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析嬉皮士为何流行:特立独行引起共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6:18
2015-05-27 19:5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一个小圈子里的朋友们更容易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在这群人当中,会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了保持在小团体里“时尚教主”的地位。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外媒称,嬉皮士应当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但为什么所有嬉皮士却都千人一面?数学家和遗传学家找到了化解这一矛盾课题的方法。
西班牙《万象》月刊5月号刊文称,毋庸置疑,嬉皮士喜欢特立独行,希望与一切决裂。然而,大街上却挤满了蓄着大胡子、骑着复古自行车、穿着破洞牛仔裤、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穿着匡威运动鞋的嬉皮士。虽然原始社会早就结束了,但他们依然任胡子疯长。而且自相矛盾的是,这些自感与众不同的非主流嬉皮士却越来越多——在这个原本已经很拥挤的世界中,几乎一半的空间都被这些所谓的时髦人士占据了。3位专家从不同领域对这个有趣的课题展开了研究,揭示了为什么这些叛逆的嬉皮士越来越多,以及他们为何如此离经叛道的原因。
追求时髦的行为是出于人类的创新性和独一无二性。有些人就是喜欢独树一帜,或者说某种“独树一帜”的风格,于是便开始模仿具有这种风格的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一个小圈子里的朋友们更容易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在这群人当中,会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了保持在小团体里“时尚教主”的地位,而花样频出并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造型。如果只有一个人特立独行,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就像一群羊永远都会共同前进一样,这个“特立独行”的人总会引起一群人的共鸣。因为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很多人天生缺乏主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数学家保罗·斯马尔迪诺制定了一个公式,用以解释一种社会潮流是如何起源并逐渐演化的,比如“嬉皮士现象”是如何从某些人的特立独行演化为一场群居动物的模仿秀。
斯马尔迪诺认为,一个人最初可能非常与众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的个性棱角可能会被磨平,并逐渐融入一个群体。结果就是,某个群体变成了一个辨识度很高且整齐划一的群体,并且还会不断有人加入。例如,所有嬉皮士都留着胡须,穿着格子衬衫。
斯马尔迪诺表示:“假如只有少数几个特立独行的人,这个过程将不会存在,因为所有人都和别人不同。然而,由于有这么多‘特立独行’的人,属于某一种次文化的个体逐渐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想法和感受,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群体。”他认为,只有那些极端传统和那些极端叛逆的人才不适用于这个公式。
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早在数年前就萌生了和斯马尔迪诺类似的想法。他认为,当一种流行发展到极致,就是其面临消亡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满大街都是大胡子,就是到了挂起剃须风潮的时候了。只有“脑残粉”才会固执地认为某种行将没落的流行潮流依然“特立独行”。很多社会学家都认为,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某些特别是具有艺术天分的群体中。
遗传学家让·魏森巴赫尝试从基因角度出发,来解释“嬉皮士现象”等社会潮流的演化。他对上百名嬉皮士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身上都带有容易让别人认为他们具有“天才”特质的基因。魏森巴赫指出,嬉皮士的CAG-CAG基因序列的重复方式和大多数人不同。而这种基因与人类大脑的布罗卡区存在关联。因此嬉皮士比起一般人口才更好,更喜欢阅读、诗歌和艺术。
魏森巴赫表示,基因上的不同让这些人离经叛道的人感到被边缘化。他们看待世界、表情达意和倾听他人的方式都和普通人不同,因此显得很独特。这种基因特殊性通常会体现在具有创造力、摄影天分、音乐才能和色彩敏锐度上面。因此,很多嬉皮士尤其在艺术方面都有一技之长也就不难理解了。(编译/刘丽菲)
【延伸阅读】英报:中国“嬉皮士”归隐田园寻幸福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 英国媒体称,中国一些人正在对消费社会感到厌倦,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离开城市,隐居在中国乡村,过上田园生活。我们形容他们为中国的“嬉皮士”。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2日称,在上海的崇明岛,有一名前房地产企业高管、一名前商人以及一些前城市居民,他们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岛上种菜。于飞虎(音)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在广东有车有房,还有一份好工作,但他最终决定回到他出生的农村。
报道称,18岁的时候,于飞虎怀揣着梦想离开崇明岛。两年前,他带着妻子和11岁的儿子搬回老家,住在祖屋附近一个小农场的简陋两居室里。于飞虎说,他以前在东莞从事房地产行业,因此觉得在广东逃离污染是不可能的。他说:“河水都是黑的,鱼身上都有汽油的味道。污染成那样,可能需要300年才能恢复过来。”
不过,于飞虎现在所过的农村生活也并不是原始纯朴的样子。崇明岛的空气似乎并不比空气质量达到“危险”级别的上海市区好多少。甚至崇明岛的雨水也被污染了:它离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只有一步之遥,而且岛屿两侧就是被严重污染的长江。
报道指出,由于接近被污染的河流,于飞虎祖上留下来的地已无法耕种,所以他在岛中央租了一块地,并试图将这块地与岛上的地表水隔离开来,仅仅依靠雨水和地下水灌溉。他坦承,崇明岛的雨水是酸性的,地下水也被污染了。但他指出,污染是一个相对概念。
于飞虎说,目前他家鸡蛋、鱼、蔬菜已实现了自给自足,但需要购买油和一些肉类。尽管1月份寒冷潮湿,他也没有浪费钱在简陋的农舍里添置取暖设备。他说:“一点都不怀念以前的生活,钱买不到幸福。”
延伸阅读:

(2013-01-24 11:00:07)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527/796443.shtml2015-05-27 19:5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一个小圈子里的朋友们更容易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在这群人当中,会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了保持在小团体里“时尚教主”的地位。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外媒称,嬉皮士应当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但为什么所有嬉皮士却都千人一面?数学家和遗传学家找到了化解这一矛盾课题的方法。
西班牙《万象》月刊5月号刊文称,毋庸置疑,嬉皮士喜欢特立独行,希望与一切决裂。然而,大街上却挤满了蓄着大胡子、骑着复古自行车、穿着破洞牛仔裤、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穿着匡威运动鞋的嬉皮士。虽然原始社会早就结束了,但他们依然任胡子疯长。而且自相矛盾的是,这些自感与众不同的非主流嬉皮士却越来越多——在这个原本已经很拥挤的世界中,几乎一半的空间都被这些所谓的时髦人士占据了。3位专家从不同领域对这个有趣的课题展开了研究,揭示了为什么这些叛逆的嬉皮士越来越多,以及他们为何如此离经叛道的原因。
追求时髦的行为是出于人类的创新性和独一无二性。有些人就是喜欢独树一帜,或者说某种“独树一帜”的风格,于是便开始模仿具有这种风格的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一个小圈子里的朋友们更容易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在这群人当中,会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了保持在小团体里“时尚教主”的地位,而花样频出并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造型。如果只有一个人特立独行,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就像一群羊永远都会共同前进一样,这个“特立独行”的人总会引起一群人的共鸣。因为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很多人天生缺乏主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数学家保罗·斯马尔迪诺制定了一个公式,用以解释一种社会潮流是如何起源并逐渐演化的,比如“嬉皮士现象”是如何从某些人的特立独行演化为一场群居动物的模仿秀。
斯马尔迪诺认为,一个人最初可能非常与众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的个性棱角可能会被磨平,并逐渐融入一个群体。结果就是,某个群体变成了一个辨识度很高且整齐划一的群体,并且还会不断有人加入。例如,所有嬉皮士都留着胡须,穿着格子衬衫。
斯马尔迪诺表示:“假如只有少数几个特立独行的人,这个过程将不会存在,因为所有人都和别人不同。然而,由于有这么多‘特立独行’的人,属于某一种次文化的个体逐渐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想法和感受,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群体。”他认为,只有那些极端传统和那些极端叛逆的人才不适用于这个公式。
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早在数年前就萌生了和斯马尔迪诺类似的想法。他认为,当一种流行发展到极致,就是其面临消亡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满大街都是大胡子,就是到了挂起剃须风潮的时候了。只有“脑残粉”才会固执地认为某种行将没落的流行潮流依然“特立独行”。很多社会学家都认为,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某些特别是具有艺术天分的群体中。
遗传学家让·魏森巴赫尝试从基因角度出发,来解释“嬉皮士现象”等社会潮流的演化。他对上百名嬉皮士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身上都带有容易让别人认为他们具有“天才”特质的基因。魏森巴赫指出,嬉皮士的CAG-CAG基因序列的重复方式和大多数人不同。而这种基因与人类大脑的布罗卡区存在关联。因此嬉皮士比起一般人口才更好,更喜欢阅读、诗歌和艺术。
魏森巴赫表示,基因上的不同让这些人离经叛道的人感到被边缘化。他们看待世界、表情达意和倾听他人的方式都和普通人不同,因此显得很独特。这种基因特殊性通常会体现在具有创造力、摄影天分、音乐才能和色彩敏锐度上面。因此,很多嬉皮士尤其在艺术方面都有一技之长也就不难理解了。(编译/刘丽菲)
【延伸阅读】英报:中国“嬉皮士”归隐田园寻幸福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 英国媒体称,中国一些人正在对消费社会感到厌倦,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离开城市,隐居在中国乡村,过上田园生活。我们形容他们为中国的“嬉皮士”。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2日称,在上海的崇明岛,有一名前房地产企业高管、一名前商人以及一些前城市居民,他们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岛上种菜。于飞虎(音)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在广东有车有房,还有一份好工作,但他最终决定回到他出生的农村。
报道称,18岁的时候,于飞虎怀揣着梦想离开崇明岛。两年前,他带着妻子和11岁的儿子搬回老家,住在祖屋附近一个小农场的简陋两居室里。于飞虎说,他以前在东莞从事房地产行业,因此觉得在广东逃离污染是不可能的。他说:“河水都是黑的,鱼身上都有汽油的味道。污染成那样,可能需要300年才能恢复过来。”
不过,于飞虎现在所过的农村生活也并不是原始纯朴的样子。崇明岛的空气似乎并不比空气质量达到“危险”级别的上海市区好多少。甚至崇明岛的雨水也被污染了:它离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只有一步之遥,而且岛屿两侧就是被严重污染的长江。
报道指出,由于接近被污染的河流,于飞虎祖上留下来的地已无法耕种,所以他在岛中央租了一块地,并试图将这块地与岛上的地表水隔离开来,仅仅依靠雨水和地下水灌溉。他坦承,崇明岛的雨水是酸性的,地下水也被污染了。但他指出,污染是一个相对概念。
于飞虎说,目前他家鸡蛋、鱼、蔬菜已实现了自给自足,但需要购买油和一些肉类。尽管1月份寒冷潮湿,他也没有浪费钱在简陋的农舍里添置取暖设备。他说:“一点都不怀念以前的生活,钱买不到幸福。”
延伸阅读:

(2013-01-24 11:00:07)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527/7964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