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两篇哪篇写的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0:16


第一篇
共军打败国军的真实历史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
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
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
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
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
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
,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
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
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
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就是叶帅当年积累保存
的战争档案。茅海建是中国近代史专业的,他没时间读解放军的战争档案,他建议我把这
些东西好好地读一读。后来我就到图书馆借这些战争档案看,使我非常震惊,这些东西太
好了。一边读着档案,一边向军事科学院的老同志请教,这些老研究员有两种成分,一种
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老参谋,还有一种是建国后大将元帅的秘书,他们喜欢给我
讲一些故事,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
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
事人口口相传的。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下了决心,不再搞历史地理了,改行做现代史、军
事史。

我最后一次见到谭其骧先生是1990年,他中风前的半年,他到中国科学院开院士增选会议
。我跟他说起我在军事科学院看到的一些东西,谭先生非常激动,当时便站起来说:“你
要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既然导师允许了,我就自己改了专业,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
。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
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
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
中国的1948年》。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
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内容上也是要有所保留。但是我还是希望,凡是在我书中提供
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社会发展和国家开放的情况,也许今后要不
断的修订、补充。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
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
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
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
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
,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
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
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
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
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
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

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
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
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
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
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
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
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
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
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
。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
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
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
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
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
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
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
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把国
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以他
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
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
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犹豫
,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次两
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的因
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
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
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毛泽
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问了
。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里拥
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领袖
。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
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十谈
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缩编
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乔木
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东曾
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年的
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
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
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
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
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五湖
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打赢
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民主
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
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
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

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
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
不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
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
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
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
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
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说是
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
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
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
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
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
、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
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
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
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远见
。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
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
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呢?
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民党
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
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
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
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
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
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
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
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

少。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
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
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
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
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
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
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
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
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
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
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
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
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外交手续。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
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
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
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
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
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想打
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
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打开
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么办
?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裕避
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打下
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夜跑
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五大
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开封
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国军
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打洛
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
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去,
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后蒋
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共产
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
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余力
不足。

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发明
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
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
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
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
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47年
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野战
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大?
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
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有
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让我
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
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
,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
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是拿
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
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
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如果
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都是
俘虏兵。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虏之
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
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下放
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能歧
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
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
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
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
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
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
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
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党怎
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期最
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74师是1947年5月在孟
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组建
成74军, 1948年10月74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灭
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不
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说
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壮
大解放军。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是淮
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

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
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
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
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
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
快吗?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召
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误就
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
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石说
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战斗
部队,他不当回事。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带的
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
、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垛庄
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地乱
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张灵
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就能
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党军
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当地
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用不
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国民
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
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有军
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
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疗设
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伤员
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
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本人
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名单
,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车上
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治病
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士没
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只要
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日本
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
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也需
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当时
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铎写
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建立
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
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当地
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为当
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着。
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家,
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工厂
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来的
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
。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又遣
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国的
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
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的日
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1955
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士,
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化敌
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
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
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
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
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
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
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
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
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
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
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
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
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
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
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
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
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
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
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
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
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
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
,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
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
、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
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一个
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要
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兵上
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样磨
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
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挤兑
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
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
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也就
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
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
——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伪币
进入解放区。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
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古
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
、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东西
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
市”。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49年
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
,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的开
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了。
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海以
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食、
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
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
这些商人。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党的
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产党
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键还
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情报
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政审
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下党
、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央可
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
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谨慎
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甘肃
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西柏坡毛主席住的
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不走
?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党情
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
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就决
定不走,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河,
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好的
。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队一
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天走几十里地在哪儿宿营是可以算
的出来的,也就是必须要找一个有水的村子宿营。毛泽东的小部队昼伏夜行,就可以避开
国民党的飞机侦查,而且电台保持静默,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技侦侦查。还有最重要的一
条是,陕北老乡不会出叛徒,新区的老百姓闹不好就可能出叛徒,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
东是人,不是神,他是经过充分的酝酿考虑才决定在陕北不走。

先说了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下面说说策反。越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在国民党安插的钉子越
是发生作用。当时共产党的情报策反系统有完整的组织,为首的是社会调查部,负责的是
康生和李克农,下面分到各个野战军的政治部里有敌军工作部,是专门打入国民党的内线
;还有城市工作部,专门在城里弄情报的;还有联络部,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送情报的
。这三个组织非常严密。解放军最近编了两套大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络工作史》、《中
国人民解放军敌军工作史》。1946年3月莱芜战役,当时济南的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三个军
与张灵甫南线配合要把陈毅、粟裕包围在沂蒙山区,结果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
党46军军长韩练成跟共产党有关系,他问打起仗来怎么办?我们的联络员就说打起来你就
临阵逃脱。韩练成这一跑不要紧,他的一个军就乱套了,李仙洲的三个军一下就都乱套了
。陈毅他们的主力部队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国民党三个军五万多人全解决了。王耀武听说莱
芜战役的消息以后大骂,他*的五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五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个礼
拜的。到关键时刻给你搅乱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几年轮到王耀武
本人,济南战役打王耀武,我军策反吴化文,吴化文不是王耀武的嫡系,王耀武让他守西
线。王耀武在城里,让吴化文在城外,吴化文说这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嘛。共产党策反吴化
文的老婆,济南战役一打响,他在外围起义了,王耀武外线一下就是一个大缺口,还没有
来得及补这个缺口,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很快就拿下了济南。还有淮海战役开始的时候
,把守运河大路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是地下党,抗战时期就
入党了,就是共产党埋在国民党里的钉子,到这个时候他们俩起义了,一下把运河大路让
开了。粟裕后来给中央写报告,说战机就是四小时。如果何基沣、张克侠不起义,我们在
运河耽误四小时,就没有包围黄百韬的战机了。

甚至在最高层,南京的国防部都有共产党的内线。共产党的情报厉害到什么程度?蒋介石
还没撤退到台湾,我们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到台湾了。当时最大的内线是国民党国防部办公
厅的长官吴石。《老照片》公布过枪毙吴石前的一张照片。当时蒋介石到了台湾,国民党
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我们大量的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台湾了。我看到的攻台准备的资料,
一份是国民党军队驻防台湾一览表,还有一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住址一览表,当年
国民党已经准备再次逃跑了,而且这些情报人员有的都半公开了,做高官的工作,策动起
义,结果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攻台的计划搁浅了。蒋介石反过手来抓共产党,当时中共台
湾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了,供出200多人,吴石这些人都牺牲了。我们的技侦、破译密码
也非常厉害。早在红军时期共产党就有本事破译国民党的密码。后来毛泽东对军委二局的
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时候与他们合影,照片让中军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间,表示毛
泽东对他们的尊重。当时这些破译密码的专家勤奋到什么程度?国民党的密码技术上非常
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即按照汉字的古韵排列,天天变化,为了掌握古韵,总参二局有
一个干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来;还有一个干部为了研究蒋介石国民党军电报,
都是文言文的,他专门研究明清的尺牍。谁说共产党里没有人才?

战争是多方面的较量,但是总的结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写《中国的1948年》就是希望给
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后我会继续修订补充。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网友评论,这本
书史料虽然细致,但是还有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的感觉。大家听了我的讲座之后,你们
说说,我是应该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还是应该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礼?


第二篇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蒋介石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祟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介石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介石重用胡宗南几十年,但关键时胡宗南却让蒋等大失所望。
  一、前言:1948年一1949年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生长在大陆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从小就从老师和教科书那儿,从文学、电影、戏剧、歌曲、美术、舞蹈等中获知:1949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叫“三座大山”,因为反共反人民、贪污腐败而被人民推翻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外学者分析了更多的原因,例如:“失去民心说”,“人民选择说”,“历史规律说”,“日本和苏联侵略打击国民党说”,“美国责任说”等等,能说到的都说到了。只是最近我又读了几本书和一些文章,中心内容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共内战,有的还披露了一些新的材料,如新解密的蒋介石日记,又让我想起这些问题,再翻看更多的历史资料,思前想后,还是围绕这个主题:国民党在大陆是怎么失败的?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张正隆的新作《枪杆子:1949》,作者曾写过著名的《雪白雪红》,上本书写的是“四野”在东北,新书则是全景写“四野”南下的过程,全书的精华是披露了一些毛泽东的电文以及作者对当年参战者、各级指挥者的口述采访,提供了“四野”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大量生动的细节。我读的第二本书是跟随蒋介石几十年、横跨大陆和台湾两个时代的蒋介石的机要室主任周宏涛的《蒋公与我:见证中华民国关键变局》,该书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是根据作者当年的日记而写成。
  我读的第三本书实际上是一篇长文,作者李黎是台湾女作家,却是台大历史系毕业生。她潜心呆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刚开放不久的蒋中正日记,写下《最是仓惶辞庙时:蒋介石1949年日记》,作者具有敏锐的历史感,文中大量摘抄蒋氏日记,提供了一份非常完整的1949年蒋的心理图录。
  这三本书都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究竟是何原因,造成1949年国民党大厦倾覆,使得中共取国民党而代之,夺取了天下?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是非常全面的,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证据。但是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国民党的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毛泽东在建国后多次说过类似的话:“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将军中间,只有林彪,刘伯承等有数的几个人是军事学校中出来的……不是黄埔军校的洋包子打败了土包子,是土包子打败了洋包子。”应该说,毛泽东说的这番话是事实:在国民党军内,特别是中央军内的中高级指挥官,大多是有文化的。例如,张灵甫就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生,是抗日名将,微信:历史尘封档案。以后却输于中共之手,不仅仅是他,一大批国民党的黄埔生,陆军大学毕业生,也都败于中共之手。例如国民党著名军事将领,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曾入上海大学,系黄埔二期生,1933年留德三年学工兵,通德、英文,善诗律,也是抗日名将,1949年1月亡命于淮海战场。
  相比之下,中共将领大多文化低,多为贫苦农民出身,知识分子担任高级军事将领的极少。而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通文墨,中低级军官大多也有文化,许多人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兵”时投笔从戎,怎么会被没文化的“老粗”打败?共产党确实创造了一项奇迹。
  二、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
  首先从实力对比上讲,国共双方悬殊较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民党军数量有450万,远超过共产党军队;后者只有127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国民党方面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政府军有可起飞的飞机344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240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中共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
  由于国共力量对比悬殊,蒋介石轻视共产党军队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蒋介石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共产党军队的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彭学沛说,共产党的军队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获胜后,蒋介石更不把中共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蒋介石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至于老百姓,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个阶段,普遍将国民党和蒋介石视为“正统”,更没想过国民党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抗战胜利,中国进人“五强”,蒋介石的声望达到顶点,在东北,因长期遭受日本统治,老百姓的“正统观”更为强烈。张正隆的书中引述前福州军区政委江拥辉的回忆说,八路军从山东到东北,“那感觉是天冷,人也冷。有时老百姓也围着你,那是看热闹卖呆的。四平保卫战后北撤,到吉林时又饥又揭.想买点东西吃,路边店铺关得紧紧的,怎么敲门也不开……我们前脚出城,国民党后脚就进城了,老百姓都拥到大街上,有的还挥动着青天白日旗,欢迎国民党”。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在辽宁海城起义,一份调查材料显示,由于受“正统”观念影响,在该师一个有139名士兵的连队,“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有敌意的只有两人”。
  至于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泽东虽然在1944年12月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里愿望。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地方实力派也没想过蒋败毛胜的问题。与蒋介石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如傅作义等在1946年公开批评毛泽东与中共,以此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苦战之后,一致的渴望和平,而毛泽东的路线,却是全面掀起战争,号召人民参战参军,长期战争”,“一年以来,国家就在商谈不断而战乱无已的情况下,胜利的光彩退色了,国际地位降落了,全国人民陷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这个罪恶的责任,谁应该担负呢?”
  1945年后,知识分子对国民党不满,甚至是强烈不满,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也不完全了解或支持中共。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蒋介石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拥护到不满的变化过程。1943年后,随着经济状况恶化及国民党官僚腐败的越演越烈,在大后方高校中,左倾思想逐渐传播,牟宗三担优时局将有巨变,经常与左倾学生争论,甚至担心未来会落于王船山、朱舜水之处境,而唐君毅则认为不至于此。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中间派为数更多。1943年4月4日,蒋介石前往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视察,受到数千学生欢呼,使蒋颇为感动,他在日记中写道:
  彼等亲爱热烈之情景,非可言喻,似有无限感情,而不知如何表现者,平生之乐,惟此而已。
  两年后的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在北平的太和殿会见两万多名大、中学生,又受到热烈欢迎,这可能是他在大陆时代最后一次得到青年的欢呼。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讲话毕,即往场中巡阅,初时学生尚有秋序,余与其中数人握手以后,其他学生皆离队前来,使余受围不能前进,余乃登坛答礼,正向西阶步出时,未下阶,学生又拥挤而上,以后愈挤愈紧,一时乃至不能吐气,侍卫心慌,拥余向外,而愈不能出,余欲立定亦不可得矣!如此拥挤在群众之中,或进或出,局促于一圈之内,足有一小时之久,此为从来所未经历之情景也。青年之热情有如此者,能不为之感奋乎?
  美国学者胡素珊的研究证明,40年代后期,学生“所追求的不是推翻国民党,而只是限制它的权力……他们中间多数人显然不赞成中共统治中国的想法”,她的书中还例举了当时的调查资料:就是到了1948年12月,在学生中,也就只有3 . 7%的人赞成共产党政府,而72%的人赞成组织联合政府。知识分子对蒋介石是有批评也有期待,中间派知识分子占多数。胡适、傅斯年等则是公开同情国民党的,至于其他知识分子,更多抱观望的态度。
  国民党方面虽然知道经八年抗战,中共军力已大为扩充,但是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民党军中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从蒋介石到宋子文,再到国民党中宜部部长,再到领兵的国民党将领,多把中共军队看成是“乌合之众”。
  和高调的国民党相比,这个时期的中共对外十分低调,虽然中共军队在数量上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中共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就是经过八年抗战,生聚教训,中共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1.在1940年“百团大战”后,在继续和日军作战的情况下,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
  2.思想统一,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明确。
  3.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4.经过土改,扩大并强化了中共的社会基础,使得中共军队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使中共扩充了兵力。中共方面的黄克诚也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10万部队就扩大为30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林彪的“四野”,有4000日本人,大多从事医务和技术兵种,从东北一直跟着到了华南。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
  5.没有负担,中共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民党军队则与此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蒋介石在1949年4月30日的日记上写道:“军饷发给现银导致金融枯竭”。
  6,中共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于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7.进入东北后,得到苏军的巨大的支持,包括军火方面的支持,苏军占领下的北朝鲜也给了东北民主联军许多援助和便利,1946年7月后,中共东北局在平壤就设有办事处,在其他四个城镇设分办事处,对外称“平壤利民公司”,由老资格中共党员朱理治任全权代表,仅平壤办事处就有工作人员近百人,专门负责两方的交涉,北朝鲜曾援助东北民主联军两千车皮的军火物资,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1.8万伤病员和家属多次进人北朝鲜避难。
  8.由于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了,为适应和国民党的决战,东北自卫军(后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万毅回忆说,当他在1946年初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他还弄不清楚这运动战应当怎么打,更不曾和装备好、作战能力强的敌人打过仗。在东北打了几仗后,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
  9.中共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因丢失地盘国际舆论会有什么看法。
  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一1946年的骄傲是虚火上升。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都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占了绝对优势。现在看,即便当时中央红军由毛泽东领军,若国内形势不发生变化,中共处境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抗战期间国军打日本侵略军常有重大战果,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军队打中共军队就节节失败了,蒋介石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得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其标志就是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第一篇
共军打败国军的真实历史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
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
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
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
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
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
,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
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
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
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就是叶帅当年积累保存
的战争档案。茅海建是中国近代史专业的,他没时间读解放军的战争档案,他建议我把这
些东西好好地读一读。后来我就到图书馆借这些战争档案看,使我非常震惊,这些东西太
好了。一边读着档案,一边向军事科学院的老同志请教,这些老研究员有两种成分,一种
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老参谋,还有一种是建国后大将元帅的秘书,他们喜欢给我
讲一些故事,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
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
事人口口相传的。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下了决心,不再搞历史地理了,改行做现代史、军
事史。

我最后一次见到谭其骧先生是1990年,他中风前的半年,他到中国科学院开院士增选会议
。我跟他说起我在军事科学院看到的一些东西,谭先生非常激动,当时便站起来说:“你
要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既然导师允许了,我就自己改了专业,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
。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
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
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
中国的1948年》。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
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内容上也是要有所保留。但是我还是希望,凡是在我书中提供
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社会发展和国家开放的情况,也许今后要不
断的修订、补充。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
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
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
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
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
,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
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
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
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
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
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

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
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
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
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
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
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
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
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
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
。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
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
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
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
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
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
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
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把国
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以他
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
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
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犹豫
,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次两
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的因
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
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
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毛泽
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问了
。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里拥
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领袖
。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
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十谈
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缩编
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乔木
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东曾
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年的
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
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
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
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
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五湖
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打赢
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民主
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
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
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

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
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
不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
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
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
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
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
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说是
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
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
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
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
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
、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
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
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
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远见
。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
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
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呢?
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民党
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
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
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
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
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
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
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
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

少。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
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
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
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
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
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
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
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
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
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
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
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
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外交手续。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
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
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
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
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
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想打
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
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打开
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么办
?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裕避
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打下
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夜跑
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五大
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开封
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国军
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打洛
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
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去,
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后蒋
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共产
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
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余力
不足。

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发明
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
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
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
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
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47年
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野战
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大?
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
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有
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让我
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
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
,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
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是拿
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
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
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如果
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都是
俘虏兵。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虏之
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
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下放
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能歧
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
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
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
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
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
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
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
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党怎
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期最
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74师是1947年5月在孟
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组建
成74军, 1948年10月74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灭
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不
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说
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壮
大解放军。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是淮
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

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
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
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
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
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
快吗?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召
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误就
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
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石说
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战斗
部队,他不当回事。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带的
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
、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垛庄
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地乱
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张灵
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就能
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党军
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当地
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用不
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国民
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
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有军
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
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疗设
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伤员
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
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本人
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名单
,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车上
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治病
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士没
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只要
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日本
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
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也需
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当时
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铎写
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建立
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
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当地
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为当
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着。
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家,
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工厂
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来的
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
。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又遣
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国的
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
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的日
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1955
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士,
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化敌
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
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
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
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
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
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
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
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
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
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
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
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
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
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
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
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
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
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
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
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
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
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
,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
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
、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
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一个
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要
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兵上
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样磨
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
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挤兑
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
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
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也就
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
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
——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伪币
进入解放区。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
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古
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
、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东西
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
市”。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49年
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
,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的开
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了。
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海以
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食、
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
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
这些商人。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党的
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产党
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键还
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情报
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政审
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下党
、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央可
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
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谨慎
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甘肃
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西柏坡毛主席住的
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不走
?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党情
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
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就决
定不走,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河,
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好的
。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队一
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天走几十里地在哪儿宿营是可以算
的出来的,也就是必须要找一个有水的村子宿营。毛泽东的小部队昼伏夜行,就可以避开
国民党的飞机侦查,而且电台保持静默,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技侦侦查。还有最重要的一
条是,陕北老乡不会出叛徒,新区的老百姓闹不好就可能出叛徒,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
东是人,不是神,他是经过充分的酝酿考虑才决定在陕北不走。

先说了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下面说说策反。越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在国民党安插的钉子越
是发生作用。当时共产党的情报策反系统有完整的组织,为首的是社会调查部,负责的是
康生和李克农,下面分到各个野战军的政治部里有敌军工作部,是专门打入国民党的内线
;还有城市工作部,专门在城里弄情报的;还有联络部,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送情报的
。这三个组织非常严密。解放军最近编了两套大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络工作史》、《中
国人民解放军敌军工作史》。1946年3月莱芜战役,当时济南的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三个军
与张灵甫南线配合要把陈毅、粟裕包围在沂蒙山区,结果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
党46军军长韩练成跟共产党有关系,他问打起仗来怎么办?我们的联络员就说打起来你就
临阵逃脱。韩练成这一跑不要紧,他的一个军就乱套了,李仙洲的三个军一下就都乱套了
。陈毅他们的主力部队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国民党三个军五万多人全解决了。王耀武听说莱
芜战役的消息以后大骂,他*的五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五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个礼
拜的。到关键时刻给你搅乱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几年轮到王耀武
本人,济南战役打王耀武,我军策反吴化文,吴化文不是王耀武的嫡系,王耀武让他守西
线。王耀武在城里,让吴化文在城外,吴化文说这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嘛。共产党策反吴化
文的老婆,济南战役一打响,他在外围起义了,王耀武外线一下就是一个大缺口,还没有
来得及补这个缺口,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很快就拿下了济南。还有淮海战役开始的时候
,把守运河大路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是地下党,抗战时期就
入党了,就是共产党埋在国民党里的钉子,到这个时候他们俩起义了,一下把运河大路让
开了。粟裕后来给中央写报告,说战机就是四小时。如果何基沣、张克侠不起义,我们在
运河耽误四小时,就没有包围黄百韬的战机了。

甚至在最高层,南京的国防部都有共产党的内线。共产党的情报厉害到什么程度?蒋介石
还没撤退到台湾,我们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到台湾了。当时最大的内线是国民党国防部办公
厅的长官吴石。《老照片》公布过枪毙吴石前的一张照片。当时蒋介石到了台湾,国民党
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我们大量的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台湾了。我看到的攻台准备的资料,
一份是国民党军队驻防台湾一览表,还有一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住址一览表,当年
国民党已经准备再次逃跑了,而且这些情报人员有的都半公开了,做高官的工作,策动起
义,结果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攻台的计划搁浅了。蒋介石反过手来抓共产党,当时中共台
湾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了,供出200多人,吴石这些人都牺牲了。我们的技侦、破译密码
也非常厉害。早在红军时期共产党就有本事破译国民党的密码。后来毛泽东对军委二局的
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时候与他们合影,照片让中军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间,表示毛
泽东对他们的尊重。当时这些破译密码的专家勤奋到什么程度?国民党的密码技术上非常
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即按照汉字的古韵排列,天天变化,为了掌握古韵,总参二局有
一个干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来;还有一个干部为了研究蒋介石国民党军电报,
都是文言文的,他专门研究明清的尺牍。谁说共产党里没有人才?

战争是多方面的较量,但是总的结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写《中国的1948年》就是希望给
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后我会继续修订补充。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网友评论,这本
书史料虽然细致,但是还有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的感觉。大家听了我的讲座之后,你们
说说,我是应该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还是应该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礼?


第二篇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蒋介石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祟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介石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介石重用胡宗南几十年,但关键时胡宗南却让蒋等大失所望。
  一、前言:1948年一1949年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生长在大陆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从小就从老师和教科书那儿,从文学、电影、戏剧、歌曲、美术、舞蹈等中获知:1949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叫“三座大山”,因为反共反人民、贪污腐败而被人民推翻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外学者分析了更多的原因,例如:“失去民心说”,“人民选择说”,“历史规律说”,“日本和苏联侵略打击国民党说”,“美国责任说”等等,能说到的都说到了。只是最近我又读了几本书和一些文章,中心内容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共内战,有的还披露了一些新的材料,如新解密的蒋介石日记,又让我想起这些问题,再翻看更多的历史资料,思前想后,还是围绕这个主题:国民党在大陆是怎么失败的?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张正隆的新作《枪杆子:1949》,作者曾写过著名的《雪白雪红》,上本书写的是“四野”在东北,新书则是全景写“四野”南下的过程,全书的精华是披露了一些毛泽东的电文以及作者对当年参战者、各级指挥者的口述采访,提供了“四野”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大量生动的细节。我读的第二本书是跟随蒋介石几十年、横跨大陆和台湾两个时代的蒋介石的机要室主任周宏涛的《蒋公与我:见证中华民国关键变局》,该书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是根据作者当年的日记而写成。
  我读的第三本书实际上是一篇长文,作者李黎是台湾女作家,却是台大历史系毕业生。她潜心呆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刚开放不久的蒋中正日记,写下《最是仓惶辞庙时:蒋介石1949年日记》,作者具有敏锐的历史感,文中大量摘抄蒋氏日记,提供了一份非常完整的1949年蒋的心理图录。
  这三本书都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究竟是何原因,造成1949年国民党大厦倾覆,使得中共取国民党而代之,夺取了天下?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是非常全面的,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证据。但是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国民党的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毛泽东在建国后多次说过类似的话:“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将军中间,只有林彪,刘伯承等有数的几个人是军事学校中出来的……不是黄埔军校的洋包子打败了土包子,是土包子打败了洋包子。”应该说,毛泽东说的这番话是事实:在国民党军内,特别是中央军内的中高级指挥官,大多是有文化的。例如,张灵甫就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生,是抗日名将,微信:历史尘封档案。以后却输于中共之手,不仅仅是他,一大批国民党的黄埔生,陆军大学毕业生,也都败于中共之手。例如国民党著名军事将领,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曾入上海大学,系黄埔二期生,1933年留德三年学工兵,通德、英文,善诗律,也是抗日名将,1949年1月亡命于淮海战场。
  相比之下,中共将领大多文化低,多为贫苦农民出身,知识分子担任高级军事将领的极少。而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通文墨,中低级军官大多也有文化,许多人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兵”时投笔从戎,怎么会被没文化的“老粗”打败?共产党确实创造了一项奇迹。
  二、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
  首先从实力对比上讲,国共双方悬殊较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民党军数量有450万,远超过共产党军队;后者只有127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国民党方面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政府军有可起飞的飞机344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240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中共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
  由于国共力量对比悬殊,蒋介石轻视共产党军队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蒋介石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共产党军队的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彭学沛说,共产党的军队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获胜后,蒋介石更不把中共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蒋介石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至于老百姓,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个阶段,普遍将国民党和蒋介石视为“正统”,更没想过国民党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抗战胜利,中国进人“五强”,蒋介石的声望达到顶点,在东北,因长期遭受日本统治,老百姓的“正统观”更为强烈。张正隆的书中引述前福州军区政委江拥辉的回忆说,八路军从山东到东北,“那感觉是天冷,人也冷。有时老百姓也围着你,那是看热闹卖呆的。四平保卫战后北撤,到吉林时又饥又揭.想买点东西吃,路边店铺关得紧紧的,怎么敲门也不开……我们前脚出城,国民党后脚就进城了,老百姓都拥到大街上,有的还挥动着青天白日旗,欢迎国民党”。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在辽宁海城起义,一份调查材料显示,由于受“正统”观念影响,在该师一个有139名士兵的连队,“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有敌意的只有两人”。
  至于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泽东虽然在1944年12月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里愿望。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地方实力派也没想过蒋败毛胜的问题。与蒋介石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如傅作义等在1946年公开批评毛泽东与中共,以此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苦战之后,一致的渴望和平,而毛泽东的路线,却是全面掀起战争,号召人民参战参军,长期战争”,“一年以来,国家就在商谈不断而战乱无已的情况下,胜利的光彩退色了,国际地位降落了,全国人民陷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这个罪恶的责任,谁应该担负呢?”
  1945年后,知识分子对国民党不满,甚至是强烈不满,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也不完全了解或支持中共。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蒋介石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拥护到不满的变化过程。1943年后,随着经济状况恶化及国民党官僚腐败的越演越烈,在大后方高校中,左倾思想逐渐传播,牟宗三担优时局将有巨变,经常与左倾学生争论,甚至担心未来会落于王船山、朱舜水之处境,而唐君毅则认为不至于此。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中间派为数更多。1943年4月4日,蒋介石前往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视察,受到数千学生欢呼,使蒋颇为感动,他在日记中写道:
  彼等亲爱热烈之情景,非可言喻,似有无限感情,而不知如何表现者,平生之乐,惟此而已。
  两年后的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在北平的太和殿会见两万多名大、中学生,又受到热烈欢迎,这可能是他在大陆时代最后一次得到青年的欢呼。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讲话毕,即往场中巡阅,初时学生尚有秋序,余与其中数人握手以后,其他学生皆离队前来,使余受围不能前进,余乃登坛答礼,正向西阶步出时,未下阶,学生又拥挤而上,以后愈挤愈紧,一时乃至不能吐气,侍卫心慌,拥余向外,而愈不能出,余欲立定亦不可得矣!如此拥挤在群众之中,或进或出,局促于一圈之内,足有一小时之久,此为从来所未经历之情景也。青年之热情有如此者,能不为之感奋乎?
  美国学者胡素珊的研究证明,40年代后期,学生“所追求的不是推翻国民党,而只是限制它的权力……他们中间多数人显然不赞成中共统治中国的想法”,她的书中还例举了当时的调查资料:就是到了1948年12月,在学生中,也就只有3 . 7%的人赞成共产党政府,而72%的人赞成组织联合政府。知识分子对蒋介石是有批评也有期待,中间派知识分子占多数。胡适、傅斯年等则是公开同情国民党的,至于其他知识分子,更多抱观望的态度。
  国民党方面虽然知道经八年抗战,中共军力已大为扩充,但是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民党军中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从蒋介石到宋子文,再到国民党中宜部部长,再到领兵的国民党将领,多把中共军队看成是“乌合之众”。
  和高调的国民党相比,这个时期的中共对外十分低调,虽然中共军队在数量上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中共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就是经过八年抗战,生聚教训,中共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1.在1940年“百团大战”后,在继续和日军作战的情况下,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
  2.思想统一,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明确。
  3.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4.经过土改,扩大并强化了中共的社会基础,使得中共军队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使中共扩充了兵力。中共方面的黄克诚也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10万部队就扩大为30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林彪的“四野”,有4000日本人,大多从事医务和技术兵种,从东北一直跟着到了华南。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
  5.没有负担,中共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民党军队则与此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蒋介石在1949年4月30日的日记上写道:“军饷发给现银导致金融枯竭”。
  6,中共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于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7.进入东北后,得到苏军的巨大的支持,包括军火方面的支持,苏军占领下的北朝鲜也给了东北民主联军许多援助和便利,1946年7月后,中共东北局在平壤就设有办事处,在其他四个城镇设分办事处,对外称“平壤利民公司”,由老资格中共党员朱理治任全权代表,仅平壤办事处就有工作人员近百人,专门负责两方的交涉,北朝鲜曾援助东北民主联军两千车皮的军火物资,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1.8万伤病员和家属多次进人北朝鲜避难。
  8.由于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了,为适应和国民党的决战,东北自卫军(后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万毅回忆说,当他在1946年初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他还弄不清楚这运动战应当怎么打,更不曾和装备好、作战能力强的敌人打过仗。在东北打了几仗后,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
  9.中共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因丢失地盘国际舆论会有什么看法。
  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一1946年的骄傲是虚火上升。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都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占了绝对优势。现在看,即便当时中央红军由毛泽东领军,若国内形势不发生变化,中共处境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抗战期间国军打日本侵略军常有重大战果,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军队打中共军队就节节失败了,蒋介石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得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其标志就是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胜利者不需要解释,失败者不允许解释。
 三、1947年后,蒋介石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军事军事战略指挥严重混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极度恶化
  1947年,国民党的局势开始严重恶化,即如毛泽东所说的:1946年跟国民党是小打,1947年7月就开始反攻,每月消灭它八个旅,可灵咧!到1948年,逐步打下了石家庄、济南,以后就是三大战役。
  导致国民党由强变弱的关键因素是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致使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不断失败,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套在蒋介石脖子上的致命绳索是他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可是,国民党军队要守护的摊子太大,为反击国民党在东北的进攻,中共军队在关内四面开花,使得国民党军穷于对付,兵力不敷使用,蒋介石为此深为优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持续的战争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国民党军费巨大,军队官兵要发饷,要开饭,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蒋介石的亲信,曾任江西省主席的王陵基说,他的很大任务就是征粮送东北内战战场,不问丰歉,都征到九成以上,由于征粮任务重,江西省田粮处处长被他逼得在吉安跳水。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内战,局势无法平稳,致使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狂涨,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1947年12月25日开始行宪,次年4月举行第一届总统、副总统选举。而在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动员截乱”,但是大选照常进行,南京市内,“各派系你争我斗,立法院内各派系人马为提名副院长事争执不休,好像战争远在天边”。
  蒋介石以军事起家,本应知道军事的重要,可是却在大战硝烟弥漫全国之际,没把军事放第一,相反却把许多精力放在开“国大”,选总统,而此时国内危机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1948年2月,甚至出现“上海同济大学学生击伤市长,舞女结伴捣毁社会局”等事件。蒋介石在2月11日的日记中概叹“经济窘迫,人心动摇,军事失利,环境险恶极矣”。情势既如此恶化,为什么还要举行“国大”,是蒋要虚名?还是要政治合法性,凝聚全国朝野的反共意志?有资料显示,在这个问题上他或许受了冯友兰的影响,1943年,冯友兰给蒋介石写信,劝他要搞民主宪政,不能重蹈前清失败的覆辙,蒋介石阅之落泪,1945年后,蒋果然之。
  蒋介石身为中国最高统治者,对推行民主宪政有兴趣也有意愿,即便是半心半意,这也给中共提供了机会。1945年秋天,毛泽东在重庆通过和蒋介石的几次长谈和近距离的接触,看穿了蒋实际上是“民主无量,独裁无胆”。在重庆,毛泽东对身边的胡乔木说,国民党“实行独裁的劲不大,像灰尘一样可以吹掉的”。  回延安后,毛泽东又说:“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我们是路线清楚而调子很低,并没有马上推翻一党专政。我看,现在是有蒋以来,从未有之弱。兵散了,新闻检查取消了,这是18年来未有之事。说他坚决反革命,不见得。”毛泽东看出蒋和国民党的致命弱点,蒋介石是局中人当然不知此理,当他悟出此道时已经太晚。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其时正内外文困,“东北战局濒临绝望,西北、华北也陷入困境”,物价飞涨,出现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胡秋原说,“上海的物价指数已涨到战前的三百万倍,法币已如废纸”。蒋介石在日记中也提及一石米价已达4000万元(l948年8月14日)。8月15日,王云五主持币制改革,以旧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一元,初始情况不错,胡秋原说:“一时全国人民热忱反应,甚至乡下的老太婆也将所藏金耳环送到银行换取金圆券”,他认为,“这表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所谓“国家还有可恃的人心”。蒋介石日记也称,“一星期下来总共收入一千八百多万美元,仅上海一地就有三百万美元之多;对于人民如此拥护币制改革政策颇感意外与欣慰”。而实行10天后,就收到二千七百万美元。
  但很快金圆券也失败了,是什么原因所导致?按胡秋原的说法,国统区经济的崩溃是由东北战事而引发的,他说:“政府的军费,百分之七十用于东北,每月飞机运送金圆券发饷,次日原机返回上海,换成黄金,再飞东北。”胡秋原是历史亲历者,他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白先勇也是这个看法:首先在东北被困住的国民党四五十万军队,因东北地区偏远,军需补给,消耗惊人。战后国民政府的支出,有65%-70%是用于军事,而军事预算中,东北战争消耗了大半。最后长春等城市被围,只有靠空投救援。1948年当时行政院长翁文灏告诉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说三分之一的国家预算都用到东北去了。
  蒋介石后来总结大陆失败教训时提到,当初“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大陆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蒋介石认为,应将东北问题国际化,借美英力量等来制约苏联和中共。然而,这些都是他的事后话,放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他怎么可能不派军队去接收已沦亡十四年的东北?国民党在东北战局的失败更多是和军事主帅的错误指挥,以及未能及时动员民众、施惠于民众有关,随着中共在东北大搞土改,原先那些抱“正统观”想法的东北民众得到了实际利益,在“保卫土改果实”的口号下,他们积极参军,被源源不断地补充进了“四野”,从而使“四野”在东北获得了对国民党军的压倒性的优势。
  在国统区,由军事失败带动经济崩溃,再引发学潮,如此恶性循环,当时的一般社会大众都感到人心惶惑,“似乎趋于麻木”。刘述先回忆道:那时的知识分子流行看《观察》杂志,舆论普遍僧恶国民党贪污腐败,他那时虽是中学生,也感知国民党的江山将不保。
  金圆券的失败,造成人心大崩溃,但这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的危机,而不是老百姓真的要饿死了,此时银元(“袁大头”)已成为流通货币。当局对一些军、公、教人员还实行实物配给。张正隆的书上引用当年解放军干部的口述资料写道,解放军打下天津,某团驻在一中学教员家,房东“他们早晨油条、豆浆、小菜,中午、晚上大米饭、馒头,炒几个菜,相当于团级干部的小灶”。
  造成如此局面,是何原因呢?当然是因为仗没打好,但是为什么打不好仗呢?
  最重要的是蒋介石得不到民众支持。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成都郊县为美军的“空中堡垒”修9座机场,45万老百姓自带干粮,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人工,几个月就修成了机场,这种场面,谁见之不感动落泪?那个时候,政府对底层普罗没有关怀、照顾,大家也以“抗战第一”多予谅解,但是内战爆发后,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是不愿打仗的。国民党忙于和中共争夺地盘,而共产党赶到前面去了,以土改争取农民支持,国民党为反制中共的土改,也制定了不少条令,诸如:《修订土地法草案》等等,但是全为具文。共军土改对国军冲击巨大,连国民党的文件都称,许多农民接受了“国军是替地方打仗”的说法。1946年12月21日,地政署署长郑震宇呈文行政院,更是直接点明:“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深合于农民之要求,……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为其效命。”台湾名作家王鼎钧回忆,在山东战场,国军将领因老百姓为共军通风报信而气急败坏,有人提到老百姓就咬牙切齿,就是那时情况的一种真实写照。
  国民党政府在内战爆发后,由于缺乏强大的动员能力,始终没能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老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内战,国民党也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戡乱”的解释。虽然国民党政府宜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上海、南京、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随行的蒋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变”。蒋介石在1951年也承认:我们当时的确没有动员。
  国民党在政治上更不行,对美公关很差,美国是支持蒋介石的,但又附加不少条件,美援一旦不来,国民党上下“顿失信心”,精神几乎崩溃。1948年2月18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援蒋5 . 7亿美元财政援助,后修订为其中1 . 2亿美元为军用物资,4月3日获国会通过,但到淮海战役打起来时,美援第一批军火才到中国。而相比较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对美工作做得十分细腻。
  蒋介石对内整饬更不行,在大陆时期,蒋介石从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特别在军队方面的统一,不同军系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冲突更加剧烈。蒋介石一向私心自用,嫡系与非嫡系,划得很清楚,他在1945年3月25日的日记中以蔑视的态度大骂出身彝族的龙云:“龙云之骄横不道,殊非想像所能及,猡猡终身为猡猡,夜郎自大为意中事,无足为奇。”在蒋系内部也矛盾重重,战场上的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已是常态。
  蒋介石感叹国民党不能做到毛泽东的一元化,在被解放军追得东奔西跑的1949年,他在日记里不是骂毛泽东,而是赞毛泽东。1949年6月2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看毛泽东所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颇有益于我也”。他特别欣赏中共善于“检讨、研究、批评、学习、坦白”。说到底,蒋介石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他的对手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介石的大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介石却不能坚持。1948年2月,蒋介石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听之任之。蒋介石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介石也就同意了。
  蒋介石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非常僵硬呆板,他一向喜欢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介石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介石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介石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介石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祟禧等的上述意见,蒋介石完全拒绝。1948年8月7日,他在日记中加以辩驳道:“近日何、白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蒋介石并斥责何应钦与白崇禧互相唱和:“不知负责,不知立信,而反于此时局势严重,人心傍惶之际,意作是想,是诚万料所不及者。”他在日记中还大骂何应钦:“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而其宣传方法完全学习共匪所为,可谓投机取巧尽其能事者矣,惜乎心劳日拙,豪无所得耳,培养二十余年,仍不能成材自立,始终为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城枉费我一生之心血。”
  内战初,蒋介石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蒋介石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 ,“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毫无创意,机械搬用之,前线指挥官就不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怎么能追得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他的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一有机会就讲,不仅师团干部会用,连许多老兵都懂、会用。
写的都是表面文章,根子就没抓住。。。。。讲了半天也没讲清楚为何光头如何从450万败到了台湾岛上,讲了半天还是老生常谈的“共军太狡猾”。
妥妥的私货大全。
这类文章,没意思。
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极大地限制了战场主官的灵活性和能动性,1947年6月,国民党颁定“制定剿匪作战四大守则与六项要目”,也说行动秘密和迅速机动的重要,但是蒋介石却具体布置作战部队是否带重武器装备的问题。邱清泉向蒋报告,因装备太重,行动迟缓,错过战机,蒋介石则训示:“重武器如一时不易留后,亦需编配在一个旅之中,而将其他两个旅完全成为轻装备之机动部队,方能适合目前战役之要求”,蒋介石的指示细密具体到如此程度,很难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蒋介石很少像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粟裕这样的统帅型的将领。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幸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用。淮海战役是关键到“党国”生死存亡之战,蒋介石仍然没有章法,重用的几个人都不行,而且整个国统区日常生活照样运转,不受影响,直至解放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北。毛泽东也在东北换将,但都是为了减少矛盾,以求高度统一,林彪与彭真在一些重大间题上有不同意见,1946年6月16日,毛泽东任命林彪为东北最高军政首长,在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归林彪节制。
  1948年3月25日,蒋在日记中写道:“甚叹今日求一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返观国军将领,“贪婪怯懦,毫无生气”(陈诚语),打起仗来,只顾保存实力,互相推诿,见死不救,临到紧急关头,往往丢下部队,临阵逃遁。1948年7月,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看着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华被解放军包围也不救,致其被解放军消灭,使蒋大为愤怒,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全由于邱清泉违令不进之所致。中原战局从此万分严重,将领自私自保,不能团结互助,而又怕战,毫无出击精神,至此能不叹军事前途之惨暗淡乎?”邱清泉为蒋介石的嫡系,就是见死不救,事后也没事,到了淮海战役时他又故伎重演,黄伯韬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向他求援,邱清泉居然按兵不动,连参谋总长顾祝同亲飞徐州,请他出兵也被拒。
  国民党“军统”头目毛人凤总结辽沈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原因就提到:“高级军政长官擅离职守。当‘匪军’未及抵沈阳时,卫总司令(即卫立煌)即于10月30日飞离沈阳,未服从上级指示作有计划部署,部队因无人指挥军心动摇,自行溃散。又沈阳警备司令胡家骥、市长董文琦、辽宁主席王铁汉等高级将领,身负防守重任.亦竟于30日弃职离去,激起军民怨恨,相率抢劫,全市混乱激起民变。”此等情况在解放军渡江后更加严重,蒋介石愤然道:”无论上海、厦门、广州,每一次撤退,高级将领总是先部下而退,置部下的生死存亡而不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军中的政工部门不起任何作用。国民党军中的政治部从来就是军事主官下的一个幕僚机构,1946年6月,也就是内战爆发之时,在美国的压力下,国民党开始学美军,从军中撤出党部,军委会政治部改为新闻局,另外成立国防部监察局和民事局,将原政治部的职能一分为三。党部退出军队后,政工人员在军中更无地位,普遍被视为“卖狗皮膏药的”,使军队内部更无凝聚力。据王鼎钩回忆,内战后期,国军官兵谈论国军失败,像是谈别人的事,都“幸灾乐祸”,直到大家都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国军貌似强大,内里十分软弱,这当然就是共军的机会,早在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发出《关于成立国军工作部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各分局;军委、大军区、野战军、各纵队、师、旅、团政治部和军分区政治部,都要建立起做国军工作的机构,调选与国军有各种关系的干部,经过训练后,将他们打人国军长期潜伏,交结朋友,用各种途经,对第一线的国军和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进行策反,策动他们实行战场起义。以后的事实证明,这项决策是完全成功的,内战后期,特别在解放军渡江后,国军果然如潮水般地大面积起义、投诚,许多时候,解放军几乎不需打仗,只管收编国军就可以了。
  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蒋介石一直不解,他说,从武器装备到后勤补给,国军样样在先,怎么还是“不能迅速把匪军消灭”,“匪军何以能用劣质装备而已毫无现代训练的部队来击败我们整师整旅的兵力?”蒋介石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责任往下推,只能骂下属。但是怎么骂,还是不同的:蒋的嫡系打败仗.蒋也骂,但和骂李宗仁、白祟禧是不一样的。杜聿明和邱清泉兵败淮海.杜被俘,邱自杀,蒋介石在1949年l月10日,即邱清泉自杀当日写道:“而杜幸明、邱清泉二将领虽作战失败,但其始终听命,奋斗到底,实不愧为革命军人。”
  如此观之,蒋介石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祟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介石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介石重用胡宗南几十年,但关键时胡宗南却让蒋等大失所望。
  至于虚报战功,蒙骗上峰,在国民党军中已是常态,以至于1949年10月25日,国民党军在金门取得几年来第一次胜利,蒋介石还怀疑消息是否有假,因为“前方报案之不实几乎每每如此”。
  几年来,蒋介石主持了许多会议,诸如六省剿共检讨会议,也多次组合军事指挥机关,把绥靖公署改成绥靖区等等。在战略战术方面,先从速战速决,到全面戡乱,再到分区防御,又到总体战(军事、政治、经济),全都无济于事。
  四、国民党军事上的失败和共产党对它的成功的情报渗透有密切关系
  在40年代后期内战环境下,国民党的情报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在战场上的胜负。然而多数论者没有注意到,或不了解,这就是在抗战前国民党反共的大环境下,处于“非法”状态的中共无法向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大规模渗透,钱壮飞等是个别的事例,自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就不再有类似成功的事例了。相反,抗战前,国民党对中共领导机关的渗透和破坏却是经常得手的,到了1933年初,中共中央机关已完全不能在上海立足,只能转移到中央苏区,依靠红军的保护才能生存。1933一1934年,中共中央留在上海的机构——上海中央局又被国民党大破坏,两任中央局书记被捕后都叛变。据“中统”要员万亚刚自述,抗战以前,“中统”在中共内部,上至中央,下至省委机关都有内线“布置”,对中共的动态了如指掌。
  中共情报工作获得全面转机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于国共合作,实现了中共合法化,从而给中共的情报工作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用蒋介石的话说,中共从此获得了“渗透、潜伏、发展蔓延的大好机会”。
  抗战军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对共产党确实比较亲密和友善,“中统”原来是全部对付中共的,但在抗战后,“中统”将对共产党的工作压缩为一科,只有五六个工作人员,原来专事反共的一些前中共“转向”人员,如中共六大中央委员余飞、王云程、袁家墉、汪浩等,都允许其离开各奔前程。1939年后国民党开始全面反共,是受了张浩《党的建设》小册子的刺激,以及由敌后八路军的发展、扩张而带来的两党关系的摩擦。但是国民党的“反共”、“限共”又受到苏联、英美和国内社会舆论的相当的牵制。
  于是,1938一1939年,就成为中共向国民党党政军大渗透的时期,由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叶剑英等操盘和布局,将张露苹、熊向晖、王超北、沈安娜等一批情报人员,打人到国民党党政军系统,长期潜伏。
  周恩来、董必武等在重庆建立了一系列情报关系,重点针对国民党党军政大员和国民党的耍害部门,以及在渝的英美人员,对地方实力派,对文化界人士、工商界人士,也积极做统战和情报收集的工作,总之兰教九流,全面撤网。这些人中有“东北总会”的阎宝航、白崇禧的秘书谢和庚,以及黄慕兰、董竹君等等。
  中共还对一些意欲回头的原脱党人员和前“转变”人员进行思想和感情感化,让他们重新为党做工作,但是一般不给党员名分。1943年延安指示中共西安情报处:“为要(了)开展情报工作,必须大胆放手地吸收各种各界人员,这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你处工作干部中,无论曾脱离过党或自首叛变过党,或是特务,只要他愿意为我党工作,均可使用”。中共西安情报处庞智(王超北)系统下的中统陕西站主任李茂堂,是前“转变人员”,李1926年参加中共,1935年被捕,次年自首,后加入“中统”,从1941年开始就为中共做情报工作,直到1945年功月后才作为特例,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人党,并由康生代表中央,当着王超白和李茂堂的面,任命王超北为“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处长,李茂堂为副处长。争取李茂堂为党工作,对保卫陕甘宁边区有重要意义,因为他有资格出席由胡宗南亲自主持的极机密的、出席者均须化名的“党政军警宪特联席会议”,李茂堂将每次的会议记录“都按期交给西情处”,“最重要的是,他曾把中统的电报密码告诉我党中央,中央因此破译了许多敌人的重要军事情报”。
  为什么抗战爆发前,在国民党的要害部门发展中共情报人员很不顺利,但在1938年后,有许多人不为名利,为中共做事呢?我分析有下列原因:
  1.中共有抗日的形象,平型关之战影响巨大,国统区有许多人敬慕八路军; 2.中共有廉洁和奋斗形象,而国民党有浓厚官僚气,抗战中期后腐败严重,很多人转而钦慕中共;3.中共有民主形象,特别是新民主主义一改苏俄式的色彩.国民党“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引起许多人的反感,中共反而显出吸引力;4.中共有平民形象,在根据地实施了一些社会改革,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满足了社会上普迫存在的同情、关怀底层普罗的民粹情绪;5,原投降叛变的中共人员,只是因怕死而叛变,脑中的左翼思想却很难清除,加之在国民党内不受重用,他们对过去行为产生歉疚感,转而想为党做贡献以赎前错;6.地方实力派害怕蒋介石以“抗日”为名兼并自己,他们要联共以制蒋。
  而这一切在1937年前是不存在的,或是不明显的,中共在抗战后高举的民主和民生这两面旗帜,让中共站在了制高点,吸引了不少人。
  从技术层面而言,国民党也是比较容易渗透的,国民党是一个外表西化、内里非常“中国化”的党,微信:历史尘封档案。早年号称学苏俄,但始终学不会,国民党的“中国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施政、办事十分“人情化”,蒋给其部下,也是其黄埔的学生的电报,多称对方为“弟”就是一例。国民党的组织非常松垮,军队虽有政工部门,但形同虚设,发挥作用十分有限,只要一人在军中任要职或带兵,他的同乡,同学、七叔八侄皆可引人军中。如此情况下,国民党的情报和机要部门就如大门洞开,中共地下人员渗人极为便利。
  1988年,杨尚昆在纪念李克农的一篇文章中说:
  为配合解放战争在全粤的胜利,我情工人员深入到国民党的机密决策指导机关内,及时准确地供给了党中夹和军委及各地区战略性和动向性的重要军事情报,为党中央和毛主庸研究战局,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提供了主要依据,使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对敌人的主要情况了如指掌,始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杨尚昆所言极是,事实也正是如此,甚至蒋介石的身边也有中共情报人员:沈安娜从1938年就潜伏在蒋的身边,一直到1949年才安全脱身。
  据长期担任蒋介石医官的熊丸在其口述历史透露:“我记得那时总统在黄埔路官邸设地图室,地图室三巨头是总统、周菊村与刘斐(为章),三人在南京指挥徐蚌会战。但刘为章本身正是个中共特工,以致我方作战命令共方完全知晓,自然我军每战必败。那时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蒋先生下的命令共方都知道……后来大家都认为刘为章十分可疑,蒋先生却都听不进去,也没人敢直接告诉蒋先生,故直到最后证实这点时,蒋先生连想都没想到。”
  刘为章即刘斐,建国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据郭汝瑰说,情报人员多为单线联系,他本和刘斐关系很坏,只要刘斐有建议,他必反对,后党组织派人带话给他,叫他注意搞好和刘斐的关系.不要被敌利用,他才意识到刘斐也是在为共产党工作。
  郭汝瑰身居国防部三厅厅长的要职,深受蒋介石和陈诚的重用,抗战后期就萌生归队意识(郭原为大革命时期党员,1927年国民党“清共”后脱党),曾几次秘密和中共情报工作首脑之一的董必武见面,要求去延安,董必武要他为党提供机密情报,作为党对其的考验。郭汝瑰在淮海战役刚打响的关键时刻,以九份绝密情报带出交给联系人,希望尽速交给解放军,因交接情报的渠道不畅,联系人被抓,情报被毁,郭汝瑰未及暴露。郭汝瑰后在宜宾率七十四军起义,即向李大章提出人党要求,李回答:阶级队伍,谈何容易。建国后论功行赏,郭汝瑰虽名气大,但未起决定性作用,并非如台湾国民党方面认为的,是导致党国崩溃的“罪魁祸首”,所以郭汝瑰只任南京军事学院普通教员.郭汝瑰写信给董必武要求人党,董回信要他接受组织的长期考验,1957年郭汝瑰还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而遭逮捕,直到1980年,历经35年的考验,才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所以说---站错立场,知识越多越反动,当然为了给伟人抹黑,春天只宣扬后半句
很简单,现在有百姓家里还挂着毛主席像求平安,但是有挂控一格和孙大炮的吗,现在可没人逼迫哦,老百姓有自己的最朴素的判断,靠私活忽悠可没用
还是看得太表面了,果然屁股决定脑袋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仗打赢了就是硬道理······
 现在有资料显示,前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在抗战中就曾和中共方面有秘密接触,在1947年卫立煌从法国回国之际,也曾和中共沟通,表示“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1948年1月,卫立煌就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后,还急电巴黎,将其老友汪德昭召回国内,让汪担任他的秘书处长,以便和解放军取得直接联系。
  1948年3月后,东北战事已十分危急,蒋介石“急令卫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至锦州,阻止解放军入关,必要时可放弃吉林、长春,甚至将东北全部兵力退守华北。但卫立煌以解放军已占领锦州沈阳间的要隘沟帮子、国民党驻沈部队须经相当时期的整补方能投人战斗为由,拒绝了蒋的命令”。“1948年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他决心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但卫根本不同意,阳奉阴违使事情不了了之”。
  在国民党军队中位居要职,却为共产党做事的,还有一位是韩炼成。他于1942年加入中共情报系统,1947年2月莱芜战役时,在中共联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华东野战军前线部队的一个师部。韩炼成本拟率四十六师战场起义,由于他的僚属多系白崇禧的亲信,条件还不成熟。中共联络人员按照陈毅司令员的指示精神,劝告韩炼成突围时,秘密离开部队,退出战场,使所部自溃。这个建议被韩炼成接受了。果然在华东野战部队发起总攻后,韩炼成离队使其率领的四十六师失去指挥,造成七十四军长李仙洲被俘及李部五六万余人被歼灭,韩浚等21名将级军官被俘。事后韩炼成又谢辞陈毅的挽留,表示愿回南京继续为中共工作,陈毅经请示周恩来同意后,与韩炼成串联,编好说辞,让他假装败仗后只身逃脱。为保障韩炼成的安全,陈毅下令,被俘的四十六军营级以上军官一个也不能释放。韩炼成由共方情报人员陪同并在其身边掩护,利用曾在中原大战时救蒋介石一命的特殊关系,再度潜回南京到蒋介石的身边工作,复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蒋介石举行军事会议,研究战局,甚至飞赴各个战场,韩炼成常在随行之列。送蒋介石看的战报要经韩炼成之手,蒋介石批出的命令也先经韩炼成过目。韩炼成将刺探到大量情报送往上海交中共地下党接头人员,并利用其在蒋介石身边的作用,有意误导国民党的剿共战争。
  蒋介石用人有强烈的主观性,他对一些和自己有渊源的人,往往“用人不疑”,蒋介石的这个特点被周恩来、董必武等抓住,特别为他和他所重用的部属胡宗南等量身定做了一些情报人员,派在他的身边。这些人虽有国民党情洽人员的多次举报,蒋介石和胡宗南等对彼等的信任仍不改变。例如:在韩炼成被解放军派回南京后,莱芜战役被俘的国军整编第四十六师一个受伤团长也逃回南京治伤,对韩有所怀疑;华东野战军有个干部叛变,都谈到韩炼成在莱芜战役中的反常表现,从而引起国民党特务机关和军事高层注意。中统局长叶秀峰也对韩炼成旁敲侧击,甚至杜聿明向蒋介石密报,说韩有“通共”的嫌疑,但是蒋介石都未听进去,只是在1948年4月改派韩任甘肃省保安司令。1948年10月,何应钦确切掌握了韩炼成在莱芜战场“通共”的情报,调韩炼成回南京,准备向他下手。韩炼成在友人的帮助和地下党的掩护下,利用国民党上层各派系的矛盾,取道香港秘密北上,于1949年1月辗转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受到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的单独接见。毛泽东对韩炼成说:“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解放军,也调动得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哪!”
  正是因为有了韩炼成、刘斐等潜伏在国民党核心部门,为中共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至于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等,都是带兵的重要将领,他们和解放军里应外合,一到关键时刻,或阵前起义.或诱国军进人共军包围圈.蒋介石焉能不败?
  五、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大厦将倾,蒋介石就是尽人事却无力“补天”了
  1948年国民党的军事失败是决定性的,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虽还有半壁河山,也得到世界各国承认,但是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中共胜利大局已定。
  1949年1月21日,蒋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迫宣布“引退”,他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写道:“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我国民//主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已放弃崩溃,在此新旧交接紧要危急之刻。而所恃以建国救民之基本条件,完全失去,焉得不为之失败!”
  民国将亡,人心已散,大势已去,蒋介石最恨谁呢?不是恨毛泽东,而是一恨美国,二恨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责美国袖手旁观,不救他。1949年l月3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苏俄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美国马歇尔),“美必后侮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
  蒋介石自欺欺人地认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z共就不会获胜,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骂:“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忘恩负义”,1948年9月25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战局逆转,情势不利之际,一般高级将领往往乘机争取,挟匪要胁,如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者,每月要求武汉市私筹一千万金元,由某个人支配应用,不令中央知云也。时局稍变则叵测之徒即起异心。”3月7日,又大骂李、白:“革命纪律与党德全为李宗仁等扫地殆尽,白逆之罪恶更大”。到该年底,蒋介石设局以阁揆之位诱白祟禧去台,还派人携其信函及金砖去海口慰问白崇禧及部下,白崇禧派李品仙先去台摸底,李被蒋的假象菠骗,白崇潜遂在1949年12月30日从海口飞台湾,从此没离开台岛一步,以后在台的十多年一直受到保密局特务的监控。
  蒋介石下野后隐息于奉化,遥控各地,最关键的事,还是细密安排布局。早在1948年12月底就任命陈诚为台省最高负责人,统领三军,俾使白己和“党国”保有一后方基地。蒋对空军,更是亲自部署,在溪口多次密见空军司令王叔铭,更指令陈诚,对撤退来台的空军及其眷属,应特别协助安置,如有必要,经费可先津贴,准予报销。此举极为重要,当“两航”宣布在香港起义后,国民党能用上的就是军机,若没有军机往返台北和大陆,不知有多少国民党军政大员要落人解放军之手。
  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打过长江,攻下南京,5月23日占领上海后,国民党已没兵可打了,中共占绝对优势,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将失信心,兵无斗志”,兵败如山倒。毛//东最清楚,把国民/党军队吃掉,天下就拿到了。毛泽东原以为用五年时间打败国民党,是从1946年7月算起,但到1948年11月,毛泽东看到新形势了,就改说: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但到了国民党那里,毛泽东的“五年说”在国民党内部盛传就成为中共预定以五年时间夺取全国,他们以这句话做救生圈,侥幸以为还有两三年时间,让国民党“从容做好充分准备”,但实际上,“大家对军事都缺乏信心,各人做各人的打算”。
  解放军渡江后,“四野”南下,直扑华中、华南;“二野”大踏步包抄大西南。国民党军队只剩下两个主力军团:
  1.白崇禧还有5个军团,约25万人,占据着湖北和广西; 2.胡宗南集团,占据川、陕、康等地,下辖3个兵团,共12个军,总兵力40万。
  白崇禧部号称善战,特别善于打山地战,林彪以“四野”90多万对付白祟禧部。毛泽东说;“白匪本钱小,极机灵”。毛在1949年9月9尽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白崇禧有实力,毛泽/东看重他,对其尽量争取,毛泽东对白祟禧派去特使,也是前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长期在桂系和共产党之间协调沟通的刘仲容说,白建生很喜欢带军队,他的广西部队只有十来万人,将来和谈成功建立国防军,我们可以请他继续带兵,让他指挥30万军队,人尽其才嘛。毛泽东甚至说,我们过江后……只要白不出击,我们三年不进广西,好不好?
  至于湖南的程潜,有号召力却无实力,毛泽/东给林彪等的电报中说,“可考虑予程潜以高级名义,例如南方招抚使之类”,熟读史书的毛泽/东顺手拈来一个古代官职,用于对他当年从军时的老长官搞统战,但在对部下的电报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程潜、陈明仁“就范”。毛泽/东两手并用,很快实现了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从背后给了白崇禧沉重一击。
  毛泽东指示用大迂回,包抄白祟禧的后方广西的战略战术来消灭白部。1949年9月,“四野”在衡宝战役中消灭白部精锐第七、四十八军的4个师,约4 . 7万多人,极大挫败白崇禧部的锐气,使白崇禧退出湘西、湘南,切断了白崇禧集团主力退往云、贵的道路。随后,“四野”寻机在广西消灭了白崇禧的主力,白崇禧残军逃往海南岛,两万多家属在钦州被解放军截住,而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逃难到那儿的一千多家属被当地村民剥去衣物,裸着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片哭嚎声。白祟禧和蒋介石虽然矛盾甚深,最后还是归去台湾,白祟禧没有相信毛泽//东所说的,“三年不进广西”的口头承诺。
  胡宗南部则由“二野”的刘伯承、邓小平解决。毛泽//东鉴于胡宗南重点防守秦岭,下令以大迂回,从贵州、川东南人川,以断其南逃之路。1949年11月,胡宗南已开始南撤,进入川北。蒋介石一向偏爱胡宗南,在1948一1949年,曾亲笔写信给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请王为他本人帮忙,把胡宗南部的缺额补齐,王陵基无奈,只得将其好不容易强征的、准备留给自己保命的保安团共8万人送给胡宗南。蒋介石多年重用胡宗南,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介石当作统帅用。1943年,陈立夫去西安劝他突袭延安,“建不世之功”,胡宗南未敢。当然,胡宗南即便敢偷袭延安,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身边的熊向晖肯定会提前把消息密报给延安。
  从解放军渡江后的1949年4一12月,蒋介石奔波各地,部署军防,举大要者,有东南防卫计划,广州保卫战,还有西南保卫战,说起来轰轰烈烈,其实也就是尽人事而已。1949年4月24日,陈诚拟“我军今后作战计划”,提出国军以持久战为目的,将确保广州和重庆两大陪都,沿浙赣路和湘桂路及其以南地区准备第二抵抗地带,但此时国民党军已是“兵败如山倒”,任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了。
  蒋介石还向白祟禧提出他的防守西南的计划:调胡宗南从陕西后撤人川北,以宋希濂部护卫川东,调华中的黄杰增援贵州,使川黔与两广联系起来,再使张淦兵团、徐启明兵团、鲁道源兵团肩顾湘南和粤北,调驻海南的刘安棋兵团的两个师到广州驻防。蒋介石的这个方案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1949年6月,阎锡山内阁成立前,专程赴台向蒋介石请教,蒋指示:“军事方面,东区沿海以舟山、台湾、琼州、长山四群岛为基地,向沿海各省发展;西区以甘肃、青海、四川、西康、云南、西藏为基地,向中原发展”。在解放军大举进攻之际,蒋介石说不出来什么具体对策,却空谈发展,述孔迂阔,完全不切实际。
  进人10月,大陆河山已大半易手,10月12日“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重庆,11月14日,蒋介石亲临重庆坐镇指挥,蒋口称保卫大西南,却让阎锡山内阁财政部长徐堪从台北直飞成都,提走了四川省银行的仅有的周转资金80万银元。此时蒋介石已众叛亲离,手下都做叛蒋起义的准备,蒋介石心中全知。11月28日解放军逼近重庆郊区,蒋介石与其子蒋经国巡视重庆市区,当天日记记载:沿途车辆梗塞,宪警已无法维持秩序,一般民众更焦急仿徨,令人不忍卒睹。同日,解放军攻抵南温泉,蒋不得已决赴机场宿营,“此时山洞林园前,汽车拥挤,路不通行,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蒋介石抵机场后,即登“中美号”上夜宿。第二天一早,“中美号”专机自白市驿机场起飞时,与解放军相距仅20里。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之前,10万银元因送不上飞机而留在重庆白市驿机场送给了解放军。连陈立夫、谷正纲等一批部//长,也抢不上飞机,而是坐卡车逃到成都的,差一点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1949年12月l一10日,是蒋介石一生在大陆的最后10天。王陵基每天见蒋介石几次,蒋总是讳莫如深,听不出他一点口气,他身边的亲信也闭口不谈,王陵基只是每天见着蒋介石对着军事地图发呆。
  蒋介石在成都,指令他的专机成员不准下机,随时准备逃跑,新近披露的蒋介石的日记提到,文武官员要他尽早离蓉去台,而蒋之所以多留在成都四五天,乃是“为了掩护胡宗南部队的集中”,但因卢汉、邓锡侯和刘文辉起义,微信:历史尘封档案。他对胡宗南的掩护作用已失,他才飞返回台。12月10日下午2点,蒋介石自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往台北。从此没再踏上故土一步,也是应了那句著名的诗词:“别时容易见时难,无限江山!”
vv19801981 发表于 2015-2-9 15:04
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极大地限制了战场主官的灵活性和能动性,1947年6月,国民党颁定“制定剿匪作战四大守 ...
郭汝瑰的功劳很大,要不怎会以副兵团级待遇离休
高华确实是屁股有问题。
刘统应该不算是吧。
寒江毒钓 发表于 2015-2-9 20:04
高华确实是屁股有问题。
刘统应该不算是吧。
未必,谁都不是神仙,GMD和TG建立的初衷都是要救中国,一个取得政权后迅速腐化堕落了,TG虽然一路犯了不少错误但救中国的初衷可是实实在在实现了,炮党连个台湾都守不住绿茶婊都干不过,给TG提鞋都不配。
腐败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政府不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府
前者明显靠谱一些,如果全信后者的,合着国民党失败是老蒋一个人的责任?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得失,是事业成败的基础。
共产党可以不管老百姓?
行,革命根据地姑且算是这样,让他讲讲抗日根据地怎么回事

耶格尔 发表于 2015-2-9 22:33
前者明显靠谱一些,如果全信后者的,合着国民党失败是老蒋一个人的责任?


党国失去大陆政权的根源原因,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四·一二清党”清掉了党国九成九人才,其中宣传部长和国军政治部主任被迫害逃亡,造成党国最大两次人才损失。
党国败亡,始于“四·一二清党”。
耶格尔 发表于 2015-2-9 22:33
前者明显靠谱一些,如果全信后者的,合着国民党失败是老蒋一个人的责任?


党国失去大陆政权的根源原因,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四·一二清党”清掉了党国九成九人才,其中宣传部长和国军政治部主任被迫害逃亡,造成党国最大两次人才损失。
党国败亡,始于“四·一二清党”。
第一篇还不错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很简单,因为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里出了个毛泽东呀.
当然,没有共产党,国民党也终究会失败.老蒋一死,四分五裂,象当今台湾一样.
国民党会失败,主要他的根子就是烂的.
讨薪啊讨薪
呀咩喋……噢吔 发表于 2015-2-9 23:39
党国失去大陆政权的根源原因,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四·一二清党”清掉了党国九成九人才, ...
党国败亡,始于常校长彻底投进了美帝的怀抱,惹毛了老毛子!
常校长的确战略很差,他以为卖掉了外蒙古,就可以让老毛子收手,嘿嘿,斯大帝打脸,PIAPIA的!
呀咩喋……噢吔 发表于 2015-2-9 23:39
党国失去大陆政权的根源原因,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四·一二清党”清掉了党国九成九人才, ...
一次由拖欠工资并且企图杀害被拖欠工资员工而引发的阶级革命
还是看得太表面了,果然屁股决定脑袋
文中多次出现“微信:历史尘封档案”广告!这样来源就清楚了!绝对的屁股决定脑袋!
我倒觉得高华的分析更细致具体一些,刘统的材料有些片面,把一些时下的“真相”党喜欢的材料也拿出来笼统的说,反而容易造成误解。当然高华的只讲了蒋的问题,没有系统全局的谈国民党整个体系的失败,这是个缺憾。
炮党及果军失败的原因,总结起来就两个字——腐败,不然就不可能出现共军不发军饷,甚至有段时间还要自备干粮都干,而果军银元刺激都没用的情况了。
腐败不等于谁谁贪污了点钱那么简单,贪钱这在腐败行为中都是最轻一类。
私货不是一般的多,都不知道从哪开始吐槽

我来讲下进几年看了一些资料后总结的几点原因
一,国民党组织松散,完全无主义可言,清党之后整个国民党再无主义思想,加入国民党如儿戏,无要求无标准地主也好,地方军阀土匪也好,想入就入,而且国民党在整个政权中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各地的党部无实权,基层党部都是吃干饭没事可管。

二军队抓壮丁不把壮丁当人,运壮丁死人随便就百分之几十,打仗的时候更不把人当人,战前的德械师随便打光就打光,完全没感觉,也不总结经验,死了人就往上再填。这样不把人当人谁能真心卖命。

三因为党无主义无组织所以吸收了大量的地方军阀,完全不一心加上老蒋分别对待各种歧视最后打仗有异心也是正常

四 腐败都玩出花了对农民各种苛捐杂税,对城市市民45年法币换汪伪票洗劫了刚刚解放的国统区百姓,让重庆的要员们大发横财,48年再来个金元券,直接把市民手中的一点金银也洗劫了,城里的乡下的都被洗劫一空了不倒台才是没天理
jumin 发表于 2015-2-9 15:07
很简单,现在有百姓家里还挂着毛主席像求平安,但是有挂控一格和孙大炮的吗,现在可没人逼迫哦,老百姓有自 ...
其实不简单。
挂毛主席像的,都是经过了逼迫年代的,当年的恐怖早已深入人心。他们表达的不仅是敬仰,更是臣服。
个人观点, 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 最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唯一的原因, 就是"美国没有全力支持他"

其他一切原因, 比如军事上的失败, 派系分裂, 财政崩溃, 情报战线上的失败, 没有抓到人心, 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贪污腐败, 行政效率底下, 有人不查等等, 都是次要原因.

为什么?

有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例子, 北边的李承晚, 相比蒋介石, 李承晚有什么优势?
李承晚一个外来户,
李承晚一个长居夏威夷的教书匠, 手下没有铁杆的班底(蒋还有黄埔系),
李承晚军队也没有整训(李承晚底下都是一些治安部队, 三次战役以后才有真正的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
李承晚被金日成打的最后只剩下釜山, 一个只剩下釜山的苟延残喘的政权, 他能有多少财政能力, 他能有多少人心, 他能有多少行政效率?

但是, 没有关系, 只要美国完全的支持他, 一切都不是问题, 什么丢失的地盘, 丢盔的溃兵, 财政上的赤字, 人心丢失, 统统我帮你摆平, 足球比赛最后加时赛0:10都不怕, 我都可以帮你摆平



当然, 如果问"那为什么美国不支持蒋介石", 这又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郭汝瑰的功劳很大,要不怎会以副兵团级待遇离休
那是80年代的事了,之前哪有那个待遇。
后者屁股太歪不说,前者也有些莫名其妙的观点,例如什么“国民党比我们更困难”能给理解成政府方面要干的事情很多,真是不得了,合着我们在野还占了大便宜??这是什么思想,根本要不得嘛。

另外,我们确实机动灵活,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我觉得不宜过分强调。战争是要花钱的,更准确地说是要消耗资源的,要是总在我方地盘作战,内线能歼敌又如何?根据地被破坏了,粮食弹药、兵源补充迟早会成问题。战争的头一两年,我们整个局面,从西北到山东,总的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太长,留名慢慢看
个人观点, 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 最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唯一的原因, 就是"美国没有全力支持他"

其 ...
王师不挂掉百八十万你不高兴是吧。
其实不简单。
挂毛主席像的,都是经过了逼迫年代的,当年的恐怖早已深入人心。他们表达的不仅是敬仰,更 ...
那很多汽车,尤其是运营车辆上挂主席像保平安也是臣服?
感觉就是把台湾的国语翻译成普通话的研究成果
呀咩喋……噢吔 发表于 2015-2-9 23:39
党国失去大陆政权的根源原因,是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四·一二清党”清掉了党国九成九人才, ...
说得好。后面老将也知道腐败,也知道内线,但不敢大规模清理了,因为真没人用了。
原因很多   最大的原因是那次人类史上最大的超级通货膨胀  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另人滑稽的是  KMT居然还嘲笑TB治理经济的能力       一个搞出了人类史上最大的通货膨胀的主儿  居然还有脸嘲笑别人       真是不要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