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忠魂:北洋舰队与甲午海战[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5:25
转自龙行天下

超空泡鱼雷
根据中国军舰博物馆相关资料编写
转载请注明

北洋海军的肇建始自1871年暂调福建与南洋的操江、湄云、飞云、镇海四舰巡防北方海域,它的开始较晚,实力在全国四个舰队中最初也是敬陪末座,但因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大力支持,将大部海军经费都拨用于北洋,并强征各舰队的军舰加入北洋舰队,所以它的实力很快就窜升为全国第一。
与马江之役福建舰队参战各舰是以福州船政局自行建造的舰艇为主不同,北洋舰队都是以英德制造的进口战舰为主,国产舰船只是作为辅助运输或练习舰之用。而马江之役时的福建舰队充其量只能视为驾着轮船的旧水师而已,与后来有北洋海军章程为组织作业标准的北洋舰队,其现代化程度自是有不小的差距。当1885年镇远、定远两舰回国时,北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远超过其它各海军了。
1886年四月,北洋舰队举行第一次大会操,南洋舰队亦派南琛、南瑞、开济三舰参加;一时军容壮盛,气象一新。当时中国海军各舰队拥有军舰78艘,总吨位83,900吨,实力曾一度名列世界第八(日本只列名第十六)。不过因为慈禧太后的修建颐和园、光绪帝大婚、黄河河工等巨大开支使得清朝财政极度拮据,海军从1888年后几乎就完全停止增建新舰了。



黄海海战前锚泊在威海卫泊地的北洋舰队,左起为镇远、定远、超勇、致远、经远、靖远、济远、扬威各舰/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北洋舰队总司令部——海军公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6 15:51:34编辑过]
转自龙行天下

超空泡鱼雷
根据中国军舰博物馆相关资料编写
转载请注明

北洋海军的肇建始自1871年暂调福建与南洋的操江、湄云、飞云、镇海四舰巡防北方海域,它的开始较晚,实力在全国四个舰队中最初也是敬陪末座,但因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大力支持,将大部海军经费都拨用于北洋,并强征各舰队的军舰加入北洋舰队,所以它的实力很快就窜升为全国第一。
与马江之役福建舰队参战各舰是以福州船政局自行建造的舰艇为主不同,北洋舰队都是以英德制造的进口战舰为主,国产舰船只是作为辅助运输或练习舰之用。而马江之役时的福建舰队充其量只能视为驾着轮船的旧水师而已,与后来有北洋海军章程为组织作业标准的北洋舰队,其现代化程度自是有不小的差距。当1885年镇远、定远两舰回国时,北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远超过其它各海军了。
1886年四月,北洋舰队举行第一次大会操,南洋舰队亦派南琛、南瑞、开济三舰参加;一时军容壮盛,气象一新。当时中国海军各舰队拥有军舰78艘,总吨位83,900吨,实力曾一度名列世界第八(日本只列名第十六)。不过因为慈禧太后的修建颐和园、光绪帝大婚、黄河河工等巨大开支使得清朝财政极度拮据,海军从1888年后几乎就完全停止增建新舰了。



黄海海战前锚泊在威海卫泊地的北洋舰队,左起为镇远、定远、超勇、致远、经远、靖远、济远、扬威各舰/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北洋舰队总司令部——海军公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6 15:51:34编辑过]
就在中法马江之役的十年后,中国海军的噩运再度来临。1894年,为了朝鲜问题,日本舰队于7月25日在丰岛突袭我运兵船队,租用英商的运兵船高升号被日军浪速号巡洋舰击沉,清陆军溺毙871人。(下令击沉高升号的浪速舰长即1905年日俄对马海峡之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 而高升的损失则由清廷1902年12月28日赔偿英商3.3万英磅做为补偿。)同役运输舰操江被俘,炮舰广乙搁浅弃船。
9月17日黄海大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爆发,巡洋舰致远、经远、超勇、扬威战沉,广甲搁浅;阵亡与随船沉没者共六百余人;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因两次逃离前线遭军前正法(济远擅离战场之事至今仍是一大疑案)。是年10月,北洋剩余各舰退入威海卫自保。
1895年初,日军登陆威海卫夺得南岸之龙庙嘴炮台,发炮攻击湾内北洋水师各舰,并配合鱼雷艇的偷袭,将来远、威远、靖远击沉,定远中弹搁浅。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将领皆自杀;其余10舰于2月17日投降日本。其中数舰(包括镇远、平远、广丙、镇中及鱼雷艇福龙等)皆编入日本舰队服役。



锚泊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各舰,包括济远、平远、广丙、济远、镇北、镇远等舰



锚泊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各舰

黄海一役中国惨败的原因很多,一般讨论都认为北洋舰队是败在以横队迎敌,其实这并非重点。因为从硬件方面来说清军的装备较旧,船速与炮速都较慢,造成指挥官任何战术运动都会受到限制,未必就有能力走纵队迎敌;软件方面,官兵的训练不够扎实,不管那一种队型执行时都会走了样;就算走纵队迎敌也未必就能获胜。
其次,黄海战后全舰队龟缩在威海卫湾坐以待毙内更是败笔。舰队之所以有价值乃在于能在大洋上机动投射火力,泊在港内充当浮动炮台真是枉费清廷多年来投资千万银两建设现代海军。不过这并非特例,当年清朝上上下下包含洋务起家的李鸿章莫不都是“重炮轻船”的观念;而这种“以陆制海”的心理到了民国之后很多年都还主宰着中国的高层政策。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失败,最后中国除割让台湾外,还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日本从此有了充份的资本振兴实业,建设联合舰队,成为世界三大海军国之一;反观中国,从此陷入贫困落后不能自拔的惨境,海军也自此丧失地位,成为陆军军阀的附庸。
而清廷这笔两亿多两的战债,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但总括清廷30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两千万两,而战前李鸿章因颐和园等工程挪用海军款致不足更新装备之数更仅不过区区六百万两而已!一招之差,影响中日两国命运至今,重读这段历史者怎能不浩叹?
以下将北洋海军自1871年第一艘被调入的操江舰服役开始,至1895年甲午战争全歼之前,各舰以完工成军年代为顺序排列介绍。由于部份舰只在各舰队间迭有调动,故其归属以服役期最长或曾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当时之所属为准。

操江
兵 船/运输舰。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的第二号舰,1869年五月完工,造价83305.9两,与惠吉为同级舰,所有船壳机具都为自制,是中国第一艘自制的“暗轮”船(即螺旋桨在水下的轮船)。本舰亦为木质船身无装甲,长180呎,宽27.8呎,吃水9呎;排水量950吨,载货640吨;425匹马力,航速约 9节。装备四门160毫米口径炮;乘员91人,首任管带为马复震。
本舰原属南洋舰队,于1871年被李鸿章借调到天津巡弋北洋,在1894年7月 25日中日甲午战争的丰岛之役中被日本巡洋舰秋津洲于牙山俘获,当时管带为王永发(王于甲午战争结束后被遣返中国而被清廷免职)。
操江舰被俘后于当年的9月12日编入日本海军籍,于1898年3月31日重新划分为二等炮舰,并兼做测量舰之用。1903年5月22日在根室湾触礁搁浅,当年10月26日自海军除籍改为内务省神户港与兵库县的检疫船;1924年以机帆船操江丸登录船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到了1965年居然才除籍,是日本海军曾经辖属舰艇中最长寿的一艘;而当时两岸的中国政府完全不知操江舰仍在日本,竟未曾留下任何记录。





操江号运输舰



操江号运输舰被日军俘虏后影,当时她主机状况不良,大部份要依靠风帆来航行.



1902年自台湾回航日本神户的“操江”舰,当时本舰隶属马公要港部
湄云
兵船/练习舰。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二号舰,1869年12月6日完工,造价16.3万两,由法国人达士博监造。本舰为木质船身,长175呎,宽23.4呎,舱深14.3呎,吃水10.6呎;排水量578吨,由法国进口的320匹马力主机,航速约9节。原装备一门6.3吋炮,两门4.7吋炮,1891年再加装一门64磅炮、四门20磅炮。乘员70人,首任管带为游击吴世忠。
本舰原属福建舰队,但在1872年应盛京将军之请调入北洋舰队。1895年3月6日在营口被日本海军俘获,6月5日以湄云之原名登录为日本海军舰艇,但不久又在7月7日除籍,于三国干涉还辽将旅顺归还中国时,在7月12日与另一艘小轮一同收回;在日本只有短短的一个月。



湄云舰曾被日军俘虏编入军籍一个月,所以能留下这一张图片(现藏日本防卫厅),全世界大概也只剩下这一张了

海镜
炮船/运输船。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十三号舰,1873年11月8日下水完工,造价16.7万两。木质船身无装甲,船长208呎,宽32呎,舱深16.5呎,吃水13.9呎;排水量1358吨。福州厂自制主机,600匹马力,航速约9节。装备一门160毫米炮,两门120毫米炮。乘员180人。
在甲午战前,其实尚有一艘新的海镜号正在旅顺船坞动工中,但因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将新海镜船身铁材拆走,而将旧的海镜留下,故历史上仍只有旧海镜一艘。该舰自海军除役后曾交招商局使用.

泰安

炮船,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十九号舰,1876年12月2日完工下水,造价16.2万两。木质船身无装甲,长204.4呎,宽33.5呎,舱深16.5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58吨,马力580匹,航速约10节。乘员180人,装备10门炮。
1877年5月,本舰成军后不久即被调往北洋,后一直留在北方;民国后本舰成为浙江省之水警船,曾被孙传芳等军阀征用与北伐军战斗,于1927年3月21日在南通被投诚北伐军的闽系海军所俘;1937年在镇海甬江口自沉以阻塞航道防止日军登陆。

威远
炮船/练习舰,是中国的第一艘铁肋柚木壳船,铁肋是由法国进口,主机则从英国采购,交福州船政局装配,为其建造之第廿号舰。1877年5月15日完工下水,造价19.5万两。舰身长217.1呎,宽31.1呎,舱深17.8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68吨;750匹马力,顺风航速约16节。乘员124人,管带为游击编阶;装备一门7吋Armstrong炮,六门4.7吋炮。
本舰原属福建舰队,后拨归北洋;于1895年2月6日晨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23号雷艇偷袭以鱼雷击沉,当时管带为林颖启。


威远舰/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威远舰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鱼雷艇击沉后的照片,背景即是刘公岛
康济(复济)
炮船/练习舰,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廿二号舰,1879年7月21日完工下水,造价21.1万两。木质船身无装甲,排水量1310吨,长217.1呎,宽31.1呎,舱深17.8呎,吃水13.8呎;750匹马力,航速12节;乘员124人,管带为游击编阶;装备11门炮。
本舰原属福建舰队,后拨归北洋;甲午黄海海战后本舰与北洋各舰一同被困在威海卫港内,1895年2月17日北洋舰队十舰投降日本时,仅本舰被解除武装后释放担任最悲怆的任务:载着丁汝昌、刘步蟾等七名自裁将领的灵柩和幸存的一千多名海军官兵及洋员默默离开威海卫;当时管带为萨镇冰,萨清末即出任舰队统制,民初官至海军总长。
康济舰后曾装备两具鱼雷发射管,并于1896年改名为复济,有的书上以为复济是与通济同级的新舰,其实不确。本舰于1910年除役。



甲午战后北洋舰队硕果仅存的军舰康济号练习舰/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中、镇边
“蚊子船”,即炮船,是策电的改进型Epsilon级(即希腊文的E字),同样由英国Armstrong厂建造,每艘造价15万两;木质船身外包钢板无装甲,长127呎,宽29呎,吃水9.5呎;排水量440吨。各舰实马力镇中与镇边两舰为400匹,其余为350匹双轴推进,航速约8节;装备一门11吋之38吨Armstrong炮,两门3吋之12磅炮。管带为都司编阶;乘员编制镇中、镇东、镇北三舰为55人,其余54人(因每两舰共享一医官,故编制上有一人之差)。
本级舰为双头双向可行类似渡轮之设计,仅舰炮就重达一百多吨,速度极慢灵活度极差完全不适合远洋作战;唯一可取之处是稳定性尚佳,可充作海岸防御的浮动炮台。
虽然“蚊子船”整体性能不佳,但没有海洋战略观的清廷却觉得这种军舰炮大又便宜,颇觉划算而一再采购。其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舰原本为代南洋订购,但各舰于1879年11月30日抵达大沽交货后却被李鸿章留在北洋,另以四艘策电级的旧舰交换。镇中与镇边两舰为代山东省订购,于1881年8月22日抵华后亦被李鸿章纳入北洋舰队一同操练。另代广东订购同型舰一艘名为海镜清,于1881年7月25日在广州交船。
虽然清廷对“蚊子船”特别青睐,但这种军舰对争取制海权根本是毫无用处的。1880年镇,西、南、北四舰赴渤海巡视,镇南舰在海洋岛触礁;后虽被救出但管带邓世昌被革职摘顶。
六艘镇字号舰皆参加中日甲午海战,于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投降后,于3月16日全部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服役,于1898年3月21日改列为二等炮舰级。1903年8月21日六舰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其中镇东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南舰1908年5月15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西舰于1908年5月23日转隶文部省;镇北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
上述四舰在日军时代因舰况不佳,无甚贡献;唯有镇中与镇边两舰由于船龄较新,在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之役时尚被日军派赴中国大沽执勤;镇中与镇边两舰皆于1906年6月8日报废,镇中于1909年转售,镇边则于当年7月16日改隶司法省.


镇中号炮舰


镇东号炮舰



六艘镇字号炮舰泊在一起的壮观场面


镇西号炮舰/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镇北号炮舰被日军俘获后影
超勇、扬威
巡洋舰,又称“快碰船”,即快船还装有冲角能撞击敌舰之意。扬威与超勇系英国Armstrong 厂建造,先后于1881年的7月15与15日完工,两舰造价共计65万两银。
两舰为木身外包钢板,炮塔有1吋装甲,舰桥0.5吋,甲板为0.27吋装甲。舰身长210呎,宽31.7呎,吃水15.6呎;排水量1,350吨。四座锅炉,往复式蒸汽主机产生2,677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至16节,巡航8节。装备两门254毫米炮,四门4.7吋炮,两门2.75吋炮,四门轮转式(Gatling)机炮;乘员137名,管带为参将编阶。
两舰是延续李鸿章对Alpha级及Epsilon级蚊炮船的偏爱而接续订造的改进放大型,仍由 George Rendel设计。本级舰的主炮塔设计非常奇特,是以固定式炮塔内装可转向式的主炮方式为之,所以炮塔有数个射向的开口(正前方开40度角,左右各开70度角),造型好象亭子一样。同级舰日本于同年亦购买了一艘,命名筑紫。
两舰由丁汝昌(时正当其任北洋水师提督前)率林泰曾,邓世昌及中国水兵264人乘海镜号运输舰赴英国接舰,1881年 8月3日举行升旗,并由英海军舰长Clayon协助驶回。这是清朝黄龙旗第一次随舰航行海外,途中扬威曾发生因缺煤而飘流地中海两昼夜的惊险事件(原因竟是英国米契尔公司少装了30吨的煤),超勇亦在过苏伊士运河时触礁车叶受损。两舰历经万里远航而返,终于1881年11月22日安抵天津大沽。
两舰皆于1894年9月17日的海战中被日军击毁,扬威且为脱逃的济远舰拦腰撞上而沉。超勇管带黄建勋拒绝属下搭救随舰自沉,官兵125人死;扬威管带林履中亦投海死,落水官兵有65人为鱼雷艇救起,其余阵亡57人。



扬威舰



扬威舰完工时景,注意她的固定式炮塔与其内的可转向式主炮/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超勇舰



超勇舰

一、二、三、四
钢质船壳单雷艇,北洋舰队向德国Vulcan厂订造,为中国第一批鱼雷艇(亦称单雷艇);排水量 28吨,艇身长88呎,宽10呎,吃水3.3呎;一座燃煤锅炉一部往复式蒸汽主机,650匹马力,速率13.2节。 装备有一门37毫米炮,一具可转向150度的14吋鱼雷发射管及四枚备射鱼雷;乘员16人。每艘费用 6.5万马克,各艇与镇远、定远二舰同在1881年下订,并由德国运来材料于1882年在大沽船坞装配完工。各艇后下落不明,有可能于1895年2月7日损失于威海卫。
定远、镇远
铁甲战斗舰,由位于德国Stettin的Vulcan厂建造,每艘造价620万马克;1881年起工,同年12月22日定远舰下水,次年11月28日镇远舰下水;1885年抵华交舰。两舰长298.5呎,宽64呎,舱深24.28呎,吃水19.6呎;标准排水量7144 吨,满载排水量7335吨。全舰钢面铁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14吋,舷侧为12吋,甲板为3吋,舰桥为8吋,装甲共重1461吨;水密隔舱多达两百多个。
动力系统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主机,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另配有8仟瓦与2仟瓦探照灯各一具,由三台发电机提供70仟瓦的电力。乘员329人,管带为总兵编阶;装备四门12.2吋(305毫米)25倍径之主炮(两座双连装炮塔,水压动力),二门6吋(150毫米)副炮,37毫米五管回转式(Gatling)机炮8门,3 支380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21发鱼雷)。当年两舰号称东亚第一巨舰。



还是黑色舰身鹅黄烟囱涂装的镇远舰,请注意其后方架上放置的镇一号鱼雷艇



建造中的定远舰/CPL  

镇远、定远二舰与济远号巡洋舰为同批订购,三舰本应于1884年交舰回国,但其时正当中法战争时期,德国遂以此为理由拒绝交舰;直到1895年中法议和后方将三舰交付中国,三舰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手驾驶于1885年10月底抵达天津大沽口。同样情况亦发生在甲午战争时英国拒绝交付海圻、海天两舰予中国。


挂着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手驾驶抵华的定远、镇远二舰

1886年8月,李鸿章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并晋见日皇;定镇两舰的坚甲巨炮震撼了日本全国上下。但当时的东京吴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大佐上舰参观后却对旁人说此舰队必不堪一击,因为清朝水兵竟在堂堂主炮上晾晒衣裤;后来证明东乡所见果然不假。这就是著名的定远舰“炮上晾裤”的故事。
镇、定两舰访日后续至海参威,回程时于8月9日至长崎入坞却于15日爆发了“兵捕互斗”的意外事件,起因为日警故意对中国水兵挑衅造成互殴而死伤多人,最后虽然由中日双方互相赔偿对方死者了事,但 镇、定两舰却因此被留置长崎船坞让日人好好研究了几个月;实在令人不得不怀疑日警的挑衅是否其情报单位故意安排的。




定远舰访日时停泊于长崎港湾内

到了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定、镇二舰的船速与火炮性能已经赶不上同时代的日舰了,但赖其坚厚的装甲使两舰在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中虽被日军击得千疮百孔(定远中弹159发,死17人伤38人;镇远中弹 220 发,死13人伤28人),却仍能存活。不过因为火炮射速太慢(战前预定花费35.4万两为两舰换装各六门速射炮,但终因预算不足而未实现),主炮炮弹存量亦不足(305毫米主炮弹两舰合计仅197发,战争结束后仅镇远存25发,副炮弹全部打完),战果并不显著,否则依日旗舰松岛仅捱了镇远一炮就引发大火,死17人伤68 人;若能持续这种火力,日本在这场海战中断无胜利的可能。
1894年10月残余清舰退入威海卫港自保,11月14日镇远舰在进港时因避浮标底部触礁擦撞损伤,经紧急以木板补漏暂时控制住状况,但因旅顺船坞于一周后即被日军攻陷,本舰事实上已不可能进坞修复出海再战,北洋舰队实力大损,管带林泰曾因之于次日夜引咎服毒自杀,由帮带杨用霖接任。
1895年2月4日定远舰被突入港内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击中左舷漏水,清军急忙移动舰位坐礁浅滩上当做炮台使用,旗舰改移镇远舰。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发炮击毁;次日清军将定远舰爆破管带刘步蟾自杀,12日提督丁汝昌与镇远管带杨用霖亦皆自杀;2月17日日军入威海卫,镇远与其它残存各清舰共十艘同时向日军投降(定远被毁时舰上落水逃离官兵中有一三管轮名黎元洪,大难不死后改投陆军,民国后做过两任大总统)。



1895年2月4日定远舰被日军鱼雷艇击中搁浅,后又被炮台击毁的照片



定远舰自爆后的残破景象

两舰上尚各装载有两艘小型鱼雷艇即定一、定二与镇一、镇二等四艘。各艇长19.7米,吃水 1.07米;钢质船壳排水量15.7吨,91匹马力,航速15节;乘员7人,装备二门炮与38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各艇装在2米高的架上以蒸汽动力吊杆吊放。四艘艇在1895年2月7日跟随左队一号鱼雷艇意图逃离威海卫封锁时皆被日军俘获,其中一艘后被命名为TB-28号。
定远舰于1896年由日本民间打捞,将部份遗物陈列于北九州太宰天满宫之定远馆至今; 而定远舰的舵轮后来竟成为长崎港边一个英国人Thomas Glover住宅中的咖啡桌(5呎的舵轮幅轴间隙则铺上桌板,舵轮底下加装单轴三脚,舵柄仍伸向四方而成为一可转动的咖啡桌)。1970年后该住宅成为长崎的一个观光景点Glover Garden,而定远舰舵轮咖啡桌至今仍偶在该屋的起居室中展出。
镇远舰则在1905年3月16日入籍日本舰队,仍名镇远,是日本海军拥有的第一艘战斗舰;她曾参加日俄战争,为第三舰队第五战队之一员及明治卅三年在神户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定为二等战列舰级,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级,1911年4月1日除籍作为武器试射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遗船锚、锚链、炮弹等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直到抗战胜利后方为我国索回,由日本归还之飞星与隆顺二轮载返置于青岛海军官校内;北京人民解放军史馆成立后移置馆内展示。



原置日本上野公园,战后归还中国,现藏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镇远舰铁锚
济远
钢壳巡洋舰,德国Stettin的Vulcan厂建造,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 8月完工,10月驶抵大沽。本舰原始计划为定远级的第三号舰,但因预算原因缩小而变成巡洋舰,造价为62 万两银。济远舰初建成时即被人批评设计有问题,因其穹甲在水线下防护力不佳,且舰内空间狭窄装煤量少,加上造舰费极高;结果负责订造本舰的钦差大臣李凤苞竟被革职。
本舰舰身长236.3呎,宽34.5呎,吃水15.75呎;排水量2355吨,炮塔有厚达14吋的装甲,甲板亦有4吋装甲。她原有三枝主桅但后来撤除只剩下一枝。动力系统为四座锅炉,28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节。乘员202 人,舰艏装备一座双联装Krupp厂的210毫米炮塔,舰尾装置一门150毫米炮塔,四门3吋炮,四具15吋鱼雷发射管(其中一具在水下),9挺机枪。如镇、定二舰般、济远舰上亦配备有两艘舰载小型鱼雷艇。



德国建造,单桅单烟囱的济远号巡洋舰;她其实原来有三根主桅


停泊湾中的济远舰,黑色的舰体涂装表示是在甲午战前所摄




济远舰战前停泊于旅顺港,右上那一艘可能是广丙

1894年7月25日,本舰因护航高升号运兵船而与日舰爆发丰岛海战,大副沉寿昌以下阵亡13人伤40余人,本舰曾暂挂白旗欺骗敌舰而得趁隙逃脱。当年9月17日本舰再参加黄海海战,死5人伤10人,又疑似因临阵脱逃且撞沉扬威舰;所以战后管带方伯谦立刻被判军前正法,当月24日于旅顺被斩首(注)。事后舰队官兵与洋员皆为之抱不平,因为当年并没有像今天这种进步的通讯设备,在汪洋大海的战场上散失并不一定就是阵前逃亡;何况当丰岛之役济远单舰被日军三舰围攻时,尚且发炮击中日旗舰吉野之舰艏。
注:导火线可能出在其所护航的高升轮被击沉,溺死淮军官兵近九百人;但更大的可能却是李鸿章多年耗费巨资建立的北洋舰队竟如此的不堪一击,朝廷中的反李守旧派反扑需要有人顶罪;于是马尾学堂一期毕业,1876年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校的方伯谦不但人头落地,身后还被羞辱百年至今。
本舰黄海战后避入威海卫,管带遗职由原广乙管带林国祥接任。本舰于1895年2月17日甲午战败后与其它清舰同时向日军投降,后于当年3月26日编入日本舰队服役,列为巡洋舰级,1898年3月改为三等海防舰级。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本舰隶属日本第三舰队。于11月30日支持旅顺203高地攻击行动时,在旅顺港外的羊头洼海域触俄国水雷而沉没。1982年4月,烟台救捞局的打捞船捞起济远舰之前后主炮与右主锚,现存放在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展示。


济远号巡洋舰被日军接收后的照片/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济远舰被日本俘虏后挂上太阳旗成为日本海军之一员


参加日俄战争的济远舰布防于漂满浮冰的海域


济远的遗物:铁锚
福龙
德国Schichau公司Elbing厂建造之鱼雷快艇,1886年完工,造价5.7万两。钢质船壳,排水量144吨,艇身长140.25 呎,宽16.5呎,吃水7.5呎;一座燃煤锅炉单轴推进,马力1597匹,航速22.5节。装备两门37毫米炮,两具14吋鱼雷发射管,另有两枚备射鱼雷;乘员20人。
本艇原属福建,后调入北洋舰队。 甲午黄海海战时本艇由管带蔡廷干率领,曾在40米的近处对日舰西京丸连放三枚鱼雷竟然都未命中(当时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正乘坐此舰观战)。
本艇为1895年2月7日由左一管带王平率领由威海卫北口逃离的13艘鱼雷艇之一,脱逃失败后被日军俘虏后于当年2月27日以原名编入日本舰队服役。 本艇曾参加明治卅三年在神户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及1905年的日俄战争,为第五艇队指挥艇;于1908年4月1日除籍。



福龙号鱼雷艇



福龙号鱼雷艇的结构图



被日军俘获的福龙号鱼雷艇
致远、靖远
钢壳巡洋舰(一称钢板快船),英国Armstrong厂建造,每艘造价84.5万两;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抵华。舰身长250呎,宽38呎,吃水15呎;排水量2300吨,穹面装甲2至4吋厚;四座锅炉75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节。乘员202人,管带为副将编阶;装备三门210毫米Krupp主炮(舰艏双联装,舰尾单管,在半封闭式炮塔中),两门150毫米Armstrong炮,八门57毫米炮,六门轮转式(Gatling)机炮与四具18吋鱼雷发射管。
本级舰在订造之初即根据济远舰之缺点加以改进,由于同时又向德国订造了经远与来远二舰,所以英德两国暗中较劲,互相批评对方缺点。在设计方面英国人认为封闭式炮塔被击中时将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致远、靖远二舰的主炮塔都是后面开敞的半封闭式。英国的设计概念应是有实战经验为根据,因为到了丰岛海战后,连济远舰都把原有的炮塔顶给拆除了。
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6日,日本间谍宗方小次郎竟曾在烟台港潜登上致远舰,偷窥从上海运来的军火,让北洋舰队的军机完全泄露。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激战五小时弹尽且舰受到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以舰艏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结果被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而沉没,全舰官兵246人同殉,管带邓世昌与其爱犬同沉,仅7人获救。是役靖远舰被击中110发,死2人伤18人;后于1895年2月8日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鱼雷艇击沉(1897年捞起拆解),当时管带为叶祖圭。
致远舰沉没地点是在现今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西南16.9公里的海域,近年有关方面已开始计划将致远打捞出水。其实最初致远舰的主桅在低潮时仍是露在海面上的,但后被当地渔民锯掉变卖了;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人亦曾来打捞过一些东西带走。




英国制造,双桅单烟囱的致远舰



致远舰的雄姿/IWM



致远号巡洋舰在英国校阅时影


致远舰官兵合影


致远舰部份官兵合影,立梯口双手合抱着即为管带邓世昌,右立之洋人为他的英籍轮机长Purvis;两人皆于黄海海战殉职

靖远号巡洋舰


在威海卫被日军鱼雷艇击沉后的靖远舰,只露出桅杆与烟囱

经远、来远
钢壳巡洋舰,德国Stettin的Vulcan厂建造,1887年7月完工,每艘造价86.5万两;两舰于1887年秋与致远、靖远二舰一同抵华。本级舰长270呎,宽39.3呎 ,吃水16.75呎;排水量2900吨,穹面装甲2至9.5吋厚;四座燃煤锅炉44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5节。乘员202人,管带为副将编阶;装备两门210毫米Krupp主炮,两门150毫米Krupp炮,两门47毫米炮,五门37毫米旋转式机炮;1具固定式与三支可转向式18吋鱼雷发射管。
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中经远舰被击沉,管带林永升以下231人阵亡。来远舰中弹225发,阵亡17人伤13人;于1895年2月6日晨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当时管带为邱宝仁。



德国建造,单桅双烟囱的经远号巡洋舰


经远号巡洋舰


来远号舰艏景


黄海海战受重创的来远舰进坞整修,整个后甲板都掀起来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北洋舰队向外订购之鱼雷快艇,皆为钢质船壳;其中左队一号为出海大鱼雷艇,英国Yarrow厂建造,造价85998两(11400磅),1887年完工;排水量90吨,艇身长128呎,宽12.5呎,吃水6.25呎;一座燃煤锅炉,单轴推进,马力1000匹,航速23.8节。装备两门3磅炮,三具14吋鱼雷发射管。 管带都司编阶,首任为蔡廷干,乘员29人。1887年8月,本艇由致远、靖远二舰拖带,自英国朴茨茅斯港一同回国。
左二、三与右一、二、三号各艇则由德国Vulcan厂提供材料运华,由德国技师指导装配而成,1887年完工。各艇排水量74吨,艇身长110.5呎,宽11.5呎,吃水3.5呎;左队二、三号马力为600匹,航速19节,右队一号马力为900匹,右队二、三号马力为597匹,航速18 节。各艇装备两门37毫米炮,两具14吋鱼雷发射管。管带为守备编阶,乘员28人。北洋鱼雷艇队另尚有中队甲与中队乙等两艘其来源则不明。
黄海海战后各舰艇困守威海卫,1895年2月7日日军进攻东口,丁汝昌见先前日本鱼雷艇数次深入威海卫突袭清舰颇具成效,便命左一管带王登云率各型鱼雷艇出击。不料王畏战,竟率各艇共计13艘由威海卫北口逃离,途中遭中日双方炮击,混乱之中仅左一号逃出至烟台,其余不是搁浅就是被日军俘获;丁汝昌最后出击的希望落空,于五日后自杀身亡。
脱逃各艇的命运如下:左二在烟台、镇一在威海西麻子港、定二在小石岛、中队甲在威海北山嘴附近搁浅,上述四艇后被破坏;右二、左三、定一在威海西岸郝庆口附近,中队乙在威海西小石岛附近搁浅,上述四艇曾被日军拖出但在阳山口被风浪打坏;福龙、右一在威海西金山寨附近,右三在烟台东养马岛附近搁浅,镇二在刘公岛铁码头前沉没,上述四艇在被日军拖出后编入日本海军使用,其中有两艘被命名为日军之TB-26及TB-27号。脱逃各艇的管带名如下:左一王登云,左二李仕元,左三徐永泰,右二刘芳圃,右三曹保赏。
畏战而逃的左队一号管带王登云,又名王平,天津人。黄海海战后清廷派道员徐建寅察访困守威海卫北洋舰队的报告中,曾对各舰管带有极不客气的批评,如对刘步蟾的评语是“该员言过其实,不可用”……独对王登云的评语是“勇敢”二字;事后证明这份报告是多么的偏差可笑!


清朝北洋舰队的鱼雷艇官兵


左队一号鱼雷艇




甲午战前清舰泊于威海卫湾内的照片,背景是来远舰,中景是威远舰,最前方的小船即是一艘北洋舰队的鱼雷艇。右边一艘未能辨别的军舰可能是康济/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右队一号鱼雷艇


被日军俘虏后的右队一号鱼雷艇
平远
钢壳巡洋舰,为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与济远首次自行设计建造之全钢甲军舰;她是福厂之第廿九号舰,亦为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本舰于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造价52.4万两。舰身长197呎,宽40呎,舱深21.25呎,吃水13.1呎;排水量2150吨,最厚处装甲8吋;两部主机,23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0.5节。乘员145人,管带为都司阶;舰艏装备一门254毫米Krupp主炮,船舯后方两侧各装备一门150毫米Krupp炮,另有八门3磅(47毫米)炮与四具18吋鱼雷发射管。
本舰原名龙威,在建造时尚属福建舰队;完工后于1898年的5月15日由船政学堂管带林承谟率领首次出海试航。不过于当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经上海时视察本舰后,却对之甚为中意,李鸿章遂于1890年5月16日将其调往北洋舰队服役,同时配合北洋其它各舰之名改为平远号,首任管带为李和。
本舰1894年9月17日参加黄海海战时曾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两弹(中央鱼雷室及左舷发射管部位各击中一弹,炸毙两人),本舰亦中弹起火。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港本舰与其它受困清舰共10艘同时向日军投降,当时管带仍为李和。
日军接收平远舰后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文中平远的发音成为Hei Yen,于3月16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1898年3月21日再改列为一等炮舰。日人曾将平远的副炮改为英制6吋炮并当成训练舰使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本舰为日本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之一员,于9月18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国水雷而沉没(两个月后济远舰在同一地点触雷沉没)。



大部份平远舰的照片都是被日人俘虏后拍的,清军时代的平远舰照片则极为罕见。这是甲午战前平远舰停泊于旅顺黄金山下的照片,舰体尚是早期的黑色涂装




福州船政局自建,单桅单烟囱的平远号巡洋舰



平远舰舰艏景,其10.2吋主炮显得硕大无朋/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请注意平远舰舰尾的日文平甲名拼音舰名,此时她已被俘成为日本舰队一员
敏捷
1888年11月以14000两向外购得之帆船,英国制造,木质夹板船身长152呎,宽27.7呎,吃水11呎,排水量700吨,员额60人,管带为游击编阶;购入后以7939两在大沽船坞改装为练习舰。
本舰于1894年11月21日在旅顺被日军俘虏,当时管带为戴伯康;1896年4月22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但旋在同年9月26日又除籍改为杂役船。

利运
运船舰,铁质船身,马力110匹,员额57人,吨位及建造年代不详;管带为游击编阶。 本舰为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时代唯一的运输舰。

犀照、守雷、下雷、巡雷、杆雷、快马、飞艇、遇顺、利水、导海
北洋舰队尚拥有数艘小轮船做为驳运交通之用,各轮之来历与技术规格不详;仅知犀照小轮为1888年以3400两购入做为操习水雷之用,钢质船身长57呎,宽10.2呎,吃水6呎,马力60匹,航速 9节。守雷与下雷小轮船为大沽船坞1888年建造,钢质船身,乘员16人;杆雷为钢质鱼雷艇,乘员7人;巡雷浅水小轮4人;快马25人;飞艇18人。
另拖船遇顺为大沽船坞1875年建造,钢质船身。北洋舰队还自旅顺港工程局调用了利水小轮船一艘,乘员20人;导海号挖泥船一艘(1887年购入),乘员164人。各船在1884年11月旅顺口被日军攻占时多被掳去。



在旅顺被日军俘获的超海号小轮



旅顺船坞鸟瞰与停泊中的导海号挖泥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