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前之国民政府十年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5:57:50
  关于南京政府的“十年建国”,有不少外文特别是英文研究资料,笔者不拟详述。就第一点“现代国家”讲,可以举出公共教育的推广,“中央研究院”的建立,甚至首次汉字简化的努力。针对改革“丑陋性”的则有全国运动会和为之建造的南京五台山和上海江湾等大型现代化体育场。自东北沦陷后,每届全运会均由“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加上热河,称为陷倭东北四省)”运动员率先入场,自蒋介石起所有大员肃静起立,以切记“国耻”,等等。&nbsp; <br/>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承继的“烂摊子”并不比1949年好到哪里。毛、周没有陈年旧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却承担历届北京政府累积的六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外债。而且当时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南京政府控制的国家资源极其有限,而且必须将其大量花费在“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的“军阀混战”之中。即便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短短十年中仍出现长足的进步,对中日冲突产生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之后的“淞沪抗战”,是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心腹地区的直接军事试探。蒋介石不得不把全国最精锐的两师德械德训军队即八十七、八十八师组成第五军投入作战。据张治中回忆,甚至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后身)教导团也受调参战&nbsp;.据一位美国历史学者调查,当时仅剩的另一德械师(404&nbsp;师)也受命急赴汉口,包围日本租界。蒋介石的确是拼上了全部老本,政府迁都洛阳,他本人则留守南京,以示斗志。正唯如此,淞沪战争的两个重要结果是:&nbsp; <br/><br/>  第一,它证明现代装备和现代训练的中国军队可以抗衡对等的日本军队,并且获得胜利。&nbsp; <br/><br/>  第二,日本从此不敢再以“京沪杭地区”为直接进攻目标。&nbsp; <br/><br/><br/>  在此前后,国民党在东南沿海的“基本建设”也极为可观:“京杭国道”的开通,浙皖公路和闽浙公路等公路网的建设,在抗战前夕抢建苏(州)-嘉(兴)铁路、钱塘江大桥和浙赣铁路(未完成)等等。可以说直到七十年代,江浙一带的交通网基本是“十年建国”的底子,笔者也因此得以某次到旧沪杭公路上,戴笠手下刺杀《申报》老板史量才之处凭吊。铁路界朋友告诉笔者,文革期间修建杭-湖(州)铁路,基本按照当年“京杭铁路”的勘探设计,甚至利用部份完成的路基。&nbsp; <br/><br/><br/>  在经济上,抗战前夕的桐油、茶叶、蚕丝等总产量记录直到五十年代后期甚至六十年代方被超过。金融方面成就更堪回顾:自1935年底发行法币,建立公债债券的威信,同时积极清偿外债。到抗战前夕,已经偿还百分之九十外债。中国债券在伦敦市场节节上扬,价格超过日本的债券,这是李登辉政权以及其他台独派系所不愿面对的史实。法币本来是为了对付英、日、美货币在大萧条期间相继贬值,以及美国以高价抢购中国百姓白银等等事件的武器,威信建立以后,行使地方钞票的省份也纷纷改用法币。可以毫不夸张说,法币.是中日战争的充要条件,迅速发展的法币构成中国统一的基础,没有法币,抗战军费便无由筹措.<br/><br/><br/>  在亚洲政治上,南京政府的长远策略之一是朝鲜复国,在中国成立的朝鲜临时政府受到南京直接资助和保护。1932年直接策划朝鲜义士尹奉吉炸死炸伤日本在沪最高军政大员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脑金九,全靠中国军警的全面保护才逃脱日本的报复。事后蒋介石在南京密会金九,指出暗杀并非长策,从此中国开始大批训练包括飞行员在内的朝鲜军事干部。这些举动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效果,今天竟然成为北京对韩外交的历史资本,继续影响未来的东亚地缘政治。&nbsp; <br/><br/><br/>  经济力量的增长自然导致军力的增长,从淞沪战争结束到卢沟桥事变,南京政府的德械军队从三万激增至八万。按照当时的军备发展速度,这数字可望在两三年内达到二十万以上。根据八一三“京沪抗战”功亏一篑的结局,以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战绩推算,二十万德械军队至少可以确保“京沪杭”地区。事实上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仍然没有直接进攻上海的胃口(见后)。只要京沪杭不失,中日战争的局面就完全改观。&nbsp; <br/>关于南京政府的“十年建国”,有不少外文特别是英文研究资料,笔者不拟详述。就第一点“现代国家”讲,可以举出公共教育的推广,“中央研究院”的建立,甚至首次汉字简化的努力。针对改革“丑陋性”的则有全国运动会和为之建造的南京五台山和上海江湾等大型现代化体育场。自东北沦陷后,每届全运会均由“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加上热河,称为陷倭东北四省)”运动员率先入场,自蒋介石起所有大员肃静起立,以切记“国耻”,等等。&nbsp; <br/>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承继的“烂摊子”并不比1949年好到哪里。毛、周没有陈年旧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却承担历届北京政府累积的六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外债。而且当时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南京政府控制的国家资源极其有限,而且必须将其大量花费在“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的“军阀混战”之中。即便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短短十年中仍出现长足的进步,对中日冲突产生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之后的“淞沪抗战”,是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心腹地区的直接军事试探。蒋介石不得不把全国最精锐的两师德械德训军队即八十七、八十八师组成第五军投入作战。据张治中回忆,甚至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后身)教导团也受调参战&nbsp;.据一位美国历史学者调查,当时仅剩的另一德械师(404&nbsp;师)也受命急赴汉口,包围日本租界。蒋介石的确是拼上了全部老本,政府迁都洛阳,他本人则留守南京,以示斗志。正唯如此,淞沪战争的两个重要结果是:&nbsp; <br/><br/>  第一,它证明现代装备和现代训练的中国军队可以抗衡对等的日本军队,并且获得胜利。&nbsp; <br/><br/>  第二,日本从此不敢再以“京沪杭地区”为直接进攻目标。&nbsp; <br/><br/><br/>  在此前后,国民党在东南沿海的“基本建设”也极为可观:“京杭国道”的开通,浙皖公路和闽浙公路等公路网的建设,在抗战前夕抢建苏(州)-嘉(兴)铁路、钱塘江大桥和浙赣铁路(未完成)等等。可以说直到七十年代,江浙一带的交通网基本是“十年建国”的底子,笔者也因此得以某次到旧沪杭公路上,戴笠手下刺杀《申报》老板史量才之处凭吊。铁路界朋友告诉笔者,文革期间修建杭-湖(州)铁路,基本按照当年“京杭铁路”的勘探设计,甚至利用部份完成的路基。&nbsp; <br/><br/><br/>  在经济上,抗战前夕的桐油、茶叶、蚕丝等总产量记录直到五十年代后期甚至六十年代方被超过。金融方面成就更堪回顾:自1935年底发行法币,建立公债债券的威信,同时积极清偿外债。到抗战前夕,已经偿还百分之九十外债。中国债券在伦敦市场节节上扬,价格超过日本的债券,这是李登辉政权以及其他台独派系所不愿面对的史实。法币本来是为了对付英、日、美货币在大萧条期间相继贬值,以及美国以高价抢购中国百姓白银等等事件的武器,威信建立以后,行使地方钞票的省份也纷纷改用法币。可以毫不夸张说,法币.是中日战争的充要条件,迅速发展的法币构成中国统一的基础,没有法币,抗战军费便无由筹措.<br/><br/><br/>  在亚洲政治上,南京政府的长远策略之一是朝鲜复国,在中国成立的朝鲜临时政府受到南京直接资助和保护。1932年直接策划朝鲜义士尹奉吉炸死炸伤日本在沪最高军政大员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脑金九,全靠中国军警的全面保护才逃脱日本的报复。事后蒋介石在南京密会金九,指出暗杀并非长策,从此中国开始大批训练包括飞行员在内的朝鲜军事干部。这些举动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效果,今天竟然成为北京对韩外交的历史资本,继续影响未来的东亚地缘政治。&nbsp; <br/><br/><br/>  经济力量的增长自然导致军力的增长,从淞沪战争结束到卢沟桥事变,南京政府的德械军队从三万激增至八万。按照当时的军备发展速度,这数字可望在两三年内达到二十万以上。根据八一三“京沪抗战”功亏一篑的结局,以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战绩推算,二十万德械军队至少可以确保“京沪杭”地区。事实上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仍然没有直接进攻上海的胃口(见后)。只要京沪杭不失,中日战争的局面就完全改观。&nbsp; <br/>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1-31 10:28:3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1-31 10:30:30编辑过]
其实我认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是个错误,把首都定在南方而不是北方,放弃了对东北与蒙古的经略与控制,如果定都北京的话,东北蒙古也不会那么轻易放弃,东北至少可以拖一两年,甚至把他黎巴嫩化,且战且退,可以赢得更多时间,<br/>
即使再晚他十年,也收不回东三省,更不用提光复台湾。
让我们用茶叶和蚕丝抗日吗?重工业在那里[em01][em01]
定都南京应该是当时的国内形式和蒋介石的主要依仗的力量所决定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自由如风</i>在2006-1-30 15:29:00的发言:</b><br/>其实我认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是个错误,把首都定在南方而不是北方,放弃了对东北与蒙古的经略与控制,如果定都北京的话,东北蒙古也不会那么轻易放弃,东北至少可以拖一两年,甚至把他黎巴嫩化,且战且退,可以赢得更多时间,<br/></div><p>问题是北京还可以说是东北军的地盘,你以为将结实这个军筒很好当啊~</p>
老实说全文不敢同意
最大的问题是当时中国仍然是军阀割据,内战连年。
<p>老牛:</p><p>  当时是有重工业。上海造船厂还制造过万吨轮出口美国呢。</p><p>  国民政府最大的失误是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特别是农村冲突。我党因此起家。现在想想,我们要稳定执政基础,农村也是关键。</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eswyaa</i>在2006-1-31 2:08: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自由如风</i>在2006-1-30 15:29:00的发言:</b><br/>其实我认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是个错误,把首都定在南方而不是北方,放弃了对东北与蒙古的经略与控制,如果定都北京的话,东北蒙古也不会那么轻易放弃,东北至少可以拖一两年,甚至把他黎巴嫩化,且战且退,可以赢得更多时间,<br/></div><p>问题是北京还可以说是东北军的地盘,你以为将结实这个军筒很好当啊~</p></div><p>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是孙中山的主意,好好去了解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