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电影《坚守文登川》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0:56
http://www.56.com/u64/v_NzM1Nzc5OTc.html
http://www.56.com/u72/v_NzM1ODMxOTc.html
http://www.56.com/u40/v_NzM1ODYxNTc.html

1978年1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一部黑白军事战例影片《坚守文登川》,很受部队欢迎,还因此获得了全军优秀影片奖。该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战”,这是志愿军在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最著名的一次反坦克战斗,也是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作战,为全军提高反坦克战术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借鉴。

影片《坚守文登川》的导演田永贵、副导演于业华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资深导演及编剧,尤其擅长拍摄军事教学片,其作品除了《坚守文登川》外,还有《步兵班进攻》、《步兵打坦克训练》、《千里野营》、《飞虎》、《长排山之战》等;影片《坚守文登川》的摄影之一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光远,其执导的《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系列等影片已经是深为广大影迷所熟悉;影片《坚守文登川》的编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1288部队编写组。实际上,这支部队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4师,同时也是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战”中的主角,可称为“自家人”写“自家戏”。另外,为了拍好影片《坚守文登川》,八一厂到吉林省的类似地形取景,动用了沈阳军区81290、81391部队参演,还拉上来了数量非少的坦克、火炮、飞机等技术兵器,从而保障了影片中战争场面的紧张激烈度和教学意义上的模拟真实性。虽然《坚守文登川》只有短短的70分钟,但却比较耐看,不失为一部有一定特色的军事战例影片。

朝鲜战争打到了1951年下半年后,双方已进入了打打谈谈阶段,此前的大规模运动拉锯战不再出现,而以在若干战线上对重要制高点的反复争夺来代替。由于停战谈判初期双方提出的条件差距较大,为了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筹码及达到更理想的战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防线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从而发生了阵地战初期两次规模最大的攻防战役。影片《坚守文登川》所反映的战斗,就发生在“秋季攻势”中的朝鲜东线战场。

文登川位于著名的朝鲜中部“铁三角(铁原、金化、平康)”和金城以东地区,是一条几十米至600多米宽的南北走向的山谷(美方称之为“蒙德尼山谷”)。在山谷的南口有一个小村庄叫文登里(美军战史中称为蒙得尼镇),文登川(大概历史上这是一条河道,美军战史中称为水入川河谷)便是由此而得名。文登川地区的重要性在于:该狭长谷地西靠鱼隐山,东邻加七峰,左右两侧都是高山峻岭绵延,东西横向机动非常困难。而从末辉里至杨口的公路(简称“末杨公路”)恰好从山谷中通过,直贯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队的纵深,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如欲经这一地区南下北上,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机械化运输的联合国军来说,就必须走山谷中的末杨公路。文登里村庄则正好扼守在谷地南口的末杨公路上,依托公路东侧的635.8高地、904.2高地,西侧的642.0高地、709.6高地等制高点构成了军事意义上的门户要点,从而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所。从地势上看,文登川两侧山梁面对南侧联合国军进攻方的坡度较大,加上山上植被茂盛,谷内狭窄纵长,公路两侧沟渠较多,这对于在北侧防守的中朝军队一方都是比较有利的。
http://www.56.com/u64/v_NzM1Nzc5OTc.html
http://www.56.com/u72/v_NzM1ODMxOTc.html
http://www.56.com/u40/v_NzM1ODYxNTc.html

1978年1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一部黑白军事战例影片《坚守文登川》,很受部队欢迎,还因此获得了全军优秀影片奖。该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战”,这是志愿军在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最著名的一次反坦克战斗,也是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作战,为全军提高反坦克战术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借鉴。

影片《坚守文登川》的导演田永贵、副导演于业华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资深导演及编剧,尤其擅长拍摄军事教学片,其作品除了《坚守文登川》外,还有《步兵班进攻》、《步兵打坦克训练》、《千里野营》、《飞虎》、《长排山之战》等;影片《坚守文登川》的摄影之一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光远,其执导的《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系列等影片已经是深为广大影迷所熟悉;影片《坚守文登川》的编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1288部队编写组。实际上,这支部队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4师,同时也是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战”中的主角,可称为“自家人”写“自家戏”。另外,为了拍好影片《坚守文登川》,八一厂到吉林省的类似地形取景,动用了沈阳军区81290、81391部队参演,还拉上来了数量非少的坦克、火炮、飞机等技术兵器,从而保障了影片中战争场面的紧张激烈度和教学意义上的模拟真实性。虽然《坚守文登川》只有短短的70分钟,但却比较耐看,不失为一部有一定特色的军事战例影片。

朝鲜战争打到了1951年下半年后,双方已进入了打打谈谈阶段,此前的大规模运动拉锯战不再出现,而以在若干战线上对重要制高点的反复争夺来代替。由于停战谈判初期双方提出的条件差距较大,为了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筹码及达到更理想的战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防线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从而发生了阵地战初期两次规模最大的攻防战役。影片《坚守文登川》所反映的战斗,就发生在“秋季攻势”中的朝鲜东线战场。

文登川位于著名的朝鲜中部“铁三角(铁原、金化、平康)”和金城以东地区,是一条几十米至600多米宽的南北走向的山谷(美方称之为“蒙德尼山谷”)。在山谷的南口有一个小村庄叫文登里(美军战史中称为蒙得尼镇),文登川(大概历史上这是一条河道,美军战史中称为水入川河谷)便是由此而得名。文登川地区的重要性在于:该狭长谷地西靠鱼隐山,东邻加七峰,左右两侧都是高山峻岭绵延,东西横向机动非常困难。而从末辉里至杨口的公路(简称“末杨公路”)恰好从山谷中通过,直贯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队的纵深,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如欲经这一地区南下北上,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机械化运输的联合国军来说,就必须走山谷中的末杨公路。文登里村庄则正好扼守在谷地南口的末杨公路上,依托公路东侧的635.8高地、904.2高地,西侧的642.0高地、709.6高地等制高点构成了军事意义上的门户要点,从而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所。从地势上看,文登川两侧山梁面对南侧联合国军进攻方的坡度较大,加上山上植被茂盛,谷内狭窄纵长,公路两侧沟渠较多,这对于在北侧防守的中朝军队一方都是比较有利的。
从1951年9月底开始,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指挥美第1军、美第9军的5个师及配属的泰国团、希腊营、比利时营等部队,向西线志愿军第47军、第64军等部扼守的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10月5日,又指挥美第10军所属的美2师、法国营、荷兰营和韩国第1军团等部,向东线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刺激下,美韩军连续实施猛攻,已突入了位于末杨公路以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的防线。此时北朝鲜名将方虎山指挥的人民军第5军团已连续战斗两个月,伤亡严重,疲惫不堪,战力大减。在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发出的“不给敌人一寸土地”的号召下,人民军官兵被迫与优势敌人死打硬拼,往往添油作战,人地皆失,导致失去机动反击能力,防线遭到了节节压缩。根据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命令,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属第68军出动204师和202师604团,于10月7日进至人民军第5军团二线阵地,准备于10日接防。然而美第10军的攻势毫不停歇,在优势地空火力支援下继续北犯。着眼于敌情变化,第68军部队遂于10月7日提前进入战斗,与人民军第5军团联手抗击敌人,边战斗边接防。

美军的情报工作做得不错,已通过侦听获知了志愿军将于10月7日与朝鲜人民军交接防务,遂于8日起加强了攻势,趁志愿军第68军初接阵地不适应环境之机,加快了攻击推进速度。至10月10日晚,第68军部队方得全部接防完毕。此时,美韩军已在末杨公路西侧突入了原人民军防御纵深内6公里,兵锋直指文登川南口东西一线。

影片《坚守文登川》中紧急赶到朝鲜人民军阵地,与其联手抗击敌人攻势的志愿军某团,就是真实历史上的志愿军第68军204师610团。当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后,中朝军队指战员紧紧拥抱,热泪盈眶的动人场面,也曾经是真实的历史写照,长期被宣传为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境外媒体则称之为“血盟”。

志愿军第68军的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后改称华北军区第6纵队,曾参加过解放华北地区的多次战役战斗,并于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1951年6月,第68军在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序列内入朝作战,先后担任了北汉江至文登里一线的防御任务。其时军长为陈坊仁,政委为李呈瑞,副军长为宋玉琳,副政委为李志远,参谋长为宋学飞,全军辖3个步兵师(202、203、204师)并配属炮兵第6团,共4.6万余人。该军204师前身为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先后参加过察南、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在解放战争中共歼敌1万余人。204师系由地方武装升级而成,历史短,没有红军底子,但朝气蓬勃,进步很快,是第68军中次于203师的第二主力师。抗日英雄马本斋创建的“回民支队”,就在204师序列内。入朝时,204师的师长为曹玉清,政委为范宝顺,辖3个步兵团(610、611、612团)和炮兵团,共15295人。

10月8日,志愿军第68军204师部队正在接防,美第10军就出动美2师、韩8师、法国营与荷兰营等部队,并加强美坦克第72营(编制M46“巴顿”中型坦克)和韩战车第31大队(编制M24“霞飞”轻型坦克),在航空兵、炮兵支援下,向204师及其东侧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的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其攻击重点指向文登川谷地及其以东的851高地(即名闻朝鲜战争的“伤心岭”)、930.6高地(美军战史称为931高地)方向,集中部署了美2师9团、23团、38团,法国营、荷兰营及主要装甲力量。其中以美2师9团、38团、坦克第72营并配属荷兰营主攻文登川方向,美2师23团配属法国营主攻伤心岭方向。这次攻势作战的代号也相当具有美式风格——“底线得分”(源自橄榄球得分方法术语)。由于末杨公路向北至文登里地段颇为狭窄崎岖,还遭到了朝鲜人民军的破坏,导致坦克和炮车很难通行。美2师便派出了工兵以爆破手段艰难疏通道路,坦克则伴随工兵和步兵前进,以火力掩护步兵攻山头和工兵作业。至10月10日,这一段道路已疏通完毕,美法军遂以近百辆坦克配合步兵沿末杨公路及其两侧谷地向文登里、851高地、930.6高地地区实施猛烈突击。   

美军这次攻势的打法与以往不同,坦克不再是分散于步兵队形内作为支援步兵的移动火力点使用,而是每次以20~40辆坦克组成一个装甲集群,先于步兵发起集中冲击。在此之前,首先使用飞机和大炮对中朝军队阵地反复进行轰炸、射击,充分发挥“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威力,以最大限度杀伤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当攻击发起后,由坦克集群引导步兵、工兵实施快速冲击,在飞机、炮火掩护下沿公路及其两侧地域推进,迂回割裂中朝军队前沿各个防御阵地间的联系,再由步兵实行逐山占领。美军得意地将这种战法称为“坦克劈入战”。自“秋季攻势”东线进攻发起后,美韩军依靠“坦克劈入战”屡屡得手,已夺取了朝鲜人民军防守的不少阵地。

实际上美军的这一战法也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要论起来二战时的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都是美军的老前辈,其运用装甲集群实施大规模突击的战术比美军娴熟多了。根据前一阶段进行“夏季攻势”时的经验教训,美军指挥层判断西线的地形相对好一些,丘陵山地的海拔较低,联合国军可以在优势地空火力支援下实施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而东线高山峻岭多,地形复杂,采取正面平推战术就要陷于血腥的逐山争夺战,从而导致大量伤亡。前一阶段攻击伤心岭时受挫,正是落入了这种困境所致。因此,在“秋季攻势”东线进攻发起后,便采用了在美军战术思想中极少实践的坦克集群冲击,期望能快速楔入并分割中朝军队阵地,充分发挥地空火力的优势,以削弱敌人的斗志,减少自己的伤亡,加快进攻速度。能够实施“坦克劈入战”的重要出发点,一是针对文登川的特定地形,有适宜纵深突进的谷地公路,便于快速切开中朝军队防线,配合步兵逐山占领;二是中朝军队的反坦克火力弱,坦克集群一时脱离步兵也没有太大的危险。

归根到底,不论是美第8集团军队司令官范佛里特、美第10军军长巴亚斯、美2师师长扬格谁捣鼓出来的这个“坦克劈入战”,不过就是欺负中朝军队的反坦克火力不足,手段单一,只能对付联合国军的零散或小群坦克,而对集群坦克则没有什么好办法。兵无常势,不妨一赌!要是将对手换成苏联红军,那美军搞的坦克集群冲击恐怕必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当然,真到了那时候美国人也不会这么傻。
志愿军第68军204师配属604团在战斗状态下接防了人民军第5军团的阵地,负责防守北汉江以东的水洞里、728高地、891.5高地、742.8高地、文登里、635.8高地一线地域,正面宽约20公里。曹玉清师长、范宝顺政委将师属3个步兵团在正面一线呈东西展开,形成纵深梯次阵地,并以604团配置于鱼隐山地区担任师预备队。

志愿军204师由于初上阵地,对地形环境不熟悉,对敌情不明确,对阵地的构筑未成完善体系,仓促中军师也没有组织强大炮火予以支援,因而面对美韩军每日落弹上万发的炮击、轰炸和气势汹汹的“坦克劈入战”,仓促间缺少应对手段,不免陷入被动之中。在10月10日的战斗中,美军坦克间相隔90多米成一路纵队沿公路猛扑文登川谷地,对正在进入阵地换防的志愿军204师部队造成了一定杀伤。由于一时无力遏阻美军坦克集群冲击,导致被敌人乘虚而入,从文登里附近通向“伤心岭”西坡的机动运输路线遭敌切断,造成了志愿军204师和东侧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防御上的危险局面。

正如影片中所表现得那样,志愿军某团上了阵地后,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军进攻,边战斗边接防。在第二天迎击美军的坦克集群冲击时,因为不熟悉坦克的特性,分散使用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等武器阻击敌人坦克,距敌较远,效果不大,致使敌坦克在志愿军阵地内横冲直撞。后来是抗住了敌人步兵的攻击,美军坦克孤立无援,才不得不撤了回去。第三天的战斗仍是如此,土八路出国时才装备了反坦克火箭筒、无坐力炮等武器,使用不熟练,配置不正确,没能充分发挥出威力,预先埋设的地雷又被敌坦克绕过,因而未取得较大战果。倒是排长牛志广智勇双全,利用地形顽强接近敌坦克,用反坦克手雷炸瘫了一辆。

前边已经说过了,影片中的志愿军某团就是204师610团,也是受命坚守文登川正面的师主力团。接防阵地后,610团团长尚志功、政委翟子玉、副团长姚希同等团领导就上了一线,一面部署各营连的防御,一面督促战士们抢修工事,一面做宣传鼓动工作。不久副师长王钧也来到610团,直接观察战斗,加强对该团的指挥。610团的防区西起709.6以西无名高地,东至635.8东南无名高地,横跨文登里公路,正面宽6公里,纵深长9公里,大小数十个阵地。尚志功团长、翟子玉政委等人经过研究后,决定将防御重点放在文登里公路两侧的709.6高地、635.8高地和984.2高地。全团防御部署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1、2营,其中1营配属团92步兵炮连、82迫击炮连占领公路以东的635.8高地、904.2高地等阵地;2营占领公路以西的709.6高地、642高地和984.2高地等阵地;3营为团第二梯队,位于水青里以北地区,随时准备支援主要方向上的战斗。610团上阵地后就同凭借优势火力大举进攻的美军展开激战,遭受了不小的伤亡。

经过几天战斗后,王钧、尚志功、翟子玉等人感觉已摸到了当面联合国军的脉搏。他们判断敌人突然使用坦克集群发动冲击,意在快速突破文登川阵地,直插中朝军队纵深,割裂守军防线,压制守军火力,配合正面步兵逐段将其占领。在这种局面下,能否坚守文登川阵地,对于稳定中朝方的整个东线防御体系将是个关键。从10月10日当天的战斗来看,造成防守被动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抗击敌人的坦克突击。因此,为了遏制敌人的攻势,必须转变固有观念,在打步兵与打坦克之间抓住主要矛盾,将以前的打步兵为主变为以打坦克为主。只要按住了敌人的坦克突击,就把握了防御战斗的主动权。据此,610团将几日战斗的情况报给了师里,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4师对610团的报告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研究,并将讨论意见报给了军里。陈坊仁军长、李呈瑞政委召开军党委会进行研究,根据敌情判断当面美韩军的重点进攻方向已从鱼隐山转移到了文登川,企图依靠坦克集群形成快速突破。因此调整部署,命令204师集中力量打敌坦克,抓紧时间形成纵深梯次的反坦克阵地;军炮火也调整力量支援204师战斗,并向兵团申请炮火支援。同时在各防区内迅速构筑反坦克阵地和障碍带:如利用公路两侧的山脚棱坎、水沟、土包等自然地形,构筑堑壕、交通壕和火器发射点;在谷地构筑反坦克陷坑和多道反坦克壕,并与两翼阵地紧密结合,使其纵深贯通,以利兵力、兵器机动;在便于坦克通行的道路、河床、稻田地、山坡等处,大量布设反坦克雷障等,从而形成纵深相接、互相连结的网状反坦克防御体系。

根据军里的指示,204师在全师范围内抽调兵器、人员组成了师反坦克大队,下辖2个反坦克中队、6个反坦克歼击组,由610团副团长姚希同任大队长。同时将1个野炮营、1个山炮连加强给610团,与团迫击炮连共同组成团炮兵群,担负火力支援及反坦克作战任务。另外,还加强了1个工兵连给610团,执行布雷、设障等任务。这样,共集中了76.2毫米野炮12门、无坐力炮27门、山炮4门、火箭筒49具等反坦克兵器,归610团指挥,专门打敌人的坦克。在火力编组上,以团炮兵群掌握山野炮,以反坦克中队掌握无坐力炮、火箭筒,以反坦克歼击组使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远近结合,分层设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火力配系。在防御部署上,以文登里、上下深浦、柏岘岭为主要防御方向,以川谷公路为防御轴线,重点有序地配置兵力、火器,构筑了大纵深反坦克地域,形成了多方向、多角度打击的绵密反坦克火力网。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场面:“反坦克大队成立后,全团重新调整了部署,重点是加强了川底反坦克力量。整个文登川7公里纵深内组织了三层火网:以76.2加农炮、山炮为第一线火力,以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为第二线火力,还有76.2加农炮和山炮的直接瞄准射击为第三线火力。在公路两侧挖交通壕一万多米,挖了三道深3米、宽4米的反坦克壕,布设了五个反坦克雷区……”

影片中志愿军团长的原型即是610团团长尚志功,政委的原型即是610团政委翟子玉,姚副团长的原型更是跑不了:610团副团长姚希同。其中团长的饰演者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赵汝平,他塑造的很多银幕形象都是观众所熟知的:《英雄坦克手》中的王大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韩燕来、《烈火中永生》中的陈松林、《闪闪的红星》中的冬子爹、《南海长城》中的江书记等。政委的饰演者郑绥旭不是个熟面孔,曾在反特电影《猎字99号》中饰演过龙套小郑,算不上有名。不过他在《坚守文登川》中的政委这个角色却比较出戏,特别是在总结战术经验确立以打坦克为主的几段情节中相当有风采。这些情节也确是出自于真实的历史,当年翟子玉政委就及时提出了“打退坦克就是胜利”的口号,从而促成了师团指挥决心的转变。片中团营干部几次开会总结战斗经验的片断,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共军队在历史上上下同台开“诸葛亮会”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其能够不断战胜强敌的重要保障之一。会议中2营一位不知名的干部还被笔者认了出来,就是后来的海军政治部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队长张卫国。他演过什么片子?电影《大决战》中那个风风火火的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呀!另外,影片中几个美国军官的角色都由维吾尔族演员饰演,看上去颇为有趣。原因无他,那个年代外国演员不好找,只好以维吾尔族同胞代替,从而留下了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历史印记。
下面简要说一下双方在文登川战斗中相互进行对抗的攻防兵器。

美军用来实施“坦克劈入战”的主要兵器自然就是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坦克主要有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M26“潘兴”中型坦克、M46“巴顿”中型坦克和M24“霞飞”轻型坦克,占到了联合国军投入作战坦克总数的约90%。

其中“谢尔曼”中型坦克是二战中的盟军主力坦克,从北非一直打到欧洲和太平洋诸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2014年上映的二战大片《狂怒》中,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谢尔曼”坦克的风采。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679辆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33.65吨,装备一门M1式76毫米长管炮或105毫米榴弹炮,车体正面装甲厚107毫米,火力强大,可靠简单,操纵灵活,在多山的朝鲜机动性良好,因而深受美军坦克老兵们的喜爱。

M26“潘兴”中型坦克是二战末期美国陆军专门为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而研制出来的,本是作为重型坦克设计定型,其主炮威力和装甲防护性能都很出色,超过了以往美军装备的所有坦克。可惜“潘兴”坦克投入二战的时间太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于战后被改划到了中型坦克类。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309辆M26“潘兴”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41吨,装备一门M3A1式90毫米加农炮,车体前上装甲板厚达120毫米,战斗力相当强大。不过M26“潘兴”坦克的身板太重,导致其传动系统不堪负荷,在朝鲜多山地形中更是步履艰难,因此在美军坦克兵中的口碑不算太好。

M46“巴顿”中型坦克是二战后研制生产并提供给美国陆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其外观与M26“潘兴”中型坦克差别不大,但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上进行了精心改良,因而大大提高了机动力。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200辆M46“巴顿”中型坦克。该型坦克的战斗全重、装甲厚度与M26“潘兴”坦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坦克主炮换成了一门M41式90毫米炮,并在炮管前端安装了排烟器。M46“巴顿”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这三大指标上非常均衡出色,因而最受美军坦克兵们的青睐。

M24“霞飞”轻型坦克曾被广泛用于二战欧洲战场,其整体设计优良,因而装备部队后受到了好评,并被誉为是二战中最好的轻型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138辆M24“霞飞”轻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18.37吨,装备一门75毫米坦克炮,装甲最厚处为38毫米。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M24“霞飞”坦克的机动性很优秀,但火力和防护性都较为薄弱,在战场上的生存力不高。M24“霞飞”坦克还是最早进入朝鲜战场的美军坦克,曾遭到过朝鲜人民军装备的苏制T-34/85中型坦克的重创,暴露了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弱点。1950年秋季后,M24“霞飞”坦克便被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并有一部分装备给了韩国军队。

在文登川战斗中,美军投入集群突击的主要是美坦克第72营的M46“巴顿”中型坦克和步兵团属的M26“潘兴”中型坦克、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韩战车第31大队的M24“霞飞”轻型坦克则主要遂行火力支援和侦察任务。影片《坚守文登川》中出现的美军坦克集群大部分是当时解放军现役装备的苏制T-34/85中型坦克,考虑到拍摄实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表现近景时还是能看到有六对负重轮的“谢尔曼”中型坦克,其应该是来自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利品。在真实的历史上,美军欺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缺乏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因而在“巴顿”、“潘兴”和“谢尔曼”等坦克上涂有张牙瞪眼的虎头图案,妄图以“铁老虎”来震摄中朝军队。可惜的是,影片中未能出现如许“铁老虎”的身影,在艺术魅力的渲染上多少打了些折扣。

再来看志愿军,用于反坦克作战的兵器主要是76.2毫米野炮、无坐力炮、山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爆破筒、反坦克地雷等。

其中76.2毫米野炮是指苏制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便习惯性地称口径75~76毫米的日制、美制、苏制野战加农炮为野炮。该型火炮性能可靠,使用的弹药种类繁多,既能压制敌方步兵、射击坚固工事,又能用来反坦克,且便于车辆拖曳,紧急时还可用骡马和炮兵拖曳,机动性强,因而深受步兵喜爱。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始,这种火炮就通过紧急进口大量装备给了志愿军部队。

无坐力炮是指仿制于美制M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的国产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当时志愿军的武器大部分由苏联提供,但苏联在无坐力炮研制领域比较落后,未能供应现成武器。由于朝鲜战争情况紧急,中国军工部门便根据缴获的美制M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仿制了一批国产无坐力炮,直接就投入了朝鲜战场。直到1952年,才将这种国产无坐力炮定型为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该炮机动性强,可发射杀伤榴弹和破甲弹,最大破甲深度为70毫米/30°,对美军中型坦克的侧面和后部装甲威胁很大。

山炮是指当时志愿军普遍装备的日制41式/94式75毫米驮载榴弹炮、美制M116式75毫米轻型榴弹炮。沿用抗日战争以来的习惯,中国军队通常将这三种轻型榴弹炮称为山炮。该三种火炮重量较轻,便于机动,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和城市作战,最大射程为6300米~8790米,还可作平射炮用,打步兵、打工事的效果很好,亦能对坦克及其乘员造成杀伤。

火箭筒是指美制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和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美制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曾大量装备给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缴获了不少。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又从美军手里缴获了一些被称为“超级巴祖卡”的美制M20式88.9毫米火箭筒。由于反坦克作战的需要,该火箭筒被紧急送回国内进行仿制,产品定型为51式90毫米火箭筒。上述两种火箭筒都被大量装备给志愿军部队,其最大破甲深度达到120毫米,成为了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手雷是指苏制RPG43式反坦克手榴弹,志愿军喜欢称其为手雷。该型手雷采用聚能破甲原理反坦克,对均质钢装甲的破甲深度为75毫米,使得步兵拥有了一种能够在阵地战中遏制敌坦克快速突破的反坦克火器。同时这种手雷装药量大,爆炸威力强,对爆破土木工事和杀伤集群目标亦非常有效,一颗就能炸毁一个地堡或者杀伤一个排的敌军,因而后来也被志愿军当作了阵地防御战和短促出击拔点作战中的杀敌利器。影片中排长牛志广多次使用反坦克手雷摧毁敌坦克,既充分表现了志愿军以弱胜强的英勇无畏,又让人形象地感受到了反坦克手雷的威力。

爆破筒主要有苏制爆破筒和仿制于日制98式爆破筒、美制M1A1式爆破筒的国产爆破筒,其爆破土木工事和杀伤集群目标的威力与反坦克手雷类似,很受步兵欢迎。但它不是常规反坦克武器,用于反坦克时爆破手需要贴近敌坦克作战,非常危险,属于其他反坦克武器均无效情况下的非常手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大量使用爆破筒攻击敌人的坦克,正体现了双方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情况下的悲壮与无奈。

反坦克地雷种类也比较杂,有苏制TM-35型反坦克地雷、国产51式木壳反坦克地雷,还有将炸药装入马口铁盒并压成固体的简易反坦克地雷。在中朝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这些反坦克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因地雷而损毁的坦克竟占到了其损失坦克总数的70%左右,可见反坦克地雷的威力。

就是利用上述的各种反坦克兵器,志愿军204师指挥610团边打边建,在文登川内分层设置火力,高效编组,互相策应,密切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坦克火力配系,从而奠定了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的胜利基础。
203师、204师乃至68军所有建制部队都被裁得几乎片甲不留了,据说138旅里还有当初68军转给26军78师的一个营。
10月11日上午,正当610团紧急应变,其反坦克作战体系尚未构筑完成之际,美第2师就先后出动约两个多营步兵,在10余辆坦克支援下向610团前沿阵地发起进攻。激战到中午时,美军又派出12架飞机和使用炮兵火力向文登川内公路两侧及纵深地域轰炸射击,压制阵地上的志愿军火力。随后,以10多辆坦克打头阵,沿末杨公路成一路纵队,再次向川内发起猛烈突击。由于204师反坦克大队刚刚组建,缺乏经验,将反坦克火器集中在山上阵地,距离较远,加上射击技术也欠佳,因而阻击美军坦克的效果很差。结果美军坦克纵队的冲击速度很快,边冲边打,长驱直入,已突进到文登里以北2公里的610团防御纵深上深浦地区,接近了610团的山野炮兵阵地。尚志功团长等人判断美军坦克意在直插文登川纵深,压制守军火力,从而动摇志愿军的整个防御阵线。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遏止美军坦克推进!尚志功团长立即命令反坦克大队2中队出击,坚决阻止敌坦克前进。同时组织团炮兵向前推进76.2毫米野炮和75毫米山炮,以猛烈的直瞄火力遏阻美军坦克纵队的冲击。这时,美军坦克纵队已深入文登川内,伴随冲击的步兵则被两侧阵地上的志愿军步兵堵在了川外,其孤立突出之势明显。反坦克大队2中队指挥反坦克歼击组抓住时机向敌接近,用反坦克手雷将先头的美军坦克击毁、击伤各一辆。反坦克大队的无坐力炮、火箭筒射手也前出占领有利地形,分别在50~150米距离直瞄射击,又击伤美军坦克3辆。其余的美军坦克见势不妙,只得胡乱向四周打了几炮后掉头沿原路返回。

10月11日的战斗可谓险象环生,被美军坦克横冲直入突进文登川,几乎把志愿军炮兵阵地给端了,这可把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气坏了。他一个电话打到第68军军部,披头盖脑地说:“陈坊仁,你不是有反坦克大队吗,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把敌人放进来啦?”军长陈坊仁脸上无光,只好解释说反坦克大队正在阻击敌人,决不会放一个敌人通过文登川!放下杨成武的电话,陈坊仁又把电话要到了610团团部,对尚志功团长同样没客气:“你们要是不行就换下来再练练,我让别人替你们!”尚志功无言以对,咬着牙立下了军令状。当晚,他就和政委翟子玉到前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据战士们说,“敌人坦克跑得太快,追不上瞄不准”。尚志功和翟子玉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明显是反坦克火器的配置不到位,未能形成互相配合的交叉火力,导致既没有堵住敌人,又放跑了敌人。今天只是敌人的试探性进攻,大规模的坦克突击还在后面,必须及时调整战术。回到团部后,他们连夜召集团营干部开作战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要以近战手段将敌坦克阻止在下深浦以南地区的作战目标。尔后重新调整部署,将反坦克大队及全团反坦克火器全部沿川内公路两侧山脚隐蔽配置,与步兵火器相结合形成了纵深梯次的防御体系。同时派两个连兵力抢修横跨文登川的交通沟,为反坦克火器和兵力的机动创造条件。经过紧急组织之后,全团官兵斗志昂扬,严阵以待。尚志功和翟子玉还特别强调,要沉着应战,把敌人坦克放近了打,战术上将打、炸、阻相结合,以打为主,同时截断敌后续步兵,对敌坦克关门打狗。

实际上10月11日的战斗毕竟还是打退了敌人,并取得了击毁、击伤敌坦克5辆及歼灭步兵一部的战果。志愿军总部于当日发电嘉勉了第68军,称“你军接替五军团阵地,初出马,即阻击了进犯之敌,甚好。望细心加强工事,组织火力……发扬顽强抗击精神,杀伤敌人,继续争取胜利。”同时,炮兵将山野炮推进直瞄平射的经验也得到了上级重视。战后在战术总结中还专门出现了一个名词——“闸止阵地”,意即用大口径火炮平射敌坦克,起到了最后一道闸门的作用。

影片中美军向文登川连攻两天未能得手后,上校与坦克少校、步兵少校经过密谋筹划,于次日改变了打法。影片中的画外音介绍道:“狡猾的敌人,吸取了前次坦克进攻的教训,这次首先向我两侧阵地进行长时间的压制射击后,出动了48辆坦克,成梯次队形,对我文登川阵地实施更加猛烈的突击……”

10月12日上午8时开始,美军又复制了昨天的作战套路。首先出动了约两个连兵力向文登川的志愿军前沿阵地进攻。不久又出动16架飞机沿着柏岘岭纵深地段进行狂轰滥炸。同时以炮兵、坦克对文登川两侧志愿军阵地及纵深上下深浦地区实施猛烈的火力准备,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10时许,美军出动48辆坦克打头阵,交替掩护,引导大量步兵成梯次队形沿末杨公路及其两侧的沟渠、稻田向文登川凶猛扑来。

这次204师反坦克大队早有准备,不断以纵深炮火对美军坦克集群和步兵实施拦阻射击,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打乱敌人的进攻队形。同时各中队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歼击组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并牢记战前规定的战术要求:沉住气,等敌人坦克靠近了再开火,坚决击毁它们!

当美军坦克集群顶着志愿军的远程炮火一路闯到下深浦地区,已接近610团预设阵地时,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火器射手果断开火,以无坐力炮、火箭筒迎头猛射,当即打瘫了冲在先头的几辆坦克。趁后续的美军坦克速度减慢、队形混乱密集之际,团炮兵的76.2毫米野炮亦猛烈开火,配合游动射击的无坐力炮和火箭筒,拦头、截尾、斩腰,先后击毁敌坦克3辆、击伤4辆。后边的美军坦克见势不好,急忙各自以火力压制两侧的志愿军反坦克火器,掩护修理被击伤的坦克。同时调整队形,以一部坦克继续向文登川纵深冲击。尚志功团长、翟子玉政委密切关注着战局,在反坦克作战开始后,他们命令步兵集中各种火器并在纵深炮火支援下,坚决拦击在坦克后跟进的美军步兵。经过激烈战斗,610团成功阻止了敌步兵的跟进。此时,美军先头坦克不顾两侧的志愿军反坦克火力拦截,长驱直入,已经越过了下深浦,逐渐接近了610团团部和团炮兵群阵地。尚志功团长临险不乱,当机立断,命令各反坦克歼击组沿交通壕勇猛接近敌坦克集群,近战爆破,坚决打乱其队形;同时团炮兵冒险将76.2毫米野炮推上公路,向敌坦克实施直接瞄准射击,打他个晕头转向!  

接令后,团炮兵和各中队火器射手、反坦克歼击组随即出动。当美军先头坦克冲击至下深浦以北约700米处时,遭到团炮兵76.2毫米野炮近距离直瞄射击,当即被击毁2辆。各火器射手也从左右两翼向敌接近,以无坐力炮、火箭筒实施游动夹击,又击毁美军坦克3辆,击伤2辆。剩下的美军坦克见状胆丧,一边施放烟幕一边掉头逃跑。各中队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歼击组跟踪追击,迎头拦截,在步兵反坦克小组的配合下,以无坐力炮击毁敌坦克2辆,接着用手雷、爆破筒再击伤2辆。其余美军坦克开足马力疯狂逃窜,于下午17时脱离战场。这一天的战斗以志愿军大胜而告终。美军气急败坏,于黄昏时集中炮火猛烈射击志愿军阵地达一小时,发射炮弹2000余发,毁坏了610团的部分反坦克阵地。

在10月12日的战斗中,610团指挥反坦克大队、团炮兵群和步兵反坦克小组与敌激战7小时,先后击毁美军坦克10辆,击伤8辆,可谓战果辉煌。当日战斗美军一次性投入突击的坦克数量之多、作战时间之长,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是比较罕见的。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较量,美军高层终于认识到:中国军队的反坦克力量再不是吴下阿蒙了!
在几天的反坦克战斗中,志愿军官兵经过反复总结经验,摸到了许多打敌坦克的窍门。如战斗中要选准坦克要害打,打近不打远,打慢不打快,打侧不打前。就是说要尽量靠近打,利用敌坦克跨越障碍等减速时射击,瞄准敌坦克侧装甲打;各种反坦克兵器要密切配合,先由远距离火器攻击,乘美军坦克视线被挡或转向躲避时,步兵再迅速靠近以反坦克手雷在10米以内的近距离攻击;当敌人采取步坦联合进攻时,先歼敌步兵,后打敌坦克等。志愿军集思广益,越打越精,越打越得心应手,已完全扭转了初战时的被动局面。

10月13日,美2师出动约两个连兵力进攻文登里公路东侧的635.8高地,与守军610团1营2连进行了激战。同时集中30余辆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但未像前几天那样沿公路高速向文登川内突击。204师和610团首长判断敌人并没有放弃“坦克劈入”的战法,而是在搞声东击西。一旦610团将火力转向支援两侧高地,敌人很可能故伎重施再次以坦克集群向文登川冲击。因此指示610团决心不变,出动预备队步兵一部增援两个高地,反坦克力量则严阵以待,防止敌人突袭。经过一天激战,610团打退了美军步兵的多次进攻,文登川阵地岿然不动。

10月14日一大早,美军又以猛烈的地空火力覆盖文登川各志愿军防御阵地,接着坦克便迫不及待地出动了。由8辆美军坦克编成前三角战斗队形,互相掩护且战且进,再次突入了文登川。按照既定部署,610团放美军坦克向川内前进,同时以火力阻击敌后续步兵跟进,将敌坦克与步兵隔断。当美军坦克进至川内的642高地山脚下,距离反坦克大队阵地约200米时,在阵地内隐蔽的2中队无坐力炮手胡连果断连续发射4发炮弹,当即击毁敌坦克一辆。其余坦克见状急忙后退200多米,以坦克炮射击志愿军的反坦克阵地。此时胡连已利用交通沟迅速转移了阵地,继续监视敌坦克的动向。过了中午后,7辆美军坦克见没什么动静,便大着胆子向前推进。胡连将敌坦克放近至200米距离内,占领有利地形连续发射,漂亮的3发3中,又击毁了3辆坦克。余下的4辆美军坦克慌作一团,一边开炮乱打,一边开始掉头回窜。胡连被敌坦克射出的弹片击中,负了重伤。但他毫不退缩,顽强地继续向敌坦克接近。这时友邻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歼击组也迅速接敌,以无坐力炮、火箭筒击毁了2辆逃跑的敌坦克,接着用手雷、爆破筒又炸毁了一辆。最后一辆坦克慌不择路,窜入雷区中触雷被炸毁。这样,美军出动的8辆坦克就被全部包圆了,其当日的攻势也只得早早收场。

在14日的战斗中,参加反坦克大队的612团3营机炮连战士胡连,创造了一天以7发炮弹击毁4辆美军坦克的战绩,这也是志愿军个人以无坐力炮反坦克的日最高纪录。在打敌人的第4辆坦克时,胡连转移到一个单兵掩体中,因空间狭小,无法放置炮架,架不起炮。胡连毅然卸掉炮架,冒着危险肩炮射击,终于将敌坦克击毁。影片中勇猛接敌,肩炮射击的志愿军战士大虎,就是以反坦克英雄胡连为原型的。
经过4天激烈交战,美军攻击文登川寸土未得,其洋洋得意的“坦克劈入战”也遭到了挫败,被击毁、击伤坦克31辆。此后,美军再未敢以坦克集群沿公路向文登川内长驱突击。

在激战文登川之际,美2师23团和法国营也向文登里公路以东的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进行了反复突击。一直打到10月13日,相继拿下了930.6高地、520.1高地 (美军战史称为520高地) 和851高地等重要制高点,重创守军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第6师。在前期作战中留给美国人痛苦记忆的“伤心岭”,这时终于被联合国军踩在了脚下。

从10月16日开始,美第10军改变了战法,每日以20余辆坦克向志愿军204师阵地进行破坏射击,并离开公路改为沿两侧河岸、沟渠、稻田逐段轮番向文登川内扰乱攻击。同时将进攻重点转向末杨公路以西204师右翼612团防守的阵地,出动韩8师轮番发动猛攻。根据敌情变化,610团针锋相对地施以反制,命令将反坦克火器推至前沿,采取小群多路战术抵近歼敌。并利用夜暗在美军坦克可能机动的路线上及其两侧布设雷区、挖反坦克壕,巧设陷阱。战至10月31日,共炸毁美军坦克10辆,粉碎了其逐段攻击、逐段破坏的企图。不过右翼的612团因接防朝鲜人民军阵地后对情况不熟悉,防卫不利,经过反复苦战后被韩军占去了近20个高地。打到这时,美第10军的劲头已基本泄掉了,逐渐停止了在北汉江以东的大规模攻势。

志愿军第68军从10月7日接防朝鲜人民军阵地时即开始抗击美第10军的进攻。经过13天激战,共歼敌7690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390余人),击落击伤敌飞机12架,至31日共击毁、击伤敌坦克41辆。同时第68军伤亡2400余人,并丢失阵地50余平方公里。根据美军战史记载,从9月13日(美2师开始进攻伤心岭)至10月15日,美2师及配属的法国营等部队共伤亡3745人,其中美2师9团、38团及配属韩军等部队的伤亡超过了总伤亡的半数。同时消耗76毫米炮弹6.2万发、105毫米炮弹40.1万发、155毫米炮弹8.4万发、8英寸(203毫米)榴弹1.3万发、各种迫击炮弹11.9万多发、各种无坐力炮炮弹1.8万发。由于前线炮弹消耗太大,美军不得不从釜山动用飞机紧急空运炮弹万余发,并以铁路加班前送了炮弹2.5万发。为补充对美2师的火力支援,美第5航空队还向文登里、伤心岭地区出击842架次,投掷炸弹250吨。真不愧是“范佛里特弹药量”!

不过联合国军对文登川的进攻并没有结束。11月4日,接替美2师的美7师又出动27辆坦克,掩护步兵向文登川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中,有5辆美军坦克突入文登川并向纵深实施迂回攻击。204师反坦克大队迅即出动,依托有利地形以无坐力炮、手雷、爆破筒发动攻击,先后将5辆敌坦克全部击毁。其余美军坦克知道了厉害,迅速收缩,不敢再往文登川里冲了。美7师偷鸡不成却蚀一把米,不得不匆匆停止了进攻。

至此,志愿军第68军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坦克劈入战”,谱写了坚守文登川的战史传奇。在近一个月的文登里地区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68军共击毁美军坦克38辆,击伤8辆(相当于消灭了约两个坦克连),牢牢控制着文登川阵地,迫使美军此后再不敢使用坦克集群进行大规模突击作战。第68军204师610团在这一战中立下首功,于战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誉为“三等功臣团”,全团还涌现了众多功臣单位和英模个人。其中创造了全军无坐力炮日击毁坦克最高纪录的胡连,于战后荣立特等功,并获得“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反坦克大队2中队排长阎相子,在第一天的反坦克作战中率领歼击组勇猛接敌,亲自用反坦克手雷击毁、击伤敌坦克各一辆,首开204师成功摧毁敌坦克之先河;参加反坦克大队的610团3连副排长牛瑞山,带领反坦克歼击组灵活与敌战斗,创造近战、侧攻、多变等一整套打法,先后击毁和布雷炸毁敌坦克10辆,于战后荣立特等功。影片《坚守文登川》中的志愿军排长牛志广,就是以牛瑞山为原型的。

文登里地区反坦克作战至此落下了帷幕,影片《坚守文登川》也在恢宏的胜利气氛中与观众们道了再见。该次作战在解放军战史上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次战斗中敌出动坦克最多;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战斗;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构筑专门的反坦克阵地;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建立专门的反坦克战斗编组。战后,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对自己的部队非常自豪,因之慷慨赋诗:

谈判无计挑战端,坦克劈入文登川。
以劣胜优破甲阵,智勇将士震敌寒。

志愿军第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造了文登里挫败敌“坦克劈入战”和金城战役中“奇袭白虎团”、俘虏韩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活捉的敌军级别最高的军官)等光辉战绩。在两年多的入朝作战中,第68军进行大小战斗1021次,歼敌74844人(含美军10416人、韩军64392人、希腊军36人),击落击伤敌机696架,击毁击伤坦克152辆。其中204师毙伤俘敌军近2万人,610团毙伤俘敌军7661人。上述歼敌战绩,均名列志愿军各军师团战绩榜之前茅。

到了若干年后,以志愿军第68军的事绩改编成的文艺作品就有故事片《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军教片《坚守文登川》,现代京剧及影片《奇袭白虎团》,俗称“三部半电影一台戏”。这个特殊的纪录,也是志愿军其他各军所无法打破的。
204师辖3个步兵团(610、611、612团)和炮兵团,共15295人。这么多人,是师直属队的?
下面简要说一下双方在文登川战斗中相互进行对抗的攻防兵器。

美军用来实施“坦克劈入战”的主要兵器自然 ...
51式90毫米火箭筒,有军迷考证过,不是反向仿制巴祖卡,而是用奉天兵工厂存档的日本四式火箭筒图纸生产的。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3-31 15:50
51式90毫米火箭筒,有军迷考证过,不是反向仿制巴祖卡,而是用奉天兵工厂存档的日本四式火箭筒图纸生产的 ...
那个军迷考证的是有问题的,同一篇文章自相矛盾。
沈大好久不见啦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3-31 15:50
51式90毫米火箭筒,有军迷考证过,不是反向仿制巴祖卡,而是用奉天兵工厂存档的日本四式火箭筒图纸生产的 ...
你这一说二战日军为啥没有大量装备火箭筒啊?这东西门槛并不高啊,打坦克还挺有效,日本步兵反坦克没有像样的武器,一直是肉蛋攻击。
那个时候的反坦克手段真是太落后了, 完全是以人肉血拼
向长眠在冰天雪地的英雄们致敬
2016-4-3 14:56 上传

文登川在这里吗?
2016-4-3 15:01 上传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3-31 15:04
203师、204师乃至68军所有建制部队都被裁得几乎片甲不留了,据说138旅里还有当初68军转给26军78师的一个营 ...


正如老沈在本帖中所说,“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造了文登里挫败敌“坦克劈入战”和金城战役中“奇袭白虎团”、俘虏韩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等光辉战绩”,这样光辉战绩的部队被彻底裁减,真的是太可惜了!

以前我在本论坛上也发过帖,记得我在1993还是1994年《解放军报》上看见过战斗英雄杨育才回老部队参观的报道,当时附的照片上有老年杨育才拿着一支上了刺刀的81杠,所以影响很深刻,只是报道上没有透露该部队的任何信息(番号、驻地、建制等)。后来又过了20年,不知道当年杨育才的老部队是否还有保留?
在朝鲜半岛局势多年来一直复杂险恶的形势下,像68军这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威名远扬的部队,真的应该保留部分编制!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3-31 15:04
203师、204师乃至68军所有建制部队都被裁得几乎片甲不留了,据说138旅里还有当初68军转给26军78师的一个营 ...


正如老沈在本帖中所说,“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造了文登里挫败敌“坦克劈入战”和金城战役中“奇袭白虎团”、俘虏韩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等光辉战绩”,这样光辉战绩的部队被彻底裁减,真的是太可惜了!

以前我在本论坛上也发过帖,记得我在1993还是1994年《解放军报》上看见过战斗英雄杨育才回老部队参观的报道,当时附的照片上有老年杨育才拿着一支上了刺刀的81杠,所以影响很深刻,只是报道上没有透露该部队的任何信息(番号、驻地、建制等)。后来又过了20年,不知道当年杨育才的老部队是否还有保留?
在朝鲜半岛局势多年来一直复杂险恶的形势下,像68军这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威名远扬的部队,真的应该保留部分编制!

i6y6 发表于 2016-4-1 10:46
那个时候的反坦克手段真是太落后了, 完全是以人肉血拼


文登里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时,志愿军的反坦克手段已经不算很落后,结合山地地形和布设网状阵地,还能够正面与美军坦克集群抗衡了。老沈在本帖中也提到,当时的76.2野炮,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地雷等,都发挥了相当作用。

在志愿军入朝初期,反坦克手段才真的是太落后了,例如第四次战役的砥平里战斗中就没能挡住前往救援的美军坦克纵队
i6y6 发表于 2016-4-1 10:46
那个时候的反坦克手段真是太落后了, 完全是以人肉血拼


文登里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时,志愿军的反坦克手段已经不算很落后,结合山地地形和布设网状阵地,还能够正面与美军坦克集群抗衡了。老沈在本帖中也提到,当时的76.2野炮,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地雷等,都发挥了相当作用。

在志愿军入朝初期,反坦克手段才真的是太落后了,例如第四次战役的砥平里战斗中就没能挡住前往救援的美军坦克纵队
这类军教片不知道在网上能找到吗?
还真有。找到了,挺多的
81288部队编写组

81290部队
81391部队协助拍摄
里面全是第二批简化字的字幕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3 15:37
正如老沈在本帖中所说,“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 ...
好像那个侦察排保留下来了。
“68军是一支永恒的部队”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撤销番号的每一个军,都留下了自己的余脉,或在陆、海、空军及武警的部队、机关、院校,或在地方的兵团、农场、工程公司。唯独68军,未留下任何建制单位。

      以上是目前广为流传的关于陆军第六十八军历史最权威的民间研究文章的开篇,广大军史研究爱好者对英雄的六十八军撤消后步兵没有留下什么余脉而深感惋惜和痛心,日前笔者在对一三八旅所属各步兵营的沿革进行整理时却意外发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即现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一三八旅步兵第四营的前身居然是原六十八军所属一个步兵营级建制单位。

      经查,该营大致沿革为:1945年8月河北无极县大队改称冀中军区7分区80团1营,1947年7月冀中军区原7分区80团改称新独立第8旅23团1营。

      1947年12月改称晋察冀野战军6纵17旅50团1营,该营在1948年的定兴战斗后被纵队授予“先锋营”称号,

      1949年1月改称68军203师608团1营,

      1969年10月29日济南军区组建新78师,以68军203师608团1营为基础组建为新78师233团1营,

      1985年大裁军新78师改编为26集团军炮兵旅,233团1营则改编为坦克旅装甲步兵营,

      1998年26集团军坦克旅撤消后,装甲步兵营改编为138师装甲团装甲步兵营,

      2003年138师缩编为138旅时,师属装甲团撤消,装甲步兵营就改编为目前的138旅步兵4营。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不尽长江滚滚来”,英雄之火、生生不息。68军,这个光辉的番号,令人久久难忘,其血脉部队将永远高擎战旗,行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序列里!
通信参谋 发表于 2016-4-3 18:12
好像那个侦察排保留下来了。
记得当时有人回帖说,保留下来的68军相关部队都在驻赤峰的守备部队中,但是后来这些部队大量裁减,68军下属部队即使有所保留,也应该所剩无几了。

其实个人觉得,可以将68军部队缩编为204师,或204旅,一直保留下来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3 15:37
正如老沈在本帖中所说,“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 ...
68军1985年撤销番号,改编为赤峰守备区,三个师改编为守备师,杨育才所在203师与守备4师合编为守备4师,后缩编为旅,1992年底全部撤销。可能有一些连级单位到了40军。唯一有据可查的就是原203师608团1营1969年调入26军改为新建的78师233团1营,后来先后改编为26军坦克旅装甲步兵营、138师装甲团装甲步兵营,目前为138旅步兵4营。1985年裁军后到现在没留下三级番号的就是68军和69军。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4-3 18:21
68军1985年撤销番号,改编为赤峰守备区,三个师改编为守备师,杨育才所在203师与守备4师合编为守备4师, ...
真是这样的话,该营居然成了漏网之鱼!
不过,好歹给68军留下了一点血脉!给我等军迷也多少有些安慰了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3-31 15:04
203师、204师乃至68军所有建制部队都被裁得几乎片甲不留了,据说138旅里还有当初68军转给26军78师的一个营 ...
1969年12月608团调给新组建的26军78师为233团,另重建608团。78师撤销时,232改通信团,233234没有资料。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3 15:37
正如老沈在本帖中所说,“68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表现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大放光彩,创 ...
杨育才的团队应该是没有了,68可能在山东还有些后代,有待考证。
沈大的文章,可读性很强。
真是这样的话,该营居然成了漏网之鱼!
不过,好歹给68军留下了一点血脉!给我等军迷也多少有些安慰了
很小的时候总跟着大孩子去68军看电影。那个军部大院后来也被12军卖给地方改建成商业街了——似乎是全军唯一一个被出售的现役军部。
再见沈大,开心呀,你的各篇文章我都放在电子阅读器,随时翻阅。
沈晨曦 发表于 2016-3-31 15:05
在几天的反坦克战斗中,志愿军官兵经过反复总结经验,摸到了许多打敌坦克的窍门。如战斗中要选准坦克要害打 ...
数据有误:一个军击落击伤敌机696架?
iffa 发表于 2016-4-7 11:14
数据有误:一个军击落击伤敌机696架?
有啥大惊小怪。38军击落击伤敌机372架,20军160多架,40军427架,63军175架,12军286架,65军44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