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型与大湖型-浅谈自主生产、自主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40:12


  许多人都知道运十是我国大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型号,它没有获得成功,却不清楚大湖型是个什么东西。大湖型是我国按照国际规范研制并生产的第一个大型船舶(长城号散货轮),成功出口到国际市场(香港当时在英国控制之下)上创汇1000多万美元。
  故事还得回到80年代初,经历十年的浩劫,国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还有重重阻力。而国家能够投入经济发展建设的资金十分匮乏,不仅航空工业几十万人等着吃饭,船舶工业的几十万人也等着吃饭。邓先生和其他同志通过旅游局、新华社等同志联系到了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包兆龙和包玉刚,希望他们购买中国大陆生产的船舶,作为向外出口的一个突破口。为了推销成功,华先生和叶先生、邓先生都接见了包玉刚,而且邓先生前前后后与包玉刚接见了10多次,与其合影,作为中央领导为发展经济找到突破口费尽了心力。1980年5月15日与香港世界船王包玉刚之弟、联成航运公司主席包玉星签订了2.7万吨散货船长城号的建造合同(包玉星将原本打算在日本订购的两艘散货船改在国内建造,看看人家是怎么爱国的)。香港市场的打开,架起了中国船舶工业通向世界的桥梁。而在1980~1982年,我国签订了77艘出口船合同,给处于困境的船舶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打进国际市场的目标。而运十飞机首飞后,国产发动机进展缓慢,又无法从西方国家进口到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找不到明确的订货客户。
  所以,在资金紧张、外汇储备不足的时代,果断把精力和重点投入到能够带动就业实现创汇的船舶行业上来,决策是正确的。至于航空工业,要怪就只能怪自己,谁叫自己拿不出合格的产品呢。只要能拿出合格产品,中央领导一定会出面向客户推销,义不容辞。
  对比大飞机和大轮船,他们的失败和成功,有如下原因:

  1、大飞机的机制错误,大飞机的研制和生产还是原始的大会战,全国抽调人员。而大轮船的建设更接近于企业制度。
“1970年11月18日:市会战组提出要以“大批判”开路,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根据这一要求,5703厂陆续派了一批技术工人和干部到设计组工作。 1970年11月22日:熊焰、马凤山二同志到上海负责708工程设计组的领导工作后,向部、院写了情况汇报,请部、院迅速支援工程设计人员,并安排工程需要的试验风洞。报告谈及11月14日5703厂召开全厂大会,动员708工程会战,全厂大会上提出次年10月1日以前飞机要上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鼓励中国船舶工业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从单一的面向国内、军工为主改为参与世界竞争、军民兼顾的指示,对中国船舶工业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柴树藩提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设想。这意味着作为国务院管理部门的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将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当时对于从政府的管理部门转变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很多人不习惯。但柴树藩坚持以科学论证为基础进行改革。他向中央建议,把行政部门改为企业性经济组织,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尝试,通过实践和探索,闯出一条新路子。1982年,原六机部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所属的修造船企事业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柴树藩出任董事长,中国船舶工业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关键的动力装置,大飞机的发动机无法进口,只能测绘仿制,遥遥无期。而大轮船的柴油机可以从欧洲进口并许可生产。
“1970年9月18日:三机部向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从巴进口JT3D─3B发动机附件的报告》。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一台JT3D─3B发动机,正在420厂测绘,计划在1971年上半年试制成功。该机准备用于轰6和上海研制的旅客机上。进口时只有一套附件,不能满足测绘和试制的要求,拟再从巴进口部份附件。 ”
“1978年,柴树藩主张重启与苏尔寿的合作。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仍有“左”的思想干扰。为解放思想,柴树藩做了大量耐心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说服大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是要借助一切人类文明,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快地发展自己。柴树藩力排众议,不仅恢复了与苏尔寿公司的合作,还引进了丹麦、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一系列柴油机和其他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使我国船用设备制造业迅速改变了面貌,跟上了世界的发展,至今仍使中国船舶工业受益无穷。”


  3、大飞机载客,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而轮船运货,出了故障可以停在大海上救援,风险相比要小一些。


  4、船舶行业的员工工作责任心和努力超过了航空工业。船舶行业的长城号货轮面对的是国外客户,限期交船,压力在,人努力,船造成功。而航空工业的运十,乱定指标,材料浪费,坐等国家拨钱,拖时间自己搞黄了。
“1973年10月19日:冶金部向国家计委提出《关于大型客机用铝材安排研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报告》。冶金部和三机部于9月份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研制大型客机所需铝材的技术交底座谈会。会上上海方面介绍了目前飞机设计进展和对铝材的要求。冶金部对提出需要研制的423项铝材和三种仿美超高强度铝合金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大型客机所需的一部份关键铝材,国内还不具备研制和生产条件。具体项目如下:1. 变截面板材10项,仅能试制1项;2. 预拉伸铝合金板33项,可安排试制8项。其它25项因目前设备条件限制无法拉制;3. 非标准铝合金板材11项,可试制10项;4. 非标准铝型材2238项,模锻件、自由锻件131项,除少数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过高的,大部份可试制;5. 三种仿美超高强度新合金,可安排试制;新合金要求34个检验项目,三机部当时仅能测14项,如研制需进口测试仪器设备。大型客机所需铝材的研制费约需1,600万元。”
“根据合同规定,船厂必须要在18个月内交船。否则,每超1天,就要罚款4500美元,超期150天,船东就可以弃船,一切经济损失由卖方赔偿。时间紧迫,船厂必须争分夺秒。面对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造的船舶,大连造船厂也面临着规范不熟悉、质量要求高、交工期限短等一系列困难。开工没有回头箭。紧张和繁忙之中,船厂里已经没有了黑夜。夜深人静时,技术部门制图室的灯光还亮着,车间里制造分段的工人们手里的焊光依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全厂职工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对照新规范提出问题380多条,并针对每个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为了确保按合同期限交船,计划科编制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技术准备进度日程表。”


  结论:中央领导一贯支持自主生产、自主创新。前提这些厂、所、公司能拿得出优质的产品。如果连合格产品拿不出来,要人帮忙推销或采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并不存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现实是“造的是不合格不安全的、不能按期交付,逼着领导只能去买外国的”。
  如果你在船舶行业工作,一定要感谢邓先生,没有他低声下气的求着包玉刚造的第一艘船,就没有你今天的工作,也没有现在的中国造船吨位世界第一。如果你在航空工业工作,也不要埋怨领导不批钱,不仅三十年前的运十拖沓无期,现在ARJ21也不断超期,先问问你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了吗?




  许多人都知道运十是我国大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型号,它没有获得成功,却不清楚大湖型是个什么东西。大湖型是我国按照国际规范研制并生产的第一个大型船舶(长城号散货轮),成功出口到国际市场(香港当时在英国控制之下)上创汇1000多万美元。
  故事还得回到80年代初,经历十年的浩劫,国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还有重重阻力。而国家能够投入经济发展建设的资金十分匮乏,不仅航空工业几十万人等着吃饭,船舶工业的几十万人也等着吃饭。邓先生和其他同志通过旅游局、新华社等同志联系到了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包兆龙和包玉刚,希望他们购买中国大陆生产的船舶,作为向外出口的一个突破口。为了推销成功,华先生和叶先生、邓先生都接见了包玉刚,而且邓先生前前后后与包玉刚接见了10多次,与其合影,作为中央领导为发展经济找到突破口费尽了心力。1980年5月15日与香港世界船王包玉刚之弟、联成航运公司主席包玉星签订了2.7万吨散货船长城号的建造合同(包玉星将原本打算在日本订购的两艘散货船改在国内建造,看看人家是怎么爱国的)。香港市场的打开,架起了中国船舶工业通向世界的桥梁。而在1980~1982年,我国签订了77艘出口船合同,给处于困境的船舶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打进国际市场的目标。而运十飞机首飞后,国产发动机进展缓慢,又无法从西方国家进口到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找不到明确的订货客户。
  所以,在资金紧张、外汇储备不足的时代,果断把精力和重点投入到能够带动就业实现创汇的船舶行业上来,决策是正确的。至于航空工业,要怪就只能怪自己,谁叫自己拿不出合格的产品呢。只要能拿出合格产品,中央领导一定会出面向客户推销,义不容辞。
  对比大飞机和大轮船,他们的失败和成功,有如下原因:

  1、大飞机的机制错误,大飞机的研制和生产还是原始的大会战,全国抽调人员。而大轮船的建设更接近于企业制度。
“1970年11月18日:市会战组提出要以“大批判”开路,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根据这一要求,5703厂陆续派了一批技术工人和干部到设计组工作。 1970年11月22日:熊焰、马凤山二同志到上海负责708工程设计组的领导工作后,向部、院写了情况汇报,请部、院迅速支援工程设计人员,并安排工程需要的试验风洞。报告谈及11月14日5703厂召开全厂大会,动员708工程会战,全厂大会上提出次年10月1日以前飞机要上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鼓励中国船舶工业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从单一的面向国内、军工为主改为参与世界竞争、军民兼顾的指示,对中国船舶工业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柴树藩提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设想。这意味着作为国务院管理部门的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将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当时对于从政府的管理部门转变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很多人不习惯。但柴树藩坚持以科学论证为基础进行改革。他向中央建议,把行政部门改为企业性经济组织,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尝试,通过实践和探索,闯出一条新路子。1982年,原六机部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所属的修造船企事业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柴树藩出任董事长,中国船舶工业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关键的动力装置,大飞机的发动机无法进口,只能测绘仿制,遥遥无期。而大轮船的柴油机可以从欧洲进口并许可生产。
“1970年9月18日:三机部向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从巴进口JT3D─3B发动机附件的报告》。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一台JT3D─3B发动机,正在420厂测绘,计划在1971年上半年试制成功。该机准备用于轰6和上海研制的旅客机上。进口时只有一套附件,不能满足测绘和试制的要求,拟再从巴进口部份附件。 ”
“1978年,柴树藩主张重启与苏尔寿的合作。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仍有“左”的思想干扰。为解放思想,柴树藩做了大量耐心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说服大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是要借助一切人类文明,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快地发展自己。柴树藩力排众议,不仅恢复了与苏尔寿公司的合作,还引进了丹麦、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一系列柴油机和其他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使我国船用设备制造业迅速改变了面貌,跟上了世界的发展,至今仍使中国船舶工业受益无穷。”


  3、大飞机载客,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而轮船运货,出了故障可以停在大海上救援,风险相比要小一些。


  4、船舶行业的员工工作责任心和努力超过了航空工业。船舶行业的长城号货轮面对的是国外客户,限期交船,压力在,人努力,船造成功。而航空工业的运十,乱定指标,材料浪费,坐等国家拨钱,拖时间自己搞黄了。
“1973年10月19日:冶金部向国家计委提出《关于大型客机用铝材安排研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报告》。冶金部和三机部于9月份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研制大型客机所需铝材的技术交底座谈会。会上上海方面介绍了目前飞机设计进展和对铝材的要求。冶金部对提出需要研制的423项铝材和三种仿美超高强度铝合金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大型客机所需的一部份关键铝材,国内还不具备研制和生产条件。具体项目如下:1. 变截面板材10项,仅能试制1项;2. 预拉伸铝合金板33项,可安排试制8项。其它25项因目前设备条件限制无法拉制;3. 非标准铝合金板材11项,可试制10项;4. 非标准铝型材2238项,模锻件、自由锻件131项,除少数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过高的,大部份可试制;5. 三种仿美超高强度新合金,可安排试制;新合金要求34个检验项目,三机部当时仅能测14项,如研制需进口测试仪器设备。大型客机所需铝材的研制费约需1,600万元。”
“根据合同规定,船厂必须要在18个月内交船。否则,每超1天,就要罚款4500美元,超期150天,船东就可以弃船,一切经济损失由卖方赔偿。时间紧迫,船厂必须争分夺秒。面对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造的船舶,大连造船厂也面临着规范不熟悉、质量要求高、交工期限短等一系列困难。开工没有回头箭。紧张和繁忙之中,船厂里已经没有了黑夜。夜深人静时,技术部门制图室的灯光还亮着,车间里制造分段的工人们手里的焊光依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全厂职工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对照新规范提出问题380多条,并针对每个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为了确保按合同期限交船,计划科编制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技术准备进度日程表。”


  结论:中央领导一贯支持自主生产、自主创新。前提这些厂、所、公司能拿得出优质的产品。如果连合格产品拿不出来,要人帮忙推销或采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并不存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现实是“造的是不合格不安全的、不能按期交付,逼着领导只能去买外国的”。
  如果你在船舶行业工作,一定要感谢邓先生,没有他低声下气的求着包玉刚造的第一艘船,就没有你今天的工作,也没有现在的中国造船吨位世界第一。如果你在航空工业工作,也不要埋怨领导不批钱,不仅三十年前的运十拖沓无期,现在ARJ21也不断超期,先问问你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了吗?

包玉刚.jpg (8.76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28 15:20 上传


长城号.jpg (58.67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28 15:20 上传


关键是人的思想, 相信什么都可以买, 啥都能买来的, 同时相信中国人笨的, 自然主张啥都进口算了,  反之, 拼了命也要干自己的。
致敬,,,,,,,,,,,谢谢分享。。。。
学习了,不过当时的底子造大客机难度太高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是专业分工、精英化人力结构和全社会动员起来资源充分共享,其核心是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和很充分的技术共享,这是现代工业特别有效的管理方式。最典型的成功范例就是万吨水压机,运10的关键节点事实上完成率很高,其宝贵经验就是全社会资源充分调配。
船舶那种模式,在低技术阶段是很不错的提升山头利益的模式,但是在科研占比很高的领域,至今成功案例极其罕见。

2、航发的难度远高于船舶领域的所有子项目,而且,WS8的测绘仿制工作非常顺利,关键零部件和工艺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个项目下马的唯一原因是管理单位就是要它下马。
船机跟随别人搞山寨,而且封闭起来搞,不但具有较强技术水准的航空、兵工领域难以介入,船船舶内部也各种防备兄弟单位,结果就是至今核心大机还是要靠国外技术。

3、航空工业在任何国家都是产业发动机,运10项目提出明确的新品需求,发现了国内的工艺空白,在这个领域花多少钱都是没有浪费的。而且,也确实因为几个重点工程,国内特材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到80年代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国产化的目标+部分出口。
以新品开发中遇到困难来否定航空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是一种标准的先定论点后凑论据的模式。真要看那个行业具备奉献精神,只要看看航空业国内第一的三线率就可以。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17:25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 ...
WS8怎么成功了?废品率多少?漏油等问题最后解决了?为什么不代替进口JT3D发动机给民航和上航的707装上投入运营?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17:25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 ...
关键节点完成的好,咋5年飞不完200小时?
个人觉得航空和航海都差不多啊←_←发动机都还没成熟,航海还在仿制中,只是当时的国情下航海技术含量比运10低,
买办思想害人。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17:25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 ...
1、到90年代初主要大梁材料才研制出来,到正式停飞时还有上百个材料产品没有研制出来,总共才飞200小时,还不是按试飞大纲飞的,这叫
运10的关键节点事实上完成率很高

2、WS8要这么牛怎么不替换所有同型号波音客机的发动机?地面台式磕磕碰碰勉强过千小时,这也叫顺利?
3、到80年代底也就少部分研制出产品,大部分停止研制,还有些是在90年代才研制成功,这也叫成绩?
撇开运十太造钱不说,扇-8和扇-6,其实投点钱还是能活下来的。
运10又来了!与其怀念个废物,不如多给新生儿些鼓励!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17:25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 ...
大会战的基本要素是没错,错就错在没按经济规律办事,下面的单位出人出技术解决问题,成绩是总装的,连拿回来的订单也想独吞就不行。利益均沾,才有技术革新的动力。
不要动辄乱扣Y10是航空工业的帽子,航空部及其下属企业脑袋小,这个荣誉大盖帽担不起。
1986年11月:国务院办函(1986)61号文决定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640所划归航空工业部领导。

新生儿的祝福就先默默的祝吧,现在说的太满将来不好改口。
gundamzaku 发表于 2014-10-28 17:58
WS8怎么成功了?废品率多少?漏油等问题最后解决了?为什么不代替进口JT3D发动机给民航和上航的707装上投 ...
作为一个连技术鉴定程序都没进入的产品,你提出的这些问题算关键问题么?
WS8在研制过程中,材料、特材加工、试验程序几个难点都是621牵头攻关完成的,而且因为这型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并不高,材料国产化率在新品种是很高的一档。
gundamzaku 发表于 2014-10-28 17:59
关键节点完成的好,咋5年飞不完200小时?
大获成功的高空台,当年一年也开不了几个小时。
技术产品成功的基本标志就是克服了所有技术上的重大难点,关键工艺也取得突破。
gxnnjy 发表于 2014-10-28 20:07
1、到90年代初主要大梁材料才研制出来,到正式停飞时还有上百个材料产品没有研制出来,总共才飞200小时, ...
相应牌号的超硬铝在80年代就已经大范围使用,解决所有材料的稳定渠道或国产化定型是生产定型的要素,太行这样的老胡子至今还有N多材料在研......

WS8是新品,评估标准也按照的是新品研制来定,花不到5年时间顺利解决了稳定燃烧的关键难题和特材的国产化供应,这事情对你这类外行来说也许不重要,但即便在今天也值得621开庆功会。
atvbtvyhz 发表于 2014-10-28 21:20
大会战的基本要素是没错,错就错在没按经济规律办事,下面的单位出人出技术解决问题,成绩是总装的,连拿 ...
大会战的基本管理要素就是现代工业的管理要素:精细化、专业化、资源集中配给。
全新的项目门类在科研中讲经济规律,你是相声演员么?如果按你这么思维,95%以上的重大工程成就都不会有。
至于你说成绩是总装的......就算你是德云社的,也好歹去查查当年军代表归谁管、工业部门的成绩是谁来报功好么?
说的好,核弹造出来从来不用才是最大的成功,Y10之所以和两弹相比还有距离就是因为飞的太多了,如果首飞之后从此永停地面,如今早混到两弹的荣誉等级了。

这么说来,Y10试飞后期月均4.7小时的试飞率不是表征成功,是有人蓄意破坏,如能维持最初的1.08小时/月才更成功。
翻译FAR25后安排55个试飞科目是大失败,你看今天ARJ安排300个科目那失败的叫一个彻底,当初就该在首飞后一个科目都不安排才最正确。
由此上溯到1970年,从那时起,不听一切内外人员的吹嘘,将Y10计划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才是最伟大最成功最利国利民。
1. 客机很小,货轮很大,但能够完全独立把它造出来的国家没有几个。
2. 真正能够完全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比能够造出客机的国家更加少。
3. 好在是当年没有放弃研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以及卫星,否则如果中途放弃了,现在又是一场无休无止的口水纷争。
你可以有一万个理由,说运十下马的合理性。
我的理由只有一个:至今我们仍然没有自己真正制造出一架大型的,可以跨洲际飞行的大型客机,大型运输,以及大型特种机(预警机/加油机,等等),而我们真的非常非常需要这个东西。而我们曾经一度距离它是那么的近,只要再坚持上几年,或者至多十年就可以了。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22:43
大会战的基本管理要素就是现代工业的管理要素:精细化、专业化、资源集中配给。
全新的项目门类在科研中 ...
科研中不讲经济规律?科研的钱从天上掉下来的?就拿你举例的万吨水压机,当年确实是大会战的成果,但是建成后谁受益?不错,你可以广义的说全国受益,但是参与研制的单位呢?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吗?当年大会战可以在全国统一调配下完成,那是因为当年是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来保障。今天就不是这样的情况,我出人出技术了,就必须保证我在其中能够得到足够的份额或者说供应配件某个分系统,以大飞机为例,XF、HD等等参与了研制,某些机身分段就必须由他们来提供,使用人家的专利了,就必须付给相应专利使用费,这个也是必须在科研中讲经济规律的。这样才是今天大会战能够成功的保证,没有利益驱动就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另外我说的总装,不是指总装备部,指的是总装的厂和企业。
gundamzaku 发表于 2014-10-28 17:59
关键节点完成的好,咋5年飞不完200小时?
因为那个画圈的自己都承认了,是他下令下马的~
又是运10,都成超大的月经贴了,每年超大运10贴楼层数能绕地球三圈。
话说啊,十多年前,我家房价500一平,现在啊,涨到了5000

于是乎,我捶胸顿足,当初咋就不知道咬咬牙攒钱买个十套八套房呢?不然现在我早就是百万富翁了,还用得着苦逼逼地还房贷??

然后我再告诉你,那年我刚下岗,一个月工资不到200块钱还得养老婆老娘,供小孩读书
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我现在这么捶胸顿足,究竟是二呢~还是二呢~~还是二呢?
话说啊,十多年前,我家房价500一平,现在啊,涨到了5000

于是乎,我捶胸顿足,当初咋就不知道咬咬牙攒钱买个十套八套房呢?不然现在我早就是百万富翁了,还用得着苦逼逼地还房贷??

然后我再告诉你,那年我刚下岗,一个月工资不到200块钱还得养老婆老娘,供小孩读书
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我现在这么捶胸顿足,究竟是二呢~还是二呢~~还是二呢?
话说啊,十多年前,我家房价500一平,现在啊,涨到了5000

于是乎,我捶胸顿足,当初咋就不知道咬咬牙攒 ...
说的精辟啊!
觉_____悟 发表于 2014-10-28 23:38
因为那个画圈的自己都承认了,是他下令下马的~
把下马文件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22:36
大获成功的高空台,当年一年也开不了几个小时。
技术产品成功的基本标志就是克服了所有技术上的重大难点 ...
高空台开车多少小时,跟飞不完试飞大纲规定小时数有毛关系?连试飞大纲都飞不完、做不了定型鉴定、适航认证的玩意也叫技术产品成功?
造飞机和造船的门槛还是不一样的
轩冕 发表于 2014-10-28 17:25
lz有几件事情说错了,原因我猜大概是根本不了解军工体系更不了解老的人劳管理体系。
1、大会战的基本要素 ...
支持。

从技术上讲,航空工业和船舶工业不在一个层级上,楼主应该试试拿汽车工业和船舶工业去类比。
圣马丁骑士 发表于 2014-10-28 23:28
1. 客机很小,货轮很大,但能够完全独立把它造出来的国家没有几个。
2. 真正能够完全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 ...
这是当年我写运十20年祭的一个重要论点。
圣马丁骑士 发表于 2014-10-28 23:28
1. 客机很小,货轮很大,但能够完全独立把它造出来的国家没有几个。
2. 真正能够完全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 ...
这是当年我写运十20年祭的一个重要论点。


Y-10是坛子上经久不衰的吵架话题;
个人认为是因为许多讨论(尤其神话)Y-10的许多人,资料不全,观点偏颇;

那么,先看看别人的、比较全面的观点再发言比较好:
http://wenku.baidu.com/view/bbd1516c1eb91a37f1115c96.html

文库的这篇文章载于2007.09的《航空档案》,清晰度一般;

个人扫描版本(点击看清晰大图;此楼前10页,后10页见38楼):


Y-10是坛子上经久不衰的吵架话题;
个人认为是因为许多讨论(尤其神话)Y-10的许多人,资料不全,观点偏颇;

那么,先看看别人的、比较全面的观点再发言比较好:
http://wenku.baidu.com/view/bbd1516c1eb91a37f1115c96.html

文库的这篇文章载于2007.09的《航空档案》,清晰度一般;

个人扫描版本(点击看清晰大图;此楼前10页,后10页见38楼):
i6y6 发表于 2014-10-28 15:57
关键是人的思想, 相信什么都可以买, 啥都能买来的, 同时相信中国人笨的, 自然主张啥都进口算了,  反之 ...
思路走对了,啥也不怕
霜降 发表于 2014-10-28 17:15
学习了,不过当时的底子造大客机难度太高
毕竟刚刚开始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4-10-28 20:26
撇开运十太造钱不说,扇-8和扇-6,其实投点钱还是能活下来的。
嗯,相当有可能,也许还可以延伸新型号~
commcody 发表于 2014-10-28 23:42
又是运10,都成超大的月经贴了,每年超大运10贴楼层数能绕地球三圈。
偶尔反思反思也是好的啊
转眼被插楼!

续33楼: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10-28 23:53
话说啊,十多年前,我家房价500一平,现在啊,涨到了5000

于是乎,我捶胸顿足,当初咋就不知道咬咬牙攒 ...
那妥妥的啊~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10-28 23:53
话说啊,十多年前,我家房价500一平,现在啊,涨到了5000

于是乎,我捶胸顿足,当初咋就不知道咬咬牙攒 ...
那妥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