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下一代LRS-B的一些推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9:06
首先,任何一个项目必须从需求和实际环境出发,LRS-B也一样。
历史上美国空军轰炸机和美国海军舰载攻击机对于作战半径是有分工的,即使在核武器装备过剩的时代也一样。自60年代以来2000-3000km作战半径范围内,美国空军就出现过3种数量很少的中型轰炸机分别是B-58, FB-111, F--117。B-58实际生产数量很很少,服役时间很短,而且还是M2级别超音速的,甚至后期部分改为侦察用途。之后就是时间比较长的战斗轰炸机F-111,但是FB-111是专门部署在欧洲的,出发点不是美国本土,同样也是M2级别超音速的,F-111虽然产量很大,但是作为专用轰炸机的FB-111数量也并不多,2300km的作战半径用于专门覆盖东欧前线,最远到东乌克兰哈尔科夫军事工业区,而且F-111早期规划还是海空军公用。再之后就是F-117,这个“夜鹰”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神化,但是也脱离不了他的实际真正用途,该机虽然曾经多次参加巴尔干和伊拉克战争,但是F-117连雷达都没有,内部弹仓仅仅能装载2枚907kg激光制导炸弹,F-117仅仅生产了54架,服役时间从1989年到2010年,仅仅20年。再之后也就是A-12这样海空公用亚音速三角翼攻击机,但是这个计划没有执行。
相对美国空军,美国海军依赖航空母舰战斗群上舰载攻击机的机动性通过靠近敌方前沿来实现2000-3000km作战半径,历史上有过多款飞机大量部署,如A-3, A-5, A-6直到现在F-18F,不加油作战半径在1500-2000km之间。
而从现实情况讲,美国空军的轰炸机普遍作战半径都在4200km以上,也就是所谓航程超过8000km的洲际战略轰炸机,这也跟他的飞机部署位置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轰炸机都部署在远离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欧亚大陆内部)6000km以外的地区,例如印度洋迪戈岛,太平洋关岛,英国英格兰甚至美国本土。历史上的美国空军轰炸机所执行的任务基本上都是高危险性大规模杀伤的任务,而且从战略用途上明确是深入欧亚大陆内部,攻击诸如洲际导弹基地,重工业区这样硬目标,或者是攻击散布在大平原上的装甲集群。所有轰炸机更都是特大型武器携带机体和发射载体。

至少在欧洲,由于东欧形势的根本改变,西部前线已经前进到距离莫斯科不过500-1000km的距离,美国甚至已经不在需要像FB-111那样的2000km作战半径的中程轰炸机了。而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更多的将主要用于常规用途的作战,与核武器相比,必须能够携带更多种的小型化的常规弹药。虽然轰炸机也能够携带小型战略巡航导弹,但是针对硬目标和移动目标的攻击,仍然需要精确制导炸弹来完成。
无论从历史定位发展和实际需求角度看,所谓的下一代LRS-B轰炸机,无论是作为B-1, B-2, B-52任何一种飞机的替代品,他的作战能力需求都不可能比他们少多少。而现在服役美国空军的三种轰炸机B-1, B-2, B-52 都是名副其实的万里轰炸机,不加油航程分别12000, 9600, 13200km, 载弹量为34t, 18t, 22t, 最大起飞重量为220t, 180t, 230t 的空中卡车。
综合上述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么几个推测:
1)因为在3000km作战半径这个范围内,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能力已经实在过剩,随着F-35C和F-18E/F的全面甲板化,每个航母编队的60架战斗轰炸机都具有1500km公里的对地作战半径,因为航母本身可以利用海洋前进至距敌方1000km的距离上,因此正好是2500-3000km的作战半径。因此LRS-B 不大可能是中型轰炸机,因为这种飞机不符合需求和历史及当前形势的需要,而更可能仍然是160吨以上级别的重型战略轰炸机。
2) 无论美国海军,还是空军对轰炸机类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历来有很高要求,F-18F虽然替代了A-6但是其载弹量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航程更增加了。在最近20年的数场战争中,如 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B-1, B-2, B-52三种飞机的综合运用效果表明,载弹量最大,航程最远的B-1取得的战果最佳,杀伤目标最多,而B-2实际上垫底,尽管他有隐形能力。但是就是最差的B-2,其200kg级别的SDB理论上也可以装载80枚之多,因此从这个实际应用讲,未来的LRS-B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不可能比最少的B-2差太多,至少仍然应该是4200km作战半径以上和20吨级别载弹量的基本水平,而且配备有大型武器舱以装载诸如MOP这样的巨型反掩体炸弹,以及为定向能武器提供足够安装空间。特别是在深入内陆被攻击的目标,拥有大量的人口与人造建筑物需要被压制的情况下。
3) 三角翼的结构在B-2上虽然得到了验证,但是真正小一号的A-12却没有量产,后来基本上都用在了无人机上。特别是这种结构不适合外挂武器,通用性不好,因此从实际改进角度,也许类似X-47的菱形结构会成为未来的合适选择,既所谓融合B-1与B-2的各自特点。特别是要兼顾到低空突防的情况下,三角翼结构机动性差问题。
4) 既然是重型远程轰炸机,那么动力系统很可能还是4发结构,以提供足够的能源来源,当然也不排除双发结构的可能。
5) LRS-B 原则上应该是亚音速轰炸机,B-1A和Tu-160的实践表明,战略超音速轰炸机实现M2并不是很难,关键是直接导致机体寿命下降,更重要的是对载油量有很高要求,想Tu-160 这样的270t的轰炸机吨位也实在是太大了。首先,任何一个项目必须从需求和实际环境出发,LRS-B也一样。
历史上美国空军轰炸机和美国海军舰载攻击机对于作战半径是有分工的,即使在核武器装备过剩的时代也一样。自60年代以来2000-3000km作战半径范围内,美国空军就出现过3种数量很少的中型轰炸机分别是B-58, FB-111, F--117。B-58实际生产数量很很少,服役时间很短,而且还是M2级别超音速的,甚至后期部分改为侦察用途。之后就是时间比较长的战斗轰炸机F-111,但是FB-111是专门部署在欧洲的,出发点不是美国本土,同样也是M2级别超音速的,F-111虽然产量很大,但是作为专用轰炸机的FB-111数量也并不多,2300km的作战半径用于专门覆盖东欧前线,最远到东乌克兰哈尔科夫军事工业区,而且F-111早期规划还是海空军公用。再之后就是F-117,这个“夜鹰”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神化,但是也脱离不了他的实际真正用途,该机虽然曾经多次参加巴尔干和伊拉克战争,但是F-117连雷达都没有,内部弹仓仅仅能装载2枚907kg激光制导炸弹,F-117仅仅生产了54架,服役时间从1989年到2010年,仅仅20年。再之后也就是A-12这样海空公用亚音速三角翼攻击机,但是这个计划没有执行。
相对美国空军,美国海军依赖航空母舰战斗群上舰载攻击机的机动性通过靠近敌方前沿来实现2000-3000km作战半径,历史上有过多款飞机大量部署,如A-3, A-5, A-6直到现在F-18F,不加油作战半径在1500-2000km之间。
而从现实情况讲,美国空军的轰炸机普遍作战半径都在4200km以上,也就是所谓航程超过8000km的洲际战略轰炸机,这也跟他的飞机部署位置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轰炸机都部署在远离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欧亚大陆内部)6000km以外的地区,例如印度洋迪戈岛,太平洋关岛,英国英格兰甚至美国本土。历史上的美国空军轰炸机所执行的任务基本上都是高危险性大规模杀伤的任务,而且从战略用途上明确是深入欧亚大陆内部,攻击诸如洲际导弹基地,重工业区这样硬目标,或者是攻击散布在大平原上的装甲集群。所有轰炸机更都是特大型武器携带机体和发射载体。

至少在欧洲,由于东欧形势的根本改变,西部前线已经前进到距离莫斯科不过500-1000km的距离,美国甚至已经不在需要像FB-111那样的2000km作战半径的中程轰炸机了。而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更多的将主要用于常规用途的作战,与核武器相比,必须能够携带更多种的小型化的常规弹药。虽然轰炸机也能够携带小型战略巡航导弹,但是针对硬目标和移动目标的攻击,仍然需要精确制导炸弹来完成。
无论从历史定位发展和实际需求角度看,所谓的下一代LRS-B轰炸机,无论是作为B-1, B-2, B-52任何一种飞机的替代品,他的作战能力需求都不可能比他们少多少。而现在服役美国空军的三种轰炸机B-1, B-2, B-52 都是名副其实的万里轰炸机,不加油航程分别12000, 9600, 13200km, 载弹量为34t, 18t, 22t, 最大起飞重量为220t, 180t, 230t 的空中卡车。
综合上述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么几个推测:
1)因为在3000km作战半径这个范围内,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能力已经实在过剩,随着F-35C和F-18E/F的全面甲板化,每个航母编队的60架战斗轰炸机都具有1500km公里的对地作战半径,因为航母本身可以利用海洋前进至距敌方1000km的距离上,因此正好是2500-3000km的作战半径。因此LRS-B 不大可能是中型轰炸机,因为这种飞机不符合需求和历史及当前形势的需要,而更可能仍然是160吨以上级别的重型战略轰炸机。
2) 无论美国海军,还是空军对轰炸机类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历来有很高要求,F-18F虽然替代了A-6但是其载弹量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航程更增加了。在最近20年的数场战争中,如 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B-1, B-2, B-52三种飞机的综合运用效果表明,载弹量最大,航程最远的B-1取得的战果最佳,杀伤目标最多,而B-2实际上垫底,尽管他有隐形能力。但是就是最差的B-2,其200kg级别的SDB理论上也可以装载80枚之多,因此从这个实际应用讲,未来的LRS-B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不可能比最少的B-2差太多,至少仍然应该是4200km作战半径以上和20吨级别载弹量的基本水平,而且配备有大型武器舱以装载诸如MOP这样的巨型反掩体炸弹,以及为定向能武器提供足够安装空间。特别是在深入内陆被攻击的目标,拥有大量的人口与人造建筑物需要被压制的情况下。
3) 三角翼的结构在B-2上虽然得到了验证,但是真正小一号的A-12却没有量产,后来基本上都用在了无人机上。特别是这种结构不适合外挂武器,通用性不好,因此从实际改进角度,也许类似X-47的菱形结构会成为未来的合适选择,既所谓融合B-1与B-2的各自特点。特别是要兼顾到低空突防的情况下,三角翼结构机动性差问题。
4) 既然是重型远程轰炸机,那么动力系统很可能还是4发结构,以提供足够的能源来源,当然也不排除双发结构的可能。
5) LRS-B 原则上应该是亚音速轰炸机,B-1A和Tu-160的实践表明,战略超音速轰炸机实现M2并不是很难,关键是直接导致机体寿命下降,更重要的是对载油量有很高要求,想Tu-160 这样的270t的轰炸机吨位也实在是太大了。
主贴数据大部分都被楼主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