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机型布局方案探讨最新,楼下有图,看看某某某的帖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6:09:33


几天前看了某某某大神的帖子,他的一个整体偏转发动机垂直起降的结构思路很好,解决了进气量和废气的问题,但是结构太过重了,又看了他的终极猫改(姑且算是猫吧),他主要克服的问题是低速升力和高速阻力之间的矛盾,他的办法是用一对可以提供一定升力并且对主翼有扰流作用的可变前掠鸭翼来解决问题,整体气流向机身聚拢,气流下压,在隐身、阻力、升力以及反掠翼的应用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化,他的思路是降低制造难度,减小动作结构,问题是,前掠翼那部分要比普通变翼多付出结构的加强,我在想阻力和升力之间的矛盾貌似也是目前飞机设计的主流矛盾(大家都在找黄金分割点,或者说平衡点,好比前缘略角什么的,当然有人说新一代发动机出来之后翼型布局会更容易一点,不过我以为,单纯的输出能量的变化只是量变,我认为翼型和升力结构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质变。我以为升力和阻力的矛盾主要目前有几个解决思路,一个是翼型变化,出来的结果是可变掠翼,一个是发动机输出的偏转,矢量喷口,还有一个办法是对主翼的扰流,他的思路也有其中这一层意思,甚至我们可以用吹气吸气的方式强行干涉气流,还有就是尽量把机身做扁融合机翼产生升力,好比飞翼,最后一种办法就是在不失速的情况下增大机翼厚度或者增大吸附层。其实我感觉前掠翼还是挺好的问题在于高速时前掠角不能过小,其次才是结构强度,因为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加加强筋,但是前掠隐形也不行...所以得出结论要么变化气动外形、增大推力,要么只能在0.5M~1.5M这个最常用的飞行速度内使用固定翼型结构,有所取舍的修型。我以为后掠翼、泛三角翼,双三角翼,亦或者F18那种棱形翼加边条本质上都是前缘后掠的结构,只是有所取舍,面临的问题无非是部分气流会向外后侧上部发散,越往外越发散,无法汇聚气流就损失压强差减少了升力,尤其是低速和大迎角容易时速,美国人的做法是翼尖修型或切边并且做的很窄来配合大迎角,比如F15、F22,并且配合少量前缘锯齿或者前翼襟前翼缝等,比如JAS39,但是翼尖过薄过窄本身提供的压强差就少,反之过厚过宽,看似提升了升力,实际有可能气流更早的分离,从而失速,尤其是实在大迎角低速状态下,典型的就是起飞,降落还好点,所以苏联用翼刀、翼梢,当然1.44也有前缘锯齿,翼刀翼梢扰流面一定程度也会导致结构强度问题,所以我脑洞大开,想把双垂尾布局挪到翼梢,之前也想过把小翼挪到边上全动并水平布置,但是鸭翼的增升主要是对主翼上气流的引导和预加速,挪到边上升力不明显,平飞变量不大否则失速,迎角好点。原规正传我的方案是全动翼梢垂翼,高速状态下稍微呈现收缩角,与黑鸟的发动机整流罩布局类似,也像SU27的内八字,低速状态下外八字,加大进气量,外扩。那么基本上高速阻力变化不大,低速又可以扰流加速气流使之汇聚。缺点结构要加强要加动作筒,不过我这个翼梢基本是不提供升力的,也就是不承重的,所以翼面本身不需要太厚和过大强度,按照全动垂尾造就好了,只是主翼末端需要加强,另外更正下这个外扩的小翼梢因为力臂长所以机动性有所提高,而尺寸还要小一点,鸭翼我是不想要的,我这种布局不想再放个前置鸭翼增升,也不利于影身,我的办法是可折叠下缘边条对气流预压缩并做好翼身融合,上进气口(用DSI鼓包,这样你们会说大迎角发动机失速进气量不足,不过我的设计是和T50类似,不过移到下缘了,大迎角的时候会下压进气道增大进气量,减缓气流分离,而t50大仰角的时候下压进气道会会减小气量,与延缓分离矛盾。对了,我还想进一步压缩机翼厚度,并且在上表面添加吸附层结构,分布如图所示,死的结构,孔眼的疏密和大小有区别。由于没有软件目前只有靠估...


几天前看了某某某大神的帖子,他的一个整体偏转发动机垂直起降的结构思路很好,解决了进气量和废气的问题,但是结构太过重了,又看了他的终极猫改(姑且算是猫吧),他主要克服的问题是低速升力和高速阻力之间的矛盾,他的办法是用一对可以提供一定升力并且对主翼有扰流作用的可变前掠鸭翼来解决问题,整体气流向机身聚拢,气流下压,在隐身、阻力、升力以及反掠翼的应用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化,他的思路是降低制造难度,减小动作结构,问题是,前掠翼那部分要比普通变翼多付出结构的加强,我在想阻力和升力之间的矛盾貌似也是目前飞机设计的主流矛盾(大家都在找黄金分割点,或者说平衡点,好比前缘略角什么的,当然有人说新一代发动机出来之后翼型布局会更容易一点,不过我以为,单纯的输出能量的变化只是量变,我认为翼型和升力结构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质变。我以为升力和阻力的矛盾主要目前有几个解决思路,一个是翼型变化,出来的结果是可变掠翼,一个是发动机输出的偏转,矢量喷口,还有一个办法是对主翼的扰流,他的思路也有其中这一层意思,甚至我们可以用吹气吸气的方式强行干涉气流,还有就是尽量把机身做扁融合机翼产生升力,好比飞翼,最后一种办法就是在不失速的情况下增大机翼厚度或者增大吸附层。其实我感觉前掠翼还是挺好的问题在于高速时前掠角不能过小,其次才是结构强度,因为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加加强筋,但是前掠隐形也不行...所以得出结论要么变化气动外形、增大推力,要么只能在0.5M~1.5M这个最常用的飞行速度内使用固定翼型结构,有所取舍的修型。我以为后掠翼、泛三角翼,双三角翼,亦或者F18那种棱形翼加边条本质上都是前缘后掠的结构,只是有所取舍,面临的问题无非是部分气流会向外后侧上部发散,越往外越发散,无法汇聚气流就损失压强差减少了升力,尤其是低速和大迎角容易时速,美国人的做法是翼尖修型或切边并且做的很窄来配合大迎角,比如F15、F22,并且配合少量前缘锯齿或者前翼襟前翼缝等,比如JAS39,但是翼尖过薄过窄本身提供的压强差就少,反之过厚过宽,看似提升了升力,实际有可能气流更早的分离,从而失速,尤其是实在大迎角低速状态下,典型的就是起飞,降落还好点,所以苏联用翼刀、翼梢,当然1.44也有前缘锯齿,翼刀翼梢扰流面一定程度也会导致结构强度问题,所以我脑洞大开,想把双垂尾布局挪到翼梢,之前也想过把小翼挪到边上全动并水平布置,但是鸭翼的增升主要是对主翼上气流的引导和预加速,挪到边上升力不明显,平飞变量不大否则失速,迎角好点。原规正传我的方案是全动翼梢垂翼,高速状态下稍微呈现收缩角,与黑鸟的发动机整流罩布局类似,也像SU27的内八字,低速状态下外八字,加大进气量,外扩。那么基本上高速阻力变化不大,低速又可以扰流加速气流使之汇聚。缺点结构要加强要加动作筒,不过我这个翼梢基本是不提供升力的,也就是不承重的,所以翼面本身不需要太厚和过大强度,按照全动垂尾造就好了,只是主翼末端需要加强,另外更正下这个外扩的小翼梢因为力臂长所以机动性有所提高,而尺寸还要小一点,鸭翼我是不想要的,我这种布局不想再放个前置鸭翼增升,也不利于影身,我的办法是可折叠下缘边条对气流预压缩并做好翼身融合,上进气口(用DSI鼓包,这样你们会说大迎角发动机失速进气量不足,不过我的设计是和T50类似,不过移到下缘了,大迎角的时候会下压进气道增大进气量,减缓气流分离,而t50大仰角的时候下压进气道会会减小气量,与延缓分离矛盾。对了,我还想进一步压缩机翼厚度,并且在上表面添加吸附层结构,分布如图所示,死的结构,孔眼的疏密和大小有区别。由于没有软件目前只有靠估...

154658oecztz5tnuddeoex.jpg (9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31 03:22 上传

很强大,唰唰两下子就把我的三个脑洞精华贴给缩成一块了
某某某某 发表于 2015-7-30 19:36
很强大,唰唰两下子就把我的三个脑洞精华贴给缩成一块了

神啊,你好我也是拥护三角翼的
把歼10的大垂尾变成两个翼稍全动内倾垂尾来增强隐身性能?这一设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脑洞。至于用T50的可动襟翼来代替鸭翼估计效果有限。其实有隐身的鸭翼完全可以参照歼20设计,翼根在一条线,通过上反鸭翼和下反主翼形成高差。把机头改成缩小的歼20就好了。

woodyhl 发表于 2015-7-31 11:30
把歼10的大垂尾变成两个翼稍全动内倾垂尾来增强隐身性能?这一设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脑洞。至于用T50的可动 ...


我这翼梢外扩可以增升力,原理是这样的,虽然偏转以后阻力加大,但是阻力很大程度上又转化为升力,所以在精确计算的零界点之前,升阻比会提高,前翼襟同样也存在角度零界点,这都是要精确计算的,我这外扩后加大进气量,使气流聚合,隐身也是一方面;上进口配合翼襟主要是扰流,加大进气量、隐身都会优化,它间接提供升力,因为下压之后会出现锯齿状缺口,它的形态类似于小掠角前掠翼,会有个明显的聚拢效果,与你俩的前上后下的布局略有区别的,你们是鸭翼直接压缩加速上气流并且自身也有增升效果,并且上反鸭翼效果更好,因为多了聚气而不是发散,而我这个主要是考虑聚气方式的引导气流压缩加速,而本身提供的升力很少,而且前上后下首先也是考虑的气动然后才是隐形,不过你的建议很好,我又改了改翼型和进气口,出了个最新方案!

woodyhl 发表于 2015-7-31 11:30
把歼10的大垂尾变成两个翼稍全动内倾垂尾来增强隐身性能?这一设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脑洞。至于用T50的可动 ...


我这翼梢外扩可以增升力,原理是这样的,虽然偏转以后阻力加大,但是阻力很大程度上又转化为升力,所以在精确计算的零界点之前,升阻比会提高,前翼襟同样也存在角度零界点,这都是要精确计算的,我这外扩后加大进气量,使气流聚合,隐身也是一方面;上进口配合翼襟主要是扰流,加大进气量、隐身都会优化,它间接提供升力,因为下压之后会出现锯齿状缺口,它的形态类似于小掠角前掠翼,会有个明显的聚拢效果,与你俩的前上后下的布局略有区别的,你们是鸭翼直接压缩加速上气流并且自身也有增升效果,并且上反鸭翼效果更好,因为多了聚气而不是发散,而我这个主要是考虑聚气方式的引导气流压缩加速,而本身提供的升力很少,而且前上后下首先也是考虑的气动然后才是隐形,不过你的建议很好,我又改了改翼型和进气口,出了个最新方案!

032259sqhkgw5wlg8gzj80.jpg.thumb.jpg (42.9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31 17:04 上传

都是很厉害的设计师呀!
未知视界 发表于 2015-7-31 14:58
我这翼梢外扩可以增升力,原理是这样的,虽然偏转以后阻力加大,但是阻力很大程度上又转化为升力,所以 ...
楼主的设计确实是很强大很好看的设计。在达到设计效果的情况下,越是简单协调优美的设计越是好设计。楼主的设计达到了效果。
唯一不赞同的一点是把进气道放机背,战斗机随时需要拉大迎角,进气道在机背一拉大迎角机身阻挡进气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建议去下solidwork来画,CAD画的东西都是可以反复验证,可以避免2D线条图的盲点和冲突


建议去下solidwork来画,CAD画的东西都是可以反复验证,可以避免2D线条图的盲点和冲突
带个小凳子坐看 专家解读
楼上,这么复杂的控制翼面设计,你是把编写电传操作系统的人员往死里整呀,这个控制率得多复杂呀

woodyhl 发表于 2015-7-31 20:59
唯一不赞同的一点是把进气道放机背,战斗机随时需要拉大迎角,进气道在机背一拉大迎角机身阻挡进气效率就大 ...


所以我做了个翼襟下翻改变进气量
woodyhl 发表于 2015-7-31 20:59
唯一不赞同的一点是把进气道放机背,战斗机随时需要拉大迎角,进气道在机背一拉大迎角机身阻挡进气效率就大 ...


所以我做了个翼襟下翻改变进气量

某某某某 发表于 2015-7-31 21:21
建议去下solidwork来画,CAD画的东西都是可以反复验证,可以避免2D线条图的盲点和冲突


我说实话吧,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环艺设计,AUTOCAD 3DMAX MAYA 那时候电脑慢,后来改行了,索性都删了,轻易不敢装那些,比游戏都卡,
某某某某 发表于 2015-7-31 21:21
建议去下solidwork来画,CAD画的东西都是可以反复验证,可以避免2D线条图的盲点和冲突


我说实话吧,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环艺设计,AUTOCAD 3DMAX MAYA 那时候电脑慢,后来改行了,索性都删了,轻易不敢装那些,比游戏都卡,
我说实话吧,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环艺设计,AUTOCAD 3DMAX MAYA 那时候电脑慢,后来 ...
那就更好,但solidwork与autocad完全不同层次的东西,3dmax maya这些都建模渲染但无法直接仿真试验,也无法直接下cnc加工。
某某某某 发表于 2015-8-1 12:13
那就更好,但solidwork与autocad完全不同层次的东西,3dmax maya这些都建模渲染但无法直接仿真试验,也无 ...
问题都没那么多时间的啊,设计目前我先用CAD画个线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