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大决战 之 淮海战役最后补充 的5分钟片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8:46
其实淮海战役最后的高潮部分是不是可以像下面一样?:
----------------------------------------------------------------------------------

淮海战役最后阶段。

场景144(假设是这么多,毕竟到影片快结束了,也应该是第1百多个场景了),傍晚, 大雪。


解放军阵地。

十几个士兵拿着大喇叭,对国军阵地大喊.
解放军士兵:国军的兄弟们,我们这里有上好的白面馒头。 刚刚出锅的饺子。冰天雪地的,大家别打了,过来吃饺子!!!


几十秒钟后,国军各处战壕陆续有几十,继而几百士兵,向解放军阵地慢慢爬过去。
------------------------------------------------------------------------------------
场景145, 内,



杜聿明的指挥部。
杜聿明(愤怒的把手中的咖啡摔在地上):混账! 抓到统统给我枪毙 !


副官们吓得往后退了2步。


杜聿明(停了停,突然不怒反笑):共军狡猾。。。。。。不过是虚 张声势罢了。。。。。。我军每天都有飞机空投,尚且只能维持三分 之一的粮食供应。

他们没有飞机,没有汽车。 几十万大军,我就不信他们的粮食够吃!


-------------------------------------------------------------------------------------------
场景146, 外


副官们退出杜聿明指挥所

镜头拉起。



在傍晚夕阳的余光下。

国军阵地(被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

解放军阵地层次分明的各级战壕。航拍镜头加速向后移动。

解放军迫击炮和山野炮炮兵阵地。

解放军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兵阵地。

在离解放军阵地1,2公里的大路上,穿着各式各样服装的老百姓,老老 少少,男男女女都有 ,大部分老百姓推着小推车。小推车车上装 着粮食。

有少量老百姓赶着牛车,牛车上明显看出是装炮弹的弹箱(炮弹重,用牛车)。。。。。。。。

(航拍镜头)拍摄运粮队伍10几公里,后面仍然一眼望不到头。 模仿影片里面非常著名的 那个黄维兵团的行军的航拍长镜头

其实淮海战役最后的高潮部分是不是可以像下面一样?:
----------------------------------------------------------------------------------

淮海战役最后阶段。

场景144(假设是这么多,毕竟到影片快结束了,也应该是第1百多个场景了),傍晚, 大雪。


解放军阵地。

十几个士兵拿着大喇叭,对国军阵地大喊.
解放军士兵:国军的兄弟们,我们这里有上好的白面馒头。 刚刚出锅的饺子。冰天雪地的,大家别打了,过来吃饺子!!!


几十秒钟后,国军各处战壕陆续有几十,继而几百士兵,向解放军阵地慢慢爬过去。
------------------------------------------------------------------------------------
场景145, 内,



杜聿明的指挥部。
杜聿明(愤怒的把手中的咖啡摔在地上):混账! 抓到统统给我枪毙 !


副官们吓得往后退了2步。


杜聿明(停了停,突然不怒反笑):共军狡猾。。。。。。不过是虚 张声势罢了。。。。。。我军每天都有飞机空投,尚且只能维持三分 之一的粮食供应。

他们没有飞机,没有汽车。 几十万大军,我就不信他们的粮食够吃!


-------------------------------------------------------------------------------------------
场景146, 外


副官们退出杜聿明指挥所

镜头拉起。



在傍晚夕阳的余光下。

国军阵地(被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

解放军阵地层次分明的各级战壕。航拍镜头加速向后移动。

解放军迫击炮和山野炮炮兵阵地。

解放军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兵阵地。

在离解放军阵地1,2公里的大路上,穿着各式各样服装的老百姓,老老 少少,男男女女都有 ,大部分老百姓推着小推车。小推车车上装 着粮食。

有少量老百姓赶着牛车,牛车上明显看出是装炮弹的弹箱(炮弹重,用牛车)。。。。。。。。

(航拍镜头)拍摄运粮队伍10几公里,后面仍然一眼望不到头。 模仿影片里面非常著名的 那个黄维兵团的行军的航拍长镜头

最后围困时,都是铁路加汽车了,陈官庄就在津浦路边上。
这个镜头真的很良心!!
那个时候解放军的后方组织能力和群众的参考程度是历史上的顶点,现在达不到,以后也不可能。
淮海战役部队60万,支前民工达到550万,差不多是1:9的样子,所以陈毅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人心之向背,还用多说么?果粉们的智商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当然,现在要是再打仗,怕是没这样的支持度咯。
 关于此役,交手的敌我双方有着不同的称呼——由于战场是东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而国民党军则依据其占领的城市要地,称之为“徐蚌会战”。无论叫法如何,战役的结局对垒双方都一致认可——这65个昼夜的决战,决定并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但是,记者披览的史料表明,我们的对手似乎始终对这样一些数字对比感到困惑:兵力80万-60万;火炮4215门-1364门;坦克215辆-22辆;飞机158架-0架……实力对比之悬殊不言而喻,可为什么仗偏偏输得这样惨呢?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当然是战场上的砝码。但是,在历史的投影中,他们没有看到,也理解不了另外一些更宏大的数字,而正是它们,在战争的开端已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淮海战役——数字的战场

  白刃喋血、烽火铁骑、群雄争锋、风云际会……关于这场战役的许多故事我们并不陌生,然而,在数字面前,一切惊险的传奇和瑰丽的诗歌都失去了分量。

  事实上,伟大的战争图景是用壮阔的数字勾画出来的。

  有这样一份电报让记者久久思考——1948年12月初,中央军委发出如下指示:“参战部队每人慰问一斤猪肉、5包香烟,不抽烟的慰问同等价格物资。”

  大战在即,千军万马的生死博弈,瞬息万变的运筹帷幄……最高统帅部有多少事要做啊,但这一斤猪肉、数包香烟的区区之事,却作为军委指示下发,足见战场保障、后勤供给之重要、之紧迫。

  无论是老话讲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是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的观念,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战争需要强有力的后勤物资保障。那么,60万大军需要什么——

  粮食:每天必须保证500万斤,战役期间需要筹备9.6亿斤;

  弹药:除了部队携带量外,至少还得补充300万吨;

  担架:作战就有伤亡,需备20多万副;

  被装:渐入冬季,每个官兵至少一套棉衣、一双棉鞋……

  而且,需要保障的作战地域,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5省,纵横3000公里;

  而且,我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后方,没有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

  而且,恰如聂凤智将军所说:战役打的就是时间差,为了赢得时间,部队每天以70公里速度开进,利用夜间、风雪天出击……都是家常便饭……

  这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是怎样完成的呢?一位老战士说得好——我军的后方,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小推车上。

  这决不是形容。且看下面的数字——上述所有的这些辎重装备、弹药粮秣,80%是由支前民工以人背、肩挑、车推等方式实施完成的。为此,一共出动小推车88万多辆,挑担31万副,而上阵的民工达543万人。或者换一个说法,那就是每一个战士身后,都有9个民工在支援保障作战。

  与此同时,在纵横5省的战场上,还有上百条水陆运输干线,数百处兵站、民站、粮站、伤员转运站……星罗棋布,组成一张庞大的支前保障网……

  有一个数字震撼着记者:战役胜利后,人民筹集的军粮还剩余约5亿斤。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的解放区的人民刚刚翻身解放,家里并无存粮。加之连年天灾、土地歉收,人民依旧缺衣少食。但他们却勒紧裤带,把一碗一瓢省下的粮食,毫无保留地送到前线。老百姓知道粮食的分量,如一首歌谣唱的:粮食就是命根子,打赢敌人的老本钱。

  采访中,记者看到败军之将邱清泉战前写给团以上军官的《和刘伯承作战的秘诀》,摆兵布阵说的倒也是头头是道,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坦克卡车,竟败于小推车。小推车者,木制独轮车也,中国老百姓当时最常用的古老运输工具……
 关于此役,交手的敌我双方有着不同的称呼——由于战场是东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
独轮车,本地叫鸡公车
 关于此役,交手的敌我双方有着不同的称呼——由于战场是东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
弹药300万吨是否搞错了
民心啊,现在呢。不过老百姓对子弟兵还是热爱的
看过一篇回忆录,解放军拿着喇叭喊话:有肉包子管够,国军兄弟们,过来吧。爬过来了一帮子,有的一口肉包子下去,饥不择食,把自己手指头都咬掉一层皮,吃完了可以返回,主动表示打仗时枪口朝天。
国军如能走出这样的行军队列,就不会转进台湾了!
毁灭之锤 发表于 2016-6-26 20:30
独轮车,本地叫鸡公车
不要太在意细节,我当然知道,八九十年代还能看到木制独轮车。
荆深特快 发表于 2016-6-26 20:19
那个时候解放军的后方组织能力和群众的参考程度是历史上的顶点,现在达不到,以后也不可能。
现在凭什么达不到?
狂飙蓝 发表于 2016-6-26 20:23
淮海战役部队60万,支前民工达到550万,差不多是1:9的样子,所以陈毅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 ...
怎么没有这样的支持度,你看看每当洪水、地震发生时,有多人支援灾区?国家还有专门的保障力量。
狂飙蓝 发表于 2016-6-26 20:23
淮海战役部队60万,支前民工达到550万,差不多是1:9的样子,所以陈毅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 ...
当年在老舰船知识论坛,“理性派”有神论:淮海战役是解放军逼着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jhx076 发表于 2016-6-26 20:42
国军如能走出这样的行军队列,就不会转进台湾了!
是38军做的群众演员,让几十年后的观众误以为当年国军是这么纪律严明,不过也反衬了解放军更神勇
解放战争用的弹药量不及范佛里特大神的弹药量的零头.
不要太在意细节,我当然知道,八九十年代还能看到木制独轮车。
非也,我想说的是本地靠独轮车挖出来一条万米长渠,很伟大的当你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6-26 20:47
当年在老舰船知识论坛,“理性派”有神论:淮海战役是解放军逼着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要洗地真是怎么着都TM的能洗啊……
现在凭什么达不到?
人心,,,,,
joi0803 发表于 2016-6-26 09:49
最后围困时,都是铁路加汽车了,陈官庄就在津浦路边上。
喔。那是我没有考证清楚
谢谢提醒
1005019410 发表于 2016-6-26 19:59
这个镜头真的很良心!!
谢谢鼓励。
狂飙蓝 发表于 2016-6-26 20:26
 关于此役,交手的敌我双方有着不同的称呼——由于战场是东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
谢谢这个宝贵的资料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7-4 10:05
喔。那是我没有考证清楚
谢谢提醒
最近播的纪录片中讲到过这个,主要矛盾集中在追击杜聿明集团的时候,由于部队运动速度极快,导致后勤补给跟不上,中原局紧急调动力量,快速修复了铁路,才保证了弹药的供给。小推车,不仅仅是根本解决了战争补给问题,更重要的体现了人*民战争无穷力量以及人心向背的大势所趋。
无处不在008 发表于 2016-6-26 20:37
弹药300万吨是否搞错了
淮海时,大连的兵工厂,出力也甚多---主要是炮弹生产。
狂飙蓝 发表于 2016-6-26 20:26
 关于此役,交手的敌我双方有着不同的称呼——由于战场是东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
二战整个太平洋战场美军才消耗300万吨弹药。淮海战役国军虽败犹荣啊。
dark_14 发表于 2016-7-4 17:06
淮海时,大连的兵工厂,出力也甚多---主要是炮弹生产。
二战整个太平洋战场美军才消耗300万吨弹药。
荆深特快 发表于 2016-6-27 06:21
人心,,,,,
汶川地震的时候,老百姓支援解放军不知道有多踊跃,公知精英永远都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气。
slytdjs 发表于 2016-7-4 16:55
最近播的纪录片中讲到过这个,主要矛盾集中在追击杜聿明集团的时候,由于部队运动速度极快,导致后勤补给 ...
我写这个片段的时候在那个纪录片之前,不过谢谢提醒
完全没有必要啊
那个时候解放军的后方组织能力和群众的参考程度是历史上的顶点,现在达不到,以后也不可能。
现在达不到?高铁一车拉完了。
这长镜头毒死我了
现在达不到?高铁一车拉完了。
战时高铁有个屁用
淮海时,大连的兵工厂,出力也甚多---主要是炮弹生产。
但3百万吨明显不对
青春散场 发表于 2016-6-26 20:40
看过一篇回忆录,解放军拿着喇叭喊话:有肉包子管够,国军兄弟们,过来吧。爬过来了一帮子,有的一口肉包子 ...
这样?那我按你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