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知乎]中国政府如此支持这波牛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55:24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547272/answer/44763626


中国政府如此支持这波牛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  


注意问题问的不是A股为啥涨
而是政府为啥在实体经济如此弱的情况下大力支持股市上涨
人民日报 新华社 新闻联播都成股评机构了...
这在温那界政府时完全不同~07年经济过热~
今年是实体经济疲软并且通缩...
我的股龄只有10年不到~
请问往届政府中还有比这届政府更加支持股市上涨的吗?

有人跟我说欧洲是管理经济学~美国是比较经济学
而中国是政治经济学~
中国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不大~
主要看政府态度如何~
那么这届政府如此支持股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呢?


-------------------------------------------------------------------------------------------------------------------


  constancez,投研


———正文部分是刚好看到个报告能回答题主问题,就节选黏了,不是原创,想看原文的搜作者或者标题就好,不要再留邮箱啦,这种分析大家看个逻辑和思路,大差不差就好,深究起来也确实问题多多,评论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每个问题都是单独拉出来能写个paper的…具体可以私信探讨嘛,我不是大牛谢谢,共同学习提高而已。经济问题本来就是每个人看的角度都不同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每个事件的运行都是合力的结果,要么足够强大去干预运行,要么尽可能的获取足够多信息去覆盖不确定~
-----------////-------------------------------------------------------


修订:
1、强行降息只会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倒挂,利率市场混乱,政府不印钞改印股票,新常态的结果就是总市值的牛市。
2、很多人会觉得贷款得还,股票不用还,更让公司加大骗普通人的钱。没错,直接融资就是公司跟出资人直接借钱没成本还不用还,但是你出资肯定要对自己的出资风险负责,能承担风险拿钱投资当然要有风险意识,完全靠国家拉动经济那是吃大锅饭有人要骂不市场经济了,现在加大直融搞市场化了,让市场来决定钱给什么样的公司,又有人讲骗钱来了。其实存款保险就是给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害怕钱被吞了就不要看别人赚钱眼红,老老实实存银行,或者买国债,不要觉得这是害你没赚钱,现在国债收益率5.多,以后利率打平后再回头看简直是天价再也买不到了,而且保本保收益,参考任何一个成熟市场,任何理财都没这么好收益率。
3、巴菲特推荐的泡沫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比率 会有人害怕和以前的牛市一样完全是洗劫人民财富的,空循环一场,但是总是刻舟求剑的分析以前会怎样将来也会怎样,无视背后的逻辑这种做法不是耍流氓吗。按中国GDP增速和目前政策,显然是做法总市值,造就牛市也就是必然结果。
4、牛市不等于人人可以赚到钱。早期跟对了方向,2000点到4000点最迅速一波傻钱,看到政策说什么买什么,都应该还有个不错的收益,但是现在上了更多专业的投资工具,上证A50,中证500,一个人可以开20个账户等等,都是为了机构对冲和挪腾投资结构的。普通人听消息炒垃圾股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任何时候都应该时刻警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去买国债,认为自己有盈利能力的人不妨搏一把,但是要以研究为前提,只做自己能看的懂的交易机会,谨慎放杠杆,未来走分化了,真的那些垃圾股永远起不来了只能哭,何况现在泡沫已经吹起来了,即使总市值仍然保持可观数字,行业也会走分化,不只单纯指望并购保壳起死回生,壳和并购对象也越来越贵了好么。谨慎跟政策走,多看政府扶持了啥,真金白银丢到哪块了,政府地方利益全捆在里面的行业企业。个人投资者谨慎谨慎再谨慎,别贪恋赌局乱放杠杆融钱。


----------------------------------------------------------------------


正文

一、打破刚兑、激活存量资金流动性,利率市场化顶层设计的必然结果


在银行理财出现以后,约束银行理财投资范围的最重要的是最著名的8号文,它规定银行理财投资在非标类资产的比重不得超过35%,而所谓的非标就是各种包装后的贷款,而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对于贷款的配置比例远低于存款模式下的90%,而反过来银行理财必须把其资产的65%以上配置在标准化的资产,而无论债券还是股票都属于标准化的资产,而银行理财通常使用保本策略进行配置,亦即对股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控制在5%-10%以内,而60%左右配置在债券类资产。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历史性地打通了居民储蓄和资本市场,其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可以高达50-60%,远高于存款模式下的10%左右。而其对股票市场的配置也是完全畅通的,可以通过委托管理、杠杆配置或者fof的形式实现,而以往在存款为王的模式下信贷资金是禁止入市的。

因此,我们只要简单估算一下,就发现股债双牛的出现源于供需的失衡。按照目前银行理财每年10万亿左右的新增规模,以及其对债券类资产60%左右、权益类资产5-10%的配置比重,意味着每年需要配置6万亿左右的债券、5000-10000亿的股票,但是14年全年所有债券的净发行量只有5万亿,股票的ipo加上再融资的总规模也不到5000亿,这意味着供需的严重失衡,因而必然会导致牛市的出现。


为什么14年股指的涨幅高达50%,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20%?我们可以从银行理财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在14年年初的时候,银行理财的投资有三种选择:可以买非标,可以买债券,也可以买股票。但在14年的情况是监管加强以后买不到非标了,因而银行理财首先购买的是债券,在14年初开始债券牛市就出现了,到14年10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观,市场上几乎找不到6%收益率以上的债券了,包括垃圾债。也正是从10月份开始,我们知道银行理财开始购买优先股、包括中石化混改的股权、以及通过委托和配资的方式进入到普通股市场,因为当时很多蓝筹股的分红收益率都还在6%以上。


而经过这一波大扫荡下来,几乎所有6%以上分红收益率的资产,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都被消灭了。因此我们可以从资产端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轮行情:在14年初的时候各类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都在9%左右,到了14年年底降到了6%,下降幅度平均在3%。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由于中国发行的债券平均期限在5年左右,乘下来就是15%的资本利得,再加上票息之后,全年收益率就在20%左右。而对于股票而言,这一轮行情和企业盈利没有任何关系,12月工业企业盈利暴跌8%创下历史新低,因而这一轮行情完全是估值修复的故事,由于分红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股票可以看做是一个无限期的债券,因而用9%除以6%就是50%的估值涨幅。

而按照银行理财扩张的逻辑进行推演,我们可以发现股债双牛的行情不会结束。很多人在讨论15年的时候说会出现大类资产轮动,会从债券牛市切换到股票牛市,而在我看来本轮根本不存在大类资产轮动,因为以往的大类资产轮动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利率上升,所以债券走熊、股票走牛,而本轮行情的核心是银行理财的扩张正在消灭一切高收益的资产,在这一点上股债上涨的逻辑是一样的。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它依然愿意去购买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为扣除费用之后还能够给客户提供5%的收益率,还可以吸引存款客户。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它还会继续消灭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高利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年度利率策略报告的名字就是《当高利率已成往事》。

但是与14年相比,15年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原因在于基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下降。14年股债大牛市的背后是基础资产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15年我们顶多能指望基础资产收益率从6%下降到5%,因为银行还要5%来给客户提供4%以上的收益率,因此这意味着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15年的利率下行幅度顶多是100bp,乘以5年的久期再加上票息,15年债券基金收益率达到10%就非常优秀了。而对于权益类资产而言,由于没有盈利上升,分红收益率从6%下降到5%的话意味着估值提升的空间顶多是20%,和14年的50%完全没法比了。因此我们认为股债双牛的行情会延续,但是会从14年的股债快牛变成股债慢牛。

许多人对于银行理财的发展有质疑,但在我们看来这属于中国式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在国外利率市场化一般是存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直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结果是银行大量倒闭,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崛起。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时充分保护了银行的利益,每次利率上浮都是在降息时展开,因而存量的存款利率其实一直没有上升,我们采用的其实是增量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将银行理财看做是增量存款,其利率是市场化的因而会比较高,因而要满足其高收益必然要放开其投资范围,因此银行理财买股票、债券也是合理的。而未来当银行理财把所有高收益资产全都消灭之后,其利率下降到和存款利率的3%左右一致,就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结束了,到那个时候再放开存量存款利率就不会有影响了。由于目前3个月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仍在5%左右,远高于3%左右的存款利率,因而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而股债双牛还会继续。



二、降息窗口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过去我们总习惯用GDP增速来代表政府目标,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们认为未来新政府的目标未必是要追求多高的GDP。我们可以讲几个细节。

首先我们研究了历史,发现在十二大时政府最早提出的是“GNP翻番”,而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收入的概念,代表中国人赚的钱。后来才逐渐改成了GDP,而GDP是一个生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生产就行,是不是中国人赚的钱没关系。但是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已经变成了两个,除了我们熟知的2020年GDP翻番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意味着收入目标重新回到了政府的视野,而收入目标与GDP目标是不一样的。

我们再看一下建设“一带一路”,这里面所反映的理念也与GDP完全不一样。GDP的全称是GrossDomestic Product,强调一定要在本地生产,所以过去我们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都是建设中国的GDP。但现在建设新丝绸之路我们已经不再是建设中国了,我们要去建设世界了,如果到了别人的国家上生产,那就是帮别人建设GDP了,不再是中国的GDP了,但是我们会得到收入和利润。所以从这一个角度观察,我们发现新政府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宁愿把GDP送给别人,只要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带来实惠就行。从这一点来说,新政府眼中的收入应该比GDP更重要。

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关注,充分说明学习很重要。以往在中国做宏观研究,会发现中国缺乏一个数据,就是基尼系数,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因为这个数据比较敏感,如果基尼系数太高,如何证明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呢?但是我们注意到,在13年年底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中国的基尼系数,而且确实非常高,排在全球前几名,说明贫富差距的扩大是新政府重视的头号问题。而拉美国家的经验表明,贫富差距过大以后,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而美国目前经济增长虽然强劲,但是通胀就是起不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所以经济增长无法带动居民工资的上涨。

由此可见,降低贫富差距应该是新政府的头号目标,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正式写进了“共同富裕”这四个字,由此我回忆起了小学时候学的政治课本,“首先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向共同富裕”,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已经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未来更重要的应该是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因此未来共同富裕应该是政府的核心目标,而这也意味着“收入”要比“GDP”更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是在这个时候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以前不行呢?

这里就可以用到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了。我们知道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我们把技术放在一边,从短期看主要的投入就是劳动力和资本。从要素禀赋看,过去中国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很多,同时资本积累很少、钱很少,这意味着人不值钱,而钱很值钱,所以我们引进外资人家都愿意进来,因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很高,而劳动力工资又很便宜。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结束了、人没了,同时资本过剩了,甚至连海外的钱都想进来,因此意味着人很值钱,而钱不值钱了。所以观察中国收入分配的结构,可以发现08年以后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了GDP增速,过去几年GDP年均增速大约8%,而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约在10%,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上行拐点。所以如果新政府把居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目标的话,其实现难度比GDP翻番要容易得多。

另外,最近有一本书特别有名,叫做《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其核心结论是命好很重要、爹好娃就好,因为有钱人会越有钱,原因是如果资本回报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其实应该反过来理解,如果新政府的目标是要降低贫富差距,那么未来必然会降低资本回报率,而提高劳动力的回报。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新政府做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在改变要素分配的结构。过去在中国,如果你要发财,那么你必须占有资本,比如资源、土地或者资金等等,唯独劳动力不值钱。但是我们发现现在分配关系正在逆转,我们做了资源品价格改革,结果资源品价格反映供需关系以后是跌的;我们做了金融改革,改完以后利率也是下降的;我们还在做土地改革,如果真能让土地流转起来,我们相信土地价格也应该是降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缺地,只是由于管制导致了土地使用的低效率,未来土地价格应该会向CPI接轨,这是美国、德国得以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所有要素里面只有劳动力价格在户籍改革之后是提升的。

所以我们说,新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和我们最开始说的利率下降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大了,因为利率就是资本的回报。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央行必然会降息,因为降息就是降低资本的回报,反过来就是增加了劳动力的回报,所以从长期看降息在政治方向上是绝对正确的。


三、经济发展的实质诉求——拥抱直接融资时代


日本和美国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发现在经济增长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完全没有增长,而美国的GDP在过去30年翻了3倍。因此,在短期内利率下降可以刺激估值提升,带来资本市场短期繁荣,但从长期来,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还是来自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改善,从长期看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则是增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与要素禀赋有关,而与GDP数字无关。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在于中国拥有三大增长动力:人口红利、资本以及对外开放,但现在人口红利结束、资本回报率下降、出口占比见顶,因此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已经全部衰竭,未来必须寻找新增长动力。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具备三大新动力,分别是大学生代表的人力资本,改革以及创新,而在这三者之中创新又是核心。

那么创新从哪里来呢?我们发现创新和金融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的融资结构,可以发现美国的融资是以企业为主,政府融资占比不超过20%,而日本的融资是以政府为主,日本的国债余额是GDP的两倍,日本政府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超过了50%。我们知道政府投资是最低效率的,如果政府把什么事情都做了,就没有企业创新什么事了。所以日本在过去30年不停地通过政府支出去刺激,到后来企业就都不行了。因此这个对比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发展以企业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解释去年年底发生的很多黑天鹅事件。为什么突然很多地方政府否认城投债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为何中证登封杀了城投债的融资资格,其背后的意图应该是统一的。从15年开始实施新的《预算法》,以后地方政府可以名正言顺的发行地方政府债,但是前提是举债全部要进入预算,意味着政府融资被全面规范。以后的基建投资必须采用PPP的模式,必须要引入社会资本,而如果没有现金流的话社会资本是不可能进去玩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地方政府拍脑袋融资搞建设的时代结束了,以后的基建项目必须要有效益才会建,因而从源头上就把产能过剩给约束了。从这个角度理解,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规范政府融资,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企业将成为金融市场的融资主体,而这对于创新是有利的。

而美国增长强劲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股权融资。很多人说亚洲缺乏创新的文化,但我们注意到同样是东亚的韩国也不缺创新,而美国和韩国的共同特点是股权融资发达,而股权融资才是激励创新的最佳方式,因为股权是自己的,也正是通过PE制度对创业的支持走出了苹果、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而日本企业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是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如果想走创新驱动之路,一定要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这里面又有两点特别重要:

首先是必须要放开IPO的注册制,给所有企业公平上市的机会,以刺激创新。而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15年IPO注册制的推进很有可能超预期。过去我们的IPO是为少数企业服务的,所以诞生了权贵资本。为什么连李嘉诚要撤离中国,有人说是看空中国,在我看来还不如说是大势已去,因为过去权贵资本在中国吃得开,而在新政府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权贵资本已经没有了优势。现在新政府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富裕,这意味着IPO必须为所有人服务,给所有企业共同富裕的机会,而不是停留在为少数人服务阶段。所以我们坚信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IPO注册制会很快实现,从而为中国的创新机制打下基础,肖主席也讲股票注册制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在这里面已经有了很多铺垫,比如说在简政放权之下,14年新公司法的实施极大简化了公司的注册流程,将资本由实缴变成认缴,而这也是最近两年新公司注册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比如说15年起公司债的注册制已经实施了,就差股票注册制的最后一脚了。

其次是一定要打破债券融资的刚性兑付,否则的话股票就没有人买了。理由也很简单,如果都像超日债一样,不光赔本金、利息,最后连罚息都赔出来,购买一年下来收益率也差不多翻番了,那么还买股票干什么呢?大家反应过来应该去买另一家出事的华锐债,后来发现停牌了。而最近另外一家湘鄂债的发行人砸锅卖铁,几乎把值钱的家当全卖了,就为了还公开发行的债务,这简直就是当代资本市场的活雷锋啊。如果所有债券都是刚性兑付,那么资金就会源源不断流向这些高收益率低效益的企业,导致资源的错配、经济结构的恶化。


所以在中国如果要走创新之路,必须要打破债务的刚性兑付。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刚兑不断,类似于欧洲和日本,那么到底我们未来有没有打破刚兑的希望呢?我们觉得希望很大,因为新政府正在建立一个防火墙,为打破刚兑做准备。过去为什么刚兑打破不了,st股票不能退市,原因在在于诸多的散户参与,而一旦有企业破产或者退市,散户确实很可怜,很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赔光了,所以基于稳定的考虑,我们一直在维持着刚兑。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新的公司债发行制度引入了投资者分类制度,以后要想购买AAA级以下的债券首先要成为合格投资者,而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起点是300万,包括新三板也有类似的安排,只有拥有500万以上资产才能购买新三板的股票。而这就类似于建立的防火墙,既然有钱就可以任性,万一真的购买的债券、股票破产了,大不了走破产程序搬一个机器回去,你有300万哪怕是拿回去1%也能继续生活。包括最近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很多人说是管理层见不得股市涨太快,在我看来还不如说许多券商把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开给了不该开的人,如果连10万的客户都给人融资融券的资格,万一真的暴跌以后爆仓了怎么办,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融资融券业务检查的核心是保证有50万的防火墙,这样即便出了事也亏的起。而15年最重要的防火墙当属存款保险制度,过去不能打破刚兑的一个重要顾虑是担心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如果以后50万以下的存款都得到了全额担保,那么即便出现了银行的违约,也不会导致大规模挤兑的发生,毕竟50万以下有着政府的担保。反过来也意味着打破刚兑成为可能。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放开对股权融资的约束,同时打破债券的刚兑兑付。但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未来股票大规模发行,而且债券还有违约,那么这些股票和债券怎么能够吸引别人买呢?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候一定会有降息,只要利率低,就不怕这些东西没人买。所以在我们看来,降息的顺序很重要。

我们发现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机构,协调推进金融政策。目前最佳的顺序是先放开股债融资、打破刚兑,让金融反哺实体,消除潜在的金融泡沫,然后央妈的放水就是顺理成章。而比较不好的顺序是央妈迫于经济通缩压力先放水,之后股债继续大涨,最后再放融资、打破刚兑,导致暴涨暴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目前我们无法判断降息的时点,只能给出期待的最佳路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何在,降息之后经济什么时候能有企稳的希望?

在14年底时资本市场曾经存在着“大、小之争”,简单的说就是认为大的好,因为大的便宜。而小的不好,因为小的贵。结果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来,15年估计要难受死了,因为小的又比大的好了。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心中不能有执念,就好像去年的大象也能飞起来一样,一切都有可能。

那么到底是谁更好呢?如果从经济结构角度看,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国企改革带来的改变。我们总结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两条,一是混合所有制,二是分类监管。而这两条其实就是一条,就是把国企过去垄断的行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那么国企垄断了哪些行业呢?不在充分竞争的制造业,全部都在服务业里面。

而我们仔细的比较了过去三年国企在各个服务业的投资比例,发现目前大家喜欢的行业基本都属于国企正在逐渐退出、民企正在进入的服务业。比如说过去几个月大家非常喜欢的券商,九鼎已经拿下了券商牌照,券商正在对民资放开。而民营银行也在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放开,比如保险。我曾经特别不理解保险,因为确实本轮股债双牛的行情和很多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关系不大,但是有人给我重要的启发,保险特别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因为按照共同富裕,未来一定会收遗产税和财产税,保险可以帮忙避税,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保险可以帮大家养老。所以可以看出来,无论券商、银行、保险都属于服务业。而大家过去喜欢的传媒、体育、教育包括互联网金融也都属于服务业。以前大家只能看央视,现在有了《好声音》等诸多选择,以前中国国家足球队被各种调侃,因为从来不赢球,但现在居然连赢三场不可思议,也是因为放恒大进去了,而各种宝宝类基金也是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所以我们发现大家这几年喜欢的行业,无论大小,都属于服务业。

所以,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经济属于服务业,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后期,肯定是快要结束了。过去中国人多、所以劳动力工资低,钱少所以资本回报率高,非常适合工业化,而通过银行信贷就可以为工业化提供融资。而未来中国人少,所以劳动力工资高,钱多所以资本回报率下降,因此已经不适合工业发展了,而劳动力工资上升最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而在服务业的时代,由于资本回报率下降,因而没法通过银行信贷提供融资了,只有资本市场懂得如何给服务业估值,因此未来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必须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做支撑。

所以我们坚信未来是直接融资的大时代,也是服务业的大时代,服务业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而对于工业,未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提高竞争力,高端制造走出去,在国外找到新的需求。二是在国内剩者为王,在美国也有钢铁行业,但是只有那么几家公司,每年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

总结来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坚信未来零利率是长期趋势,降息只是时间问题,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而服务业是中国未来,而新政府将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迎来股债双牛,而我们希望是美国式的股债长牛!



以上参考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547272/answer/44763626


中国政府如此支持这波牛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  


注意问题问的不是A股为啥涨
而是政府为啥在实体经济如此弱的情况下大力支持股市上涨
人民日报 新华社 新闻联播都成股评机构了...
这在温那界政府时完全不同~07年经济过热~
今年是实体经济疲软并且通缩...
我的股龄只有10年不到~
请问往届政府中还有比这届政府更加支持股市上涨的吗?

有人跟我说欧洲是管理经济学~美国是比较经济学
而中国是政治经济学~
中国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不大~
主要看政府态度如何~
那么这届政府如此支持股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呢?


-------------------------------------------------------------------------------------------------------------------


  constancez,投研


———正文部分是刚好看到个报告能回答题主问题,就节选黏了,不是原创,想看原文的搜作者或者标题就好,不要再留邮箱啦,这种分析大家看个逻辑和思路,大差不差就好,深究起来也确实问题多多,评论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每个问题都是单独拉出来能写个paper的…具体可以私信探讨嘛,我不是大牛谢谢,共同学习提高而已。经济问题本来就是每个人看的角度都不同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每个事件的运行都是合力的结果,要么足够强大去干预运行,要么尽可能的获取足够多信息去覆盖不确定~
-----------////-------------------------------------------------------


修订:
1、强行降息只会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倒挂,利率市场混乱,政府不印钞改印股票,新常态的结果就是总市值的牛市。
2、很多人会觉得贷款得还,股票不用还,更让公司加大骗普通人的钱。没错,直接融资就是公司跟出资人直接借钱没成本还不用还,但是你出资肯定要对自己的出资风险负责,能承担风险拿钱投资当然要有风险意识,完全靠国家拉动经济那是吃大锅饭有人要骂不市场经济了,现在加大直融搞市场化了,让市场来决定钱给什么样的公司,又有人讲骗钱来了。其实存款保险就是给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害怕钱被吞了就不要看别人赚钱眼红,老老实实存银行,或者买国债,不要觉得这是害你没赚钱,现在国债收益率5.多,以后利率打平后再回头看简直是天价再也买不到了,而且保本保收益,参考任何一个成熟市场,任何理财都没这么好收益率。
3、巴菲特推荐的泡沫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比率 会有人害怕和以前的牛市一样完全是洗劫人民财富的,空循环一场,但是总是刻舟求剑的分析以前会怎样将来也会怎样,无视背后的逻辑这种做法不是耍流氓吗。按中国GDP增速和目前政策,显然是做法总市值,造就牛市也就是必然结果。
4、牛市不等于人人可以赚到钱。早期跟对了方向,2000点到4000点最迅速一波傻钱,看到政策说什么买什么,都应该还有个不错的收益,但是现在上了更多专业的投资工具,上证A50,中证500,一个人可以开20个账户等等,都是为了机构对冲和挪腾投资结构的。普通人听消息炒垃圾股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任何时候都应该时刻警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去买国债,认为自己有盈利能力的人不妨搏一把,但是要以研究为前提,只做自己能看的懂的交易机会,谨慎放杠杆,未来走分化了,真的那些垃圾股永远起不来了只能哭,何况现在泡沫已经吹起来了,即使总市值仍然保持可观数字,行业也会走分化,不只单纯指望并购保壳起死回生,壳和并购对象也越来越贵了好么。谨慎跟政策走,多看政府扶持了啥,真金白银丢到哪块了,政府地方利益全捆在里面的行业企业。个人投资者谨慎谨慎再谨慎,别贪恋赌局乱放杠杆融钱。


----------------------------------------------------------------------


正文

一、打破刚兑、激活存量资金流动性,利率市场化顶层设计的必然结果


在银行理财出现以后,约束银行理财投资范围的最重要的是最著名的8号文,它规定银行理财投资在非标类资产的比重不得超过35%,而所谓的非标就是各种包装后的贷款,而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对于贷款的配置比例远低于存款模式下的90%,而反过来银行理财必须把其资产的65%以上配置在标准化的资产,而无论债券还是股票都属于标准化的资产,而银行理财通常使用保本策略进行配置,亦即对股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控制在5%-10%以内,而60%左右配置在债券类资产。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历史性地打通了居民储蓄和资本市场,其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可以高达50-60%,远高于存款模式下的10%左右。而其对股票市场的配置也是完全畅通的,可以通过委托管理、杠杆配置或者fof的形式实现,而以往在存款为王的模式下信贷资金是禁止入市的。

因此,我们只要简单估算一下,就发现股债双牛的出现源于供需的失衡。按照目前银行理财每年10万亿左右的新增规模,以及其对债券类资产60%左右、权益类资产5-10%的配置比重,意味着每年需要配置6万亿左右的债券、5000-10000亿的股票,但是14年全年所有债券的净发行量只有5万亿,股票的ipo加上再融资的总规模也不到5000亿,这意味着供需的严重失衡,因而必然会导致牛市的出现。


为什么14年股指的涨幅高达50%,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20%?我们可以从银行理财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在14年年初的时候,银行理财的投资有三种选择:可以买非标,可以买债券,也可以买股票。但在14年的情况是监管加强以后买不到非标了,因而银行理财首先购买的是债券,在14年初开始债券牛市就出现了,到14年10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观,市场上几乎找不到6%收益率以上的债券了,包括垃圾债。也正是从10月份开始,我们知道银行理财开始购买优先股、包括中石化混改的股权、以及通过委托和配资的方式进入到普通股市场,因为当时很多蓝筹股的分红收益率都还在6%以上。


而经过这一波大扫荡下来,几乎所有6%以上分红收益率的资产,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都被消灭了。因此我们可以从资产端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轮行情:在14年初的时候各类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都在9%左右,到了14年年底降到了6%,下降幅度平均在3%。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由于中国发行的债券平均期限在5年左右,乘下来就是15%的资本利得,再加上票息之后,全年收益率就在20%左右。而对于股票而言,这一轮行情和企业盈利没有任何关系,12月工业企业盈利暴跌8%创下历史新低,因而这一轮行情完全是估值修复的故事,由于分红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股票可以看做是一个无限期的债券,因而用9%除以6%就是50%的估值涨幅。

而按照银行理财扩张的逻辑进行推演,我们可以发现股债双牛的行情不会结束。很多人在讨论15年的时候说会出现大类资产轮动,会从债券牛市切换到股票牛市,而在我看来本轮根本不存在大类资产轮动,因为以往的大类资产轮动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利率上升,所以债券走熊、股票走牛,而本轮行情的核心是银行理财的扩张正在消灭一切高收益的资产,在这一点上股债上涨的逻辑是一样的。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它依然愿意去购买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为扣除费用之后还能够给客户提供5%的收益率,还可以吸引存款客户。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它还会继续消灭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高利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年度利率策略报告的名字就是《当高利率已成往事》。

但是与14年相比,15年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原因在于基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下降。14年股债大牛市的背后是基础资产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15年我们顶多能指望基础资产收益率从6%下降到5%,因为银行还要5%来给客户提供4%以上的收益率,因此这意味着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15年的利率下行幅度顶多是100bp,乘以5年的久期再加上票息,15年债券基金收益率达到10%就非常优秀了。而对于权益类资产而言,由于没有盈利上升,分红收益率从6%下降到5%的话意味着估值提升的空间顶多是20%,和14年的50%完全没法比了。因此我们认为股债双牛的行情会延续,但是会从14年的股债快牛变成股债慢牛。

许多人对于银行理财的发展有质疑,但在我们看来这属于中国式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在国外利率市场化一般是存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直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结果是银行大量倒闭,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崛起。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时充分保护了银行的利益,每次利率上浮都是在降息时展开,因而存量的存款利率其实一直没有上升,我们采用的其实是增量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将银行理财看做是增量存款,其利率是市场化的因而会比较高,因而要满足其高收益必然要放开其投资范围,因此银行理财买股票、债券也是合理的。而未来当银行理财把所有高收益资产全都消灭之后,其利率下降到和存款利率的3%左右一致,就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结束了,到那个时候再放开存量存款利率就不会有影响了。由于目前3个月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仍在5%左右,远高于3%左右的存款利率,因而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而股债双牛还会继续。



二、降息窗口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过去我们总习惯用GDP增速来代表政府目标,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们认为未来新政府的目标未必是要追求多高的GDP。我们可以讲几个细节。

首先我们研究了历史,发现在十二大时政府最早提出的是“GNP翻番”,而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收入的概念,代表中国人赚的钱。后来才逐渐改成了GDP,而GDP是一个生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生产就行,是不是中国人赚的钱没关系。但是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已经变成了两个,除了我们熟知的2020年GDP翻番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意味着收入目标重新回到了政府的视野,而收入目标与GDP目标是不一样的。

我们再看一下建设“一带一路”,这里面所反映的理念也与GDP完全不一样。GDP的全称是GrossDomestic Product,强调一定要在本地生产,所以过去我们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都是建设中国的GDP。但现在建设新丝绸之路我们已经不再是建设中国了,我们要去建设世界了,如果到了别人的国家上生产,那就是帮别人建设GDP了,不再是中国的GDP了,但是我们会得到收入和利润。所以从这一个角度观察,我们发现新政府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宁愿把GDP送给别人,只要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带来实惠就行。从这一点来说,新政府眼中的收入应该比GDP更重要。

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关注,充分说明学习很重要。以往在中国做宏观研究,会发现中国缺乏一个数据,就是基尼系数,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因为这个数据比较敏感,如果基尼系数太高,如何证明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呢?但是我们注意到,在13年年底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中国的基尼系数,而且确实非常高,排在全球前几名,说明贫富差距的扩大是新政府重视的头号问题。而拉美国家的经验表明,贫富差距过大以后,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而美国目前经济增长虽然强劲,但是通胀就是起不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所以经济增长无法带动居民工资的上涨。

由此可见,降低贫富差距应该是新政府的头号目标,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正式写进了“共同富裕”这四个字,由此我回忆起了小学时候学的政治课本,“首先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向共同富裕”,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已经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未来更重要的应该是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因此未来共同富裕应该是政府的核心目标,而这也意味着“收入”要比“GDP”更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是在这个时候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以前不行呢?

这里就可以用到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了。我们知道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我们把技术放在一边,从短期看主要的投入就是劳动力和资本。从要素禀赋看,过去中国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很多,同时资本积累很少、钱很少,这意味着人不值钱,而钱很值钱,所以我们引进外资人家都愿意进来,因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很高,而劳动力工资又很便宜。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结束了、人没了,同时资本过剩了,甚至连海外的钱都想进来,因此意味着人很值钱,而钱不值钱了。所以观察中国收入分配的结构,可以发现08年以后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了GDP增速,过去几年GDP年均增速大约8%,而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约在10%,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上行拐点。所以如果新政府把居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目标的话,其实现难度比GDP翻番要容易得多。

另外,最近有一本书特别有名,叫做《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其核心结论是命好很重要、爹好娃就好,因为有钱人会越有钱,原因是如果资本回报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其实应该反过来理解,如果新政府的目标是要降低贫富差距,那么未来必然会降低资本回报率,而提高劳动力的回报。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新政府做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在改变要素分配的结构。过去在中国,如果你要发财,那么你必须占有资本,比如资源、土地或者资金等等,唯独劳动力不值钱。但是我们发现现在分配关系正在逆转,我们做了资源品价格改革,结果资源品价格反映供需关系以后是跌的;我们做了金融改革,改完以后利率也是下降的;我们还在做土地改革,如果真能让土地流转起来,我们相信土地价格也应该是降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缺地,只是由于管制导致了土地使用的低效率,未来土地价格应该会向CPI接轨,这是美国、德国得以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所有要素里面只有劳动力价格在户籍改革之后是提升的。

所以我们说,新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和我们最开始说的利率下降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大了,因为利率就是资本的回报。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央行必然会降息,因为降息就是降低资本的回报,反过来就是增加了劳动力的回报,所以从长期看降息在政治方向上是绝对正确的。


三、经济发展的实质诉求——拥抱直接融资时代


日本和美国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发现在经济增长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完全没有增长,而美国的GDP在过去30年翻了3倍。因此,在短期内利率下降可以刺激估值提升,带来资本市场短期繁荣,但从长期来,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还是来自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改善,从长期看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则是增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与要素禀赋有关,而与GDP数字无关。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在于中国拥有三大增长动力:人口红利、资本以及对外开放,但现在人口红利结束、资本回报率下降、出口占比见顶,因此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已经全部衰竭,未来必须寻找新增长动力。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具备三大新动力,分别是大学生代表的人力资本,改革以及创新,而在这三者之中创新又是核心。

那么创新从哪里来呢?我们发现创新和金融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的融资结构,可以发现美国的融资是以企业为主,政府融资占比不超过20%,而日本的融资是以政府为主,日本的国债余额是GDP的两倍,日本政府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超过了50%。我们知道政府投资是最低效率的,如果政府把什么事情都做了,就没有企业创新什么事了。所以日本在过去30年不停地通过政府支出去刺激,到后来企业就都不行了。因此这个对比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发展以企业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解释去年年底发生的很多黑天鹅事件。为什么突然很多地方政府否认城投债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为何中证登封杀了城投债的融资资格,其背后的意图应该是统一的。从15年开始实施新的《预算法》,以后地方政府可以名正言顺的发行地方政府债,但是前提是举债全部要进入预算,意味着政府融资被全面规范。以后的基建投资必须采用PPP的模式,必须要引入社会资本,而如果没有现金流的话社会资本是不可能进去玩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地方政府拍脑袋融资搞建设的时代结束了,以后的基建项目必须要有效益才会建,因而从源头上就把产能过剩给约束了。从这个角度理解,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规范政府融资,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企业将成为金融市场的融资主体,而这对于创新是有利的。

而美国增长强劲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股权融资。很多人说亚洲缺乏创新的文化,但我们注意到同样是东亚的韩国也不缺创新,而美国和韩国的共同特点是股权融资发达,而股权融资才是激励创新的最佳方式,因为股权是自己的,也正是通过PE制度对创业的支持走出了苹果、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而日本企业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是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如果想走创新驱动之路,一定要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这里面又有两点特别重要:

首先是必须要放开IPO的注册制,给所有企业公平上市的机会,以刺激创新。而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15年IPO注册制的推进很有可能超预期。过去我们的IPO是为少数企业服务的,所以诞生了权贵资本。为什么连李嘉诚要撤离中国,有人说是看空中国,在我看来还不如说是大势已去,因为过去权贵资本在中国吃得开,而在新政府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权贵资本已经没有了优势。现在新政府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富裕,这意味着IPO必须为所有人服务,给所有企业共同富裕的机会,而不是停留在为少数人服务阶段。所以我们坚信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IPO注册制会很快实现,从而为中国的创新机制打下基础,肖主席也讲股票注册制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在这里面已经有了很多铺垫,比如说在简政放权之下,14年新公司法的实施极大简化了公司的注册流程,将资本由实缴变成认缴,而这也是最近两年新公司注册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比如说15年起公司债的注册制已经实施了,就差股票注册制的最后一脚了。

其次是一定要打破债券融资的刚性兑付,否则的话股票就没有人买了。理由也很简单,如果都像超日债一样,不光赔本金、利息,最后连罚息都赔出来,购买一年下来收益率也差不多翻番了,那么还买股票干什么呢?大家反应过来应该去买另一家出事的华锐债,后来发现停牌了。而最近另外一家湘鄂债的发行人砸锅卖铁,几乎把值钱的家当全卖了,就为了还公开发行的债务,这简直就是当代资本市场的活雷锋啊。如果所有债券都是刚性兑付,那么资金就会源源不断流向这些高收益率低效益的企业,导致资源的错配、经济结构的恶化。


所以在中国如果要走创新之路,必须要打破债务的刚性兑付。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刚兑不断,类似于欧洲和日本,那么到底我们未来有没有打破刚兑的希望呢?我们觉得希望很大,因为新政府正在建立一个防火墙,为打破刚兑做准备。过去为什么刚兑打破不了,st股票不能退市,原因在在于诸多的散户参与,而一旦有企业破产或者退市,散户确实很可怜,很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赔光了,所以基于稳定的考虑,我们一直在维持着刚兑。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新的公司债发行制度引入了投资者分类制度,以后要想购买AAA级以下的债券首先要成为合格投资者,而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起点是300万,包括新三板也有类似的安排,只有拥有500万以上资产才能购买新三板的股票。而这就类似于建立的防火墙,既然有钱就可以任性,万一真的购买的债券、股票破产了,大不了走破产程序搬一个机器回去,你有300万哪怕是拿回去1%也能继续生活。包括最近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很多人说是管理层见不得股市涨太快,在我看来还不如说许多券商把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开给了不该开的人,如果连10万的客户都给人融资融券的资格,万一真的暴跌以后爆仓了怎么办,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融资融券业务检查的核心是保证有50万的防火墙,这样即便出了事也亏的起。而15年最重要的防火墙当属存款保险制度,过去不能打破刚兑的一个重要顾虑是担心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如果以后50万以下的存款都得到了全额担保,那么即便出现了银行的违约,也不会导致大规模挤兑的发生,毕竟50万以下有着政府的担保。反过来也意味着打破刚兑成为可能。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放开对股权融资的约束,同时打破债券的刚兑兑付。但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未来股票大规模发行,而且债券还有违约,那么这些股票和债券怎么能够吸引别人买呢?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候一定会有降息,只要利率低,就不怕这些东西没人买。所以在我们看来,降息的顺序很重要。

我们发现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机构,协调推进金融政策。目前最佳的顺序是先放开股债融资、打破刚兑,让金融反哺实体,消除潜在的金融泡沫,然后央妈的放水就是顺理成章。而比较不好的顺序是央妈迫于经济通缩压力先放水,之后股债继续大涨,最后再放融资、打破刚兑,导致暴涨暴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目前我们无法判断降息的时点,只能给出期待的最佳路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何在,降息之后经济什么时候能有企稳的希望?

在14年底时资本市场曾经存在着“大、小之争”,简单的说就是认为大的好,因为大的便宜。而小的不好,因为小的贵。结果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来,15年估计要难受死了,因为小的又比大的好了。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心中不能有执念,就好像去年的大象也能飞起来一样,一切都有可能。

那么到底是谁更好呢?如果从经济结构角度看,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国企改革带来的改变。我们总结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两条,一是混合所有制,二是分类监管。而这两条其实就是一条,就是把国企过去垄断的行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那么国企垄断了哪些行业呢?不在充分竞争的制造业,全部都在服务业里面。

而我们仔细的比较了过去三年国企在各个服务业的投资比例,发现目前大家喜欢的行业基本都属于国企正在逐渐退出、民企正在进入的服务业。比如说过去几个月大家非常喜欢的券商,九鼎已经拿下了券商牌照,券商正在对民资放开。而民营银行也在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放开,比如保险。我曾经特别不理解保险,因为确实本轮股债双牛的行情和很多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关系不大,但是有人给我重要的启发,保险特别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因为按照共同富裕,未来一定会收遗产税和财产税,保险可以帮忙避税,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保险可以帮大家养老。所以可以看出来,无论券商、银行、保险都属于服务业。而大家过去喜欢的传媒、体育、教育包括互联网金融也都属于服务业。以前大家只能看央视,现在有了《好声音》等诸多选择,以前中国国家足球队被各种调侃,因为从来不赢球,但现在居然连赢三场不可思议,也是因为放恒大进去了,而各种宝宝类基金也是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所以我们发现大家这几年喜欢的行业,无论大小,都属于服务业。

所以,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经济属于服务业,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后期,肯定是快要结束了。过去中国人多、所以劳动力工资低,钱少所以资本回报率高,非常适合工业化,而通过银行信贷就可以为工业化提供融资。而未来中国人少,所以劳动力工资高,钱多所以资本回报率下降,因此已经不适合工业发展了,而劳动力工资上升最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而在服务业的时代,由于资本回报率下降,因而没法通过银行信贷提供融资了,只有资本市场懂得如何给服务业估值,因此未来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必须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做支撑。

所以我们坚信未来是直接融资的大时代,也是服务业的大时代,服务业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而对于工业,未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提高竞争力,高端制造走出去,在国外找到新的需求。二是在国内剩者为王,在美国也有钢铁行业,但是只有那么几家公司,每年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

总结来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坚信未来零利率是长期趋势,降息只是时间问题,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而服务业是中国未来,而新政府将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迎来股债双牛,而我们希望是美国式的股债长牛!



以上参考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
看来是这么回事,写的不错。
还有人说是为了吸引外资,然后拉高暴跌,套牢丫的。
什么时候抛合适。。。。。
300万起点,北京一套房
产业要升级,但银行根本就没钱了。
政府只能想别的法子了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___美元回流美国___中国房价下跌___大量超发的人民币流出房地产市场___
流向1、流入商品市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2、引入股票市场,用大量新发行的股票消化这些超发的人民币。
看来,习李没有别的选择!
我爱海军噢 发表于 2015-4-18 09:16
还有人说是为了吸引外资,然后拉高暴跌,套牢丫的。
没有这么损人不利己的高层
空气蛋糕 发表于 2015-4-18 10:07
产业要升级,但银行根本就没钱了。
政府只能想别的法子了
银行有钱,但是不敢给新兴产业。这也对,新兴产业有风险。所以,用股市帮助新兴行业融资,是个办法。新三板/注册制,过两年上市的门槛会大幅度降低。
上市门槛低了,现在股市上的股票就要下跌。里面的各路二代三代怎么办,先拉高了才好跑路。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___美元回流美国___中国房价下跌___大量超发的人民币流出房地产市场___
流向1、流入商品 ...

结果呢,股市散户被剪羊毛?
中国企业需要资金来转型升级,而企业从股市里圈钱比从银行里借贷容易得多,压力也小得多。反正用于炒股的都是闲钱,炒亏了也不影响国计民生。这就是上层的计策吧?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___美元回流美国___中国房价下跌___大量超发的人民币流出房地产市场___
流向1、流入商品 ...
q你看得很清楚
当然,国家政策一般一石二鸟,甚至数鸟
楼主说的这些也很对。
中国企业需要资金来转型升级,而企业从股市里圈钱比从银行里借贷容易得多,压力也小得多。反正用于炒股的都 ...
民众用来炒股的钱可不都是闲钱。有借钱炒的呢!
只不过亏了怪不上国家。
先盘活存量,然后使劲剪羊毛
这玩意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其他都不挣钱了,把股市吵起来赚一把。现在好多人都着着急急开户,估计好多人会和08年一样。
政府这样搞的确不应该,希望股民理性。
结果呢,股市散户被剪羊毛?
被剪羊毛的一定是不懂装懂的,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
霓裳羽衣曲 发表于 2015-4-19 10:42
洗钱而已。全民全阶级权贵寡头贪官污吏都在合法的漂白自己。官方默认合法的漂白。就是说习什么本事也没了。 ...
说出了大实话。
说出了大实话。
嘘。。。。。。在看小丑们的表演。精彩的很。魔术终究只是障眼法而已,看本质。
经济好的时候股市烂的像坨屎,经济下滑的时候牛得不行。但是怎么说,有钱的同学们还是抓紧在股市里捞点钱吧,有钱就有底气。

ustc_lwx 发表于 2015-4-19 11:02
先盘活存量,然后使劲剪羊毛
这玩意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至少只要李在台上是安全的,要宰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其实我觉得今后15-20年都是安全的。
ustc_lwx 发表于 2015-4-19 11:02
先盘活存量,然后使劲剪羊毛
这玩意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至少只要李在台上是安全的,要宰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其实我觉得今后15-20年都是安全的。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___美元回流美国___中国房价下跌___大量超发的人民币流出房地产市场___
流向1、流入商品 ...
美国前几年经济一坨屎,股市照样爆涨,中国不过是重复这个过程,日欧本质也一样的逻辑,另外中国房地产完蛋了,也是一个因素


没那么复杂,从银行借贷,从房奴拿钱不容易了,权贵就从股民身上拿呗,就看什么时候收割罢了

根本没什么大棋,只有很明显的利益

大概最大可能多的储蓄进入股市,就开始收割韭菜了

随便一个戏子都能从股市圈几十亿,可以想见权贵们最终圈到至少几万亿真不出奇的,以为是撒钱么,在权贵们巨大的胃口面前,指望牛市在中国长期存在是笑话

没那么复杂,从银行借贷,从房奴拿钱不容易了,权贵就从股民身上拿呗,就看什么时候收割罢了

根本没什么大棋,只有很明显的利益

大概最大可能多的储蓄进入股市,就开始收割韭菜了

随便一个戏子都能从股市圈几十亿,可以想见权贵们最终圈到至少几万亿真不出奇的,以为是撒钱么,在权贵们巨大的胃口面前,指望牛市在中国长期存在是笑话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4-19 12:31
美国前几年经济一坨屎,股市照样爆涨,中国不过是重复这个过程,日欧本质也一样的逻辑,另外中国房地产完 ...
另外,美股的熊市什么时候到呢?
叶姐 发表于 2015-4-19 13:11
没那么复杂,从银行借贷,从房奴拿钱不容易了,权贵就从股民身上拿呗,就看什么时候收割罢了

根本没什么 ...
本来就是轮回,一个接一个的轮回。
delta4heavy 发表于 2015-4-19 12:19
至少只要李在台上是安全的,要宰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其实我觉得今后15-20年都是安全的。
安全期应该是1年左右。
另外告诉大家一点,TG从来都是玩阳谋的,熊市到来时,股市会连续出利空政策,到时候走不走,就看你自己的了。自己作死,神仙难救。
就是让大家都买证券股
知乎现在越来越水了。

古大叔5世 发表于 2015-4-19 13:32
安全期应该是1年左右。


这轮牛市性质将类似于1996年开始的牛市,一个特点是走势曲折,持续时间长,科技股走势明显跑赢大盘蓝筹股,就是在经济转型期为保障市场融资搞的,结束于2001年,正值上一轮国企改革接近尾声,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化解,经济开始向好之日。
在实体经济没有完全复苏之前就收割,对TG自己危害很大,我认为只要经济不好转,信贷不放松,股市就不会走熊。
古大叔5世 发表于 2015-4-19 13:32
安全期应该是1年左右。


这轮牛市性质将类似于1996年开始的牛市,一个特点是走势曲折,持续时间长,科技股走势明显跑赢大盘蓝筹股,就是在经济转型期为保障市场融资搞的,结束于2001年,正值上一轮国企改革接近尾声,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化解,经济开始向好之日。
在实体经济没有完全复苏之前就收割,对TG自己危害很大,我认为只要经济不好转,信贷不放松,股市就不会走熊。

delta4heavy 发表于 2015-4-19 14:00
这轮牛市性质将类似于1996年开始的牛市,一个特点是走势曲折,持续时间长,科技股走势明显跑赢大盘蓝筹 ...


1996-2001年的总市值才多大一点点,现在光神车就比波音高,中国石油市值又回到世界最大,几大行市值也是世界翘楚

再打算翻几倍?

就算李克强装看不见,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罢了

他再国内泡泡吹越高,得不到预期合理回报的资金外流就越快,衙内们哪个在国外现在没有几亿的豪华房产
delta4heavy 发表于 2015-4-19 14:00
这轮牛市性质将类似于1996年开始的牛市,一个特点是走势曲折,持续时间长,科技股走势明显跑赢大盘蓝筹 ...


1996-2001年的总市值才多大一点点,现在光神车就比波音高,中国石油市值又回到世界最大,几大行市值也是世界翘楚

再打算翻几倍?

就算李克强装看不见,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罢了

他再国内泡泡吹越高,得不到预期合理回报的资金外流就越快,衙内们哪个在国外现在没有几亿的豪华房产


李克强很擅长吹泡泡,房地产不容易交易,税费很高,泡泡好维持

股市高流动性,泡泡戳破不要太容易,2007年推高到6124点,第二年就跌了一半还要多,8年都没有回去

眼下只是还能涨,大家在搏傻,什么时候涨不动了,立刻就作鸟兽散了

李克强很擅长吹泡泡,房地产不容易交易,税费很高,泡泡好维持

股市高流动性,泡泡戳破不要太容易,2007年推高到6124点,第二年就跌了一半还要多,8年都没有回去

眼下只是还能涨,大家在搏傻,什么时候涨不动了,立刻就作鸟兽散了
topmvp 发表于 2015-4-19 11:31
说出了大实话。
放个屁也当真??

叶姐 发表于 2015-4-19 14:11
1996-2001年的总市值才多大一点点,现在光神车就比波音高,中国石油市值又回到世界最大,几大行市值也 ...


两桶油和银行股市值再大,也改变不了目前市盈率奇低的事实,当然这轮行情现阶段也轮不到这些大盘股疯涨,因为目前要抑制这些巨无霸国企再圈钱的冲动,把宝贵的增量资金先留给民企。
叶姐 发表于 2015-4-19 14:11
1996-2001年的总市值才多大一点点,现在光神车就比波音高,中国石油市值又回到世界最大,几大行市值也 ...


两桶油和银行股市值再大,也改变不了目前市盈率奇低的事实,当然这轮行情现阶段也轮不到这些大盘股疯涨,因为目前要抑制这些巨无霸国企再圈钱的冲动,把宝贵的增量资金先留给民企。
信心,信心,还是信心。

delta4heavy 发表于 2015-4-19 14:46
两桶油和银行股市值再大,也改变不了目前市盈率奇低的事实,当然这轮行情现阶段也轮不到这些大盘股疯涨 ...


自己去看下中国石油市盈率是多少,我就不让你看中国铝业、钢铁、一汽轿车之类的制造业PE了

银行低,是很多人在看李克强泡泡什么时候破,一线城市300万起跳的房子还能热销多久,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股PE个位数毫不出奇,泡沫过后么
delta4heavy 发表于 2015-4-19 14:46
两桶油和银行股市值再大,也改变不了目前市盈率奇低的事实,当然这轮行情现阶段也轮不到这些大盘股疯涨 ...


自己去看下中国石油市盈率是多少,我就不让你看中国铝业、钢铁、一汽轿车之类的制造业PE了

银行低,是很多人在看李克强泡泡什么时候破,一线城市300万起跳的房子还能热销多久,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股PE个位数毫不出奇,泡沫过后么

叶姐 发表于 2015-4-19 15:08
自己去看下中国石油市盈率是多少,我就不让你看中国铝业、钢铁、一汽轿车之类的制造业PE了

银行低, ...


牛市后期银行股还是会疯涨一把的,最终五大行以40倍以上的PE见顶也不用奇怪,中石油中石化则复权价超07年高点,再加上更大规模的巨无霸(如铁总、移动、中航工业)等整体上市,这才可以算是收割集结号,那将是好多年后的事情。
叶姐 发表于 2015-4-19 15:08
自己去看下中国石油市盈率是多少,我就不让你看中国铝业、钢铁、一汽轿车之类的制造业PE了

银行低, ...


牛市后期银行股还是会疯涨一把的,最终五大行以40倍以上的PE见顶也不用奇怪,中石油中石化则复权价超07年高点,再加上更大规模的巨无霸(如铁总、移动、中航工业)等整体上市,这才可以算是收割集结号,那将是好多年后的事情。
搏傻没什么不可取的,就是不要被牛市思维冲晕了头就好
搏傻没什么不可取的,就是不要被牛市思维冲晕了头就好
太阳之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从郁金香泡沫开始,人类都是周而复始的搏傻。
你指望中共超越人类的范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