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8:43
前些日子上课,我导师深有感慨地说:“说起我们中国人,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真是……你说我们中国人就是比人家西方人笨么?我看未必。我们中国人聪明得很。我每次发现我们中国人巧夺天工的手艺,看看我们前辈搞得那些设计,都是精品。”
然后他又顿了顿,再次发生感慨:“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就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不能够把它转化为科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远的不说了,就拿做饭来说,我们中国都是估算的,看看差不多了就行了。可是在西方呢,连面粉用什么样的,多少克,淀粉的含量等等,都要给你算出来。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呀。再就是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中国人首创的少一些,可是我们中国人和小日本一样,都是一学就会,只要让我们知道某些东西,立刻拿回来自己修改一下,就成为自己的了。这一点,老外一直是不服气……”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不能够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科学没能够在中国产生?前些日子上课,我导师深有感慨地说:“说起我们中国人,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真是……你说我们中国人就是比人家西方人笨么?我看未必。我们中国人聪明得很。我每次发现我们中国人巧夺天工的手艺,看看我们前辈搞得那些设计,都是精品。”
然后他又顿了顿,再次发生感慨:“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就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不能够把它转化为科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远的不说了,就拿做饭来说,我们中国都是估算的,看看差不多了就行了。可是在西方呢,连面粉用什么样的,多少克,淀粉的含量等等,都要给你算出来。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呀。再就是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中国人首创的少一些,可是我们中国人和小日本一样,都是一学就会,只要让我们知道某些东西,立刻拿回来自己修改一下,就成为自己的了。这一点,老外一直是不服气……”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不能够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科学没能够在中国产生?
体制的问题.
近代科学在西方产生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满清统治的时代.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衰落,满清要负一大半责任,但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过错却不能够全让满清来扛的。
我的意思是,中国历来就是凭经验,而却不能够从经验中提取公式,找出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
这一点和西方不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体制?文化?haishiqitade
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差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产生现代科学。简单表述就是“查同”与“查异”的区别...
[em05][em05]
科学和技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系统学习一下《自然辩证法》,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em05][em05]
还有原因,中国历来重视社会文化方面的东西,对科学不太重视,尤其是数学物理的基础理论,好象拿得出手的就只有祖冲之的圆周率了吧(应用科学方面还可以--四大发明对人类的进步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一向不注重技术运用  主张仁义服天下 而能工巧匠一向地位比较低下  在古代封建社会 很多建筑工人甚至被净身 由此科学技术怎能发展?  而明朝以后的八股文更是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近代科学产生的时候 是中国明朝末期
中国一向注重体内文明 而西方注重体外文明 中国古代哲学思考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 是宏观的哲学思想 而把技术认为是“琐碎小事”
[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5-6-17 1:05:00的发言:[/B][BR]近代科学产生的时候 是中国明朝末期

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牛顿力学的建立,的确是在清朝,大概是康熙时期
我觉得还是和哲学有联系,但是具体差别在什么地方,我就不大清楚了。
反正,中国总是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就不能够形成科学。
[B]以下是引用[I]太极张三丰[/I]在2005-6-17 11:13:00的发言:[/B][BR]我觉得还是和哲学有联系,但是具体差别在什么地方,我就不大清楚了。
反正,中国总是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就不能够形成科学。

=========中国哲学注重研究普遍性的规律,不注重具体事务的差别。古希腊哲学注重理性思维与具体事务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为解决对象。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础的西方科学加速度发展,并超越了中国。
=====这些问题的讨论在网上就可以找到的,研究起来亦有趣
[em10][em10]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有独到之处,也许他是人类接续发展的王道也为可知
[em05][em05]
哦?那么老牛居网友,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又是因为什么?现在,在世界的顶尖级产品(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中,我们中国人首创的很少,但是我们模仿能力很强。只要有一点被我们偷学去了,很快就有几千个几万个类似的五花八门的改进措施拿出来,这样就成了中国人自己的了。外国人还生气还没脾气。
这是不是也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有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建立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的,我们“不兼容”。即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西方不同。
====对现代科学,必须承认,我们是小学生,但通过利用前人的成绩,我们进行跨越式发展是可能的。
[B]以下是引用[I]白昼之月[/I]在2005-6-17 1:54:00的发言:[/B][BR]期
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牛顿力学的建立,的确是在清朝,大概是康熙时期
  
   近代数学的本质是变量数学,变量数学的产生的第一个标志是16世纪韦达的符号代数学,其后在17世纪解析几何的建立,微积分的勃兴,和18世纪分析学的发展是近代变量数学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19世纪几何学、代数学、分析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以及复变函数论、抽象代数、拓扑学、数理逻辑、集合论等新学科的产生则是近代数学成熟的标志。从16世纪到19世纪这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数学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所有时期数学成果的总和,其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成就之大无不令我们感到震惊,浏览近代数学波澜壮阔的精彩历史画面时,一种为人类的智慧所达到的不可思议的成就而震惊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不由地引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当时的欧洲出现了什么使得数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或者更具体一点说,近代数学的兴起为什么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既欧洲,和一个特定的时间,而没有发生在任何其他的地方或其他时代?这个问题也曾以"近代数学为什么仅产生于西方"被李约瑟提了出来。在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人们一般认为是15、16世纪的欧洲在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思想束缚以后,随着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科学中数学化趋势的增长等因素促使了数学本身走向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希腊思想的传入是近代数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近代数学是希腊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上述观点大部分是正确的,然而并不全面。因为它忽略了欧洲文明的另一主要渊源--基督教在近代数学兴起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读近代数学的历史,给我们以强烈印象的是这样一个现象:对于上帝的赞美几乎成为这一时期每一位科学家、数学家众口一词的行为。有些人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在众多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心灵深处,科学与真理才是他们真正钟情的,只是为了使数学和科学研究合法化而不得不举起上帝的旗号。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一相情愿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它起码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近代科学与数学兴起和发展的时代,宗教是当时欧洲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近代数学的先驱们,像韦达、笛卡儿、帕斯卡、牛顿、莱布尼茨都怀有强烈的宗教情感,数学与科学只是他们完成宗教使命的一部分。因此,解释与事实之间的矛盾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关于基督教与近代数学的关系的某些结论。即然如此,我们就不得不面对长期以来虽然被广泛瞩目但同时又被回避的一个问题,即基督教对近代数学的兴起与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基督教与数学的关系谈起。  
基督教在近代数学兴起中的作用初探
王幼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4:23:59编辑过]
【滕王阁夜话】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章恰恰忘了,满清王朝是个什么样的政府?满清王朝是中国历史的黑暗一夜。打个比方,清王朝就好比是驰骋在历史逆行道的特快列车,李鸿章就是这趟列车的优秀驾驶员之一,列车驾驶员技术越好只能是延缓列车倾覆的时间,但列车倾覆造成的伤害却更大。

为此,笔者将贴出一系列文章评说这趟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笔者喜欢讲事实,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爱好,也反对乱扣帽子,尽管有时言辞激烈,各位看官见谅。

笔者在南昌,此处有一滕王阁,在此抚今追昔颇有意味,笔者大言不惭,就将系列历史评论称作滕王阁夜话,见笑。

一、 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17世纪中叶,女真族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民不过百万。而此时的大明王朝虽日薄西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凭女真人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大明的根基。要不是“进京赶考”的李自成成绩太差,女真人根本没有机会入主中原。

1644年,女真人趁火打劫,入关了。这好比叫花子一夜暴富。面对泱泱大汉民族,女真人的心理弱视不言而喻开始,入关之初,女真人还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但很快久抛弃了这一点点伪善。满清起于马背刀锋,极度迷信武力,对待汉人的反抗,就一个字――杀!这充分暴露出满洲贵族标榜的“吊民伐罪”的伪善,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无数中国和朝鲜的史料都有努尔哈赤攻入抚顺关后在辽东都司汉区内攻一城屠一城的明确记载,奴尔哈赤势力膨胀之后,大杀辽民,辽民除少数逃回关内以外,关外的汉人险被奴尔哈赤杀戮一空!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运河之水变红!其凶残不逊于乃翁。至于多尔衮,更是青出于蓝。进关之初,多尔衮为了取得汉族官绅的支持曾经一度有所收敛。从顺治二年四月遣兵南下开始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大肆屠戮汉人,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昀(纪小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 …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这是多尔衮代表满洲贵族发布的“屠城令”,尔后就是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等等,清兵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 …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这是1649年满清政府屠四川时张贴的公告!(日本人还挂出"皇军不杀良民"之类的幌子遮掩遮掩,满洲人连这都不用。)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才有来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

古语云:"杀降不祥",清军往往以“恶其反侧”等借口将来降军民屠戮一空。
 
清军屠昆山,“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还有满清遗老遗少竭力抹杀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即达八十余万… …清兵的野蛮、凶残可见一斑!连德、日法西斯比起来,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自叹弗如。

满清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南方一带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一个个被血海笼罩,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摧残殆尽,究竟有多少汉人惨死已无法计数。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辫子兵们挥刀,砍掉每一个不屈汉人死不瞑目的头颅;满城都是鲜血,满地都是尸首… …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才导致日后直至今日软骨之人何其多!以致有人说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就是缘自明清之际,其实东方的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满洲贵族不仅杀汉人,还杀少数民族。满清入主中国,不仅是汉民族的民族灾难,也是其他各族人民的民族灾难,满洲贵族在两百多年的血腥杀戮中,各族人民都倍受荼毒,连素来对中原王朝的政权更迭漠不关心的西南各少数族也纷纷举起抗清的义旗!汉人被杀的最惨,这自不必说,此外,满洲贵族又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国父中山先生在《中国问题中国的解决》)一文中列举满清政府的种种杀人罪行,控诉满清统治者“贪残无道,实为古仅所未有!二百六是年中,异族凌残之惨,暴君专制之毒,令我汉人刻骨难忍,九世不忘!”
    
可笑的是,昔日满清的残暴刀锋被今天一小撮愚氓的“文化人”吹嘘为“圣武”,这些汉猪不惜终日花费笔墨口水,为满清的刽子手表功,比如某“清史专家”戴某,上海的“文化人”余某,“皇帝作家”二月河某(姓氏待考)硬把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生生吹捧成所谓的空前绝后的“康乾盛世”。这些被杀尽了骨气廉耻的软体动物恬不知耻的刽子手的“圣武”辩解,说什么这是为今天讲民族团结云云。这倒省去了侵略者的许多口舌,真是“人无廉耻,无法可治;狗无廉耻,一棍打死”!!

【小资料】
◆扬州十日
1645年4月,清军兵围扬州。督师史可法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25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八十多万汉人惨遭杀害。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大义凛然: “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嘉定三屠
1645年6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

◆◆◆江阴屠城
1645年,满清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进行反清斗争。满清先后调动24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81天,击毙清三王十八将,清军死伤过十万。但终因力量悬殊,粮食罄尽,守城者全部壮烈牺牲。城破后遭到清军血腥屠杀,死者无数,繁华的大都市尽为废墟… …

二、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满洲贵族入得关来,用铁蹄刀锋夺得了江山,但如何才能巩固在全国的统治,满洲贵族还有一项重要德政――文字狱!满洲贵族除了杀戮还是杀戮!先是杀戮有气节有思想的勇士,然后是杀戮有气节有思想的文字。

鲁迅先生说的好,:“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满清文字狱处治之残酷、杀戮之凶残,流毒之深广,都是空前绝后的!在满清皇帝的暴政之下,任何一丁点的思想火花、一丁点的独立人格、一丁点气节的人,尽遭扑杀!所谓 “康乾盛世”在某些文人笔下写得像花一样美,但某些文人偏偏忘了“康乾盛世”正是文字狱最盛的时代。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个,大兴文字狱,一个比一个疯狂。有文人写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作者便被吹毛求疵的乾隆杀掉。满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几乎残酷到变态的程度:对生者动辄“弃市”、“凌迟”、“灭族”,对已死的作者亦不放过,非要开棺戮尸、挫骨扬灰才解心头之恨。

在主子的授意下,奴才们更是捕风捉影,大肆株连无辜。一言不合圣意,手起刀落,杀无赦!满清皇帝知道奴才们肆意滥杀,但却并不制止,“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独裁者要的就是这种白色恐怖的效果,以震慑士人,让被压迫者不要有任何捣乱的念头!满清皇帝是国民党独裁者的导师。

不仅如此,满清统治者还更为阴毒的删改了古书的内容,其目的非常非常的明确,一方面掩饰自己的罪行,另一方面不要让国人看到很有些骨气的文人。由此达到其彻底奴化汉人、永久奴役汉人的企图!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这些中国人陈陈相因的民族气节不见了,只剩下阿谀奉承的奴性跟龌龊的辫子一起留了下来。中国传统的为官是直言敢谏,为史应秉笔直书,然而这些观念被彻底摧毁,在刀斧面前,只剩下一大帮唯唯诺诺的奴才。在沉重如铁的历史黑幕下,只有满清统治者为了以儆效尤留下来的酷烈文字狱,那是天知道有多少无边的血泪被无情地埋没了!!

长期的文化杀戮,留下来的成绩是一部经过抽改、“消毒”(民族思想)的四库全书,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禁毁书目,超过七十万部的被焚毁图书,还有几万万被压迫人民的仇恨。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满清文字狱是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国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交替时代屡见不鲜,但从来没有一个像满清统治者这样,彻底摧毁汉人的衣冠服饰,彻底绞杀汉人的民族意识,满清统治者企图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彻底把汉人弄成完全顺服的走狗!

清朝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其一、说句可能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有清一代,满洲贵族都是以殖民者的姿态出现的。(只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面临共同的外来强敌,满洲殖民者和满清皇帝才增加了一点点中国人意识。至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满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那便是后话了。)

实际上,没有一个清帝承认过自己是中国人,胤祯反复的说什么“朕夷狄之君”、“非中国人”云云; 慈禧太后拉那氏最后连老底都说穿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满洲贵族刚毅说的更露骨“汉人一强,满人必亡” … …可见,满洲贵族在骨子里根本就是把中国人当奴才!在充分拉拢利用的同时又刻意防范压制,把他们限制在“家奴”的范围内,防止他们“犯上作乱”。如何才能坐稳中国的江山,龚自珍一语道破天机――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

其二、女真族民不过百万,当面对泱泱大汉民族时,满洲贵族的心理弱势不言而喻,因为它知道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和由这武力所缔构的穷凶极恶的专制政权,是不可能长期来奴役广大人民的。满洲贵族害怕文化,害怕民族思想,越想越怕,恐慌得不得了,才来这一手文化杀戮。


三、创造和科技的死亡

由于满清政府极度的专制,自由的思想被彻底的扼杀掉了,万马齐暗。入关之后,满洲贵族鼠目寸光,闭关锁国、重农轻商、轻视科学等一系列错误国策的危害显而易见,如果是在思想活跃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都不难发现和解决,只不过是残酷的思想迫害使得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噤若寒蝉。龚自珍只得无奈的仰天长啸“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哪里是没有人才?!是没有言路!

由于满洲贵族可怕的杀戮,中国人的精神死了。从此时起,中国的各级官吏不再自称“下官”、“卑职”,自王公大臣起在皇帝面前口口声声自称“奴才”,朝野上下弥漫着循规蹈矩的迂腐之气,这种味道好像行将就木的气息。
    
一个民族的精神死亡,也也意味这个民族的灭亡!从此,中国不是发展, 而是全面倒退,一派江河日下之势。

【思想方面】满清扼杀了晚明思想启蒙运动,扼杀资本主义萌芽。

明末清初正是思想界启蒙的时代,明末思想界对整个封建意识形态从哲学到伦理,从治国到治学都开始反思和批判。大思想家黄宗羲、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都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弊病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危害,在他们的著作中闪耀着人本主义、民主主义的光芒。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原君》批判君主专制,打响了民主思想的第一炮;著名的四大名著皆出自那个思想躁动的时代,这些戏曲小说都以市民喜好为标准,反映了市民意识的觉醒,这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反叛;江南一带的到处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雇佣制作坊和工场;以徐光启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知识分子集团正在形成;还有西方的天主教在南方广为传播,特别受到明末先进的士大夫的欢迎;英国有议会,而当时的中国民间结社议政的风气很盛,特别是有先进的思想政治组织“复社” … …而大清律规定:“凡三十人聚会,一律处斩”。好了,一切非政府组织全部取缔了。

而满清的不识字的铁蹄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摧残殆尽,物质文化大规模毁灭,如同中世纪西方蛮族入侵后的欧洲一样把中国带入了沉沉的无边暗夜之中。

【经济方面】生产力大幅度倒退。

现在某些人极力鼓吹“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帝国覆灭前的回光返照,好象临绝前的垂死挣扎,只要稍有文化常识与历史知识的人,都能看出“康乾盛世”不过是野蛮的杀戮、阴毒的精神摧残、残酷的独裁暴政的代名词。就经济方面而言,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大多是对明末的恢复性增长。明末崇祯时就有田783万顷,而顺治16年(1659)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直到到乾隆31年(1766)到741万,数字刚接近明末土地数字(《清朝文献通考》田赋所载)。可见“康乾盛世”生产恢复是缓慢的,过了一百年才到了明末的生产规模。嘉庆年间的791万顷为最高,以后就下降了,封建经济在停滞中(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767页)。

或曰 “康乾盛世”时清朝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此说不假,只是清朝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就是世界第一,不是清朝才是世界第一的,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雄厚的基础。满清之前宋朝的经济总量占世界75%,明朝占45%,清朝占25%。明朝雇佣经济的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就经济比例而言十分合理,距离资本主义已不遥远。同居世界第一的清朝在质上已差之千里,搞的近代资产阶级软弱无力,担当不起革命的重任。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 …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很多人没有衣服穿… …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

再看工商业。明朝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超过当时欧洲诸国总和,但是到了清朝,政府严禁采矿,冶金业从此衰落;明朝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 …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康乾盛世结束不久的1840年,清朝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明末的对外贸易量是惊人的。凭籍历史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估计,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即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七千到一万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一万吨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的三亿二千万两白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而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对外贸易远远低于明代(美国的弗兰克《白银资本》)。

【军事和科技方面】

虽然明朝的皇帝不怎么样,但总体来说明朝的心胸还是算比较广阔的,对外来的事物一直抱着欢迎和学习的态度。明朝海军力量强大,李约瑟博士说:“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当时袁崇焕在宁远城头毙伤后金的红夷大炮就是来自葡萄牙。明代的火器装备已经很先进了,明末军队初步骑兵之外,还编有相当数量的 “神机营”。据资料记载,“神机营”每一营(5000人)用霹雳炮3600杆、大连珠炮200杆、手把铳400杆。这是何等现代化的装备啊!

然而,随着明王朝的彻底灭亡,时光却在倒流,科学家绝迹了,先进的火器被满清埋葬了。到鸦片战争时,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兵对火器已经陌生了。

满清以骑射得天下,但统治者心胸狭隘,对先进的军事科技敬而远之,一味的敌视和排斥,生怕这些技术流落民间威胁自身统治。清朝的考武举期限还要比试火枪射击,后来满清贵族斥之为“奇技淫巧”予以废除;“雅克萨战争”中,清军缴获的俄军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康熙看到火绳枪样品后,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命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康熙的理由竞然是“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传统理由”。骑射虽然能在17世纪还占一定优势,但经过200年的发展,火器最终淘汰骑射,中国人不用的火器洋人喜欢用。阻碍先进技术的恶果最终得到恶报。

明比清有多得多的大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史,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一百年(明朝中晚期),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还有朱载?、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明朝的科学家对中国古代所有的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西方科学和哲学正系统地引进,西方传教士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其中不少被翻译成中文。徐光启受教于传教士利玛窦,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和亚利士多德的《逻辑学》构成了西方科学的基础。李约瑟说: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明代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而野蛮人的到来彻底中断了这一进程,中国从此远离科学,科学家绝迹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敢创新,只会战战兢兢从事考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却传到了日本,对日本近代科技发展影响很大。犹如19世纪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被束之高阁,而在日本却直接催生了明治维新。

满清统治者的保守、不思变革、对新生事物的冷漠真是无以复加,这与当时西方国家与日本求新、求变、对新生事物的渴求,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种下了中国几近亡国灭种的祸根。而试想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被中断,中国人会以和平健康的心态引进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理论乃至民主制度。中国绝不会在近代因为“技不如人”而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家民族危如累卵… …


四、结语

我知道有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文章,一顶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帽子立刻给我戴上,呵呵,但历史不是一块摸布可以任意擦来擦去。满清王朝靠野蛮的杀戮起家,因屈辱的卖国苟且灭亡,历史大致如此。我不是说它一团漆黑,但在那个时代欧洲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也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还有德国的崛起… …而中国在满清的统治下却经历了一场历史的大后退,这样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基本否决的时代,有什么可歌颂的。

关于“团结”多罗嗦几句,在明末满清和明朝那就完完全全是两个国家,两个文化、制度、风俗都完全不相同的国家。至于满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那便是后话了,反正当时的国人绝不会想到。看待历史问题时,最忌带着今天的观点。不能因为今天的可能被破坏的“团结”就当乌龟、当鸵鸟,对杀戮视而不见,靠贬低侮辱自己来求得“团结”。

刽子手举起屠刀时是不讲“团结”的,举个例子,北伐战争中,蒋介石“清共”,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害怕 “破坏团结”,不去抓枪杆子,其后果是无数共产党人遇难,这是血的教训。毛主席说的很精辟:“在斗争中团结,则团结存;在妥协中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才是团结的辩证法。韩非子认为“法施而后知恩”!那些没有骨头的软体动物实在应该好好体会这句话!再说当时杀人的满洲贵族和今天的满族不是同一个历史概念,如果真的因为仅仅列举了几个满洲贵族杀戮的例子就会影响民族“团结”,那这个“团结”也太脆弱了。

清军在扬州屠城,八十万无辜遇难,其罪行令人发指!满洲贵族杀人立威,他们认为要把中国人杀到磕头认输才算大功告成!我们如果无视历史,为了“团结” 不对这种屠杀进行任何道义上的指责清算,反而还要成天为杀人者高唱赞歌,还将血腥和黑暗美化成“圣武”的“大一统”,敢问世界上还有这样卑贱的族群吗?如果真有上帝,上帝也不会拯救这种不知道羞耻的族群!

现在的银屏辫子满天飞,格格、阿哥满地跑,还偏偏有很多人买单!这些作品粉饰独裁、美化专制、宣扬奴隶意识,戕害人类的灵魂,其背后是廉耻丧尽的汉奸理论在肆意蔓延,才把中国弄到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我们连写一篇有骨气的文章的勇气都没有,看着中国人再一次的变成奴才,“我把你象犬马一样的驱使,猪羊一样的屠宰,你反倒匍匐在地、为我歌功颂德;我由此认定你是软骨头的孱头,没廉耻的贱类,我不鄙视你鄙视谁?我不屠杀你屠杀谁?” 这正是“亲者痛、仇者快”,那么不用多久,也不用敌人,我们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中国再一次的亡国灭种未尝可知!

警惕!文化流毒不亚于当年林则徐欲肃清的鸦片之祸!
楼上的扯淡文章是催吐的良药。
转贴之前最好对数字之类核对一下,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容易被胡编的数字欺骗。
楼上的你懂历史么?不懂不要在这放屁!
发言之前学学真实的历史!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容易被现在胡编的历史欺骗!
个人认为儒教和科举的影响很大,万般 介下品,唯有读书高,都去读书(四书五经)了,哪里有人搞科学研究?
18楼所举的哪个王朝没有? 清朝最大的失误是没有看到世界发展的趋势 从明代以来 中国人对儒家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 已经不重视科技的发展 清朝的失败更多是文化理解失误 而并非某个民族问题   
   明朝杀的少数民族要比清朝多很多 土司制度可以说害了不少少数民族 而且也是明朝自身首先挑拨东北少数民族仇杀 才引火烧身的
说实话 18楼的文章确实如19楼的朋友所说 催吐良药   批判清朝这么批下去 只能越批越乱 批不到点子上就不要胡乱的批了
[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5-6-24 12:11:00的发言:[/B][BR]18楼所举的哪个王朝没有?
===我不否认,每个王朝都有,但现在胡编的历史严重抹杀了满清的这些行为大有替满清彻底翻案的征兆,这篇文章就是把满清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清朝最大的失误是没有看到世界发展的趋势 从明代以来 中国人对儒家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 已经不重视科技的发展
===明朝的文化举世文明,即使在明末中国的文明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列的,明朝的皇帝昏庸并不等于明朝的文明文化也昏庸!明朝出的大思想家,科学家在当时的世界也是有一定分量的,正是满清的野蛮彻底压制了汉人的创造发明!看看今天的蒙古的落后!满清建立后销毁篡改了大量的史料,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明朝的东西有多少是真正值得相信的???!!!!


清朝的失败更多是文化理解失误 而并非某个民族问题
===什么叫文化理解失败?你先解释一下!  你可以想象要非洲的落后国家来统治美国,百年后的美国将是一个什么样吧!
  


明朝杀的少数民族要比清朝多很多 土司制度可以说害了不少少数民族 而且也是明朝自身首先挑拨东北少数民族仇杀 才引火烧身的
===不否认,历史上汉人屠杀过少数民族!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汉人知道那段历史,同时国家也有意识不在颂扬曾经屠杀过很多少数民族的汉人为英雄,可满清灭亡中华时屠杀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现在又有多少汉人知道?!更重要的是曾经粘满汉人鲜血的鞑靼刽子手今天非但没有被谴责反而通过各种媒体成了不明真相的汉人心目中的英雄!这对汉人不是一种侮辱吗??!!我们有义务给广大的汉人揭示真相!!!!
[B]以下是引用[I]普通会员[/I]在2005-6-24 8:14:00的发言:[/B][BR]楼上的你懂历史么?不懂不要在这放屁!
发言之前学学真实的历史!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容易被现在胡编的历史欺骗!

我懂得不多,不过比你多得多就足够了。
至于“真实的历史”,你大概是以自己是否相信为标准的,呵呵,典型的唯心主义自大狂。
别的东西也不说了,文章里说“宋朝的经济总量占世界75%,明朝占45%,清朝占25%”,就是彻头彻尾的扯淡。
这里只说宋朝的数字:宋朝人口大约是世界的1/3,如果经济占到75%,那宋朝的人均产出就应该是其余部分的6倍左右。拜托,这里是历史讨论,不要搞笑。
如果你觉得这个可能,去寻找点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位显然是心理有邪火,所以根本不想讨论。所以我就打击他一下。
“明朝出的大思想家,科学家在当时的世界也是有一定分量的,正是满清的野蛮彻底压制了汉人的创造发明!”——说说明朝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什么分量。
“满清建立后销毁篡改了大量的史料,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明朝的东西有多少是真正值得相信的???!!!!”——不相信,那就拿出证据,这里空洞的扯淡是没用的。
“你可以想象要非洲的落后国家来统治美国,百年后的美国将是一个什么样吧!”——美国会比非洲的落后国家统治么?不要YY,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愚蠢。
“满清灭亡中华时屠杀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现在又有多少汉人知道?!更重要的是曾经粘满汉人鲜血的鞑靼刽子手今天非但没有被谴责反而通过各种媒体成了不明真相的汉人心目中的英雄!这对汉人不是一种侮辱吗??!!我们有义务给广大的汉人揭示真相!!!!”——多数老百姓对这些根本没兴趣,因为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天任何影响都没有,除了专业的历史研究之外。至于什么“揭示真相”,真相的资料图书馆里多的是,感兴趣的自己去查阅就是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就是民族团结,任何一个追求国家稳定的政府,都不会将历史纷争作为教育重点。蜻蜓点水一样提到一下,足够了。
在这方面,苛责满清是不正确的,但是满清统治者显然是使得中国错失了一次和世界接轨的极好的机会。
为什么?
就是喜欢沉迷过去,动口不动手的人太多了。
就是象太极张三丰这样的人太多了。
宋应星,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明思宗崇祯七年(1635)任江西分宜教谕,后历任福建汀州推官、安徽亳州知州等。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该书从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出发,总结了工农业生产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名著,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是一部珍贵的书籍。宋应星的著作还有《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基督教名徐保罗。上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明思宗崇祯五年 (1632)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兼文渊阁大学士。科学研究范围广泛,跟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西方数学、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专业知识,以农学和天文学最突出。他是最早把欧洲数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译著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和《勾股义》等。历法方面主持编译《崇祯历书》,奠定了近300年历法基础。军事学方面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选练百字括》、《选练条格》等。平生用力最勤的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著有《屯盐疏》、《种竹图说》、《宜垦令》、《农政全书》等,以《农政全书》影响最大。该书60卷,分农本、田制、水利、蚕桑、牧养、荒政等12门类,引用历代著作300多种,是科学的重要文献,刻印后不久就流传到日本。
众所周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其字长良,系江西奉新县人。生于万历15年(1587)。万历43年(1615),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于崇祯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笔者按:教谕即管理教育的官职)。其间,宋应星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10年(1637)刊行,明朝灭亡后弃官回乡,终身再未出任,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约1661)去世。
  
   《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内容十分丰富,并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全书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和大量确切的数据,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民国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在说到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此人想要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便到北京各个大图书馆去寻找,结果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由此可见,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天工开物》已经彻底从中国“销声匿迹”了,连知道这本书名字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里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又到日本图书馆去查阅,竟然发现这本书还有英、俄、德、日、法等国的翻译本,而且法国还有全译本。据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着这本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以致将它深藏于皇帝文库中。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了。由此可见,清朝的文字狱有多么“兴旺发达”啊!
  
  史料纪载,康雍乾祖孙三代,搞文狱一个比一个厉害。康熙26年、48年、53年多次禁书,并规定“造卖印刷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大清律例》)这是何等的愚昧、专制啊!印书、卖书、买书、看书都要革职、挨打、判刑。他一生制造了无数的文字狱,如“庄廷铣案”、“ 胡中藻案”、“ 戴名世案” 等,这实在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雍正处死他最倚重的大将军年羹尧,主要把柄之一也是文字。雍正三年二月天空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年羹尧也和群臣一样上疏贺此大吉大利之象,疏中用了“夕惕朝乾”四字,(语出《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雍正却说他有意倒置,心怀叵测。于是便将这位助他夺得帝位的左膀右臂抓捕回京,定罪多达九十二款,其中斩罪三十余。后来年羹尧哀求“留下这犬马,慢慢的给主子效力。”雍正才恩准”其于狱中自尽,子被斩,其他十五以上子孙发边充军。
  
  乾隆朝的江西举人王锡侯即因编字典《字贯》即处死。三个儿子四个孙子皆斩监侯。由于“失察”,江西巡抚海成也斩监候,两江总督高晋降一级,江西第二、三把手从二品的布政使与正三品的按察使俱降级为正五品的同知。其间的文字狱多达一百三十余起,动辄斩首、弃市、凌迟、门诛甚至灭几族,连已经死了多年的都要开棺戮尸!
  
  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时期,不但对清朝统治者有所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程朱理学相抵触的书籍也都不得超生。如李挚的书籍就因为“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尤为罪不容诛。”在西方思想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学说竞相争鸣之际,中国在明代中后期稍稍活跃起来的思想文化界顿时变得万马齐喑。被某些人吹嘘为“康雍乾盛世”的清朝,不仅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保存这样一本明朝人写的书,都做不到!以至于这本书居然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近300年!真令人扼腕叹息,感慨万分。那么,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在短短的67年中(1578一1644年)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陈美东说的灿烂群星中,徐光启(1562一1633年)是一位代表人物。正如袁翰青先生所指出的,“他在科学方面的功绩不局限于科学的任一部门,他多方面地融汇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成就和当时外来的科学知识,一身兼任了科学工作的组织考、宣传者和实践者,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竺可桢将他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相比,觉得毫无逊色:
第一,培根著《新工具》一书,强调一切知识必须以经验为依据,实验是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但仅限于书本上的提倡,未尝亲自操作实践;徐光启则对于天文观测、水利测量、农业开垦,统统富有实践经验,科学造诣远胜于培根。
第二,培根过分强调归纳法的重要性,忽视了演绎法的作用;徐光启从事科学工作,则由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入手,而这本书最富于演绎性,培根之所短,正是徐光启之所长。
第三,培根著《新大西洋岛》(New Atlantis)一书,主张设立研究院,进行集体研究,自己却未实现。徐光启则主张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应大力发展,同时应培养人才,研究与数学有关的10门学科,即所谓“度数旁通十事”,既具体又切合实际,并亲自建立历局,主持历法改革。
第四,培根身为勋爵,曾任枢密大臣、总检察长和大法官,但对国事并无建树\;徐光启任宰相,对于农业、手工业和科学的发展,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论人品,培根曾因贪污受贿,被法院问罪,关进监狱,处以罚款;徐光启则廉洁奉公,临终之日身边存款不到10两银子。
但是,徐光启和培根去世后,中英两国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1644年是个转折点。斯年,英国克伦威尔(1591—1658)率领的铁骑军,在马斯顿打败了封建王朝的军队,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后虽有反复,但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以后,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就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中国则是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入关建立了清王朝。思格斯指出: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是,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又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清军入关以后,所面临的正是思格斯所说的这种情况。第一位统治者顺治在位18年(1644一1661年)期间,忙于征战,烧杀抢掠,全国人口锐减,生产大大下降。第二位统治者康熙如果继续按照这条残酷的镇压路线走下去,则势必不能长治久安,他只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较高的经济、文化情况,迅速汉化,而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又要防范汉人,这一民族矛盾就决定了他在信任远道而来的传教士方面,有时超过汉族大臣。通过这一背景来看康熙,他的许多政策措施就会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本文就想从这里谈起。

2 《律历渊源》剖析
康熙皇帝姓癌性XX,名玄烨,于1654年生于北京,即顺治定都北京后10年。8岁时,父亲顺治去世,继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在一些年长的大臣辅佐下,成了清代的第二个皇帝。14岁亲政以后,立即果断地清除了辅政大臣鳖拜,废除了奴隶主法权,使满族彻底转变到封建制的轨道上来,安定了社会,巩固了政权,开辟了“康雍乾”三代鼎盛的局面,并平反了南怀仁等的锗案,从而赢得了“英明”、“伟大”的荣誉。但是在他执政的61年间,我们找不出像徐光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的科学家,像《本草纲目》、《律学新说》等这样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著作,有人拿康熙末年(1713一1722年)组织编写的《律历渊源》100卷来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和编译《祟帧历书》来比,而且认为“后来居上”,这个说法似乎欠妥。
第一,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律历是体现皇家权威的重要标志。“古者帝王治天下,律历为先,儒者之通天人至律历而止。历以数始,数自律生。”《宋史·律历志》中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律、历、数这三门学科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统治者眼中的地位。运用当代已经掌握的知识,修正古代典籍中的错误,是有为君主的重要“文治”之一,康熙要“成一代大典,以淑天下而范万世”(《清史稿·诚隐郡王允祉传》),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好大喜功的表现,并非要发展科学才如此他,目的性和徐光启不同。
第二,《律历渊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历象考成》42卷,是在90年前的《崇祯历书》的基础上编成的,只是根据南怀仁《灵台仪象志》和《康熙永年历法》等做了一些数据修改,新的内容很少,正如程贞一先生所指出的:“《历象考成》与当时西方天文著作相比,其差距要比《祟帧历书》与以前西方天文成就相比的差距大得多了。”
《律历渊源》第二部分《律吕正义》5卷,介绍了西方五线谱的编造和用法,是其特色;也肯定了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但到乾隆编《律吕正义后编》(1746年)时,又加以否定,并以问答形式,罗列其“十大罪状”,大大倒退了。

《律历渊源》第三部《数理精蕴》有53卷,被誉为数学百科全书,内容最多,影响也最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不足的一面。这部书只介绍了中世纪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对17世纪新出现的数学只介绍了对数和计算尺。伽利略说:“哲学是写在这部永远摆在我们眼前的大书中的——我这里指的是宇宙。但是,如果我们不首先学习用来写它的话言和掌捏其中的符号,我们是不能了解它的”。伽利略说的“哲学”就是近代科学,当时“科学”这个词汇还没有出现。李约瑟同意柯瓦雷(A.Koyre)的分析,近代科学需要与数学结合,但不是中世纪的数学,数学本身需要改造,必须使数学的本质更接近于物理学。紧接着李约瑟列举了16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数学发生的一系列全新的事情:
(1)维埃特(1580)和雷科德(Recorde,1557)终于精心制订了一套令人满意的代数符号;
(2)斯泰芬(Stevin,1585)充分估价了十进小数的功用。
(3)内皮尔(Napier)在1614年发明了对数;
(4)冈特(Gunter)在1620年创造了计算尺;
(5)笛卡儿(Descartes)在1637年建立了坐标和解析几何学;
(6)1642年出现了第一个加法计算机[帕斯卡(Pascal)]
(7)牛顿(Newton,1665)和莱布尼茨(Leibniz,1684)完成了微积分。
这7件事情中,最重要的是(5)解析几何和(7)微积分,而恰恰是这两项最重要、最新的成果,在1723年出版的《数理精蕴》中毫无反映,我们可以把责任推在传教士身上;但(1)符号代数没有反映,康熙本人就要承担责任了。据詹嘉玲(C. Jami)研究,1712年夏天,法国耶酥会士傅圣泽(J.—F Foucquet,1665—1741)写了一篇《阿尔热巴拉(代数)新法》,向康熙皇帝介绍符号代数,康熙看了以后,觉得“晦涩”,比旧法“更难”、 “可笑”,就把这门新科学的传播给扼杀了。直到1859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合译棣么甘(A.De Morgan)的《代数学》(Elments of Algebra,1835年),这门新科学才又重新来到中国,但延滞了将近150年。
《数理精蕴》所汇集的数学知识已不先进,再挂上“康熙御制”,又紧箍了人们的思想,就这样,乾嘉时期虽有许多人受其影响研究数学,但成就有限,与世界水平越来越远。
天工开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编辑]题解
宋应星在任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
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
[编辑]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武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编辑]评价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在国内却长期失传。在1920年代才从日本传回来。后来也在浙江宁波发现了初刻本。
《天工开物》一书是明朝宋应星写的书,崇祯十年初版。这本书现在应该说非常有名,中学的课本里就有对这本书和他的作者介绍。
    
    可是大家知道这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中国的?说出来可以让我们现在的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愤怒和辛酸。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看了这样的事实,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我的感想只有一个,就是愤怒。
    
    被大家嘲笑挖苦讽刺,说是专制无能腐败的明朝,大科学家层出不穷,在明朝末年尚且能有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写出这样具有世界水平的书籍,里面记载的大量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是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所以这本书在明朝一出版,外国人得到以后,就极为重视,大量翻译发行。
    
    而被某些人吹嘘为盛世的清朝,不仅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保存这样一本明朝人写的书,都做不到!以至于这本书居然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将近300年!!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可想而知,如果当时这本书没有流传到日本,没有流传到法国,英国,那么这本书就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除了少数特别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明朝的中国曾经出版过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科技和农业科技。
    
    满请的文字罗网真是可怕,不仅彻底消灭了大量政治思想方面的著作,历史方面的作者,而且居然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著作,都不能逃脱被消灭的厄运。满清的文字罗网最可怕的地方是其消灭的彻底性,以至于大量的书籍可以让我们现在的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天工开物由于被及时到传播到了国外(这里面多半是为了逃避满清魔爪的明朝遗民的功劳,当然也有在明朝的外国传教士的功劳),所以幸运的被保存了下来!可是很容易就明白,明朝出版的更多的科技著作,思想著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已经是现在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光凭这一点,清朝的罪孽已经是无可饶恕的。
    
    现在的人往往把明朝和清朝混为一谈,实在是受了愚民宣传的结果。明朝鼎盛之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大小国家皆来朝拜,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这样的壮举(包括被人称为盛世的唐朝),都没有过这样开放的胸襟和视野。然而在清朝御用文人的笔下,这样的壮举却被大肆丑化,说成是纯粹为了面子的无用之举!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在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视野得到了从所未有的开阔,海上的贸易线路也被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通,这为后来明末海上贸易的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的中国人也大规模的移民到海外。而且中国和外国之间文化技术上交流也因此终明朝一世也没有断绝过,外国发明的火器,往往没有多久,就迅速传入中国,被大规模的仿制和装备部队,并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到明朝末年,中国人在火器的装备和使用上丝毫不逊色于当时世界上其他最先进的国家,甚至还有反超的趋势。
    
    不仅如此明朝的民间思想活跃开放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前所未有的。包括某些人称羡的唐朝和宋朝,思想活跃状况也比不上明朝的万分之一。
    
    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像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工厂,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
    
    明朝党争之所以如此剧烈,这和明朝思想活跃也是分不开的,而反过来思想的活跃党争的激烈又促使更为先进更为激烈的思想的出现。
    
      大家看看明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可以知道明朝思想界的活跃和进步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在这本书里黄宗羲明确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的已经不是某一个昏庸暴君的统治,而是对整个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彻底的批判,说"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为了避免大家认为我断章取义,可以看看他的原话说"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确的说臣和君是完全平等和独立的人之间的关系,臣不是君的仆妾,相反,只是平等的同事关系,或者路人关系,甚至说臣是皇帝的师友。
    
    他说的"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他提倡法制,并且明确指出皇帝的所谓法律不过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而不是天下之法。"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强调只有先实行法治,然后才能有人治,用皇帝的非法之法,就算有能人,也要受到这个非法之法的束缚而不能成就功业。
    
    "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而实行了真正的法治之后,有一个好皇帝,固然不错,但就算这个皇帝不好,同样不能危害天下。
    
    用他的话说"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还提倡设立有实权的首相(就是宰相)位置,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并且互相牵制,宰相可以选择贤能来担任,就算世袭的皇帝不好,也不要紧。
    
    他主张"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
    
    他认为"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还提出设立学校,作用一是养士,二是议论天下是非。
    
    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他主张学校应该起到牵制朝廷的作用,他驳斥那种明朝是亡于党争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正是对党争的遏止,对学校的遏止导致明朝的灭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讬之于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
    
    黄宗羲还驳斥那种贬抑工业商业的说法,主张工业商业皆为本。他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从黄宗羲的思想可以看出明朝的思想活跃激进到什么样的程度,有人说什么黄宗羲的思想是明朝灭亡以后发表的,如果明朝不灭亡,就未必有这样的思想。这种说法纯粹是想当然,稍微看一下明朝思想史,就很容易发现,黄宗羲的思想不是他自己发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相反正是整个明朝思想界的发展趋势导致的必然结果。李贽这样异端思想的书籍在明朝能够成为畅销书,党争能够连绵不断,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等科学家能一个接一个的涌现出来,等等事实本身就能问题。
    
    最有说服力的,可以拿宋朝来对比,宋朝被许多人称道,据说还是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最发达的时代,比明朝要好,可是事实如何呢?宋朝出产的基本上都是最保守最反动的思想家,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的货色都出在宋朝,宋朝灭亡以后,又有哪一个人能提出和黄宗羲类似的思想?一个都没有!!!而明朝的思想家倒是对程朱理学那一套糟粕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大量的思想家都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两相对比,就明白究竟哪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进步的时代,我们印象中明朝那种阴暗僵化封闭的感觉,完全是某些别有用心者刻意灌输得来的结果,和真正的历史事实完全背道而驰。
    
    再看看清朝吧,这个朝代完全是把明朝开始的思想进步,科技进步进程来了一个腰斩,来了一个拦腰截断,使中国丧失了再一次领先于世界的机会。
    
    明朝有郑和七下西洋,被满请的走狗文人丑化成了完全是炫耀面子满足虚荣心无益之举,现在许多人也附和这种荒谬的说法。
    
    那好啊,你伟大的清朝,什么据说伟大的象圣人一样的康熙,乾隆,也给我来这么七次炫耀国力的大规模的下西洋的活动啊?你们不是把什么康乾盛世,吹的天上有,地上无,天花乱坠,远超汉唐吗?来这么七次下西洋的活动,应该不成问题吧!被人贬斥的一文不值明朝都能做到的事情,你伟大清朝就做不到么?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有!
    
    究竟是不屑于为,还是不能为,就不得而知。如果清朝的什么康熙乾隆也能象明朝这样来这么一次下西洋的活动,哪怕仅仅是一次,那真是应该磕头感谢他们了,中国也绝不至于那么闭塞,那么落后,要一直到别人打上门来,被打得头破血流,圆明园都被烧才稍微清醒过来。
    
    所以所谓的康熙,乾隆不过是一些把中国拖入落后深渊的历史罪人,一些最可耻的跳梁小丑而已。下西洋,他们不干,说是那是明朝皇帝虚荣心旺盛的无聊有害的举动,可是劳民伤财,像蝗虫一样搜刮百姓供自己寻欢作乐的下江南,他们到是来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如蝗虫一般,将沿途百姓的民脂民膏吸剥干净。可笑的是一帮满请的御用走狗文人还吹为美谈!!两相对照,康熙乾隆之流真是给永乐皇帝提鞋都不配。
    
    看了上面这些言论,大家就应该明白一点,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请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
    
      而那些投靠满清,甘为鹰犬的人,则只配受到最黑暗的诅咒,他们只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受到唾弃。
    
  ---------------------------------------------
    
    《天工开物》
    
    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弘祖(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是明代中期以后产生出来的。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而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却又有许多创新。
有些人总是在攻击明朝,吹嘘清朝。可是在明朝还是诞生了许多了不起的思想家的,就冲这一点,明朝也比清朝要强许多
  象明朝的王守仁,张居正,戚继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思想家
  
  这充分说明,明朝的皇帝或许昏庸,政治或许腐败,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没有扼杀人们的思想活力,在明朝的统治下,大量的知识分子都是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的思想和探索精神的人。如果按照明朝本身的逻辑发展下去,中国本来能提早进入现代社会
  
  明朝的思想家有许多都是思想上特立独行,对那些封建社会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教条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笑
  
  比如道学家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李贽就嘲笑说“怪不得
  羲皇以前的人,白天还点着纸烛走路”,李贽还说“论语和孟子不过是孔门弟子记忆师说,残缺不全的笔记,不能当成”万世至论”
  象这样的异端邪说,如果在清朝出现,恐怕就是满门抄斩了
  
  象明朝的思想家黄宗羲等人更是对封建专制制度本身进行了批判,比如黄宗羲就说“君为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也明确认为皇帝不是至高无上的,主张众治,提倡清议。
  这些思想在其他朝代的思想家当中是很罕见的
  
  
  而且明朝私人的著作发行和出版都是比较自由,非常活跃的,甚至象李贽这样封建社会中的异端思想家的私人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都可以成为当时流行书籍,在当时“人挟一册,以为奇货”,这在黑暗专制到极点的清朝也是不能想象的
  
  明朝在学术上,思想上,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还都是比较自由的。皇帝的权威也不是没有限制的。甚至会出现大臣屡次写奏章直接对皇帝破口大骂的现象,皇帝也拿他没有办法,这对封建社会来说,也是难得的
  
  私人还可以开办书院进行讲学活动
  明朝还有结社结党的空间,想东林党人就是一个党派,和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也差不多了
  他们就是通过开办东林书院进行讲学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党派的(黑暗专制的清朝能允许吗?)东林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是相当有名的吧
  明朝也根本不是闭关自守的国家,和外国的交流一直是相当频繁的
  
  有些人一直疯狂的贬低明朝,而对黑暗专制的清朝,进行疯狂的吹捧,只能说这些人是不顾事实的胡说八道
支持“普通会员”的发言方式,有材料,有分析,有观点。无孤零零的判断,无气咻咻的攻击。
如果有人要说他的材料是编造的,请一一指出,并且给出依据,从驳倒他的材料入手进而驳倒他的观点。不然,像我这样才疏学浅的菜鸟就只有相信他了。
[B]以下是引用[I]老牛居[/I]在2005-6-21 23:15:00的发言:[/B][BR]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有独到之处,也许他是人类接续发展的王道也为可知
[em05][em05]

今天的中国韬光養悔,祈 望在国际上以德服人, 就是这种思想継承與發展, 但願能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5 21:40:31编辑过]
真怪事了。我记得我没得罪谁吧?至少在超大是如此。怎么就有这么讨厌、无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