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制造”转型的一个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18:59
我在《略论“以启动内需对冲外部需求的萎缩”》中指出,由于人民币不能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资源,因此中国国内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的储蓄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出口方向,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调整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来弥补欧美市场的萎缩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中、秘将签自由贸易协议
【联合晚报╱国际新闻组/综合报导】 2008.10.16 03:05 pm
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将出席11月底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16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经济领袖会议,并在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展开国是访问。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和秘鲁可望届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报导指出,中国是秘鲁第二大商业伙伴,仅次美国,去年双边贸易额达53亿美元。
秘鲁高层向外国媒体透露,双方期待,2015年时,两国贸易额增加四倍以上。其中,秘鲁对中国出口额能增加五倍到150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铜和木材;中国对秘鲁出口额能增加四倍到120亿美元,主要出口是高科技产品。中国目前在秘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矿业、石化工业和基础设施方面
据说和委内瑞拉也谈好了。看来,中央正在按我谈过的思路推进。但现在看来,这种开辟新市场的行为更多的还是“自发”,而非“自觉”。我认为这还不够。要充分意识到:随着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过去走的依托发达国家市场发展出口型制造业以拉动经济的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要真正做到将这次危机转化为机遇,就必须将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来实施。
我主张,中国有必要制订类似马歇尔计划那样的计划,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整体输出工业化”(陈经语),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开辟新的市场。具体的说就是:
1、我国与相关国家签约,由我国提供对方需要的各类工业品,对方以资源品(石油、矿石、农产品等)进行交换;
2、这种交换一开始我方可以提供日用工业品为主,以后逐步过渡到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民用工业体系,我方以提供工业设备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3、在这一过程中,可考虑向一些人口不足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输出劳务,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和低技术产业的技术人员,以增加中国人的国际就业机会,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4、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推广中国货币结算,为构建中国货币循环体系奠定基础;
5、可以先考虑先在某个条件比较好的国家进行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我相信,中国能否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机会,跻身世界最强国的行列,并最终晋级世界老大,关键就是在这个方向上能否走出新路来。我在《略论“以启动内需对冲外部需求的萎缩”》中指出,由于人民币不能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资源,因此中国国内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的储蓄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出口方向,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调整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来弥补欧美市场的萎缩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中、秘将签自由贸易协议
【联合晚报╱国际新闻组/综合报导】 2008.10.16 03:05 pm
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将出席11月底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16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经济领袖会议,并在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展开国是访问。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和秘鲁可望届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报导指出,中国是秘鲁第二大商业伙伴,仅次美国,去年双边贸易额达53亿美元。
秘鲁高层向外国媒体透露,双方期待,2015年时,两国贸易额增加四倍以上。其中,秘鲁对中国出口额能增加五倍到150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铜和木材;中国对秘鲁出口额能增加四倍到120亿美元,主要出口是高科技产品。中国目前在秘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矿业、石化工业和基础设施方面
据说和委内瑞拉也谈好了。看来,中央正在按我谈过的思路推进。但现在看来,这种开辟新市场的行为更多的还是“自发”,而非“自觉”。我认为这还不够。要充分意识到:随着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过去走的依托发达国家市场发展出口型制造业以拉动经济的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要真正做到将这次危机转化为机遇,就必须将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来实施。
我主张,中国有必要制订类似马歇尔计划那样的计划,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整体输出工业化”(陈经语),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开辟新的市场。具体的说就是:
1、我国与相关国家签约,由我国提供对方需要的各类工业品,对方以资源品(石油、矿石、农产品等)进行交换;
2、这种交换一开始我方可以提供日用工业品为主,以后逐步过渡到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民用工业体系,我方以提供工业设备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3、在这一过程中,可考虑向一些人口不足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输出劳务,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和低技术产业的技术人员,以增加中国人的国际就业机会,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4、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推广中国货币结算,为构建中国货币循环体系奠定基础;
5、可以先考虑先在某个条件比较好的国家进行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我相信,中国能否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机会,跻身世界最强国的行列,并最终晋级世界老大,关键就是在这个方向上能否走出新路来。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直在搞,但是不能救急、救命。

甚至对美日、欧洲,也需要从单纯为贸易商生产,转变为一条龙服务,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才。
谈经济问题不能不注意哪些是有效需求, 中国这些年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国际市场中的有效需求就在这些地方。
发展中国家才能消化多少中国的产能?
先分开来看,
——发展中国家里的石油输出国比较有购买力,但是这些国家从金融到资源都和西方发达国家结合的相当紧密, 中国还能指望用自己的二三流工业技术去换取他们廉价卖给中国资源?
——印度和中国都是急于工业化而满世界寻找资源的人口大国, 而且,他想获得工业技术和投资有多的多的选择。
——巴西和中国一样是金砖四国之一,其人均产值比中国还高不少,航空,深海石油等等工业技术都颇有造诣, 会为了中国的“工业技术和高技术产品”而投向中国廉价出口资源?   这几年联合抬高向中国出口铁矿石价格的,巴西就是一个。
——墨西哥早就被整合进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中亚国家处在西方,俄国,中国的那个多方角逐之中,左右逢源,绝不可能彻底投靠哪一方、
——东盟一早就跟随日本牵头的雁行阵,和日本,四小龙,共同组成梯队形式,以美欧等大市场为导向, 请问中国如何去改造他们的经济?
——??

不存在一个均质的可简单操作的第三世界,那不过是当年为了世界革命,为了体现国际关系中的阶级性而创造的概念, 实际上千差万别,很难进入和操作。  而且这些发展中国家的GDP总和不过占世界一小半, 而经济结构和产品范围又和中国竞争性很强。  这和中美有巨大互补性根本不同。  
指望靠第三世界成就中国的强国梦,是走错了胡同。
最简单的, 请把欧佩克国家,印度,巴西,墨西哥几个国家那掉,看看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还有多大的市场规模。
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务工人员回流农村,降低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降低房价,促进城市人口购房。农产品和住房是硬性需求,肯定可拉动内须。
很多地方,人均一亩田都不到,就靠每年的千把、两千斤粮食的产量,扣除成本,要卖到多贵才能赚到1万元?

强行拉高农产品价格,就是制造通货膨胀,内需当然可以拉动。
输出人力和技术,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生产能力,占据其主要矿产资源,现在手里有现金就是好,大把美元扔到美国也填不满坑,扔到拉美非洲可就是真金白银,干脆送钱给这些国家还清债务算了,反正与其等它贬还不如做人情呢。;P ;P ;P
而是因为国际市场中的有效需求就在这些地方。
===================================
象美国这种需求其实只是幻象,只是一面买你东西一面向你借钱给你付费。;P ;P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8-10-27 01:59 发表
而是因为国际市场中的有效需求就在这些地方。
===================================
象美国这种需求其实只是幻象,只是一面买你东西一面向你借钱给你付费。;P ;P

这又是美元崩溃论的一个典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谓的美国是向中国借钱消费
中国买了美国国债, 但是这些国债是既要付利息也要还的, 各国,包括美国也包括中国, 每年财政支出里都有一部分是用来偿付国债利息的。 这是正常的经济政策。

中国每年的巨额对外出口换回了大量的美元, 但是这些美元的很一大部分不是从美国直接回流, 而是从世界各个市场赚回来, 第二中国也没有攥在手里等发霉,而是拿这些美元进口巨量的资源和产品。
如果有效需求有某些人说的这么容易,那中国不如借钱给印度给非洲去制造一个有效需求大国嘛
中国已经向印尼出口了初级工业体系,也不是最近的事情了。
找一两个国家作试点,建立人民币经济区。-------偶相当赞成激光这个观点

但是,必需正视的一个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经济圈可能很难实施,毕竟中国还在美元经济圈内混,要摆脱这个圈圈在短期内还做不到,

因此,近期强势美元是中国最为有利的结果,原因有二:
1. 绝大部分资源内产品还是以美元结算,强势美元会加剧资源价格下跌,有利于我们这种持有大量美元,又依赖资源的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又有利于降低产业成本;
2. 汇率格局的重新调整,有助于重新推动国内的制造业出口。可能有人会说,国际市场正在萎缩…… 但别忘了,中国的强项是制造民生必需品,而不是汽车、计算机或奢侈品。今年不买新衣服没关系,明年总要买吧?对于已经享受惯了中国廉价产品的西方人来说,他们是憋不住多久的。所以说,未来的经济复苏,一定会从民生必需品开始,关键是国内的出口企业一定要挺住,五十亿人口的穿衣戴帽离不开中国,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这段时间进行一定的储备,为来年作准备;
LS有道理。另外,整天说升级产业链的人,可能根本没想国我国目前最关键的是解决就业(这是社会稳定的最大关键点),而到生产低端产品反而已经成了我国目前的优势之一了。再说了,就我国最多数的就业人口的素质来说,太快升级到高端产业链只会太快的抛弃他们。
LS说的没错,现在搞产业升级根本就是官员们拍屁股想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比如广东,没有明确的替代产业,也没有明确的升级方向。官员们光会狂喊要升级,但是往哪里升?怎么升?他们的答案永远是那风光无限的5个字“高科技产业”。可从来不会想想,现在有成熟的条件大规模发展高科技产业嘛?广东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企业除了深圳那几个之外还有什么?
但是这些国债是既要付利息也要还的
============================
借新债还旧债也当是还. 这种债主傻得很交关. ;P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8-10-28 09:55 发表
但是这些国债是既要付利息也要还的
============================
借新债还旧债也当是还. 这种债主傻得很交关. ;P

————原来有些人傻的以为国家都应该一辈子只发一次国债, 发完以后就等着还别人钱;P
————原来有些人傻的以为中国政府这些年不断增发国债是比他还傻;P
————原来有些人傻的以为别人虽然还了钱,但是因为别人还发行了别的债务就说已经还得这些钱都不算数;P

资本市场是简单的借了一笔钱就必须这一笔还完才能进行下一笔交易的吗? 有些人的经济学认识简直低级的可笑。
有些人的经济学认识简直低级的可笑。
============================
借钱会不期望别人会还钱的那叫做送钱. 不论你是个人还是国家, 借钱都一样是借钱. 还讲经济学,  少来丢书包. ;P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8-10-28 12:48 发表
有些人的经济学认识简直低级的可笑。
============================
借钱会不期望别人会还钱的那叫做送钱. 不论你是个人还是国家, 借钱都一样是借钱. 还讲经济学,  少来丢书包. ;P

看样子你是认准了中国政府买美国国债就是因为美国不会还是吧, 没什么好说了
中国经济越发展,对外依存度就越高。

以前石油能自给自足,现在一半靠进口。铁矿石,一半以上靠进口。木材,以前不过是出口给人做筷子,现在的实木地板,原料大部分靠进口。

更不要提计算机、机床等产品。

这些东西,全部自己产,不可能。买了存起来,也不可能。现在每年几亿吨的铁矿石需求,储存10年的需求量,想想都恐怖。

所以,必须有可以交换的东西。而现阶段,美元就是交换的好东西。
原帖由 cy1222 于 2008-10-28 01:30 发表
LS说的没错,现在搞产业升级根本就是官员们拍屁股想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比如广东,没有明确的替代产业,也没有明确的升级方向。官员们光会狂喊要升级,但是往哪里升?怎么升?他们的答案永远是那 ...

上好之,下必趋之!
为什么不搞产业升级?什么叫拍屁股想出来的?作为产业升级最明显信号的排头兵项目大飞机,国家论证了多久?两条线同时展开论证,国内那么多院士专家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人才,这就是拍屁股想出来的?产业升级具体怎么做?看看中部地区几个主要城市今年GDP的增长速度你就知道产业升级到底说得什么意思了。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8 19:10 发表
为什么不搞产业升级?什么叫拍屁股想出来的?作为产业升级最明显信号的排头兵项目大飞机,国家论证了多久?两条线同时展开论证,国内那么多院士专家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人才,这就是拍屁股想出来的?产业升级具体怎么做 ...


国家投资的大项目讲白了是国家投资层面的升级, 与各类基础行业的升级无多大关联, 在喊升级前先想清楚几个问题:
1. 如果你是基础制造行业的企业老板(比如服装机电业), 你打算如何响应国家号召, 升级自己的产业?也就是LS所提的升级具体怎么做?
2. 如果没有好的办法, 那就被政府"淘汰"?
3. 如果政府所讨厌的"低附加值行业"不能升级,而被政策给"淘汰"了, 国家能否全面吸纳被淘汰下来的产业工人以及数以亿计的农民工? 如果不能,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让他们造飞机?
     别的地区我不清楚, 但就广东而言, 天天喊着要"升级"淘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行业, 却从未见过他们所说的"产业升级"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下面的企业更是无法适从, 要知道, 广东90%以上的企业都是基础制造业, 而且全是私营企业, 这样的情况下, 只知道不切实际地喊升级, 不是拍屁股想出来的又是什么?
]]
原帖由 世纪好人 于 2008-10-28 19:58 发表


国家投资的大项目讲白了是国家投资层面的升级, 与各类基础行业的升级无多大关联, 在喊升级前先想清楚几个问题:
1. 如果你是基础制造行业的企业老板(比如服装机电业), 你打算如何响应国家号召, 升级自己的产业?也 ...
貌似你说的是广东省政府,我说的是中央政府。。。。:L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8 20:44 发表
貌似你说的是广东省政府,我说的是中央政府。。。。:L


;P 前面几位兄弟也没讲中央政府啊

话说回来, 这几年的事情, 中央政府也有相当的责任,
首先是劳动合同法出台, 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其次是没有感知到出口企业已经面临困境, 反而变本加利地降低出口退税, 把出口强项活生生地拉了下来
再来, 提高企业的融资门槛.......
而这一切, 就是因为中央政府的一个美好的想法: 引导企业转型, 摆脱现有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现状.
这些想法固然好, 但却脱离了经济自身规律, 更未料到今年会遇上这么大的经济困难

总的来说, 每项政策都不重, 但加到一块, 终于压垮了这匹骆驼

好在奥运前后中央几次到沿海省份实地调研, 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急忙采取措施挽救.....
这两天地方政府还到我们工厂了解情况, 并主动提出有没有融资需求

真希望这些企业能挺过去
原帖由 世纪好人 于 2008-10-28 21:15 发表


;P 前面几位兄弟也没讲中央政府啊

话说回来, 这几年的事情, 中央政府也有相当的责任,
首先是劳动合同法出台, 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其次是没有感知到出口企业已经面临困境, 反而变本加利地降低出口退税,  ...

还请指出前面哪位兄弟说到的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做到的?
用几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感觉的确很不好,但也很无奈。从劳动密集型转到技术密集型当然好,但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何在?目前中国现有的劳动人口素质能支撑起多少这样的技术型产业?从中国ZF特别是中央ZF的角度来说,大量青壮年人口的就业是最大的问题。也许一个飞机厂及其相关产业业也能带来很多工作岗位,却不能很快实现,而饭是每天都要吃的,所以产业升级一定应该是个缓慢扎实的自然过程。这不光是个经济问题,中央ZF站在那个高度也不会只算经济账。
真的以为大飞机项目就只是为了个飞机?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8 21:39 发表

还请指出前面哪位兄弟说到的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做到的?


:o 没完全弄明白你的意思,估且猜之。

产业调整这么大一个政策,当然不是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做到,
前面的兄弟(包括我本人)主要针对的还是地方政府不切本地实际,跟着中央唱调调的行为。
总理来广东调研了三天时间,就看到问题本质,将政策修正过来了,地方政府唱了几年转型,难道就发现不了问题?或只早已发现问题,只是密奏上疏?

上面有位兄弟说“上好之,下趋之”很在理,顶之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8 22:00 发表
真的以为大飞机项目就只是为了个飞机?


呵呵,大飞机当然是个好东西,只要最终市场化成功,可以带来一条经济链,值得

但我们毕竟是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飞机要有,但不能厚此薄彼,衣服鞋帽同样不能缺啊
看来我和楼上同好的讨论出发点还是不同。当然,地方政府媚上肯定是有的。但是现在上面既然要产业升级了,那就张弓没有回头箭还是会做的。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发展遇到困难,但是内地,比如中部地区也还是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湖北这边就宣称做好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准备吗,如果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中央倒是应该大力的协调各个省市直接的产业承接问题,有计划,有步骤的转移,不要像楼主所说的广东省政府一样像个无头苍蝇乱撞,耽误了自己的转型,也耽误了内地兄弟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原帖由 世纪好人 于 2008-10-28 22:06 发表


:o 没完全弄明白你的意思,估且猜之。

产业调整这么大一个政策,当然不是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做到,
前面的兄弟(包括我本人)主要针对的还是地方政府不切本地实际,跟着中央唱调调的行为。
总理来广东 ...

广东省肯定要唱,GDP在国内排在前面,有一只是政策的现行者,肯定想在这其中分一杯羹。官员多去算政治账罢了。不过我想明年春节没有那么多企业主给他们送这送那的时候,他们应该就觉出点味了。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8 22:00 发表
真的以为大飞机项目就只是为了个飞机?

我上面都说了是一条产业链,当然还是一条技术链,自然是好东西。但投入产出周期很长,且对外依存度同样很大。中国目前庞大的就业人口是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急切的产业升级,而劳动者自己却却根本来不及升级,那他们只有被抛弃。即使国家发展了,巨大的劳动群体无法分得发展红利。光算经济账是不行的。
BULL兄弟提到了国家倡导的产业转移,我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产业转移,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产业升级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ZF的意图是,将沿海地区的基础制造业转入内地省份,而沿海发达地区的空出来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这在广东来说叫做「腾笼换鸟」
首先还是要承认,这个政策的意图是良好的,这几年很多外企转到越南印度尼西亚……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让他们转到国外去,不如拉到内地来嘛~
但是,我们必需要认清几个问题:
1.        内地的优势在哪里?
2.        什么样的产业合适转到内地?
3.        转到内地,对企业而言利弊在哪里?他们愿意转么?
4.        制造业迁移到内地之后,沿海地区能否引入足够的新兴产业?究竟会实现「腾笼换鸟」,还者是「笼空鸟飞」?

我们一一探讨:
好人所在的工厂地处东莞,属于典型的制造型企业(电机业)。前年广东省政府开始鼓动老板迁到粤北韶关(怕内地省份抢先),要求东莞每一个镇在粤北地区建一个工业园,并许企业以若干优惠条件;
于是,一大群在东莞扎根的港台日韩老板在政府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到粤北考察,但最后几乎没人同意搬迁。
原因在哪里?
优惠不够?不是,当时可是说要减免N年的税费哦
条件不好? 也不是,高速公路都通到工业区里面去了,水电气一应具全,我敢说,这样的条件在国内绝对是相当出色的
政府态度不好?更不是,当地官员像迎接亲人解放军似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如花般的笑容……只要你愿搬过来,不要你出门,政府上门给你办手续

那究竟是…..为啥呢?
因为脱离了经济规律!
经济学有个讲法,制造业立足的地方要具备两个条件:
1.        贴近市场(客户)
2.        贴近供应链
两个条件中至少要具备一个,方可生存,如皆具备,则可保无忧!
而出口行业的市场在哪里?当然在海外。故,越贴近港口,越贴近客户。运输成本计算,珠三角有世界上密度最大的港口机场,而仅仅向北推三百公里,每吨货物的陆路运输成本将提高300元,这还是指集装箱出货。
至于供应链,更是不值得投资内地,仍以本厂为例,生产电机所用全部原材料,可以在方圆20公里内买齐,这样密度的供应链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也是国内约大部分企业不愿搬到国外的主要原因。
内地虽然有广阔土地,但试想一样,这些工厂都散开到内地了,这个集中的资源优势还将存在吗?!我实在不敢想象,我们一个马达上有二十几个厂商生产的上百种料件,让每家供货商每天都跑几百公里送货到厂时来……这个附加成本将上升到何种程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出口行业中,除了取材单一,而且对运输成本不敏感的产业(比如服装)可以考虑向内地迁移外,其它制造业还是不搬为妙,因为搬的不只是一个厂,而是一整个供应链!
这,就是经济规律,不是搞三线建设,不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原帖由 世纪好人 于 2008-10-29 11:59 发表
BULL兄弟提到了国家倡导的产业转移,我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产业转移,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产业升级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ZF的意图是,将沿海地区的基础制造业转入内地省份,而沿海发达地区的空出来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

本人身处武汉,也和人探讨过沿海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来的运输成本和产业链的问题。我窃以为沿海现在产业迁移到内地困难很大最关键的原因不是产业集中在某地,而是市场集中在哪里。那么多的企业以海外为主要市场,肯定要选择沿海作为自己的落脚地,但是如果企业能盘算盘算国内市场,当然,关键是政府要给政策想办法把内地市场做起来,这个时候,随着河运,铁路公路等配套设施以及中部地区其他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转移也是可以做到的吗。况且这样,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均衡和国家安全也是益处颇多。沿海很多务工人员也都是内地出去的吗,这样的产业转移,对于每年的交通运输压力,最典型的春运,那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原帖由 bull 于 2008-10-29 13:20 发表

本人身处武汉,也和人探讨过沿海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来的运输成本和产业链的问题。我窃以为沿海现在产业迁移到内地困难很大最关键的原因不是产业集中在某地,而是市场集中在哪里。那么多的企业以海外为主要市场,肯 ...


嗯,这个想法基本是成立的,对于目标主要是国内市场的企业而言,理所当然应该将工厂置于国内交通便利的地区,比如BULL所处的武汉。
但在运输、产业配套成本没降下来之前,内地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还不如越南具备吸引力。

另外,我前面还有一个问题没讲完:即便沿海的笼子腾出来了,是不是能有足够的“高级鸟”进驻,是个更要命的问题。如果低端企业都搬去内地,国际上的高端企业又不愿来沿海,那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
以牺牲沿海为代价发展内地的经济,与杀鸡取卵又有何异?
和长三角比,制鞋、服装产业,税收也不如电子加工。

由于东莞开放早,地皮基本用光,也有驱逐一部分低税收的企业,换一部分高税收企业的想法。

不过正好赶上全球经济危机,老的赶跑了,新的又没跟上。
]]
即便是美国,照样是沿海发达,内陆穷。海运成本比陆运便宜决定了成本优势。

中国的消费需求,肯定是赶不上全世界的消费需求的。这就决定了内陆地区的成本必然要高。(除掉少部分内陆资源可以就近使用的)。

以炼钢为例,山西本省就有大量的煤炭。可是为了节约铁矿石和成品的运输成本,太钢宁可跑到河北去建厂。

如果中国只有5亿人,内地种粮食,城市密度稀一点,沿海搞工业,人口密集一点,倒是很不错的一个格局。
世界上的发达工业区都是临海的,可见制造业对于地理位置是很敏感的。
如果硬要逼它们去内地,那它们宁愿去越南。越南这些年可是从中国挖了很多工厂走。很多港商台商宁愿放弃同文同种的优势去言语不通的越南设厂,可见对商人而言,民族感情还是敌不过经济利益的诱惑。
呵呵,樓上幾位看法正是, 內地才真正合適發展非製造業啊~
老家江西這兩年也終於想通了,花大力氣搞自己的優勢產業: 林業和旅遊業, 致力於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的後花園
:lol
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中国人多,也即是全世界的高级产业都搬到中国来,还是不够中国吃。。。况人家也不都是飞机大炮这样的高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