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红七十四师政委李隆贵失踪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58:14
1937年8月,陕南红军中发生了一件特大事件。74师政委李隆贵在随部队从陕西省关中长安向泾阳移防途中,不辞而别、神秘失踪。这样高级别的干部离队,在红25军中绝无仅有。
    李隆贵1908年生于一户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10月在安徽金寨被编入新建的红25军,由班长一直擢升到中层干部。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会议后,根据程子华传达的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红25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南后,为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商洛瘐家河建立。这时,李隆贵脱颖而出,与曾任鄂东北道委书记的资深革命家郑位三,分别担任中共豫陕特委书记、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领导新区创建。1935年2月-3月间,在鄂豫陕根据地内相继建立起镇安县苏维埃等4个县级,13个区70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主要在鄂陕地区)。形成了“镇柞苏区(军政委吴焕先给中央报告称)”。1935年4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兰田葛牌镇会议上改选时,李隆贵进入省委常委6人中,排名第三,位列省委书记徐宝珊、省委副书记军政委吴焕先之后。正、副军长程子华、徐海东,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及陈先瑞等却屈据省委委员。
    同年7月,红25军离开陕南转陇东去陕北,“无意中作了中央红军的向导”,后与陕北刘志丹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与上级失去联系的鄂陕、豫陕两特委,于1935年9月8日于商南县梁家坟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决定合并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统一陕南红色根据地的领导。在推选书记时,李隆贵认为自己地位高,出身好,能打仗,自荐要当书记。并说鄂陕特委书记郑位三,是知识分子出身,老“右倾”,不能指挥打仗。但推选结果,大家还是选举郑位三任书记,认为在主力红军离开陕南,敌四处围剿的险恶环境中,只有具备创始鄂豫皖老根据地,具备较高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郑位三,才能领导大家独立坚持陕南斗争。
    随后,在会合地方各路游击师骨干新组建红74师时,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宣布,由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任政委,开始仅辖二个营、一个手枪团等共约七百人。从此,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领导这支新的年青红军武装,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力量由小到大、由弱转强。先后取得“镇(安)柞(水)苏区”青铜关大捷,歼敌四十军100余人,缴获长短枪180余支。1935年10月,李隆贵在镇安、宁陕毗邻地月河,亲自组建了根据地内最后一个红色政权——镇安县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这个区苏维埃坚持成为红74师后方休养地一年多。先后打破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等三次围剿,转战边区20多个县,顽强坚持陕南游击斗争。敌人无奈地叹息:红军“东西无方,去来无定,昨于彼而今忽此,令人防不胜防”。
    1937年元月22日,红74师在商县与南下的红十五军团会师。这次会师,是党中央和周恩来为促进西安事变达成协议,遏制国民党部队由豫向陕西进的一次行动。徐海东、程子华见到这支由红25军200多名指战员在战斗洗礼中成长壮大的革命武装,十分高兴,立即从军团抽调干部,充实红七十四师领导层。
    红七十四师听取了中央代表李涛关于“停止内战、联手抗日”暂不行动的指示精神,将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陕南军委会、主席郑位三,副主席李涛,对外称“抗日南路军”。同时调74师政委(即陕南政委)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主任刘鉴挺到延安抗大学习。四、五、六团奉命驻防镇安县城及柞水县石咀子,物资供给由国民党当局政府供给,部队在轮训中,大力宣传抗日和国共合作。1937年4月,因山区粮食供应困难,74师奉命开到长安县大峪口休整。师部驻胡刘村,三个团分驻南寨、大峪口、葫芦村等地。同年8月,74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三原整编。
    李隆贵等74师领导,约于1937年2月初到达延安,随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月16日,李隆贵以“陕南红军政治委员”身份署名,写了一封2300多字的报告给中央。报告内容之一是:“从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只留下主力一个连和一批下层的干部,除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3人外,以及医院伤病兵约两百人,再在陕南地方所新成的地方武装总计一千以上人”。内容之二,是在国民党庞炳勋四十军、肖之楚三个团、四十九师三个团,中央军第七师三个团、杨虎成四个团等十六个团兵力严格的进攻,清剿、破坏苏区时,坚持与敌转战,不断地打仗与行动苦得要命。特别报告道:“下层干部有少数动摇,共前后开小差叛变约十五人。”“此时特委即提出单独创造性与政治发展胜利的前途开展教育,并加紧培养工农干部……干部情绪好了,现在连级以上干部都是鄂豫皖人”。内容之三是:当“25军离开后,合并的中共鄂豫陕特委,即以郑位三为书记,以陈先瑞为师长、李隆贵为政治委员成为领导团体”,这次“军政委会主席郑位三同志给我向中央报告的任务”。“现在74师有三个团、每团三个连,每连约80人,队伍成份绝大多数是贫苦出身,现共一千三百多人”,“陕南(斗争)是单独的,没有同各方面党(组织)取得联系”。
     在报告最后,他写道:“我除了书面向中央报告与转达位三同志意见外,还可以在有时间向中央面谈,我已到军政大学”。从这份报告看,30岁左右的李隆贵,认识问题比较客观、实际,能摆正自己在集体领导中的位置,他在报告中转达郑位三肺病吐血希望去后方的愿望,但丝毫未提个人的要求。
     此后,李隆贵在抗大学习。6月,郑位三调回延安,陈先瑞去中央党校学习,这时李隆贵回到大峪口74师。事后,毛泽东在延安召见郑、陈,充分肯定和赞扬陕南特委(即中共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坚持鄂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1988年4月下旬,陈先瑞将军重游镇安,我提到李隆贵失踪事,并谈了在党史征集中听到的一些传闻:一、李带着经费银元返回大峪口,与一位富家小姐成婚,后被这家杀害。同时我质疑:如果是真的,那么经过建国后的历史运动,一定会水落石出。二、解放军进军山东,红74师一位老战士到路旁一小店买烟,见到店主酷似李隆贵,便失声喊出“李政委,你在这呀”,店主无任何反应。陈先瑞将军听后,未置可否,却给我谈到当时失踪细节:李隆贵从大峪口出发时带着数匹骡子的辎重队走在队伍前头,待我带队伍走到宿营地时,却不见李政委与辎重人马,当时天色还不晚,便派一个排返回寻找。第二天,我命令部队停止行军,原地等待,仍不见李隆贵踪影。
    李隆贵在移防时下落不明,他既没有投靠国民党,也没有遭到土匪洗劫的消息。但再未和党组织联系,从此退出了叱咤风云的政治舞台,不知所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642950100utwy.html1937年8月,陕南红军中发生了一件特大事件。74师政委李隆贵在随部队从陕西省关中长安向泾阳移防途中,不辞而别、神秘失踪。这样高级别的干部离队,在红25军中绝无仅有。
    李隆贵1908年生于一户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10月在安徽金寨被编入新建的红25军,由班长一直擢升到中层干部。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会议后,根据程子华传达的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红25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南后,为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商洛瘐家河建立。这时,李隆贵脱颖而出,与曾任鄂东北道委书记的资深革命家郑位三,分别担任中共豫陕特委书记、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领导新区创建。1935年2月-3月间,在鄂豫陕根据地内相继建立起镇安县苏维埃等4个县级,13个区70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主要在鄂陕地区)。形成了“镇柞苏区(军政委吴焕先给中央报告称)”。1935年4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兰田葛牌镇会议上改选时,李隆贵进入省委常委6人中,排名第三,位列省委书记徐宝珊、省委副书记军政委吴焕先之后。正、副军长程子华、徐海东,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及陈先瑞等却屈据省委委员。
    同年7月,红25军离开陕南转陇东去陕北,“无意中作了中央红军的向导”,后与陕北刘志丹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与上级失去联系的鄂陕、豫陕两特委,于1935年9月8日于商南县梁家坟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决定合并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统一陕南红色根据地的领导。在推选书记时,李隆贵认为自己地位高,出身好,能打仗,自荐要当书记。并说鄂陕特委书记郑位三,是知识分子出身,老“右倾”,不能指挥打仗。但推选结果,大家还是选举郑位三任书记,认为在主力红军离开陕南,敌四处围剿的险恶环境中,只有具备创始鄂豫皖老根据地,具备较高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郑位三,才能领导大家独立坚持陕南斗争。
    随后,在会合地方各路游击师骨干新组建红74师时,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宣布,由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任政委,开始仅辖二个营、一个手枪团等共约七百人。从此,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领导这支新的年青红军武装,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力量由小到大、由弱转强。先后取得“镇(安)柞(水)苏区”青铜关大捷,歼敌四十军100余人,缴获长短枪180余支。1935年10月,李隆贵在镇安、宁陕毗邻地月河,亲自组建了根据地内最后一个红色政权——镇安县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这个区苏维埃坚持成为红74师后方休养地一年多。先后打破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等三次围剿,转战边区20多个县,顽强坚持陕南游击斗争。敌人无奈地叹息:红军“东西无方,去来无定,昨于彼而今忽此,令人防不胜防”。
    1937年元月22日,红74师在商县与南下的红十五军团会师。这次会师,是党中央和周恩来为促进西安事变达成协议,遏制国民党部队由豫向陕西进的一次行动。徐海东、程子华见到这支由红25军200多名指战员在战斗洗礼中成长壮大的革命武装,十分高兴,立即从军团抽调干部,充实红七十四师领导层。
    红七十四师听取了中央代表李涛关于“停止内战、联手抗日”暂不行动的指示精神,将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陕南军委会、主席郑位三,副主席李涛,对外称“抗日南路军”。同时调74师政委(即陕南政委)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主任刘鉴挺到延安抗大学习。四、五、六团奉命驻防镇安县城及柞水县石咀子,物资供给由国民党当局政府供给,部队在轮训中,大力宣传抗日和国共合作。1937年4月,因山区粮食供应困难,74师奉命开到长安县大峪口休整。师部驻胡刘村,三个团分驻南寨、大峪口、葫芦村等地。同年8月,74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三原整编。
    李隆贵等74师领导,约于1937年2月初到达延安,随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月16日,李隆贵以“陕南红军政治委员”身份署名,写了一封2300多字的报告给中央。报告内容之一是:“从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只留下主力一个连和一批下层的干部,除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3人外,以及医院伤病兵约两百人,再在陕南地方所新成的地方武装总计一千以上人”。内容之二,是在国民党庞炳勋四十军、肖之楚三个团、四十九师三个团,中央军第七师三个团、杨虎成四个团等十六个团兵力严格的进攻,清剿、破坏苏区时,坚持与敌转战,不断地打仗与行动苦得要命。特别报告道:“下层干部有少数动摇,共前后开小差叛变约十五人。”“此时特委即提出单独创造性与政治发展胜利的前途开展教育,并加紧培养工农干部……干部情绪好了,现在连级以上干部都是鄂豫皖人”。内容之三是:当“25军离开后,合并的中共鄂豫陕特委,即以郑位三为书记,以陈先瑞为师长、李隆贵为政治委员成为领导团体”,这次“军政委会主席郑位三同志给我向中央报告的任务”。“现在74师有三个团、每团三个连,每连约80人,队伍成份绝大多数是贫苦出身,现共一千三百多人”,“陕南(斗争)是单独的,没有同各方面党(组织)取得联系”。
     在报告最后,他写道:“我除了书面向中央报告与转达位三同志意见外,还可以在有时间向中央面谈,我已到军政大学”。从这份报告看,30岁左右的李隆贵,认识问题比较客观、实际,能摆正自己在集体领导中的位置,他在报告中转达郑位三肺病吐血希望去后方的愿望,但丝毫未提个人的要求。
     此后,李隆贵在抗大学习。6月,郑位三调回延安,陈先瑞去中央党校学习,这时李隆贵回到大峪口74师。事后,毛泽东在延安召见郑、陈,充分肯定和赞扬陕南特委(即中共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坚持鄂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1988年4月下旬,陈先瑞将军重游镇安,我提到李隆贵失踪事,并谈了在党史征集中听到的一些传闻:一、李带着经费银元返回大峪口,与一位富家小姐成婚,后被这家杀害。同时我质疑:如果是真的,那么经过建国后的历史运动,一定会水落石出。二、解放军进军山东,红74师一位老战士到路旁一小店买烟,见到店主酷似李隆贵,便失声喊出“李政委,你在这呀”,店主无任何反应。陈先瑞将军听后,未置可否,却给我谈到当时失踪细节:李隆贵从大峪口出发时带着数匹骡子的辎重队走在队伍前头,待我带队伍走到宿营地时,却不见李政委与辎重人马,当时天色还不晚,便派一个排返回寻找。第二天,我命令部队停止行军,原地等待,仍不见李隆贵踪影。
    李隆贵在移防时下落不明,他既没有投靠国民党,也没有遭到土匪洗劫的消息。但再未和党组织联系,从此退出了叱咤风云的政治舞台,不知所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642950100utwy.html
遭土匪杀人抢劫,毁尸灭迹也不是不可能。
遭土匪杀人抢劫,毁尸灭迹也不是不可能。
那样会有消息辗转传出的
那样会有消息辗转传出的
如果这伙土匪还没来得及传出前就在某次剿匪中被灭了也有可能啊
x档案的节奏
那样会有消息辗转传出的
小股土匪目标小,动作利落一般不会被发现,特别是这种小辎重队,落单人员很容易 成为目标。
估计没活到建国后,否则历次运动,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混过去
鄂陕根据地,这不是李自成兵败后残部盘踞的地方么?
Leon1990 发表于 2016-5-17 17:49
估计没活到建国后,否则历次运动,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混过去
不要高估这个,漏网之鱼有的是、

举个简单例子,毛泽东有一个儿子散落民间送人了,至今没找到。
估计没活到建国后,否则历次运动,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混过去
如果建国前n年就定居他乡隐姓埋名,也有混过去的可能
如果建国前n年就定居他乡隐姓埋名,也有混过去的可能
这个缺乏动机,,,感觉最可能的还是人没了,至于是被土匪害了还是不小心迷路掉悬崖摔死了,就不好说了
李先忠之子文章:1938年夏,父亲抗大毕业来到了新四军,盛夏之际,父亲从大别山招领新兵入伍,正在皖西的道路旁休息,只见道路上尘土飞扬黄沙滚滚,10多名军人骑着大马向大别山深处奔去,奔在前面的,竟是曾任红二十五军师长的李某某,父亲忽见其中有战友老余,老余是红二十五军连长,父亲是指导员,两人是同连队的搭挡。父亲问:“老余,老余,你们是干什么,到那去”,老余诡称道:“长江局派我们到大别山打游击,老吴快跟我们走吧”。老余说完,向西疾奔,卷起滚滚黄尘。父亲转念一想:不对呀,抗战已全面展开,新四军四支队都开出了大别山,奔向江淮战场,他们跑到大别山怎能抗日呢?莫不是……。
父亲毅然带着新兵继续东进,果然,这10多名曾是红军连至师级的军人,进入大别山里顿作鸟兽散了,回乡做平民百姓了,个别当了伪军小队长,被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将其炮楼端了,上了西天。30年后,父亲屡说此事,仍嘘唏不己,他们本来是可以成为共和国将军的,却在西入大别山策马扬起的波波黄尘中,淹没了他们昔日的荣誉、辉煌,半途而废,在革命的篇章中只画了一个不完整的“逗号”。
兵荒马乱的,失踪了!
不要高估这个,漏网之鱼有的是、

举个简单例子,毛泽东有一个儿子散落民间送人了,至今没找到。
这是哪出啊?夏雨荷版?
周昆参谋长表示不服
估计李隆贵受到某些部下煽动,一时见财起意,享受生活去了,毕竟那时候军旅生活不是一般的苦,当一堆财宝放在眼前,难免有些人会把持不住
李先忠之子文章:1938年夏,父亲抗大毕业来到了新四军,盛夏之际,父亲从大别山招领新兵入伍,正在皖西的道 ...
这个太离谱了,都1938年了,怎么可能。
这是哪出啊?夏雨荷版?
毛和贺子珍的一个孩子,长征的时候送人了。
估计对即将到来的抗日没信心,闪人了
kaup 发表于 2016-5-17 18:30
李先忠之子文章:1938年夏,父亲抗大毕业来到了新四军,盛夏之际,父亲从大别山招领新兵入伍,正在皖西的道 ...
如果如你所说,他们进入大别山里作鸟兽散了,那么,建国以后肯定会查出来,给一个结论,没那么轻松过关的。
这是什么,这是逃兵,他们又怎么可能逃过建国后历次运动呢?

所以,我认为前楼的几位网友猜测比较合乎逻辑,就是护送辎重被土匪杀入劫财,尸体被就地掩埋。而此后这些土匪没有活到建国,就成了永远的迷了。
毛和贺子珍的一个孩子,长征的时候送人了。
我一直以为都是瞎编的,这解放后要找的话也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人活着
这个缺乏动机,,,感觉最可能的还是人没了,至于是被土匪害了还是不小心迷路掉悬崖摔死了,就不好说了
小股土匪,甚至是某些地头蛇都是有可能的。有时候误打误撞,犯事了也没人知道。
毛和贺子珍的一个孩子,长征的时候送人了。
好像是女儿?具体记不清了,据说解放后一直在找,特别是毛岸英去世之后
张绍东也是不知所终!
不要高估这个,漏网之鱼有的是、

举个简单例子,毛泽东有一个儿子散落民间送人了,至今没找到。
估计建国前就不在人世了吧,战争年代,婴幼儿成活率比现在低很多
用第三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6-5-17 19:23
如果如你所说,他们进入大别山里作鸟兽散了,那么,建国以后肯定会查出来,给一个结论,没那么轻松过关的 ...
李先忠不会杜撰这么一个有具体人物的逃兵事件
qinyan2006 发表于 2016-5-17 19:28
好像是女儿?具体记不清了,据说解放后一直在找,特别是毛岸英去世之后
两个女儿,一个在福建送人了解放后找到没确认,另一个在苗寨送人也是一样的情况,以前没dna啊。
那样会有消息辗转传出的
小山头的土匪放下刀枪就是山民,查无可查。
Leon1990 发表于 2016-5-17 17:49
估计没活到建国后,否则历次运动,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混过去
张绍冬、兰国清。。。这些高级将领叛变后,解放后仍然去向成谜
yanm 发表于 2016-5-17 19:46
两个女儿,一个在福建送人了解放后找到没确认,另一个在苗寨送人也是一样的情况,以前没dna啊。
福建这个女儿极有可能是毛的,其实70年代找到时,通过严格调查,当时已确认,毛也很高兴,让送北京,临上北京前,忽然又改变了主意,不见她了,估计有人(可能是江青)在背后说了什么话
感觉最可能的还是人没了
张绍东也是不知所终!
不要高估这个,漏网之鱼有的是、

举个简单例子,毛泽东有一个儿子散落民间送人了,至今没找到。
我觉得那个孩子应该也是没活到建国后,建国后对户籍排查得很彻底,一方面是排查人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揪特务土匪
穿越到了明朝,改名不改姓,名李自成...
kaup 发表于 2016-5-17 18:30
李先忠之子文章:1938年夏,父亲抗大毕业来到了新四军,盛夏之际,父亲从大别山招领新兵入伍,正在皖西的道 ...
这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37-38年,红军有一股复员潮,从临战的近7万人,裁撤复员了两万,4万多人改编为3个师和陕甘宁留守兵团,哪的部队都有一些高级干部离队的。(有的是打报告的,有的是偷跑的)

原红一团一营营长,救过杨得志命的一位,在警一团副团长任上,打报告主动离队回乡。
原红八军团军团长的周昆偷跑回家种地了。
原红13团团长邓某某偷跑回乡做生意去了。
原原红4军副政委、副军长,红9军军长何畏、红31军的两个独眼龙师长、副师长,都回乡了。

本来就是大浪淘沙吗。
这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37-38年,红军有一股复员潮,从临战的近7万人,裁撤复员了两万,4万多人改编为3个 ...
这么多人跑,官还不小,可见当时有多苦!估计当时的心态都是意志不坚定有点聪明过了的人,条件太苦,对革命没信心,觉得革命成功遥遥无期不想赌这把白白牺牲了自己!继而主动或擅自离队过自己的小生活去了!
syfdm 发表于 2016-5-17 19:42
李先忠不会杜撰这么一个有具体人物的逃兵事件
问题是这不是李先忠本人说的,而是他儿子说的,这都几道消息了。
而且也没有指名道姓。局势也不对,1938年夏天,日本鬼子的攻势没那么猛了,即将进入相持阶段了,37年不当逃兵,怎么38年反而去当逃兵呀?

如果真是隐姓埋名当了逃兵,建国后历次运动肯定要被揪出来的,10多名军人当逃兵呀,你难道以为查不出来么?

用第三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6-5-19 00:17
问题是这不是李先忠本人说的,而是他儿子说的,这都几道消息了。
而且也没有指名道姓。局势也不对,1938 ...
还是请看周昆。。。。
问题是这不是李先忠本人说的,而是他儿子说的,这都几道消息了。
而且也没有指名道姓。局势也不对,1938 ...
多年以后的回忆,时间可能记错,但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是不容易记错的
bothofus 发表于 2016-5-17 19:07
这是哪出啊?夏雨荷版?
长征时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