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工资数据咋统计 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1:20
本网专访:工资数据咋统计 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2009年02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本网专访:工资数据咋统计 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由中国信息报社和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共同主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008年度数据评选揭晓。根据网上投票结果,
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消费物价指数CP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房屋销售价格指数GDP及其增长速度五大数据被选为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即2008年度数据。本网将开展系列访谈,请统计局相关人士解读经济数据,敬请关注!
图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杰 摄

新华网消息 2009年2月27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工资数据如何统计、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信度和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等百姓关心的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一、关于“工资”指标的含义

主持人:首先,请问您关于工资指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冯乃林:确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大家在关注工资统计数据时,首先要搞清楚平均工资这个指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按年度和季度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和"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统计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利用年度(或季度)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同期(年度或季度)职工平均人数得到的。
 
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以国家统计局第一号令形式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做了明确解释: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在我国现阶段,许多单位发放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占了较大的比重。按照"一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与大家经常理解的工资即"基本工资"或"合同工资"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职工工资总额统计的是税前工资,也就是说,还包括了单位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应交纳的社会保险金和个人收入所得税等。职工工资总额还包括单位以实物支付的部分劳动报酬。所以工资总额统计也不完全是工资单上的"实发工资"。
 
二、工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主持人:那工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我想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它的可信度。
 
冯乃林:刚才我提到了工资统计是通过我们的劳动统计报表来取得,具体收集的方式是由国家统计局通过地方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全国城镇约160万家城镇单位布置统计报表,按照季度、年度等时间的要求进行回收,由地方统计机构进行汇总,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汇总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一级一级报,县报到市、市报到省,省报到国家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法规定,全国城镇法人单位都有如实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的义务。
 
至于如何保证我们的精确度或者准确度,我想可以分两方面说:
 
一是我在统计战线工作了20多年了,通过我这些年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我相信全国广大工资统计人员能够充分遵守他们的职业道德,而且确确实实他们是在兢兢业业工作,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取得了这些工资统计的数据。
 
二是我们每年都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单位,存在着受利益驱使瞒报或少报工资总额的现象,主要是为了少缴纳一些社会保障的费用,这种情况会对数据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发现我们会对该情况予以及时处理。从我们本身的职业道德、我们的一些程序以及相关检查中可以做到尽量保持数据的准确。
 
另外,我们也通过和其他的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核实工资统计的准确性。比如我们经常拿我们平均工资的数据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因为到目前,工资收入可以说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占到70%左右。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从2003年到现在,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另外我们从税务部门的工薪所得税数据看,这两年所得税上升的幅度也很快。
   
三、国家统计局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主持人:冯司长,我们很多网民非常关注平均工资这个问题,网民问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只公布“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包括哪些部门、那些单位?或者包括哪些人得出的这个平均?
   
冯乃林: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工资统计包括的范围是国有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内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刚才我简单地提到现在我们工资统计的方法就是用工资总额除以职工平均人数得到的这个平均工资。现在我们还没有更细的从其他途径统计工资的方法。平均数是统计最基本的指标,最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和变化趋势,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也多需要平均指标,因此我们在发表年度和季度工资统计数据时首先公布职工平均工资。
我们还公布分地区、分行业、分经济类型的平均工资。这些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四、职工平均工资近年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主持人:那这个指标近些年发生过哪些变化没有?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冯乃林:我想首先要说明一下,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公报》,但是《统计公报》中没有发布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因为按照我们目前的统计制度来讲,职工平均工资年度的统计数据是要求在3月中旬上报国家统计局,也就是说还有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以,目前要讲这个指标近年来的变化,只能用07年以前,或者是08年的前三季度的数据来说明一下数据变化的情况。
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52-2007)
    首先,从历年的统计数字的变化来看,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从50年代初期就有了,从50年代建立这个职工平均工资统计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水平变化基本上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太大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职工的工资开始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尤其是到了本世纪以来,每年几乎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比如07年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每年24932元,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重视民生问题,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资增长的政策的结果。         应该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一定情况下能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状况,如果从总体上看,整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可以分三大块:政府、企业、个人。如果我们要看这三大块的比例,应该说从1995年以后,这三者的分配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政府和企业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上升的趋势;居民收入在波动当中略有下降;到2007年,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大概政府占到19.2%,企业占到21.3%,居民占到将近60%。从总体上来讲,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大头的总格局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有了一些轻微的变化。     主持人:去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有没有受到影响呢?包括像刚才前一问说到的近些年的变化其中的原因都有哪些也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冯乃林: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说从2008年的第三季度起,对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开始产生影响。从目前我们所掌握2008年第三季度的平均工资增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前一年同期相比仍然达到了增长18.3%的水平,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初步分析,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如果企业要裁员的话,他们更多的是裁下处于工资低端的一线普通工人,他们工资比较低,相应在工资总额中占的比重比较少,所以对企业整体的平均工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还会有所上升,等于拿高工资的人相对多了一些。     我们去年年底做的一项对一部分企业的重点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企业用工的影响确实存在。我们调查的那部分企业,有一些裁员的情况,而且这个趋势可能会在2008年年度统计数据中反映出来。     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多的可能会反映在就业方面,目前政府提出了很多要保障就业的措施,鼓励企业采取减薪不裁员的措施,经济危机对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会带来多大影响,我们现在也在密切关注着大概在一个月以后要出来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情况。


五、工资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主持人:刚才冯司长也提到了统计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想请问您工资统计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改进的措施?


冯乃林:我们工资统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统计范围还不够全的问题,具体就是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根据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工资统计的范围包括了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大约函盖了1.2亿城镇从业人员。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主要缺少的是私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目前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000多万人,大约相当于现在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已经统计的全部城镇单位人员的一半,相当于已经统计的城镇企业人员的3/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收入往往较低,根据部分地区调查,只相当城镇劳动统计平均工资的60%左右。所以将私营单位纳入政府工资统计的范围,是城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二个方面,工资统计中的问题就是现在我们平均工资的数据不能够充分反映出差异,刚才您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网民对我们的这个“平均”的概念到底是怎么界定的质疑比较多,我们知道每次年度的、季度的平均工资数据发布后往往都遭到网上的一片质疑。而且大家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平均工资”掩盖了工资分配中的差异,或者说是不平等。
    统计上有多种平均指标,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数值从不同方面反映平均水平。我觉得除了平均数,如果我们能够发布“工资水平中位数”或者“工资水平众数”,可能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但是如果要计算中位数或众数,需要每一个单位的每一个人的工资来计算。而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程序,工资统计数据在每个企业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将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报上来的,所以目前的条件不允许我们计算这两个指标,所以只能用平均数。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在人员编制和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下了很大决心,加强民生统计,加强了城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力度,连续两年试行了私营企业工资调查,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严重影响调查质量的问题,例如,私营单位新增、倒闭、转产等变化频繁,每年约变动30%以上、私营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统计基础薄弱,特别是较小的私营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国家统计局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中,也将进一步加强私营单位工资调查做为重点。我们要认真总结调查的情况,制订好调查方案,尽快将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列入正式统计制度,满足政府决策、社会管理、企业规划和公众知情等方面的需要。     为了准确细致地反映工资分布情况,国家统计局正在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或行业探索建立企业工资电子台帐,将每位职工的工资情况纳入台帐管理,并通过一定形式将台帐数据报给统计部门。这种做法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成功,可以在国家统计局获得每一个企业详细的工资数据,就可以汇总出比较准确的反映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工资统计数据,也能计算出更好反映差异程度的指标。


六、工资统计数据对国家政策所起的作用及对百姓的影响


主持人:那么工资统计数据有哪些作用?制定工资标准是不是一个作用呢?对于老百姓又有哪些影响呢?我们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呢?


冯乃林:工资统计数据对国家来讲有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工资统计是国家统计局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具体地说就是为计算GDP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物质生产或实物生产的部门,用总产出扣除中间的投入就是它的增加值,把各部门增加值加在一起就是它们的GDP;而那些提供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讲我们是用工资来推算增加值。特别是目前我们国家服务业统计总体上讲还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在进行国民核算的时候,工资统计数据还是比较重要的数据。


第二,在制定政策方面工资统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比如国家要衡量整个收入分配当中,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占多大比重,工资可以作为居民收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另外,在进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时候,工资统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计算社会保障基金也都要以工资作为基础。甚至可以说,平均工资在确定有没有权利获得经济适用房方面也是一个参照的依据。


除了反映工资收入状况之外,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与百姓的直接关系还体现在以下方面:它可以作为个人要缴纳的社会保障金部分征收标准的参考依据,工资统计也是制订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救济标准等的参考依据。另外,在司法部门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方面,平均工资也是参考的依据。
 

这几个方面都与国家、企业和老百姓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随着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进程,随着私营工资统计的逐步实施,我们的工资统计会更加完善,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本网专访:工资数据咋统计 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2009年02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本网专访:工资数据咋统计 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由中国信息报社和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共同主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008年度数据评选揭晓。根据网上投票结果,
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消费物价指数CP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房屋销售价格指数GDP及其增长速度五大数据被选为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即2008年度数据。本网将开展系列访谈,请统计局相关人士解读经济数据,敬请关注!
图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杰 摄
新华网消息 2009年2月27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工资数据如何统计、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信度和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等百姓关心的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一、关于“工资”指标的含义

主持人:首先,请问您关于工资指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冯乃林:确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大家在关注工资统计数据时,首先要搞清楚平均工资这个指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按年度和季度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和"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统计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利用年度(或季度)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同期(年度或季度)职工平均人数得到的。
 
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以国家统计局第一号令形式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做了明确解释: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在我国现阶段,许多单位发放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占了较大的比重。按照"一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与大家经常理解的工资即"基本工资"或"合同工资"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职工工资总额统计的是税前工资,也就是说,还包括了单位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应交纳的社会保险金和个人收入所得税等。职工工资总额还包括单位以实物支付的部分劳动报酬。所以工资总额统计也不完全是工资单上的"实发工资"。
 
二、工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主持人:那工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我想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它的可信度。
 
冯乃林:刚才我提到了工资统计是通过我们的劳动统计报表来取得,具体收集的方式是由国家统计局通过地方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全国城镇约160万家城镇单位布置统计报表,按照季度、年度等时间的要求进行回收,由地方统计机构进行汇总,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汇总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一级一级报,县报到市、市报到省,省报到国家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法规定,全国城镇法人单位都有如实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的义务。
 
至于如何保证我们的精确度或者准确度,我想可以分两方面说:
 
一是我在统计战线工作了20多年了,通过我这些年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我相信全国广大工资统计人员能够充分遵守他们的职业道德,而且确确实实他们是在兢兢业业工作,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取得了这些工资统计的数据。
 
二是我们每年都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单位,存在着受利益驱使瞒报或少报工资总额的现象,主要是为了少缴纳一些社会保障的费用,这种情况会对数据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发现我们会对该情况予以及时处理。从我们本身的职业道德、我们的一些程序以及相关检查中可以做到尽量保持数据的准确。
 
另外,我们也通过和其他的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核实工资统计的准确性。比如我们经常拿我们平均工资的数据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因为到目前,工资收入可以说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占到70%左右。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从2003年到现在,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另外我们从税务部门的工薪所得税数据看,这两年所得税上升的幅度也很快。
   
三、国家统计局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
 
主持人:冯司长,我们很多网民非常关注平均工资这个问题,网民问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只公布“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包括哪些部门、那些单位?或者包括哪些人得出的这个平均?
   
冯乃林: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工资统计包括的范围是国有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内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刚才我简单地提到现在我们工资统计的方法就是用工资总额除以职工平均人数得到的这个平均工资。现在我们还没有更细的从其他途径统计工资的方法。平均数是统计最基本的指标,最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和变化趋势,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也多需要平均指标,因此我们在发表年度和季度工资统计数据时首先公布职工平均工资。
我们还公布分地区、分行业、分经济类型的平均工资。这些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四、职工平均工资近年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主持人:那这个指标近些年发生过哪些变化没有?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冯乃林:我想首先要说明一下,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公报》,但是《统计公报》中没有发布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因为按照我们目前的统计制度来讲,职工平均工资年度的统计数据是要求在3月中旬上报国家统计局,也就是说还有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以,目前要讲这个指标近年来的变化,只能用07年以前,或者是08年的前三季度的数据来说明一下数据变化的情况。
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52-2007)     首先,从历年的统计数字的变化来看,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从50年代初期就有了,从50年代建立这个职工平均工资统计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水平变化基本上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太大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职工的工资开始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尤其是到了本世纪以来,每年几乎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比如07年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每年24932元,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重视民生问题,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资增长的政策的结果。         应该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一定情况下能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状况,如果从总体上看,整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可以分三大块:政府、企业、个人。如果我们要看这三大块的比例,应该说从1995年以后,这三者的分配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政府和企业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上升的趋势;居民收入在波动当中略有下降;到2007年,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大概政府占到19.2%,企业占到21.3%,居民占到将近60%。从总体上来讲,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大头的总格局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有了一些轻微的变化。     主持人:去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有没有受到影响呢?包括像刚才前一问说到的近些年的变化其中的原因都有哪些也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冯乃林: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说从2008年的第三季度起,对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开始产生影响。从目前我们所掌握2008年第三季度的平均工资增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前一年同期相比仍然达到了增长18.3%的水平,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初步分析,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如果企业要裁员的话,他们更多的是裁下处于工资低端的一线普通工人,他们工资比较低,相应在工资总额中占的比重比较少,所以对企业整体的平均工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还会有所上升,等于拿高工资的人相对多了一些。     我们去年年底做的一项对一部分企业的重点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企业用工的影响确实存在。我们调查的那部分企业,有一些裁员的情况,而且这个趋势可能会在2008年年度统计数据中反映出来。     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多的可能会反映在就业方面,目前政府提出了很多要保障就业的措施,鼓励企业采取减薪不裁员的措施,经济危机对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会带来多大影响,我们现在也在密切关注着大概在一个月以后要出来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情况。


五、工资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主持人:刚才冯司长也提到了统计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想请问您工资统计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改进的措施?


冯乃林:我们工资统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统计范围还不够全的问题,具体就是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根据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工资统计的范围包括了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大约函盖了1.2亿城镇从业人员。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主要缺少的是私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目前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000多万人,大约相当于现在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已经统计的全部城镇单位人员的一半,相当于已经统计的城镇企业人员的3/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收入往往较低,根据部分地区调查,只相当城镇劳动统计平均工资的60%左右。所以将私营单位纳入政府工资统计的范围,是城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二个方面,工资统计中的问题就是现在我们平均工资的数据不能够充分反映出差异,刚才您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网民对我们的这个“平均”的概念到底是怎么界定的质疑比较多,我们知道每次年度的、季度的平均工资数据发布后往往都遭到网上的一片质疑。而且大家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平均工资”掩盖了工资分配中的差异,或者说是不平等。
    统计上有多种平均指标,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数值从不同方面反映平均水平。我觉得除了平均数,如果我们能够发布“工资水平中位数”或者“工资水平众数”,可能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但是如果要计算中位数或众数,需要每一个单位的每一个人的工资来计算。而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程序,工资统计数据在每个企业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将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报上来的,所以目前的条件不允许我们计算这两个指标,所以只能用平均数。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在人员编制和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下了很大决心,加强民生统计,加强了城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力度,连续两年试行了私营企业工资调查,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严重影响调查质量的问题,例如,私营单位新增、倒闭、转产等变化频繁,每年约变动30%以上、私营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统计基础薄弱,特别是较小的私营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国家统计局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中,也将进一步加强私营单位工资调查做为重点。我们要认真总结调查的情况,制订好调查方案,尽快将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列入正式统计制度,满足政府决策、社会管理、企业规划和公众知情等方面的需要。     为了准确细致地反映工资分布情况,国家统计局正在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或行业探索建立企业工资电子台帐,将每位职工的工资情况纳入台帐管理,并通过一定形式将台帐数据报给统计部门。这种做法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成功,可以在国家统计局获得每一个企业详细的工资数据,就可以汇总出比较准确的反映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工资统计数据,也能计算出更好反映差异程度的指标。


六、工资统计数据对国家政策所起的作用及对百姓的影响


主持人:那么工资统计数据有哪些作用?制定工资标准是不是一个作用呢?对于老百姓又有哪些影响呢?我们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呢?


冯乃林:工资统计数据对国家来讲有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工资统计是国家统计局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具体地说就是为计算GDP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物质生产或实物生产的部门,用总产出扣除中间的投入就是它的增加值,把各部门增加值加在一起就是它们的GDP;而那些提供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讲我们是用工资来推算增加值。特别是目前我们国家服务业统计总体上讲还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在进行国民核算的时候,工资统计数据还是比较重要的数据。


第二,在制定政策方面工资统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比如国家要衡量整个收入分配当中,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占多大比重,工资可以作为居民收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另外,在进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时候,工资统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计算社会保障基金也都要以工资作为基础。甚至可以说,平均工资在确定有没有权利获得经济适用房方面也是一个参照的依据。


除了反映工资收入状况之外,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与百姓的直接关系还体现在以下方面:它可以作为个人要缴纳的社会保障金部分征收标准的参考依据,工资统计也是制订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救济标准等的参考依据。另外,在司法部门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方面,平均工资也是参考的依据。
 

这几个方面都与国家、企业和老百姓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随着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进程,随着私营工资统计的逐步实施,我们的工资统计会更加完善,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因为灰色数据无法统计
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灰色收入的。有的只是事业,行政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