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机载红外诱饵弹发展近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0:43:14
几十年来,红外制导导弹一直是军用飞机的最大威胁,因此,如何保护飞机免遭红外导弹攻击始终是各国军方面临的重大课题。就目前而言,利用红外诱饵弹产生假目标将来袭导弹诱离飞机,仍是效费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对抗手段。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近年研究可以看到,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红外导弹的反对抗能力不断提高,红外诱饵弹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1 红外诱饵弹近年发展动向

传统的采用镁-聚四氯乙烯-氟橡胶材料的红外诱饵弹,可以完全有效地对抗第一代红外导弹,但对第二、三代红外导弹的对抗效果就有所下降,原因在于二、三代先进红外寻的器具有了一定的反对抗能力,可以区分传统红外诱饵弹和目标,其区分依据主要有:

1.1 频谱差异

目标一般包含几个不同强度的红外辐射,例如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来自于发动机尾焰、尾喷管和蒙皮生热等,而传统红外诱饵弹是以单一的温度燃烧。对此,采用双波段红外传感器或红外/紫外传感器的寻的器可以予以区分。

1.2 信号的时域变化

诱饵弹具有上升时间特性。当诱饵弹出现时,寻的器可在视场内检测到信号强度迅速增加。

1.3 气动运动差异

传统诱饵弹具有较快的气动减速,并会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真正的目标则继续水平直线飞行或进行规避机动。

为了有效地对抗先进的红外导弹,要求红外诱饵弹能更逼真地模拟目标,其发展方向是弥补红外诱饵弹与目标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而言就是:

a.改进红外诱饵弹现用材料或开发新材料,使诱饵弹的频谱特性接近飞机的频谱特性,比如利用复合燃烧剂实现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度燃烧,这种"冷-热"式诱饵弹无疑可以更加有效地诱骗红外寻的器。

b.控制红外诱饵弹的点燃和初始燃烧过程,以干扰红外寻的器对上升时间的判断。

c.为红外诱饵弹加装发动机或采用载机拖曳诱饵弹的方法,使诱饵弹的运动能接近于载机的运动。

2 美国新型MJU系列红外诱饵弹

1997年,美国提出"先进战略与战术一次性干扰器材"(ASTE)计划,目的是为战术飞机研制可对抗先进红外导弹的新型红外诱饵弹。该计划由美国空军管理,研制工作主要由英国马可尼宇航公司和合金表面公司承担,其中前者负责研制MJU-47B和MJU-48B弹,后者研制MJU-50B和MJU-51B弹。

MJU-47B是一种运动型红外诱饵弹,它采用改进的MAGTEF颗粒(镁与特夫隆的混合物)作为烟火材料。这种烟火材料既产生诱使敌方导弹远离飞机的红外能量,同时也起推进剂的作用,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使诱饵弹跟随飞机飞行而不会迅速下落。MJU-47B的尺寸为50毫米×62.5毫米×200毫米,可从美国空军的标准投放系统,如AN/ALE-47上投放。MJU-48B采用了两种材料产生红外辐射,除了传统的MAGTEF材料外,还使用了合金表面公司发明的所谓自燃材料。这种自燃材料通过氧化而不是通过燃烧产生红外辐射。MJU-50B是为运输机、战斗机和直升机应用而研制的。它采用自燃材料,在发射甚至点火前完全密封,当氧化金属薄片从圆筒中弹出后与空气接触就迅速氧化并辐射热量。在生效持续时间上,MJU-50B与标准燃烧式诱饵弹相差无几,但它辐射热量时不会产生可见光。该弹尺寸为25毫米×25毫米×200毫米,可与美国空军的标准投放系统配用。1999年,MJU-50B首先在美军C-130运输机和HH-60直升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同年10月又顺利完成了作战试验,并做好了于同年11月投产的准备。2000年初,美国空军按照ASTE计划与合金表面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46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生产和交付73000枚MJU-50B弹,计划装备A-10、C-130、F-16飞机及若干直升机。

MJU-51B是为战斗机应用而研制的。它也采用了自燃材料,产生的红外辐射特征崐可很好地覆盖承载战斗机的发动机红外频谱区,其尺寸为25毫米×50毫米×200毫米。

其它新型红外诱饵弹

马可尼宇航公司还在为美国空运司令部研制AD-7红外诱饵弹。据称它是一种多频谱诱饵弹,采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可针对特定的威胁而在选定的频谱区燃烧。AD-7弹尺寸与MJU-51B相同,为25毫米×25毫米×200毫米。1997~1998年期间,AD-7在美军C-17飞机上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目前,美国空军赖特实验室正在研究为MJU-47B或MJU-48B诱饵弹增加这种多频谱能力。

除了MJU-50和MJU-51外,合金表面公司还在研制另外7种采用氧化材料的红外诱饵弹。其中之一是设计由瑞典BOL投放系统投放的一种新一代红外诱饵弹。该诱饵弹外形如同1.4兆比特的计算机软盘,其表面涂有一层塑料。最初,美国海军担心氧化材料仅由一层薄且易碎的塑料包敷,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比如该弹一旦不慎落在飞机燃料舱上可能会点燃飞机燃油,导致损坏飞机或造成人员伤亡。不过这些担心已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该红外诱饵弹的燃烧温度远低于飞机燃油的起燃温度。至今,合金表面公司已向美国海军交付了约4000枚这种新型红外诱饵弹,其测试和评估结果得到了普遍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赛尔休斯技术公司研制的BOL投放系统。该系统目前已装备了美国海军的F-14飞机和欧洲的几种战术飞机,并正被考虑用于美国空军F-15飞机和美国海军F/A-18飞机。它利用经过改进的导弹发射架以机械方式将干扰物投放到飞机翼尖产生的空气涡流中。在交战中,操作人员可用BOL系统交错投放箔条与红外诱饵,形成对抗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导弹的保护层。在无法确切了解来袭导弹采用哪种制导系统的情况下,这一点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摘自 中国航空网)几十年来,红外制导导弹一直是军用飞机的最大威胁,因此,如何保护飞机免遭红外导弹攻击始终是各国军方面临的重大课题。就目前而言,利用红外诱饵弹产生假目标将来袭导弹诱离飞机,仍是效费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对抗手段。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近年研究可以看到,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红外导弹的反对抗能力不断提高,红外诱饵弹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1 红外诱饵弹近年发展动向

传统的采用镁-聚四氯乙烯-氟橡胶材料的红外诱饵弹,可以完全有效地对抗第一代红外导弹,但对第二、三代红外导弹的对抗效果就有所下降,原因在于二、三代先进红外寻的器具有了一定的反对抗能力,可以区分传统红外诱饵弹和目标,其区分依据主要有:

1.1 频谱差异

目标一般包含几个不同强度的红外辐射,例如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来自于发动机尾焰、尾喷管和蒙皮生热等,而传统红外诱饵弹是以单一的温度燃烧。对此,采用双波段红外传感器或红外/紫外传感器的寻的器可以予以区分。

1.2 信号的时域变化

诱饵弹具有上升时间特性。当诱饵弹出现时,寻的器可在视场内检测到信号强度迅速增加。

1.3 气动运动差异

传统诱饵弹具有较快的气动减速,并会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真正的目标则继续水平直线飞行或进行规避机动。

为了有效地对抗先进的红外导弹,要求红外诱饵弹能更逼真地模拟目标,其发展方向是弥补红外诱饵弹与目标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而言就是:

a.改进红外诱饵弹现用材料或开发新材料,使诱饵弹的频谱特性接近飞机的频谱特性,比如利用复合燃烧剂实现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度燃烧,这种"冷-热"式诱饵弹无疑可以更加有效地诱骗红外寻的器。

b.控制红外诱饵弹的点燃和初始燃烧过程,以干扰红外寻的器对上升时间的判断。

c.为红外诱饵弹加装发动机或采用载机拖曳诱饵弹的方法,使诱饵弹的运动能接近于载机的运动。

2 美国新型MJU系列红外诱饵弹

1997年,美国提出"先进战略与战术一次性干扰器材"(ASTE)计划,目的是为战术飞机研制可对抗先进红外导弹的新型红外诱饵弹。该计划由美国空军管理,研制工作主要由英国马可尼宇航公司和合金表面公司承担,其中前者负责研制MJU-47B和MJU-48B弹,后者研制MJU-50B和MJU-51B弹。

MJU-47B是一种运动型红外诱饵弹,它采用改进的MAGTEF颗粒(镁与特夫隆的混合物)作为烟火材料。这种烟火材料既产生诱使敌方导弹远离飞机的红外能量,同时也起推进剂的作用,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使诱饵弹跟随飞机飞行而不会迅速下落。MJU-47B的尺寸为50毫米×62.5毫米×200毫米,可从美国空军的标准投放系统,如AN/ALE-47上投放。MJU-48B采用了两种材料产生红外辐射,除了传统的MAGTEF材料外,还使用了合金表面公司发明的所谓自燃材料。这种自燃材料通过氧化而不是通过燃烧产生红外辐射。MJU-50B是为运输机、战斗机和直升机应用而研制的。它采用自燃材料,在发射甚至点火前完全密封,当氧化金属薄片从圆筒中弹出后与空气接触就迅速氧化并辐射热量。在生效持续时间上,MJU-50B与标准燃烧式诱饵弹相差无几,但它辐射热量时不会产生可见光。该弹尺寸为25毫米×25毫米×200毫米,可与美国空军的标准投放系统配用。1999年,MJU-50B首先在美军C-130运输机和HH-60直升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同年10月又顺利完成了作战试验,并做好了于同年11月投产的准备。2000年初,美国空军按照ASTE计划与合金表面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46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生产和交付73000枚MJU-50B弹,计划装备A-10、C-130、F-16飞机及若干直升机。

MJU-51B是为战斗机应用而研制的。它也采用了自燃材料,产生的红外辐射特征崐可很好地覆盖承载战斗机的发动机红外频谱区,其尺寸为25毫米×50毫米×200毫米。

其它新型红外诱饵弹

马可尼宇航公司还在为美国空运司令部研制AD-7红外诱饵弹。据称它是一种多频谱诱饵弹,采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可针对特定的威胁而在选定的频谱区燃烧。AD-7弹尺寸与MJU-51B相同,为25毫米×25毫米×200毫米。1997~1998年期间,AD-7在美军C-17飞机上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目前,美国空军赖特实验室正在研究为MJU-47B或MJU-48B诱饵弹增加这种多频谱能力。

除了MJU-50和MJU-51外,合金表面公司还在研制另外7种采用氧化材料的红外诱饵弹。其中之一是设计由瑞典BOL投放系统投放的一种新一代红外诱饵弹。该诱饵弹外形如同1.4兆比特的计算机软盘,其表面涂有一层塑料。最初,美国海军担心氧化材料仅由一层薄且易碎的塑料包敷,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比如该弹一旦不慎落在飞机燃料舱上可能会点燃飞机燃油,导致损坏飞机或造成人员伤亡。不过这些担心已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该红外诱饵弹的燃烧温度远低于飞机燃油的起燃温度。至今,合金表面公司已向美国海军交付了约4000枚这种新型红外诱饵弹,其测试和评估结果得到了普遍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赛尔休斯技术公司研制的BOL投放系统。该系统目前已装备了美国海军的F-14飞机和欧洲的几种战术飞机,并正被考虑用于美国空军F-15飞机和美国海军F/A-18飞机。它利用经过改进的导弹发射架以机械方式将干扰物投放到飞机翼尖产生的空气涡流中。在交战中,操作人员可用BOL系统交错投放箔条与红外诱饵,形成对抗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导弹的保护层。在无法确切了解来袭导弹采用哪种制导系统的情况下,这一点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摘自 中国航空网)
红外诱饵在C-17这类低速飞机上还是很有效的,毕竟气动加热在其红外特征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对抗具备红外/紫外多波段寻地导引头的导弹恐怕不是非常有效,一旦激光对抗成熟红外诱饵弹将是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