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GDP可能超过英法意 有望位居世界第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5:18
下周或将是中国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的日子。本月20日,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昨天向记者表示,预计调整后中国GDP数据将增加20%~30%。


而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指出,中国GDP今年将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已圆满结束,本月20日将公布去年GDP的修正数据,但该发言人拒绝提前透露本次数据变化的“趋势”。上海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张苏红昨天则透露,上海将在21日以后公布修正数据,由于正报国家批准,具体情况也不便提前透露。
  但中国香港《南华早报》和一些著名投行认为,中国去年的GDP规模将由此至少增加3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GDP的20%左右。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调侃称,中国经济一下子“长大了两岁”。巴黎百富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则指出,他一直认为中国GDP被低估,此次如果上调15%左右将毫无争议。
  渣打银行的看法则更为“激进”,该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向记者指出,中国经济规模最多可能增加30%。王志浩表示,这一增幅主要应归于中国先前对服务业的低估,中国此前的统计过分倾向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低估了国内服务业的规模,事实上,中国服务业目前的成熟度已远超此前统计。
  瑞士一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东指出,即使中国GDP本次上调20%,他仍然认为偏低了。他说,部分私营服务企业出于逃税的考虑,倾向于隐瞒营业收入,这也造成了服务领域数据的缩水。
  王志浩认为,在新的统计口径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将大大优于旧的数据统计结果。他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称,中国的投资过热其实并没有官方数据所言那么严重,GDP调整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也有望从46%下滑到42%~43%。
  高盛也持这种论点。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昨天表示,GDP调整后,此前许多过高的“比率”将不再成为大问题,此前让中国经济界担忧的“硬着陆”风险也将在一系列大大优化的数据面前迎刃而解。
  更为直观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名将由此“连升三级”。根据世界银行此前的数据,去年中国GDP为1.65万亿美元,排在美、日、德、英(2.14万亿美元)、法(2万亿美元)、意(1.67万亿美元)之后,名列全球第七。
  梁红表示,如果国家统计局将中国去年的GDP提高20%至2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就可能超过英、法、意,一跃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
  高盛更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时间表也将由此提前。高盛曾将该时间设定为2041年。王志浩则指出,不必担心“中国经济威胁论”由此升温,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下周或将是中国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的日子。本月20日,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昨天向记者表示,预计调整后中国GDP数据将增加20%~30%。


而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指出,中国GDP今年将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已圆满结束,本月20日将公布去年GDP的修正数据,但该发言人拒绝提前透露本次数据变化的“趋势”。上海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张苏红昨天则透露,上海将在21日以后公布修正数据,由于正报国家批准,具体情况也不便提前透露。
  但中国香港《南华早报》和一些著名投行认为,中国去年的GDP规模将由此至少增加3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GDP的20%左右。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调侃称,中国经济一下子“长大了两岁”。巴黎百富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则指出,他一直认为中国GDP被低估,此次如果上调15%左右将毫无争议。
  渣打银行的看法则更为“激进”,该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向记者指出,中国经济规模最多可能增加30%。王志浩表示,这一增幅主要应归于中国先前对服务业的低估,中国此前的统计过分倾向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低估了国内服务业的规模,事实上,中国服务业目前的成熟度已远超此前统计。
  瑞士一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东指出,即使中国GDP本次上调20%,他仍然认为偏低了。他说,部分私营服务企业出于逃税的考虑,倾向于隐瞒营业收入,这也造成了服务领域数据的缩水。
  王志浩认为,在新的统计口径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将大大优于旧的数据统计结果。他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称,中国的投资过热其实并没有官方数据所言那么严重,GDP调整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也有望从46%下滑到42%~43%。
  高盛也持这种论点。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昨天表示,GDP调整后,此前许多过高的“比率”将不再成为大问题,此前让中国经济界担忧的“硬着陆”风险也将在一系列大大优化的数据面前迎刃而解。
  更为直观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名将由此“连升三级”。根据世界银行此前的数据,去年中国GDP为1.65万亿美元,排在美、日、德、英(2.14万亿美元)、法(2万亿美元)、意(1.67万亿美元)之后,名列全球第七。
  梁红表示,如果国家统计局将中国去年的GDP提高20%至2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就可能超过英、法、意,一跃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
  高盛更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时间表也将由此提前。高盛曾将该时间设定为2041年。王志浩则指出,不必担心“中国经济威胁论”由此升温,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P>民生问题不解决,数字再高也是白搭。</P>
很对,而且这样发展下去,贫富的差距就越大,社会将越不稳定。
<P>国家早在去年就刻意低调处理GDP问题了。前两天看新闻,GNP又被翻出来用了。</P>
<P>为什么?再吹牛皮就破了。</P>
<P>          中国GDP重估 超英法排行第四</P>
<P>            2005-12-15 9:20 am </P>
<P><BR>  (综合讯)据香港报纸披露,中国政府下周公布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P>
<P>  中国经济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但是已经透露出的中国首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使中国经济超过法国和英国,上升到第四位。 </P>
<P>  中国已经加入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大国的行列,达到年经济产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水平。 </P>
<P>  现在,中国的统计部门正准备宣布,中国经济的数字被低估了五分之一。 </P>
<P>  最新的统计将把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大约3千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土耳其的生产总值。 </P>
<P>  中国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到的这个结果将在下个星期正式公布。 </P>
<P>  新结果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立即把中国推到法国和英国的前面,成为第四经济大国。 </P>
<P>  经过最新的调整之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仅占美国的五分之一,不足日本的一半,也低于德国。 </P>
<P>《联合早报网》</P>
<P>真是几千年来未有之盛世呵</P>[em01]
这种数字对老百姓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关心的,同时也是政府最应该关注的,是房价、学费价、医药费价、水、煤、气、食品价,银行利率、税率、就业率、国民非正常死亡率!
问题只能在发展中一点一点解决,不发展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就是意义啊
<P>民生问题不解决,数字再高也是白搭。</P>
<P>[转帖]<B>掠夺式经济使中国中产阶层迅速消失</B><o:p></o:p></P>
<P 0cm 0cm 0pt"> <o:p></o:p></P>
<P 0cm 0cm 0pt">中国政府似乎总是习惯于以夺取一个或数个阶层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得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毫不例外的是,国家政策的掠夺目标总是指向那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席的阶层。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政府以广大工农阶层创造的所有剩余价值为代价,建立了新中国现代工业基础。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这一次的掠夺对象是整个中下层国民。<BR>1994年,朱镕基总理看到一方面是庞大的居民储蓄额,另一方面是萎靡不振的国内市场。他决心刺激消费,于是就有了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房地产改革。因为这些都是必要消费,弹性小,所以人民必须买单。消费是刺激上去了,但后果更严重。由于基本生活保障昂贵,人民生存压力巨大,金融保险又没有跟上,使得民间消费和投资返而变少。从中国股市99年大跌可以看出,民间资本大量流出,返回银行。一般来说,工业化过程中,储蓄率下降才对,但由于中央政府政策错误导致储蓄率畸形攀高,一方面,投资萎缩使得工业部门融资困难,利润下降,政府必须调低利率以维持工业生产,导致利率低于通胀率,人民因为没有理想的投资渠道而导致存款白白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下降,还款能力低下,由于通胀高于利率,使贷款有利可图。大量贷款以不正当方式流入非工业领域,特别是房地产业,最后由于开放个人住房贷款,使相关产业所占贷款额极高,造成积重难返。由此,中国又一次财富转移开始了,从人民萎缩的存款,从衰败的工业,流入房地产开发商手中。(引自bakebear 回复日期:2005-10-30 21:44:26) <BR>从上一届政府开始,“甩负”就成了中央政府的主要工作。政府要甩掉国有企业的负,于是不惜单方面撕毁与中国产业工人几十年的默认契约,致使百万国有企业工人下岗。政府要甩掉教育的负,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大幅度减少,于是学校只好自己想办法,教育收费越来越高,中国教育便向穷人关上了大门。政府要甩掉医疗的负,于是医疗收费越来越高,穷人便越来越看不起病。政府要甩掉住房的负,于是取消福利分房,商品房房价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合谋操纵下,渐渐成了老百姓的噩梦。<BR>中央政府甩负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增收。两税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央政府直接对地方征税,地方税收分开征收,这与过去由地方税收上缴不同。这样,中央财政的口袋迅速鼓起来,而地方税收却大幅度减少,且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反馈却不成比例。另一项所谓的"改革"是财政下放包干。这包括县级和基层政府一方面必须上缴上级政府定额税收,而县级和基层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自己解决,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是不管的。由於政府规模急速扩大,基层政府为了维持自身运转,就对农民任意征税,残暴压榨农民,这是导致广大农民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急剧贫困的直接原因。内地经济的空心化,农村的荒漠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质上就是对低收入的一种掠夺,大量的财富被掠夺,使得地方政府根本不足以支持自身的发展,存活都成了一种奢望,事实上就是从那时候起,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财政收入,把自己放在了社会的对立面。(博浪一锥 回复日期:2005-10-30 23:06:35)<BR>财政下放包干的另一个后果是,地方政府既然自己解决财政预算,便理所当然地可以自行开征税费。而上级政府既然不管它们的财政,自然对它们的控制能力减弱。政令不行,各自为政。便成了那以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特色。<BR>和古代司马光、苏轼等名臣“藏富于民”的思想不同,我们的政府实行的是王安石的“夺富于民”的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忘记了自己“公共服务机构”的本质,纷纷以创收为目的。把国家当企业来做,把政府当赢利机构,各地政府都市场化运作,才有了卖地这种蠢行,医改毁了一批看不起病的人,房改坑了大部分中国人,教改祸害了百年人。最主要的是,教改堵死了穷人家唯一的出路,中国为何千年来无真正的长期分裂而能保持大面上的一统,这跟穷人家有科举这个改变生活的途径密切难分。而现在,这唯一的出路也被堵死了。(garyxr 回复日期:2005-11-3 17:08:08)<BR>政府想尽一切办法,从民众并不充裕的腰包里掏钞票,可惜,在中国只有.才能全额享受社保医保住房等保障.时,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毕业后家底基本已经被教育产业化掏光了,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开始替家庭还债,在本科起薪800元的年代,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在不吃不喝二十年才能买到一套小房的年代,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在一次感冒就要花去半个月工资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的年代,能指民众大肆消费吗?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改革这些都不够了,政府使出最后一记狠招,水电油气煤全面涨价,彻底刺激消费。当然现在还只是苗头,但是,这是尽早的。(水波浩 回复日期:2005-11-3 17:37:28)<BR>于是便有了如一个叫“网上行1976”的网友所说的言论:<BR>用房子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教育下一代生了儿女还打工!<BR>  用房子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治病毁灭人口计划才能成功!<BR>  <BR>  用教育把你的钱掏空,没钱住房子让资本家当你的房东!<BR>  用教育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治病让你横尸太平间中!<BR>  <BR>      用医疗把你的钱掏空,没钱住房子让你浪荡不得片刻安宁!<BR>      用医疗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治读书让你不懂啥是精英!<BR>对于处于中国社会中层的工薪阶层而言,我们必须准备承受越来越昂贵的住房、教育和医疗,必须承受越来越多的税,必须承受在政府垄断下的水电油气等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必须承受我们的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早已被贪官蛀成了空帐户或者转移到了海外,必须承受由于储蓄利率低于物价膨胀率而导致的财富不断缩水。<BR>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一个上海的白领,当他以十万的年薪,穷毕生的积蓄而买不起一套房子的时候,我们要问一句: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哪里?<BR>关于中国已经诞生中产阶级的欢呼刚刚开始便偃旗息鼓了。或者也可以说,中国中产阶层刚刚出生便夭折了。而这时,中国社会的荒漠化才刚刚开始。<BR>当一个社会的中下层人民被政府的政策强制赶向社会底层,当这个社会所谓的白领也因为买不起一套房子而不得不荒谬地归入贫困阶层的时候,社会就真正的荒漠化了。整个社会只剩下两种人:受到体制保障的既得利益阶层,体制外的作为掠夺对象的无保障阶层。<BR>煤气要涨价,养老金要全部由个人支付,买个旧房子要交二手房交易税,房贷利率要不断上调,……面对所有的这一切,整个中国沉默不语,因为没有哪个人的声音大到足以让国家机器听见。也许冥冥中有一道冰冷的目光在注视着中国,看着这个国家颁布的一道又一道奇怪的法令,看着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BR>中国已经没有经济上的所谓“中等阶层”,当这个社会的一少部分人公开地掠夺大部分人并且同时奇妙地使大多数保持沉默的时候,甚至有没有“公义”也成了一个问题。对于这种现状,我想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用一个网友的言论来结尾:<BR>十年前,中国是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国度,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现在去问一下,还有谁对中国有信心?无数的财富,不是被转移到国外,就是消耗在夜总会、豪华酒席上,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离这块大陆,就象抛弃一艘将要沉没的巨轮,逃不掉的每一个人都在做末日的狂欢,拼命压榨和拼命挥霍构成了整个中国,有谁曾想过,中国的明天在那里?(gantleman 回复日期:2005-11-1 06:38:49 )<BR><BR>(本文部分言论来自天涯社区经济论坛《1994-中国开始死亡》一贴,谨此致谢)</P>
最主要是可持续发展。
<P>问题只能在发展中一点一点解决,不发展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就是意义啊</P>
<P>==================================================================</P>
<P>经济发展不上去, 所有事都免谈. 经济不发展那叫均贫, 这种社会请到非洲看看, 大家都无东西吃叫真公平, 那些叫囔要平均不要发展的满意吧.</P>
不知道人均生活水平什么时候到世界第四。
[B]以下是引用[I]如意龙[/I]在2005-12-15 13:36:00的发言:[/B][BR]不知道人均生活水平什么时候到世界第四。

这辈子恐怕是见不到了,现在杀了3/4的中国人都还比美国人多,超级天才来领导中国都很难到人均生活水平到世界第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8:14:50编辑过]
咱当老百姓的今天看到或则个消息真是高兴啊!
<P>有些人真是好笑。老是摆出一副洞察一切的姿态。好像中国的事情只有他最清楚。</P>
<P>那些整天说中国的GDP造假的人你们学没学过统计学啊?!你们能够拿出什么证据证明中国的GDP是假的?!</P>
<P>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地判断方法,那就是看税收收入。GDP可能造假,但是税收收入不可能造假。因为税收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要交上去的。1994年我们的税收收入是6000亿人民币左右。2004年税收收入是26000亿人民币,今年铁定超过30000亿人民币。这可是如假包换的真金白银啊!</P>
<P>有些人还在那里说1994年中国人充满希望2005年反而中产阶级消失呢!满大街跑的私家车都是剥削阶级的?!呵呵咱们国家要是每年增加300万剥削阶级的话,那咱们国家的希望不是大大的吗?!哈哈哈~~~~</P>
人均还很低啊!
是啊,如果老百姓不能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那么发展经济又有什么用呢?
有屁用。
<STRONG>6.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BR></STRONG>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即不论在哪,只要是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BR>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以领土为统计标准,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即不论是谁,只要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BR>用公式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P><B>  7.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B><BR>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BR>  从理论上看,国民生产净值应该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能准确地衡量国民产出水平。但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过程中,折旧价值的准确估算是相当困难的:折旧代表着资产的实际损耗,这不仅包括使用损耗,而且包括自然损耗;不仅包括有形损耗,而且包括无形损耗。要准确地估算出资产的实际损耗,就必须了解资产的经济寿命和它的损耗程度。然而,对这两方面我们都难以给予准确的估计。可见,由于实际操作上的原因,国民生产净值并不一定能对国民产出水平做出更准确的测量。<BR>  从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看,折旧价值估算的准确与否,对国民生产净值影响很大,折旧多算,就等于净值少算;折旧少算,就等于净值多算。但不管折旧多算或少算,都不会影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水平。<BR>  可见,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国民产出水平,虽然包含了一定量的转移价值重复计算,但避开了折旧价值的风险,其准确性相对来说更大一些,这就是为什么用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国民生产净值作为国民产出核心指标的原因。</P>
<P><B>  8.比较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B><BR>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BR>  国民收入是根据厂商出售产品得到的价值计算的,而国民生产净值是根据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这两种价格是不同的。<BR>  消费者购买时的支付价格超过厂商得到价格的成交额是间接税。间接税虽由企业交纳,但并不由企业负担,企业把间接税的支出附加在成本之上。因此,间接税表现为产品的销售价格与成本(即生产要素的报酬)之间的差额,它并不是由生产要素提供的,也不归于任何生产要素,因而不包括在国民收入之中。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可以视为负税,从间接税中扣除。企业的转移支付比如企业间馈赠礼品,属于收入的转移,不应计入国民收入。</P>
<P><B>  9.比较国民生产净值与个人收入</B><BR>  个人收入是所有居民家庭从各方面得到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和薪金收入、租金收入、股息和利息收入、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等。个人收入对社会消费水平和储蓄水平的高低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消费和储蓄又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着国民产出水平的形成,所以,个人收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BR>  个人收入是在国民生产净值的数据基础上调整得到的。把国民生产净值中不会给个人的部分减去,再加上个人从国民生产净值以外的收入,就是个人收入总额了。</P>
<P><FONT size=2>GNP=C+I+G+X C 个人消费 I 私人投资 G 政府采购 X 出口减进口净值</FONT></P>
到时候用均富卡,大家就都一样了
这不是强手吗?
<P><FONT color=#ff0000>来,高人们都说说,怎么样才能又公平,又发展。说出个条条框框来。</FONT></P>
<P><FONT color=#ff0000>背后装B,都有你们的,一到具体问题都TMD装孙子。</FONT></P>
[B]以下是引用[I]朱宇[/I]在2005-12-16 21:35:00的发言:[/B][BR]<P><FONT color=#ff0000>来,高人们都说说,怎么样才能又公平,又发展。说出个条条框框来。</FONT></P><P><FONT color=#ff0000>背后装B,都有你们的,一到具体问题都TMD装孙子。</FONT></P>

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方法都早就已经提了不少了,其实胡温的“和谐社会”也算一种。问题在于居高位者有没有这个意愿和能力去克服既得利益者所造成的阻力去具体落实这些方法。
说老实话,现在才讨论怎样才能又公平又发展已经迟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裂早就是既成事实,各阶层间的对立情绪已在逐渐蔓延。现在是讨论如何改变经济发展的成果只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趋势以巩固改革的支持面的时候了。
非洲国家的所谓均贫的现象只是想当然,非洲多数穷国的基尼系数都比中国要高,就是说贫富分化现象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譬如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赞比亚等,详细情况可见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这里付上摘要链接:
http://hdr.undp.org/reports/global/2005/chinese/pdf/hdr05_ch_summary.pdf
[B]以下是引用[I]如意龙[/I]在2005-12-15 13:36:00的发言:[/B][BR]不知道人均生活水平什么时候到世界第四。

等把世界上资源都吃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