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市消极应对国家助学贷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9:38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jjj/200508310538.asp

  2005-08-31 13:42: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汤白露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关键是地方不落实。”赶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新生入学前几天的8月29日下午,在教育部举行的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神情相当严肃。


  张的语音也是严厉,“目前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动作,部分高校、银行也对助学贷款工作不重视、不落实,至今全国仍有400多所高校没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张保庆以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而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因为财政补贴措施不到位影响了政策执行时,张保庆强调,根本原因是思想不重视,也是对贫困生没有感情的体现。教育部已经多次下达文件给这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至今仍然不见有消息反馈。“如果积极性起来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财政部出台一些强制性措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施。”张保庆表示。


  但是,武汉大学金融系叶永刚教授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光靠批评与督促是没有用的,若仅如此则问题不会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由于没有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仅仅逼迫着商业银行去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实际上,这样操作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所有的贫困生的贷款问题,解决的只是其中部分贫困学生的贷款问题。”


  叶教授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通过商业银行来承担贷款,而由国家开发银行来承担;而且,国家开发银行也有义务把类似贷款承担起来。目前,商业银行正是出于风险考虑,从而不敢大规模地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入学。


  但无论如何,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该如何控制?


[B]  据了解,目前的操作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的:高校和财政各担负50%的资金风险,部属院校是中央财政承担50%,地方院校是地方财政承担50%的风险。学校承担部分是按照学校的风险率来确定的。[/B]


  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要出50%,他们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率格外关注,把加强社会信用教育放在首位,而且要帮助银行来减低风险,这样的话也会减少自己的风险补偿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加大了财政的责任和学校的责任。


  事实上,针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的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在去年10月及今年2月、5月多次组成工作督查组,分赴新疆、海南、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进行检查、督导,推动了这些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此外,为督查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情况,教育部于2005年8月1日至9月15日开通了24小时专人值班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投诉电话,以接受贫困家庭学生对资助工作不力的学校进行有关政策的咨询。


  随着近几年高校相继扩招新生,国家在贫困生助学贷款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告诉本报记者,教育部近日对2004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2004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的11%。”崔邦焱说。


  据介绍,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颁布后,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作出部署。两部决定以中央部委属高校为突破口,要求所有中央部委属高校必须在2004年秋季开学前基本按新政策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2005年,这一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jjj/200508310538.asp

  2005-08-31 13:42: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汤白露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关键是地方不落实。”赶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新生入学前几天的8月29日下午,在教育部举行的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神情相当严肃。


  张的语音也是严厉,“目前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动作,部分高校、银行也对助学贷款工作不重视、不落实,至今全国仍有400多所高校没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张保庆以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而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因为财政补贴措施不到位影响了政策执行时,张保庆强调,根本原因是思想不重视,也是对贫困生没有感情的体现。教育部已经多次下达文件给这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至今仍然不见有消息反馈。“如果积极性起来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财政部出台一些强制性措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施。”张保庆表示。


  但是,武汉大学金融系叶永刚教授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光靠批评与督促是没有用的,若仅如此则问题不会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由于没有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仅仅逼迫着商业银行去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实际上,这样操作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所有的贫困生的贷款问题,解决的只是其中部分贫困学生的贷款问题。”


  叶教授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通过商业银行来承担贷款,而由国家开发银行来承担;而且,国家开发银行也有义务把类似贷款承担起来。目前,商业银行正是出于风险考虑,从而不敢大规模地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入学。


  但无论如何,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该如何控制?


[B]  据了解,目前的操作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的:高校和财政各担负50%的资金风险,部属院校是中央财政承担50%,地方院校是地方财政承担50%的风险。学校承担部分是按照学校的风险率来确定的。[/B]


  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要出50%,他们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率格外关注,把加强社会信用教育放在首位,而且要帮助银行来减低风险,这样的话也会减少自己的风险补偿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加大了财政的责任和学校的责任。


  事实上,针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的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在去年10月及今年2月、5月多次组成工作督查组,分赴新疆、海南、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进行检查、督导,推动了这些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此外,为督查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情况,教育部于2005年8月1日至9月15日开通了24小时专人值班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投诉电话,以接受贫困家庭学生对资助工作不力的学校进行有关政策的咨询。


  随着近几年高校相继扩招新生,国家在贫困生助学贷款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告诉本报记者,教育部近日对2004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2004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的11%。”崔邦焱说。


  据介绍,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颁布后,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作出部署。两部决定以中央部委属高校为突破口,要求所有中央部委属高校必须在2004年秋季开学前基本按新政策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2005年,这一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放出去的贷款很难收得回本
最心痛的是银行~~~~~~~~~~~
贷款收不回来只是经济的损失,教育垮掉损失的将是中国的明天.
嘿嘿,这会倒心疼了,,那些呆坏帐怎么来的?可笑的逻辑。
现在穷人的孩子连上学的权利也没有,这边是教育产业化大跃进,以榨取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那边地方银行消极对待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书读不起,上不起医院,这就是改革开放二十五年的成效吗?
昨天新闻联播说已经下处分了,不落实助学贷款的国家补助经费,还有教育政策方面都有处罚。
不过,学生还贷比例低也是严重问题,我们高校如果教育出来都是这种公民素质的所谓“人才”,那还不如把经费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呢。
应按在全国推行勤工俭学模式,联合地方企业给贫困学生提供校外工作等,通过业余时间打工赚取收入既可以解决学费、日常生活开销问题,也可以避免因国家贷款给贫困学生带来自卑压力;国家对支持勤工俭学模式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减少国家投入和庞大的后勤支援机制带来种种诸多弊端(我国已经实行了企业单位如聘请残疾人员根据企业的规模等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什么不同样落实在对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模式中?)
中国的教育政策真是失败!!
长此以往,靠何立国??
几千上万亿的坏帐呆帐没见人心痛, 几年十几亿的助学贷款倒有不少人心痛了
助学贷款是所有贷款中成本最高,回收最难的。虽然贷款损失不是最大。
要求强迫银行发放贷款本身就违反《商业银行法》。其实质就是用银行资金去负担财政应该支付的费用。
要解决穷人的上学难的问题,根本办法就是降低学费,不要把学生当肥羊来宰。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现在这样把教育当产业来经营。国外私立大学也不是为了攒钱,而是一个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