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航母防御作战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1:34
对现代航母防御作战的思考

引子

有很多人认为航母是战略进攻性武器,对于以近海防御为主的国家现在没必要去发展它,而对潜艇大加赞赏,认为潜艇才能适合这些国家的军情。在这里笔者认为:如果说航母是战略进攻性武器,那潜艇呢,它可不是一个吃素的主,它更不是拿盾牌来使用的,它是一个十足的刺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至于航母是否是战略进攻性武器我们没有必要用固定思维地去想它,至少它是可以用来作战略防御性武器的。航母是作为海上航空兵机动投送基地出现的,它不同于陆基的固定机场。从本质上来说航母是各种弹药的投送平台,只是航母比其他投送平台更能保证将弹药准确无误地投送到对方的头上。航母要投送的是甲板上的各种飞机,作战飞机要投送的是导弹、炸弹和鱼雷等武器,这些武器要投送的则是它们所携带的战斗部,即弹药。

航母的出现是因为海军的主要打击和防御力量已经转向飞机,飞机取代战列舰上的巨炮是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本质原因,美日太平洋战争已经将其发挥到顶点,而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也宣示着巨舰大炮主义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海军的航母与潜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航母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和平时期发挥大棒的作用,护渔、海上对峙、为商船护航、武力威慑等“准军事”手段需要航母的参加,这些是潜艇所无法替代的,潜艇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就必须一招毙敌。这些准军事手段是维护一个国家海权的所必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防止战争发生的最好手段。

导弹还无法取代飞机

随着导弹技术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现在出现的一种观点是导弹取代飞机论,认为导弹远距离射程和高精度其是取代飞机的原因,所以导弹也就取代了航母。这种观点其实是忽视了导弹需要发射平台才能搭载,而且需要合适的搭载平台来完成发射任务并保证导弹在飞行中的信息传输直至其命中目标。由于飞机的机动性比舰船要高得多,舰船能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代喷气式飞机可以达到几百节的巡航速度。所以这种平台的最佳选择还是飞机,只要飞机没有退出现役航母就能继续发挥其海上航空兵机动搭载平台的作用。

陆基机场还是固定火力投送力量,它所要投送的飞机始终受机场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飞机作战半径的影响,火力投送范围依然受限,对飞机作战半径加导弹有效射程外的目标无能为力。另一种海上打击方式是远程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

第一,远程巡航导弹对付固定目标是可以的,虽然说美国已经解决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在飞行中可以改变所要攻击的目标的信息传输技术问题,但远程反舰导弹尚无攻击成功之先例,是否有效还有待实战观察,而且这种攻击方式要严重依赖GPS的中继制导(不使用卫星就必须在洋上有合适的飞机来制导,但在对方拥有航母的情况下,这些飞机在远洋上空失去陆基飞机的保护如何生存下去是一个问题),因为目标是在机动的,目标信息数据和火控数据要不断传递给导弹直到目标进入导弹末端制导有效工作距离内才有可能命中目标,由于导弹飞行时间较长,对方在中途拦截和干扰的成功率也较大,因为掌握海上制电磁权的是拥有航母的一方,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阻止远程巡航导弹的攻击成功概率。

第二,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主要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这种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做不到隐身,要达到远程攻击的射程就必须作高空飞行,这就意味着导弹会更早地被对方地基或舰载红外探测系统所发现,因为超音速导弹的红外辐射太强,特别是其尾焰温度,至少在2000度以上。如果导弹作掠海飞行就做不到远程打击,其射程将大大缩减,美国麦道公司就认为如果超音速导弹作掠海飞行,其射程就不会超过80公里。另外,超音速导弹的多谱勒效应、音爆、制导、末段机动能力等问题都制约着其发展。

另一个不利于超音速导弹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其体积问题,如SS-N-12“沙箱”和SS-N-19“花岗岩”等导弹都是体积巨大,能够携带的飞机和舰艇平台较少,SS-N-19的发射平台是“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以及“库兹列左夫”号航空母舰,这不是一般国家能发展的。美国认为在舰载预警机和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防空舰的配合下还是有把握拦截的,当然这还是考虑了对方导弹发射平台安全地进入发射阵地并发射了导弹后考虑的,如果战时导弹发射平台被拦截或无法正常发射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使用弹道导弹对付海上机动目标。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还未进入适用,以后怎样发展还有待观察,主要是解决导弹再入大气层段导引头如何发现机动目标并攻击问题。因为导弹再入大气层段的速度非常快,至少达到7-8倍音速以上,如何在落入海中之前搜集目标信息数据并采取攻击是值得疑问的。总之,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还必须看以后导弹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航母在机动防御作战中的优势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在还不是导弹取代飞机的时代,相反飞机作为一种空中平台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现在还没有航母,海军虽然在装备了有“中华神盾”之称的170、171大型驱逐舰后解决了区域防空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区域防空还是被动的,它与飞机防空还是有巨大差别的。如果把航母舰载机比喻成足球场上的前锋,那么后卫就是这些防空舰,而护卫舰则是守门员。这和空军装备了地空导弹而没有装备飞机的本质是相同的,还是一种被动防御的表现,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的“宙斯盾”防空舰,但其主要防空任务还是由航母上的固定翼预警机和战斗机来承担的。

预警机的存在是为防空导弹和战斗机指明目标来袭方向并指导战斗机的拦截,拦截对方导弹发射平台和导弹本身的前提是较早发现对方。英阿马岛之战中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中弹后其舰载40公里射程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却是一弹未发,原因就是看不到作超低空偷袭的“超军旗”飞机,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回去就在“海王”直升机上装上了“搜水”雷达,可见现代战争中预警机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

同样,对于一些无航母的国家来说其海军的舰队在出海时脱离陆基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后是否独立生存是值得疑问的,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发展航母。在防御作战时,航母上的制空战机可以充当拦截对方巡航导弹及其发射平台的任务,反潜机可以有效拦截和压制对方水下作战平台,而携带反舰导弹的飞机则承担打击对方水面舰艇的任务。航母本身就是舰队的核心力量,它是集侦察、通信、防空、反潜、反舰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战平台 ,这种平台是机动的,能机动就能避开对方的第一轮打击。

从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军的第一轮打击都是来自其海上舰艇发射的巡航导弹,这种打击主要还是针对固定目标实施的,如对方的机场、交通线、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军事及政治目标,可以达到硬杀伤和软杀伤的两种效果。如果我国海军拥有航母,那么海军就可以将其部署在远洋上来应对这种打击,以海基舰载航空兵来压缩对方的前沿战略空间,扩展我方防御纵深。同时,我们还应化防御为进攻,进攻毕竟是最好的防御,在拥有航母的情况下对方将面临我军舰陆双基航空兵的打击,完全可以在我国近海歼灭来范之敌。反之,如果单靠陆基航空兵的力量还不能有效抵挡来自海上的威胁,陆基机场的本质还是一种固定堡垒,飞机的有效作战空域始终受这个堡垒的位置影响,但航母是机动的,能动比不能动要好的多。

火炮装在堡垒里只能对进入其射程内的目标有效,装在坦克上则能机动到堡垒够不着的地方作战。这和万里长城不能阻挡匈奴铁骑,马其诺防线也不能阻挡德军进攻的本质是相同的,海上岛链同样也封锁不住拥有航母的舰队。

我军在机动战的历史中有着光荣的传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战争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军将“在运动中歼敌”这一军事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机动作战同样适用于海战和空战,历来没有堡垒能战胜机动兵力之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应积极利用机动力量给对方予以打击,在机动战中掌握战场主动权。

结束语

航母是海权武器,利用海权的前提必须要夺取海权。航母作为一种海上机动力量是其他军舰所无法替代的。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海军强国仍然在发展航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韩国新近服役的“独岛”号轻型航母,意大利在建的“卡武尔”号航母,已经拥有航母的印度也准备自行建造航母,美国则在建造CVNX,日本的“大隅”级两栖舰在改装后就具备了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能力。战时躲在军港里的舰队不叫海军,海军就是要走出家门去独立作战,将来袭之敌歼灭于海上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发展航母无疑是一些迫切需要巩固和建设海防国家的最好选择。对现代航母防御作战的思考

引子

有很多人认为航母是战略进攻性武器,对于以近海防御为主的国家现在没必要去发展它,而对潜艇大加赞赏,认为潜艇才能适合这些国家的军情。在这里笔者认为:如果说航母是战略进攻性武器,那潜艇呢,它可不是一个吃素的主,它更不是拿盾牌来使用的,它是一个十足的刺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至于航母是否是战略进攻性武器我们没有必要用固定思维地去想它,至少它是可以用来作战略防御性武器的。航母是作为海上航空兵机动投送基地出现的,它不同于陆基的固定机场。从本质上来说航母是各种弹药的投送平台,只是航母比其他投送平台更能保证将弹药准确无误地投送到对方的头上。航母要投送的是甲板上的各种飞机,作战飞机要投送的是导弹、炸弹和鱼雷等武器,这些武器要投送的则是它们所携带的战斗部,即弹药。

航母的出现是因为海军的主要打击和防御力量已经转向飞机,飞机取代战列舰上的巨炮是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本质原因,美日太平洋战争已经将其发挥到顶点,而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也宣示着巨舰大炮主义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海军的航母与潜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航母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和平时期发挥大棒的作用,护渔、海上对峙、为商船护航、武力威慑等“准军事”手段需要航母的参加,这些是潜艇所无法替代的,潜艇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就必须一招毙敌。这些准军事手段是维护一个国家海权的所必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防止战争发生的最好手段。

导弹还无法取代飞机

随着导弹技术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现在出现的一种观点是导弹取代飞机论,认为导弹远距离射程和高精度其是取代飞机的原因,所以导弹也就取代了航母。这种观点其实是忽视了导弹需要发射平台才能搭载,而且需要合适的搭载平台来完成发射任务并保证导弹在飞行中的信息传输直至其命中目标。由于飞机的机动性比舰船要高得多,舰船能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代喷气式飞机可以达到几百节的巡航速度。所以这种平台的最佳选择还是飞机,只要飞机没有退出现役航母就能继续发挥其海上航空兵机动搭载平台的作用。

陆基机场还是固定火力投送力量,它所要投送的飞机始终受机场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飞机作战半径的影响,火力投送范围依然受限,对飞机作战半径加导弹有效射程外的目标无能为力。另一种海上打击方式是远程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

第一,远程巡航导弹对付固定目标是可以的,虽然说美国已经解决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在飞行中可以改变所要攻击的目标的信息传输技术问题,但远程反舰导弹尚无攻击成功之先例,是否有效还有待实战观察,而且这种攻击方式要严重依赖GPS的中继制导(不使用卫星就必须在洋上有合适的飞机来制导,但在对方拥有航母的情况下,这些飞机在远洋上空失去陆基飞机的保护如何生存下去是一个问题),因为目标是在机动的,目标信息数据和火控数据要不断传递给导弹直到目标进入导弹末端制导有效工作距离内才有可能命中目标,由于导弹飞行时间较长,对方在中途拦截和干扰的成功率也较大,因为掌握海上制电磁权的是拥有航母的一方,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阻止远程巡航导弹的攻击成功概率。

第二,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主要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这种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做不到隐身,要达到远程攻击的射程就必须作高空飞行,这就意味着导弹会更早地被对方地基或舰载红外探测系统所发现,因为超音速导弹的红外辐射太强,特别是其尾焰温度,至少在2000度以上。如果导弹作掠海飞行就做不到远程打击,其射程将大大缩减,美国麦道公司就认为如果超音速导弹作掠海飞行,其射程就不会超过80公里。另外,超音速导弹的多谱勒效应、音爆、制导、末段机动能力等问题都制约着其发展。

另一个不利于超音速导弹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其体积问题,如SS-N-12“沙箱”和SS-N-19“花岗岩”等导弹都是体积巨大,能够携带的飞机和舰艇平台较少,SS-N-19的发射平台是“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以及“库兹列左夫”号航空母舰,这不是一般国家能发展的。美国认为在舰载预警机和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防空舰的配合下还是有把握拦截的,当然这还是考虑了对方导弹发射平台安全地进入发射阵地并发射了导弹后考虑的,如果战时导弹发射平台被拦截或无法正常发射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使用弹道导弹对付海上机动目标。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还未进入适用,以后怎样发展还有待观察,主要是解决导弹再入大气层段导引头如何发现机动目标并攻击问题。因为导弹再入大气层段的速度非常快,至少达到7-8倍音速以上,如何在落入海中之前搜集目标信息数据并采取攻击是值得疑问的。总之,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还必须看以后导弹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航母在机动防御作战中的优势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在还不是导弹取代飞机的时代,相反飞机作为一种空中平台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现在还没有航母,海军虽然在装备了有“中华神盾”之称的170、171大型驱逐舰后解决了区域防空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区域防空还是被动的,它与飞机防空还是有巨大差别的。如果把航母舰载机比喻成足球场上的前锋,那么后卫就是这些防空舰,而护卫舰则是守门员。这和空军装备了地空导弹而没有装备飞机的本质是相同的,还是一种被动防御的表现,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的“宙斯盾”防空舰,但其主要防空任务还是由航母上的固定翼预警机和战斗机来承担的。

预警机的存在是为防空导弹和战斗机指明目标来袭方向并指导战斗机的拦截,拦截对方导弹发射平台和导弹本身的前提是较早发现对方。英阿马岛之战中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中弹后其舰载40公里射程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却是一弹未发,原因就是看不到作超低空偷袭的“超军旗”飞机,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回去就在“海王”直升机上装上了“搜水”雷达,可见现代战争中预警机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

同样,对于一些无航母的国家来说其海军的舰队在出海时脱离陆基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后是否独立生存是值得疑问的,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发展航母。在防御作战时,航母上的制空战机可以充当拦截对方巡航导弹及其发射平台的任务,反潜机可以有效拦截和压制对方水下作战平台,而携带反舰导弹的飞机则承担打击对方水面舰艇的任务。航母本身就是舰队的核心力量,它是集侦察、通信、防空、反潜、反舰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战平台 ,这种平台是机动的,能机动就能避开对方的第一轮打击。

从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军的第一轮打击都是来自其海上舰艇发射的巡航导弹,这种打击主要还是针对固定目标实施的,如对方的机场、交通线、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军事及政治目标,可以达到硬杀伤和软杀伤的两种效果。如果我国海军拥有航母,那么海军就可以将其部署在远洋上来应对这种打击,以海基舰载航空兵来压缩对方的前沿战略空间,扩展我方防御纵深。同时,我们还应化防御为进攻,进攻毕竟是最好的防御,在拥有航母的情况下对方将面临我军舰陆双基航空兵的打击,完全可以在我国近海歼灭来范之敌。反之,如果单靠陆基航空兵的力量还不能有效抵挡来自海上的威胁,陆基机场的本质还是一种固定堡垒,飞机的有效作战空域始终受这个堡垒的位置影响,但航母是机动的,能动比不能动要好的多。

火炮装在堡垒里只能对进入其射程内的目标有效,装在坦克上则能机动到堡垒够不着的地方作战。这和万里长城不能阻挡匈奴铁骑,马其诺防线也不能阻挡德军进攻的本质是相同的,海上岛链同样也封锁不住拥有航母的舰队。

我军在机动战的历史中有着光荣的传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战争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军将“在运动中歼敌”这一军事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机动作战同样适用于海战和空战,历来没有堡垒能战胜机动兵力之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应积极利用机动力量给对方予以打击,在机动战中掌握战场主动权。

结束语

航母是海权武器,利用海权的前提必须要夺取海权。航母作为一种海上机动力量是其他军舰所无法替代的。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海军强国仍然在发展航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韩国新近服役的“独岛”号轻型航母,意大利在建的“卡武尔”号航母,已经拥有航母的印度也准备自行建造航母,美国则在建造CVNX,日本的“大隅”级两栖舰在改装后就具备了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能力。战时躲在军港里的舰队不叫海军,海军就是要走出家门去独立作战,将来袭之敌歼灭于海上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发展航母无疑是一些迫切需要巩固和建设海防国家的最好选择。
好文章~~~谁写的`~请著名出处和作者!
收藏!
lion1984:自己写的,一年前就想写了,准备在JC发的,但JC倒了,所以也就没必要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6 12:11:49编辑过]
[em03][em03][em02]
[B]以下是引用[I]gtmanax[/I]在2005-10-26 11:27:00的发言:[/B][BR]对现代航母防御作战的思考

航母是海权武器,利用海权的前提必须要夺取海权。航母作为一种海上机动力量是其他军舰所无法替代的。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海军强国仍然在发展航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韩国新近服役的“独岛”号轻型航母,意大利在建的“卡武尔”号航母,已经拥有航母的印度也准备自行建造航母,美国则在建造CVNX,日本的“大隅”级两栖舰在改装后就具备了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能力。战时躲在军港里的舰队不叫海军,海军就是要走出家门去独立作战,将来袭之敌歼灭于海上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发展航母无疑是一些迫切需要巩固和建设海防国家的最好选择。

你准备走多远呢?只在家门口打转、需要陆基航空兵的掩护才能作战还叫什么独立作战?有本事就到东经135度以东海域作战、或者到北纬5度以南海区作战,那样才叫远洋海军,建造航母和大型驱逐护卫舰才有意义。东海只是个平均宽度600公里的小水池,完全处于双方陆基航空兵(作战半径1000公里)的打击范围内,航母造来何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6 12:45:29编辑过]
开题是有点问题
不过写的不容易啊还是要顶的。
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