可 以 在 飞 行 中 自 动 调 转 方 向 , ( 本刊 注 : 即 TVC engine。 采 访 以 日 语 进 行 )。 MKK 为 AL31 F 型 号。 二 、 MKI 主 翼 前 面 装 有 小 型 辅 助 翼 ( 鸭 式 前 翼 ), 提 高 了 低 空 空 战 的 机 动 性 能 。 MKK 没 有 这 样 的 辅 助 翼 。 三 、 MKI 使 用 H011M 雷 达 ,搜 索 距 离 160 千 米 , 可 以 同 时 捕 捉 ( 本 刊 注 : 攻击 ) 6 个 目 标 。 MKK 的 雷 达 为 H001M 型 ( 本 刊 注:一 共 有 三 种 H001 M 变 形 雷 达 ... ), 搜 索 距 离 100 千米 , 可 以 同 时 攻 击 2 个 目 标 。 俄 罗 斯 在 同 型 飞 机 的 出 口 问 题 上 把 中 国 、 印 度加 以 区 别 是 出 于 本 国 安 全 保 障 以 及 战 略 上 的 考虑 。
</P>
<P>改造J-11生产线
若将沈飞J-11生产线稍事改动,成为SU-37/J-11“大侧卫”倒是比较激动人心的。 当然,目前能改成SU-30MKK/J-11双座战斗/轰炸机已很不错了。 不过,引进SU-27“侧卫”生产线的决策相当对头,只可惜许可证允许生产的数量太少,凭我国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对SU-27的技术充分地消化、吸收,一边进行大量生产,一边进行技术改造,相信我国的SU-27SMK/J-11的战斗力一定会远高于原装的SU-27SK(我国第一批引进的)。 自然象F-15J的综合战斗力高于美国母本的F-15C重型战斗机一样的道理。 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只有两个: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而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在只有中国最强大。说明我国了不起。 我国可以以J-11“侧卫”战斗机为蓝本,自行研制J-11的衍生机种,如:战斗/侦察机、战斗/指挥机、战斗/加油机(美国用A-6“入侵者”重型攻击机改制成KA-6B加油机)、电子对抗机(电子战飞机)、如果改装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则可成为战斗/预警机(在90年代苏霍伊设计SU-30的时候,曾向我国建议:如四架SU-30各自相隔200公里从东向西或相反方向飞行,则预警范围可覆盖我整个陆地领空。)等,这样既利用了既有的生产线,又节省了大量重新研制全新机种的经费。 更何况,蓝本已经是一种相当成功的机型了。 这个建议如付诸实施,无疑也可从相当程度上解决一些航母所必需的机种问题。
</P>
<P>为什么中国向俄罗斯二次订购苏-27
据英国媒体报导称中国向俄罗斯订购的新一批苏-27将于2001初交 货,该批苏-27中有20架苏-27UBK-V2和8架苏-27SK-F2,20架苏-27UBK是为 了今后苏-27/30的训练和防空,据称中的苏-27飞行员中只有10几名可以驾 机参战,而其余的只能飞行。而8架苏-27是为了弥补中国在训练中损失的4 架苏-27,该4架有一架是因进气道吸入飞鸟而坠毁。两架是因为飞行员作 “眼镜蛇”动作时坠毁,但该事故是因AL-31F在中国南方的热带环境下推力 不足所引起。另一架因AL-31F发动机保养不足而坠毁.由于以前所有的苏- 27要飞回俄国作发动机保养,所以一些苏-27未能得到充分保养,为此中国 已从俄国引进三套AL-31F保养设备,其中一套刚刚交货。该批苏-27安中国要求作了一些改进,该批飞机全部使用AL-31FN发动机,该发动机是AL-31F的热带型,但可使用同样的保养设备和92%的零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架苏-27UBK-V2有重大改进,该批苏-27UBK才用大量的复合才料,虽然使价格略升,但使苏-27UBK-V2在比苏-27SK增加一个座位后,重量不增加,所以苏-27UBK-V2的机动性和苏-27SK差不多。   据苏霍伊设计局的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讲苏-27UBK-V2是机动性最好的苏-27UB。而且该种飞机装有ZHUK-27K 雷达,该雷达可以发现100到110公里外的3平方米目标,并在80公里时进行跟踪,并可使用R-129(R-77)导弹进行攻 击,可同时跟踪12个目标,攻击其中4个。米哈伊尔称在苏-30MKK到来前苏-27UBK-V2是中国空战能力最强的战斗机, 而且以前中国的苏-27很少到南中国海巡逻,是因为苏-27SK只有一名飞行员无法长时间飞行,而苏-27UBK-V2的两名飞 行员可以轮流驾驶完成巡逻,在未来苏-27UBK-V2将成为中国的主力防空截击机。 但是,米哈伊尔承认为了减少重量和省钱,苏-27UBK-V2没装对地攻击设备,甚至连最简单的轰炸仪都没装,所以 苏-27UBK-V2不具备任何对地攻击能力。米哈伊尔称虽然苏-27UBK-V2只有中国一家订购,但其他一些国家也表示有兴 趣采购小批量20到30架,像是伊朗和南斯拉夫。 </P>
研发背景 <P>  苏-27(Su-27/Cy-27)是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Sukhoi Design Bureau)于六十年代末设计的一种前线歼击机(Front-line Fighter,亦称其为拦截歼击机即Interceptor Fighter),北约代号“侧卫”(Flanker)。当时,美国受前苏联全天候改进型米格-21D、米格-25原型机和米格-23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从1965年开始相继提出了F-15“鹰”(YF-15 Eagle)重型战斗机计划和F-16“战隼”(YF-16 Fighting Falcon)轻型战斗机计划作为美国空军未来的新主力战斗机,并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而与YF-16竞争轻型战斗机计划失败而落选的YF-17则被美国海军看中成为其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Hornet)。苏联人当然不甘落后,作为回应,前苏联于19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PFI(Perspektywnyi Frontowoy Istryebytyel/Perspective Frontline Fighter )未来前线战斗机招标,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所以这个计划也简称为“反F-15”(Anti-F-15)。 </P><P>  帕维尔·奥·苏霍伊 </P><P>  参与竞标的有雅克福列夫设计局(Yakovlev)的雅克-45(Yak-45)、米高扬设计局(Mikoyan)的米格-29(MiG-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T-10(苏-27的原型机,为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十种三角翼飞机)。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后,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以对抗F-16、发展重型的苏-27以对抗F-15。而落选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则只能抹着眼泪继续独自搞它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系列去了。 </P><P>  作为重型拦截歼击机,Su-27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最大速度达到2500千米/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8500米;航程2500千米;能够消灭高度为30米到18000米、时速2400千米(海平面时速1400千米)的敌机;能够在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P><P>  当时前苏联在先进材料技术(尤其是钛金属)方面和在电传操纵系统方面(已在苏霍伊T-4上试验成功)具有一定优势,这对后来苏-27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不过据传,老苏霍伊认为靠那时候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电子方面,要造出比F-15好的飞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到后来前苏联科技人员忘我的工作热情与辉煌的成果使他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了信心。唉,只可惜他自己没能撑到苏-27上天的哪一刻,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Pavel Osipovich Sukhoi)于1975年9月15日与世长辞。在这之后由西蒙诺夫(Mikhail P. Simonov)担任主设计师之职。 </P><P>困难重重 </P><P>  苏-27较以往的俄制飞机最大的创新有两个:翼身融合技术(Blended Fuselage/Wing Layout)与4余度模拟电传操纵系统(Quadruplex Analog Fly-by-wire Control System),这使得苏-27成为前苏联首架具有放宽安定性的飞机。 </P><P>  优秀的整体气动布局还使得机身可以放置大量燃油。要达到2500千米的航程需要5350千克的燃油,而苏-27可以盛放9000千克的燃油。尽管燃油重量指标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按设计要求苏-27的机身强度应能在80%载油量时可以承受8g的过载,而这个80%的载油量是针对5350千克而言的。如果在载油量为9000千克时达到这个要求的话,那么为加强强度,飞机的空重将会增长到一个可怕的数字。为此,设计师将设计指标改为标准油箱容量为5350千克,剩下的3650千克燃油空间则作为内部附油箱。这样,苏-27的最大油量航程由原来的2500千米增长为4000千米。 </P><P>  苏-27的仪表还是比较传统 </P><P>  下一个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发动机。在设计初期本想直接采用现成的AL-21F,但它并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推力和经济性。在这种情况下,留里卡设计局(Lyulka Engine Design Bureau)受命开始研发全新的AL-31涡轮风扇发动机。新发动机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单台推力达到122.5千牛,单台巡航耗油率小于0.061千克/小时/牛,但在当时研发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如Monocrystal Shovels),所以研制出来的AL-31的性能较设计指标有所下降(如单台巡航耗油率增加到0.068千克/小时/牛)。不过由于AL-31的开发周期长达十几年,所以苏-27的原型机首次试飞时采用的是改进过的AL-21F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P><P>  另一个困扰设计师的大问题是航空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设备。原设计准备采用平板缝隙阵列天线(Slit Antenna),但对当时的苏联科技来说太先进了,因此后来所装备的NIIP N-001雷达(北约代号“翼缝背”)还是一种使用传统抛物面天线(Parabolical Antenna)的脉冲多普勒雷达(Pulse-Doppler Radar)。新雷达的探测范围是240千米,而跟踪范围是185千米,并首次具备下视下射能力(Look down/Shoot down capability)。据闻该雷达设计的时候曾经使用了一些美国休斯公司(Hughes Electronics)AN/APG-65(用于F/A-18)和AN/AWG-9(用于F-14)上的一些技术以扩展其探测范围。本来还打算在苏-27上配备R-33雷达制导导弹,但由于和雷达的控制频率不相匹配而被取消。在后期的原型机还开始安装测试与雷达配套的OEPS-27型光电系统,其中包括带激光测距仪的红外搜索跟踪探测器(IRST),配合飞行员的头盔目标指示器(Helmet Mounted Target Designator)可以使苏-27具有离轴攻击目标能力。</P><P>首架苏-27原型机T-10-1 </P><P>  首架苏-27原型机T-10-1于1977年初出厂,并于1977年5月20日在儒可夫斯基试飞研究院(Zhukovsky Air Base and Gromov Flight Research Institute)完成其处女航,试飞员是伊留申(V. S. Ilyushin)。没过多久,在1978年初美国侦察卫星首次拍到T-10-1的照片,由于误将儒可夫斯基当作拉明斯科(Ramienskoje Site),美国人将这架从未出现过的飞机称作RAM-K。1978年T-10-2也出场了,但不久后就由于电传操纵系统故障而坠毁,试飞员耶夫根尼?索罗维约夫(Yevgenyi Soloviov)不幸牺牲。安装了因机匣装在发动机底部倍受争议的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的T-10-3于1979年出厂,并于1979年8月23日仍然由伊留申首飞成功。1979年10月31日首飞的T-10-4同样使用了AL-31F发动机。T-10型总共制造了10架,剩余几架(T-10-5, 6, 9, 10, 11号)都使用AL-21F发动机。 </P><P>  浴火重生 </P><P>  通过与由波兰间谍马里安?佐查斯基(Marian Zacharski)搞来的F-15性能资料相对比,设计师发现T-10还不能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很多地方仍处下风。这无疑对花了10年时间费尽心思的苏联人来说是个沉痛打击。究竟是把中等水平的飞机推向生产线,还是继续改进呢?西蒙诺夫顶住来自工厂、研究所内部外部、政府领导层的压力,为了设计出最完美的飞机下令从头来过,几乎重新设计苏-27。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P><P>  按新要求制造的T-10S,与T-10有较大差别 </P><P>  按新要求制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为T-10S-1(S代表系列即Series)和T-10S-2。T-10S与T-10相比改进很多,主要是。 </P><P>  进气道的网状隔板 </P><P>  飞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加大机翼面积、减小后略角、除去翼刀、将弧性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后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了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F-15一样的机背减速板; </P><P>  进气道改进:为了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杂物,前起落架向后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进气道内也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 </P><P>  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这样双垂尾也得挪个地方而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 </P><P>  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综合提高了苏-27的机动性、速度、航程。其他诸如机头、机尾、座舱、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P><P>  第一架T-10S-1于1980年出厂,1981年4月20日首飞,试飞员还是伊留申。然而此时的T-10S显然不够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统故障T-10S-1坠毁,伊留申死里逃生;随后生产的T-10S-2更好不到哪里去,1981年12月23日由于前缘襟翼故障坠毁,试飞员亚力山大?科马罗夫(Aleksander Komarov)亦不幸牺牲;1982年5月31日出厂的T-10-17(由T-10-7/T-10S-1发展而来)还算幸运,尽管第一次试飞上天就飞掉一个机翼,不过飞机和试飞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N.Sadovnikov)都保住性命,而且通过这次飞行找到了前两次事故的解决方案</P>.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真正的生产型苏-27终于在1982年11月出厂。可是由于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问题解决缓慢,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交付部队服役。这样,从1969年刚开始研制到正式服役,苏-27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而美国的F-15则从1969年末麦道签订研制合同、1972年原型机首飞到1974年末正式服役只用了5年! 不过很明显这多出来的十年苏联人没有白干:Su-27的记录创造机P-42(T-10S改)打破F-15先前创下的爬升时间、速度、高度等多项记录;在与F-15的模拟空战中,苏-27的胜率为1.35:1;1987年与挪威P-3B反潜机遭遇时以垂尾切开其发动机舱并安全返航;
<P>  普加乔夫的眼镜蛇机动(Viktor Pugachev‘s Cobra) </P><P>  1989年苏-27首次亮相于法国巴黎航展,2300千米的遥遥路程不需加油一口气飞到、最大飞行仰角120度、普加乔夫的眼镜蛇机动(Viktor Pugachev‘s Cobra)、被雷电击中且部分元件被溶化还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等等优异表现使得这把十六年磨出来的利剑之光芒更是足以让参展所有飞机自惭形秽,震惊西方! </P><P>  苏-27现在已经不只有简单的几个型号。凭借其几乎无尽的开发潜力,它已经衍生出空中优势、对地攻击、舰载等几大类近20种型号,成为目前现役飞机中派系最为庞大完整的家族。</P>
完美的空气动力布局 <P>  可以说这是苏-27最为成功的设计。在开始设计苏-27的前五年里,苏霍伊设计局先后研究了20个气动布局。从传统布局到带边条翼身融合升力体、从带中尖锥圆形进气道到方形进气道等,设计局均一一作了风洞试验。最后确定苏-27的基本气动布局为:弓型前机身与机翼平滑过渡形成翼身融合升力体,发动机舱置于升力体下方并相互独立,双垂尾安装在发动机舱上,水滴型座舱盖置于下倾机头上以形成良好视界。 </P><P>  翼身融合体的好处不言而喻。直达雷达罩的边条产生的涡流附着在升力体上不仅增加了涡升力,还延迟气流分离,提高各可控翼面在低速范围内的效率。翼身融合体由于翼身之间过渡平滑,所以干扰阻力很小。而在飞机迎风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翼身融合体的摩擦阻力也较小。狭长的前机身在飞机高速飞行时有利于减小飞机焦点移动,因而减小了配平阻力。同时,翼身融合体还能提供较大可利用内部空间,以便于增添电子设备或燃油。 </P><P>  独特的气动布局 </P><P>  苏-27的机翼展弦比为3.5,在弦长25%处后掠角为37度,其前缘后掠角为42度,可下偏30度的前缘襟翼从翼根一直延续到离翼尖60厘米处。而后缘襟副翼则占据了后缘翼展的三分之二,并可在+35度到-20度范围内偏转。起飞和降落时前后襟(副)翼均下偏同一固定位置,而飞行中则由计算机控制襟(副)翼的无级变化形成自适应翼面以适应不同的巡航和机动要求。在后缘襟副翼作为滚转控制舵面差动致动时,可由差动平尾副翼提供辅助。
</P>  苏-27的垂直安定面为无外倾双垂尾布局,面积为15.4平方米。前缘后掠角为40度,后缘方向舵可作左右25度偏转。垂尾向下延伸成为腹鳍以增加垂直静安定度,腹鳍前缘后掠角为38度,面积为2.5平方米。水平尾翼的可动边界为+16度到-21度,在俯仰轴方向的控制效率极大。这是因为平尾低于机翼后缘,所以其流场不受机翼下洗流场影响;而平尾的前缘相当于机尾端板的侧边衍生,后缘则延伸到发动机舱与垂直安定面之间,使得这段被加速的气流亦可受控。 <P>  简单可靠的结构设计 </P><P>  苏-27基本上还是全金属结构,主要采用钛合金构成,其他还包括一些铝合金和铝锂合金,而复合材料用得比较少。整个机身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P><P>  苏-27的机身结构简单可靠 </P><P>  机身前段外形复杂,机头下倾7度30分,内有高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机头航电设备舱后是驾驶座舱。座舱空间很大,座舱盖为水滴型,风挡是侧装的单块透明部件,能见度极好。仪表盘仍为模拟式,平显视角较宽,并在两边带有飞行员头盔位置传感器。飞行员座椅为Zvesda K-36MD 零-零弹射座椅,安全度很高,在几次重大事故中均表现优异。座舱后是前航电设备舱,在其后隔框上固定着前起落架,而之后便是后航电设备舱及辅助设备舱,起落架的收放动作筒安装在后航电设备舱的后隔框上。 </P><P>  机身前段先与中段的机翼翼盒结构相连,然后再与后机身和发动机短舱结合。中段翼盒结构约5米长、2米宽,由三条平行主梁和多根纵肋结构组成,蒙皮为承力面板,底部面板则由钛合金制成以承受更高局部压力。中段机身还包括两个整体油箱、电子设备舱以及机炮弹匣。机背上有一块面积为2.6平方米的液压减速板,可向上打开54度,但仅限于飞行速度为0.9马赫以下使用。 </P><P>  实用的前起落架 </P><P>  进气道与主起落架 </P><P>  机身后段由两个带尾撑纵梁的发动机短舱和短舱之间的中间部分与尾锥组成。发动机短舱为半硬壳结构,内装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短舱间的中间部分前段为辅助动力装置(APU),中段为油箱。尾锥内有装有减速伞,并在水平延伸的整流罩内两边各放置了14个APP-50干扰/照明弹系统发射器,同样在尾锥的减速伞舱前也有4个发射器,总共备弹96发。电子对抗天线安装在尾锥两边的中间体末端。 </P><P>  苏-27的起落架被设计为能在最少地面支援情况下在简易、不规范的跑道上起降。前起落架的轮叉上安装有一个挡板以防杂物吸入到发动机内或击中机体下部,充当纵向支撑的作动筒在起落架收起时嵌入前机身的下部整流罩内,简单、省钱又节重。由于主起落架的轮胎尺寸较大,所以轮轴设计为置于支架前端100至120毫米处,这样主起落架轮胎向前绕支架旋转后可以收入翼根整流罩和进气道上部外壳内。
</P>苏-27的进气道也设计得别具一格。进气道为二元可调几何形状多冲击波型,进气道内上方的可调斜板由计算机根据大气数据传感器、油门位置及飞行参数来控制进气量。进气道侧壁与可调斜板上有约9万6千个微孔,可向外排放低能量附面层气流。为了保护发动机免受外来杂物的损伤,在起飞和降落时随着起落架的收放进气道内会升降起钛网筛板,而在正常飞行时钛网筛板放置于辅助进气口上方。进气道底部有12扇辅助进气弹簧窗,会根据发动机的需要打开。大多数情况下仅作为辅助进气口,而在极限飞行姿态状况下就要靠它为发动机供气了。
性能优良的动力装置 <P>  苏-27的强大动力来源 - AL-31F </P><P>  苏-27使用两具AL-31F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它是留里卡设计局的呕心之作。AL-31F涵道比适中,为0.6:1,在亚音速巡航时保持0.67千克/小时/千克的低油耗,即使是在加力燃烧至最大推力时油耗不过是1.92千克/小时/千克。AL-31F自重1545千克,军用推力为74.5千牛,加力推力为122.5千牛,自身推重比(推力:发动机重量)为8:1,所以苏-27能在空战重量下达到14.4牛/千克的高推重比。 </P><P>  AL-31F的喷管部分 </P><P>  AL-31F的总增压比为23-24,就是说发动机把吸入的空气体积压为原来的1/23-1/24之间。发动机的涡轮为双级、双转子、轴流反应全冷却式涡轮,用以带动高低压压气机及其他附件工作。涡轮口工作温度为1427摄氏度。第一级涡轮为高压涡轮,最大物理转速为13300转/分,第二级涡轮为低压涡轮,最大物理转速为10098转/分。AL-31F的一大特点是涡轮冷却回路上安装有空气热交换器,可以利用外涵道的冷空气给涡轮冷却流降温,有效简化发动机结构,增强效率。压气机分为高、低压压气机。低压压气机有4级,由低压涡轮带动,增压比为3.54。在进气口有23个可变弯度导流叶片,保证低压压气机能在所有状态下稳定工作。高压压气机有9级,由高压涡轮带动,其中前3级为可调导流叶片,而叶片的调节由发动机综合调节器与液压机械调节器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来调整。燃烧室为短突扩压器环形燃烧室,采用加大型双路离心式喷嘴,并带有高能点火装置。加力燃烧室位于涡轮后面的内外涵气流混合处,利用内外涵平行进气中的未消耗的氧气与加力燃烧室的燃油混合进行再次燃烧,并靠火焰稳定器稳定加力燃烧室的燃烧,这样能再次提高气体温度,从而增大气体喷出的速度。 </P><P>  AL-31F的喷管部分由收敛扩散可调几何形状的两圈同心鱼鳞板构成,在两圈鱼鳞板之间流过的外涵冷空气流可以冷却喷气流,减少红外特征。</P><P>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且其附件安装在发动机上方,维修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发动机短舱上方舱门接近发动机,而且某个地方除了故障只需要更换相应模块就可以了。因此整个发动机的85%可以在损坏后立即修复,连更换发动机压气机的叶片也不是很困难。更重要的一点是AL-31F一改以往俄制发动机大修间隔时间和寿命很短的状况,大修间隔时间达到1000小时,寿命则达到3000小时,而这都是频繁使用的标准,不同于西方理想状态下的标准。由于同样受计算机飞行控制系统控制与飞行姿态相匹配,在进气道变化的配合下,AL-31F能在极限条件下提供强大推力。 </P><P>  独特的火控武器系统 </P><P>  长久以来俄制电子设备尤其是火控武器系统一直逊于西方,但苏-27的火控武器系统以其独特性使得西方对其另眼相看。 </P><P>  Phazotron N001 Zhuk大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 </P><P>  苏-27的火控系统首次应用多传感器数据合成概念,主要组成部件为: </P><P>  ·Phazotron N001 Zhuk大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 </P><P>  · OEPS-27光电系统综合红外搜索及跟踪系统(IRST); </P><P>  ·飞行员头盔目标指示器(HMTD)及近距目标指示与跟踪系统; </P><P>  ·数字计算机系统、综合显示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等。 </P><P>
  OEPS-27光电系统 </P><P>  这使得苏-27能够在不同模式下工作的雷达可以和IRST同时搜索目标,也能仅通过IRST/激光通道寂静指示与截获目标,而在机动作战中可以使用头盔目标指示器扩展目标搜索跟踪包线,并指示近距离格斗导弹飞向目标。 </P><P>  各类传感器的数据合成后显示在仪表板右上方的阴极射线管(CRT)内,并在平显(HUD)中显示相同内容。光电系统置于风挡前方突出的整流罩内,并以透明球面作为IRST/激光测距仪(LRF)的万向接收反射体。 </P><P>  电子对抗(ECM)系统天线分散在两个垂尾顶端、尾锥两边延伸的整流罩、进气道侧面底部及其他平滑位置以构成一个全向告警/电子对抗系统。遇到威胁时在威胁告警面板显示告警信息,除发射机尾的APP-50的50mm多普勒雷达反射体箔片和红外假目标曳光弹外,还可在翼尖换装GARDENIJA主动电磁干扰系统吊舱以便在高威胁区作战。 </P><P>  R-73与R-27</P><P>  苏-27的武器系统十分强大。全机十个武器外挂点分布在翼尖(2个)、翼下(4个)、发动机短舱下(2个)和机腹(2个串列),固定武器为一门置于右边条的GSh-30-1 30mm转膛机关炮,射速1500发/分钟,备弹150发。苏-27可挂载的对空导弹有:
</P>·R-27R1,北约代号AA-10-A“杨树-A”(Alamo-A),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导弹,射程0.5-50千米,可挂于机翼内侧挂架、发动机短舱挂架和机腹串列挂架上; <P>  · R-27ER1,北约代号AA-10-C“杨树-C”(Alamo-C),半主动雷达制导远距导弹,射程0.5-70千米,可挂于机翼内侧挂架、发动机短舱挂架和机腹串列挂架上; </P><P>  ·R-27T1,北约代号AA-10-B“杨树-B”(Alamo-B),红外制导中距导弹,射程0.5-50千米,仅挂于机翼内侧挂架上; </P><P>  · R-27ET1,北约代号AA-10-D“杨树-D”(Alamo-D),红外制导远距导弹,射程0.5-70千米,仅挂于机翼内侧挂架上; </P><P>  · R-73E,北约代号AA-11“弓箭手” (Archer),红外制导近距格斗导弹,射程0.3-30千米,能攻击12G机动目标,可挂在任何一个机翼挂架上; </P><P>  此外苏-27还能装备R-27远程型的其他改进型,如R-27AE(主动雷达末端寻的)/EE(反辐射)/EM(改良半主动雷达制导),以及较新型的R-77(北约代号AA-12 Adder)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在对地武器方面由于苏-27的基本型是为空战而设计的,所以只能携带一定量的非制导空地武器,如火箭或非制导炸弹等。但苏-27的后继变型能够携带各种对地对舰的制导及非制导武器,大大增强了苏-27的通用性。 </P><P>  座舱  
  乘员 1名驾驶员
  弹射座椅 K-36MD
  弹射座椅弹射范围 最小:零-零, 最大:2500米-3Mach
  弹射座椅加速度值 20g </P><P>  动力装置  
  发动机 2台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
  重量 1545千克
  最大加力推力 2 x 125,000 公斤
  最大军用推力 2 x 7,600 公斤
  最大加力推力耗油率 1.92千克/小时/千克
  巡航推力耗油率 0.67千克/小时/千克
  发动机推重比 8:1
  大修间隔时间(TBO) 1000小时
  可用寿命 3000小时
  涡轮进口温度 1427摄氏度
  总增压比 23-24
  空气质量流量 112千克/秒 </P><P>  重量  
  最大起飞重量 33,000 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3,000 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 21,000 千克
  空战重量 17,000 千克
  最大机内燃油量 9,400 千克
  最大载弹量 6,200 千克
  最大翼载荷 645 千克/平方米 </P><P>  尺寸  
  机长 21.94 米
  机高(包括起落架) 5.909 米
  机身宽 1.5 米
  翼展 14.70 米
  平尾翼展 9.9 米 </P><P>  机翼面积 62.04 平方米
  前-主轮距 5.8 米
  主轮距 4.34 米
  垂尾间距 4.3 米
  垂尾面积 15.4 平方米
  平尾面积 12.2 平方米
  腹鳍面积 2.5 平方米 </P><P>  飞行数据  
  高空最大平飞速度 2.35 Mach
  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 1,400 千米/小时
  最小允许表速 200 千米/小时
  最大允许表速 1350 千米/小时
  升限 18,500 米
  海平面爬升率 330 米/秒
  海平面最小转弯半径 450 米
  最大过载 +9g
  600 -1100千米/小时 14.1 秒 (高度1000米全加力的加速时间 )
  1100 - 1300千米/小时 9.8 秒 (高度1000米全加力的加速时间)
  作战半径 1370 千米
  巡航高度最大航程 3,680 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400 米
  着落滑跑距离(打开减速伞) 620 米
</P>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很多先进的地面防空监控设施留在了独联体其它国家及波罗的海三国境内,这使俄罗斯的防空体系受到削弱,加上空中指挥和预警飞机严重不足,以及近年来防空军航空兵的飞机与机场数量大规模削减,都严重地影响了俄罗斯国土防空力量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俄防空军航空兵对所装备的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P>  第一,必须具备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防空军航空兵飞机和机场数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从而以较少数量的飞机来完成同样繁重的国土防空任务。</P><P>  第二,必须装备空情监控系统并具备协调和指挥编队行动的能力,一方面缓解地面防空设施和预警指挥飞机不足带来的压力,同时能充当空中指挥机的角色,提高整个防空军的整体作战水平。</P><P>  第三,必须具备较强的武器挂载能力,能挂载不同射程的导弹,可打击近距、中距和远距空中目标。</P><P>  那么,现在俄罗斯有没有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作战飞机呢?回答是肯定的。苏霍伊航空联合体(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生产的新型战斗祝苏—刃完全可以担当此任,而成为馈罗斯防空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P><P>  研制经过</P><P>  苏—30战斗机的前身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UB战斗/教练机。苏—27yB既可用作教练机,同时保留了一定的作战能力。也可当战斗机使用。一些装备苏—27单座型战斗机(如苏—27CK)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配备有少量的双座机(即苏—2UBK),主要用于训练苏—27战斗机的飞行员。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UB,于1985年开始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厂投入生产。1986年9月10日,第一架生产型升空,当时是由该厂试飞员布拉诺夫和伊万诺夫驾驶。</P><P>  设计局之所以选择苏—27UB作为研制苏—30的基础,主要是由于它机体比较大,具有前后串列的双座舱,内部油箱容量大和外部武器挂点多(10个)。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续航时间长的多用途战斗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对装备提出的新要求。为此,苏霍伊设计局和伊尔库茨克飞机厂作了大量的论证与试验工作。</P><P>  1985年,先用一架苏—27UB飞机改装成试验机,以论证空中加油可行性,以及摸清飞行员长时间留空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感觉。后来,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厂又用一架苏—27UB改装成飞行试验机,机上安装了空中受油设备和空中协同指挥系统等。</P><P>  1987年6月,这架苏—27UB完成了从莫斯科到阿穆尔共青城的不着陆飞行试验。1988年3月,又完成了莫斯科与阿穆尔共青城之间的不着陆往返飞行试验。这次试飞的航程达了13440公里,飞行时间持续15小时42分。在这次长途飞行的过程中,在新罗西斯克和赤塔地区上空共进行了4次空中加油试验。参加这两次试飞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萨多尼科夫和沃金采夫。
</P>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这架苏—27UB试验机还与4架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的苏—27标难型飞机进行了一次编队飞行,着陆地点为格雷厄姆—贝尔机场。该机场位于北极附近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北部的一座机场。此次飞行不但证明了这架经改进的苏—2g6飞机的空中协同作战和指挥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它还可以在高纬度地区使用。 <P>  经过上述试验和试飞后,苏霍伊航空联合体和伊尔库茨克飞机厂正式决定在苏—27UB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能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飞行任务,既能单机出击,也能多机编队作战。在执行编队作战任务时,可充当空中指挥机的角色,指挥其它作战飞机协同作战。</P><P>  到1988年夏秋之交,苏霍伊航空联合体及所属的伊尔库茨克飞机厂的专家们,在马克里茨基的领导下,进一步对在苏—27UB战斗/教练机基础上的改型和发展方案进行了论证。当时这两架试验原型飞机,设计局的代号分别为T—10nU—5和T—10nU—6,而工厂的代号为T—10nU。1988年秋,两架原型机继续进行飞行试验。</P><P>  随后,该机经试飞定型,并正式定名为苏—30战斗机。伊尔库茨克飞机厂也同时收到了政府下达的开始批量生产苏—30的通知。生产工作由该型号的副总工程师科瓦里科夫、总工艺师奥布拉佐夫和批量生产设计处古特科夫负责,由总工程师费奥多罗夫直接领导(现为伊尔库茨克企业的总经理)。</P><P>  1992年3月14日,第一架批量生产型苏—30升空。试飞员是布拉诺夫和马克西缅科夫。国家一级军机试飞员波德戈尔内上校在苏—30飞机的工厂试验中做出了重大贡献。</P><P>  性能特点</P><P>  苏—30战斗机之所以能满足俄罗斯防空军航空兵提出的新要求,执行不同要求的防空任务,并兼有编队指挥作战能力,主要是由于该机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决定的。</P><P>  首先,从航程和续航能力看,苏—30战斗机的内部燃油储量可达到9400公斤,航程为3600公里。它还装备有空中受油系统,如果经一次空中加油,航程可达5200公里;经两次空中加油,航程可增加到6900公里。装备UnA3型空中加油系统的伊尔—78和其它型号的加油机都能对它进行空中加油。如果是在夜间进行空中加油作业,飞机上可收放的降落灯还能对加油机的加油系统进行补充照明。由此可见,苏—30在航程和续航时间上是完全符合防空作战要求的。如果考虑到空中加油,只要飞行员的生理和体力允许,该机能够长时间地滞留空中巡航待命。为了保障飞行员长时间飞行的需要,减轻长时间飞行带来的生理疲劳,飞机上还安装了相关的服务系统和补充供氧设备。
</P>其次,从座舱设计和机裁设备看,苏—30采用串列双座布局,有两名机组成员,而且后座舱也有相应的操纵装置,且安装有战术情况且示器及其它设备。这一方面能减轻飞行员在连续飞行和空中观察过程中出现的身体疲劳,另一方面则扩大了该机的功能和用途。前后舱乘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坐在前舱的飞行员主要负责驾驶飞机和控制武器,执行近距离作战任务;而坐在后舱的领航/操作员主要负责观察空情,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同时也承担编队作战的指挥任务。他可同时指挥协调4架标准型苏—27战斗机作战,为其引导和指示攻击目标。 <P>  第三,从武器载荷能力看,苏-30总载弹量达8000公斤,可挂10枚空空导弹。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可携带不同的武器,如攻击近距离空中目标时,可挂射程30公里的P—73红外近距离格斗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机动性非常好,可攻击高机动目标,若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配合使用,能以60度的离轴角发射。如果是攻击中距离空中目标,可挂载被动制导的增程型R—27空空导弹和最大射程为90公里的四RVV—AE先进空空导弹。前者可攻击携带有源雷达或带干扰系统的飞机。后者是一种先进的空空导弹,它可以与美国的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媲美,该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而如果是攻击远距离空中目标,又可挂载R—33及其改进型R—37空空导弹,改型后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P><P>  第四,从飞机对作战条件的要求来看,苏—30能在全天候、强电子干扰等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既可以单机出击,也可以率领和指挥编队协同作战。攻击目标可包括飞机、巡航导弹和导弹载机,以及其它空中目标。</P><P>  尺寸
  翼展: 14.7 m
  机长: 21.94 m
  高: 6.84 m </P><P>  重: 45,801 lb 空载/ 66,138 lb 最大起飞重量
  升限: 59,055 ft
  速度: 2,500 km/h /
  航程: 3,000 km / </P><P>  武备: 一台GSh-30-1 30mm机炮,150发炮弹,十二个外挂点13,228 lb 弹药,包括空空导弹R-27/R-73 ,空地导弹Kh-29T/Kh-31P/Kh-59M , 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ECM。</P><P>  Su-30MKK 多用途歼击机</P><P>  根据中国的要求,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师科内舍夫在Su-27和Su-3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Su-30MKK多用途歼击机于1999年3月9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格洛莫夫试飞院机场上首飞成功。现在,SU-30MKK已经在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共青城航空联合制造企业生产。第一家出场的编号为501(2000年11月到我国参加珠海航展的Su-30MKK编号502)。1999年5月19日501号机首飞成功,主要用于各种试验。该级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攻击地面或水面目标。该机总体效能比Su-27高1.5倍。</P><P>
  2001年元月11日上午11点,首批01-06号机在南方首飞成功,标志着我空军装备由国土防空型开始向攻防兼备型发展。</P><P>  主要数据:</P><P>  乘员: 2人,装备了K-36型弹射座椅。座舱装备了新型彩色液晶显示系统
  引擎: 两台AL-31F 涡轮风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12500千克
  翼展: 14.7 米
  机长: 21.94 米
  机高: 6.84 米</P><P>  机重: 38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升限: 18600 米
  速度: 2,500 千米/时
  航程: 4,000 公里(不空中加油)/5200千米(一次加油)/7000千米(二次加油)
  最大过载:9G </P><P>  武备: 一台GSh-30-1 30mm 机炮150发炮弹,十二个外挂点(8000千克),包括空空导弹R-27/R-73,空地导弹Kh-29T/Kh-31P/Kh-59M, 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P><P>  电子设备:经过改进的H001M多普勒机载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在目标探测距离、扫描区域、抗干扰能力、对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引导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该机还采用了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计算机和软件。</P>
中国新一代战机F-10的最新报道(2001-3-23)<P> 关于歼10配套项目(整理)
1 关于10号的飞控系统 </P><P>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研制成功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研制的十号工程“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项目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PCU是飞机最重要的安全系统,是飞行员对飞机发出指令的唯一组件。因此,“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是型号工程研制中极为重要的一台设备。
  PCU特性检测仪的研制涉及到诸多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如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飞控系统等。采用机电一体化方法,使PCU特性检测仪的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等有机结合,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检测系统,这也是国内首次把机械手用于电传飞控系统PCU特性的检测,国际上也没见过此类报到。这一有创造性的设计思想,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P><P>2 10号的弹射座椅 </P><P>曾常民,1959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长期从事航空工业经营管理工作,现任江汉公司总经理、第610研究所所长。领导制订了江汉公司及610所"八五"发展规划,在"八五"期间,公司的销售收入、利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1993年以来,江汉公司综合效益评价列航空工业系统前十名之内;1994年江汉公司被授予中国明星企业;1995年江汉公司又进入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20强第5名。其个人也被授予上榜企业卓越企业家的称号。在军品研制和生产方面,其组织领导了轰七、新歼Ⅲ,教Ⅱ等四个国家级重点产品型号的研制,任十号和十一号工程救生系统行政指挥,组织实施了军品技改项目。十号工程座椅的研究工作荣获航空航天部授予的集体功;"航空救生技术预先研究"受总公司表扬,被评为先进单位。在基本建设方面组织指挥了襄樊火箭橇滑轨试验场的建设,在主体竣工后,已成功地进行了数十次弹射救生综合试验。1996年,610研究所被航空总公司评为"八五"期间航空工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P><P>3 10号的工程仪表国家教委军品配套项目“告诉响应黑色液晶的研制”通过鉴定 </P><P>
  1997年6月4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由国家教委组织的饿国家军品配套项目
“高速响应黑色液晶”的鉴定会。                      </P><P>  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所做的技术总结及研究报告,审阅了有关鉴定资
料,最后一致认为:该课题组成功地合成了多种单质液晶和液晶染料,该黑色液晶
合成、纯制和复配工艺过程复杂,难度大;合成的单质液晶和液晶染料的分子结构
正确,测试数据可靠;研制的黑色液晶其性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该项成果
属国内首创。                               </P><P>  高速响应黑色液晶材料,用于10号工程仪表的液晶显示屏上。目前,高速响应
黑色液晶无商品出售,为提高我国军事装备水平,研制开发我国的高速黑色响应液
晶材料是迫切需要的。因此,由国家计委下达了此项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
化工专业的任国度教授负责的“高速响应黑色液晶”项目。</P><P> 简氏称中国已经制造6架新歼
  据台湾媒体引述简氏防务周刊7月11日报道:在俄罗斯先进战机陆续交货,中国自行研发的战机也开始登场后,中国空军实力开始逐渐成长,而且中国的空防和后勤支援能力也在改善中,成为中国空军的后盾。中国空军官员锐意加速空军的现代化,希望中国空军能执行更多任务,但主要的测试和重要飞机研发计划受到延宕,使中国空军现代化的步伐受阻。
  
  报道称,中国花了十五年时间等候歼十型战机研制成功,中国空军对这型战机寄以厚望,希望这种战机日后成为中国空军的主战机。中国已经打造六架歼十型战机,但正式生产迄未开始,目前在西安和成都两地进行试飞。
  
  虽然歼十型战机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服役,但中国空军已经著手淘汰一批老旧的飞机。由于预算有限,中国当局无法完全用新战机取代遭淘汰的战机,因此中国战机的数目将会减少。
  
  美国国防部估计,到二○二○年,中国空军和海军战机数目将减少六成,只剩下两千两百架左右。
  
  简氏防务周刊说,中国打算利用所取得的机战中最先进的苏-30MKK型战机作纵深攻击和拦截之用。中国目前已经接收20架苏-30MKK型战机,另外十八架将在短期内交货。这些苏-30MKK战机配备先进的俄制AA十和AA十一型空对空导弹。
  
  中国目前还在和俄罗斯谈判购买另一批约三十到四十架苏-30型战机。
</P><P>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并非子乌须有,那么此型战斗机在空军中的地位又如何?
  
  笔者认为他与俄罗斯的SU27一样是一系列后续机种的鼻祖,那么从各种资料来说,此型战机的空重大概大于18~20吨,作战距离大于3500公里,空速大于2马赫,由于其采用机动鸭翼和双三角复合翼,因而在低空的机动性盘旋角很小,加上头盔瞄准具和PL-9C(大于9公里)使其近距空中攻击能力很强,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定型号雷达作用距离180公里,并可攻击其中四个目标,其超视距中距导弹PL-10系列,空射距离60~80公里,4点2马赫。远距导弹PL-12,空射距离120~160公里,4马赫。单台发动机俄制AL31F,或国产WS10FS,推重比1.15。四余度电操控操纵,先进总线集成, 双彩显系统分别为数字飞行状态和武器显示,另有模拟仪表系统模块,分布清晰明快,零高度跳伞系统,速度闸位于机座左部,方向武器操纵杆为一杆一钮通用居中,在进行武器操控时只需用手(光电系统)在显示器上选中武器和攻击目标及可发射导弹(机载计算机能辩别指令是否有误,并能提醒飞行员),飞行员也可选中多种武器进行饱合攻击。另一种是通过新的头盔显示器进行盲驾,其双屏幕可与机内显示器连接,其操纵杆左部装有感应滑鼠,飞行员可通过大拇指在头盔彩色相晶显示器上选择攻击对象和所用导弹并可以智慧选取和删除。并有反射报警和飞机自动规避飞行和抛射干扰物、干扰装置。当然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近战用于视力锁定目标。它的这些系统目前处于同类战斗机中最先进的。另外新战机定型号为灰黑隐型涂料涂装并在机上装有导流板。其雷达反射面积是J7MG的7%。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尽管是空优战斗机,但挂上吊仓后可完成对地攻击。主要是子母火箭弹和灵巧炸弹。必要时可挂载空对地巡航导弹。此型机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SU27击落,在空战中其灵巧的操纵杆和头盔瞄准显示具及先进雷达将提高它的独特反应性,并能使台空军的幻影2000-5、F-16A/B进入劣势空战。
  
  此型机尽管不是中国在研的先进系列战斗机,但可以在以后将性能提升,如一种双发型号属于放大加重版,使用了双斜垂尾,并加装了尾翼,其将与另一种在研先进战斗机角逐2008年以后的空军重型战斗机份额。界时中国将在成都和沈阳分别生产它的演变型,这就是它的昧力所在。</P><P>中 国 加 速 研 究 战 斗 机 相 控 阵 火 控 雷 达

最新一期詹氏防卫周刊(12日发表)记者平可夫发自多伦多的报道声称中国将在今年得到20套SOKOL主动相控阵天线 它们主要使用在战斗机雷达上。俄罗斯工业界人士对詹氏周刊作了以上表示。SOKOL由俄罗斯Phazotron-NIIR 联合 股份公司开发。SOKOL多模式雷达火控系统前半球测距距离达到180公里。后半球测距距离80公里。平可夫的报道声 称这套系统可以跟踪24个以上的空中目标。并且攻击其中的6个。SOKOL雷达为X波段,具有正负60-20度的扫描角度 。SOKOL相控阵天线可以使用在中国产J10,或者用于改良SU27SK。 根据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发表的情报动态显示中国进口SOKOL雷达天线的动向显示在研制战斗机机载相控阵雷达火控系统方面,中国的步伐加快了。Sokol天线是 俄罗斯最新型的相控阵雷达天线。</P><P>J10 进 入 武 器 测 试 </P><P>英国詹氏防卫周刊特派员平可夫2月7日报道:台湾情报单位判断完全可信的J10图片已经在国际网络公开。J10-01 号原形机携带了类似PL8那样的短程空对空导弹,表明试飞已经进入了武器测试阶段。可信的情报来源告诉詹氏防 卫周刊声称成都第132厂将从今年开始生产10 架左右的J10先导机。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在最新一期情报摘要中介绍了J10的最新发展动态。声称由公开的01号原形机图片判断其机翼、垂直安定面的面积设计比预想的要大。二者都大过F16和以色列LAVI战斗机。机翼前缘后掠角可能达到45度左右,比LAVI的54度高。垂直尾翼设计与F16、LAVI 的构思基本相同,立尾较高,上述设计表明J10非常注重大迎角时候的安定性和低空、低速时候的机动性同时减速伞仓上面开口,方向舵为全动式。在取得Su27SK、Su30MKK之后,远程视距外作战可以交由SU27/30MKK。而J10注重 近距离格斗能力。汉和情报判断由于这一要求以及已经引进SU27/30MKK,J10A不会装备相当昂贵的航电系统。由01 号机制造的时间和中国将会得到第一台俄罗斯Zhemchung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时间判断,01号机装备的似乎是国产型号雷达。发动机也不可能是AL31F,01号机依然具备很强的国产色彩。J10的后续发展可能存在两种以上型号。</P><P>歼 十 即 将 投 入 批 量 生 产 </P><P>詹氏防卫周刊记者平可夫报道声称俄罗斯SALYUT研究生产中心的权威消息来源证实俄已经与中国签署了正式契约,由该公司为中国提供量产型J10A的发动机,这一型号属于AL31FN系列。同消息来源声称这项合作计划将从2003年开始,一共将为中国生产300台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转移生产技术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这意味着中国的J10战斗机计划将从2003年开始启动,生产数量大约300 架。SALYUT对AL31FN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以符合J10战斗机的机身尺寸。这些改良工作在中方技术人员的参与下进行。包括移动变速器(Gear box)位置,AL31F的变速器位置在发动机顶部,J10AL31FN变速器移动到发 动机下方。尺寸的变化还包括缩短长度,由AL31F的XXX米缩短到XXX米,最大外部直径由AL31F的X米缩短到X米。重量由AL31F的XXXX公斤降低到XXXX公斤。尽管进行了上述尺寸缩小改良,但是发动机的功率并没有降低 。AL31FN提供12500kgf推力。消息来源声称中方认为上述改良达到了空军的要求。</P>
<P>中国空军的苏-30MKK 最详细资料



近日有关我国飞行员操纵苏-30MKK战机成功试射R-77空空导弹,发射KH-59ME防区外空地导弹。打KH-31P反辐射导弹及KH-29E空地导弹及投放KAB-500L制导导弹的新闻引人注目,在此之前,中国空军杂志已经地空三师苏-30MKK机队训练的成果进行了全景报导。显现我国苏-30MKK机队已经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由于空军对苏-30MKK的表现相当满意,已经决定增购22架战机,让我国采购的苏-30MKK的总数达到100架。与之相比,我国采购苏-27SK/UBK总数在72架左右。
  我国的苏-30MKK被称为非典型苏-30,其系相对所谓正统的苏-30而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厂(IAPO)在苏-27UB的基础上为前苏联防空军(PVO)发展苏-27PU远程空中指挥/截击机,然后又在其基础上发展苏-30战斗轰炸机,并衍生出口印度的苏-30K,为竞争俄罗斯空军新型远程攻击机IAPO研制出苏-30M,竞争不利后,发展出口型苏-30MK,并衍生出口印度的苏-30MKI,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口马来西亚的苏-30MKM。而苏-30MKK来源于共青厂(KNAAPO)研制的苏-27SMK。KNAAPO是苏-27系列产量最大,技术力量也最雄厚了厂,苏-27八成由其生产,同时苏-35/37及苏-33等战机的研发、制造亦由其负责。90年代初KNAAPO根据苏-35的技术成果,研制出苏-27SMK向我国推销,并以苏-30KI的名义向印尼推销。与苏-27SK相比,其在机翼根部添加两个载重2000公斤的挂架,以挂载KH-59ME等大型空地导弹。并增装空中加油系统。但该机并没有得到我国空军的认可,根据海浪战争的经验,我国空军认为单座战机在执行多用途任务飞行员会因为负担太重而影响效率和决定的正确性。
  90年代,我国空军根据作战任务的改变,寻求具备远程多用途作战能力的战斗轰炸机。该机应该能执行空优、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以提升机队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从而达到建立精干空军之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苏-30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不过我国在选择合作厂商的时候,并没有选择IAPO,而是选择KNAAPO,主要考虑了两点;前者与印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还有90年中期该厂几乎破产,技术实力大为削弱,而反观KNAAPO,与我国在苏-27SK项目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其在销售苏-27SK得到大量的利润,并在研制苏-35/37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后来的发展证明我国决定的正确性,印度空军的苏-30装备部队后几乎麻烦不断,而我国的苏-30机队却在稳定的形成作战能力。
  苏-30MKK保留了苏-27SK的气动布局,但在内部结构大量采用苏-35的结构,由于其增加了外挂能力,因此加强了机身结构,同时由于机翼添加两个载重2000公斤的挂架,其中机身采用了苏-35的结构,此外还采用了苏-35的垂尾(此成为苏-30MKK的标志性特征),起落架和光电系统。所以苏-30MKK有无鸭翼的苏-35UB之称。苏-30 MKK仍采用苏-27SK的AL-31F发动机,加力推力12250公斤,由于其结构加重所以导致其机动性能的下降,不过近日俄罗斯方面表达已经对苏-30MKK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除大修时间延长到1500小时外,发动机推力亦增加800公斤。可以有力提升苏-30MKK的近距格斗能力
  苏-30MKK的最大的改变还是在航电系统上,众所周知苏-27采用的是较早期的综合火控系统,仅实现的火控和导航系统的交联,飞行员还得从仪表板的指针上得到其他信息,因此在现代空战中容易贻误战机。因此前苏联从苏-35起开始研制专家或者智能型座舱,即西方所谓的玻璃化座舱,不过苏-35仅实现了综合显示器和仪表的混合布局,换句话说仅把信息以更直观的形式显现出来。在得到法国的帮助下拉缅斯基设计局为苏-37设计了全玻璃化座舱,其采用了传感融合概念,即通过中央任务计算机将雷达、光电、电子对抗及飞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信息向飞行员进行报告,不过由于战机本身的探测能力毕竟有限,90年代后期又出出了联合网络作战系统的概念,即通过高速数据琏将编队内的战机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信息的共享。在相控阵雷达及高速计算机大量运用的今天。飞行员甚至可以根据MFD的光点来导引导弹而不管自身雷达是否探测到了其。苏-30MKK采用的航电系统以1553B数据总线(我国在此前已经选择其作为航电标准即GJB-289A标准)为骨干。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有机将战机各系统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采用AIST数据琏为基础的多通道信息综合系统,有了此系统,苏-30MKK可以和16架战机组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形成作战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分配。同时苏-30MKK还可向地面指挥所和防空系统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所谓“在广阔的空间内传感和打击系统的有机组合“。 </P><P>
座舱;
  苏-30MKK采用拉缅斯基设计局研制的新型玻璃化座舱,包括SILS-30HUD和MFI-9,5*6英寸LCD,并采用了HOTAS技术。可以提供飞行员较好的SA能力。 </P><P>雷达/火控系统;
  苏-30MKK的火控系统包括两个部分;SUV-VEP空空火控系统和SUV-P空地火控系统。 </P><P>配备RLPK-27火控雷达,采用NO01VE天线。 </P><P>486-DX数据处理计算机
  性能;对RCM=3的目标的前向平面搜索距离为100公里。后向为40-6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4个目标,并保证对威胁最大目标的优先射能力
  在对地模式中,NO01VE可以提供DBS 、SAR等工作模式,并可以跟踪时速超过15公里/小时的地面车辆,由于其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传递给任务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可以制作高清地图从而侦察对方的布置。 </P><P>光电系统
  苏-30MKK采用UMOZ为苏-35研制的52SH光电跟踪系统与苏-27SK采用的36SH相比,其灵敏度更高,搜索距离更远,对战机的追尾距离可达100公里,前向亦可达40公里。可以更有效的支持超视距空空导弹的投射,让飞行员拥有更大的战术灵活性,并可以以更有效的对抗隐形战机。
  根据UMOZ的说法52SH还可提供1:1的地形导航图像。并具备发现机场及指挥所这样的较大目标的能力,也就是苏-30MKK利用自身的光电系统就可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打击能力而不用外挂吊舱。 </P><P>电子战系统
  苏-30MKK的电子战系统包括;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主动雷达干扰机和箔条/照明弹投放架。 </P><P>武器:
  苏-30MKK的机载武器包括;一门30毫米固定航炮
  中距弹:R-77E。
  近距弹;R-73E
  空地导弹:KH-59ME
电视制导,采用直接锁定模式,射程40公里。采用APK-9实施发射后锁定模式,射程115公里。 </P><P>KH-29E
电视制导,射程20公里。 </P><P>KH-31P
被动雷达制导。射程100公里。 </P><P>
炸弹:
KAB-500/1500L激光制导炸弹
KAB-500/1500KR电视制导炸弹
FAB-500普通炸弹
BETAB-150反跑道炸弹 </P><P>航空火箭
  苏-30MKK可以利用其远程及载重量大的优点,采用不同的外挂模式来应付不同的情况如重载空优:挂载8权R-77E加2枚R-73E以应付多场空战远程空优:挂载4权R-77E加2权R-73E。执行远程空优或者在战区长时间停留。空优/对地攻击,混和挂载R-77E和R-73E和KH-59ME或者KH-31P在执行空优任务的同时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也可以挂载KH-59ME和KH-31P执行远程打击任务。 </P><P>发展:
  和印度的苏-30MKI一样,目前我国的苏-30MKK亦没有达到标准配备,目前还处于MK-1的水平,根据2002珠海航展的消息,俄罗斯费尔佐克公司(NIIR)2000年向我国出售16套ZHUK-MSE雷达。用于苏-30MKK的升级,并在2002年完成了试验。ZHUK-MSE系衍生至ZHUK-27雷达,采用改进的天线和数据处理系统,对RCM=3的目标可以平面搜索距离可达15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12个目标,并同时攻击4个目标。其特点是搜索角度大可达90度,可以充分支持苏-30MKK的联合网络作战系统。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第二批苏-30MKK仍旧采用了NIIP的NO01VE的改进型-NO01VEP,其与前者相比主要提升了TWS精度,可以同时攻击2个目标,并且添加了发射KH-31A和KH-59MK反舰导弹的模式。
  更重要的为MK-2全面提升了苏-30MKK的昼夜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根据MAKS-2003的消息苏-30MKK-2将配备M-400E侦察吊舱和SAPSON-E光电瞄准吊舱。
  虽然苏-30MKK可以利用自身的光电系统就可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打击能力而不用外挂吊舱。不过若攻击小型机动目标还要借助高分效率的SAPSAN-E光电瞄准吊舱。SAPSAN-E亦有UMOZ开发,其外形呈楔形,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内部探测系统包括前视红外成像跟踪系统、CCD和激光照射系统,对于坦克大小的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20公里。左右搜索角度可达150度。
  苏-30MKK的雷达将全部采用ZHUK-MSE雷达即苏-30MKK-3的水平,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其并不是我国最终采用的装备,苏-30MKK最终的装备是采用SKOL无源相控阵天线的ZHUK-MSFE火控雷达,其对RCM=3的目标平面搜索距离可达180公里。可以同时搜索100个目标,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8个目标。该雷达今年5月份在苏-30MKK的502号原形机进行测试,根据来自俄罗斯方面的消息此雷达将“主要用于出口“
  苏-30MKK比较奇特的配备是M-400E侦察吊舱,男孩曾误将其认为是UAB-500弹药撒布箱。M-400E是综合型的侦察吊舱配备包括; </P><P>M402 侧视雷达
AP-403 红外摄像机
AK-108FM 远程倾斜摄影机 </P><P>其中M-402的搜索距离可达100公里,提供2米的精度光电侦察设备的作战距离亦可达70公里,精度可达0。4米。
  男孩查过有关资料认为M-400E可以看作苏-30MKK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向空地打击领域的延伸。比如其可以通过高速数据琏将目标信息分配给编队其他战机亦可以向地面指挥所传递。
  当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频繁从机动地地导弹发射车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美国专门调派了4个挂载蓝梯恩系统的F-15E、F-16BLOCK40中队进行狙杀,但实战中经常出现当侦察系统发现目标透过传统指挥系统向战机在下达任务已经是数十分钟之后此时伊方车队已经完成发射任务进行躲避。加之蓝梯恩自身存在的搜索角小,易受天气影响的缺点,往往无功而返,战后美国人总结说:攻击机队需要提升;对面临广阔地区进行搜索攻击的能力。并且在进入战区前得到目标信息的及时的更新。近10年后科索沃多山多云环境再次让美国人感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尤其要综合采用SAR和前视红外等多种手段保证对目标区的有效监控。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成功解决塔利班第二号人物可谓就是这种能力的成功通用,首先无人侦察机发现其车队,然后立即通过卫星向地面指挥所报告,并对其进行严密的掌握。F-15E机队在赴战区前利用数据琏随时得到目标的最新信息。最后利用蓝梯恩系统导引激光制导炸弹将其成功消灭。因此在添加了M-400E之后可以预见苏-30MKK机队对机动目标的狙杀能力亦会得到成倍的提升。 </P><P>
</P>
<P>现代空战不是一对一地比战斗机,还有预警机、信息交换、指挥人员、飞行员素质~~~</P><P>27是好飞机,但未必能取得好战绩</P>
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為中國設計的SU-30MK/J-11B<P>作者:MDC(軍武狂人夢,Military Dreamers' Club)

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
</P><P>20世紀末,軍事迷相當關心的大事,除了美國F-22、JSF計畫;歐洲EF-2000計畫外,大概就是俄羅斯的蘇愷三十戰轟機系列了。他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他是一種與美國F -15E同級的戰機,再加上他被賣給了中國、印度等國家,因此備受矚目。即使1999年巴黎航展中一架SU-30MKI發生事故,這系列飛機的名聲也沒有動搖。這系列飛機目前主要有基本型SU-30MK、賣給印度的SU-30MKI、賣給中國的SU-30MKK。其中SU-30MK是本系列最早型號,由伊爾庫次克廠發展,SU-30MKI是印度出部分經費,由伊爾庫次克發展的;而SU-30MKK則是共青城廠為外銷中共發展的。衍生型應該是以初期的SU-30MK為基礎,再跟據各國要求發展的。本文對SU-30MK的來源做一概括性介紹,再將重點放在中國空軍採購的SU-30MKK上。 </P><P>發展背景:SU-30K到SU-30MK </P><P>冷戰時期為了抵抗美國以B-52戰略轟炸機為中心的攻擊隊伍,蘇聯國土空軍暨MiG-25後又發展另一種超高速攔截機,米格三十一,那是一種專職的攔截機,被被昂貴的電子系統如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等,除了可以攔截,他甚至還可以以多架合作進行類似預警機的功能,在超視距攻擊能力上,同等於甚至大於美國海軍F-14,但卻相當昂貴,是不可能裝備太多的。當時蘇聯的做法是由米格三十一搭配SU-27以及MiG-29作戰,而又以較不必依賴地面指揮的蘇愷二十七為主。經過實際操作,發現單座型的飛行員要顧慮太多東西,實在很難在飛行的同時,專心於複雜的攔截任務,因此提出在蘇愷二十七的基礎上發展一種雙座型攔截機,用以協同米格三十一並指揮蘇愷二十七作戰。因此,為蘇霍設計局生產SU-27UB的伊爾庫次克飛機製造廠(IAPO)便以SU-27UB雙座戰鬥教練機為基礎,改良內部設備,發展出SU-30K攔截機。 </P><P>然而,他的命運相當坎坷,當他還是個初試啼聲的小牛時,已經接近紅色帝國瓦解的日子,蘇聯解體後,有限的國防經費當然盡量配給空軍,導致國土防空軍地位下滑,因此防空軍沒有經費大量配備SU-30K。 </P><P>上圖為伊爾庫次克廠做的Su-30(K? MK?) </P><P>在另一方面,蘇聯空軍體認到,他們長期在為與美國新一代戰機(F-15)抗衡而努力,忽視了對地攻擊武力的發展,當時的攻擊主力只是SU-25這種前線短程攻擊機,對於龐大的蘇聯,這似乎不是什麼好事,因此軍方需要新的攻擊武力。這時蘇霍集團新西伯利亞飛機製造廠將SU-27IB修改成SU-34戰鬥轟炸機;而發展SU-30K的IAPO則將SU-30K進一步改裝使同時具備戰鬥轟炸能力,改稱為SU-30M。但是,不像SU-30M那樣多用途,SU-34是專門設計於長程攻擊用的,攻擊性、戰略性都大大高於SU-30M,這比較吸引缺乏強大攻擊火力的俄國空軍。是故,SU-34在這一場比賽中脫穎而出。 </P><P>經歷上述兩個事件,IAPO真是倒楣到底了,開發SU-30K,因為防空軍經費不足無力採購新機而只獲得少量訂單;想要藉由戰鬥轟炸機挽回局勢而發展SU-30M卻又敗給了SU-34。這簡直就是中國人說的〝十年寒窗無人問〞,當然,也因為先天設計優異,他的〝春天〞也不遠了:為了回收經費,IAPO打算將蘇愷三十推進國外市場,因此他們進一步針對SU-30M改良,讓功能更加健全,以符合世界上一機多用減低操作成本的潮流,這就誕生了SU-30MK。簡單的說,SU-30MK是具有空戰管制能力的戰鬥轟炸機。 </P><P>SU-30MK於1996年正式公佈,從此經常出現在各大航展</P><P>在SU-30MK後,蘇或設計局又進一步將再SU-33、SU-35上發展成熟的三翼面構型用在SU-30上,更加增強其運動性能,猶有甚者,還有加裝向量推力的改型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眾所週知的印度SU-30MKI。 </P><P>SU-30MKK</P><P>  這是是共青城飛機製造廠以發展SU-35的經驗,以SU-30MK為基礎修改而成。但不是像印度買的SU-30MKI那樣大幅修改且搭配法、印航電設備的先進戰機,原因可得自下面的討論。約在1990年代中期,中俄就開始談判SU-30的採購案,當時炒得很熱的機種是SU-30MK2,是一種極可能加裝前翼與向量推力,與印度買的SU-30MKI同級的機種。1999年定案的機種是現在要介紹的SU-30MKK,僅與基礎的SU-30MK同級。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俄國的戰略考量:他們一方面與中國達成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一方面又覺得中國是可見的未來中對他們威脅最大的。故軍方不願意那麼快出售像SU-30MKI那樣採用先進氣動佈局、向量推力、更先進航電系統的攻擊武器。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本身的考慮:至1999年(正式確定採購SU-30MK的那年),SU-30MK系列只有基本的MK型與印度的MKI型,其中印度的MKI型由印俄共同出資、俄方發展,俄國不能在未經印度許可下出售MKI,因此,若要做所謂SU-30MK2,頂多只能用SU-30MKI的機體,而內部設備則必須另型配置、測試等等,這勢必延遲交機時間;另一方面,若使用新的飛行性能的戰機,飛行員還要花時間適應,會影響形成戰力的時間。故中國退而求其次,買了氣動構型與SU-27UB幾乎相同、而內構又與SU-30MK基本型相差無幾的SU-30MKK,因此,得以迅速交機(1999年訂,2000年12月交機,僅一年多,而印度的MKI則因內構的整合問題,從1996年訂定,到1999年才接收全配備的MKI型,而於1997年交機的則是SU-30MK的小改型,由此可見若中國用MK2勢必不只等一年),也很快的達成一定的戰力(2001年1月第一批成軍並成功試射精靈武器,此後在演習中頻繁的出現)。 </P><P>  根據媒體報導,在這個採購案上還有一些後續發展。俄方預定再幾年內逐漸將SU-30MKK升級成三翼面配置的型式,進而加裝向量推力發動機。此外俄方也同意將來讓中國自行生產SU-30。由於SU-30與SU-27有相當多共用零件,因而再這條路上不會走太久。未來中國國產側衛戰機中,SU-27S將稱為殲11,SU-27SMK稱為殲11A,SU-30MKK則為殲11B。 </P><P>從以上的討論可以推測,MKK型與MK型沒有太大的差別,否則不太可能交機那麼快。很可能是,IAPO因為要生產MKI,因此賣給中國的MK交由共青城生產,然後共青城再以一些新進的技術改造MK成為MKK。以下介紹的是MKK的數據。 </P><P>SU-30MKK相對於SU-27UB的改動部份</P><P>外型上,這是以SU-27UB為基礎修改內部來的,因此外型上與SU-27UB幾乎沒有差別,比較明顯的差別是,將風檔前的光電球移到右側,以增加飛行員視野(大部分改良型都有這個更動),且在左側加裝空中受油管,空中受油管平時可收起以減低阻力。在武器掛架上,每個機翼有4個掛點而不是基本型的3個;前起落架換為雙輪(SU-27系列除基本型,都已改用前雙輪)。使用SU-35的垂尾,頂端因此沒有下削,是相當明顯的特徵(可以分辨共青城廠與IAPO的SU-30MK以及中共現有的SU-27UB、也可分辨IAPO的SU-30MKI與共青城的SU-35UB)。除了這幾點外,與空優型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在氣動力性能上,與SU-27UB相當接近。</P><P>結構上,像一般空優戰機改裝成戰鬥轟炸機一樣,SU-30MK加強了結構,此外其起落架設計也允許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起降。</P><P>航電系統是改良的大重點</P><P>〈1〉座艙配置接近玻璃化座艙,除了抬頭顯示器、備份用的姿態儀、</P><P>高度表、速度表等儀表,其他都由兩個6x8平方英吋彩色液晶顯示</P><P>器取代。前駕駛艙中,兩個顯示器位在同一水平面;在後座,兩</P><P>個顯示器則垂直放置。</P><P> 附帶一提,2001年,俄羅斯還在SU-30MKK的某型原型機上測試新型智慧化座艙,由〝拉緬斯基〞儀器設計局研發,2001年8月公佈,該總設計師卡溫斯基認為,新型駕駛艙中配有先進的電腦設備,可與機載的探測、武器控制和飛機駕駛系統相連。這種電腦能夠自動識別目標﹐選擇武器和控制武器發射,幫助飛行員選擇躲避敵軍攻擊的最佳方案。卡溫斯基認為﹐安裝了新型駕駛艙的“米格-29”和“蘇”系列戰機可在約15年內繼續保持優良的作戰性能。</P><P>〈2〉飛行員任務配置上,前座飛行員執行飛行、發射空空導彈等空戰</P><P>任務,後座飛行員負責對地攻擊、空戰指揮等任務。</P><P>〈3〉導航系統方面,加裝一部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接收美國GPS信號也</P><P>可接收俄國GLANAS信號。導航精度小於100m。</P><P>〈4〉加裝中央指揮系統,使一架SU-30MK能同時指揮4架SU-27作戰。 </P><P>〈5〉換裝更精密的全向電子警告器,可以滿足Kh-31P反輻射飛彈的發 </P><P>射需求,並可顯示4個最具威脅的地面目標。</P><P>〈6〉機上的360度紅外線飛彈警告器相當特別,可以作為警告系統,也可作為射控系統的一部分。當飛機被敵方鎖定並以飛彈攻擊時,他會向飛行員提出警告,同時將敵方飛彈的數據輸入射控系統計算機,使飛行員可以發射飛彈攔截敵方飛彈,當我方飛彈發射後,這個紅外線飛彈警告器又發揮射控系統功能,負責導引我方飛彈攻擊。</P><P>這系統安裝在SU-30MK的機背上,有別於前視光電探測器,這是一種固定於機身上的傳感器陣列,類似最近流行於紅外導彈上的〝凝視焦平面陣列感測裝置〞,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系統。由統一的計算機處理不同傳感器的信息,可以做到全方位被動探測、熱成像、以及武器導引工作。與現有的光電探測器相比,這種裝置省略了瞄準用穩定機械,減低重量以及成本,是新世代戰機將普遍使用的被動探測方式,JSF計畫中的X-32及X-35都有類似的裝置。</P><P>這種裝置的確帶來了反導彈能力,雖然可能沒有在實機上測試,不過從其他方面已經可以證實這種能力。例如德國新一代空空導彈IRIS-T就裝備了焦平面陣列導引頭,其工程師就說該飛彈具備攔截空空導彈之能力,並表示攔截空空導彈之性能並非發展此裝備之預定目標,是意外發現的。</P><P>如此看來,一批新一代纏鬥飛彈都有焦平面陣列導引頭,或許也都具備反空空導彈性能,若然,或許又帶來一場空戰革命:例如說, 用能量空戰觀點被認定是〝活靶〞的正在進行過失速機動的飛機,就能用這一能力攔截來襲空空導彈。這或許言之過早、也許實用性還不大,但是千萬別忘了,這個紅外警告器的主要任務是〝警告〞而不是〝反飛彈〞。 </P><P>筆者觀察SU-35的照片發現,這種系統應該在SU-35就已經開始實驗。各位不妨注意一下SU-35的機背,在天線以及減速板中間,有一個明顯的球狀物,從與飛行員頭盔大小比對來看,該球狀物比頭盔小一點點。從球狀物的位置與形狀,說是〝全週界紅外線接收器〞是很可能的。(美國雷神公司公佈的一種全週界紅外線接收器夾艙,其接收器也是一個很小的近似球狀)目前發現,SU-35除了原型機之外,都有該球狀物,而711號(曾被稱為SU-37然後又改回來)機則沒有。再者,同是共青城廠生產且比SU-35晚問世的SU-30MKK、SU-33UB、SU-35UB都沒有球狀物。因此應該是已經被整合到機身裡面(凝視焦平面感測裝置是可以這麼做的),此外,很可能是以分散在機身周圍的方式佈置的,就像美國X-32與X-35就是將類似的裝備分散再飛機的六個角落。 </P><P> </P><P>〈7〉雷達改用ZHUK-M機械掃描雷達,對視線以上或高空飛行的戰機類目標(RCS約3到5平方米)最大探測距離迎面150km,尾追50km;對貼地目標迎面140km尾追40km;探測方位角左右最大90度,仰角60度,俯角40度,X波段,追10至20打2至4(也有資料說可追蹤20個,但以不是相控陣的本型雷達而言,10至15個是比較可能的,而且大多數資料也指向這個數據)。???這裡可以看更詳盡的數據</P><P>ZHUK-M是很新的雷達,1995年俄國向中國提出的SU-27SMK就使用這款(最新的消息確定SMK用SOKOL雷達),而當時這款雷達仍在發展中,並用在MiG-29SMT-2上。可見ZHUK-M的等級是很高的。</P>
<P>最新消息又告訴我們,ZHUK-M不是解放軍最終選擇。2000年交付的SU30是裝備甲蟲M沒錯,但2001年開始換裝更先進的ZHUK-MS〝甲蟲-MS〞是〝甲蟲M〞的改型,光雷達天線大小就差很多(980mm對624mm),這對於探測距離、解析度就有影響。其詳細數據見下表。 </P><P>  </P><P>ZHUK-M-S性能諸元

重量 230kg 代號頻率數量 16
體積 450立方米 天線直徑 980mm
冷卻方式 空氣/流體 放大係數 37分貝
故障間格 200小時 方位/俯仰角 +-90/+60 -40
消耗功率 交流12kW 接收器數量 3
直流1.2kW
波段 X 雜波係數 3分貝
跟蹤/同時攻擊數量 20/4
發射機功率 峰值 6kW
正常 1.5kW
對戰機目標探測距離 空中 前半球180km 後半球80km
貼地 前半球170km 後半球60km
對面探測距離 驅逐艦 300km
導彈快艇 180km
鐵路橋樑 150km
移動坦克 25km
?可同時處理空中、地面、水面目標
?可以無線電指令導引飛彈
</P><p><P>關於SU-30MKK換裝的雷達,是值得討論的。2001年上半年俄國為中國SU-27換裝隼式相位陣列雷達,隼式(SOKOL)為相控陣雷達,換裝在SU-27SK上,而SU-30MKK居然只換為ZHUK-MS。經過隊SU-27SK與SU-30的作戰要求的比對後,不難發現原因。這可能跟雷達操作角度有關,SOKOL除了因為式電子控制而在掃描速度、處理能力上優於ZHUK-MS外,其餘性能大至相同,但SOKOL方位矯正負60度,ZHUK-MS可達正負90度。較寬的視角對SU-30MK不論在指揮或是攻擊等方面都會有好處。在對地攻擊特別是低空高速對地攻擊時,飛機可攻擊時間相當短,此時雷達操作角度越大越有利;而在空戰方面,SU-30就能再發現被照明時立刻側轉,使機身垂直於敵方波束,此時就會造成督普勒雷達脫鎖,波斯灣戰爭時,伊拉克的MiG-25就曾經以這種方法讓美軍頭疼,但當時MiG-25也楚於不能攻擊狀態,如果他具有能偏轉90度的雷達,他就能再敵機看不到他的同時攻擊之;此外,當SU-30擔任長機角色而與四架SU-27協同作戰時,可能就能用這項性能在後方以較低的相對速度(相對於敵機)飛行,進行指揮。這應該就是SU-27換裝SOKOL而SU-30MKK不用相控陣雷達的原因。 </P><P>〈8〉換裝更好的射控計算機,以便發射R-77主動雷達導引空空導彈以及進行多目標攻擊並執行上述6、7項所提到的性能等。基本型所使用的計算機相比,運算速度比原來快3倍以上,記憶容量增大約4倍,如果系統允許則可以導引6枚飛彈。</P><P>〈9〉其光電導引球內包含紅外探測儀(不確定能不能熱成像,技術上SU-35等已經使用,但會不會用在中共的飛機上則不清楚)、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儀。與SU-27SK使用者相比,紅外線探測儀距離增為約70km,雷射測距儀側據範圍增至15km。除可探測並追蹤空中目標外,其雷射測距儀還可導引雷射制導武器攻擊地面目標,除了可以自照自攻,還可一照多攻(由其他飛機攜帶的雷射導引武器接受導引)。</P><P>
發動機方面,是Al-31F,SU-30因為結構增強、設備增多因此重量增加,中共不要求裝備改型發動機除了可能是俄國不會答應外,可能也是後勤的考量。而且後者的可能性應當更大些。 </P><P>武器方面,除了基本型可配備的R-27系列飛彈、R-73之外,還可配備主動雷達導引的R-77。在對地攻擊方面,除了傳統炸彈、火箭彈等之外,還可搭配眾多俄製精靈武器如KAB-500、KAB-1500紅外線制導炸彈,Kh-29T電視制導飛彈、以及更先進的Kh-59系列飛彈等等。此外還可用Kh-31P反輻射飛彈攻擊預警機或地面雷達。 </P><P>解放軍買了哪些?2001年1月,解放軍接收了Kh-59ME對地攻擊飛彈、Kh-29T電視導引對地攻擊飛彈、Kh-31P反輻射飛彈、KAB-500炸彈等武器。而R-77據說再更早時就先行交付。 </P><P>
有關單位的性能估計 </P><P> SU-30MKK因為結構增強且加裝了多種先進航電設備,使其重量比起SU-27約多1000kg,空重達17頓。而與後者又使用相同的發動機,所以在運動性能上,略遜於SU-27,但是因為航電系統大幅精進,簡化了飛行員在空戰中的操作程序,因此SU-30MK的纏鬥能力與SU-27S相當。但是在超視距作戰中,因為有更強的雷達以及R-77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因此戰力超過基本型,根據蘇或設計局初步評估,SU-30MK綜合空戰性能為SU-27S型的1.4倍。在防空壓制任務上,根據介紹,SU-30MK可以有效壓制許多現役防空飛彈如霍克、天弓二型、愛國者等。在對地攻擊上,因為可以導引精靈武器,因此戰力當然大大超過基本型,根據蘇或設計局初估,對於小型戰術目標如防空壓制任務等,SU-30MK戰力是SU-27S的6倍以上。 </P><P>評論 </P><P>SU-30MKK對中國空軍的影響是很大的,除了本身的先進之外,就是他帶來的〝嫁妝〞:R-77讓中國空軍有了射後不理空戰能力,這是過去中共空軍的致命傷;Kh-31P反輻射飛彈使擊毀敵軍地面管制站台以及預警機成為可能(最大射程基本型150km改型200km,不知道中共買哪一型);射程超過100km的Kh-59ME與Kh-59MK則帶來了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引述外電的報導說:SU-30MKK及其武器使中國空軍在歷史上首次具備精確戰術空襲日本的能力。 </P><P>除了武器之外,最有特色的當屬〝管制4架SU-27〞這項了。這項蘇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思想,卻成了無預警機國家空軍的一大利器。話說蘇聯最先進、足以媲美美國E-3的A-50預警機約於1980年代中期服役,儘管A-50與E-3互有上下(據說對低空目標的處理能力較佳),但指揮數量不及E-3。此外,A-50這類飛機勢必優先裝備前線部隊或是空軍。因此,國土防空軍才有了以MiG-31為中心,指揮部分SU-30K,再由SU-30K指揮一小群SU-27的構想。在美國或北約國家,由於有大量的E-3且E-3管制能力又很好,所以當時的美、歐系戰機除了〝龍捲風〞應不具備戰機管制戰機的能力(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龍捲風戰機是西方國家第一種且是為一一種能在戰機之間互傳資料鏈的戰機。像F-15、F-16、幻象2000都要靠預警機或地面站台傳輸)。用MiG-31或SU-30作為管制中心,不論在預警範圍或管制彈性上,應當不如以E-3為中心的西方空軍(但還是得看如何應用,因為A-50雖然管得少,但另一方面也代表機隊隊預警機的依賴少)。但當這項能力到了向中共這樣沒有預警機的空軍時,卻帶來了一定的空中管制能力,使得必要時以SU-30為中心的機隊更能在遠離地面指揮的環境下獨立作戰。在文中也提到,SU-30MKK使用ZHUK-M又換到ZHUK-MS偏偏就是不用相控陣雷達之原因,很可能是對地攻擊以及指揮空戰的需要。例如說,他可能可以平行於戰區邊緣或是以較低的徑向速度接近戰區,在〝後方〞指揮〝前方〞的SU-27作戰。這項能力再預警機服役前,對PLA應當有莫大的幫助。 </P><P>SU-30MKK在中國:SU-30的引進、部署、轉移技術 </P><P>購近SU-27後,中共空軍空優能力已經初步提升,接著共軍開始重視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儘管SU-27SMK也將具備這樣的能力,但畢竟雙座飛機再對地攻擊或長時間作戰時還是有相對優勢的。因此,中共再度與俄國洽商引進SU-30MK戰鬥轟炸機。這是俄羅斯伊爾庫次克飛機製造廠以SU-30K攔截機為機楚修改而成的SU-30M戰鬥轟炸機的外銷改良型,俄國戰績外銷型號會在原有型號後加K字,故稱為SU-30MK。此一談判歷時數年,大約在SU-30MK剛推出國際市場(約再1994到1995年)時就開始洽談。但是一托就是數年,主要是牽涉到的技術先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R-77射後不理空空導彈的引進,該導彈俄國於1994年公佈,與美國AIM-120同級,在射程、機動力上更佔優勢,除了R-77,還有其他爭議。1999年,似乎是受到科索夫戰爭突顯的俄羅斯影響力下滑之影響,SU-30採購案進度有了突破性進展,8月27日正式簽訂引進合同,包括45架(也可能是38架)SU-30MKK戰機、R-77空空導彈、Kh-31P反輻射導彈、Kh-59M電視導引攻陸導彈等。</P><P>原先外界對解放軍接收SU-30MKK有眾多猜測,例如猜測最早也要2003年交機,200x年形成戰力等,但實際上,這大錯特錯,2000年12月20日,第一批10架就裝備了蕪湖基地空三師,2001年8月21日,第二批10架裝備廣東遂溪空二師;第三批18架應於2001年底交機;2001年1月,交付了Kh-59ME對地攻擊飛彈、Kh-29T電視導引對地攻擊非但、Kh-31P反輻射飛彈、KAB-500炸彈等武器。除了裝備速度提前外,行程戰力的時程也大為提前,2001年1月20日,首批SU-30就進行演訓、試射導彈,包括對地導彈等,都獲得成功,之後的演習也都有出現,不再像早期接收SU-27時一樣躲躲藏藏,至少具備了基本戰力,這些都比西方情報提前數年。此外,2001年,在接收SU-30後,中共又談了兩大筆交易:其一是引進生產,獲許在沈飛組裝250架SU-30MKK,當其國產化後,將稱為〝殲十一B〞;其二是購買第二批飛機,耗資約20億美元,應在40架上下,將於2003年完成交機。從這幾次交機狀況來看,情況都非常順利,因此2003年交機之說是很可能如期的。</P><P>從SU-30MKK的新聞,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兩件事:首先,第一批購買38架,隨即增購約40架,並簽訂轉讓合同,證實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足以支持軍隊的現代化,這與早期一次只買個二十幾架較便宜的SU-27是不同的;此外,交機迅速,並演練成功,也旁敲側擊的證實解放軍在操作SU-27系列飛機已經具備較成熟的技術,如後勤、飛行員等。其實中共買傳統購型的SU-30MKK而不買具有更先進氣動力外型、向量推力的SU-30MKI有部分也是考量到訓練因素。據說解放軍方面認為,SU-30MKK與SU-27UB有相同的氣動力外型,操控方式也相當,因此飛行員可以不必再花時間適應新的飛機,只需專注於武器系統的使用即可,有助於迅速形成戰力,而其他先進技術,等後續機種再改進也不遲。</P>
<P>这个沙发不太好坐哦</P><P>好长,要慢慢的看~~</P>
纠正一下,SU27不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SU27在厄立特里亚的空战中击落过MIG29,双方飞行员均为俄罗斯人.应该说SU27和西方战斗机没实际交过手(不包括中国的SU27和美海军的F14之间的那次).
<P>我是一个半吊子军事米我想说说我对27的看法</P><P>有很多朋友说27的外形不隐身容易被发现,其实大家想一下,除了22和117大家的雷达截面都差不多,所以我说这并不是他的缺点</P><P>还有就是他的雷达和电子系统,27的雷达确实与西方先进战斗机又差距,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使用27的时候,通常会友强大的路基或者海基雷达引导作战,本身根本不用雷达开机,而且在现代空战中一旦雷达开机会迅速背对方所定</P><P>而且27有一个 很特别的装置就是他的红外滩头,我记得94年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这个探头可以发现100公里左右的目标,我觉得这个东西比雷达好用</P><P>所以我觉得27还是很适合我们的</P>
我记得94年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这个探头可以发现100公里左右的目标,
============================
可惜这不是事实.
<P>老毛子终于明白和西方的差距到底在那里了。再去钻超机动性的的死胡同是没有用的,因为只要有先进的导弹就足以克制飞机的超机动性,而且代价低,这一点美国人很聪明!</P>
什么时候战机可以和格斗弹比机动的时候,再出现二战"狗战"的时候, 俄罗斯人崇尚超机动的理论才会成立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  这种可能不会出现
<B>以下是引用<I>fire2000</I>在2004-6-27 20:39:00的发言:</B>
纠正一下,SU27不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SU27在厄立特里亚的空战中击落过MIG29,双方飞行员均为俄罗斯人.应该说SU27和西方战斗机没实际交过手(不包括中国的SU27和美海军的F14之间的那次).

<P>中国的SU27和美海军的F14之间发生了什么事?</P>
<B>以下是引用<I>fire2000</I>在2004-6-27 20:39:00的发言:</B>
不包括中国的SU27和美海军的F14之间的那次)


还有这事???
没听说过,96军演?
100公里!那可以用来引导R77了!简直就是乱讲!
<P>       应当这么说:苏27及苏30等,绝对是我们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飞机。他的综合作战能力更不容小视。</P>
<B>以下是引用<I>葛优</I>在2004-6-28 18:09:00的发言:</B>
.

<P>中国的SU27和美海军的F14之间发生了什么事?</P>

<P>是在1996台海演习那次,2架苏27和2架F14相遇,起初无事,突然间苏27高速横滚压向F14,吓的F14飞行员大声叫唤.</P>
SU27的实战是有的,埃厄战争,SU27VSMIG29,毛子VS毛子,结果开SU27的毛子胜出
<P>逍遥洒脱,英雄本色.</P><P>中国积极参与下,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学到真本事,</P><P>我们最强调的就是装备的可靠性。拥有不可靠的高精尖装备,还不如没有。</P><P>中国的SU27一点都不比毛子差,上面自行改进的有一些特种装备是美国人、毛子想都想不到的。</P>
<P>打打台湾足够用了,在亚洲地区也足够用了。至于美国,我们不会去和他们打,他们也没胆来和我们打。真的因为台海战事不得不使中美两国在军事上产生摩擦,也不会太多涉及到SU-27和F-22的空战,因为如果这样的情况产生,美国人用得最多的是F-18,而且,对抗也主要集中在水面和水下。</P><P>所以,本人认为,至少中国的SU-27系列和美国的F-22发生空中实战对抗的出现概率是非常小,非常小的。</P><P>在中国更新一代对SU-27能产生替代效应的战机出现以前,我们只能用它,而且必须用它。</P>
毕竟是80年代的机,老啦!!!
<B>以下是引用<I>星神</I>在2004-6-29 10:46:00的发言:</B>
&gt;
<P>是在1996台海演习那次,2架苏27和2架F14相遇,起初无事,突然间苏27高速横滚压向F14,吓的F14飞行员大声叫唤.</P>

<P>不是没事,是F14进入的我国领空,米国人耍NB,我国空军没有得到授权攻击,飞行员做了一个疯狂的依凡动作。F14就吓的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