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天之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06:36


天气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在战争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战事,因气象因素而影响战争结局的战例很多,淮海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天气“帮助”解放军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官兵,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
一场大雾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后,他们利用碾庄的有利地形和原有的工事固守待援,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方受攻、多方支援的交叉火力网。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在碾庄正面仅200米宽的地方就布设了40挺重机枪。
解放军经过几天的战斗,解决掉外围的几个村庄,并将包围圈不断压缩。在向碾庄中心推进的战斗中,首先歼灭了战力较弱的第一○○军和第四十四军。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十四军也受到打击,但其仍然保存较强的战力。1948年11月19日晚,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黄兵团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因为解放军最擅长的是打夜战,所以黄百韬认为天亮后解放军会暂缓攻击,以他现有的兵力是可以重新组织再夺回失去的阵地。可是,第二天碾庄地区突然天降大雾,浓雾迷蒙,朦朦胧胧的十步之内什么都看不见。黄百韬精心布置的各种火力在浓雾中既不能有效射击,更不能互相支援,全然无法发挥作用。而解放军却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了猛烈进攻,并在碾庄这个小村庄内,凭借着浓雾的掩护进行近距离的巷战,将黄百韬赖以维系的工事堡垒逐个击破,也使国民党军赖以阻挡解放军的屏障和火力网失去了作用,解放军快速推进到碾庄的核心地带,国民党军上下无不哀叹:“天要灭蒋……”黄百韬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几名贴身随员,逃到了碾庄东面的大小院上第六十四军阵地作最后抵抗,两天后便兵败身亡。
碾庄战斗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从徐州和河南方向前来救援黄百韬的国民党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攻打碾庄的华野部队实施反包围,与黄百韬内外夹击,如果那样,也许华野攻击的时间会拖得更长,战斗也会更加惨烈。

连日大雨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不久,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徐州战事异常紧张。蒋介石急令集结在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星夜兼程,驰援徐州”。
黄维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车辆辎重众多,是国民党军中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也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从驻马店机械化前进,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徐州。而此时华野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如果来援的黄维兵团能够在正常时间抵达淮海战场,那么华野将会腹背受敌。然而,黄维兵团自11月8日开始东进,不久却遇上天降大雨。由于大雨连日不断、昼夜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机械化部队行进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黄维兵团每天只能前进几公里,同时又遭到尾随十二兵团东进而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沿途不断地截击、侧击、阻击的袭扰,导致黄维兵团艰难行进,十天以后才到达涡阳蒙城地区的涡河一线,到此又受到中野一纵的顽强阻击,直到11月23日才到达南坪集浍河一线。然而,盼着黄维增援解围的黄百韬兵团已在22日被华野歼灭了。
天降大雪
1948年12月4日,从徐州撤退出来的国民党徐州“剿总”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三个兵团和直属部队约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
几天后,孙元良兵团在突围时被解放军歼灭。剩下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被解放军压缩在青龙集和陈官庄纵横十多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动弹不得。杜聿明部队离开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干粮,此时粮食早已吃光,部队供给只能靠抢掠老百姓的粮食和空投,甚至连弹药补充也是完全依靠空投。

然而,12月19日这天突然天降大雪。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原计划在这天由空军掩护下突围,因突如其来的大雪这一计划无法实施。大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在此期间飞机无法空投,包围圈内国民党军粮绝弹缺,许多国民党官兵饥寒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
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都盼望着天气好转,恢复空投,组织部队突围。南京政府计划好一旦天气好转,便加紧空投粮弹,并由空军配合使用化学武器突围。国民党军终于熬到雪过天晴,决定1月6日实施突围,然而解放军指挥机关也已经发出1月6日开始对陈官庄进行总攻的命令。
万事最巧是天公,国民党军的突围时间,正好也是解放军的总攻时间,本来是一场围歼20多万人的恶战,却只用96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的完胜。

虽然天气不是最终决定因素,但确实起到了改变战争进程的作用。


天气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在战争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战事,因气象因素而影响战争结局的战例很多,淮海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天气“帮助”解放军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官兵,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
一场大雾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后,他们利用碾庄的有利地形和原有的工事固守待援,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方受攻、多方支援的交叉火力网。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在碾庄正面仅200米宽的地方就布设了40挺重机枪。
解放军经过几天的战斗,解决掉外围的几个村庄,并将包围圈不断压缩。在向碾庄中心推进的战斗中,首先歼灭了战力较弱的第一○○军和第四十四军。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十四军也受到打击,但其仍然保存较强的战力。1948年11月19日晚,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黄兵团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因为解放军最擅长的是打夜战,所以黄百韬认为天亮后解放军会暂缓攻击,以他现有的兵力是可以重新组织再夺回失去的阵地。可是,第二天碾庄地区突然天降大雾,浓雾迷蒙,朦朦胧胧的十步之内什么都看不见。黄百韬精心布置的各种火力在浓雾中既不能有效射击,更不能互相支援,全然无法发挥作用。而解放军却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了猛烈进攻,并在碾庄这个小村庄内,凭借着浓雾的掩护进行近距离的巷战,将黄百韬赖以维系的工事堡垒逐个击破,也使国民党军赖以阻挡解放军的屏障和火力网失去了作用,解放军快速推进到碾庄的核心地带,国民党军上下无不哀叹:“天要灭蒋……”黄百韬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几名贴身随员,逃到了碾庄东面的大小院上第六十四军阵地作最后抵抗,两天后便兵败身亡。
碾庄战斗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从徐州和河南方向前来救援黄百韬的国民党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攻打碾庄的华野部队实施反包围,与黄百韬内外夹击,如果那样,也许华野攻击的时间会拖得更长,战斗也会更加惨烈。

连日大雨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不久,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徐州战事异常紧张。蒋介石急令集结在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星夜兼程,驰援徐州”。
黄维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车辆辎重众多,是国民党军中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也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从驻马店机械化前进,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徐州。而此时华野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如果来援的黄维兵团能够在正常时间抵达淮海战场,那么华野将会腹背受敌。然而,黄维兵团自11月8日开始东进,不久却遇上天降大雨。由于大雨连日不断、昼夜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机械化部队行进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黄维兵团每天只能前进几公里,同时又遭到尾随十二兵团东进而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沿途不断地截击、侧击、阻击的袭扰,导致黄维兵团艰难行进,十天以后才到达涡阳蒙城地区的涡河一线,到此又受到中野一纵的顽强阻击,直到11月23日才到达南坪集浍河一线。然而,盼着黄维增援解围的黄百韬兵团已在22日被华野歼灭了。
天降大雪
1948年12月4日,从徐州撤退出来的国民党徐州“剿总”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三个兵团和直属部队约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
几天后,孙元良兵团在突围时被解放军歼灭。剩下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被解放军压缩在青龙集和陈官庄纵横十多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动弹不得。杜聿明部队离开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干粮,此时粮食早已吃光,部队供给只能靠抢掠老百姓的粮食和空投,甚至连弹药补充也是完全依靠空投。

然而,12月19日这天突然天降大雪。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原计划在这天由空军掩护下突围,因突如其来的大雪这一计划无法实施。大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在此期间飞机无法空投,包围圈内国民党军粮绝弹缺,许多国民党官兵饥寒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
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都盼望着天气好转,恢复空投,组织部队突围。南京政府计划好一旦天气好转,便加紧空投粮弹,并由空军配合使用化学武器突围。国民党军终于熬到雪过天晴,决定1月6日实施突围,然而解放军指挥机关也已经发出1月6日开始对陈官庄进行总攻的命令。
万事最巧是天公,国民党军的突围时间,正好也是解放军的总攻时间,本来是一场围歼20多万人的恶战,却只用96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的完胜。

虽然天气不是最终决定因素,但确实起到了改变战争进程的作用。
此诚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
天气对双方岂不是一样的?难道是单向作用?
这是承认国军逆天命坏人心嘛?
天气对双方岂不是一样的?难道是单向作用?
天气好了有人可以空投补给,下大雨了逃命的过不了河,追击的倒没什么,下了冰雹埋伏的就惨了,碉堡里的没什么事儿
说明党国二十二年的经营完全是狗屎。
跟中国男足有一拼,下雨,草皮滑,客场,天气热,
天怒人怨,党国气数已尽啊。
天时地利人和。我军全占了,国民党反动派不灭亡,天都难容啊
ziyueyinhui 发表于 2015-5-26 11:08
天气好了有人可以空投补给,下大雨了逃命的过不了河,追击的倒没什么,下了冰雹埋伏的就惨了,碉堡里的没 ...
国 军 很有国足的范啊。国足输了。天气热了,太热了体能消耗太快;天气凉了,太冷了,影响发挥;天气不冷不热,没给对手造成麻烦。
想起一篇老文
国军失败原因汇总:
一、        对手
1936年前共军:国军不重视,没有先进的战术(指没有德国人培训)。
1943年前日军:日军有重武器,有制空权,单兵战斗力强大。是工业化国家。
1943年后日军:日军有武士道精神,比较顽强,还有汉奸(指河南的百姓)协助。
1937年~1945年共军:共军用缴获的日本武器打国军,国军当然打不过。
1946年~1949年共军:共军有苏联援助,共军打仗不讲道德,共军人多,共军间谍多。
二、        自身
1921年:国军没有自己的军校和军官,没有经验。
1927~1936:国军操练尚未完成,军官素质差,武器质量差,军阀不听指挥,国家工业化差,老百姓觉悟差。
1937~1941:国军精锐得死多,国民政府贪污的多,德国人不给卖武器,苏联人不给援助,美国给的援助不够多。
1942~1943:美国援助差,美国参谋差,美国航空队炸弹扔的差,工业生产差。
1944~1945:美国没有援助运过来,美国航空队没能阻挡日军,美国光炸日本本土不帮党国运武器,国军武器库存差,河南老百姓觉误差。
1946~1949:美国没有无私援助党国,老百姓不够富裕(指刮不到太多钱),四大家族贪污。
三、        军官
有黄埔军校生输了:黄埔学生不够多,装备不够好。
没有黄埔军校生输了:军官不行,输了正常。
四、        制空权
1927~1936:飞机太少,飞机太旧,飞行员太差,飞行员视力差(指看不清红军动向)
1937~1943:飞机不如日军,丢制空权很正常。
1944~1945:陆军打得差,共军牵制差,机场都丢了,制空权能不丢么?
1946~1949:美国援助飞机太少,飞行员怕死,飞行员叛变,指挥官水平差,空地协同差,美国航空汽油质量差。
五、        火力
1927~1936:火力密度太差,近战共军红缨枪比国军枪长,当然输。
1937~1945:日军火力比国军准,日军武器精良,国军武器质量差。
1946~1949:美式装备火力密度太大,后勤跟不上,共军人海战术,所以输了。
六、        战术
1927~1936:原本战术就不行,共军战术没见过,国军战术没有“向国际靠拢”
1937~1945:国军学习德国、苏联、日本、美国战术,学得太多弄乱了。
1946~1949:美国战术太复杂,后勤消耗太大,共军人太多,共军士兵太精,国军枪法太差。
七、        机动
1927~1936:共军装备少跑得快,国军装备太沉跑得慢。
1937~1945:日军有车坐,国军没车坐。
1946~1949:共军破坏道路,美国卡车越野差。
八、        指挥
蒋介石指挥太差,胡宗南指挥太差,汤恩伯指挥太差,军阀手下军官指挥太差,黄埔军校的指挥差,讲武堂毕业的指挥差,基层军官指挥差,蒋介石他老婆指挥差。
九、        攻防
国军进攻:共军依托工事抵抗,不公平。
国军防守:国军处于被动,共军没等国军修好工事就进攻了。
国军防守石头山:到处是石头无法挖掘战壕,没有水,弹药消耗快。
国军进攻石头山:共军凭险而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国军防守平原:共军竟然出动日本造坦克,肯定是苏联援助的!
国军进攻平原:军舰炮击不到位,坦克没运到位,飞机不到位,炮火准备不到位。
国军攻城:共军依托城墙防守,工事坚固。
国军守城:城太大,城墙不够高,城墙不够厚,兵力不够多,空投物资不准。
十、        增援
日军增援:日军有汽车,增援来得快,美国飞机没能拖延日军增援。日军使用毒气。
共军增援:共军跑得快,共军防守顽强,共军武器差耗弹少可以长期坚持,共军拼刺刀节省弹药。
国军增援:共军破坏道路,日军会阻击,国军走路慢,国军坐车更慢,国军钩心斗角不肯去。对手太强大,坚持不住。
十一、天气
晴天:太热,脱水,机动困难。
雨天:下雨,伤病增多,泥泞不好开车,吃不上热饭跑不动。
阴天:天气太好,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不能空中支援。
白天:对方视野太好,容易发挥火力。
晚上:我方视野不良,无法发挥火力。
黎明:对方视力太好,单向透明。
十二、地形
国军在高地:吃水困难,风太大,容易被发现。
国军在低地:敌人居高临下。
国军在山地:重武器无法发挥作用。
国军在平地:太暴露,不容易隐蔽,不能限制对方重武器发挥作用。
总结:对手,国军说了算,自己英明神武一点毛病不出,指挥官换成曼史坦因,美式装备管够,补给无限,天气国军说了算,飞机找印度空军,有汽车有高速路,地形不高不低,共军不许装备热兵器。
输了……靠,共军居然晚上用大刀砍过来,真XXOO不讲道义。
JZL1985 发表于 2015-5-26 11:20
国 军 很有国足的范啊。国足输了。天气热了,太热了体能消耗太快;天气凉了,太冷了,影响发挥;天气不冷 ...
三哥也差不多
10楼的比喻真形象
黄百韬几天都过不条运河,还扯什么大雾。
天气好了有人可以空投补给,下大雨了逃命的过不了河,追击的倒没什么,下了冰雹埋伏的就惨了,碉堡里的没 ...
哈哈,总结精辟呀。炮党总是拿客观原因说事,不说自己不行,所以转进去了小岛。毛爷爷要求TG要搞批评与自我批评,厉害!
黄百韬够能打得了,而且意志坚决,打到这个程度,差不多了。
碾庄之后无恶战,其它的国军名将太渣。
f22 发表于 2015-5-26 11:02
这是承认国军逆天命坏人心嘛?
说明,天气预报的军事价值。
可以证明,当时的中国天气预报水平不高。

诺曼底登陆,几乎因为天气状况改变时间,天气预报的原因,没有修改(艾森豪威尔准备了两份发言,一份成功一份失败的)

1949年4月20日,国共谈判失败,随后开始渡江,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再拖下去,不利于大军渡江。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在战犯改造所里,果军将领们不是经常复盘吗, 有赢过的吗?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5-5-26 11:45
黄百韬几天都过不条运河,还扯什么大雾。
黄百韬莫名其妙的停止两天才导致被包围的,到死时自己也没想通为什么要停两天,死的时候也是为停这两天特别郁闷……。
跟中国男足有一拼,下雨,草皮滑,客场,天气热,
还有门柱和裁判
黄在等海州的那个军吧。新配属给他的。

如果没有59军,77军临阵倒戈的话,这两天等也就等了。
这叫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不是亡师不努力,奈何共军有高达啊
天气的影响其实对双方都是均等的,就看谁更会利用机会,刮民党的军队从火力到机动性都要比土鳖强,却只会躲到工事里让人闷头揍,再能扛的军队迟早也完蛋,自己把机会拱手让予土鳖,只能是自己活该!
辽沈战役已经表明战略走势了
胡取禾 发表于 2015-5-26 11:01
天气对双方岂不是一样的?难道是单向作用?
我记得有篇帖子是以国军口吻讽刺国军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的。
黄百韬莫名其妙的停止两天才导致被包围的,到死时自己也没想通为什么要停两天,死的时候也是为停这两天特 ...
可能被施法了或者种蛊了
输了就输了 还TMD这么原因?操!早滚蛋早好 否则不知道今日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5-5-26 11:08
说明党国二十二年的经营完全是狗屎。
老蒋4.12杀了40万共产党,可那是土共拢共只有3万多,90%杀的是国民党,是国民党里比较正直的基层人员。国民党县党部以下完全没有了基层组织,党国的根子被拔掉了。老蒋完全依靠大地主大资产者的支持,能够维持20年,也是很奇葩了。
可能被施法了或者种蛊了
擦,共军居然请了术士!炮党直呼不公平!
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
挺进大别山时,那次洪峰才是天助刘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