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琼:一个富二代的生活追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0:46:35
      身为80后的倪海琼,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很低调。打开百度搜索,甚至搜不出几篇关于他的新闻。作为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既没有豪华车、也没有时间娱乐,满脑子都是工作和责任。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时候却被父亲的经验所折服。
   
    和社会上一些个性张扬的富二代相比,在公司员工看来,这个留过洋的倪海琼没有一点儿富二代的派头,为人处事没得说,就连平常吃饭都和员工一样排队就餐。

    就是这样的表现,在父亲倪守强看来,儿子倪海琼和同龄人相比,虽然很专业、很优秀,但要接管这个家族企业,接管自己白手起家的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这家中国最大的门窗市场领头羊,“差距还很大”。

                                          与父亲管理理念的冲突

    “我感觉和父亲最大的差距就是经历、经验。”倪海琼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坦言,这种经历、经验的“差距”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这也是为什么父子经常交流的原因。

    刚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时候,倪海琼才23岁,他负责了和德国墨瑟公司的合资谈判,墨瑟公司是德国具有百年门窗生产历史的企业。通过合资,奥润顺达可以无偿的使用墨瑟公司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所有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都会在德国墨瑟公司得到培训等。

    倪海琼靠着激情打了漂亮的第一仗。这也为他在家族企业站稳脚跟赢得了关键的一票。更关键的是,从墨瑟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他领悟到了严谨、技术和品质的基因。

    这也是奥润顺达取得门窗技术、市场规模中国业内领先的关键一步。

    如今,奥润顺达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3亿元,如果加上已经投资的产业园和门窗城,届时奥润顺达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满意就意味着退步。”谈到儿子的表现,倪守强强调说:“不满意是正常的,这样他才有创业的拼劲。”

    父亲虽然是白手起家,有经验、有眼光,但没有儿子有学问。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商业管理的倪海琼,从加拿大留学回来后,也很想理论联系实践,曾经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向父亲提出了学习欧美,改革薪金制度的意见,后来却被父亲反驳得心服口服。

    “国外那套在国外行,国外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因;但我们不行,就是我能理解儿子,员工们理解吗?社会理解吗?我们缺乏这种企业文化的基因。”倪守强说,国外的企业制度是冷冰冰的,在中国做企业,靠的不仅是执行力,还要有人情味。

    “打个比喻,我拿着十个问题去找我父亲,感觉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在两三分钟之内就能给我三个不一样的答案,就是反对的答案,让我听了还真是这么回事。可能这就是经验和阅历的差距。”倪海琼很有感触的说,在中国做企业,光懂管理是不行的,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正因为如此,自从儿子到公司后,公司的大事情父亲都让儿子亲自参与,从中感受经营一个企业的酸甜苦辣。

                  生在这个家庭,从骨子里面就有为家族、公司生计着想的念头

    “少说多听,谦虚做事,低调做人。”这12字是父亲对倪海琼的要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12个字,就倪海琼的体会来讲,是真的很难,“如果不是以身作则,很多事情不亲身去体会,真的很难去领悟这里面深的一层意思,很多事情没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就得做,但是很多事情是做不来的。”

    从小就受到严格家教的倪海琼,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父亲的监督安排,和一般有逆反心理的年轻人不同,对父亲的做法,倪海琼尽管有些事情不全懂,但他很认同。

    刚到国外学习的时候,他就想父亲白手起家不容易,这已经不是一个家族或一个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公司2000多员工的生活和理想。“我想把这个企业传承下去,就得把它做大。”倪海琼回想那时的心情说。

    当然,和现在肩上的责任相比,那时年少的他对责任的理解不是那么强,甚至只是一知半解。

    “我生在这个家庭,从小、从骨子里面就是完全为了这个家庭、这个家族,包括为现在公司所有员工着想,为他们的生计着想。”在倪海琼看来,这是他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从公司发展和产业发展来看,除了承担基本的纳税、就业等社会责任外,怎么在低碳、环保上做足文章,则意味着奥润顺达的未来。

    在大多数人眼里,门窗没有技术可言,也没法与低碳环保挂钩。这实在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倪海琼认为,门窗是全社会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40%左右。门窗是建筑物开口采光的部位,是建筑物最薄弱的环节,通过门窗流失的能量占建筑能耗的45%-50%,占社会总能耗的20%。

    倪海琼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当前门窗保温性能,也就是一平方米窗户散去的热量,欧洲现行标准为K=1.1-1.3w/m2.k,而我国最高标准的北京为K=2.5w/m2.k,仅相当于欧洲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落后近三十年。中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30亿平方米,如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现在的节能标准,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3亿吨,为我国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0%。

    门窗是否节能不仅节约大量的能源,还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

    怎么追赶上国外门窗先进的技术,在做到时尚的同时,也体现门窗的环保,这是业界领头羊奥润顺达的责任,也是倪海琼的梦想。

                      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出入娱乐场所,经常忙得没有周末

    现在的富二代不会享受生活的不多,倪海琼算是其中的一个。

    就不说豪车、追求个性了,他还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出入歌厅舞厅,就连谈恋爱都要得到父亲倪守强的同意。

    在熟悉倪海琼的同事看来,他不仅没有享受,比普通员工付出的还要多很多。就上班来说,他早晨8点钟,从未晚来,没有迟到过一次,穿工作服和大家穿一样的,吃饭到食堂排队。别说富二代,就是普通员工也没这么苦过。

    “我连和同龄伙伴去唱歌、去玩玩的机会都没有,主要是没有那个时间,就连节假日同事们还能周末旅游,这个对我来说基本不可能,当然,自己也不奢望这些东西。”倪海琼说,自己刚工作的第一年,正逢和德国墨瑟公司谈合作,他连一个周末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这么忙碌工作,倪海琼不但不觉着委屈,有时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我喜欢忙碌的生活,这样自己感觉更有目标、更踏实些。”在倪海琼看来,成功不是偶然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创业,只有少数人成功,“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才能走向成功。”

                                              创业难,守业更难

    看着儿子的努力,做父亲的有时候也心疼。

    “我有时候心里也矛盾过,自己辛苦一辈子为什么?还让儿子干得这么累?但更多时候,我在想,我创办的这个公司,已经不仅仅是家族的公司,我们要负责任。”在倪守强培养下,从16岁开始,倪海琼就经常利用假期到公司,和工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工作后,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情,累了就在公司休息。

    倪守强一贯相信,要把儿子扔到苦海里去磨练,否则现在不让他痛苦,以后面临困难的他更没法承受。年少的倪海琼也在父亲面前哭过,虽然他也很心疼,但没办法,在他看来,“让儿子多吃点苦,才能获得真本事。”

    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的倪海琼深知父亲创业的不易,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公司如何在技术上能做得更好,承担起领头羊的责任,承担起低碳环保的责任,责任真的很大,要做的事情也真的很多。”

    不说别的,现在如果倪守强真的把家族企业交给儿子,倪海琼还真的难以承担。

    “这个还真没怎么考虑过,现在如果让我来完全去接手这个公司的话,我感觉自己还差很多,还需要磨炼很多的东西。”倪海琼对父亲说他“差距还很大”深有同感。

    在父亲看来,这差距既有驾驭公司的综合能力上的,也有为人处事言行举止上的,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经历的磨练太少了。“人品、勤奋、对员工的关爱、对客户的信誉、对行业的判断、对公司的战略部署,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是真东西。”倪守强这么建议儿子。

    但无论如何,倪海琼坚信,接班的差距会一点一点在弥补,也许追上父亲那种经验不可能,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不是吗?
      身为80后的倪海琼,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很低调。打开百度搜索,甚至搜不出几篇关于他的新闻。作为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既没有豪华车、也没有时间娱乐,满脑子都是工作和责任。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时候却被父亲的经验所折服。
   
    和社会上一些个性张扬的富二代相比,在公司员工看来,这个留过洋的倪海琼没有一点儿富二代的派头,为人处事没得说,就连平常吃饭都和员工一样排队就餐。

    就是这样的表现,在父亲倪守强看来,儿子倪海琼和同龄人相比,虽然很专业、很优秀,但要接管这个家族企业,接管自己白手起家的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这家中国最大的门窗市场领头羊,“差距还很大”。

                                          与父亲管理理念的冲突

    “我感觉和父亲最大的差距就是经历、经验。”倪海琼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坦言,这种经历、经验的“差距”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这也是为什么父子经常交流的原因。

    刚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时候,倪海琼才23岁,他负责了和德国墨瑟公司的合资谈判,墨瑟公司是德国具有百年门窗生产历史的企业。通过合资,奥润顺达可以无偿的使用墨瑟公司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所有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都会在德国墨瑟公司得到培训等。

    倪海琼靠着激情打了漂亮的第一仗。这也为他在家族企业站稳脚跟赢得了关键的一票。更关键的是,从墨瑟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他领悟到了严谨、技术和品质的基因。

    这也是奥润顺达取得门窗技术、市场规模中国业内领先的关键一步。

    如今,奥润顺达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3亿元,如果加上已经投资的产业园和门窗城,届时奥润顺达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满意就意味着退步。”谈到儿子的表现,倪守强强调说:“不满意是正常的,这样他才有创业的拼劲。”

    父亲虽然是白手起家,有经验、有眼光,但没有儿子有学问。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商业管理的倪海琼,从加拿大留学回来后,也很想理论联系实践,曾经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向父亲提出了学习欧美,改革薪金制度的意见,后来却被父亲反驳得心服口服。

    “国外那套在国外行,国外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因;但我们不行,就是我能理解儿子,员工们理解吗?社会理解吗?我们缺乏这种企业文化的基因。”倪守强说,国外的企业制度是冷冰冰的,在中国做企业,靠的不仅是执行力,还要有人情味。

    “打个比喻,我拿着十个问题去找我父亲,感觉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在两三分钟之内就能给我三个不一样的答案,就是反对的答案,让我听了还真是这么回事。可能这就是经验和阅历的差距。”倪海琼很有感触的说,在中国做企业,光懂管理是不行的,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正因为如此,自从儿子到公司后,公司的大事情父亲都让儿子亲自参与,从中感受经营一个企业的酸甜苦辣。

                  生在这个家庭,从骨子里面就有为家族、公司生计着想的念头

    “少说多听,谦虚做事,低调做人。”这12字是父亲对倪海琼的要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12个字,就倪海琼的体会来讲,是真的很难,“如果不是以身作则,很多事情不亲身去体会,真的很难去领悟这里面深的一层意思,很多事情没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就得做,但是很多事情是做不来的。”

    从小就受到严格家教的倪海琼,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父亲的监督安排,和一般有逆反心理的年轻人不同,对父亲的做法,倪海琼尽管有些事情不全懂,但他很认同。

    刚到国外学习的时候,他就想父亲白手起家不容易,这已经不是一个家族或一个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公司2000多员工的生活和理想。“我想把这个企业传承下去,就得把它做大。”倪海琼回想那时的心情说。

    当然,和现在肩上的责任相比,那时年少的他对责任的理解不是那么强,甚至只是一知半解。

    “我生在这个家庭,从小、从骨子里面就是完全为了这个家庭、这个家族,包括为现在公司所有员工着想,为他们的生计着想。”在倪海琼看来,这是他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从公司发展和产业发展来看,除了承担基本的纳税、就业等社会责任外,怎么在低碳、环保上做足文章,则意味着奥润顺达的未来。

    在大多数人眼里,门窗没有技术可言,也没法与低碳环保挂钩。这实在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倪海琼认为,门窗是全社会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40%左右。门窗是建筑物开口采光的部位,是建筑物最薄弱的环节,通过门窗流失的能量占建筑能耗的45%-50%,占社会总能耗的20%。

    倪海琼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当前门窗保温性能,也就是一平方米窗户散去的热量,欧洲现行标准为K=1.1-1.3w/m2.k,而我国最高标准的北京为K=2.5w/m2.k,仅相当于欧洲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落后近三十年。中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30亿平方米,如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现在的节能标准,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3亿吨,为我国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0%。

    门窗是否节能不仅节约大量的能源,还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

    怎么追赶上国外门窗先进的技术,在做到时尚的同时,也体现门窗的环保,这是业界领头羊奥润顺达的责任,也是倪海琼的梦想。

                      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出入娱乐场所,经常忙得没有周末

    现在的富二代不会享受生活的不多,倪海琼算是其中的一个。

    就不说豪车、追求个性了,他还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出入歌厅舞厅,就连谈恋爱都要得到父亲倪守强的同意。

    在熟悉倪海琼的同事看来,他不仅没有享受,比普通员工付出的还要多很多。就上班来说,他早晨8点钟,从未晚来,没有迟到过一次,穿工作服和大家穿一样的,吃饭到食堂排队。别说富二代,就是普通员工也没这么苦过。

    “我连和同龄伙伴去唱歌、去玩玩的机会都没有,主要是没有那个时间,就连节假日同事们还能周末旅游,这个对我来说基本不可能,当然,自己也不奢望这些东西。”倪海琼说,自己刚工作的第一年,正逢和德国墨瑟公司谈合作,他连一个周末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这么忙碌工作,倪海琼不但不觉着委屈,有时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我喜欢忙碌的生活,这样自己感觉更有目标、更踏实些。”在倪海琼看来,成功不是偶然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创业,只有少数人成功,“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才能走向成功。”

                                              创业难,守业更难

    看着儿子的努力,做父亲的有时候也心疼。

    “我有时候心里也矛盾过,自己辛苦一辈子为什么?还让儿子干得这么累?但更多时候,我在想,我创办的这个公司,已经不仅仅是家族的公司,我们要负责任。”在倪守强培养下,从16岁开始,倪海琼就经常利用假期到公司,和工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工作后,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情,累了就在公司休息。

    倪守强一贯相信,要把儿子扔到苦海里去磨练,否则现在不让他痛苦,以后面临困难的他更没法承受。年少的倪海琼也在父亲面前哭过,虽然他也很心疼,但没办法,在他看来,“让儿子多吃点苦,才能获得真本事。”

    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的倪海琼深知父亲创业的不易,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公司如何在技术上能做得更好,承担起领头羊的责任,承担起低碳环保的责任,责任真的很大,要做的事情也真的很多。”

    不说别的,现在如果倪守强真的把家族企业交给儿子,倪海琼还真的难以承担。

    “这个还真没怎么考虑过,现在如果让我来完全去接手这个公司的话,我感觉自己还差很多,还需要磨炼很多的东西。”倪海琼对父亲说他“差距还很大”深有同感。

    在父亲看来,这差距既有驾驭公司的综合能力上的,也有为人处事言行举止上的,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经历的磨练太少了。“人品、勤奋、对员工的关爱、对客户的信誉、对行业的判断、对公司的战略部署,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是真东西。”倪守强这么建议儿子。

    但无论如何,倪海琼坚信,接班的差距会一点一点在弥补,也许追上父亲那种经验不可能,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不是吗?
本文系转载自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8/09/content_3363896.htm
这样勤勉的人不多。
看上代的人的眼光,很多富一代都是把后代当纨绔来培养的.
可以接受不同意见,对于这个儿子来说就是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