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赵佗的船与明朝郑和的船,那个大一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4:55:04


赵佗是秦始皇的将军,史料《越南志》记载:“赵佗造大船,能坐三千人。”秦汉时期赵佗的商团船队远航印度洋,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 毛泽东曾给予赵佗高度赞扬,称其“南下干部第一人”“开发岭南第一人”。

而明朝郑和的船,《明史•兵志》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赵佗的船能坐三千人,郑和的是容千人,是否秦朝赵佗的船更大些?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赵佗是秦始皇的将军,史料《越南志》记载:“赵佗造大船,能坐三千人。”秦汉时期赵佗的商团船队远航印度洋,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 毛泽东曾给予赵佗高度赞扬,称其“南下干部第一人”“开发岭南第一人”。

而明朝郑和的船,《明史•兵志》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赵佗的船能坐三千人,郑和的是容千人,是否秦朝赵佗的船更大些?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1975 年在广州发现了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在中山四路316号原市文化局大院。造船工场埋在地下5米深处。),说明秦汉之际番禺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据研究,这个造船工场一直延用到西汉初年的文景之际,即赵佗的后期才废弃填覆,前后共 60 余年的 时间。

这个造船场可分为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场两大区域。在船场的中心部位发现了 3 个平行并列的造船台,其中一号船台长达 100 米以上,船台的结构,是用枕 木排列成基础,然后在枕木上平行铺放两行厚重的木板组成滑道。两排滑板 上放有木墩,用来承架所造的木船。船台滑板与枕木没有用钉或榫卯固定, 宽窄可任意调整。因此,既可造大小不同的船只,也可以造同一规格的船只, 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两个船台拼起来造更大的船。

在船台附近,发现了用来烘烤造船用木料的“弯木地牛”。 当时的工匠对木材的性质非常了解,对船台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的木材。

如铺底的大枕木用杉木,杉木质轻,富于弹性,用作枕木可分散船体的重压而不易折断。格木材质坚重,纹理密致,耐水湿,用来作架承船体的木 墩,适合需要质坚抗弯力强的要求。樟木坚硬,纹理斜行,结构细密,耐磨 蚀,耐水湿又防虫,宜作滑板。而造船则用杉木、格木,质轻而耐水湿,是 适宜造船的木材。

船场遗址还发现了许多造船用的工具,如铁锛、铁凿和船板捻缝专用的挣凿。还有方、圆两类铁钉,以及划线用的铅块,木垂球等。



1975 年在广州发现了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在中山四路316号原市文化局大院。造船工场埋在地下5米深处。),说明秦汉之际番禺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据研究,这个造船工场一直延用到西汉初年的文景之际,即赵佗的后期才废弃填覆,前后共 60 余年的 时间。

这个造船场可分为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场两大区域。在船场的中心部位发现了 3 个平行并列的造船台,其中一号船台长达 100 米以上,船台的结构,是用枕 木排列成基础,然后在枕木上平行铺放两行厚重的木板组成滑道。两排滑板 上放有木墩,用来承架所造的木船。船台滑板与枕木没有用钉或榫卯固定, 宽窄可任意调整。因此,既可造大小不同的船只,也可以造同一规格的船只, 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两个船台拼起来造更大的船。

在船台附近,发现了用来烘烤造船用木料的“弯木地牛”。 当时的工匠对木材的性质非常了解,对船台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的木材。

如铺底的大枕木用杉木,杉木质轻,富于弹性,用作枕木可分散船体的重压而不易折断。格木材质坚重,纹理密致,耐水湿,用来作架承船体的木 墩,适合需要质坚抗弯力强的要求。樟木坚硬,纹理斜行,结构细密,耐磨 蚀,耐水湿又防虫,宜作滑板。而造船则用杉木、格木,质轻而耐水湿,是 适宜造船的木材。

船场遗址还发现了许多造船用的工具,如铁锛、铁凿和船板捻缝专用的挣凿。还有方、圆两类铁钉,以及划线用的铅块,木垂球等。

其他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也可从侧面反映出赵佗时期造船业的状况。

在象岗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个青铜提筒上,铸有一圈四只船的图案。这些船两头翘起,船身呈流线形,船尾有橹,船上还有一种类似“望楼”的高台。有六人在船上,或作杀人状,或作持匕首状,或作摇橹状,还有跪在地 上、双手反绑的小人,状似俘虏。

1986 年在广州市区发现的一座南越国时期 墓葬中出有彩绘的木船模型。船上前部有 12 名划浆木俑,后部是两层木楼, 这应是一条楼船,船舱板上还有彩绘。在广西贵县罗泊湾同一时期的墓中出土两面铜鼓,其中一面鼓上有双身双尾的大船图案,船上有六人划浆。这些大概表现的是当时水战和水上航行的状况。

从文献看,据《汉书·食货志》 载:汉武帝时准备征服南越,“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修昆明池, 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武帝对南越的挑战不敢掉以轻心,大修昆明池,建造大型楼船以训练水军,也从反面说明了南越战船规模之大和水军之强盛。
2013-7-16 04:32 上传



早在两千多年前,岭南和斯里兰卡就进行海上交往。

中国古籍对这个岛国有各种译名,西汉时称为己程不国,以后是斯调国、锡兰等,或意译为狮(师)子国、宝洲等。

据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派遣黄门官员、译长和招幕的人士,携带黄金、丝绸,从岭南扬帆,经雷州半岛、北部湾、印度支那半岛东岸,来到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今属契普腊姆)和锡兰岛上的己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锡兰岛一向以盛产钻石、珍珠著称于世。汉朝使者出售丝绸,购买“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然后从己程不国返航回国。

汉朝末年,朱应、康泰奉吴王孙权之命出使扶南,到斯里兰卡岛才返回,回国后著有《扶南传》、《扶南异物志》。



早在两千多年前,岭南和斯里兰卡就进行海上交往。

中国古籍对这个岛国有各种译名,西汉时称为己程不国,以后是斯调国、锡兰等,或意译为狮(师)子国、宝洲等。

据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派遣黄门官员、译长和招幕的人士,携带黄金、丝绸,从岭南扬帆,经雷州半岛、北部湾、印度支那半岛东岸,来到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今属契普腊姆)和锡兰岛上的己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锡兰岛一向以盛产钻石、珍珠著称于世。汉朝使者出售丝绸,购买“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然后从己程不国返航回国。

汉朝末年,朱应、康泰奉吴王孙权之命出使扶南,到斯里兰卡岛才返回,回国后著有《扶南传》、《扶南异物志》。



中国历史上有4次大航海:

第一次是秦始皇,东边派出了徐福航海到达日本。南边则是赵佗渡海征服了越南。

第二次是汉末东吴孙权,发现了台湾。

第三次是隋炀帝,发现了琉球群岛。

第四次是明成祖,派出郑和下西洋,远达非洲。英国人相信到达了美洲大陆。

中国历史上有4次大航海:

第一次是秦始皇,东边派出了徐福航海到达日本。南边则是赵佗渡海征服了越南。

第二次是汉末东吴孙权,发现了台湾。

第三次是隋炀帝,发现了琉球群岛。

第四次是明成祖,派出郑和下西洋,远达非洲。英国人相信到达了美洲大陆。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赵佗的儿子)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波斯薛西斯王的类同的银器——银盒,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上舶来品。

这说明秦末汉初时,非洲象牙和波斯银器可以通过海上船舶,到达中国广州。

推测是,阿拉伯商人将非洲象牙和波斯银器运到斯里兰卡或印度,赵佗船队在斯里兰卡或印度购买获得。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赵佗的儿子)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波斯薛西斯王的类同的银器——银盒,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上舶来品。

这说明秦末汉初时,非洲象牙和波斯银器可以通过海上船舶,到达中国广州。

推测是,阿拉伯商人将非洲象牙和波斯银器运到斯里兰卡或印度,赵佗船队在斯里兰卡或印度购买获得。


汉朝之后的东晋僧人法显(约337-424年)到印度取经,从长安出发走的是陆地到达天竺(今印度)境,回来走海路。

具体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回到中国。

这个大致就是秦朝赵佗船队的返回航线!



汉朝之后的东晋僧人法显(约337-424年)到印度取经,从长安出发走的是陆地到达天竺(今印度)境,回来走海路。

具体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回到中国。

这个大致就是秦朝赵佗船队的返回航线!

东晋法显西行路线示意图.jpg (20.4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16 08:41 上传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06:57
中国历史上有3次大航海:

第一次是秦始皇,东边派出了徐福航海。南边则是赵佗渡海征服了越南。
三国时期东吴卫温就登上台湾岛了。
nsa2000 发表于 2013-7-16 08:21
三国时期东吴卫温就登上台湾岛了。
孙权派出的朱应、康泰则到达了斯里兰卡!

显然不是首次到达的,秦始皇的将军赵佗已经走过这条航线了~~


法显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较早记述。

秦朝汉朝晋朝,到法显时代,从印度到广州的海上航线已经很成熟了!

这条航线的开创者就是秦朝赵佗,他有可以坐3000人的大船,能出远洋。

法显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较早记述。

秦朝汉朝晋朝,到法显时代,从印度到广州的海上航线已经很成熟了!

这条航线的开创者就是秦朝赵佗,他有可以坐3000人的大船,能出远洋。
我觉得当年,秦始皇也想征服日本,派徐福求什么丹药都是幌子,而真正忘祖逆上的是徐福这厮,真应该千刀万剐。华夏千年之祸啊
初夏の风 发表于 2013-7-16 08:58
我觉得当年,秦始皇也想征服日本,派徐福求什么丹药都是幌子,而真正忘祖逆上的是徐福这厮,真应该千刀万剐 ...
对呀,失踪三千童男童女简直就是演习走失士兵的样本。
ameng 发表于 2013-7-16 09:05
对呀,失踪三千童男童女简直就是演习走失士兵的样本。
求个药还带三千人,那唐僧得带一个师才够了

初夏の风 发表于 2013-7-16 08:58
我觉得当年,秦始皇也想征服日本,派徐福求什么丹药都是幌子,而真正忘祖逆上的是徐福这厮,真应该千刀万剐 ...


日本考古证明,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岛上古老的“绳文人”和后来渡海到达的“弥生人”混血而成的。

渡海到达的弥生人征服了很落后的绳文人,日本开始了文明进程。

弥生人到达日本的的时间,就是秦始皇那个时代。

出了徐福还能是谁?




初夏の风 发表于 2013-7-16 08:58
我觉得当年,秦始皇也想征服日本,派徐福求什么丹药都是幌子,而真正忘祖逆上的是徐福这厮,真应该千刀万剐 ...


日本考古证明,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岛上古老的“绳文人”和后来渡海到达的“弥生人”混血而成的。

渡海到达的弥生人征服了很落后的绳文人,日本开始了文明进程。

弥生人到达日本的的时间,就是秦始皇那个时代。

出了徐福还能是谁?



ameng 发表于 2013-7-16 09:05
对呀,失踪三千童男童女简直就是演习走失士兵的样本。
几乎可以肯定徐福就是第一代日本天皇!

将来打下日本,对日本天皇的古墓考古一下就能真相大白!
三千只是古文里形容多的词而已。。。又不是真能装3000人
日本本土的野人“绳文人”还没进入农业文明,只会采集植物和渔猎。

秦始皇时代,弥生人(徐福团队)到达,带去了水稻和铜器等一系列文明。
几乎可以肯定徐福就是第一代日本天皇!

将来打下日本,对日本天皇的古墓考古一下就能真相大白!

徐福是日本天皇和武大郎是日本天皇,哪个概率更高?
没有指南针的时代,是如何建立从岭南到印度的航线的?
初夏の风 发表于 2013-7-16 09:50
求个药还带三千人,那唐僧得带一个师才够了
郑和带的可是当年全世界最大的海军舰队,~~
半点证据也没有,徐福就变弥生人了,这是什么逻辑。
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特别是数字,听听就好,只能参考。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07:54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赵佗的儿子)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 ...


汉朝的时候,应该还没有所谓的阿拉伯商人。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07:54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赵佗的儿子)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 ...


汉朝的时候,应该还没有所谓的阿拉伯商人。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16
半点证据也没有,徐福就变弥生人了,这是什么逻辑。
时间吻合!

弥生人征服绳文人是一件大事,不是几百号人可以完成的,不可能是商人干的。

只可能是官方行为。

时间吻合!

弥生人征服绳文人是一件大事,不是几百号人可以完成的,不可能是商人干的。

什么叫弥生人和绳文人啊。。
秦朝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几乎可以开启工业文明了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10:22
时间吻合!

弥生人征服绳文人是一件大事,不是几百号人可以完成的,不可能是商人干的。
这就是你的逻辑么?罗斯福去世那天希特勒还打靶来着,原来罗斯福是被小胡子亲手毙了的。
秦朝航海再发达也不能跟1500多年后比吧。
bismarck201 发表于 2013-7-16 10:13
三千只是古文里形容多的词而已。。。又不是真能装3000人
那也说明人数众多,肯定不止几百个人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14
徐福是日本天皇和武大郎是日本天皇,哪个概率更高?
没有指南针的时代,是如何建立从岭南到印度的航线 ...
很简单,沿着海岸线走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14
徐福是日本天皇和武大郎是日本天皇,哪个概率更高?
没有指南针的时代,是如何建立从岭南到印度的航线 ...
很简单,沿着海岸线走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10:15
郑和带的可是当年全世界最大的海军舰队,~~
大哥,是徐福啊,不过带几千人出海在当时肯定算是最大规模了
初夏の风 发表于 2013-7-16 10:47
很简单,沿着海岸线走

沿海岸线走没那么简单,岸线附近有浅滩有暗礁,还有的岸线附近有几十上百个支离破碎的小岛,还有巨型的大岛让人无从分辨哪个是岛哪个是大陆。秦国船只一没有沿途的水文资料,二没有指南针,能见度一下降就会丢失和岸线的目视接触,要从岭南安全航行到现在的印度,三年都未必能到。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59
沿海岸线走没那么简单,岸线附近有浅滩有暗礁,还有的岸线附近有几十上百个支离破碎的小岛,还有巨型的 ...
华夏人很早就了解磁石的特性!

河北磁县7000年前开始到现在都是华夏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了,那里有的是吸铁石矿。

秦始皇为了防刺客,还用磁石修建宫门,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秦朝人很熟悉磁石的特性,了解到磁石指南应是合理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军队长途行军,恐怕离不开磁石指南。


考古学有个“磁山文化”,距今7000年,可能那时候华夏人就知道磁石指南了~~

天天接触磁石,想不知道都难,比秦朝早5000年,几千年里总有一天有人发现磁石指南。

考古学有个“磁山文化”,距今7000年,可能那时候华夏人就知道磁石指南了~~

天天接触磁石,想不知道都难,比秦朝早5000年,几千年里总有一天有人发现磁石指南。
华夏人很早就了解磁石的特性!

河北磁县7000年前开始到现在都是华夏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了,那里有的是吸 ...
兄弟,你怎么不说秦国境内还有铀矿呢?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16
半点证据也没有,徐福就变弥生人了,这是什么逻辑。


日本研究,弥生人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时间就是秦始皇那几年。

有山东临淄的人,有扬州的人。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0:16
半点证据也没有,徐福就变弥生人了,这是什么逻辑。


日本研究,弥生人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时间就是秦始皇那几年。

有山东临淄的人,有扬州的人。

天天接触铁矿石,想造不出不锈钢都难。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3-7-16 11:20
天天接触铁矿石,想造不出不锈钢都难。
那是石器时代,先民用磁石制作器物,突然发现加工下来的小碎片,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

于是先民大悟,这东西太好了,俺以前打猎的时候总是好迷路,以后有了这个神奇的小碎片,俺打猎再也不迷路了。

不久,部落里的人都学会了,~~
赵佗和郑和 发表于 2013-7-16 07:54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赵佗的儿子)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 ...
西汉时代还没有阿拉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