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丈夫是老红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0:23
<p></p><p><strong>一、苦难的童年<br/></strong>  我的丈夫宁文保一九一九年五月生于四川省广元县盘龙乡柿子坪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在他没出生前父亲就离开了人间,老宁是个遗腹子。他跟着母亲沿村讨吃要饭,度日如年。在他七岁时,他母亲连病带饿,又没钱医治离他而去,从此他成了个孤儿,只好跟着哥、嫂过着少吃缺穿的苦日子。因家庭实在维持不住生活,他八岁时就去给地主放牛挣碗饭填肚子。但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主把穷苦人当牛马用,吃的残渣剩饭,不如猪狗食。还经常遭到打、骂,因他年纪太小,个子也矮,牛不服他管,经常跑到田里吃别家的禾苗,人家告到地主家,回去后就遭到地主家人的一顿毒打。在地主家受尽了折磨,一九三二年秋季有一天在山上放牛时,少了一头牛,吓得他再也不敢回去了,就逃到另一个村子讨饭,打那时起他就成了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儿。<br/><strong>二、投奔工农红军队伍</strong><br/>  在要饭过程中,听人家说离这里不远,有支部队是为穷人打土豪劣神的,有很多穷苦人都去了。不打骂人,还管饭吃,他就决心要去找这支队伍。找到队伍时,人家见他年纪小,又瘦、又矮不同意收留他,他就跟着队伍后边,队伍到哪里,他就跟到哪,还很殷切的帮炊事班背行军锅。帮伤病员洗绷带,这样跟着队伍走了半年之久,队伍首长见他决心大,没娘、没爸的是个孤儿,又能吃苦就收他了。那年是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他才十三岁,当时他也不知道是中国工农红军。只认为队伍大多数人穷人,官兵不分,吃穿都一样,对人很和气。填入伍表时首长问他叫什么,他说我的小名叫宁关生,首长给他改名叫宁文保。从此,他成了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小战士。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医院先后任护士、副队长。老宁入伍后不久,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的前所未有的。行军中遇到的是前有敌人阻拦,后有追兵袭击,天上有飞机扔炮弹轰炸。就是那时他被敌人扔的炮弹击中 头部,从此他落下了终生残疾。那时,为躲避敌军的追赶,走的都是没有人烟的雪山草地,身上没衣穿,脚上穿的是自己打的草鞋,吃的是树皮、草根。如果遇上龙卷风,连人带雪被卷进大雪中被吞噬了生命,不知有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过草地时,看着遍地是青水、绿草,可是当人们踩多了人就会陷了下去而且越陷越深,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就赶紧上前去拉,也被陷进了泥涡里失去生命,这就泽沼地。在行军途中红军战士脚踩着泥滑的道路艰难的往前行走,因张国涛另立中央违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使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战士三过雪山草地 ,遭受的艰难不言而逾。多亏毛主席朱总司令把红四方面军挽救回到了正确路线上来。宁文保伤好后,朱老总将他留在身边给他 喂马。因他年纪小,在行军中走累时,旧拽着马尾巴走,朱老总有时还把马让他骑一段。解放后,老宁的一位老战友来家看他时对我讲:老宁是拽着朱老总骑的马尾巴爬过来的。<br/><strong>三、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br/></strong>  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会师后改编为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宁文保在总部特务团仍然在朱老总身边。驻扎在武乡王家裕,在抗日战争时,保卫八路军兵工厂黄崖洞战斗中腿部又负了伤。<br/>  一九四二年,为了培养红军干部、提高红军干部的文化素质,朱老总送他到抗日大学第八期第六分校学习,临别时,朱老总还把他的公文包送给了老宁(现存于武乡八路军抗日纪念馆),当时住抗大是边抗日、边劳动、边学习三结合的办学方针。那时物资极端匮乏,学习条件很差,露天是课堂,马折当凳子,滕盖当桌子,废纸记笔记,麻纸两面写字,用木棍、手指在沙土上练写字。而且正是日本鬼子对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对太行山老区进行大扫荡,抗大学员们开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荒地解决粮食与蔬菜问题,那时日本鬼子搜山像梳子一样对八路军进行围攻,我们抗日健儿被围在山上经常缺吃少喝。八路军发动大反攻后,有名的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我老伴都参加了,在平型关战斗中又一次受伤,鬼子的子弹从他的左腮膀穿过右腮膀穿出,牙齿全被打落,在那时的艰苦环境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对饮食生活中硬的东西不能吃,对以后身体的康复造成很不利的影响。<br/>  从一九四四年后,老宁因身上多处受伤不能到前方第一线作战,就在后方搞后勤工作,任一二九师武工队供给员。先后在太行山四分区,太行独立七旅修武独立营单位任管理员。<br/><strong>四、我与宁文保结婚</strong><br/>  一九四五年他在任一二九师武工队供给员时,为了给部队筹集粮食,经常活动在河南、山西交界处,我的老家柳树口村是山西、河南两地往来的必经之地,我们村又是集镇地。他来往到山西的陵川县、河南的博爱县等地筹粮时,就在我们村居住,一来二往和村干部熟悉了,我父亲那时是农会干部又是老共产党员,在加上往县里派来的第一任抗日镇长冯镇长也是个老红军又是四川人。他们两人一见面就认老乡,很对脾气也谈得来。特别是谈到他们在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受的艰难生活时,越说越有劲,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感情极其深。冯镇长和我父亲也是老熟人,就和我父亲谈起家事,想在村里给老宁找个对象。我父亲看到老宁人实在,回到家里就和我母亲商量,想把我介绍给老宁,父亲把老宁领到我家后,他不嫌我家境贫寒,直接就坐到炕头和我母亲拉起了家常,他先和我母亲倾诉了童年时经历的苦难生活,父亲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七岁上就每了母亲。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很小就失去了母爱非常同情,他哭着诉说我母亲也哭着听。这样一来二往感情越来越亲近,他表示要是我父母接纳他,他愿意对我父母养老送终,把我父母当亲生父母对待。<br/>  经过一年多的接触了解,有冯镇长牵线,在父母的做主下,通过部队领导机关的批准,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和老宁结婚,那年我才十七岁。<br/>  婚前,他曾说要为我父母养老送终的承诺在行动中变为现实,他言而有信。他对我父母非常孝顺,和我父母很和的来。只要他请假回到家里就和我父母有说不完的话。我父母也把当成亲生儿子对待。我母亲总是给他做可口的饭吃,那个年代农村生活还不富裕,面条炒鸡蛋就是做上等的饭吃了(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本来养鸡下蛋是为了换油、盐用的,但是我母亲就将鸡蛋攒起来,让他回来吃。一次他到家后,母亲给他做饭时才发现鸡蛋由于存的时间太长已经放坏了。他申请部队领导批准我家为革命军属。由华北军区发给了我家革命军属证书,政府部门以军属对我家优待,并由部队拨给我家优抚金,村里给我家伐耕土地逢年过节地方政府上门慰问。那时我父母逢人就说,我们找了个好女婿,他心眼好,也很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村里都夸我父母好福气,找了个好女婿比亲生儿子还亲。<br/>  因我年纪小,婚后什么活也不会做,他像大哥哥那样待我,处处哄着我、让着我,他用长征中学会织毛活的本领给我织毛围巾,毛袜子。解放前我家穷连袜子都没穿过,那见过什么毛袜子,我穿上他亲手个我织的毛袜子,感到特别的暖和。我掉个扣子也是他给我缝上。村里人见我找了个知冷知热的丈夫都很羡慕,说我前世行了好。我也感到,虽然是父母做主给我找的对象,但是我俩很合得来。婚后,我回家去种地,他在部队服役,我们两地生活,分居长达十二年之久。<br/><strong>五、参加抗美援朝<br/></strong>  一九五零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到我国领土的安全。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我丈夫宁文保奉命奔赴抗美援朝的第一线,跨过了松花江到了四环镇志愿军集训二十四团任后勤处主任。那地方冷的出奇,一出门眉毛上都要结上冰茬,就这样冷的天气我丈夫每天带上助手四处去筹粮草,为了战士训练好,就得保证战士吃饱吃好,那地方以苞米为主食,他就四处找地方政府尽量给部队拨些细粮、大米和肉食、蔬菜等副食。每次他从外边回来满身都结着冰。<br/>  一九五一年四五月间,中央军委为了照顾老同志的身体,大部分老同志都返回了北京,我丈夫宁文保回京后,让他到疗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分配到北京军区集训团工作。不久,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开展,因有极左倾向的干扰把他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批斗,并且还停了他的职务进行审查。他认为自己对党忠诚老实,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就到中央找朱老总,经过组织上的调查核实,证明老宁是清白的,恢复了他的一切职务和待遇。<br/><strong>六、转调到地方搞武装工作</strong><br/>  他考虑到,这样长期两地分居,既照顾不到老人,又队孩子不能照料,就向北京军区领导提出申请想到地方部队工作,军区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于一九五六年调回山西省军区到阳城县武装部任部长。从此,从野战部队转到地方武装部门。<br/>  他到任不久,根据部队上有关规定,批准我们全家战为随军家属。从此,结束了我们夫妻分居长达十二年之久牛郎织女生活。<br/>  他在野战部队生活时间较长,一下子到了地方武装工作不太适应。在野战部队是坐机关的,可到了地方武装机关就要下乡搞民兵工作。阳城县是山多平川少,交通很不方便,他下乡是都是骑马下乡,有的山路骑马都有困难,只好步行。尤其是在生活上很不习惯。在机关工作按他资历是吃小灶的,但是到了地方武装部门工作性质大不相同,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在乡里工作时间长,在机关时间少,有段适应过程。还好他是什么苦难的生活都经历过,再苦的生活他都能受了,很快得到了农村干部、农民的好评。他在农村和农民兄弟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和农民一起锄苗、拨草,抗旱浇禾苗,群众们夸他老红军的本色没有变,真是群众的贴心人。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度难关。特别强调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和群众一起共同战胜灾难,他以身作则,忙时吃稠,农闲时吃稀。群众怕他吃不消,有时就给他做点小锅饭来贴补身体,但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还说这比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强十倍。那时武装部机关也种有地,以补贴机关人员的生活,他只要一回到机关就抽空到地里劳动,机关养的猪他也经常帮炊事员喂猪。他在机关干部中人缘很好,都说他当官不像官,没有一点官架子。<br/>  &nbsp;因为他在长征途中脑部负伤,造成终身残疾,在机关工作中他的文化水平又有限,用脑多了就经常头疼。所以经常失眠。这期间军区领导让他几次到北京军区小汤山疗养院疗养,但是时好时犯。一九六一年一月军区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提前 让他离职休养,当时他才42岁。当时领导提出三个地方由他选择安家,一是成都,二是石家庄,三是太原。但他考虑的是如何让我母亲开心欢度晚年,就选择了晋城县为安家落户之地,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离休来到晋城。<br/><strong>&nbsp;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br/></strong>  但他人虽退休了,但思想并没休息,尤其是把教育青年放在第一位,经常深入到学校向学生讲革命传统,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讲给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千百万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他在讲话中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起来有声有色,生动具体,讲的同学们很受感动。他把讲革命传统和教育下一代当作义不容辞的义务、认为这是党交付给自己的任务。那个年代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除了请他讲红军长征史外,许多学校还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机关、厂矿甚至农村也都来请他讲革命传统,他的讲稿就是列个提纲,用他亲身的切身经历讲事实。有时,约的单位多,但他从不推托和失约,如果时间安排不过来,他就每天讲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有时累的他喘不过气来,嗓子都哑了,但他从不讲自己累了不能去,就是病了也要带病按时到场,他认为,自己虽不能继续在工作岗位工作,但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播给群众和下一代青年人也就是为党的事业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余热。<br/>  多年来,听过他讲革命传统的不知有多少,如今他住院后,好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到医院看望他时,总是说,我们是听着宁伯伯的长征故事长大的,我们没有忘记先烈们和革命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我 听了后感到很欣慰.我也为有一位老红军的丈夫而自豪。&nbsp; </p>
[此贴子已经被碧血剑于2006-7-31 2:24:08编辑过]
<p></p><p><strong>一、苦难的童年<br/></strong>  我的丈夫宁文保一九一九年五月生于四川省广元县盘龙乡柿子坪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在他没出生前父亲就离开了人间,老宁是个遗腹子。他跟着母亲沿村讨吃要饭,度日如年。在他七岁时,他母亲连病带饿,又没钱医治离他而去,从此他成了个孤儿,只好跟着哥、嫂过着少吃缺穿的苦日子。因家庭实在维持不住生活,他八岁时就去给地主放牛挣碗饭填肚子。但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主把穷苦人当牛马用,吃的残渣剩饭,不如猪狗食。还经常遭到打、骂,因他年纪太小,个子也矮,牛不服他管,经常跑到田里吃别家的禾苗,人家告到地主家,回去后就遭到地主家人的一顿毒打。在地主家受尽了折磨,一九三二年秋季有一天在山上放牛时,少了一头牛,吓得他再也不敢回去了,就逃到另一个村子讨饭,打那时起他就成了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儿。<br/><strong>二、投奔工农红军队伍</strong><br/>  在要饭过程中,听人家说离这里不远,有支部队是为穷人打土豪劣神的,有很多穷苦人都去了。不打骂人,还管饭吃,他就决心要去找这支队伍。找到队伍时,人家见他年纪小,又瘦、又矮不同意收留他,他就跟着队伍后边,队伍到哪里,他就跟到哪,还很殷切的帮炊事班背行军锅。帮伤病员洗绷带,这样跟着队伍走了半年之久,队伍首长见他决心大,没娘、没爸的是个孤儿,又能吃苦就收他了。那年是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他才十三岁,当时他也不知道是中国工农红军。只认为队伍大多数人穷人,官兵不分,吃穿都一样,对人很和气。填入伍表时首长问他叫什么,他说我的小名叫宁关生,首长给他改名叫宁文保。从此,他成了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小战士。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医院先后任护士、副队长。老宁入伍后不久,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的前所未有的。行军中遇到的是前有敌人阻拦,后有追兵袭击,天上有飞机扔炮弹轰炸。就是那时他被敌人扔的炮弹击中 头部,从此他落下了终生残疾。那时,为躲避敌军的追赶,走的都是没有人烟的雪山草地,身上没衣穿,脚上穿的是自己打的草鞋,吃的是树皮、草根。如果遇上龙卷风,连人带雪被卷进大雪中被吞噬了生命,不知有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过草地时,看着遍地是青水、绿草,可是当人们踩多了人就会陷了下去而且越陷越深,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就赶紧上前去拉,也被陷进了泥涡里失去生命,这就泽沼地。在行军途中红军战士脚踩着泥滑的道路艰难的往前行走,因张国涛另立中央违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使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战士三过雪山草地 ,遭受的艰难不言而逾。多亏毛主席朱总司令把红四方面军挽救回到了正确路线上来。宁文保伤好后,朱老总将他留在身边给他 喂马。因他年纪小,在行军中走累时,旧拽着马尾巴走,朱老总有时还把马让他骑一段。解放后,老宁的一位老战友来家看他时对我讲:老宁是拽着朱老总骑的马尾巴爬过来的。<br/><strong>三、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br/></strong>  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会师后改编为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宁文保在总部特务团仍然在朱老总身边。驻扎在武乡王家裕,在抗日战争时,保卫八路军兵工厂黄崖洞战斗中腿部又负了伤。<br/>  一九四二年,为了培养红军干部、提高红军干部的文化素质,朱老总送他到抗日大学第八期第六分校学习,临别时,朱老总还把他的公文包送给了老宁(现存于武乡八路军抗日纪念馆),当时住抗大是边抗日、边劳动、边学习三结合的办学方针。那时物资极端匮乏,学习条件很差,露天是课堂,马折当凳子,滕盖当桌子,废纸记笔记,麻纸两面写字,用木棍、手指在沙土上练写字。而且正是日本鬼子对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对太行山老区进行大扫荡,抗大学员们开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荒地解决粮食与蔬菜问题,那时日本鬼子搜山像梳子一样对八路军进行围攻,我们抗日健儿被围在山上经常缺吃少喝。八路军发动大反攻后,有名的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我老伴都参加了,在平型关战斗中又一次受伤,鬼子的子弹从他的左腮膀穿过右腮膀穿出,牙齿全被打落,在那时的艰苦环境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对饮食生活中硬的东西不能吃,对以后身体的康复造成很不利的影响。<br/>  从一九四四年后,老宁因身上多处受伤不能到前方第一线作战,就在后方搞后勤工作,任一二九师武工队供给员。先后在太行山四分区,太行独立七旅修武独立营单位任管理员。<br/><strong>四、我与宁文保结婚</strong><br/>  一九四五年他在任一二九师武工队供给员时,为了给部队筹集粮食,经常活动在河南、山西交界处,我的老家柳树口村是山西、河南两地往来的必经之地,我们村又是集镇地。他来往到山西的陵川县、河南的博爱县等地筹粮时,就在我们村居住,一来二往和村干部熟悉了,我父亲那时是农会干部又是老共产党员,在加上往县里派来的第一任抗日镇长冯镇长也是个老红军又是四川人。他们两人一见面就认老乡,很对脾气也谈得来。特别是谈到他们在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受的艰难生活时,越说越有劲,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感情极其深。冯镇长和我父亲也是老熟人,就和我父亲谈起家事,想在村里给老宁找个对象。我父亲看到老宁人实在,回到家里就和我母亲商量,想把我介绍给老宁,父亲把老宁领到我家后,他不嫌我家境贫寒,直接就坐到炕头和我母亲拉起了家常,他先和我母亲倾诉了童年时经历的苦难生活,父亲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七岁上就每了母亲。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很小就失去了母爱非常同情,他哭着诉说我母亲也哭着听。这样一来二往感情越来越亲近,他表示要是我父母接纳他,他愿意对我父母养老送终,把我父母当亲生父母对待。<br/>  经过一年多的接触了解,有冯镇长牵线,在父母的做主下,通过部队领导机关的批准,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和老宁结婚,那年我才十七岁。<br/>  婚前,他曾说要为我父母养老送终的承诺在行动中变为现实,他言而有信。他对我父母非常孝顺,和我父母很和的来。只要他请假回到家里就和我父母有说不完的话。我父母也把当成亲生儿子对待。我母亲总是给他做可口的饭吃,那个年代农村生活还不富裕,面条炒鸡蛋就是做上等的饭吃了(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本来养鸡下蛋是为了换油、盐用的,但是我母亲就将鸡蛋攒起来,让他回来吃。一次他到家后,母亲给他做饭时才发现鸡蛋由于存的时间太长已经放坏了。他申请部队领导批准我家为革命军属。由华北军区发给了我家革命军属证书,政府部门以军属对我家优待,并由部队拨给我家优抚金,村里给我家伐耕土地逢年过节地方政府上门慰问。那时我父母逢人就说,我们找了个好女婿,他心眼好,也很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村里都夸我父母好福气,找了个好女婿比亲生儿子还亲。<br/>  因我年纪小,婚后什么活也不会做,他像大哥哥那样待我,处处哄着我、让着我,他用长征中学会织毛活的本领给我织毛围巾,毛袜子。解放前我家穷连袜子都没穿过,那见过什么毛袜子,我穿上他亲手个我织的毛袜子,感到特别的暖和。我掉个扣子也是他给我缝上。村里人见我找了个知冷知热的丈夫都很羡慕,说我前世行了好。我也感到,虽然是父母做主给我找的对象,但是我俩很合得来。婚后,我回家去种地,他在部队服役,我们两地生活,分居长达十二年之久。<br/><strong>五、参加抗美援朝<br/></strong>  一九五零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到我国领土的安全。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我丈夫宁文保奉命奔赴抗美援朝的第一线,跨过了松花江到了四环镇志愿军集训二十四团任后勤处主任。那地方冷的出奇,一出门眉毛上都要结上冰茬,就这样冷的天气我丈夫每天带上助手四处去筹粮草,为了战士训练好,就得保证战士吃饱吃好,那地方以苞米为主食,他就四处找地方政府尽量给部队拨些细粮、大米和肉食、蔬菜等副食。每次他从外边回来满身都结着冰。<br/>  一九五一年四五月间,中央军委为了照顾老同志的身体,大部分老同志都返回了北京,我丈夫宁文保回京后,让他到疗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分配到北京军区集训团工作。不久,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开展,因有极左倾向的干扰把他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批斗,并且还停了他的职务进行审查。他认为自己对党忠诚老实,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就到中央找朱老总,经过组织上的调查核实,证明老宁是清白的,恢复了他的一切职务和待遇。<br/><strong>六、转调到地方搞武装工作</strong><br/>  他考虑到,这样长期两地分居,既照顾不到老人,又队孩子不能照料,就向北京军区领导提出申请想到地方部队工作,军区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于一九五六年调回山西省军区到阳城县武装部任部长。从此,从野战部队转到地方武装部门。<br/>  他到任不久,根据部队上有关规定,批准我们全家战为随军家属。从此,结束了我们夫妻分居长达十二年之久牛郎织女生活。<br/>  他在野战部队生活时间较长,一下子到了地方武装工作不太适应。在野战部队是坐机关的,可到了地方武装机关就要下乡搞民兵工作。阳城县是山多平川少,交通很不方便,他下乡是都是骑马下乡,有的山路骑马都有困难,只好步行。尤其是在生活上很不习惯。在机关工作按他资历是吃小灶的,但是到了地方武装部门工作性质大不相同,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在乡里工作时间长,在机关时间少,有段适应过程。还好他是什么苦难的生活都经历过,再苦的生活他都能受了,很快得到了农村干部、农民的好评。他在农村和农民兄弟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和农民一起锄苗、拨草,抗旱浇禾苗,群众们夸他老红军的本色没有变,真是群众的贴心人。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度难关。特别强调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和群众一起共同战胜灾难,他以身作则,忙时吃稠,农闲时吃稀。群众怕他吃不消,有时就给他做点小锅饭来贴补身体,但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还说这比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强十倍。那时武装部机关也种有地,以补贴机关人员的生活,他只要一回到机关就抽空到地里劳动,机关养的猪他也经常帮炊事员喂猪。他在机关干部中人缘很好,都说他当官不像官,没有一点官架子。<br/>  &nbsp;因为他在长征途中脑部负伤,造成终身残疾,在机关工作中他的文化水平又有限,用脑多了就经常头疼。所以经常失眠。这期间军区领导让他几次到北京军区小汤山疗养院疗养,但是时好时犯。一九六一年一月军区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提前 让他离职休养,当时他才42岁。当时领导提出三个地方由他选择安家,一是成都,二是石家庄,三是太原。但他考虑的是如何让我母亲开心欢度晚年,就选择了晋城县为安家落户之地,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离休来到晋城。<br/><strong>&nbsp;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br/></strong>  但他人虽退休了,但思想并没休息,尤其是把教育青年放在第一位,经常深入到学校向学生讲革命传统,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讲给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千百万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他在讲话中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起来有声有色,生动具体,讲的同学们很受感动。他把讲革命传统和教育下一代当作义不容辞的义务、认为这是党交付给自己的任务。那个年代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除了请他讲红军长征史外,许多学校还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机关、厂矿甚至农村也都来请他讲革命传统,他的讲稿就是列个提纲,用他亲身的切身经历讲事实。有时,约的单位多,但他从不推托和失约,如果时间安排不过来,他就每天讲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有时累的他喘不过气来,嗓子都哑了,但他从不讲自己累了不能去,就是病了也要带病按时到场,他认为,自己虽不能继续在工作岗位工作,但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播给群众和下一代青年人也就是为党的事业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余热。<br/>  多年来,听过他讲革命传统的不知有多少,如今他住院后,好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到医院看望他时,总是说,我们是听着宁伯伯的长征故事长大的,我们没有忘记先烈们和革命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我 听了后感到很欣慰.我也为有一位老红军的丈夫而自豪。&nbsp; </p>
[此贴子已经被碧血剑于2006-7-31 2:24:08编辑过]
<p>  照帖子里看您老今年77岁高寿了……</p><p>  这帖子是您自己还是别人帮助打出来的?或者您只是她的亲戚朋友?</p>
<p>
(我父亲今年88了,因身体不好,住院已经一年多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快80高龄的母亲写了一篇回忆录,我先贴在这里,敬请各位网友指正)
</p><p>  您是他的儿子吧?这是我在搜狐里找到的……呵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