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台风”机载被动红外跟踪设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2:20
<P>台风除了装载的一台“CAPTOR"多摸脉冲多谱勒雷达外,那台红外被动跟踪设备有为显眼!</P>
<P>与我们SU27SMK上装的OEPS27光电探测设备类似,他可以下视,上视,水平模式对潜在的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前视的红外传感器能在145千米探测到极其微小的温差,不单单能探测发动机喷灌产生的高红外输出部分,连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都能发现!同时采用图象增强处理技术,精度很高。此设备能够达到的信号处理速度为:2400像速/秒,通过使用不同的模式,系统能够同时跟踪200以上个目标,其中运用单目标 跟踪模式对空目标进行识别,其分辨率竟然要高于”CAPTOR“生成的图象!其用扇形模式时,被动红外跟踪系统可在”捕手“雷达等机载传感器的支配下,对区域空间进行搜索,发现目标时会将目标飞行数据直接传给武器进行攻击!想一想,倘若台风在这种模式下发现目标并用超视距空空导弹(如流星)进行攻击,再运用自己supersonic cruise 能力一走了之。。。</P>
<P>天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P>
<P>可能大家又要说:”我们的su27也同样具有这种能力呀!OEPS27首先发现对手,然后在用如同R77,SD10向对手首先发动攻击。“但事实上,我们的OEPS27上的IRST只能作用40-100公里,着还要看目标喷尾的方向。。。。我们最先进的SD10也还是落在”流星“的后面,屈居第三。。</P>
<P>这不是恐吓,也不是杞人忧天,旦愿在未来的十年里,不要在战场上遇到”台风“。</P>
<P>同样的能力,但是不同的数据,不同的结论,我们的航电水平必须要快马加鞭,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恐怖的台风,甚至高傲的猛禽!</P><P>台风除了装载的一台“CAPTOR"多摸脉冲多谱勒雷达外,那台红外被动跟踪设备有为显眼!</P>
<P>与我们SU27SMK上装的OEPS27光电探测设备类似,他可以下视,上视,水平模式对潜在的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前视的红外传感器能在145千米探测到极其微小的温差,不单单能探测发动机喷灌产生的高红外输出部分,连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都能发现!同时采用图象增强处理技术,精度很高。此设备能够达到的信号处理速度为:2400像速/秒,通过使用不同的模式,系统能够同时跟踪200以上个目标,其中运用单目标 跟踪模式对空目标进行识别,其分辨率竟然要高于”CAPTOR“生成的图象!其用扇形模式时,被动红外跟踪系统可在”捕手“雷达等机载传感器的支配下,对区域空间进行搜索,发现目标时会将目标飞行数据直接传给武器进行攻击!想一想,倘若台风在这种模式下发现目标并用超视距空空导弹(如流星)进行攻击,再运用自己supersonic cruise 能力一走了之。。。</P>
<P>天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P>
<P>可能大家又要说:”我们的su27也同样具有这种能力呀!OEPS27首先发现对手,然后在用如同R77,SD10向对手首先发动攻击。“但事实上,我们的OEPS27上的IRST只能作用40-100公里,着还要看目标喷尾的方向。。。。我们最先进的SD10也还是落在”流星“的后面,屈居第三。。</P>
<P>这不是恐吓,也不是杞人忧天,旦愿在未来的十年里,不要在战场上遇到”台风“。</P>
<P>同样的能力,但是不同的数据,不同的结论,我们的航电水平必须要快马加鞭,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恐怖的台风,甚至高傲的猛禽!</P>
<P>附图一张!</P>
<P>空军可真是的呀。。</P><P>只看不回。。</P><P>习惯不好呀!</P>
只靠那东西怎么测距?
用一切手段搞回来,消化,国产。[em05][em05]
<P>我们应该重视机载红外技术,象台风(苏27)这样固定在机身上的红外设备,可以节约外挂的吊舱,同时对气动性能影响不大,相当划得来的</P>
怕什么,慢慢来啊`~~~
能探测到与能锁定并攻击是两码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 18:52:5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 19:18:19编辑过]
<P>台风的前视红外跟踪系统。</P><P></P><P>http://www.eurofighter.starstreak.net/Eurofighter/sensors.html</P><P>PIRATE incorporates both a Forward Looking Infra Red (or FLIR) and Infra Red Search and Track (or IRST) capability. The system itself utilises a highly sensitive Infra Red sensor mounted to the port side of the canopy. This equipment scans across wavelengths from 3 to 11 μm in two bands. This allows the detection of both the hot exhaust plumes of jet engines as well as surface heating caused by friction. By supercooling the sensor even small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can be detected at long range. Although no definitive ranges have been released an upper limit of 80nm has been hinted at, a more typical figure would be 30 to 50nm. The use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further enhances the output, giving a near high resolution image of targets. The actual output from the system can be directed to any of the Multi-function Head Down Displays mounted within the cockpit. Additionally the image can be overlaid on both the Helmet Mounted Sight and Head Up Display.</P><P>台风的PIRATE FLIR/IRST工作在3-1微米波段,对大气有较好的穿透能力,虽然号称最大搜索距离可达145公里,但实际上可靠作用距离仍在90公里左右作用距离,相对应于采用36SH器伯的OEPS-27探测距离只有40公里,但采用52SH器件的OEPS-30MK-E也可达到90公里的水平。</P>
问一下 F-22有类似的红外探测设备么?
<P>OEPS-27</P><P></P><P>OEPS-30</P><P></P><P>http://www.overscan.co.uk/Avionics.html</P><P>similar to the MiG-29's KOLS but more sophisticated, using a cooled, broader waveband, sensor. Tracking rate is over 25deg/sec. 50km range in pursuit engagement, 15km head-on. The laser rangefinder operates between 300-3000m for air targets, 300-5000m for ground targets. </P><P>Search limits are ±60deg azimuth, +60/-15° in elevation. Three different FOVs are used, 60° by 10°, 20° by 5°, and  3° by 3°.  Detection range is up to 50km, whilst the laser ranger is effective from 300-3000m. Azimuth tracking is accurate to 5 secs, whilst range data is accurate to 3-10m. Targets are displayed on the same CRT display as the radar. Weighs 174kg.</P><P>OLS-27K for Su-33 featured new algorithms and better processor. It allegedly tracked targets in pursuit mode by their IR signature at 90 km during tests.
Designed by UOMZ for the Su-35. Integrates ground target range finding and illumination capabilities, and possibly a TV channel like that featured on the OLS-M for MiG-29M. Field of view is -15 to + 60 elevation, ± 60 azimuth. </P><P>4 different FOVs used, 60° x 10° (wide FOV) 20° x 5° (narrow FOV), 3° x 75° (close combat vertical scan) 3° x 3° (lock on).</P><P>The range of working temperatures is -50 to +60°C. Dimensions are 841 x 916 x 575mm, weight of the whole assembly is 200kg. Fitted to the Su-30MKK for China and Indian Su-30MKI.</P><P>Detection range may be as high as 90km.</P><P>OEPS-27是在MIG-29的系统发展而来的,对战机的机尾搜索距离可达50公里,迎头15公里,方位60度,俯仰60--15度,运用在SU-33的OEPS-27K采用了42SH器件,其搜索距离在试验中已经达到90公里。OEPS-30的探测距离也达到90公里。</P><P>至于F/A-22,美国人对其AN/APG-77-AESA和联合网络作战系统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也就没有装备IRST系统。</P>
<B>以下是引用<I>罗大佐被封</I>在2004-6-2 19:18:00的发言:</B>
探测到了还要识别后才能决定打击与否,识别目标要比探测到一个点困难得多,光靠红外成像要识别目标困难点

<P>你认为那家伙不能识别吗?
<P>呵呵~
<P>唯一能让它现身的机会就是发射前瞬间的开机,之后就用主动空空导弹完成击落的任务了。。</P>
多谢小飞猪的补充。
<B>以下是引用<I>555784木薇</I>在2004-6-2 20:20:00的发言:</B>


<P>你认为那家伙不能识别吗?

<P>呵呵~

<P>唯一能让它现身的机会就是发射前瞬间的开机,之后就用主动空空导弹完成击落的任务了。。</P>


  光靠红外系统当然不能识别,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几十公里外的战斗机的红外信号仅仅是一个点而已,识别目标还是得靠无线电系统
<P>这么强的灵敏度,同时也表明易受干扰。</P>
<B>以下是引用<I>罗大佐被封</I>在2004-6-2 20:31:00的发言:</B>
&gt;

  光靠红外系统当然不能识别,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几十公里外的战斗机的红外信号仅仅是一个点而已,识别目标还是得靠无线电系统

<P>运用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空目标进行识别,其分辨率要高于”CAPTOR“生成的图象
IRST可以用红外诱导弹干扰啊。另外,ww跟幻影2K配套的是魔术(云母)导弹吧,好像法国自己都还没有大规模装备流星。
<P>台风又不是隐形战机</P><P>有预警机的前提下</P><P>开不开雷达都会被发现</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3 3:20:45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罗大佐被封</I>在2004-6-2 20:31:00的发言:</B>
&gt;

  光靠红外系统当然不能识别,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几十公里外的战斗机的红外信号仅仅是一个点而已,识别目标还是得靠无线电系统

<P>技术进步了,现在的平面阵红外凝视成像技术使红外系统大大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
<P>不过个人怀疑台风上IRST的成像分辨率是否是指探测145公里外的目标的成像能力。有可能这个距离只能探测热源,而精确成像就需要近得多的距离,这也是制约IRST性能的因素。</P>
<P>台湾目前只采用雷达制导的MICA,魔术还是点红外制导,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MICA还没有服役,预计可能配备阿联酋的M2K-9。</P><P>美国F/A-22之所以没有装备IRST,是出于对其AN/APG-77AESA和联合网络作战系统的信心,AESA除了具有无源工作模式外,还可以利用闪烁工作模式,以不同的波形来迷惑对方的ECM,加上编队不同战机在不同方位的同时工作,可以避免至少让对方短时间难以确定编队的方位。F/A-22的联合网络作战系统的终极目标是战机能够直接接收来自卫星的信息,也就是说F/A-22可以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美国C4ISR系统的信息,在编队方面,F/A-22的长机可以查看友机武器状态,指引攻击目标。也就是说F/A-22可以凭借友机的信息攻击目标而不必启雷达。另外F/A-22不装备IRST也有不破坏隐身性能的考虑,当年F117的原型机就是因为装空速管而被E-3探测到,所以装备IRST势必会导致破坏机身隐身构型,这样有得不偿失的感觉。实际上F/A-22,F-35在采用AIM-9系列空空导弹就很困难,LM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机构将导弹发射前把导引头伸出机身5英寸。</P>
上面的话超出了我的发言能力。。
<B>以下是引用<I>555784木薇</I>在2004-6-2 22:26:00的发言:</B>


<P>运用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空目标进行识别,其分辨率要高于”CAPTOR“生成的图象
</P>

<P>
<P>  根本就是两个概念,CAPTOR对几十千米外战斗机这样的目标怎么成像?就算能够成像也没有任何意义。</P>
<P>  无线电系统识别目标根本就不靠成像,而单纯的红外系统想要识别目标就非得靠成像不可。</P>
<B>以下是引用<I>hungry</I>在2004-6-3 3:08:00的发言:</B>


<P>技术进步了,现在的平面阵红外凝视成像技术使红外系统大大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
</P>

<P>  即便你的探测距离足够远,你能在几十千米区分是EF-2000还是阵风吗?地面使用的二代焦平面阵列热像系统在夜间对坦克的探测距离达12千米,识别距离为7千米,你想想,如果目标是高速运动且姿态改变幅度要较坦克大得多的飞机,探测和识别距离又能有多少?</P>
<P>这个我不懂,也超出知识范围了。单纯的用想,可以这样理解:</P><P>如果单靠成像的图像应该是不能分辨出外形区别。可以依靠较高分辨率成像得到目标信号特征的更多细节,通过高性能数据处理与已知的目标信号特征进行对比,就可以识别出目标的型号从而推断出其它数据。这样就不需要完整的清晰成像了,飞机的热能特征比坦克的大,信号细节也比坦克丰富。天空背景寒冷温度反差大,因此对飞机探测和识别距离应该比坦克远才是。</P><P>识别率的提高需要依靠成像分辨率要足够高、处理性能足够强劲,数据库要足够丰富.......而且,使用受距离很大限制。这也是我质疑台风IRST实际使用很受限制的原因。探测距离在理想状况下能达145公里,但文中所说的成像、识别距离就应该就不是这个级数了,可能只有数十公里,甚至不理想环境下只有十几公里也说不定...</P><P>都是个人瞎猜,对不对请大虾指教。</P>
<P>即便是在图像清晰度极高的情况下,识别目标的具体型号(例如区分EF2000和阵风)事的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更不要说是几十千米外战斗机大小的红外图像,</P><P>目前最好的图像识别系统也只能保证自动捕获到动态目标,</P><P>所以靠红外系统来自动识别目标的可能性,我打包票它等于零</P>
<P>看来应该是如此了。</P><P>如此一来红外成像的分辨率性能是不是体现在抗干扰上呢?</P>
<P>根据前面那个网页上的消息;EF-2000的IERST所谓148公里是理想状态下的探测距离,实际距离只有90公里左右,这个还只是对机尾强热源的探测距离,如果迎头,则还要缩短到40公里以下,这对于可以提供80公里左右有效攻击距离的流星导弹来说的确是种浪费。</P><P>EF-2000首先在200公里以上的距离通过联合网络作战系统的信息得到整体战场的态及敌我分布,也就是所谓的非合作识别技术,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由ECR90进行多目标的跟踪识别及威胁排序。IRST的战术用途在于雷达被要求关闭或者补充干扰/出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对空域的控制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