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班组轻武器的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4:32:22


班组轻武器(下面统称轻武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折腾过很多不同的项目,包括箭弹、多口径(榴弹和步枪弹)、多弹头弹、小口径弹、无壳弹、多发齐射方案等等层出不穷,最终成功的是小口径弹与枪、枪挂榴弹发射器和单独的榴弹发射器,在这方面的确让人唏嘘不已,可以说耗费很多见效甚少。那么这其中的矛盾到底是什么?个人做了一番思考,谈点个人看法如下:

轻武器首先要轻,很多方案就失败在不够轻上,这方面典型的案例太多了,早期的M14偏重,后来的OICW也偏重,最终由于拿不动而不得不淘汰。
轻武器要可靠性高,而复杂的枪械自然可靠性就难以提高,所以早期的抢挂多发榴弹发射器结构太复杂,后来的G11无壳弹枪也够复杂,AN-94和AEK-971的快速点射也复杂,最终都败给了传统的枪械,没有获得装备。

那么轻武器是不是就没有发展了呢?显然不是如此,虽然枪的发展受到挫折,但是瞄准镜、夜视仪、小型智能化引信也都在不断发展,这些发展给轻兵器提出了挑战,而人们还在这些挑战中摸索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案更为合适。具体来说的挑战如下:

由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步兵的探测能力在增长,一点发现全部知道,交火距离已经不是以前所说的突击步枪400米为主了,美军早早把交火距离往前延伸,希望达到1000米,但是传统小口径步枪是很难达到1000米有效射程的(这里指徒步作战的步兵),这也就是为何这些年来美军一直希望发展榴弹发射器,同时也装备一些有效射程超过1000米的狙击枪。所以,现在明显面临的问题是探测能力和武器射程威力之间的矛盾,而现代步兵武器的威力增大需要步兵有更多防护设备,战场感知能力也需要带更多设备,这就使得步兵的负荷越来越重,越发让武器拓展交火距离更加困难,必须得在轻方面下足功夫,在武器的设计上也得寻找突破口。

那么到底武器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原则上通过增加武器口径,譬如复活7.62mm或者新的6.Xmm口径弹药可以增加有效射程,美军在阿富汗就装备了一些7.62mm的枪械,美军提出的SCAR枪械系统就包括7.62mm和5.56mm口径,7.62mm用于远距离交火。但话说回来显然全面装备7.62mm是不大可能的,毕竟7.62mm弹药的重量在那里放着,弹药基数减小意味着火力降低。新的6.xmm一直是呼声高但实际做的少,毕竟换口径涉及到很多东西,5.56mm口径的潜力并没有挖尽,显然换口径难度是很大的。而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则证明了榴弹发射器的作用,因为远距离面杀伤的效果远比步枪的点杀伤能力要强,所以美军还让XM-25继续发展。但是XM-25的重量大,美军原来希望OICW集成榴弹发射器和步枪,后来太过复杂和重量太重不得不放弃分别发展。

美军总是走在新武器研发的前端,然后其他国家跟进,在OICW概念吸引下,世界各国也都或多或少发展所谓自己的OICW,国内所谓的“战略步枪”就是经过多次迭代发展后的结果,韩国也搞了类似OICW的东西,欧洲一些国家没有完全跟进,但是也让榴弹发射器进一步和枪融合,在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FN公司的FN2000枪械,而最近这几年西方国家也在尝试换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而来的5.56mm突击步枪,俄罗斯也计划换掉AK-74,可以说轻武器处在一个换代的时机上。而现在的发展更多是放在了步枪能够装多种设备,而步枪发射原理和弹药本身倒是较少,目前主要是美国在塑料壳埋头弹上在努力。

上面谈了轻武器作战需求和现实技术矛盾,即轻武器突破的难点是要轻要简单,威力还要大,个人认为突破口就得在轻方面做足工作,在结构上力求简单。

而轻上做功夫首先还得从弹上着手,而弹的改变会带来枪作为整个系统的重量的变化。在这方面个人认为塑料壳埋头弹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塑料壳埋头弹首先能够降低弹的重量,其次塑料壳埋头弹在采用类似左轮或摆动式弹膛,在进弹、抛壳方面不像传统枪弹那样需要很大的开锁力、推弹入膛的推力,这意味着无需重量在300-500g的枪机系统,枪机系统重量得以降低,而这个枪机系统还需要运动支撑的机匣或者导轨,所以这样的改变的确有降低整个枪械系统重量的潜力。另外,由于塑料壳埋头弹的长度短,这意味着枪机往复运动距离短,意味着可以缩短枪的长度,这对降低重量也是有利的一面。

在结构简单方面,的确发射现有金属壳步枪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足够简单成熟,发射塑料壳埋头弹的枪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成熟,我相信应该能够找到简化结构的办法,让新枪即简单又轻。

当枪的重量降低后,那么榴弹发射器就可以考虑融合起来。目前榴弹发射器主要的问题是距离想远就得口径要小,而口径小了威力就降低,需要短时间发射2-3发,但是半自动结构很难降低重量,所以后来干脆出现手拉机结构,而手拉机方面国内干脆搞成是单发,这个单发结构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如果希望提高火力并保证可靠性,想来想去还是泵动结构比较合适,可以手不离护木进行再次装填,根据榴弹初速在200M/S,射击600米以上目标榴弹飞行需要3秒以上,1秒上弹,2秒重新瞄准,针对前面榴弹爆炸情况进行补射,泵动结构速度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单发装填,无法保证3秒内再重新瞄准发射。

榴弹发射器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采用国内现在所谓的霰榴弹,即所谓发射时是单弹头,然后到一定距离后再爆炸形成霰弹效果,原因是霰弹是近战武器,这个到一定距离再爆炸不好设定,尤其是近距离接触时更难以去设定,而近战本身有步枪,霰弹和步枪本身功能有重叠,所以干脆去掉所谓霰弹功能。

发射塑料壳埋头弹的枪和泵动榴弹发射器融合后又是一款OICW,同样也面临OICW的重量和结构复杂性问题,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一体化设计,处理好榴弹、枪的维护、排故等方面的问题。着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个人很难在这里细化去讲,只是在这里讲讲看法。很多OICW的设计中将枪与榴弹发射器采用分离设计,原因是要考虑一些无榴弹发射器的枪和OICW存在零件互换的问题。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必然增加重量,因为要分开就得有互相连接的接口,相互之间也很难共同承受冲击力,这显然增加了结构复杂程度和重量。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看到真正的OICW要和步枪之间互换零件,那么如果这样何不干脆让枪和榴弹发射器进行一体化设计(譬如榴弹发射器管可以充当枪的支架或者导轨),通过这种共用零件或者借用零件的办法来降低零件数量,从而降低结构复杂性并降低重量。

如果能够真正把轻重量的榴弹发射器和枪融合到一起,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点面作战力量的集成。算是符合美国在六十年代就想努力达到的提高步兵火力的目的。

当然,上面设想是有实现难度的,如果榴弹发射器不能和枪融合到一起,那么可以选择塑料壳埋头弹来增强步兵火力,由于塑料壳埋头弹的供弹和抛壳原理不同于传统枪械,其有利于降低结构重量,那么可以把省下的重量给枪管,增加枪管长度。同时塑料壳埋头弹的重量轻,可以采用50发转向弹鼓来供弹,而塑料壳埋头弹的抛壳是向前方抛,可以采用无托结构,这样步兵班可以获得相当于10个轻机枪的火力,同样也可以提高火力密度。

总之,个人认为塑料壳埋头弹有开发潜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不排除未来成为新一代步兵武器弹药的可能。



班组轻武器(下面统称轻武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折腾过很多不同的项目,包括箭弹、多口径(榴弹和步枪弹)、多弹头弹、小口径弹、无壳弹、多发齐射方案等等层出不穷,最终成功的是小口径弹与枪、枪挂榴弹发射器和单独的榴弹发射器,在这方面的确让人唏嘘不已,可以说耗费很多见效甚少。那么这其中的矛盾到底是什么?个人做了一番思考,谈点个人看法如下:

轻武器首先要轻,很多方案就失败在不够轻上,这方面典型的案例太多了,早期的M14偏重,后来的OICW也偏重,最终由于拿不动而不得不淘汰。
轻武器要可靠性高,而复杂的枪械自然可靠性就难以提高,所以早期的抢挂多发榴弹发射器结构太复杂,后来的G11无壳弹枪也够复杂,AN-94和AEK-971的快速点射也复杂,最终都败给了传统的枪械,没有获得装备。

那么轻武器是不是就没有发展了呢?显然不是如此,虽然枪的发展受到挫折,但是瞄准镜、夜视仪、小型智能化引信也都在不断发展,这些发展给轻兵器提出了挑战,而人们还在这些挑战中摸索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案更为合适。具体来说的挑战如下:

由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步兵的探测能力在增长,一点发现全部知道,交火距离已经不是以前所说的突击步枪400米为主了,美军早早把交火距离往前延伸,希望达到1000米,但是传统小口径步枪是很难达到1000米有效射程的(这里指徒步作战的步兵),这也就是为何这些年来美军一直希望发展榴弹发射器,同时也装备一些有效射程超过1000米的狙击枪。所以,现在明显面临的问题是探测能力和武器射程威力之间的矛盾,而现代步兵武器的威力增大需要步兵有更多防护设备,战场感知能力也需要带更多设备,这就使得步兵的负荷越来越重,越发让武器拓展交火距离更加困难,必须得在轻方面下足功夫,在武器的设计上也得寻找突破口。

那么到底武器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原则上通过增加武器口径,譬如复活7.62mm或者新的6.Xmm口径弹药可以增加有效射程,美军在阿富汗就装备了一些7.62mm的枪械,美军提出的SCAR枪械系统就包括7.62mm和5.56mm口径,7.62mm用于远距离交火。但话说回来显然全面装备7.62mm是不大可能的,毕竟7.62mm弹药的重量在那里放着,弹药基数减小意味着火力降低。新的6.xmm一直是呼声高但实际做的少,毕竟换口径涉及到很多东西,5.56mm口径的潜力并没有挖尽,显然换口径难度是很大的。而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则证明了榴弹发射器的作用,因为远距离面杀伤的效果远比步枪的点杀伤能力要强,所以美军还让XM-25继续发展。但是XM-25的重量大,美军原来希望OICW集成榴弹发射器和步枪,后来太过复杂和重量太重不得不放弃分别发展。

美军总是走在新武器研发的前端,然后其他国家跟进,在OICW概念吸引下,世界各国也都或多或少发展所谓自己的OICW,国内所谓的“战略步枪”就是经过多次迭代发展后的结果,韩国也搞了类似OICW的东西,欧洲一些国家没有完全跟进,但是也让榴弹发射器进一步和枪融合,在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FN公司的FN2000枪械,而最近这几年西方国家也在尝试换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而来的5.56mm突击步枪,俄罗斯也计划换掉AK-74,可以说轻武器处在一个换代的时机上。而现在的发展更多是放在了步枪能够装多种设备,而步枪发射原理和弹药本身倒是较少,目前主要是美国在塑料壳埋头弹上在努力。

上面谈了轻武器作战需求和现实技术矛盾,即轻武器突破的难点是要轻要简单,威力还要大,个人认为突破口就得在轻方面做足工作,在结构上力求简单。

而轻上做功夫首先还得从弹上着手,而弹的改变会带来枪作为整个系统的重量的变化。在这方面个人认为塑料壳埋头弹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塑料壳埋头弹首先能够降低弹的重量,其次塑料壳埋头弹在采用类似左轮或摆动式弹膛,在进弹、抛壳方面不像传统枪弹那样需要很大的开锁力、推弹入膛的推力,这意味着无需重量在300-500g的枪机系统,枪机系统重量得以降低,而这个枪机系统还需要运动支撑的机匣或者导轨,所以这样的改变的确有降低整个枪械系统重量的潜力。另外,由于塑料壳埋头弹的长度短,这意味着枪机往复运动距离短,意味着可以缩短枪的长度,这对降低重量也是有利的一面。

在结构简单方面,的确发射现有金属壳步枪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足够简单成熟,发射塑料壳埋头弹的枪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成熟,我相信应该能够找到简化结构的办法,让新枪即简单又轻。

当枪的重量降低后,那么榴弹发射器就可以考虑融合起来。目前榴弹发射器主要的问题是距离想远就得口径要小,而口径小了威力就降低,需要短时间发射2-3发,但是半自动结构很难降低重量,所以后来干脆出现手拉机结构,而手拉机方面国内干脆搞成是单发,这个单发结构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如果希望提高火力并保证可靠性,想来想去还是泵动结构比较合适,可以手不离护木进行再次装填,根据榴弹初速在200M/S,射击600米以上目标榴弹飞行需要3秒以上,1秒上弹,2秒重新瞄准,针对前面榴弹爆炸情况进行补射,泵动结构速度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单发装填,无法保证3秒内再重新瞄准发射。

榴弹发射器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采用国内现在所谓的霰榴弹,即所谓发射时是单弹头,然后到一定距离后再爆炸形成霰弹效果,原因是霰弹是近战武器,这个到一定距离再爆炸不好设定,尤其是近距离接触时更难以去设定,而近战本身有步枪,霰弹和步枪本身功能有重叠,所以干脆去掉所谓霰弹功能。

发射塑料壳埋头弹的枪和泵动榴弹发射器融合后又是一款OICW,同样也面临OICW的重量和结构复杂性问题,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一体化设计,处理好榴弹、枪的维护、排故等方面的问题。着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个人很难在这里细化去讲,只是在这里讲讲看法。很多OICW的设计中将枪与榴弹发射器采用分离设计,原因是要考虑一些无榴弹发射器的枪和OICW存在零件互换的问题。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必然增加重量,因为要分开就得有互相连接的接口,相互之间也很难共同承受冲击力,这显然增加了结构复杂程度和重量。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看到真正的OICW要和步枪之间互换零件,那么如果这样何不干脆让枪和榴弹发射器进行一体化设计(譬如榴弹发射器管可以充当枪的支架或者导轨),通过这种共用零件或者借用零件的办法来降低零件数量,从而降低结构复杂性并降低重量。

如果能够真正把轻重量的榴弹发射器和枪融合到一起,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点面作战力量的集成。算是符合美国在六十年代就想努力达到的提高步兵火力的目的。

当然,上面设想是有实现难度的,如果榴弹发射器不能和枪融合到一起,那么可以选择塑料壳埋头弹来增强步兵火力,由于塑料壳埋头弹的供弹和抛壳原理不同于传统枪械,其有利于降低结构重量,那么可以把省下的重量给枪管,增加枪管长度。同时塑料壳埋头弹的重量轻,可以采用50发转向弹鼓来供弹,而塑料壳埋头弹的抛壳是向前方抛,可以采用无托结构,这样步兵班可以获得相当于10个轻机枪的火力,同样也可以提高火力密度。

总之,个人认为塑料壳埋头弹有开发潜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不排除未来成为新一代步兵武器弹药的可能。

关键在于班组轻武器是装备量最大但又是作用越来越小的一种武器,无论怎么变革都注定是多舛命运。
把班用战斗车辆变成一辆缩小的迷你陆地版本的提康德罗加巡洋舰才是王道!攻击距离:60km
把班用战斗车辆变成一辆缩小的迷你陆地版本的提康德罗加巡洋舰才是王道!攻击距离:60km
步兵有班用战斗车辆?战斗车辆应该有很多地方过不去吧,譬如山地和丛林啥的。
关键在于班组轻武器是装备量最大但又是作用越来越小的一种武器,无论怎么变革都注定是多舛命运。
班组武器取决于想把战争打到什么程度,还有得看在什么环境打仗。老美现在还发展轻武器都还是为打仗做研究的。
步兵有班用战斗车辆?战斗车辆应该有很多地方过不去吧,譬如山地和丛林啥的。
还有很多地方能过去,一辆车覆盖60km控制范围,想想都牛b
还有很多地方能过去,一辆车覆盖60km控制范围,想想都牛b
云裂看来是机械化步兵作战思路了。
不过地理环境限制还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机械化步兵的老美还无法完全避免下车作战,我们国家典型的丘陵和山地占多数,周边也是如此,所以步兵武器发展是必须的。


http://tieba.baidu.com/p/4142894 ... 581049384?from=prin
刚刚在一海外论坛上看到的一段资讯,资讯来源是一位英国从事枪械及弹药研究的作者,并很大程度上和很多国防工业相关者有关直接接触。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信的。


然后他最近分享了在今年几次会议中LSAT工作小组的PPT呈现时他自己做的笔记。


————————————————————
5.56mm LSAT计划如今已经完成到TRL 7(技术就绪指数7,既“系统原型在现实环境中通过演示”)阶段,将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工作;5.56mm LSAT卡宾机构,已经完成到TRL 5(技术就绪指数5,既“部件和/或电路在相关的模拟环境下通过验证”),将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工作;LSAT现在改名为伸缩弹壳系统(Cased Telescoped System)。



目前工作小组的3项主要工作项目:
-伸缩弹壳(CT)系统优化与权衡研究
-6.5mm口径CT卡宾
-7.62mm口径CT机枪


权衡研究分析已经从制定弹药的杀伤力(性能)要求开始,并将关注弹药中等距离的终端速度和远距离的存能表现。主要选择了3种弹头设计:M80(常规铅芯弹)、M855(钢-铅复合弹芯)、SMK(Sierra Match King,低阻弹),各自有10种不同的口径,共计30个选择。接下来工作将会围绕这30个弹头选项设计出完整弹药以确认其长度、直径及重量。然后根据完整弹药的设计来对使用其的枪械进行设计,以确认其体积、重量和使用特性。权衡研究所考虑的方面将涉及重量、后座、杀伤力及弹头飞行时间。


低阻弹头设计显然展示出了最优秀的成绩,并由.264口径(6.5mm)作为最佳口径。不过口径方面并不关键,6.35mm~6.8mm之间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成效,弹头外形才是最关键的。


5.56mm、6.5mm、7.62mm口径CT弹之间的后座脉冲比为1.4:2.3:3.0。


6.5mm CT卡宾枪的研究涉及了多种不同内部机构方案,包括:偏移式、摆动式、起落式、双重旋转式、节套式枪膛……等等。其中节套式枪膛表现最佳。已经决定使用4排弹匣。


对于7.62mm CT机枪方面,工作小组并不建议继续在这个口径工作。(评论:如果6.5mm在远距离能有更好的存能表现,那显然7.62mm就没必要了。)


对于会场中观众的提问:CT弹药的精度和传统弹药精度相等,对于枪管磨损方面则还未进行正式地探讨。
——————————————————————


在今年的另外一场会议中,另一个版本的PPT上多了一些细节:


——————————————————————
5.56mm的工作搁置,需要更强的杀伤效果。


口径/布局权衡研究:6.5mm在所有方面,除了后坐力都比5.56mm有优势。(6.5mm CT枪和弹系统的重量和金属弹壳的5.56mm枪和弹一样)


6.5mm CT弹和配套卡宾枪,7.62mm CT弹和配套机枪,两者预计将于2016年中展现出TRL 5水平。


7.62mm口径还在被考虑,由于其具备比6.5mm口径更强的杀伤效果。



http://tieba.baidu.com/p/4142894 ... 581049384?from=prin
刚刚在一海外论坛上看到的一段资讯,资讯来源是一位英国从事枪械及弹药研究的作者,并很大程度上和很多国防工业相关者有关直接接触。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信的。


然后他最近分享了在今年几次会议中LSAT工作小组的PPT呈现时他自己做的笔记。


————————————————————
5.56mm LSAT计划如今已经完成到TRL 7(技术就绪指数7,既“系统原型在现实环境中通过演示”)阶段,将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工作;5.56mm LSAT卡宾机构,已经完成到TRL 5(技术就绪指数5,既“部件和/或电路在相关的模拟环境下通过验证”),将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工作;LSAT现在改名为伸缩弹壳系统(Cased Telescoped System)。



目前工作小组的3项主要工作项目:
-伸缩弹壳(CT)系统优化与权衡研究
-6.5mm口径CT卡宾
-7.62mm口径CT机枪


权衡研究分析已经从制定弹药的杀伤力(性能)要求开始,并将关注弹药中等距离的终端速度和远距离的存能表现。主要选择了3种弹头设计:M80(常规铅芯弹)、M855(钢-铅复合弹芯)、SMK(Sierra Match King,低阻弹),各自有10种不同的口径,共计30个选择。接下来工作将会围绕这30个弹头选项设计出完整弹药以确认其长度、直径及重量。然后根据完整弹药的设计来对使用其的枪械进行设计,以确认其体积、重量和使用特性。权衡研究所考虑的方面将涉及重量、后座、杀伤力及弹头飞行时间。


低阻弹头设计显然展示出了最优秀的成绩,并由.264口径(6.5mm)作为最佳口径。不过口径方面并不关键,6.35mm~6.8mm之间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成效,弹头外形才是最关键的。


5.56mm、6.5mm、7.62mm口径CT弹之间的后座脉冲比为1.4:2.3:3.0。


6.5mm CT卡宾枪的研究涉及了多种不同内部机构方案,包括:偏移式、摆动式、起落式、双重旋转式、节套式枪膛……等等。其中节套式枪膛表现最佳。已经决定使用4排弹匣。


对于7.62mm CT机枪方面,工作小组并不建议继续在这个口径工作。(评论:如果6.5mm在远距离能有更好的存能表现,那显然7.62mm就没必要了。)


对于会场中观众的提问:CT弹药的精度和传统弹药精度相等,对于枪管磨损方面则还未进行正式地探讨。
——————————————————————


在今年的另外一场会议中,另一个版本的PPT上多了一些细节:


——————————————————————
5.56mm的工作搁置,需要更强的杀伤效果。


口径/布局权衡研究:6.5mm在所有方面,除了后坐力都比5.56mm有优势。(6.5mm CT枪和弹系统的重量和金属弹壳的5.56mm枪和弹一样)


6.5mm CT弹和配套卡宾枪,7.62mm CT弹和配套机枪,两者预计将于2016年中展现出TRL 5水平。


7.62mm口径还在被考虑,由于其具备比6.5mm口径更强的杀伤效果。

deployed.jpg (682.3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7 17:26 上传

http://tieba.baidu.com/p/4142894 ... 581049384?from=prin
刚刚在一海外论坛上看到的一段资讯,资讯来源 ...
这个我前几天就看到了,到底实际怎样再看了。这套东西我个人认为还会发展,我再去英文网站上去看看。
云裂看来是机械化步兵作战思路了。
不过地理环境限制还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机械化步兵的老美还无法完全避 ...
其实我主要说轻型机动步兵的一个体系,空版跟你聊过:
蓝鲸直升机+8吨级别高机动轻型装甲车+4吨级单人突击车辆+小型远程非线瞄弹药
云裂看来是机械化步兵作战思路了。
不过地理环境限制还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机械化步兵的老美还无法完全避 ...
徒步使用的支援武器,我觉得8.6mm机枪和35mm的200m/s初速半自动或唧筒榴弹才是王道
徒步使用的支援武器,我觉得8.6mm机枪和35mm的200m/s初速半自动或唧筒榴弹才是王道
请教一下,如果是8.6mm机枪和35mm榴弹,你能携带的重量是多少,弹药基数大概多少。通过这个可以看武器该多重。
另外步兵作战武器(不是你说的支援武器)应该什么配置为好。
多谢!
2016-3-17 18:59 上传

请教一下,如果是8.6mm机枪和35mm榴弹,你能携带的重量是多少,弹药基数大概多少。通过这个可以看武器该 ...
我主要是考虑用换掉轻量化12.7,35我认为单人能携带20发左右,副射手能带30发左右,除此以外,其他人都是卡宾枪/pdw+单兵非线瞄导弹。  机枪榴弹构筑自己的线性关系,导弹主要打破别人的线性关系
其实我主要说轻型机动步兵的一个体系,空版跟你聊过:
蓝鲸直升机+8吨级别高机动轻型装甲车+4吨级单人突 ...
给个鱼鹰的文章链接: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v22-osprey-update.html
6.5mm塑料埋头弹的重量和5.56相当
塑料壳一样增加8.6mm的携弹量啊
md的12.7mm塑料壳
那也不错,不过主要考虑8.6作为步兵武器,效能要高于12.7
我主要是考虑用换掉轻量化12.7,35我认为单人能携带20发左右,副射手能带30发左右,除此以外,其他人都是 ...
发射器35mm的估计平不了。
12.7mm应该不班组支援武器,至少得排级吧。35mm手持转轮发射器可以是班用,但是初速估计到不了200,人承受不了那么大后座。
TSQZSL 发表于 2016-3-17 16:47
步兵有班用战斗车辆?战斗车辆应该有很多地方过不去吧,譬如山地和丛林啥的。
好象步战车就是为他们服务的

当然,不想下车是不可能的。。。
给个鱼鹰的文章链接: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v22-osprey-update.html
这个22和我设想的44还是有差别的,从用途上44就不在是突击工具,而是垂直起降的运8,能将整个装甲部队直接搬运至敌防区外沿,这样少量的轻型部队就能威慑大幅地域。。而且轻型非线瞄弹药对环境还是有一定依赖性,必须要快进快出达成轻型部队介入突然性才能达成丰硕战果,有多丰硕呢?简单估计:一两个班在对进攻击中要能几乎全歼一个坦克营!关键是时间!如果对方及时作出反应,可能一个坦克排就能击垮我一个营
发射器35mm的估计平不了。
12.7mm应该不班组支援武器,至少得排级吧。35mm手持转轮发射器可以是班用,但 ...
像某种霰弹枪那样啊,串列弹仓。。87榴的结构优化,装个牛b火控
当然,我说的都是在精兵路线上为条件的
关键问题在于步兵班组的任务定位,野战巷战的差距太大了。其实野战条件下步兵班也不一定需要上千米的射程,那个距离上可用的火力太多了。当然特种兵和治安战另当别论。所以要确定步兵武器的发展方向,关键是要先明确步兵的定位,究竟是火炮机枪火力充足的机械化步兵,还是需要完全靠手中武器博命的特战化步兵。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3-17 20:01
关键问题在于步兵班组的任务定位,野战巷战的差距太大了。其实野战条件下步兵班也不一定需要上千米的射程, ...
那就考虑在中印边境可能冲突情况下选择什么武器合适,毕竟经常发生对峙事件。
云裂0 发表于 2016-3-17 19:44
当然,我说的都是在精兵路线上为条件的
你的设定总体感觉偏高。
lixiaoyong 发表于 2016-3-17 17:27
http://tieba.baidu.com/p/4142894 ... 581049384?from=prin
刚刚在一海外论坛上看到的一段资讯,资讯来源 ...
7.62mm在发展,2016年秋季出原型。
http://kitup.military.com/2015/05/textron-unveils-ultra-light-7.html
现代战场步兵交战距离拉远是趋势,400到1000米的距离争夺,是将来步兵的重点。谁抢到这个,谁就占优势。
所以,直射武器方面,我支持w85和7.62通机,外加95重管步枪(95机)的配合。




曲射武器方面,我主张120火的多用途弹和榴弹机枪,狙击榴06榴等各种35榴的配合。




这样,远在1500米敌人被发现后,先被120大炮轰击和12.7压制,千米左右再被7.62通机压制和弹链35榴弹杀伤,有命进入600米,再被人手一只的95重管步枪压住,狙击榴06榴吊打。。。
现代战场步兵交战距离拉远是趋势,400到1000米的距离争夺,是将来步兵的重点。谁抢到这个,谁就占优势。
...
你这至少是排级火力甚至是连级,顶楼说的的班级火力。
那就考虑在中印边境可能冲突情况下选择什么武器合适,毕竟经常发生对峙事件。

非线瞄电动旋翼导弹。来啥灭啥
你的设定总体感觉偏高。
但可以实现百倍以上的作战能力
TSQZSL 发表于 2016-3-17 20:22
7.62mm在发展,2016年秋季出原型。
http://kitup.military.com/2015/05/textron-unveils-ultra-light-7. ...
6.5mm CT卡宾枪的研究涉及了多种不同内部机构方案,包括:偏移式、摆动式、起落式、双重旋转式、节套式枪膛……等等。其中节套式枪膛表现最佳。已经决定使用4排弹匣。

6.5mm CT弹和配套卡宾枪,7.62mm CT弹和配套机枪,两者预计将于2016年中展现出TRL 5水平。
云裂0 发表于 2016-3-17 19:27
那也不错,不过主要考虑8.6作为步兵武器,效能要高于12.7

如果用7.62x67mm (.300 Winchester Magnum)如何?
你这至少是排级火力甚至是连级,顶楼说的的班级火力。
7.62通机,120火,06榴或狙击榴,95机,都可以下班。
如果用7.62x67mm (.300 Winchester Magnum)如何?
高低不成吧?
8.6超过12.7效能、轻量化到弹药比556还轻两种都有用,中间的就说不好了
天刑 发表于 2016-3-18 05:57
7.62通机,120火,06榴或狙击榴,95机,都可以下班。
06榴和狙击榴都重了吧,班组没有车辆带不好带。
云裂0 发表于 2016-3-18 08:17
高低不成吧?
8.6超过12.7效能、轻量化到弹药比556还轻两种都有用,中间的就说不好了
你上次说的新步枪情况如何了?
挂了吗?
楼上都太复杂了吧,还不如用无人机,加步兵打扫战场。
06榴和狙击榴都重了吧,班组没有车辆带不好带。
不比120火重
楼主的目的是探讨体系与武器的匹配。
步兵需要轻型武器,装甲兵可以使用重型武器。
体系配合能弥补火力不足。这才是新武器推广最大的敌人。
自动化和智能化才是发展趋势。外骨骼和机器人的作为平台能改变体系。枪榴合一并没有这个影响力。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楼主的目的是探讨体系与武器的匹配。
步兵需要轻型武器,装甲兵可以使用重型武器。
体系配合能弥补火力不足 ...
外骨骼现在说还真有点早。智能化是需要的,智能化提高了战场感知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和火力之间存在不协调,说白了就是感知能力提升了但火力没跟上,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以上的想法就不是步兵了,干脆改名叫载具搭载兵,只能在载具附近500米活动,远了恕不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