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引进安-124和D-18T的生产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13:16


新人报到兼求教贴。 主要内容转自中华网。个人感觉很有道理,请各位大神点评

运输机是建设战略空军的基石。自主研发的运20(200吨级)是构成运输机及特种飞机的主要力量,但是中国还缺少一款400吨级的超大型运输机。虽然这个级别的飞机装备数量不会很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印度2010年向美国订购了10架C-17,其运载能力明显超过运20,尤其是在高原条件下(C17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20吨,而运20的D30及WS20均为12吨)。印度购买这批飞机花了天价(每架5.8亿,另一说是4.1亿美金),但还是物有所值的。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有能力生产安-124,但是两国军方眼下都没有能力订购,只有一家飞机租赁公司----第聂伯公司有少量订货,生产线几乎难以为继,根据第聂伯公司购买价格,安-124单价为1.96亿美金(安-124最大载重150吨,超过C-5的120吨,相当于2架C-17或3架运20的运载能力,绝对物超所值),如果中国一次订购数十架应该还会便宜。中国军方的财力应该比印度强,即使用和印度同等的资金,也可至少购买20~30架安-124,这样就可形成安-124(400吨级)---运20(200吨级)---运9/8(60吨级)的梯级配置,满足各种军事需求。这种配置也和美帝类似(C-5、C-17、C-130,伟大的美国空军的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许有人觉得美军是按全球到达要求的,而我们不需要。但中国周边形势比美国要复杂的多,广袤的大西北、青藏高原这些地区在战时都要依靠战略运输机遂行任务。此外中国在购买安-124时应进行适当改进,加装空中加油系统,两翼采用软管装置,中心线采用硬管加油系统(我国已在图204上实验成功),由于安-124的机翼内载油量就高达近200吨,因此不需要在机舱内设置油箱,加装空中加油系统丝毫不影响安-124作为专用运输机的使用。这样可解决运20加油机服役前我国大型加油机短缺的现状。安-124还可作为空射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运载机,提高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威慑力。
在购买安-124的同时还可以顺带引进配套发动机D-18T的生产技术。D-18T是一种三转子高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推力23~26吨,改进型为30吨,发展潜力可达35~40吨),由乌克兰进步设计局开发,斯奇公司生产,安-124是其唯一配套机型,由于安-124本身的产量就不大,因此D-18T的前景非常堪忧,而中国引进技术并联合生产应该是其求之不得的(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与乌克兰的战略关系)。由于D-18T采用了三转子结构,因此同等条件下与双转子结构相比其转速略低,涡轮前温度更是低150~200°C,很适合中国高温合金技术比较落后的现实条件。中国目前以太行核心机研发的高涵道比发动机最大推力12吨,改进后的增推型号可以达到约15吨,这已经是极限了。因此要发展30吨级别的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如能引进D-18T将极大提高我国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或同时再自行设计一款双转子的20~30吨推力的高涵道比发动机,以完善我国的发动机谱系。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以太行为核心机研发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将成为我国各种机型的主力发动机(运20、C919、C929),60吨级的C919配备2台,200吨级的运20和C929各配4台。这样的好处是通用性好、后勤保障便利、效益高;但也有其风险:我国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时数还远不及西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某种设计或质量问题,将面临各种机型全面趴窝的严重问题。而D-18T的引进将可改变这种现状,200吨级的运20和C929均可配备双发D-18T,尤其是C929(宽体客机)采用双发更具优势,空客A340和A330具有相同的机体结构,采用双发的A330销量远远超过A340,连美国空军也选择A330改装的加油机作为其KC-45。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再学一把美国空军,以双发C929作为空中加油机的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西飞的生产压力,让商飞也为军机作出贡献,还可以降低商飞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客机构型比运输机构型空气阻力小、使用维护简便,有利于降低加油机运行成本,西方的加油机均采用客机构型,至于各种预警机、电子侦察机也是同样道理……似乎越扯越远了,那就打住吧!

新人报到兼求教贴。 主要内容转自中华网。个人感觉很有道理,请各位大神点评

运输机是建设战略空军的基石。自主研发的运20(200吨级)是构成运输机及特种飞机的主要力量,但是中国还缺少一款400吨级的超大型运输机。虽然这个级别的飞机装备数量不会很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印度2010年向美国订购了10架C-17,其运载能力明显超过运20,尤其是在高原条件下(C17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20吨,而运20的D30及WS20均为12吨)。印度购买这批飞机花了天价(每架5.8亿,另一说是4.1亿美金),但还是物有所值的。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有能力生产安-124,但是两国军方眼下都没有能力订购,只有一家飞机租赁公司----第聂伯公司有少量订货,生产线几乎难以为继,根据第聂伯公司购买价格,安-124单价为1.96亿美金(安-124最大载重150吨,超过C-5的120吨,相当于2架C-17或3架运20的运载能力,绝对物超所值),如果中国一次订购数十架应该还会便宜。中国军方的财力应该比印度强,即使用和印度同等的资金,也可至少购买20~30架安-124,这样就可形成安-124(400吨级)---运20(200吨级)---运9/8(60吨级)的梯级配置,满足各种军事需求。这种配置也和美帝类似(C-5、C-17、C-130,伟大的美国空军的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许有人觉得美军是按全球到达要求的,而我们不需要。但中国周边形势比美国要复杂的多,广袤的大西北、青藏高原这些地区在战时都要依靠战略运输机遂行任务。此外中国在购买安-124时应进行适当改进,加装空中加油系统,两翼采用软管装置,中心线采用硬管加油系统(我国已在图204上实验成功),由于安-124的机翼内载油量就高达近200吨,因此不需要在机舱内设置油箱,加装空中加油系统丝毫不影响安-124作为专用运输机的使用。这样可解决运20加油机服役前我国大型加油机短缺的现状。安-124还可作为空射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运载机,提高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威慑力。
在购买安-124的同时还可以顺带引进配套发动机D-18T的生产技术。D-18T是一种三转子高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推力23~26吨,改进型为30吨,发展潜力可达35~40吨),由乌克兰进步设计局开发,斯奇公司生产,安-124是其唯一配套机型,由于安-124本身的产量就不大,因此D-18T的前景非常堪忧,而中国引进技术并联合生产应该是其求之不得的(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与乌克兰的战略关系)。由于D-18T采用了三转子结构,因此同等条件下与双转子结构相比其转速略低,涡轮前温度更是低150~200°C,很适合中国高温合金技术比较落后的现实条件。中国目前以太行核心机研发的高涵道比发动机最大推力12吨,改进后的增推型号可以达到约15吨,这已经是极限了。因此要发展30吨级别的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如能引进D-18T将极大提高我国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或同时再自行设计一款双转子的20~30吨推力的高涵道比发动机,以完善我国的发动机谱系。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以太行为核心机研发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将成为我国各种机型的主力发动机(运20、C919、C929),60吨级的C919配备2台,200吨级的运20和C929各配4台。这样的好处是通用性好、后勤保障便利、效益高;但也有其风险:我国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时数还远不及西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某种设计或质量问题,将面临各种机型全面趴窝的严重问题。而D-18T的引进将可改变这种现状,200吨级的运20和C929均可配备双发D-18T,尤其是C929(宽体客机)采用双发更具优势,空客A340和A330具有相同的机体结构,采用双发的A330销量远远超过A340,连美国空军也选择A330改装的加油机作为其KC-45。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再学一把美国空军,以双发C929作为空中加油机的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西飞的生产压力,让商飞也为军机作出贡献,还可以降低商飞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客机构型比运输机构型空气阻力小、使用维护简便,有利于降低加油机运行成本,西方的加油机均采用客机构型,至于各种预警机、电子侦察机也是同样道理……似乎越扯越远了,那就打住吧!
现在还有人买背投电视么...
HH-9AA 发表于 2014-1-27 09:15
现在还有人买背投电视么...
少校同志 ,哪安124权作应急您觉得如何?
是因为担心维护导致后勤难度加大吗?
达因 发表于 2014-1-27 09:18
少校同志 ,哪安124权作应急您觉得如何?
是因为担心维护导致后勤难度加大吗?
An124/D18T停产n年, 无论大毛二毛都无力生产, 自己都没有拿什么卖...
多谢。
另外刚刚眼花,居然把中校给看成了少校,抱歉。
楼猪都知道必须进口D18fdj ,后勤体系就决定了不可能,更别说设计太早,材料什么的跟不上时代
不可能的事。
中国有自己的三转子发动机cj-2000,还要这个做什么?
像这种大毛二毛都无法生产的东西就别往TG身上套了
为一种飞机还得再建一套配套体系,钱也不是这么烧的
苏联标准已经和TG的国军标不相符了
只要An225,其他的不要。
根据去年末签订的协议,新的An-124在俄罗斯航空之星厂生产,乌克兰提供发动机配件。
你去查查124和225的PCN允许数值,看看国内的有几个机场能适合这样庞大飞机起降呢?
An124啊……感觉不太可能
只要An225,其他的不要。
这个更不可能。
LZ先了解下安-124起降距离和油耗,D-18T发动机 的使用寿命。
AN158、AN70要实用得多。  当然获得些安124的技术是有必要的。
TU204什么时候试验过硬管?
我们关键是要技术,然后加以改进~
playfish 发表于 2014-1-27 09:41
中国有自己的三转子发动机cj-2000,还要这个做什么?
画个图,立个计划,造个模型。就有了?
要资料,包括基础的论证资料、工艺资料,还是很有用的。
普加乔夫的眼镜 发表于 2014-1-27 12:14
画个图,立个计划,造个模型。就有了?
中国不是阿三,至少几年前看到的模型,现在一个个都飞上天了
毛子有个突出的优点叫“一厢情愿”
龙芯 发表于 2014-1-27 11:30
LZ先了解下安-124起降距离和油耗,D-18T发动机 的使用寿命。
AN158、AN70要实用得多。  当然获得些安124的 ...
大发动机还是有好处,运20如果上四台30吨的发动机估计起降距离降低一半。
playfish 发表于 2014-1-27 12:17
中国不是阿三,至少几年前看到的模型,现在一个个都飞上天了
和WS10同核心机的WS20都搞了这么久。从零开始,而且难度更大的CJ1000。不知道哪来的自信,何况搞这个项目的还是最不靠谱的商飞。中国不是阿三,但小心思想阿三化
oaki911 发表于 2014-1-27 12:29
大发动机还是有好处,运20如果上四台30吨的发动机估计起降距离降低一半。
那航程可就悲剧了。还是想办法增升设计和提高发动机功率吧。
普加乔夫的眼镜 发表于 2014-1-27 12:29
和WS10同核心机的WS20都搞了这么久。从零开始,而且难度更大的CJ1000。不知道哪来的自信,何况搞这个项目 ...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淡,但步子迈太小了,就是学女人走路了
在An-124基础上研制大飞机还是可行的,取决于俄乌敢于出让这技术吗?
playfish 发表于 2014-1-27 12:50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淡,但步子迈太小了,就是学女人走路了
我估计,起码十年后才能说有这玩意
引进技术参考研发可以,直接拿来生产就没意思了,技术太老了,如何与罗罗、通用的新发动机竞争?
长远来说安-124级别的飞机肯定是需要,但短期内可以租借或购买,先把运20搞好再说。
总之,无论是重运还是C929,都是一二十年之后的事,现在可以着手技术积累,不必太着急。
楼主居然认为200吨级军用运输机用双发比四发好。。。不是军盲是什么。。。
还有这个事情啊,挺惊奇的说
支持楼主投资搞,利国利民啊!
D-18T的技术图纸可以先买来研究研究
该把安124、D18T的技术资料先买回来储备,运20系列完工后,该轮到安124这个级别的了,优化材料、电子系统、提高D18T使用寿命等就可以
买图纸更要买材料技术、把毛子的铝合金.高强度刚、钛合金、统统买过来。大毛登月火箭、图16o.图144,安225,全部买过来消化、再加上从欧美学来的电子技术o。中华复兴指日可待o。
CPanda 发表于 2014-8-31 14:39
买图纸更要买材料技术、把毛子的铝合金.高强度刚、钛合金、统统买过来。大毛登月火箭、图16o.图144,安225 ...
航空、航天技术对乌克兰来说不如换点口粮实在,但对TG来说确实能增加发展后劲。
中国有自己的三转子发动机cj-2000,还要这个做什么?
把人弄过来,遇到问题好解决
买算什么本事  应学普京去偷...   买过时玩意不如自己搞 TG还是很有能力的
如果10年前还有希望现在太难了
我更关心的是啥时候开工建设巨型台!
大毛二毛合作的结晶,现在打成这样,还敢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