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兵败天丰(精编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7:36

在1979对越作战最后的撤军回国途中,50军150师448团于高平以西的那嘎、朗庄地区遭遇越军伏击包围,因指挥失误,处置不当,以致大量人员伤亡失散,造成了这次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最惨重的一次损失。这也是继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移阶段,60军180师为掩护兵团主力北撤,遭到美军优势机械化兵力分割被围而溃散失利后,中国军队在对外作战中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挫折。在日后多年,关于这场战斗的官方资料一直没有披露,坊间传闻多多,老兵回忆也是众说纷纭,都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根据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尽可能对这场战斗的全程做推演还原,以利后来者继续进行研究,永记这一军史上的奇耻大辱。

1979年参战的150师并非是50军的老部队。原50军150师于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7年11月,50军从东北调防到四川,归入成都军区序列后,由成都军区独立步兵第1、5、10、12团、独立步兵第7营、军区独立高炮营、步校勤务连等单位为基础重新组建陆军第150师,归隶50军。

1979战前,150师由乙种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补入了大量当年入伍的新战士和由北方部队抽调的部分老兵,全师从6000多人急剧扩充到11000余人。因为新兵成分较多,各级干部大多没有战斗经验,大部分连排级军官还是刚刚提拔的,虽经过紧急的临战训练,部队的军事素质仍有待检验。

1979年2月21日,150师奉军命令由四川驻地沿川黔铁路开赴广西战区,经过近3000公里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于3月5日前分别进至广西宁明、明江及其他地域集结。在中国政府宣布撤军后,3月6日,150师(欠炮兵团)奉广州军区前指命令从水口关方向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地区执行任务。为协调与友邻部队的关系和加强组织指挥,50军还派出了由几位副军级领导带队的驻师工作组随150师开进。

150师以448团为前卫,从水口关出境,沿3号公路经复和县城直奔高平。3月7日上午,448团进入高平。不久,驻师工作组也到达高平。经与41军前指协调,规定了150师的任务:448团沿3号B公路西进,经扣屯、纳嫩、吞片、那袍于当日进至打沙、朗登地区。以2营在朗登附近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1、3营和449、450团在朗登以北地区担任搜索清剿任务。要求150师于7天时间内,在高平以西的波列、朗登、通农、玛班等约280余平方公里地域内完成清剿残敌、搜剿越军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这一片地区是东线作战第一阶段41军121师长途穿插经过之地,当时为抢时间强行通过而未对守敌进行清剿,因而沿线越军散兵众多,袭扰不断,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回撤安全。

受领任务后,448团于3月7日中午沿3号B公路继续西进。8日早晨,150师接到41军前指命令,抽调449团配属121师,执行向纳隆地区的迂回进攻任务;448团、450团继续执行原组织防御和搜索清剿任务。

150师打头阵的448团原为成都军区的老部队,解放后曾参加过四川北部的甘孜、阿坝地区的剿匪作战。文革期间448团多年执行生产任务,军事训练严重不足。文革后448团的全训时间较多,1979战前紧急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和5个直属连,全团约2500余人。扩编后的新干部、新战士众多,团级指挥员以下各级干部均没有打过仗。

在高平受领了进至打沙、朗登地区,组织防御并担负搜索清剿的任务后,448团以2营为前卫,3营随后紧跟,后面是团指挥所和直属队、1营,于3月7日中午12时许沿3号B公路继续西进。当日18时,前卫2营进至高平以西的扁亚、纳嫩地区,后奉命停止前进,沿公路西侧山地宿营。

8日,448团继续沿公路搜索前进,到达高平以西约20余公里的班英地区时,遭到据守公路两侧要点的越军阻击。从8日到10日,448团连续与防守越军展开激战,先后攻占了多个越军据守的高地,并打退了小股越军的多次反扑和袭扰,共毙敌139人,伤敌8人,缴获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一批,表现相当不错。与此同时,右翼的450团向吞片、那袍方向搜索清剿,歼灭了部分越军及收拢沿途失散的友军和烈士遗体;449团配合121师部队向纳隆之敌出击,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情况下,打得很顽强,也完成了预定的迂回进攻任务。



3月10日晚,150师奉41军前指命令,停止向朗登方向的进攻,以3天时间由南向北清剿波列、班英、灵黄地域残敌,要求14日从平孟方向回撤入境。当时41军前指并没有具体规定150师的回撤路线,要他们先报方案。这时,在回撤路线的选择上,150师领导与驻师工作组领导发生了严重分歧。在与友邻部队121师接触时,师领导了解到从班英、那嘎向北要过天丰岭,沿途地形复杂、石山众多、残敌出没,121师穿插时曾在这一地区吃过不少亏。而150师对天丰地区的地形、敌情根本不了解,使用的又是法国人在30-40年代测绘的十万分之一地图,等高线很简略,地形标示不清晰,准确性较差,许多地方的地形地貌早就发生了变化。加上也没有熟悉这一地区的向导,如全师经此处回撤恐风险太大。师领导认为150师已基本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只要让部队顺原路返回,安全带回国就是胜利。而驻师工作组领导认为150师没打几仗,部队并未得到充分锻炼,还是要走北路天丰地区清剿回撤,去山里打一次穿插,争取更大战果。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们就是打穿插,不怕任何牺牲大胆前进,现在的部队也能做到这一点。双方争论得十分激烈,一直僵持不下,最后决定向41军前指发电报请示。因为指挥的是友邻部队,为慎重起见,41军前指又向广州军区前指请示。广州军区前指在了解了情况后,回电指示150师可以按原路线回撤。

然而,在电报往来的过程中出了一个乌龙。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陈定远后来回忆说:“部队指挥员按照边回撤、边作战的思想,决定回撤路线时不是沿公路,而是走经过天丰大岭的山区沿小路回撤。当方案报到军区指挥部之后,军区首长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如果走那条路锻炼机会是很多,但是如果遇到伏击,就会影响按时回撤。但是由于军区批复他们的电报,机要部门没有及时迅速译出,部队没有接到,所以在没有得到上级同意的情况下,执照既定的方案行动了。”

就这样,在未接到上级明确指示的情况下,驻师工作组的回撤方案得到了通过,150师各团奉命收拢,分路沿公路北侧山地边清剿边回撤。比较而言,449团、450团的回撤路线靠近东侧友邻121师、122师部队,相对较为安全。而448团位于全军西翼最外侧,由班英地区向北走山区小路沿天丰岭方向清剿回撤,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路途最为艰险。

受领师命令后,448团团长李绍文、政委李兆碧开始收拢部队,部署回撤任务,进行组织准备。因沿天丰大岭回撤路途艰险,李绍文团长、李兆碧政委及在该团加强指挥的贾副师长等领导比较谨慎地确定了448团的回撤部署:以副团长胡庆忠、副政委龙德昶组成团前指,带领团特务连侦察排1个班、工兵1个班组成的尖兵分队和2营为团第一梯队,沿班英西侧小路向北搜索前进;团本队以3营、团指挥所、1营的序列,随团第一梯队之后跟进。前后梯队可以互相照应,必要时捏成一团打出去。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150师调兵遣将之际,大错的第一步已经悄然迈出。



3月11日早晨,团前指率尖兵分队和2营沿班英东侧小路出发,向北搜索前进。接近中午时,晨雾已渐渐散去,2营进至了班英以北约2公里的那嘎南侧。前方有一条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最前边的侦察排尖兵班已通过水坝,距离那嘎村已只有50余米。突然,侧后方传来了急促的机枪射击声。在附近一座独立石山上出现了越军伏兵,居高临下用机枪猛烈扫射2营后续部队。因还有薄雾,越军观察哨不时发射曳光弹为机枪指示射击目标。距离尖兵班约4、500米的2营大部队正行进在水坝前后,突然遭遇火力袭击,猝不及防,当即发生了严重伤亡。尖兵班发现有越军在村庄后面的山头活动,企图以火力夹击2营,于是展开兵力发起抢攻,冲过山脚下的稻田控制了山头。很快,尖兵分队其他各部也聚拢过来,就地组织防御监视敌人,等待团前指的命令。

袭击2营的这股越军兵力并不多,只有重机枪,没有炮火,也不敢下来冲击,显然没有实力吃掉2营。然而团前指成员却产生了惊慌失措的情绪,除了命令2营本队就地隐蔽防御,同时发电向团指挥所报告遇袭的情况外,就是凑在一起研究地图,长时间无法判明越军的企图,向团指的报告也说不清楚。

2营遇袭之时,后面的团本队刚出发不久,后尾还没有撤出公路沿线的阵地,也遭到了周围山上的越军射击。因四周地势险峻,敌暗我明,团本队在小路上难以隐蔽,在越军火力下发生了一定伤亡。打伏击的这股越军兵力不足,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只是依托山上的洞穴以火力狙击448团。李绍文团长命令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隐蔽,同时令团、营迫击炮向山上之敌还击,并指挥3营出动搜山。但因山高草深,观察困难,没有什么效果。团指领导只好令全团停止前进,上山的部队和还在公路上的部队就地组织防御。同时向师指挥所发电,报告了448团遇袭的情况,认为前方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请求将全团收拢后边打边撤回公路一线。当时150师领导感到情况严重,命令448团先就地隐蔽并组织防御待命,随后与驻师工作组领导商量,打算让448团收拢后撤回公路,并根据情况调回449团和450团接应448团。然而,驻师工作组领导不同意448团撤回来,坚持让该团继续北上打出去,也不同意调449团和450团回来接应。就在双方的争论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448团领导收不到师领导的进一步指示,也搞不清前方遇袭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只好指挥全团继续在山上和公路一线占领阵地,组织防御,同时准备根据师命令沿公路回撤。

未能及时判明情况,迅速将全团收拢,又迈出了大错的第二步。

先头的2营遇袭后,团前指命令部队抢占附近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同时发电请求团指挥所指示下一步行动。团指挥所命令2营就地隐蔽待命,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团前指遂命令部队在原地等待,抓紧时间休息。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团前指还是未能搞清袭击2营的越军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备情况如何、下一步的意图是什么。既没有查明情况,坚决组织兵力攻歼伏击之敌,也没有向团指挥所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只是一味等待。而团指领导也在焦急等待师领导的进一步指示,无法主动应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给了越军从容部署兵力抢占前方回撤道路要点的有利战机。

大错的第三步已经迈出。

在关键的11日这天,448团徒然等待上级命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且附近的越军也没有闲着,不时用火力袭扰448团部队。全团长时间停留在山上至公路附近,不进不退,指挥员非常紧张,部队草木皆兵,情绪都很低沉。黄昏时分,师里终于来了指示,命令448团乘夜暗继续穿插前进,从山里打出去,完成预定的清剿回撤任务。团指领导虽满腹疑虑,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命令。随即调整部署,连夜北进,仍以2营为第一梯队,在全团先头开路,团本队全部收拢,随后跟进。当夜22时左右,448团开始行动。
  
走在全团最前面的仍然是侦察排尖刀班,团前指派出2名作训参谋拿着地图带路。2营沿着峡谷小路行进,边探路边前进,穿林过溪,行动很是缓慢。侦察排进到一个岔路口时,有点搞不清该向左还是向右行。2名作训参谋根据地图判定方向,选择了左边一条路继续前进。后面的2营本队进至此处时,也犯了犹豫。这时1营副营长曹学文带着2连一部及部分非战斗人员从后面赶了上来,他拿出地图和指北针对照了一下,也选择了左边的这条路。2营继续沿此方向前进,并随后发现了侦察排放置的路标。经过一夜行军,12日清晨,2营已过了那嘎、巴贝,向东北方向进到朗庄南侧一条狭窄的山谷里。这时,团指领导考虑到部队已走了一夜很疲劳,晨雾又快消散,周围地形、敌情不明,大部队继续行动目标太明显。而且昨夜行军较为安全,为防止遭到昨天白天的遇袭情况,可以等到天黑之后再继续前进。于是命令各部就地停止待命,组织防御,同时抓紧时间休息。先头的团前指接到命令后,立即指示2营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同时派出2个侦察班和2个工兵班占领一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执行警戒任务。然而,团前指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只让少量部队上山,大部队都在山谷里休息。谁也想不到,448团的行踪早已被越军咬住了。就在全团休息等待的时间里,越军已悄然集结起了更多的兵力,准备拦腰斩断448团,再各个消灭。

应该说团指领导让部队白天休息的考虑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已经遭到越军袭击的情况下,孤军北进,重要的是不使敌人掌握己方的意图,应该快速前进,连续移动,甩掉敌人的纠缠。在地形、敌情不明之际停下来长时间休息,只能增加被敌人粘上来的危险。而且,即便是停下来休息,也应抢占附近的山头要点形成对外的多点防御,而不是把主力放在狭窄的山谷里。一旦发生战斗,部队展开相当困难,跑都跑不脱。从这两点上来看,本来448团就已身陷险地,而团前指成员更是缺乏战斗经验,指挥上存在严重失误。

危险在一步步逼近448团。

中午时分,2营的警戒部队发现有越军在山谷附近出现,似在侦察停留在谷底的2营主力动向。为了不暴露目标,警戒部队没有开枪射击。下午15时左右,山谷四周突然传来了密集猛烈的枪声。越军在抢占四周要点完成包围后,开始发起了攻击。

大错终于铸成。



越军的战前侦察搞得很准,第一轮攻击就以猛烈火力分割先头2营与团本队的联系,准备先吃掉兵力较少、地形不利的2营,再回头对付团本队。因为猝不及防,2营当即被压制在了山谷里,部队被打成数段,伤亡惨重。团前指也遭到了越军的集中火力袭击,胡庆忠副团长当场中弹身亡,龙德昶副政委、2营营长雷群荣于混乱中和营主力失去联系,在突围时错走向了高平方向。2营教导员唐秉元当时在山腰上,立即组织身边的兵力向敌反击,但因地形不利,部队已失去了指挥,未能奏效。这一仗打得很窝囊,2营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反击,而是徒然挨打后陷于溃散,除了伤亡在谷底的人员外,其他官兵纷纷爬上两侧山脊以躲避越军的火力。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2营已成溃散状态,官兵们三五成群地四散隐蔽躲藏。越军没有贸然下来攻击,而是开始喊话:“中国军队弟兄们,放下武器吧,我们宽待俘虏!”

2营遇袭的同时,团本队也遭到越军火力袭击,与2营被分隔开来,通信联络亦中断。团指挥所命令3营8连迅速抢占左侧山顶的制高点,以火力压制越军,接应2营。3营副营长指挥8连向左侧山头冲击,途中遭到越军迫击炮的连续轰击,前进受阻,副营长也中弹负伤。团指领导听到2营方向传来密集枪声,一阵紧似一阵,知道2营处境不妙。于是命令3营7连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压制越军,其余部队上山隐蔽,同时将情况速报师指挥所。然而因师领导与驻师工作组领导意见分歧,最后回电令448团就地组织防御,等到天黑后再坚决突围。接令后,李绍文团长、李兆碧政委和贾副师长立即召集指挥所人员进行了研究,决定入夜后首先派2个连队前出插到越军左侧后占领制高点,团主力再从正面发起攻击,同时出击接应2营突围。确定了部署后,命令各部队注意隐蔽,同时进行轻装,准备战斗。

12日晚20时左右,李兆碧政委命令团副参谋长付培德带领1、8连及火力分队一部,沿左侧山地攻占越军侧后制高点,配合团主力接应2营。尔后掩护2营沿朗庄、475高地北撤,团主力随后跟进。付参谋长提出对敌情、地形、我情均不了解,没有把握。但团指领导坚持要求付参谋长执行命令,并不许救援部队作任何夜间行动的标记。付参谋长奉令后很快指挥1、8连沿班英至那嘎小路左侧出发北上,1连在左,8连在右,互相策应前进,一路与小股越军多次发生战斗。13日凌晨,进至那嘎以北的一个山垭口时,1、8连遭遇越军阻击。付参谋长指挥1、8连向敌发起攻击,但很快部队就打乱了。8连副连长王立新带着前卫1排猛打猛冲,强行通过了山垭口。后边的1连和8连主力却被越军缠住,双方发生激战。因天色黑暗,敌情不明,加上1、8连行动仓促,缺粮少弹,付参谋长的指挥位置也与部队被分割,联系不上部队。结果1、8连在混战中被越军打散,穿插敌后的行动失利。

12日傍晚时分,2营部分人员陆陆续续零散着在山头上聚集起来。唐秉元教导员和1营副营长曹学文召集剩下的营、连干部开会,发现2营已与团本队被分隔开,无法联系上。经过研究,决定晚上轻装突围寻找团主力。各单位回去传达后,因为散在山林中的2营人员还有几百人,2营副教导员李石柱又决定当晚暂不突围,各部分工固守山头,待天亮后再重新组织兵力,边侦察边突围。

13日天亮后,2营已会拢了3、400人,其中有2营余部、1营一部、团100迫击炮连一部和其他连队零星走散的人员。经过重新整顿,组成了临时指挥机关。因唐秉元教导员在昨夜带领部分人员不知去向,遂以副教导员李石柱负责,临时召集1营副营长曹学文等排级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当时2营唯一的一部2瓦电台因耳机坏了而与团指挥所联系不上,也无法确定遇袭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只能大致判定方向。13日下午,临时指挥机关决定全营向东北方向突围,竭力向友邻41军控制的安乐地区靠拢。因为遭遇袭击后部队士气大衰,组织不够坚强有力,也没有任何战斗部署或各连队的战术协同要求,大部队就乱哄哄地向山下走。经人提醒后,临时指挥机关也觉得这样走出去必败无疑,遂停止了突围行动,召集干部重新开会研究。

13日当天,沿东侧路线清剿回撤的449团和450团发现了部分448团的失散人员。41军前指得报后,立即命令附近的部队返回营救。450团副团长带1个加强营前出那嘎方向搜寻,找到了部分被打散的448团官兵。然而因为惊恐和情况混乱,这些官兵对448团遇敌伏击的地点、兵力、路线等情况根本描述不清,营救部队一时难以措手。当时41军各部也已开始回撤,军前指命令走在最后的122师366团返回北卡地区参与营救行动,364团、365团也沿公路返回接应,并准备以炮兵一部进行火力支援,121师部队亦奉命在扣屯、高平地区停留到14日再回撤。各路营救部队先后行动后,还未到达出事地域,又接到军区的命令而停止待命,前锋只进到河安地区。显然,军区那边又得到了新的指示,情况可能有了变化。

到了13日晚上,被围在朗庄附近山上的2营等部队终于通过步谈机辗转联系上了团指挥所。当时团指挥所率团本队也在突围的途中,因为2营判定不出站立点,团指挥所无法派部队前来营救。团指领导告诉2营说军、师首长正在设法支援他们,要2营安心等待新的行动命令。听到这个消息后,被围部队的情绪稍许稳定下来。李石柱、曹学文等干部连夜重新研究了突围方案,决定将全部人员重新集中分队,区分任务,要求突围时不得掉队,负伤人员能坚持走的就带着走,等到上级新的命令后就行动。

14日早晨,团指挥所又来了命令,说上级已派部队前来营救,2营必须在15日突围与营救部队会合,因为这是中国对外宣布的全线撤军的最后期限。团指挥所告诉了2营回撤的具体方位,并打了些炮火给2营指示方向。临时指挥机关立即召集干部开会,决定于当晚突围,以侦察排和1营部分人员组成突围的第一梯队,2营余部为突围的第二梯队,天黑后行动。被围部队很快进行了准备,察看了地形,整理了组织,并抛弃所有多余的装备和衣物,力求轻装突围。夜幕降临后,被围部队悄悄地从东北方向下山突围。然而,经过3天多的战斗与饥疲煎熬,幸存官兵的战斗意志已大减,根本提不起士气来。下山不久,越军就发现了被围部队的突围意图,开始进行堵截围剿。而临时指挥机关又没有明确的战斗部署与协同任务,导致突围部队很快放了羊,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战斗力。无奈之下,临时指挥机关只好命令各单位分散突围,冲出去一个是一个。

就这样,失去了组织的被围官兵在莽莽群山中东冲西撞,四散奔逃。有的抵抗到底,英勇牺牲;有的意志崩溃,束手就擒;有的散于深山,再无踪迹;有的忍饥耐渴,寻机北返。。。。。。448团副政委、2营营长、5连连长等干部在部队被打散后遭越军俘获,2营教导员唐秉元、1营副营长曹学文、4连连长谢和祝、4连指导员黎治顺、2营机枪连连长罗昌福、机枪连副连长吴观龙等干部则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

担任全团尖刀的团侦察排部分人员和其他分队人员一部在混乱中向东北方向突围,历经千难万险,幸存的16人终于渡过平江上了高平至安乐公路,又北上进至扣旺一带遇到了在此接应的366团部队,此时已经是3月16日上午了。27年后,侦察排尖刀班战士老鱼写下了一部回忆录《兵败如山》,记叙了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

前往接应2营的1、8连也陷于悲惨的境地,被越军缠住无法脱身。在遭到越军的连续袭击后,8连被打散,1连被隔断,形成各自为战。8连的王立新副连长带领1排冲在最前面,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先后两次冲破越军阻击。13日中午,1排再次陷入越军合围。战斗中,越军指使8连叛逃投敌的司号员赵某某向王立新诱降,被他下令当场处决。当晚,王立新把自己的干粮全部分给了战友,自己持枪冲在最前面带领全排继续突围。14日凌晨,1排又与越军遭遇,经过激烈战斗终于被打散。王立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全排指战员前仆后继,43人中只有2名重伤员被俘幸存,其他人员全部牺牲。后来这2名重伤员交换回归,部队才知道了王立新的英雄事绩。王立新烈士被追记一等功,这2名重伤员也荣立了二等功。

1、8连被打散后,互相之间失去了联系。1连建制还较完整,冲了几次没有冲出去,后来与8连2排部分人员被越军围困在了一个山头上。1连连长李和平与指导员冯增敏带队在山上隐蔽躲藏了3天,没有等到援军,全体人员已经断食断水,感到无力战斗,突围无望,彻底失去了斗志。于是召开支委会,决定集体放下武器投降。在派人下山与越军接洽后,李和平、冯增敏带领被围连队集体投降。

付参谋长和8连连长刘兴武、指导员李铁桥等30余人与8连主力失散,爬到了一座山上隐蔽。13上午,所携电台收到了团指电台的信号。付参谋长向团指挥所报告了1、8连失散的情况,请求夜间突围。团指领导同意了付参谋长的请求,并指示其14日突围到预定地域集结。付参谋长感到力量单薄,难以到达预定地域,又询问其右翼是否有部队,以便向他们靠拢。然而这时与团指挥所的联络再次中断,以后再也没有联络上。13日夜,付参谋长带领被围人员下山突围。但是很多人已丧失了斗志,有的走,有的不走,前头带路的人也中途坐下睡着了,队伍很快散了架。到了14日天亮,只有付参谋长等4人下到山脚,这时山下出现了很多越军,突围的时机已丧失,只好返回继续躲藏。白天越军开始搜山,发现了山上的中国士兵,于是返回山下加紧包围,付参谋长等人都被困在了山腰上。到了14日夜里,8连连长刘兴武和4排长莫开富分组带人向山口突围,遭到越军火力封锁,人员大部伤亡,电台被打坏,报话员牺牲,突围失败。后又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只好隐蔽起来等待救援。在山上辗转躲藏至18日,付参谋长与刘兴武、李铁桥及部分人员已无食无水,疲乏至极,一些人将所携重物甚至枪、炮都扔掉了,队伍根本无力行动。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4排长莫开富带领2名战士下山去摸敌情,可一去无回。不久,越军就向山上喊话,叫被围人员下山投降,遭到山上人员的拒绝。19日上午,越军向被围地域进行了猛烈炮击,幸存人员有的伤亡,有的被打散,还有的人坚持不住就主动下山投降。在越军搜山围堵且毫无突围希望的情况下,付参谋长带着3营通信员于19日下午16时左右下山投降。

团指挥所率领团本队的突围过程也很惊险。12日夜22时左右,团本队开始下山突围,沿着2营的行进路线前进。最后边的工兵在撤退前引爆了放置在公路涵洞里的炸药将公路炸断,以防止越军的摩步化部队沿公路追击150师和友邻部队。团本队的先头进至那嘎附近时,突然遭到周围山上的越军火力袭击。部队立即依托附近的田坎、水沟分散隐蔽,以火力向敌还击,炮兵也很快占领阵地向山上的越军开火。经过几分钟战斗后,越军停止了射击。随后团指领导命令侦察班在先头探路,大队人马继续沿小路向北前进。侦察班在进至一条丁字路口时,根据刚才遇袭时右侧越军射击较密集的情况,选择了沿左侧山包边的一条小路前进。当进至一条横着的大山底部时,再次遭到越军火力袭击。经过短暂战斗,越军退走。部队继续前进,过了巴贝村后,又拐进一条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山谷。走着走着,因为前方山谷传来密集枪声,部队再次扣进右侧一条正北方向的山谷,并爬上了山。

13日天亮后,团本队陆续进到了475高地上会合。这时才根据地图发现,团本队已在夜暗中走向了西北方向,与东北方向的2营遇袭位置拉开了较大距离。团指领导命令各营连清点人数,尔后在475高地周围组织防御,并做好营救2营的战斗准备。在这两天多的遇袭与突围战斗中,除2营被围失散,1、8连不知去向外,1营也损失较大。1营副营长曹学文带2连一部与2营一起被围,2连其余人员和1营机枪连担任全团后卫,在突围过程中因迭遭袭击,夜黑迷路,失散较多,总数达90余人。团指挥所很快开设电台与2营及1、8连联系,同时几位领导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上午10时左右,终于和付参谋长所带的电台沟通了联络。团指领导得知1、8连已失散,营救2营的行动失败,终于知道情况严重到了何等地步,只好指示付参谋长组织人员乘夜暗突围。不久,就和付参谋长的电台中断了联络。团指领导又通过电台沟通了与师指挥所的联络,报告了全团的遇袭情况。师指挥所通报了友邻部队正准备返回参与营救448团,指示团指领导要安全地将团本队带回来,并尽快联络到2营,掌握其情况,好进行营救。下午13时左右,从西南方向突然传来了阵阵猛烈的枪炮声。从后来推断,那个方向应该是1、8连部队还在战斗。然而周围敌情、地形皆不明,团本队自保尚且是疑问,已无力返回救援。官兵们只好隔着莽莽群山遥望着西南方向,众皆心下恻然。一直到了快傍晚时,终于辗转联系上了2营。团指领导无法确定2营所在的位置,只好告知军、师首长很关心2营,正在设法支援他们,要2营安心等待新的行动命令。随后,团指领导决心乘夜暗继续前进向友邻主力靠拢,绝不能让剩下的部队再有闪失。



13日夜,团本队根据地图所标路线下山前进,从三龙附近通过吊桥过了谢牢河,然后沿山间小路直奔正北方向的505高地。夜暗中,部队在深山密林中摸进非常艰难。14日天亮时,终于进至505高地下方的一个小垭口附近。团指领导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并开设电台联络师指挥所和2营。不久,又联络到了2营。根据师指挥所通报的情况,团指领导命令2营必须在14日夜向东北方向突围,尽快向友邻部队靠拢,好获得支援。到了下午,团本队再次启程,继续向正东的安乐至高平公路方向前进。团本队官兵忍受着连日突围征战的劳累,翻山越岭,穿林过河,沿北干、特扣路线前进,从北卡附近过桥上了公路,终于在15日下午与那念、扣旺一带的122师部队会合,脱离了险境。

陈定远回忆说:“由于部队是第一次参战,又因为天丰大岭地形复杂、情况不明,一个营的部队被打散了,整个分队与上级完全失去了联络。一直到当天晚上,分队还是没有消息,也联系不上。该师即将情况上报到军区指挥部。许将军接到报告后,气得两眼冒火,拍着桌子大声吼起来:‘是谁那么大胆,敢擅自行动?我打了几十年的仗,从来没有丢过一个兵!’他命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部队找回来,一个兵也不准丢在国外!”

然而,从3月14日至16日,150师虽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营救准备,友邻122师部队也进至那念地区接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营救,最后导致了448团前后7个连队被围失散的重大失利。据说是上级后来考虑到448团主力并未被围,遇袭被围的只是2营,战区地域较大且群山连绵,没有大部队回援难以起到营救效果。而且被围部队的建制已被打散,发现的幸存人员大都是无组织的零星突围,再去大规模救援意义已经不大。当时中国已经对外宣布了撤军回国,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越南国土上,可能会与尾追越军发生较为激烈的交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国际形象也不利。因此,最后否决了出动大部队回援448团2营的请求。

在撤军令下,449团、450团继续清剿北上撤至河安地区与122师部队会合,并接应到了辗转突围的448团主力。因为448团一部被围,东线原定的3月15日全部撤军完毕又向后推迟了一天。从12日到14日,150师各团在回撤前几次往返拉锯,企图再去营救或接应448团,但一直没有得到上级批准,部队心情万分沉痛。最后的努力,就是用炮兵向448团遇袭的方向打昼夜照明弹,给失散人员指明收拢的方向。直到16日中午12时,150师才从平孟回撤入境。

实际上,设伏越军的兵力不足,包围圈并不严密。448团被打散的官兵中,除伤亡与被俘者外,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分散突围,或被友邻部队收容,或历尽艰辛自行摸回了边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钢铁战士”肖家喜。

肖家喜是448团1营机枪连给养员。1营机枪连在班英地区完成阻敌任务后,迅速转移。路上遇到了越军截击,虽冲出包围,留在后面收容的指导员刘德智和6名后勤战士却因天黑林密于15日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时大部队都已后撤,7个人只有2支枪、7枚手榴弹和320发子弹,靠着一只指北针辗转循路前进。为不惊动越军,他们只能昼伏夜出,乘晚上行军。

23日凌晨,7人在一条公路附近与越军遭遇。肖家喜自告奋勇将敌人引开,跑向一片冻水田,以掩护战友脱离险境。在穿越水田的过程中,肖家喜被越军枪弹击中右臀部,忍痛钻进一个山洞中隐蔽。刘德智率领5名战士穿过公路后,在公路附近草丛中隐蔽了大半天也没有等到肖家喜,于是转移离开。

肖家喜在山洞中藏了2天,躲过了越军的几次搜山。等到外面没有了动静,他乘夜晚出来,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去。肖家喜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爬山坡,饿了吃野菜、野草和一点盐巴,渴了喝露水和稻田里的水。2天后,肖家喜伤势恶化,走不动了,就顽强向北爬行。伤痛和饥饿的折磨,使他一天晕倒四、五次,醒来后仍然继续向前爬行。在伤重饥疲,衣衫破烂的情况下,他还坚持携带一支56半自动步枪、5枚手榴弹和320发子弹,没有放弃一名革命军人的信念。

刘德智指导员和另外5名战士后来安全归队,非常挂念肖家喜。等了几天不见肖家喜归队,刘德智无奈中开始安排人整理肖家喜的“遗物”,并在支委会上讨论肖家喜战前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建议追认肖家喜为正式党员。

3月31 日下午18时,肖家喜终于爬回了祖国边境,遇到友军获救,很快被转往广西军区185医院,后又被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治疗。1979年9月,肖家喜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看望了肖家喜,称赞他:“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敌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副其实真正的英雄!”  

袭击448团的越军部队一直番号不明,有说是地方军852团及民军、特工一部,有说是原平方向配合作战的原平县独立大队,还有说是从太原北上增援的越军314师一部。从战斗过程来看,开始时越军不过是连排级兵力,只能躲在山上以火力狙击448团。如果448团组织有力,坚决向前打,越军是根本无法阻挡的。后来随着448团的进退失据,坐失时机,越军逐渐集结兵力,达到了加强营以上级规模,使用了迫击炮等轻型火炮,但没有重炮参战。越军先是频繁袭扰迟滞448团,然后利用448团的失误不断调集兵力抢占要点,抓住时机突然发动袭击,一举将先头2营与团本队分隔开。然后以断其一指的战术四面围攻,将2营及此后来援的2个连击溃歼灭,堪称是打了一个漂亮仗。因其兵力不足,终于没有捕获448团主力,这是越军的遗憾之处。后来越方称这次战斗为“‘北部边境战争’高平地区四次大捷之一”,倒真不是吹嘘。越方还公布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越南女民兵用枪押着一长串被俘中国军人的著名影像,堪为奇耻大辱!

据战后统计,448团那嘎、朗庄遇袭,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枪支407支。其中团副政委、团副参谋长、2营营长和部分连、排级干部在内被俘219人,副团长、2营教导员、1营副营长等320余人在战地阵亡或失踪。战后中越双方交换战俘,带队投降的李和平、冯增敏及付培德等人回归后都被军事法庭判刑。

448团之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驻师工作组指挥失误,处置不当。驻师工作组对战场情况了解不充分,对师、团的情况并不很熟悉,却先是安排448团走小路回撤,当部队遇袭后,又处置失当,多次否定师、团指挥员的正确意见,既不让448团迅速脱离险地,又不许调师主力回援,使加强指挥变成了包办代替,严重干扰了指挥关系;448团的某些部队也轻敌麻痹,行军队形和组织防御时都犯了兵家大忌,战斗力不强,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某些干部在遇到敌情时惊慌失措,组织涣散,未能起到应有的指挥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军心士气;而缘于撤军回国的复杂因素,又使军、师未能组织部队进行有力回援。以上种种因素,终于造成了1979对越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最大的一次失利。战后,总参组织人对这次战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的调研和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了处理。

更加令人感到悲怆的是,150师在这次对越作战中失踪的320余名官兵,尸骨无存,只能根据战后相关文件中“暂按牺牲军人处理”的通知精神,编入了阵亡烈士纪念册。在广西境内的10座对越作战烈士陵园中,没有他们的墓碑。为了国家利益,他们永远长眠在了越北的深山密林中,却少有人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

150师这次出国作战历时11天,共毙敌444人,伤敌22人,俘敌1人。在448团之败前,全师也只战斗减员200余人,应该说前期表现还是不错的。然而,448团兵败那嘎,使150师减员激增,成为了1979年全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失踪人员最多的部队。后来中越双方交换战俘时,中方总共被俘240人,448团就占了219人,达被俘人员总数的91.3%。自此,150师的所有战绩便一笔勾销,长期背上了兵败失利之名。而448团的撤军兵败,因长期未加披露,坊间猜测丛生,以讹传讹,竟至成为了一件扑朔迷离之事。

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吧。

在1979对越作战最后的撤军回国途中,50军150师448团于高平以西的那嘎、朗庄地区遭遇越军伏击包围,因指挥失误,处置不当,以致大量人员伤亡失散,造成了这次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最惨重的一次损失。这也是继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移阶段,60军180师为掩护兵团主力北撤,遭到美军优势机械化兵力分割被围而溃散失利后,中国军队在对外作战中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挫折。在日后多年,关于这场战斗的官方资料一直没有披露,坊间传闻多多,老兵回忆也是众说纷纭,都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根据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尽可能对这场战斗的全程做推演还原,以利后来者继续进行研究,永记这一军史上的奇耻大辱。

1979年参战的150师并非是50军的老部队。原50军150师于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7年11月,50军从东北调防到四川,归入成都军区序列后,由成都军区独立步兵第1、5、10、12团、独立步兵第7营、军区独立高炮营、步校勤务连等单位为基础重新组建陆军第150师,归隶50军。

1979战前,150师由乙种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补入了大量当年入伍的新战士和由北方部队抽调的部分老兵,全师从6000多人急剧扩充到11000余人。因为新兵成分较多,各级干部大多没有战斗经验,大部分连排级军官还是刚刚提拔的,虽经过紧急的临战训练,部队的军事素质仍有待检验。

1979年2月21日,150师奉军命令由四川驻地沿川黔铁路开赴广西战区,经过近3000公里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于3月5日前分别进至广西宁明、明江及其他地域集结。在中国政府宣布撤军后,3月6日,150师(欠炮兵团)奉广州军区前指命令从水口关方向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地区执行任务。为协调与友邻部队的关系和加强组织指挥,50军还派出了由几位副军级领导带队的驻师工作组随150师开进。

150师以448团为前卫,从水口关出境,沿3号公路经复和县城直奔高平。3月7日上午,448团进入高平。不久,驻师工作组也到达高平。经与41军前指协调,规定了150师的任务:448团沿3号B公路西进,经扣屯、纳嫩、吞片、那袍于当日进至打沙、朗登地区。以2营在朗登附近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1、3营和449、450团在朗登以北地区担任搜索清剿任务。要求150师于7天时间内,在高平以西的波列、朗登、通农、玛班等约280余平方公里地域内完成清剿残敌、搜剿越军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这一片地区是东线作战第一阶段41军121师长途穿插经过之地,当时为抢时间强行通过而未对守敌进行清剿,因而沿线越军散兵众多,袭扰不断,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回撤安全。

受领任务后,448团于3月7日中午沿3号B公路继续西进。8日早晨,150师接到41军前指命令,抽调449团配属121师,执行向纳隆地区的迂回进攻任务;448团、450团继续执行原组织防御和搜索清剿任务。

150师打头阵的448团原为成都军区的老部队,解放后曾参加过四川北部的甘孜、阿坝地区的剿匪作战。文革期间448团多年执行生产任务,军事训练严重不足。文革后448团的全训时间较多,1979战前紧急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和5个直属连,全团约2500余人。扩编后的新干部、新战士众多,团级指挥员以下各级干部均没有打过仗。

在高平受领了进至打沙、朗登地区,组织防御并担负搜索清剿的任务后,448团以2营为前卫,3营随后紧跟,后面是团指挥所和直属队、1营,于3月7日中午12时许沿3号B公路继续西进。当日18时,前卫2营进至高平以西的扁亚、纳嫩地区,后奉命停止前进,沿公路西侧山地宿营。

8日,448团继续沿公路搜索前进,到达高平以西约20余公里的班英地区时,遭到据守公路两侧要点的越军阻击。从8日到10日,448团连续与防守越军展开激战,先后攻占了多个越军据守的高地,并打退了小股越军的多次反扑和袭扰,共毙敌139人,伤敌8人,缴获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一批,表现相当不错。与此同时,右翼的450团向吞片、那袍方向搜索清剿,歼灭了部分越军及收拢沿途失散的友军和烈士遗体;449团配合121师部队向纳隆之敌出击,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情况下,打得很顽强,也完成了预定的迂回进攻任务。

穿插班庄图.jpg (1007.19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1 14:49 上传



3月10日晚,150师奉41军前指命令,停止向朗登方向的进攻,以3天时间由南向北清剿波列、班英、灵黄地域残敌,要求14日从平孟方向回撤入境。当时41军前指并没有具体规定150师的回撤路线,要他们先报方案。这时,在回撤路线的选择上,150师领导与驻师工作组领导发生了严重分歧。在与友邻部队121师接触时,师领导了解到从班英、那嘎向北要过天丰岭,沿途地形复杂、石山众多、残敌出没,121师穿插时曾在这一地区吃过不少亏。而150师对天丰地区的地形、敌情根本不了解,使用的又是法国人在30-40年代测绘的十万分之一地图,等高线很简略,地形标示不清晰,准确性较差,许多地方的地形地貌早就发生了变化。加上也没有熟悉这一地区的向导,如全师经此处回撤恐风险太大。师领导认为150师已基本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只要让部队顺原路返回,安全带回国就是胜利。而驻师工作组领导认为150师没打几仗,部队并未得到充分锻炼,还是要走北路天丰地区清剿回撤,去山里打一次穿插,争取更大战果。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们就是打穿插,不怕任何牺牲大胆前进,现在的部队也能做到这一点。双方争论得十分激烈,一直僵持不下,最后决定向41军前指发电报请示。因为指挥的是友邻部队,为慎重起见,41军前指又向广州军区前指请示。广州军区前指在了解了情况后,回电指示150师可以按原路线回撤。

然而,在电报往来的过程中出了一个乌龙。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陈定远后来回忆说:“部队指挥员按照边回撤、边作战的思想,决定回撤路线时不是沿公路,而是走经过天丰大岭的山区沿小路回撤。当方案报到军区指挥部之后,军区首长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如果走那条路锻炼机会是很多,但是如果遇到伏击,就会影响按时回撤。但是由于军区批复他们的电报,机要部门没有及时迅速译出,部队没有接到,所以在没有得到上级同意的情况下,执照既定的方案行动了。”

就这样,在未接到上级明确指示的情况下,驻师工作组的回撤方案得到了通过,150师各团奉命收拢,分路沿公路北侧山地边清剿边回撤。比较而言,449团、450团的回撤路线靠近东侧友邻121师、122师部队,相对较为安全。而448团位于全军西翼最外侧,由班英地区向北走山区小路沿天丰岭方向清剿回撤,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路途最为艰险。

受领师命令后,448团团长李绍文、政委李兆碧开始收拢部队,部署回撤任务,进行组织准备。因沿天丰大岭回撤路途艰险,李绍文团长、李兆碧政委及在该团加强指挥的贾副师长等领导比较谨慎地确定了448团的回撤部署:以副团长胡庆忠、副政委龙德昶组成团前指,带领团特务连侦察排1个班、工兵1个班组成的尖兵分队和2营为团第一梯队,沿班英西侧小路向北搜索前进;团本队以3营、团指挥所、1营的序列,随团第一梯队之后跟进。前后梯队可以互相照应,必要时捏成一团打出去。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150师调兵遣将之际,大错的第一步已经悄然迈出。

天丰地域.jpg (988.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1 14:49 上传



3月11日早晨,团前指率尖兵分队和2营沿班英东侧小路出发,向北搜索前进。接近中午时,晨雾已渐渐散去,2营进至了班英以北约2公里的那嘎南侧。前方有一条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最前边的侦察排尖兵班已通过水坝,距离那嘎村已只有50余米。突然,侧后方传来了急促的机枪射击声。在附近一座独立石山上出现了越军伏兵,居高临下用机枪猛烈扫射2营后续部队。因还有薄雾,越军观察哨不时发射曳光弹为机枪指示射击目标。距离尖兵班约4、500米的2营大部队正行进在水坝前后,突然遭遇火力袭击,猝不及防,当即发生了严重伤亡。尖兵班发现有越军在村庄后面的山头活动,企图以火力夹击2营,于是展开兵力发起抢攻,冲过山脚下的稻田控制了山头。很快,尖兵分队其他各部也聚拢过来,就地组织防御监视敌人,等待团前指的命令。

袭击2营的这股越军兵力并不多,只有重机枪,没有炮火,也不敢下来冲击,显然没有实力吃掉2营。然而团前指成员却产生了惊慌失措的情绪,除了命令2营本队就地隐蔽防御,同时发电向团指挥所报告遇袭的情况外,就是凑在一起研究地图,长时间无法判明越军的企图,向团指的报告也说不清楚。

2营遇袭之时,后面的团本队刚出发不久,后尾还没有撤出公路沿线的阵地,也遭到了周围山上的越军射击。因四周地势险峻,敌暗我明,团本队在小路上难以隐蔽,在越军火力下发生了一定伤亡。打伏击的这股越军兵力不足,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只是依托山上的洞穴以火力狙击448团。李绍文团长命令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隐蔽,同时令团、营迫击炮向山上之敌还击,并指挥3营出动搜山。但因山高草深,观察困难,没有什么效果。团指领导只好令全团停止前进,上山的部队和还在公路上的部队就地组织防御。同时向师指挥所发电,报告了448团遇袭的情况,认为前方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请求将全团收拢后边打边撤回公路一线。当时150师领导感到情况严重,命令448团先就地隐蔽并组织防御待命,随后与驻师工作组领导商量,打算让448团收拢后撤回公路,并根据情况调回449团和450团接应448团。然而,驻师工作组领导不同意448团撤回来,坚持让该团继续北上打出去,也不同意调449团和450团回来接应。就在双方的争论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448团领导收不到师领导的进一步指示,也搞不清前方遇袭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只好指挥全团继续在山上和公路一线占领阵地,组织防御,同时准备根据师命令沿公路回撤。

未能及时判明情况,迅速将全团收拢,又迈出了大错的第二步。

先头的2营遇袭后,团前指命令部队抢占附近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同时发电请求团指挥所指示下一步行动。团指挥所命令2营就地隐蔽待命,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团前指遂命令部队在原地等待,抓紧时间休息。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团前指还是未能搞清袭击2营的越军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备情况如何、下一步的意图是什么。既没有查明情况,坚决组织兵力攻歼伏击之敌,也没有向团指挥所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只是一味等待。而团指领导也在焦急等待师领导的进一步指示,无法主动应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给了越军从容部署兵力抢占前方回撤道路要点的有利战机。

大错的第三步已经迈出。

在关键的11日这天,448团徒然等待上级命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且附近的越军也没有闲着,不时用火力袭扰448团部队。全团长时间停留在山上至公路附近,不进不退,指挥员非常紧张,部队草木皆兵,情绪都很低沉。黄昏时分,师里终于来了指示,命令448团乘夜暗继续穿插前进,从山里打出去,完成预定的清剿回撤任务。团指领导虽满腹疑虑,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命令。随即调整部署,连夜北进,仍以2营为第一梯队,在全团先头开路,团本队全部收拢,随后跟进。当夜22时左右,448团开始行动。
  
走在全团最前面的仍然是侦察排尖刀班,团前指派出2名作训参谋拿着地图带路。2营沿着峡谷小路行进,边探路边前进,穿林过溪,行动很是缓慢。侦察排进到一个岔路口时,有点搞不清该向左还是向右行。2名作训参谋根据地图判定方向,选择了左边一条路继续前进。后面的2营本队进至此处时,也犯了犹豫。这时1营副营长曹学文带着2连一部及部分非战斗人员从后面赶了上来,他拿出地图和指北针对照了一下,也选择了左边的这条路。2营继续沿此方向前进,并随后发现了侦察排放置的路标。经过一夜行军,12日清晨,2营已过了那嘎、巴贝,向东北方向进到朗庄南侧一条狭窄的山谷里。这时,团指领导考虑到部队已走了一夜很疲劳,晨雾又快消散,周围地形、敌情不明,大部队继续行动目标太明显。而且昨夜行军较为安全,为防止遭到昨天白天的遇袭情况,可以等到天黑之后再继续前进。于是命令各部就地停止待命,组织防御,同时抓紧时间休息。先头的团前指接到命令后,立即指示2营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同时派出2个侦察班和2个工兵班占领一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执行警戒任务。然而,团前指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只让少量部队上山,大部队都在山谷里休息。谁也想不到,448团的行踪早已被越军咬住了。就在全团休息等待的时间里,越军已悄然集结起了更多的兵力,准备拦腰斩断448团,再各个消灭。

应该说团指领导让部队白天休息的考虑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已经遭到越军袭击的情况下,孤军北进,重要的是不使敌人掌握己方的意图,应该快速前进,连续移动,甩掉敌人的纠缠。在地形、敌情不明之际停下来长时间休息,只能增加被敌人粘上来的危险。而且,即便是停下来休息,也应抢占附近的山头要点形成对外的多点防御,而不是把主力放在狭窄的山谷里。一旦发生战斗,部队展开相当困难,跑都跑不脱。从这两点上来看,本来448团就已身陷险地,而团前指成员更是缺乏战斗经验,指挥上存在严重失误。

危险在一步步逼近448团。

中午时分,2营的警戒部队发现有越军在山谷附近出现,似在侦察停留在谷底的2营主力动向。为了不暴露目标,警戒部队没有开枪射击。下午15时左右,山谷四周突然传来了密集猛烈的枪声。越军在抢占四周要点完成包围后,开始发起了攻击。

大错终于铸成。

1.jpg (106.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1 14:48 上传



越军的战前侦察搞得很准,第一轮攻击就以猛烈火力分割先头2营与团本队的联系,准备先吃掉兵力较少、地形不利的2营,再回头对付团本队。因为猝不及防,2营当即被压制在了山谷里,部队被打成数段,伤亡惨重。团前指也遭到了越军的集中火力袭击,胡庆忠副团长当场中弹身亡,龙德昶副政委、2营营长雷群荣于混乱中和营主力失去联系,在突围时错走向了高平方向。2营教导员唐秉元当时在山腰上,立即组织身边的兵力向敌反击,但因地形不利,部队已失去了指挥,未能奏效。这一仗打得很窝囊,2营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反击,而是徒然挨打后陷于溃散,除了伤亡在谷底的人员外,其他官兵纷纷爬上两侧山脊以躲避越军的火力。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2营已成溃散状态,官兵们三五成群地四散隐蔽躲藏。越军没有贸然下来攻击,而是开始喊话:“中国军队弟兄们,放下武器吧,我们宽待俘虏!”

2营遇袭的同时,团本队也遭到越军火力袭击,与2营被分隔开来,通信联络亦中断。团指挥所命令3营8连迅速抢占左侧山顶的制高点,以火力压制越军,接应2营。3营副营长指挥8连向左侧山头冲击,途中遭到越军迫击炮的连续轰击,前进受阻,副营长也中弹负伤。团指领导听到2营方向传来密集枪声,一阵紧似一阵,知道2营处境不妙。于是命令3营7连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压制越军,其余部队上山隐蔽,同时将情况速报师指挥所。然而因师领导与驻师工作组领导意见分歧,最后回电令448团就地组织防御,等到天黑后再坚决突围。接令后,李绍文团长、李兆碧政委和贾副师长立即召集指挥所人员进行了研究,决定入夜后首先派2个连队前出插到越军左侧后占领制高点,团主力再从正面发起攻击,同时出击接应2营突围。确定了部署后,命令各部队注意隐蔽,同时进行轻装,准备战斗。

12日晚20时左右,李兆碧政委命令团副参谋长付培德带领1、8连及火力分队一部,沿左侧山地攻占越军侧后制高点,配合团主力接应2营。尔后掩护2营沿朗庄、475高地北撤,团主力随后跟进。付参谋长提出对敌情、地形、我情均不了解,没有把握。但团指领导坚持要求付参谋长执行命令,并不许救援部队作任何夜间行动的标记。付参谋长奉令后很快指挥1、8连沿班英至那嘎小路左侧出发北上,1连在左,8连在右,互相策应前进,一路与小股越军多次发生战斗。13日凌晨,进至那嘎以北的一个山垭口时,1、8连遭遇越军阻击。付参谋长指挥1、8连向敌发起攻击,但很快部队就打乱了。8连副连长王立新带着前卫1排猛打猛冲,强行通过了山垭口。后边的1连和8连主力却被越军缠住,双方发生激战。因天色黑暗,敌情不明,加上1、8连行动仓促,缺粮少弹,付参谋长的指挥位置也与部队被分割,联系不上部队。结果1、8连在混战中被越军打散,穿插敌后的行动失利。

12日傍晚时分,2营部分人员陆陆续续零散着在山头上聚集起来。唐秉元教导员和1营副营长曹学文召集剩下的营、连干部开会,发现2营已与团本队被分隔开,无法联系上。经过研究,决定晚上轻装突围寻找团主力。各单位回去传达后,因为散在山林中的2营人员还有几百人,2营副教导员李石柱又决定当晚暂不突围,各部分工固守山头,待天亮后再重新组织兵力,边侦察边突围。

13日天亮后,2营已会拢了3、400人,其中有2营余部、1营一部、团100迫击炮连一部和其他连队零星走散的人员。经过重新整顿,组成了临时指挥机关。因唐秉元教导员在昨夜带领部分人员不知去向,遂以副教导员李石柱负责,临时召集1营副营长曹学文等排级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当时2营唯一的一部2瓦电台因耳机坏了而与团指挥所联系不上,也无法确定遇袭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只能大致判定方向。13日下午,临时指挥机关决定全营向东北方向突围,竭力向友邻41军控制的安乐地区靠拢。因为遭遇袭击后部队士气大衰,组织不够坚强有力,也没有任何战斗部署或各连队的战术协同要求,大部队就乱哄哄地向山下走。经人提醒后,临时指挥机关也觉得这样走出去必败无疑,遂停止了突围行动,召集干部重新开会研究。

13日当天,沿东侧路线清剿回撤的449团和450团发现了部分448团的失散人员。41军前指得报后,立即命令附近的部队返回营救。450团副团长带1个加强营前出那嘎方向搜寻,找到了部分被打散的448团官兵。然而因为惊恐和情况混乱,这些官兵对448团遇敌伏击的地点、兵力、路线等情况根本描述不清,营救部队一时难以措手。当时41军各部也已开始回撤,军前指命令走在最后的122师366团返回北卡地区参与营救行动,364团、365团也沿公路返回接应,并准备以炮兵一部进行火力支援,121师部队亦奉命在扣屯、高平地区停留到14日再回撤。各路营救部队先后行动后,还未到达出事地域,又接到军区的命令而停止待命,前锋只进到河安地区。显然,军区那边又得到了新的指示,情况可能有了变化。

到了13日晚上,被围在朗庄附近山上的2营等部队终于通过步谈机辗转联系上了团指挥所。当时团指挥所率团本队也在突围的途中,因为2营判定不出站立点,团指挥所无法派部队前来营救。团指领导告诉2营说军、师首长正在设法支援他们,要2营安心等待新的行动命令。听到这个消息后,被围部队的情绪稍许稳定下来。李石柱、曹学文等干部连夜重新研究了突围方案,决定将全部人员重新集中分队,区分任务,要求突围时不得掉队,负伤人员能坚持走的就带着走,等到上级新的命令后就行动。

14日早晨,团指挥所又来了命令,说上级已派部队前来营救,2营必须在15日突围与营救部队会合,因为这是中国对外宣布的全线撤军的最后期限。团指挥所告诉了2营回撤的具体方位,并打了些炮火给2营指示方向。临时指挥机关立即召集干部开会,决定于当晚突围,以侦察排和1营部分人员组成突围的第一梯队,2营余部为突围的第二梯队,天黑后行动。被围部队很快进行了准备,察看了地形,整理了组织,并抛弃所有多余的装备和衣物,力求轻装突围。夜幕降临后,被围部队悄悄地从东北方向下山突围。然而,经过3天多的战斗与饥疲煎熬,幸存官兵的战斗意志已大减,根本提不起士气来。下山不久,越军就发现了被围部队的突围意图,开始进行堵截围剿。而临时指挥机关又没有明确的战斗部署与协同任务,导致突围部队很快放了羊,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战斗力。无奈之下,临时指挥机关只好命令各单位分散突围,冲出去一个是一个。

就这样,失去了组织的被围官兵在莽莽群山中东冲西撞,四散奔逃。有的抵抗到底,英勇牺牲;有的意志崩溃,束手就擒;有的散于深山,再无踪迹;有的忍饥耐渴,寻机北返。。。。。。448团副政委、2营营长、5连连长等干部在部队被打散后遭越军俘获,2营教导员唐秉元、1营副营长曹学文、4连连长谢和祝、4连指导员黎治顺、2营机枪连连长罗昌福、机枪连副连长吴观龙等干部则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

担任全团尖刀的团侦察排部分人员和其他分队人员一部在混乱中向东北方向突围,历经千难万险,幸存的16人终于渡过平江上了高平至安乐公路,又北上进至扣旺一带遇到了在此接应的366团部队,此时已经是3月16日上午了。27年后,侦察排尖刀班战士老鱼写下了一部回忆录《兵败如山》,记叙了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

前往接应2营的1、8连也陷于悲惨的境地,被越军缠住无法脱身。在遭到越军的连续袭击后,8连被打散,1连被隔断,形成各自为战。8连的王立新副连长带领1排冲在最前面,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先后两次冲破越军阻击。13日中午,1排再次陷入越军合围。战斗中,越军指使8连叛逃投敌的司号员赵某某向王立新诱降,被他下令当场处决。当晚,王立新把自己的干粮全部分给了战友,自己持枪冲在最前面带领全排继续突围。14日凌晨,1排又与越军遭遇,经过激烈战斗终于被打散。王立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全排指战员前仆后继,43人中只有2名重伤员被俘幸存,其他人员全部牺牲。后来这2名重伤员交换回归,部队才知道了王立新的英雄事绩。王立新烈士被追记一等功,这2名重伤员也荣立了二等功。

1、8连被打散后,互相之间失去了联系。1连建制还较完整,冲了几次没有冲出去,后来与8连2排部分人员被越军围困在了一个山头上。1连连长李和平与指导员冯增敏带队在山上隐蔽躲藏了3天,没有等到援军,全体人员已经断食断水,感到无力战斗,突围无望,彻底失去了斗志。于是召开支委会,决定集体放下武器投降。在派人下山与越军接洽后,李和平、冯增敏带领被围连队集体投降。

付参谋长和8连连长刘兴武、指导员李铁桥等30余人与8连主力失散,爬到了一座山上隐蔽。13上午,所携电台收到了团指电台的信号。付参谋长向团指挥所报告了1、8连失散的情况,请求夜间突围。团指领导同意了付参谋长的请求,并指示其14日突围到预定地域集结。付参谋长感到力量单薄,难以到达预定地域,又询问其右翼是否有部队,以便向他们靠拢。然而这时与团指挥所的联络再次中断,以后再也没有联络上。13日夜,付参谋长带领被围人员下山突围。但是很多人已丧失了斗志,有的走,有的不走,前头带路的人也中途坐下睡着了,队伍很快散了架。到了14日天亮,只有付参谋长等4人下到山脚,这时山下出现了很多越军,突围的时机已丧失,只好返回继续躲藏。白天越军开始搜山,发现了山上的中国士兵,于是返回山下加紧包围,付参谋长等人都被困在了山腰上。到了14日夜里,8连连长刘兴武和4排长莫开富分组带人向山口突围,遭到越军火力封锁,人员大部伤亡,电台被打坏,报话员牺牲,突围失败。后又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只好隐蔽起来等待救援。在山上辗转躲藏至18日,付参谋长与刘兴武、李铁桥及部分人员已无食无水,疲乏至极,一些人将所携重物甚至枪、炮都扔掉了,队伍根本无力行动。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4排长莫开富带领2名战士下山去摸敌情,可一去无回。不久,越军就向山上喊话,叫被围人员下山投降,遭到山上人员的拒绝。19日上午,越军向被围地域进行了猛烈炮击,幸存人员有的伤亡,有的被打散,还有的人坚持不住就主动下山投降。在越军搜山围堵且毫无突围希望的情况下,付参谋长带着3营通信员于19日下午16时左右下山投降。

团指挥所率领团本队的突围过程也很惊险。12日夜22时左右,团本队开始下山突围,沿着2营的行进路线前进。最后边的工兵在撤退前引爆了放置在公路涵洞里的炸药将公路炸断,以防止越军的摩步化部队沿公路追击150师和友邻部队。团本队的先头进至那嘎附近时,突然遭到周围山上的越军火力袭击。部队立即依托附近的田坎、水沟分散隐蔽,以火力向敌还击,炮兵也很快占领阵地向山上的越军开火。经过几分钟战斗后,越军停止了射击。随后团指领导命令侦察班在先头探路,大队人马继续沿小路向北前进。侦察班在进至一条丁字路口时,根据刚才遇袭时右侧越军射击较密集的情况,选择了沿左侧山包边的一条小路前进。当进至一条横着的大山底部时,再次遭到越军火力袭击。经过短暂战斗,越军退走。部队继续前进,过了巴贝村后,又拐进一条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山谷。走着走着,因为前方山谷传来密集枪声,部队再次扣进右侧一条正北方向的山谷,并爬上了山。

13日天亮后,团本队陆续进到了475高地上会合。这时才根据地图发现,团本队已在夜暗中走向了西北方向,与东北方向的2营遇袭位置拉开了较大距离。团指领导命令各营连清点人数,尔后在475高地周围组织防御,并做好营救2营的战斗准备。在这两天多的遇袭与突围战斗中,除2营被围失散,1、8连不知去向外,1营也损失较大。1营副营长曹学文带2连一部与2营一起被围,2连其余人员和1营机枪连担任全团后卫,在突围过程中因迭遭袭击,夜黑迷路,失散较多,总数达90余人。团指挥所很快开设电台与2营及1、8连联系,同时几位领导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上午10时左右,终于和付参谋长所带的电台沟通了联络。团指领导得知1、8连已失散,营救2营的行动失败,终于知道情况严重到了何等地步,只好指示付参谋长组织人员乘夜暗突围。不久,就和付参谋长的电台中断了联络。团指领导又通过电台沟通了与师指挥所的联络,报告了全团的遇袭情况。师指挥所通报了友邻部队正准备返回参与营救448团,指示团指领导要安全地将团本队带回来,并尽快联络到2营,掌握其情况,好进行营救。下午13时左右,从西南方向突然传来了阵阵猛烈的枪炮声。从后来推断,那个方向应该是1、8连部队还在战斗。然而周围敌情、地形皆不明,团本队自保尚且是疑问,已无力返回救援。官兵们只好隔着莽莽群山遥望着西南方向,众皆心下恻然。一直到了快傍晚时,终于辗转联系上了2营。团指领导无法确定2营所在的位置,只好告知军、师首长很关心2营,正在设法支援他们,要2营安心等待新的行动命令。随后,团指领导决心乘夜暗继续前进向友邻主力靠拢,绝不能让剩下的部队再有闪失。

天丰地域1.jpg (440.25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1 14:48 上传



13日夜,团本队根据地图所标路线下山前进,从三龙附近通过吊桥过了谢牢河,然后沿山间小路直奔正北方向的505高地。夜暗中,部队在深山密林中摸进非常艰难。14日天亮时,终于进至505高地下方的一个小垭口附近。团指领导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并开设电台联络师指挥所和2营。不久,又联络到了2营。根据师指挥所通报的情况,团指领导命令2营必须在14日夜向东北方向突围,尽快向友邻部队靠拢,好获得支援。到了下午,团本队再次启程,继续向正东的安乐至高平公路方向前进。团本队官兵忍受着连日突围征战的劳累,翻山越岭,穿林过河,沿北干、特扣路线前进,从北卡附近过桥上了公路,终于在15日下午与那念、扣旺一带的122师部队会合,脱离了险境。

陈定远回忆说:“由于部队是第一次参战,又因为天丰大岭地形复杂、情况不明,一个营的部队被打散了,整个分队与上级完全失去了联络。一直到当天晚上,分队还是没有消息,也联系不上。该师即将情况上报到军区指挥部。许将军接到报告后,气得两眼冒火,拍着桌子大声吼起来:‘是谁那么大胆,敢擅自行动?我打了几十年的仗,从来没有丢过一个兵!’他命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部队找回来,一个兵也不准丢在国外!”

然而,从3月14日至16日,150师虽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营救准备,友邻122师部队也进至那念地区接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营救,最后导致了448团前后7个连队被围失散的重大失利。据说是上级后来考虑到448团主力并未被围,遇袭被围的只是2营,战区地域较大且群山连绵,没有大部队回援难以起到营救效果。而且被围部队的建制已被打散,发现的幸存人员大都是无组织的零星突围,再去大规模救援意义已经不大。当时中国已经对外宣布了撤军回国,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越南国土上,可能会与尾追越军发生较为激烈的交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国际形象也不利。因此,最后否决了出动大部队回援448团2营的请求。

在撤军令下,449团、450团继续清剿北上撤至河安地区与122师部队会合,并接应到了辗转突围的448团主力。因为448团一部被围,东线原定的3月15日全部撤军完毕又向后推迟了一天。从12日到14日,150师各团在回撤前几次往返拉锯,企图再去营救或接应448团,但一直没有得到上级批准,部队心情万分沉痛。最后的努力,就是用炮兵向448团遇袭的方向打昼夜照明弹,给失散人员指明收拢的方向。直到16日中午12时,150师才从平孟回撤入境。

实际上,设伏越军的兵力不足,包围圈并不严密。448团被打散的官兵中,除伤亡与被俘者外,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分散突围,或被友邻部队收容,或历尽艰辛自行摸回了边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钢铁战士”肖家喜。

肖家喜是448团1营机枪连给养员。1营机枪连在班英地区完成阻敌任务后,迅速转移。路上遇到了越军截击,虽冲出包围,留在后面收容的指导员刘德智和6名后勤战士却因天黑林密于15日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时大部队都已后撤,7个人只有2支枪、7枚手榴弹和320发子弹,靠着一只指北针辗转循路前进。为不惊动越军,他们只能昼伏夜出,乘晚上行军。

23日凌晨,7人在一条公路附近与越军遭遇。肖家喜自告奋勇将敌人引开,跑向一片冻水田,以掩护战友脱离险境。在穿越水田的过程中,肖家喜被越军枪弹击中右臀部,忍痛钻进一个山洞中隐蔽。刘德智率领5名战士穿过公路后,在公路附近草丛中隐蔽了大半天也没有等到肖家喜,于是转移离开。

肖家喜在山洞中藏了2天,躲过了越军的几次搜山。等到外面没有了动静,他乘夜晚出来,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去。肖家喜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爬山坡,饿了吃野菜、野草和一点盐巴,渴了喝露水和稻田里的水。2天后,肖家喜伤势恶化,走不动了,就顽强向北爬行。伤痛和饥饿的折磨,使他一天晕倒四、五次,醒来后仍然继续向前爬行。在伤重饥疲,衣衫破烂的情况下,他还坚持携带一支56半自动步枪、5枚手榴弹和320发子弹,没有放弃一名革命军人的信念。

刘德智指导员和另外5名战士后来安全归队,非常挂念肖家喜。等了几天不见肖家喜归队,刘德智无奈中开始安排人整理肖家喜的“遗物”,并在支委会上讨论肖家喜战前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建议追认肖家喜为正式党员。

3月31 日下午18时,肖家喜终于爬回了祖国边境,遇到友军获救,很快被转往广西军区185医院,后又被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治疗。1979年9月,肖家喜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看望了肖家喜,称赞他:“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敌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副其实真正的英雄!”  

袭击448团的越军部队一直番号不明,有说是地方军852团及民军、特工一部,有说是原平方向配合作战的原平县独立大队,还有说是从太原北上增援的越军314师一部。从战斗过程来看,开始时越军不过是连排级兵力,只能躲在山上以火力狙击448团。如果448团组织有力,坚决向前打,越军是根本无法阻挡的。后来随着448团的进退失据,坐失时机,越军逐渐集结兵力,达到了加强营以上级规模,使用了迫击炮等轻型火炮,但没有重炮参战。越军先是频繁袭扰迟滞448团,然后利用448团的失误不断调集兵力抢占要点,抓住时机突然发动袭击,一举将先头2营与团本队分隔开。然后以断其一指的战术四面围攻,将2营及此后来援的2个连击溃歼灭,堪称是打了一个漂亮仗。因其兵力不足,终于没有捕获448团主力,这是越军的遗憾之处。后来越方称这次战斗为“‘北部边境战争’高平地区四次大捷之一”,倒真不是吹嘘。越方还公布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越南女民兵用枪押着一长串被俘中国军人的著名影像,堪为奇耻大辱!

据战后统计,448团那嘎、朗庄遇袭,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枪支407支。其中团副政委、团副参谋长、2营营长和部分连、排级干部在内被俘219人,副团长、2营教导员、1营副营长等320余人在战地阵亡或失踪。战后中越双方交换战俘,带队投降的李和平、冯增敏及付培德等人回归后都被军事法庭判刑。

448团之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驻师工作组指挥失误,处置不当。驻师工作组对战场情况了解不充分,对师、团的情况并不很熟悉,却先是安排448团走小路回撤,当部队遇袭后,又处置失当,多次否定师、团指挥员的正确意见,既不让448团迅速脱离险地,又不许调师主力回援,使加强指挥变成了包办代替,严重干扰了指挥关系;448团的某些部队也轻敌麻痹,行军队形和组织防御时都犯了兵家大忌,战斗力不强,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某些干部在遇到敌情时惊慌失措,组织涣散,未能起到应有的指挥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军心士气;而缘于撤军回国的复杂因素,又使军、师未能组织部队进行有力回援。以上种种因素,终于造成了1979对越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最大的一次失利。战后,总参组织人对这次战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的调研和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了处理。

更加令人感到悲怆的是,150师在这次对越作战中失踪的320余名官兵,尸骨无存,只能根据战后相关文件中“暂按牺牲军人处理”的通知精神,编入了阵亡烈士纪念册。在广西境内的10座对越作战烈士陵园中,没有他们的墓碑。为了国家利益,他们永远长眠在了越北的深山密林中,却少有人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

150师这次出国作战历时11天,共毙敌444人,伤敌22人,俘敌1人。在448团之败前,全师也只战斗减员200余人,应该说前期表现还是不错的。然而,448团兵败那嘎,使150师减员激增,成为了1979年全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失踪人员最多的部队。后来中越双方交换战俘时,中方总共被俘240人,448团就占了219人,达被俘人员总数的91.3%。自此,150师的所有战绩便一笔勾销,长期背上了兵败失利之名。而448团的撤军兵败,因长期未加披露,坊间猜测丛生,以讹传讹,竟至成为了一件扑朔迷离之事。

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吧。
448团之败应该作为军校教科书的反面战例让好好学习
有北斗导航和陆航支援会好很多吧。更重要的是这种成建制的师团大规模行动会慢慢变少,而是以合成营方式作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主要责任在上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soso_e127:}野战军被小国2流部队打成这样,太丢人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战后,总参组织人对这次战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的调研和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了处理。”
到这般境地,连最后处理的详细情况还讳莫如深,真是不知所以
打仗又不是过家家,有些人头脑有问题
zeus 发表于 2014-3-1 16:36
“战后,总参组织人对这次战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的调研和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了处理。”
到这般境 ...
被处理那几个人网上都有记载,可去查查看。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3-1 15:37
有北斗导航和陆航支援会好很多吧。更重要的是这种成建制的师团大规模行动会慢慢变少,而是以合成营方式作战 ...
现在的话,遇到这种情况武直就好上头阵了。
脑子出了毛病, 就是有北斗也没有什么用。 这个战斗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

i6y6 发表于 2014-3-1 17:25
脑子出了毛病, 就是有北斗也没有什么用。 这个战斗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


       说的好,这个团部班子负有完全责任,不把上级的责任算在内可以说完全是团部的那一班子人的责任。被伏击后指挥层没有对形势做好评估形成有效决议,没有把部队收拢抢占周边高地,一拖再拖把时间全浪费了,最终被越军从容的调动兵力形成了合围。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我军打击下越军在我战线后方有组织的大单位是不存在的了,应该只是小兵力的伏击,这时要果断收缩兵力一方面做好防御一方面用最强的火力和最精锐的部队对伏击的敌人攻击以打开通道,同时不要恋战安排好撤退的队列和后卫部队一旦突出重围马上快速离开被伏击地域向友邻部队靠拢,可以说团部班子当时的表现是完全放弃了应有的职责。
i6y6 发表于 2014-3-1 17:25
脑子出了毛病, 就是有北斗也没有什么用。 这个战斗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


       说的好,这个团部班子负有完全责任,不把上级的责任算在内可以说完全是团部的那一班子人的责任。被伏击后指挥层没有对形势做好评估形成有效决议,没有把部队收拢抢占周边高地,一拖再拖把时间全浪费了,最终被越军从容的调动兵力形成了合围。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我军打击下越军在我战线后方有组织的大单位是不存在的了,应该只是小兵力的伏击,这时要果断收缩兵力一方面做好防御一方面用最强的火力和最精锐的部队对伏击的敌人攻击以打开通道,同时不要恋战安排好撤退的队列和后卫部队一旦突出重围马上快速离开被伏击地域向友邻部队靠拢,可以说团部班子当时的表现是完全放弃了应有的职责。
i6y6 发表于 2014-3-1 17:25
脑子出了毛病, 就是有北斗也没有什么用。 这个战斗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
有北斗当然有用了

一是精确定位
二是应急通讯

这两个难题解决   战争理科就透明很多
这个帖子怎么又翻出来炒呢?莫非我穿越了?
kuku1977 发表于 2014-3-1 22:25
这个帖子怎么又翻出来炒呢?莫非我穿越了?
没穿越,只是修改了。
这样的战斗失利既有高一级的包办代替原因,更是多少年和平生活下不练兵习武的结果,不要说那些没有打过仗的基层指战员,就是打过仗的448团的两个主官,估计当年的打的仗也就是在跟着混混而已,否则无法解释,面对一群已被驱散的越散兵游勇,居然粟手无策,任人从容的象打猎一样的围捕,在后来的大裁军当中,五十军被裁撤,估计与此次失败有很大的原因,一个大国,又是兵力火力绝对的优势,还是攻势态势,居然被人家打的这个样子,实在是很丢脸的事,我到现在还很奇怪,难道当时这个团里和领导机关就没有人认真的分析一下敌我态势吗,只要当时稍微清醒一点,就会得出敌人的兵力火力和攻击势头的大致情况了,倒时候,是打是走,具体怎样,就可以了,很可惜的是,作为当时的一个团的主要官员,居然都没有一个想到这个,由此可见,当时这个团的军官们的水平如何了,这样的军官素质,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也许问题不大,可以跟着混混军功,但一到单独挑大梁的时候,金子和水货的高下立见。
老沈能否科普一下战时如何避免上级本意是加强指挥,结果却包办代替之类的事?
Swift80 发表于 2014-3-1 20:58
有北斗当然有用了

一是精确定位
你还是没有太明白。 其实这个战斗的失利主要是各级指挥层畏战怯敌, 缺乏军事素养, 在遭遇敌军之后, 2营首先应做到的是判明敌军级别, 大体数量, 这些是通过几次火力组织和试探进攻就可以发现的, 此外, 他们可以派出几支侦察队快速挺进, 判明敌军是否已经完成合围, 团能做到的事情就更多了, 真以为给他们多发俩北斗机就解决这些了?
i6y6 发表于 2014-3-1 23:21
你还是没有太明白。 其实这个战斗的失利主要是各级指挥层畏战怯敌, 缺乏军事素养, 在遭遇敌军之后, 2 ...
是,我感觉战斗素养比50年代的解放军退后了两个等级不止
Swift80 发表于 2014-3-1 23:26
是,我感觉战斗素养比50年代的解放军退后了两个等级不止
这个2营长首当其冲就是个失职的。 不需要上级命令, 首先判明对手什么量级, 要是排连级别, 直接组织火力冲击, 应该能保证拿下, 不用躲在下边挨枪子, 侦察队向两端延伸, 看是否合围, 是否丢失重要制高点, 是否被切断和团本队联系, 怎么原地不动呢?  脑子太有问题了。 这个战斗再打100次也不会打成这样, 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就是好事,  促进部队去提高成长。
i6y6 发表于 2014-3-1 23:34
这个2营长首当其冲就是个失职的。 不需要上级命令, 首先判明对手什么量级, 要是排连级别, 直接组织火 ...
指挥能力是差了点

因为当时就是观察哨火力和山头的机枪火力
连炮都没有

是有机会搬回主动权的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4-3-1 23:06
老沈能否科普一下战时如何避免上级本意是加强指挥,结果却包办代替之类的事?
79年的加强指挥原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部队已经20多年没打仗了,团以下指挥员大多没有打过仗,少数有作战经验的当时还是连排干部,没有指挥本级作战的经验。军师级干部有不少打过仗,因此加强到师团一级,指导部队的实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军当年机构臃肿,机关干部太多,副职太多,战时指挥所要求精干有效,因此将大量副职干部加强到下级单位实施组织指挥。

按一般原则说,上级加强到本级协助指挥,主要决心和作战命令还是应由本级主官下。大部分向下加强指挥的干部做得比较好,主要起协助的作用,一般不干扰下级主官的指挥职能。少数干部出了问题,150师的驻师工作组是典型。如避免此类事情,最好就是不搞向下加强指挥,当然79年是无奈之举。即使向下加强指挥,也应明确各级职能,最后的决心由谁来下,才不致发生扯皮之事。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1 23:38
79年的加强指挥原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部队已经20多年没打仗了,团以下指挥员大多没有打过仗,少数有作战 ...
主要是师领导自己也拿不准主意,如果都是老边师长,根本没有军工作组的事情。
79年的加强指挥原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部队已经20多年没打仗了,团以下指挥员大多没有打过仗,少数有作战 ...
谢了。我个人意见,象这种打乱指挥体系的加强指挥还是越少越好,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即使上级派人下来,顶多也就是加强上下级之间沟通发挥下作用吧。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5年云南平叛就暴露的军队战斗力的低下,居然被一群MSL打得损失那么大,而且大多是自己杀伤自己
很沉重的战史,通篇看下来就是窝囊,窝囊极了
居然用旧地图,败在不明地理
居然用旧地图,败在不明地理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3-1 15:37
有北斗导航和陆航支援会好很多吧。更重要的是这种成建制的师团大规模行动会慢慢变少,而是以合成营方式作战 ...
那个时候就算是把白头鹰的部队扔进越北丛林也是一样,团以上编制部队的行动确实困难,人太多了。

合成营与普通步兵营的区别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名称响没有用,关键是战斗力。

窃以为,部队应该是积木式结构,单兵、班组、连级、营级分别研究,形成系统的训练和作战体系,当上级指挥机构无法遂行职能,择机选择同级或下一级作战单位,直至降为单兵作战。

可惜这个想法纯属烧钱,通讯,指挥,抗干扰,后勤支援以至于单兵或班组可调配的火力支援能力,都是钱。
365赌王 发表于 2014-3-1 16:11
野战军被小国2流部队打成这样,太丢人了。。。
不能这样说。

猴子无论如何也是打了30年的,师承兔子,学了个淋漓尽致,兔子有言:和自己的影子作战……

幸亏有此一战,否则还不知道多少年,兔子的梦才能醒来。
唉,我军久疏战阵,指挥失误不断,战斗意志薄弱,自乱阵脚,客观而言,越军打得算是顽强沉着机智了,准确掌握我军心态动态,果断扩大战果,这在战争中两方战史上也是相当出彩的一次了。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和平太久真的很可怕。
伪军氓 发表于 2014-3-2 20:46
唉,我军久疏战阵,指挥失误不断,战斗意志薄弱,自乱阵脚,客观而言,越军打得算是顽强沉着机智了,准确掌 ...
人家久经战阵,我们受惊就乱,这就是主官责任。
当时军官的素质之低下真地很无语.比德国军官团差了好几个等级.
几次地震可以看到,到现在为止国内和平时期 ,进了大山里面,部队的通信还是没办法保证
从失败中吸收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高调宣布撤退,结局是高调败退。哪个的责任?肯定不是下面团长的责任!
也不能说是败退,毕竟赢了,目的达到了,不是吗。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损失也在可承受范围,这就是胜利。不过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要足够警惕就是了,没必要上纲上线
大部队应该再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