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突击的战役战术(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3:08


突然性是战术的第一要务,一次突然打击行动往往可以在敌人的防御薄弱环节形成强烈的破击效果。二战时德军的“镰刀收割”行动成功的利用了在阿登森林的突袭效果,以英法联盟预料之外的方式达成了战役突然性,从而将英法联军逼入死角;在苏德战场上,曼施坦因在刻赤半岛重复了一次“镰刀”行动,再次施展了突然袭击战术,将苏军防线击溃。而突然性的达成必须以隐蔽性为前提,假如能够在战前分散部署作战部队,在战时快速集结和投送,并且边运动边展开,即可大大有利于隐蔽战役目标,形成突然性。苏军在冷战时期反复演练的“行进间展开”、“深远纵深奔袭”战术便是一例。假如使用空中突击部队,那么就可以在数百千米的深远纵深分散部署战斗部队,战时通过空中集结和快速兵力转移,迷惑敌人侦察系统,然后突然向敌人侧翼或者薄弱区域实施远程奔袭。

为了达成突然性,空中突击部队应当具备低信号特征:雷达、红外和声学隐身。因此,未来的攻击直升机和突击直升机应当向隐身化方向发展,采用类似的基础设计,实现通用化。其中攻击直升机的核心使命是为突击直升机提供武装护航,打击敌人直升机、无人机、巡飞弹和炮兵阵地等对突击部队构成严重威胁的目标。这种攻击直升机应当是隐形化的,可以持续地提供火力压制;应当拥有完善的侦察和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战场即时情报和分享,并且利用三军联合战术网络进行作战。它不需要强调反坦克或者是火力遮断能力,从而规避与战斗机、攻击机和远程炮兵的竞争。

突击直升机也应当具备较强的信号隐身特性,可以与攻击直升机协同输送突击部队对敌人实施破袭行动,建立前进基地,为攻击直升机破坏敌人交通补给线、通信指挥中心、猎杀敌人机动目标提供保障。同时,空中突击部队还可以为地面纵队提供侧翼掩护和警戒,防备敌人反突击行动。在防御战役中,隐身化的攻击直升机和突击直升机可以在不利条件下快速机动,以灵活的打击行动来迷惑敌人,封闭突破口,甚至直接实施反突击。这就像足球场上的防守反击,一旦敌人攻势顿挫,那么便是长传反击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匹快马和精准的射术。

空中突击部队如果是以中小型战术任务为主,那么比较适合建立旅,如果是以大中型战术任务为主,适合建立师。一个空突旅需要100架至120架直升机,一个空突师需要200架直升机。前者可以支持一两个营的同时作战,后者可以支持三四个营的作战行动,即可同时攻击两三个战术目标并且留有 预备队。

突然性是战术的第一要务,一次突然打击行动往往可以在敌人的防御薄弱环节形成强烈的破击效果。二战时德军的“镰刀收割”行动成功的利用了在阿登森林的突袭效果,以英法联盟预料之外的方式达成了战役突然性,从而将英法联军逼入死角;在苏德战场上,曼施坦因在刻赤半岛重复了一次“镰刀”行动,再次施展了突然袭击战术,将苏军防线击溃。而突然性的达成必须以隐蔽性为前提,假如能够在战前分散部署作战部队,在战时快速集结和投送,并且边运动边展开,即可大大有利于隐蔽战役目标,形成突然性。苏军在冷战时期反复演练的“行进间展开”、“深远纵深奔袭”战术便是一例。假如使用空中突击部队,那么就可以在数百千米的深远纵深分散部署战斗部队,战时通过空中集结和快速兵力转移,迷惑敌人侦察系统,然后突然向敌人侧翼或者薄弱区域实施远程奔袭。

为了达成突然性,空中突击部队应当具备低信号特征:雷达、红外和声学隐身。因此,未来的攻击直升机和突击直升机应当向隐身化方向发展,采用类似的基础设计,实现通用化。其中攻击直升机的核心使命是为突击直升机提供武装护航,打击敌人直升机、无人机、巡飞弹和炮兵阵地等对突击部队构成严重威胁的目标。这种攻击直升机应当是隐形化的,可以持续地提供火力压制;应当拥有完善的侦察和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战场即时情报和分享,并且利用三军联合战术网络进行作战。它不需要强调反坦克或者是火力遮断能力,从而规避与战斗机、攻击机和远程炮兵的竞争。

突击直升机也应当具备较强的信号隐身特性,可以与攻击直升机协同输送突击部队对敌人实施破袭行动,建立前进基地,为攻击直升机破坏敌人交通补给线、通信指挥中心、猎杀敌人机动目标提供保障。同时,空中突击部队还可以为地面纵队提供侧翼掩护和警戒,防备敌人反突击行动。在防御战役中,隐身化的攻击直升机和突击直升机可以在不利条件下快速机动,以灵活的打击行动来迷惑敌人,封闭突破口,甚至直接实施反突击。这就像足球场上的防守反击,一旦敌人攻势顿挫,那么便是长传反击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匹快马和精准的射术。

空中突击部队如果是以中小型战术任务为主,那么比较适合建立旅,如果是以大中型战术任务为主,适合建立师。一个空突旅需要100架至120架直升机,一个空突师需要200架直升机。前者可以支持一两个营的同时作战,后者可以支持三四个营的作战行动,即可同时攻击两三个战术目标并且留有 预备队。
空突的问题是打过之后自己也完了
就算行动之前完美隐藏,作战任务完美达成,自己零损失
但是,炸完对手之后你往哪跑啊,对手肯定对你全程跟踪,然后轰炸基地,这特么就是现代神风
在现代战场上,基于火箭制导技术的远程投射兵器越来越普及,相对来说,使用突击部队来执行战役战术任务更容易达成突然性。海湾战争时,美军的首波打击行动就是以攻击直升机和突击队来破袭伊拉克外围防空警戒网络,为空军大规模空袭做了铺垫,打开了通道。
远程打击兵器与近距离作战分队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其具有一定的相互弥补性。但是近距离作战分队必须向隐蔽和快速机动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远程兵器实现合同作战。
直升机和轮式装甲车辆都是快速突袭作战的利器。在面对现代化的机动防御体系时,查打一体能力将是基本战术单位的必须能力。通过直升机和轮式车辆较强的变型发展,可以在合成营层面上实现这一点。
从海湾战争的经验来看,地面部队的快速突击与直升机部队的行动密切配合
别只顾着写陆军   海军空军好久没写了。
管子与墨子 发表于 2016-2-13 18:52
别只顾着写陆军   海军空军好久没写了。
海空军的情况被别人讨论的很多了,陆军相对冷清些,而且近期陆地疆界上可能会有异动发生,这个时候需要更多考虑陆军的功用。假如陆军用好了,对于海空军也是有极大的助益的。从战役战术学角度看,假如是夺取战役制空制海权,是可以通过歼灭战来完成,但是如果陷入战略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那将会是一场消耗战。而陆军将会成为打破平衡的胜负手。


空中摩托化运输可以克服地面运输面临的地形和交通条件限制,并且完全覆盖战区战役纵深,从而规避了严重的地面交通堵塞和后勤分队脱离作战分队的问题。首先,它可以用来减轻“重型运输车队”的负担,也就是把后勤物资从战略集散地向部队投送,而前方部队的支援保障分队负责搭载和分配携行给养。在特定战术条件下,甚至可以由空中摩托化运输分队直接向前线分队投放后勤保障物质,例如在中俄联合军演里,由米-26直升机直接向坦克挺近纵队提供油料保障。

空中摩托化运输可以克服地面运输面临的地形和交通条件限制,并且完全覆盖战区战役纵深,从而规避了严重的地面交通堵塞和后勤分队脱离作战分队的问题。首先,它可以用来减轻“重型运输车队”的负担,也就是把后勤物资从战略集散地向部队投送,而前方部队的支援保障分队负责搭载和分配携行给养。在特定战术条件下,甚至可以由空中摩托化运输分队直接向前线分队投放后勤保障物质,例如在中俄联合军演里,由米-26直升机直接向坦克挺近纵队提供油料保障。


200架运-20战略运输机可以形成10000吨~12000吨的运力,而考虑到飞机勤务保障需要,战略运输机队应扩充至250架~300架。每天飞行两个架次,即可投送20000吨~24000吨后勤物资,足够10个八十年代标准的苏军摩步师的耗用。这些部队可以组成3个陆军集团军,即一个方面军级的大型战役军团。

组建直升机部队来负责摩托化运输,那么每架直-20、米171可以投送3吨~4吨物资,每架重型直升机可投送10吨~13吨物资。假如编入1500架中型运输直升机和500架重型直升机,可以形成9500吨~12500吨的运输能力,即便考虑到飞机自身的勤务保障,也能达到7500吨~10000吨的运力。直升机的运输力量可以直接抵达战术分队地域,比之空投较少受到环境影响,更加精确和及时。因此,陆军发展航空兵,除了战斗效能外,空中摩托化运输的价值是更加具有战役上的价值。

以二战为例,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军的“重型运输车队”只有19500吨的运力,这支车队负责从火车站向前线部队输送物资。诺曼底登陆行动当中,盟军的补给车队拥有60000多吨的载运能力,大大超过了德军。而上述经过计算的空中运力,合计可达20000吨左右。加上适量的火车、海运和汽车输送,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支持,尤其是避免了地面交通堵塞、后勤分队的脱节等难题。现在看来,补给平台的运转速度应当快于作战部队,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前线部队的灵活作战能力,而不至于因为补给不济导致行动脱节。当然,在过去的战争实践里,挽马大车追不上徒步步兵,汽车追不上坦克,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很多次。毕竟,后勤是计划性的,而指挥官讲求的是“时效性”和“突然性”。

200架运-20战略运输机可以形成10000吨~12000吨的运力,而考虑到飞机勤务保障需要,战略运输机队应扩充至250架~300架。每天飞行两个架次,即可投送20000吨~24000吨后勤物资,足够10个八十年代标准的苏军摩步师的耗用。这些部队可以组成3个陆军集团军,即一个方面军级的大型战役军团。

组建直升机部队来负责摩托化运输,那么每架直-20、米171可以投送3吨~4吨物资,每架重型直升机可投送10吨~13吨物资。假如编入1500架中型运输直升机和500架重型直升机,可以形成9500吨~12500吨的运输能力,即便考虑到飞机自身的勤务保障,也能达到7500吨~10000吨的运力。直升机的运输力量可以直接抵达战术分队地域,比之空投较少受到环境影响,更加精确和及时。因此,陆军发展航空兵,除了战斗效能外,空中摩托化运输的价值是更加具有战役上的价值。

以二战为例,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军的“重型运输车队”只有19500吨的运力,这支车队负责从火车站向前线部队输送物资。诺曼底登陆行动当中,盟军的补给车队拥有60000多吨的载运能力,大大超过了德军。而上述经过计算的空中运力,合计可达20000吨左右。加上适量的火车、海运和汽车输送,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支持,尤其是避免了地面交通堵塞、后勤分队的脱节等难题。现在看来,补给平台的运转速度应当快于作战部队,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前线部队的灵活作战能力,而不至于因为补给不济导致行动脱节。当然,在过去的战争实践里,挽马大车追不上徒步步兵,汽车追不上坦克,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很多次。毕竟,后勤是计划性的,而指挥官讲求的是“时效性”和“突然性”。


大纵深作战本身就已经带有一定的非线式性质,但是独立执行战役任务的装甲集群又是比较脆弱的。假如遇到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那样的精彩反突击,就会无计可施。苏军在八十年代发展出来的“独立战役集群”,必须大力依靠空中的摩托化运输。集团军级战役机动集群至少由一个师组成,配属部队一般包括空中突击部队、陆军航空兵(直升机)、自行火炮部队、机动防空部队、机动后勤部队和工兵支援部队。苏军战役机动集群编成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快速机动能力,适合于进行高速度、大纵深的机动作战;拥有可靠的反坦克能力、防空能力、渡河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能够较长时间地脱离主力独立作战;编成灵活,能遂行多种任务;既能在常规条件下作战,又适合在核条件下作战。

这种作战模式其实是二战时期“纵深作战”的完善版本。当时德军和苏军在广阔的东欧平原上反复展开“纵深突击”,在打破敌人防线后分散成多路进行奔袭作战,力避“灾难性”的停顿,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只是由于技术条件,特别是摩托化后勤的限制,当时德军在法国战场上和在苏联战场上都遇到了后勤补给不济,进攻停顿的难题,而后方摩托化步兵的跟进也是颇为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大量普通步兵部队必须依靠徒步行军,它们与快速部队的后勤车队形成了许多交通拥堵现象。而二战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陆军提供了大量机械化平台,甚至空中平台,这样既能够及时赶上前线多路奔袭纵队,又可以避免地面交通堵塞。为了实现上述战役目标,苏联陆军发展了空降强击部队,在解体前组建了16个空突旅,2个空突团,31个空突营。如果满编,可达10万之众。

大纵深作战本身就已经带有一定的非线式性质,但是独立执行战役任务的装甲集群又是比较脆弱的。假如遇到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那样的精彩反突击,就会无计可施。苏军在八十年代发展出来的“独立战役集群”,必须大力依靠空中的摩托化运输。集团军级战役机动集群至少由一个师组成,配属部队一般包括空中突击部队、陆军航空兵(直升机)、自行火炮部队、机动防空部队、机动后勤部队和工兵支援部队。苏军战役机动集群编成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快速机动能力,适合于进行高速度、大纵深的机动作战;拥有可靠的反坦克能力、防空能力、渡河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能够较长时间地脱离主力独立作战;编成灵活,能遂行多种任务;既能在常规条件下作战,又适合在核条件下作战。

这种作战模式其实是二战时期“纵深作战”的完善版本。当时德军和苏军在广阔的东欧平原上反复展开“纵深突击”,在打破敌人防线后分散成多路进行奔袭作战,力避“灾难性”的停顿,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只是由于技术条件,特别是摩托化后勤的限制,当时德军在法国战场上和在苏联战场上都遇到了后勤补给不济,进攻停顿的难题,而后方摩托化步兵的跟进也是颇为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大量普通步兵部队必须依靠徒步行军,它们与快速部队的后勤车队形成了许多交通拥堵现象。而二战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陆军提供了大量机械化平台,甚至空中平台,这样既能够及时赶上前线多路奔袭纵队,又可以避免地面交通堵塞。为了实现上述战役目标,苏联陆军发展了空降强击部队,在解体前组建了16个空突旅,2个空突团,31个空突营。如果满编,可达10万之众。
观测手段,打击手段的发展改变了二战后的作战形态
简单说,卫星+远程弹结束了二战时隐蔽+机动的作战方式

比如诺曼底登陆,当年双方花了无数的精力捉迷藏,换在今天,以欧洲那样的范围,几个大国根本不需要去捉迷藏,甚至不需要兵力大规模调动,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元首坐在柏林就可以随时知道,地地弹竖在柏林随时可以发射
颜射 发表于 2016-2-12 08:58
空突的问题是打过之后自己也完了
就算行动之前完美隐藏,作战任务完美达成,自己零损失
但是,炸完对手之 ...
发起空突 是基于前线僵持 ,为打破局面而向敌方后方重要支撑点发动的。前线僵持也就意味着双方都拿不到绝对制空权。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接受一定的损失
   
或者是在获得制空权后,把部队投送到敌军后方截断退路。。以达成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于野外,避免敌方有生力量撤回二线防御阵地 或者进入城市坚守
   
再有就是一开始就是空中压制、打击与 空突 同步发动。。。全面打击敌方机场、规划突击路线上防空阵地的同时,空突部队直接对敌方后方支撑点发动攻击以动摇敌方前线的防御。这种情况就要看战役发起的隐蔽性 和 持续打击力度了。能较长时间保持住压制,就可以达成目标。压制不住,短时间就被敌方后方重兵夺回制空权。就会失败
   
发起空突 是基于前线僵持 ,为打破局面而向敌方后方重要支撑点发动的。前线僵持也就意味着双方都拿不到绝 ...
直升机基地
颜射 发表于 2016-3-10 11:57
直升机基地
1、 双方都没有绝对制空权,对方想打击你的直升机基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直升机基地规模这么大,对方没能在空突前发现并予以打击本身就意味着失败。。空突发起后再摧毁基地于事无补。。仅仅是影响到了直升机集群短期的维护整补,我方完全可以分散开布置多个中小型起降场来保持后续的短时补给。只要能保证一定时间保证前线能够突破,自然可以在陆地上完成汇拢,不需要担心。
  
2、我方有绝对制空权。。。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你完全没能力摧毁我方直升机基地
   
3、敌方有绝对制空权或者在发起空突后夺得制空权。。。那也什么都不用说。。。前者空突根本不会发起。后者 GAMEOVER..
1、 双方都没有绝对制空权,对方想打击你的直升机基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直升机基地规模这么大,对方 ...
地地导弹。
颜射 发表于 2016-3-10 13:17
地地导弹。
空突的问题是打过之后自己也完了
就算行动之前完美隐藏,作战任务完美达成,自己零损失
但是,炸完对手之后你往哪跑啊,对手肯定对你全程跟踪,然后轰炸基地,这特么就是现代神风

这是你的预设条件。。。。
空突发起后就不再是一个基地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