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工业对比及战争走向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22:35
]]
就是工业力的问题
现在的国际局势,还会允许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吗?估计大战一旦爆发,首先崩溃的就是各参战国的经济。中美因为台湾而开战,对双方的经济都是重大打击。
工业当然最重要,农业,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同样构成国家实力,并且构成形式也很重要。
比如:
以手工业和轻工业组成的工业当然敌不过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同产值国家了,
另外人均产值也非常重要,
比如美国农民一个人可以养十个人,这意味着其它九个人紧急时都可以投入到某方面形成力量,中国一个人养1.8个人,三个人里边至少就得有两个人呆在土地上。
战争打的就是工业能力!机械化战争拼的就是生产力!
工业当然最重要,农业,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同样构成国家实力,并且构成形式也很重要。:handshake
此外国土面积、政治体制也很重要。
LZ的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如此浅显的工业比较:L 请你能不能深入的研究一下二战。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1-9 23:36 发表
比如美国农民一个人可以养十个人,这意味着其它九个人紧急时都可以投入到某方面形成力量,中国一个人养1.8个人,三个人里边至少就得有两个人呆在土地上。 ...

这个数据有问题,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现在已经能够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了,只不过解放的劳动力无法找到适当工作,所以等于隐性失业状态。如果出现紧急事态,不可能发生三个人里边至少就得有两个人呆在土地上这种事的。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7-11-10 13:30 发表

这个数据有问题,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现在已经能够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了,只不过解放的劳动力无法找到适当工作,所以等于隐性失业状态。如果出现紧急事态,不可能发生三个人里边至少就得有两个人呆在土地上这种事的。

我是打比方。
我说的是二战期。
]]
原帖由 wanghywanghy 于 2007-11-9 22:18 发表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工业,进一步说重工业,可以从经济,工业实力角度
说明战争的大方向。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 ...

你这只是个加工工业的产值数字,没有包括采矿工业,电力工业,建筑工业...等部门
而且1937年正是美国大萧条的时期,与德国苏联等正扩军备战的国家的比值还不能反应其真实水平。
美国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大概应该是英法德意日苏的总和吧。

比如苏联,从事的就主要是生产线的中段,原材料的生产依赖美国援助的程度很高,特别是铝,80%是美国援助的。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11-12 08:30 发表
美国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大概应该是英法德意日苏的总和吧。

比如苏联,从事的就主要是生产线的中段,原材料的生产依赖美国援助的程度很高,特别是铝,80%是美国援助的。



大概应该是英法德意日苏的总和吧。
——————绝对没你说的那么强。是英法日的总和还差不多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11-12 08:30 发表
美国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大概应该是英法德意日苏的总和吧。

比如苏联,从事的就主要是生产线的中段,原材料的生产依赖美国援助的程度很高,特别是铝,80%是美国援助的。

有可能,因为当时只有美国的本土不受战争的影响和破坏。
打仗靠的是综合国力,中国占着的人口优势在各列强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
美国 680亿美金
英国220
法国100
德国170
苏联190
意大利60
日本40
]]
人口的优势也要有组织才能发挥出来。
工业生产能力只是基础,怎么运用这些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还是致命的,德国和法国合起来能造18万只枪,但是都去造枪了吗?到43年德国的轻工业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妇女还没有完全动员,居民消费工业占着一定的比重,可苏联却全在造飞机大炮。说白了,元首还是没有斯大林独裁,所以没玩过他。
其实日本和美国的对比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美国的重点并不在日本身上,大部分"空军", 大部分陆军都在欧洲,而海上力量中,为了打赢大西洋战役和登陆欧洲,也要将相当比例的造船工业用于自由轮,护航航母,人造码头,登陆艇等等。至于对外援助也主要是给了欧洲战场的英国和苏联。亚洲盟国只是一点点。
所以,用于日本人身上的只是整体国力的一小半而已。所以日本并非是用4万条枪去对40万条枪。 本来比例没那么悬殊。美军的作战能力和意志是加速日本崩溃的另一重要因素,而不单只是靠国力。这点日本人后来也不得不承认。
如果当时不是国府在战前从德国进口了1亿马克的军火和苏联提供的上亿卢布的军火,就凭中国那点现代工业,小日本说三个月灭亡中国决非夸张。
二战盟军战胜德国实际上是美国战胜了德国。
如果说二战胜利美国和苏联的功绩相当的话, 那么就战胜德国而言我认为苏联的功绩还是要排在美国前面。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11-14 09:50 发表

比这6国的总和是弱一点,但也不是差太多。 至于英法日,不过相当于美国的四成而已。
而且,1937年美国还处在大萧条之中,数字肯定是保守的

我说数字游戏砖家,你用钢产量来衡量各国的军事潜力更符合实际吧!
原帖由 zgsh 于 2007-11-14 21:00 发表

我说数字游戏砖家,你用钢产量来衡量各国的军事潜力更符合实际吧!

你就不会自己学着找点资料看看? 呵呵,二战时期,钢产量是与一个国家的国力基本成正比的,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1938年:
美国:8200万吨
德国:2300万吨
苏联:1850万吨
英国:1300万吨
法国:790万吨
日本:670万吨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11-14 21:17 发表

你就不会自己学着找点资料看看? 呵呵,二战时期,钢产量是与一个国家的国力基本成正比的,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1938年:
美国:8200万吨
德国:2300万吨
苏联:1850万吨
英国:1300万吨
法国:790万吨
日本: ...

我记得一个1940年的钢产量,美国5000万吨,德国3000万吨,苏联2700万吨,英国1500万吨,日本600万吨。和你的数据出入也太大了点。我想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砖家的数据更权威;P ;P
http://euroasia.cass.cn/Chinese/book/History/Second/3/012.htm

当然,我不知道柏林秘密谈判的实质或性质,但是,却深深地感觉到它的重要性。
这时,日本大使奉松冈之召前往欧洲大陆同他会晤,我想,我应托他把一些相反的意见
带交他的首长。如果重光先生对英国和美国心怀敌意,并且致力于对我们作战的话,他
一定是一个擅长欺骗的人;他以彬彬有礼的姿态接受了替我带信的任务。结果,他没有
成行,于是,我把那封信用电报发给我驻莫斯科的大使,以便在松冈先生经由西伯利亚
铁路归国时交给他。
   
丘吉尔先生致松冈洋右先生       1941年4月2日
    我冒昧地提出几个在我看来值得日本帝国政府与人民注意的问题。
    1.德国既无制海权,也不能在白昼控制英国的上空,难道它能在1941年春季、夏
季或秋季进攻或征服大不列颠?德国是否会作这样的尝试?等待这些问题水落石出以后
再说,难道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2.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把它们的全部工业转入战时生产的情况下,德国对英国船舶
的袭击,能否猛烈到足以阻止美援抵达英国海岸的程度?
    3.日本参加三国同盟条约,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美国参战的可能性?
    4.如果美国加入大不列颠一边作战,而日本则站在轴心国一边,这两个英语国家
的海军优势,难道不足以使它们先行收拾欧洲的轴心国家,而后倾注其联合力量对付日
本?
    5.对德国来说,意大利是一支力量,还是一个负担?意大利舰队的威力是否名副
其实?它的虚名是否还像以前那么大?
    6.在1941年末以前,英国空军的力量是否会超过德国?
    在1942年末以前,是否会大大超过?
    7.随着岁月的推移,被德国军队和秘密警察压制着的许多国家,是越来越喜欢德
国人,还是越来越不喜欢他们?
    8.1941年,美国的钢产量将达到七千五百万吨,大不列颠的钢产量约可达到一千
二百五十万吨,总计将近九千万吨,这是否确实?如果德国像上次大战一样战败,日本
的七百万吨钢产量,难道足以供单独作战之用?
    日本可以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得出避免一场严重灾难并大大改进其与西方两大海
军强国关系的论断。
   
我在写这封信时,心情是相当愉快的,现在我也不在乎这封信写得像样不像样。
白云居士关于美苏对德功绩的评论是中肯的!:handshake
]]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11-14 21:42 发表

我的数字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战争潜力》一书中的数字, 信不信拉倒。

我的数字是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三卷〉,没有PLA的权威呀;P ;P
]]
]]
ZGSH朋友能否指明你说的数字是《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三卷》第几章的?
]]
]]
ZGSH你还没说你的数字是《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三卷》第几章的?我还在等回话呢。
另外多问一句,你不会是CD有名的止戈氏教主吧?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11-14 22:42 发表

历史不是靠你拍脑袋能想明白的, 1942年苏联产T34是15000辆左右,按车重30吨算,也不过45万吨,不到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据朱可夫回忆录,苏联的装甲钢接近一半来自美国。也就是说,T-34的坦克生产也不过是其总产 ...

1942年苏联产T34是15000辆左右,按车重30吨算,也不过45万吨,不到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无语了!;P ;P
原帖由 zgsh 于 2007-11-14 22:55 发表

1942年苏联产T34是15000辆左右,按车重30吨算,也不过45万吨,不到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无语了!;P ;P

那你就自己去想象吧,自己不找史料,别人找的史料你又不信,那只好你自己玩了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11-14 22:42 发表

历史不是靠你拍脑袋能想明白的, 1942年苏联产T34是15000辆左右,按车重30吨算,也不过45万吨,不到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据朱可夫回忆录,苏联的装甲钢接近一半来自美国。也就是说,T-34的坦克生产也不过是其总产 ...

说了一大通也没说到点子上,我替你辩解吧!同期的德国和苏联在建造一辆坦克所耗工时相差悬殊,是造成德国坦克产量远不如苏联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钢产量。;P ;P
原帖由 zgsh 于 2007-11-14 23:05 发表

说了一大通也没说到点子上,我替你辩解吧!同期的德国和苏联在建造一辆坦克所耗工时相差悬殊,是造成德国坦克产量远不如苏联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钢产量。;P ;P

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牵涉到德国的坦克产量问题,谈的是苏联支撑战争的能力问题,你又神经错乱了吧?
而且,德国需要工时比较长的豹,虎王在1942年都还没有呢,虎式在1942年8月才有第一批几辆进入部队, 42年的主力是3号和4号坦克,4号在1942年生产不足1000辆,1943年就成产了近4000辆,关键还是生产的组织上。
你这样找话题给自己造台阶,可没兴趣陪你,
对了,上边人家问你呢,你的史料呢,拿出来给大家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