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清真食品不清真”问题仍突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0:27:42
http://news.ifeng.com/a/20160531/48886352_0.shtml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崔清新

近期,“清真食品不清真”“清真食品泛化”等有关清真食品管理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介绍我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同时,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问:我国的清真食品管理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答:在我国,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主要涉及10个民族,人口超过2300万。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清真食品的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从中央来看,2014年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民委、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商总局等五个部门在对“清真食品泛化”“清真食品不清真”等问题多次进行联合调研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在清真食品安全与管理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和主要任务,就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民族事务、工商管理、食药监督、商务贸易等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机制。

从地方来看,地方大部分民族事务部门都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部分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发挥清真食品行业协会组织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实现清真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各地民族事务部门在清真食品安全与管理工作中,注重引导和发挥当地伊斯兰教协会和各族群众的积极作用;全国大部分民族事务部门都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了普查、排查、抽查、督查相结合的日常监管机制,对发现的违法案件和违规现象及时进行查处。

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清真食品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清真不清”、擅打或滥用“清真”品牌的问题和现象在个别地区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引发影响民族团结事件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问:当前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制建设状况如何?

答:国务院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专门对清真食品管理和服务做出规定。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清真食品的规范管理。

截至目前,有20个省(区、市)将清真食品管理写入《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中,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制定了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4个省(市)制定了政府规章,此外,呼和浩特市等9个有立法权的市出台了清真食品管理单行条例,西宁、广州等2个市出台了政府规章。这些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构成了我国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规范管理清真食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颁布实施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和规章,在市场准入方面,许多地方建立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生产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审查或备案;在日常监管方面,对清真食品的招牌、标识、名称、包装以及生产经营场所、运输、储藏工具等,明确规定禁止有禁忌的内容;在监督检查方面,有的地方立法明确了民族事务部门及工商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权利,以及对违法行为给予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等措施。此外,各地建立完善清真食品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处置因清真食品引发、诱发的矛盾纠纷中的分工职责,为政府依法监管清真食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加强清真食品管理法制建设中,牢牢掌握3条原则:首先,在方向上,主要是针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而不是对清真食品本身;其次,在适用对象上,主要针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管理规范,建章立制,便于政府有关部门有法可依,而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第三,在清真食品的概念上,严格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而不是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食品,为防止宗教干涉世俗生活建立了一堵防火墙,为促进我国清真食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清真食品的管理?


答:为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推进清真食品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力度,要求各地妥善应对“泛清真食品化”问题。近日,国家认监委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联合签署了《新西兰输华肉类清真认证安排》,加大了对进口清真食品认证监督管理的力度。

据了解,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继续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职责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就辖区内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泛清真食品化”、“清真食品泛化”、违法开展清真食品认证活动等问题和现象进行摸底调查,并适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清真食品管理的体制机制,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假冒清真食品等严重侵害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的查处、追责力度,切实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族群众风俗习惯和合法权益。


http://news.ifeng.com/a/20160531/48886352_0.shtml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崔清新

近期,“清真食品不清真”“清真食品泛化”等有关清真食品管理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介绍我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同时,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问:我国的清真食品管理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答:在我国,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主要涉及10个民族,人口超过2300万。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清真食品的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从中央来看,2014年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民委、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商总局等五个部门在对“清真食品泛化”“清真食品不清真”等问题多次进行联合调研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在清真食品安全与管理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和主要任务,就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民族事务、工商管理、食药监督、商务贸易等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机制。

从地方来看,地方大部分民族事务部门都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部分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发挥清真食品行业协会组织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实现清真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各地民族事务部门在清真食品安全与管理工作中,注重引导和发挥当地伊斯兰教协会和各族群众的积极作用;全国大部分民族事务部门都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了普查、排查、抽查、督查相结合的日常监管机制,对发现的违法案件和违规现象及时进行查处。

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清真食品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清真不清”、擅打或滥用“清真”品牌的问题和现象在个别地区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引发影响民族团结事件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问:当前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制建设状况如何?

答:国务院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专门对清真食品管理和服务做出规定。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清真食品的规范管理。

截至目前,有20个省(区、市)将清真食品管理写入《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中,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制定了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4个省(市)制定了政府规章,此外,呼和浩特市等9个有立法权的市出台了清真食品管理单行条例,西宁、广州等2个市出台了政府规章。这些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构成了我国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规范管理清真食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颁布实施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和规章,在市场准入方面,许多地方建立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生产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审查或备案;在日常监管方面,对清真食品的招牌、标识、名称、包装以及生产经营场所、运输、储藏工具等,明确规定禁止有禁忌的内容;在监督检查方面,有的地方立法明确了民族事务部门及工商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权利,以及对违法行为给予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等措施。此外,各地建立完善清真食品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处置因清真食品引发、诱发的矛盾纠纷中的分工职责,为政府依法监管清真食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加强清真食品管理法制建设中,牢牢掌握3条原则:首先,在方向上,主要是针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而不是对清真食品本身;其次,在适用对象上,主要针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管理规范,建章立制,便于政府有关部门有法可依,而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第三,在清真食品的概念上,严格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而不是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食品,为防止宗教干涉世俗生活建立了一堵防火墙,为促进我国清真食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清真食品的管理?


答:为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推进清真食品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力度,要求各地妥善应对“泛清真食品化”问题。近日,国家认监委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联合签署了《新西兰输华肉类清真认证安排》,加大了对进口清真食品认证监督管理的力度。

据了解,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继续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职责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就辖区内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泛清真食品化”、“清真食品泛化”、违法开展清真食品认证活动等问题和现象进行摸底调查,并适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清真食品管理的体制机制,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假冒清真食品等严重侵害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的查处、追责力度,切实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族群众风俗习惯和合法权益。




http://news.ifeng.com/a/20160531/48886352_0.shtml
贱人就是矫情。空气和水也不清真。
汉族的民族感情被伤害了找谁说理去?
清真食品的规范化,实质是强制执行教规,迫使广大游离在信教和不信教之间的中间教民“坚定”信仰,“公开”信仰,使得他们与其他族群的群众被迫隔离,藉此壮大宗教极端分子的势力,以绑架、裹挟2300万所谓信教群众的方式,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咖啡勒呼吸过的空气清真吗?咖啡勒加工过的自来水清真吗?百元大钞上是猪肉王,有本事你不用啊
我艹,都2300万啦!
屁股不正。你是管理民族宗教的,不是无条件为它服务的。
作为汉族人,我很喜欢清真风味饮食,也完全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信仰。
但是,我坚决反对打着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旗号无限制地扩大宗教势力范围,甚至给予特定人群超国民待遇。
我尊重你的清真需求,也请你不要妨碍我的非清真生活!
2300万了!!!!
清不清真又没有法律规定,我愿意说猪大肠是清真的又怎么样?
框子 发表于 2016-6-1 09:40
我艹,都2300万啦!
绿蛙也是2300万
清真版贵50%,不清真的原价,谁爱清真谁去好了,不要把宗教税加到卡菲勒头上!
那是因为民宗委那些人的眼睛不清真,所以看什么都不清真,建议给他们换一双狗眼。
果然换了标题就不一样
作为汉族人,我很喜欢清真风味饮食,也完全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信仰。
但是,我坚决反对打着民族团结、和谐 ...
你,汉人,吃宗教食品,判个三年也不冤枉。

就该这么立法。
cratylus 发表于 2016-6-1 13:08
你,汉人,吃宗教食品,判个三年也不冤枉。

就该这么立法。
这招够狠


怎么不说清蒸伤害了占全世界几分之一人口的那十多亿中国人民的感情呢?!王八蛋!

怎么不说清蒸伤害了占全世界几分之一人口的那十多亿中国人民的感情呢?!王八蛋!
更悲剧的是仍不断有汉族女子下嫁回民!!
宗教和民俗不能划等号。宗教标准不是民族风俗!
更悲剧的是仍不断有汉族女子下嫁回民!!
另外,即使是清真,也应该符合中国特色,应该由中国单独颁定国标!
机务高手 发表于 2016-6-1 12:34
那是因为民宗委那些人的眼睛不清真,所以看什么都不清真,建议给他们换一双狗眼。
狗眼不清真!换猪眼就最清真了!
狗眼不清真!换猪眼就最清真了!
倒!!!!!!!!!!!
这个国家就不清真,怎么办改改?!
少2300万人会怎样?
清真食品在加工、贩卖和监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更大,理应贵一倍。
清真食品在加工、贩卖和监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更大,理应贵一倍。
考虑到销售状况,应该贵二倍~
“清真食品不清真”“清真食品泛化”这两个说法就有问题,他实际规范的是清真食品的生产标准以及能否使用清真食品标志的问题,故意改为这样的说法就居心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