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志愿军的回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32:28
一名老志愿军的回忆
zt
我们家在天津,爷爷的父亲----我曾祖父---也当过兵,不过是北洋政府军,或者叫地方军阀武装,据爷爷说我曾祖父随部队去过法国增援他们一站,还得到了一块奖章,也是有过光荣历史的军人。
我爷爷7岁的时候曾祖父就过世了,只撇下妻子和6个孩子。家里饭口太多,为了日子好过些包括爷爷在内的几个孩子就被送出去学徒了。当时爷爷12,3岁的样子,被送到了一家裁缝铺学徒。不过他很快发现老板只不过是拿他当小工仆人使唤,却什么也不教他,如果赶上老板心情不爽,爷爷还要当他的撒气筒。忍无可忍之下爷爷便逃了出来。一路要饭到了保定参加了解放军,在去保定的路上爷爷还被恶犬咬了一口,就连狗都要欺负穷人~~~~~
参军那年爷爷14岁,被编到通讯班里当兵。当时他的武器就是一把老38枪,直到他入朝的时候手里还是这杆老枪。解放前,爷爷参加过解放太原,淮海战役等战斗,老人家运气不错,毫发无伤。他身上的伤病基本都是在朝鲜落下的。
全国解放后爷爷本来以为能过太平日子了,可没想到朝鲜战争会来得这么快,更想不到部队要入朝作战。爷爷所在部队为66军,入朝前为预备部队,在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集结。后正式编入入朝作战部队,爷爷说部队是夜间步行跨过鸭绿江入朝的。
于是爷爷在朝鲜8年的军旅生活就此展开了。

武器配备
当时一个志愿军步兵的基本装备为:38步枪一杆(也有配备英国司登冲锋枪或美国汤普森冲锋枪的,总之当时的志愿军还没有统一的制式装备,枪械型号比较混杂),子弹200发,干粮袋一个,水杯一个,木柄手榴弹4枚,工兵铲一把。
由于入朝过于仓促,部队的冬季服装发放工作远没有完成。零下40度的天气里,爷爷居然脚上只穿一双解放鞋,当时爷爷只有16岁,仗着自己年轻硬撑着在深可没膝的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行军前进。大家都知道志愿军行军多是在夜间,以躲避美空军的袭击。天一亮部队便隐蔽起来。这措施是基本成功的,不过也有失败的时候。很可悲的是,发现爷爷所在部队的敌军飞机上清清楚楚地画着青天白日徽-----是国民党飞机。很显然相比之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更清楚中国人的隐蔽习惯和方法。
志愿军缺乏防空手段,一旦暴露目标就只能消极隐蔽,任由敌空军肆意妄为了。国民党飞机几个俯冲下来,航炮炮弹一连串的打下来,爷爷只觉得部队有些乱,大家一个个都无奈的寻找隐蔽。爷爷也是胡乱的趴下去,被炮弹打起来的泥土扑簌簌地打在他脸上,弄得他只觉得脸上发麻。国民党飞机一通猛打之后心得志满的飞走了。
爷爷捂着脸爬起来,空袭中爷爷的老营长牺牲了,通讯班的班长和一名战士胳膊被打折了。其他的伤亡爷爷便不是很清楚了。

土耳其旅是爷爷遇到的第一支敌军,没费什么功夫志愿军轻松收拾掉对手。直到今天说到打仗,爷爷只是一句话:“外国人打仗不行”伴随着的是他豪迈地挥手动作。
说到这里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我们英勇的志愿军人奋勇冲锋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可实际上白天展开这样的冲杀只能使自己暴露在敌人的优势火力覆盖之下,所以这样的事情一般只会发生在夜间。而且也决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人海战术“。试想一下,以美军强悍的优势火力如果使用人海战术那是什么结果?再多的人也架不住美军一划拉。
端着刺刀疯狂而呆板发起自杀式冲锋的是倭寇,背后架着机枪督阵而无奈前冲的是苏联红军。志愿军步兵可要比他们高明多了。一次冲锋也就是以排为单位,而且志愿军单兵作战能力卓越,对手中低劣武器的应用也很充分。由于远程火力严重不足,志愿军人只能采取近战方式,集中表现在手榴弹的运用上。一般军人的投弹距离大约为30~40米,这个距离为投弹爆炸效能发挥最好的一个距离。手榴弹可以在落地的瞬间爆炸。
对于自己使用的手榴弹,爷爷并没有什么好评。相反他倒是更喜欢用美军的,杀伤力比自己的强得多。用手压住美军手榴弹上的压把,拉开环,甩出去,爆炸力大约为志愿军木柄手榴弹的两倍左右。
再说到手中的步枪,大家知道坂友38式非自动步枪是1905年的过时玩意了,相比之美军装备的著名的m1伽兰特半自动步枪,当美军士兵尽情享受持续射击所带来的快感时,志愿军人还在打一枪,拉一回枪栓,差距真是有够大了
真是很难想象志愿军人用这么低劣的武器和强大的美军作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零下3,40度的天气里穿过胶鞋。如果想体验志愿军人在朝鲜冰天雪地里行进的感觉,那么最好就去试试自己是否能忍受这样的考验。我在冬天时有过这样的尝试,当然了,天津的冬天最冷也就零下10多度,但就是如此我还是被冻得两脚冰凉。回家后被家人骂了一顿,遂停止了体验。
大家都知道志愿军由于仓促参战,冬季装备配发严重不足,先期入朝部队甚至有穿单衣的。所以爷爷当时穿着解放鞋入朝就很正常了。由于66军驻扎在华北地区的天津,所以冬季装备还不像南方部队那么糟糕。但装备不足是肯定的。
当时的朝鲜赶上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爷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前进,而且部队为了躲避敌方空军袭击还不得不在气温更为寒冷的夜间行进。这样一天下来一般可以行进8公里左右。白天就是隐蔽的时候,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由于棉被发放严重不足,爷爷只不过是用外套裹住自己,把腿蜷起来,抱着自己的老38枪打盹。别小看这老38,当时志愿军王牌部队万岁军38军90%的战士都是使用这种老掉牙的破枪。王牌部队尚且如此,其他部队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
说了说穿,在说说吃。看过我军入朝作战资料照片的人可能对志愿军人身上斜挎着的布口袋有深刻印象。这个布口袋就是干粮袋,苏联红军也使用过。美国人供给足,不担心没饭吃。所以用不着这个。但对于供给落后的志愿军人,这个不起眼的布口袋就至关重要了,在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志愿军人必须靠这个口袋里的口粮维持生命。注意,只不过是维持而已。因为这口袋里装的实在不是什么有营养的东西。
志愿军人很难有机会吃口热乎饭,因为生火做饭会暴露目标。所以炒面成了志愿军人的主要口粮。别误会,此炒面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炒面条,而是一种黄豆和盐合炒并碾成粉末状的东西,吃到嘴里一和口水就很容易成为糊状物,吃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噎着的。什么?喝水?对不起,水也不够,不过朝鲜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是纯净无污染的固体水源,虽然吃着冷点,不过总比噎着好。
对于炒面,爷爷说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因为有时候炒面也没得吃,只有冻土豆可以用来充饥了。

口粮不足,而且还严重缺乏营养。以至于爷爷当时患上了夜盲眼,就是夜间行进即使是有月光也看不清楚东西。只能跌跌绊绊得跟着大部队行进。
前面说过了志愿军并非是美国人口中的使用所谓人海战术的愚蠢军队。
那志愿军是如何作战的呢?
爷爷所讲也不是很详细,要让老人回忆艰苦岁月真是件很难得事情,因为老人家总是不配合~~~哎,也难怪,过去的艰苦岁月总是不堪回首。

简单说说我所能得到的信息吧~~~志愿军讲究运动作战,穿插分割,围点打援,人海战术是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是真。一般发起冲锋的也就是一个排的兵力,而且多有试探性质。结下来是战场联络,志愿军的电台联络只能配备到营一级,基层部队只能依靠通讯兵,军号和哨子联络。一般大家对影视片中我军将士在司号员吹出的短促有力的冲锋号声下永往直前的片断有很深印象。一个连配备一个司号员,一般起床,集合,熄灯等都有相应号声。

军号这种实际上落后的通讯方式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神感召力,同时对敌人的精神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因为冲锋号一响就因为着可怕的中国军人来了,美国人可就有的忙了~~
夜色下缺乏炮火支援的志愿军人无疑是战斗技艺高超且战斗意志无比坚强的战士。一般志愿军人手中能利用的武器就是杂牌枪械和四枚土制木柄手榴弹。
志愿军单兵一般都尽量进入手榴弹投掷范围然后便是一通流星雨般的手榴弹丢过去。然后再加上枪弹伺候。穿着胶鞋的志愿军人总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令敌人头疼的地方,有时候除却手榴弹和子弹,刺刀和工兵铲也是杀伤敌人的有力武器。

老美是最讨厌肉搏的了,恰恰相反,中国军人颇为擅长此道,而且强烈的荣誉感和顽强战斗精神造就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就会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在美国人看来简直就是疯了

爷爷年轻时在朝鲜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直到现在还是气温一降低便腿疼不止,只好穿上厚厚的毛裤,绒裤。不过相比之被严寒夺去生命的志愿军人,爷爷还算是幸运的,他总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因为爷爷看来能活着回来就是极大的幸运,何况是四肢完整的回来~~~
爷爷当时太小,不满17岁,是通讯班战士。入朝第一战遇到了土耳其旅,没费什么劲就收拾掉了可怜的土耳其人。不过爷爷的运气不太好,肚子上挨了一枪。不过万幸的是这一枪不过是颗飞子儿,就是超出有效射程的枪弹。爷爷只觉得肚子上一麻,自然的用手一捂却不料看了满眼鲜红。爷爷也是条硬汉,硬是用手把子弹抠出来,甩在一旁,自顾自的继续射击。打退了土耳其人后,简单的摸了点药,包扎包扎了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轻伤不下火线。何况很多人受得伤可自己严重那么多还不是照样继续战斗。只不过出国第一仗就挂彩也太晦气了。
解放时全军只有一辆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来的轻型坦克,就是后来的功臣号。军迷都知道日本坦克和欧美坦克相比简直就是纸糊的垃圾。而入朝初期的志愿军根本就是没有坦克。大家别忘了,北朝鲜人民军还有苏联支援的T――34呢 ~~
爷爷入朝前甚至连坦克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既然没有坦克就肯定没有相关的坦克战术战略,同时也缺乏反坦克武器和战斗经验。但是不要忽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对于美国人的坦克,志愿军人手中能利用的武器只有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包括集束手榴弹,实际上也就是一捆手榴弹)。

虽然大多数志愿军人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敏锐观察力是客观存在的。爷爷的描述是坦克看远不看近,意思就是说坦克手的观察死角是坦克周围的近距离区域。所以爆破手要尽量接近坦克,距离越近反而越安全。接近坦克后该怎么办呢?爷爷说坦克的装甲不是用爆破筒或炸药包能破坏的了的,更别说是手榴弹了。坦克的薄弱点在于履带,只要把履带一炸断,使坦克失去机动能力,那就好办了。动弹不得的坦克在志愿军人看来基本就是废物一个,直接掀开盖子,一颗手榴弹丢下去就来他一个膛内开花。一般爆破手的后面会有战友用枪瞄着坦克盖子 (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叫那个部分),如果坦克手露头就是HEADSHOT~!

在朝鲜的艰苦危险的环境中仍然会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爷爷的部队里有不少天津老乡,接触过天津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天津人都是些天生的幽默大师。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天津人也擅长乐观自嘲,活跃气氛。
没事大家凑到一起互相找乐子,开玩笑,甚至把著名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篡改成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咸菜缸,吃点菜,喝点汤,就是保健康!“
真是晕~~~想不到我们最可爱的人居然这么调侃伟大志愿军军歌。不过志愿军也是人,我们不能模式化的看待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个性。只要关键时刻他们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他们就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几个天津老乡在一块胡说了半天,乐呵够了。冲锋号一响,几位幽默大师立马变身为最勇敢的军人,一股劲卯足了直杀上去。志愿军初期作战十分顺利(当然了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这点不能回避)美军在撤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应有的风范和能量。军事物资,汽车,枪支丢得到处都是,真是有钱,根本就不在乎这点东西。相比之杨根思烈士在与敌人同归于尽前还要叮嘱伤员把唯一的一挺重机枪带回大部队相比,美国人真是要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和极端怯战心理了。
美国佬前面丢盔卸甲,后面紧追不舍的志愿军就享受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物资。平常炒面冻土豆吃得两眼发绿的志愿军人大开洋荤,尽情享受美军的罐头。爷爷把老破的38枪丢在一旁,喜滋滋的用上了卡宾枪,从而彻底告别了拉枪栓的非自动步枪时代。另一件战利品就是一把可拆卸的工兵铲,轻便快利,可挖坑,可肉搏,一铲多用。
还有一件很经典的搞笑事件,一名志愿军炊事员上山挑水,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炊事员宁死不降,便抡起挑水的扁担冲了上去。结果这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位美国大兵二话不说,立马缴械投降了。炊事员虽然对此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很沉着冷静的把俘虏押了回去。等随军翻译审讯后才知道,这两位从没见过扁担的美国兵见炊事员拿着扁担气势汹汹的冲过来,生怕那扁担是什么高科技武器。要不然对方怎么可能那么毫不犹豫,毫无畏惧的冲过来?!晕~~~~~~~~

志愿军人沿小路快速行进,其军人的英姿让人肃然起敬~!
战争当中,后勤补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点也是中美双方差距非常明显的地方(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有巨大的差距,何止后勤呢!)美国人习惯用大批的汽车运输物资,或者是在紧急的时候利用空投物资来解燃眉之急。而正在美国人扬着头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时候,我们志愿军后勤部队正在崎岖的小路上人背肩扛,马驮驴拉,用着极为原始的补给方式苦苦支撑前线需要。所以大家可以很轻松的想象当时前线将士的日子有多艰苦。
爷爷吃炒面吃得营养不良,视力急剧下降,成了夜盲眼。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天天露天宿营还没有被子盖,腿也出了毛病(风湿性关节炎,到现在还在困扰着老人家),子弹手榴弹更要节省点~~~~~~总之就是困难~~
既然自己的后勤供应不上,就只能发扬我军传统----从敌人那里缴获物资了。幸运的是美军不仅有钱,而且非常大方。相比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物资可实在是不值钱。所以美军总是在撤退的同时沿途丢下大批的枪支,军粮,汽车之类的。枪支我们照单全收,军粮我们大口解决,美军的衣服也不错~~~~~就连美军空投剩下的降落伞也要收起来,因为志愿军人发现美国佬的降落伞可以用来当被子盖,而且还很舒服。对于难得吃到肉的志愿军人来讲,美军的肉罐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了。一开始有些志愿军人还不敢吃,生怕美国人在里面下毒。不过很快事实就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美国人只顾跑了,哪里有工夫下毒阿~一名老志愿军的回忆
zt
我们家在天津,爷爷的父亲----我曾祖父---也当过兵,不过是北洋政府军,或者叫地方军阀武装,据爷爷说我曾祖父随部队去过法国增援他们一站,还得到了一块奖章,也是有过光荣历史的军人。
我爷爷7岁的时候曾祖父就过世了,只撇下妻子和6个孩子。家里饭口太多,为了日子好过些包括爷爷在内的几个孩子就被送出去学徒了。当时爷爷12,3岁的样子,被送到了一家裁缝铺学徒。不过他很快发现老板只不过是拿他当小工仆人使唤,却什么也不教他,如果赶上老板心情不爽,爷爷还要当他的撒气筒。忍无可忍之下爷爷便逃了出来。一路要饭到了保定参加了解放军,在去保定的路上爷爷还被恶犬咬了一口,就连狗都要欺负穷人~~~~~
参军那年爷爷14岁,被编到通讯班里当兵。当时他的武器就是一把老38枪,直到他入朝的时候手里还是这杆老枪。解放前,爷爷参加过解放太原,淮海战役等战斗,老人家运气不错,毫发无伤。他身上的伤病基本都是在朝鲜落下的。
全国解放后爷爷本来以为能过太平日子了,可没想到朝鲜战争会来得这么快,更想不到部队要入朝作战。爷爷所在部队为66军,入朝前为预备部队,在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集结。后正式编入入朝作战部队,爷爷说部队是夜间步行跨过鸭绿江入朝的。
于是爷爷在朝鲜8年的军旅生活就此展开了。

武器配备
当时一个志愿军步兵的基本装备为:38步枪一杆(也有配备英国司登冲锋枪或美国汤普森冲锋枪的,总之当时的志愿军还没有统一的制式装备,枪械型号比较混杂),子弹200发,干粮袋一个,水杯一个,木柄手榴弹4枚,工兵铲一把。
由于入朝过于仓促,部队的冬季服装发放工作远没有完成。零下40度的天气里,爷爷居然脚上只穿一双解放鞋,当时爷爷只有16岁,仗着自己年轻硬撑着在深可没膝的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行军前进。大家都知道志愿军行军多是在夜间,以躲避美空军的袭击。天一亮部队便隐蔽起来。这措施是基本成功的,不过也有失败的时候。很可悲的是,发现爷爷所在部队的敌军飞机上清清楚楚地画着青天白日徽-----是国民党飞机。很显然相比之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更清楚中国人的隐蔽习惯和方法。
志愿军缺乏防空手段,一旦暴露目标就只能消极隐蔽,任由敌空军肆意妄为了。国民党飞机几个俯冲下来,航炮炮弹一连串的打下来,爷爷只觉得部队有些乱,大家一个个都无奈的寻找隐蔽。爷爷也是胡乱的趴下去,被炮弹打起来的泥土扑簌簌地打在他脸上,弄得他只觉得脸上发麻。国民党飞机一通猛打之后心得志满的飞走了。
爷爷捂着脸爬起来,空袭中爷爷的老营长牺牲了,通讯班的班长和一名战士胳膊被打折了。其他的伤亡爷爷便不是很清楚了。

土耳其旅是爷爷遇到的第一支敌军,没费什么功夫志愿军轻松收拾掉对手。直到今天说到打仗,爷爷只是一句话:“外国人打仗不行”伴随着的是他豪迈地挥手动作。
说到这里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我们英勇的志愿军人奋勇冲锋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可实际上白天展开这样的冲杀只能使自己暴露在敌人的优势火力覆盖之下,所以这样的事情一般只会发生在夜间。而且也决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人海战术“。试想一下,以美军强悍的优势火力如果使用人海战术那是什么结果?再多的人也架不住美军一划拉。
端着刺刀疯狂而呆板发起自杀式冲锋的是倭寇,背后架着机枪督阵而无奈前冲的是苏联红军。志愿军步兵可要比他们高明多了。一次冲锋也就是以排为单位,而且志愿军单兵作战能力卓越,对手中低劣武器的应用也很充分。由于远程火力严重不足,志愿军人只能采取近战方式,集中表现在手榴弹的运用上。一般军人的投弹距离大约为30~40米,这个距离为投弹爆炸效能发挥最好的一个距离。手榴弹可以在落地的瞬间爆炸。
对于自己使用的手榴弹,爷爷并没有什么好评。相反他倒是更喜欢用美军的,杀伤力比自己的强得多。用手压住美军手榴弹上的压把,拉开环,甩出去,爆炸力大约为志愿军木柄手榴弹的两倍左右。
再说到手中的步枪,大家知道坂友38式非自动步枪是1905年的过时玩意了,相比之美军装备的著名的m1伽兰特半自动步枪,当美军士兵尽情享受持续射击所带来的快感时,志愿军人还在打一枪,拉一回枪栓,差距真是有够大了
真是很难想象志愿军人用这么低劣的武器和强大的美军作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零下3,40度的天气里穿过胶鞋。如果想体验志愿军人在朝鲜冰天雪地里行进的感觉,那么最好就去试试自己是否能忍受这样的考验。我在冬天时有过这样的尝试,当然了,天津的冬天最冷也就零下10多度,但就是如此我还是被冻得两脚冰凉。回家后被家人骂了一顿,遂停止了体验。
大家都知道志愿军由于仓促参战,冬季装备配发严重不足,先期入朝部队甚至有穿单衣的。所以爷爷当时穿着解放鞋入朝就很正常了。由于66军驻扎在华北地区的天津,所以冬季装备还不像南方部队那么糟糕。但装备不足是肯定的。
当时的朝鲜赶上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爷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前进,而且部队为了躲避敌方空军袭击还不得不在气温更为寒冷的夜间行进。这样一天下来一般可以行进8公里左右。白天就是隐蔽的时候,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由于棉被发放严重不足,爷爷只不过是用外套裹住自己,把腿蜷起来,抱着自己的老38枪打盹。别小看这老38,当时志愿军王牌部队万岁军38军90%的战士都是使用这种老掉牙的破枪。王牌部队尚且如此,其他部队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
说了说穿,在说说吃。看过我军入朝作战资料照片的人可能对志愿军人身上斜挎着的布口袋有深刻印象。这个布口袋就是干粮袋,苏联红军也使用过。美国人供给足,不担心没饭吃。所以用不着这个。但对于供给落后的志愿军人,这个不起眼的布口袋就至关重要了,在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志愿军人必须靠这个口袋里的口粮维持生命。注意,只不过是维持而已。因为这口袋里装的实在不是什么有营养的东西。
志愿军人很难有机会吃口热乎饭,因为生火做饭会暴露目标。所以炒面成了志愿军人的主要口粮。别误会,此炒面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炒面条,而是一种黄豆和盐合炒并碾成粉末状的东西,吃到嘴里一和口水就很容易成为糊状物,吃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噎着的。什么?喝水?对不起,水也不够,不过朝鲜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是纯净无污染的固体水源,虽然吃着冷点,不过总比噎着好。
对于炒面,爷爷说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因为有时候炒面也没得吃,只有冻土豆可以用来充饥了。

口粮不足,而且还严重缺乏营养。以至于爷爷当时患上了夜盲眼,就是夜间行进即使是有月光也看不清楚东西。只能跌跌绊绊得跟着大部队行进。
前面说过了志愿军并非是美国人口中的使用所谓人海战术的愚蠢军队。
那志愿军是如何作战的呢?
爷爷所讲也不是很详细,要让老人回忆艰苦岁月真是件很难得事情,因为老人家总是不配合~~~哎,也难怪,过去的艰苦岁月总是不堪回首。

简单说说我所能得到的信息吧~~~志愿军讲究运动作战,穿插分割,围点打援,人海战术是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是真。一般发起冲锋的也就是一个排的兵力,而且多有试探性质。结下来是战场联络,志愿军的电台联络只能配备到营一级,基层部队只能依靠通讯兵,军号和哨子联络。一般大家对影视片中我军将士在司号员吹出的短促有力的冲锋号声下永往直前的片断有很深印象。一个连配备一个司号员,一般起床,集合,熄灯等都有相应号声。

军号这种实际上落后的通讯方式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神感召力,同时对敌人的精神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因为冲锋号一响就因为着可怕的中国军人来了,美国人可就有的忙了~~
夜色下缺乏炮火支援的志愿军人无疑是战斗技艺高超且战斗意志无比坚强的战士。一般志愿军人手中能利用的武器就是杂牌枪械和四枚土制木柄手榴弹。
志愿军单兵一般都尽量进入手榴弹投掷范围然后便是一通流星雨般的手榴弹丢过去。然后再加上枪弹伺候。穿着胶鞋的志愿军人总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令敌人头疼的地方,有时候除却手榴弹和子弹,刺刀和工兵铲也是杀伤敌人的有力武器。

老美是最讨厌肉搏的了,恰恰相反,中国军人颇为擅长此道,而且强烈的荣誉感和顽强战斗精神造就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就会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在美国人看来简直就是疯了

爷爷年轻时在朝鲜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直到现在还是气温一降低便腿疼不止,只好穿上厚厚的毛裤,绒裤。不过相比之被严寒夺去生命的志愿军人,爷爷还算是幸运的,他总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因为爷爷看来能活着回来就是极大的幸运,何况是四肢完整的回来~~~
爷爷当时太小,不满17岁,是通讯班战士。入朝第一战遇到了土耳其旅,没费什么劲就收拾掉了可怜的土耳其人。不过爷爷的运气不太好,肚子上挨了一枪。不过万幸的是这一枪不过是颗飞子儿,就是超出有效射程的枪弹。爷爷只觉得肚子上一麻,自然的用手一捂却不料看了满眼鲜红。爷爷也是条硬汉,硬是用手把子弹抠出来,甩在一旁,自顾自的继续射击。打退了土耳其人后,简单的摸了点药,包扎包扎了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轻伤不下火线。何况很多人受得伤可自己严重那么多还不是照样继续战斗。只不过出国第一仗就挂彩也太晦气了。
解放时全军只有一辆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来的轻型坦克,就是后来的功臣号。军迷都知道日本坦克和欧美坦克相比简直就是纸糊的垃圾。而入朝初期的志愿军根本就是没有坦克。大家别忘了,北朝鲜人民军还有苏联支援的T――34呢 ~~
爷爷入朝前甚至连坦克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既然没有坦克就肯定没有相关的坦克战术战略,同时也缺乏反坦克武器和战斗经验。但是不要忽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对于美国人的坦克,志愿军人手中能利用的武器只有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包括集束手榴弹,实际上也就是一捆手榴弹)。

虽然大多数志愿军人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敏锐观察力是客观存在的。爷爷的描述是坦克看远不看近,意思就是说坦克手的观察死角是坦克周围的近距离区域。所以爆破手要尽量接近坦克,距离越近反而越安全。接近坦克后该怎么办呢?爷爷说坦克的装甲不是用爆破筒或炸药包能破坏的了的,更别说是手榴弹了。坦克的薄弱点在于履带,只要把履带一炸断,使坦克失去机动能力,那就好办了。动弹不得的坦克在志愿军人看来基本就是废物一个,直接掀开盖子,一颗手榴弹丢下去就来他一个膛内开花。一般爆破手的后面会有战友用枪瞄着坦克盖子 (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叫那个部分),如果坦克手露头就是HEADSHOT~!

在朝鲜的艰苦危险的环境中仍然会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爷爷的部队里有不少天津老乡,接触过天津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天津人都是些天生的幽默大师。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天津人也擅长乐观自嘲,活跃气氛。
没事大家凑到一起互相找乐子,开玩笑,甚至把著名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篡改成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咸菜缸,吃点菜,喝点汤,就是保健康!“
真是晕~~~想不到我们最可爱的人居然这么调侃伟大志愿军军歌。不过志愿军也是人,我们不能模式化的看待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个性。只要关键时刻他们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他们就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几个天津老乡在一块胡说了半天,乐呵够了。冲锋号一响,几位幽默大师立马变身为最勇敢的军人,一股劲卯足了直杀上去。志愿军初期作战十分顺利(当然了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这点不能回避)美军在撤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应有的风范和能量。军事物资,汽车,枪支丢得到处都是,真是有钱,根本就不在乎这点东西。相比之杨根思烈士在与敌人同归于尽前还要叮嘱伤员把唯一的一挺重机枪带回大部队相比,美国人真是要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和极端怯战心理了。
美国佬前面丢盔卸甲,后面紧追不舍的志愿军就享受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物资。平常炒面冻土豆吃得两眼发绿的志愿军人大开洋荤,尽情享受美军的罐头。爷爷把老破的38枪丢在一旁,喜滋滋的用上了卡宾枪,从而彻底告别了拉枪栓的非自动步枪时代。另一件战利品就是一把可拆卸的工兵铲,轻便快利,可挖坑,可肉搏,一铲多用。
还有一件很经典的搞笑事件,一名志愿军炊事员上山挑水,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炊事员宁死不降,便抡起挑水的扁担冲了上去。结果这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位美国大兵二话不说,立马缴械投降了。炊事员虽然对此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很沉着冷静的把俘虏押了回去。等随军翻译审讯后才知道,这两位从没见过扁担的美国兵见炊事员拿着扁担气势汹汹的冲过来,生怕那扁担是什么高科技武器。要不然对方怎么可能那么毫不犹豫,毫无畏惧的冲过来?!晕~~~~~~~~

志愿军人沿小路快速行进,其军人的英姿让人肃然起敬~!
战争当中,后勤补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点也是中美双方差距非常明显的地方(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有巨大的差距,何止后勤呢!)美国人习惯用大批的汽车运输物资,或者是在紧急的时候利用空投物资来解燃眉之急。而正在美国人扬着头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时候,我们志愿军后勤部队正在崎岖的小路上人背肩扛,马驮驴拉,用着极为原始的补给方式苦苦支撑前线需要。所以大家可以很轻松的想象当时前线将士的日子有多艰苦。
爷爷吃炒面吃得营养不良,视力急剧下降,成了夜盲眼。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天天露天宿营还没有被子盖,腿也出了毛病(风湿性关节炎,到现在还在困扰着老人家),子弹手榴弹更要节省点~~~~~~总之就是困难~~
既然自己的后勤供应不上,就只能发扬我军传统----从敌人那里缴获物资了。幸运的是美军不仅有钱,而且非常大方。相比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物资可实在是不值钱。所以美军总是在撤退的同时沿途丢下大批的枪支,军粮,汽车之类的。枪支我们照单全收,军粮我们大口解决,美军的衣服也不错~~~~~就连美军空投剩下的降落伞也要收起来,因为志愿军人发现美国佬的降落伞可以用来当被子盖,而且还很舒服。对于难得吃到肉的志愿军人来讲,美军的肉罐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了。一开始有些志愿军人还不敢吃,生怕美国人在里面下毒。不过很快事实就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美国人只顾跑了,哪里有工夫下毒阿~
不过美国人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呆。
不然美国怎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很快美军就发现了志愿军人“打扫”战场的习惯,于是拥有先进科技技术的老美开始使坏了。很快的,有些志愿军人就在收降落伞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爆炸伤了性命,一些美军留下的“罐头“只要一碰就会爆炸开来……
没错,这些就是美军的最新产品,罐头形的炸弹外加空降“手动爆炸“的新型炸弹。估计投放这些东西的时候美国佬正蹲在旮旯里窃喜“嗬嗬,老土共产党,让你看看自由世界的最新产物~~!“
很显然,志愿军人低估了美国人的使坏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有一点,你美国佬再狡猾,也不过能得逞个有限的几次。 很快的,志愿军人就开始小心这些“糖衣炮弹“了。
爷爷有个战友,也是天津人。据爷爷说这位老乡是个知识分子,读过大学的。读过这么多年书,想必头脑是不错的。果然,这位天津老乡每次看到“罐头“,都要端起枪来打上一枪。以确定罐头的真假~ 有几次就真的硬是打爆了几个~~~~~
不过这些小把戏怎么能阻挡志愿军的脚步呢?爷爷随着部队越来越逼近38线了~

志愿军的前三次战役非常顺利,不仅恢复了北朝鲜原来的国土,还一口气的打到了37线,攻下了汉城。
爷爷随着部队进入汉城,举目四望,发现汉城的损坏程度还不是很糟糕,至少比平壤要强万倍了,平壤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平壤“了-------全被联合国军平了!
随着联合国军撤出汉城,似乎美帝国主义者气数已尽,距离被赶下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爷爷抱着卡宾枪,想了想胜利后的幸福生活,咧开嘴笑了。他就是想回家热汤热水的能吃上口安稳饭。自小到大,从没有过过一天的太平日子,现在终于感觉有指望了。
可惜,年轻的爷爷还是缺乏对对手足够的认识,美国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掉的对手?偏赶上将军沃克翻车挂掉,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老麦终于被忍无可忍的美国政府一撸到底。美军新的统领李奇薇终于站到了前台。
这家伙不简单,很快的整顿队伍,找准志愿军软点,积极实施反击。再加上志愿军战线过长,其时已经是到达一个极限。
于是没在汉城留多久,爷爷就随部队撤出汉城。战事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爷爷是名通讯兵,除却了一般的地面通讯任务外,还要负责对空联系~
那位说了,志愿军的通讯器材这么匮乏,电台只能勉强配备到营一级,还对空联系呢,拷笑吧!对了,志愿军是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但土法子总是有的。爷爷和通讯班的其他战友用布匹在地上摆出字样给己方飞机看,如此一来就可以对空联系拉~!不过这土法子毕竟漏洞太大,几方飞机可以看到,那敌方飞机照样可以发现,弄不好倒会暴露自己的目标。
解放军空军部队可以说是在朝鲜战争中逐步发展的,50年时,爷爷和一个战友被上级推荐去考空军飞行员。爷爷兴冲冲就去了,到了地方人家要爷爷上一个大轮子做360度旋转~~~就是忽而大头朝上,忽而大头朝下的旋转上个几十圈,如果不晕不吐,无不良身体反应,那就是初步合格了。爷爷心想凭我这天天摸爬滚打锻炼出的好身板还能有什么问题啊~~轻松!可是不成想上去不过转了两圈,只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眼花,下了轮子站也站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吐了个稀里哗啦。爷爷抬头看看一起来的战友,这时也坐在地上正难受呢~~ 两个人这才知道空军飞行员可不是个简单差事,但自觉地放弃了。仍然“脚踏实地“地继续当步兵了。
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期间一直缺乏有效的空军支援,虽然苏联空军也有参战,但因为斯大林害怕苏联飞行员被美军俘虏而落给美方以口实。所以严加限制苏联飞行员的活动范围,我方空军毕竟刚刚起步,实力有限,仍难以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作战。所以制空权仍然被美国人牢牢控制在手中。美军陆军在炮火上一直有明显优势。打上甘岭的时候,一秒钟就能在志愿军阵地上倾斜6发炮弹~!硬是把上甘岭海拔打下去2米,外加寸草不生。相比之美陆军,美空军也不是善良之辈,重磅炸弹,航炮炮弹,燃烧弹~~~~~最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武器当属凝固汽油弹,没错!老美后来也在越南大量使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武器,烧得越南一片焦土。
凝固汽油弹这东西只要丢下来就是一烧一大片,犹如三味真火一般难以扑灭。爷爷曾亲眼看着一个躲在掩体里的志愿军人被汽油弹打个正着,整个人瞬间变成一个大火球,这个不幸的军人从掩体里爬出来,举着枪被活活烧死了。爷爷呆了,如此惨状出现在面前,如何不让人心中绞痛?只是爷爷一直不明白,那个军人为什么要举着枪~~保持着那个姿势~~~~~~
爷爷肚子上的枪伤还没好利索,两条胳膊又被老美的燃烧弹点着了。爷爷只觉得两条大臂灼热疼痛,用力扑打火苗,旁边有上来几个战友,大家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可爷爷的胳膊还是被烧伤了,伤好了后两条大臂的皮肤都变成了黑色。
胳膊伤了,棉袄也烧破了。爷爷真是又肉疼又心疼,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破了棉袄可真是件令人沮丧的事情。
胳膊烧成这样子要换成美国兵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可爷爷却仍然在前线,没有什么抱怨,也从没想过要抱怨,只不过爷爷在心里又把美帝国主义骂上个几遍了。

在朝鲜那难以想象的严寒天气下,长期营养不良外加疲劳过度的爷爷终于倒下了。
爷爷得了伤寒,只觉得浑身乏力,体内寒气外透,一阵的头晕眼花。伴随着视线的倾斜,爷爷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了。混乱中,爷爷就这么倒在阵地上,部队撤下去了,可爷爷却掉队了。他想咬牙站起来,哪怕踉踉跄跄的跟上去,也总比倒在这冰天雪地里强。很显然在这种鬼地方如果没有人发现自己,就意味着死亡。不要说病死,就这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就足可以把人冻僵了。
爷爷心里揣揣不安,如果这么冻饿而死,那就太冤枉了,军人要死就死在战场上,这样才是死的悲壮,死的伟大,这才是一个军人最佳的归宿。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动不了地方的爷爷,那他必然是要做俘虏了,这个结果更难以接受。当俘虏,丢人啊!一辈子太不起头,还不如死了呢~!
爷爷总说自己命大,事实证明老人家是正确的。爷爷既没有冤枉的死在朝鲜的冰天雪地中,也没有落入敌人之手,而是被撤下来的志愿军汽车部队救了下来。随后又被交给了朝鲜人民军照顾,人民军把爷爷安置在朝鲜老百姓的家里。于是爷爷就这么几经周折的躺在了朝鲜老百姓的屋舍之中。
正在爷爷庆幸自己死里逃生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不合时宜的来了,和往常一样,炸弹就像被绳子串在一起似的一连串的砸下来。刚刚脱离危险的爷爷只觉得周围的大地不住颤动,爆炸声此起彼伏,爷爷想马上起身找个地方隐蔽,可却连抬腿的力气都使不出来。懊恼间爷爷心里不禁大骂朝鲜人民军不够意思,把自己丢在这里就不管了。
“爱咋咋地,听天由命了!“豁出去了的爷爷索性放弃了任何努力,实际上他也是实在没有力气做任何努力了。一阵猛烈轰炸之后,美军飞机满足的离去了。爷爷发现自己还是好好的躺着,又是顺利的躲过一劫,几十年后爷爷对我说,当时他隔壁的屋子都被炸塌了,自己却还安然无恙,真是太幸运了。

因伤寒失去战斗力的爷爷被送到了战地医院里,志愿军医疗部队极度缺乏药品,医疗器械和足够数量的优秀军医。这导致很多不应该牺牲的军人牺牲了,不应该残废的军人残废了。
爷爷这个重病号躺在卫生条件明显不达标的战地医院里,一把一把地抓着身上的跳蚤虱子,恶劣的条件下,爷爷还没有失去天津人调侃幽默的秉性,竟自嘲到这些虫子是吃自己血长大的,还是很有营养的嘛!
爷爷病愈后重返战场,只不过这次他由前线战斗编制改为后勤非战斗编制了。具体的说就是汽车兵,当时得到苏联的屋子援助后,志愿军后勤部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卡车,后勤运输条件大为改观。爷爷学开车无师自通,也没有人手把手教授,只是口头说说,然后就靠自己摸索了。当时的卡车还要靠摇把启动,这也是个力气活。仗着年轻力壮,启动车子对爷爷来讲也不是什么难事,顶多锻炼锻炼而已。如果你以为后勤部队相比之前线作战部队要安全那你可就错了。战争中,对方的后勤补给线理所当然的是打击的重点对象。何况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自然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对志愿军后勤部队进行空中打击。所以在战场上开车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反应灵敏,当然了运气同样重要。
和志愿军作战部队一样,志愿军后勤部队也是选择夜间行进。这样也是为了借助夜幕的掩护来降低美军的空中优势。那位说了,汽车开夜路要开大灯,照样要暴露目标,对了,所以有战士端着冲锋枪守在补给路线上观察。如果发现敌方飞机,马上对空一梭子子弹,不是为了把飞机打下来,就是为了报信。听到枪声后,所有司机立刻熄灯停车,隐蔽形迹。
我坐过爷爷开的车,极为平稳。这是爷爷十分骄傲的,他老人家在朝鲜顶着雷开车,自然是车技不凡了。

爷爷在朝鲜时跟人民军学了一首朝鲜歌,有时候高兴了便会唱上两句,大概音译是“长比古山,就GI就GI,阿么四打亚,阿布办家,就GI就GI,阿莫斯大有~~“可能不太准确,但大概其差不多是这样子。翻译成汉语就是“长白山,弯弯曲曲,流淌着血,鸭绿江,蜿蜿蜒蜒,飘着血!“ 这歌好像叫什么金正日之歌,爷爷那时年轻,感觉好玩,便学来唱。遇到人民军就唱,这样也好联系友军嘛~
我总感觉着朝鲜人没事唱什么长白山,鸭绿江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土,居心怕是不怎么良正。先不说这个,对于人民军友军,爷爷是没什么好印象。直到现在说起他们还是很不屑的语气,只感觉这帮友军打起仗来靠不住,平时还总给志愿军找麻烦,实在是讨厌。爷爷说人民军士兵的穿戴都是苏联支援呢子料军服,想比之衣着寒酸的志愿军人,朝鲜人民军显然更像是正规军队。不过就是这帮衣着光鲜的军人总会找志愿军要吃的,爷爷心下好大不乐意,自己还吃不饱呢,那里有给你们的!?
有一次更过分,一个朝鲜人民军人不声不响的就爬上了爷爷开的卡车,爷爷和战友感觉有人上来,也不知道是敌是友,便提上枪叫问。不想那家伙居然向爷爷他们开枪,不过好在这个混蛋枪法太差,硬是谁也没打着,反被爷爷的战友一枪放倒在地。
事后,这名开枪还击的志愿军人因为开枪射杀友军被军法处置了。爷爷说起这事情时候眼中透出了些许无奈,是啊~~这个军人死的真得很冤枉~~真是想不通阿~~~`~~~~

我问过爷爷打上甘岭的时候他在那里。他说那时他刚刚从国内接收完苏联援助的汽车并回到朝鲜前线。刚一回去,上级说你回家过年吧~车票都准备好了。这吓了爷爷一跳,琢磨着是不是自己犯错误了~~上级笑了,说这是你累计战功,给你的奖励。于是爷爷上了火车回天津过年去了,临行前东北战友们让爷爷顺便到他们家去看看,帮着带点东西什么的。借着假期办私事这可是违反纪律的,不过爷爷顶着雷还是帮战友们忙,毕竟都是在前线九死一生的战友,这点忙还不帮?
于是在上甘岭上硝烟弥漫,双方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爷爷背着领导在东北跑来跑去的帮战友们做事~~汗~~~~~~~
1953年,朝鲜半岛终于实现停战,那年爷爷才19岁,已经是排长了,手下管着50多号人。颇有点成就感。双方停战了,爷爷想也该回家了,可是天不遂人愿。上级命令爷爷所在部队要继续留守朝鲜,并保持战备状态,防止半岛局势出现反复。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于是爷爷就继续在他在朝鲜的军人生活。
留守朝鲜的生活就是训练,吃饭,睡觉,停战后后勤补给终于脱离了军事打击的危险和压力,自然物资供应就顺畅充足多了。志愿军人们也可以相对安心的吃饱饭了。爷爷说自己盛汤技术一流,总能把精华捞到碗里。
训练是最主要的日常科目,我听过爷爷喊口令,你很难想象一个70多岁的老人居然能站的笔管条直,声若洪钟,中气充沛,爷爷不是用嗓子喊,而是丹田气往上顶着声音,怎么喊口令嗓子也不会累。相比之下,我军训时的教官就太业余了,只会用嗓子干喊,没两天就说不出话了,真该让爷爷好好教教他们。
我们那军训教官还对我们吹到“你们如果是我手下的兵,早熟了,大皮鞋早上去了“你说说这叫什么话,我爷爷说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士兵不会就要教,哪能打阿!看来现在的解放军需要好好向前辈学习学习了~~~~~
看兵器写的,
38和中正式步枪都不好使 ,还是纳干 这能打死美国人!
[em01]
向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致敬!
最可爱的人啊~
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们致敬,国家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光荣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为你们骄傲  为你们自豪
平凡而伟大和勇敢的军人
是他们用血肉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