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官职的一些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51:39
就是明朝的督师、经略、总督、巡抚、总兵等这些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哪个大???就是明朝的督师、经略、总督、巡抚、总兵等这些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哪个大???
]]
督师应该叫其全称-----督师辅臣或某某督师。是朝廷特命的全权前线指挥官,可指挥前线诸路军马。清朝叫钦差大臣。其地位可想而知!

经略的官职使于宋朝,明朝天启元年为辽东防务特设辽东经略一职,此职可以专权于边事,甚至可以不用听命于监军的太监。

总督和巡抚的权利与清朝大体相同就不说了,只强调一点,明朝还没有完善总督和巡抚管制,没有形成清朝那样一省一巡抚,数省一总督的管理制度。

总兵是明朝武官最高职务,明朝没有象清朝那样设立提督和将军制度,明朝的将军称号只是一种荣誉加衔,冠以某某将军授予战功特别卓著的总兵官。
原帖由 古风斋 于 2007-4-14 22:39 发表
说个大概:
1。督师:跨战区军政首长,一般由朝内一二品的大员担任,比如内阁辅臣担任叫辅臣督师,兵部尚书担任叫阁部督师
2。经略:战区最高司今,统管数镇。
3。总督:战役集团最高司令,统管数镇
4。巡抚 ...



============================

明朝的总督是可以兼管军政的。而明朝的巡抚还没有形成一省长官制度。
明末将军也可统有数镇,成为实职,比如左良玉。
]]
明朝好象只有辽东才设了经略一职,职位等同总督,有时由兵部尚书兼任,辽东经略也经常挂兵部尚书衔,比如说杨镐,熊廷弼王在晋等(,后来崇祯时并入总督.
督师是朝廷逢有战事时设的某一方面的全权统帅,在辽东这个地方经略和督师职权差不多,但督师地位要稍高,经略一般只由兵部尚书兼任或挂兵部尚书衔,督师还有由阁臣兼任的,比如说孙承宗第一次督师山海关当时是阁臣,第二次督师下面还节制文武两位经略,杨嗣昌也是以阁臣身份督师.
总兵本是有战事时差遣的武官,无品级,无定员到了明朝后期逐渐成为地方常驻武官,威权比明初要弱的多,地位低于巡抚.
如果还想了解的再详细点,去看明史职官志吧
天启元年为辽东防务特设经略一职。位比总督高,它有专擅之权。可以不受太监监军左右,后来由于党争而取消经略一职而改用总督!
总兵并非常设职位 明朝初期时候是由五军都督府来派遣将领 直到中后期五军都督府派遣的将领才加总兵 游击之衔
袁崇焕做辽东巡抚时那两个监军的太监还可以,很说的过去了
一说到太监很多人就会想到奸佞!其实明朝的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秉承主子的意思才是他的本职,所以很多前线失利都怪在太监头上也不正确,应该怪在皇帝身上才是,而且明朝末年战事频繁连皇帝老子都觉得应该放开手脚让前线大臣用兵,所以太监监军的力度就有所降低了!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4-15 04:11 发表
总兵并非常设职位 明朝初期时候是由五军都督府来派遣将领 直到中后期五军都督府派遣的将领才加总兵 游击之衔



明末的战事频繁,五军都督府的 作用其实已经明存实亡了,总兵开始实际成了基本的战役指挥官。大战役就派个督师辅臣来压阵。
宦官监军制度从朱棣就确立下来了,朱家各代皇帝都对大臣统军非常不放心,对自己身边的家奴非常放心,这可能是遗传
到了明末由于战事太紧皇帝对前线指挥官基本是放开手脚了的,太监监军使的作用已经不在是干预指挥了(以前也是皇帝干预指挥太监传令而已)。
呵呵,明白了不少,那么内阁和六部是什么关系? 内阁相当于今天的什么部门? 为什么职权那么大?
那既然在辽东有了总督了,为什么还要设经略?
另外游击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相当于一座城池的最高指挥官?
明朝官职比较乱,其实楼主所提的这几种官职都不是制度官职,都只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情况特设的官职.
经略之名,起于万历二十年宋应昌暨后杨镐。至天启元年,又以内阁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称枢辅。可以说经略只适用于辽东,因为辽东战事而特设.
总督一职用的比较多,主要是总督某一地区军务,有时也兼理粮饷,例:嘉靖二十九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应该说总督也不是明朝常设官职.基本上都是为特殊情况而设.
督师:比较少见,明史中没有提起过,只有"经略之名,起于万历二十年宋应昌暨后杨镐。至天启元年,又以内阁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称枢辅。"字样.
巡抚,也是特设官职,主要针对民务兼理军务.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提督军务,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
总兵,肯定是最小的这里最小的官职了,不是常设,应该是有战事才设立.永乐年间曾设立过漕运总兵官来总理漕运.
反真我觉得明朝官职设置比较乱,经常是这年这里设个总督,明年那里设个巡抚的...不过督师、经略、总督、巡抚、总兵这几个官职都是特定时期来满足特殊需要来设置的.
原帖由 克格勃 于 2007-4-16 15:07 发表
那既然在辽东有了总督了,为什么还要设经略?
另外游击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相当于一座城池的最高指挥官?

只是带兵之衔
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7-4-15 13:30 发表
一说到太监很多人就会想到奸佞!其实明朝的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秉承主子的意思才是他的本职,所以很多前线失利都怪在太监头上也不正确,应该怪在皇帝身上才是,而且明朝末年战事频繁连皇帝老子都觉得应该放开手 ...
那也不是,高起潜监军就成了统军,要不是他见死不救,卢象升不至于兵败身死.
原帖由 克格勃 于 2007-4-16 15:07 发表
那既然在辽东有了总督了,为什么还要设经略?
另外游击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相当于一座城池的最高指挥官?

明初在地区辽东设有总兵官,如果边境有战事才派朝廷重臣巡边,英宗时设辽东巡抚,由于辽东边境动乱越来越频繁,在嘉靖年间在密云开府设总督,管理蓟辽、保定等处军务.下辖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万历抗倭援朝时曾经派当时的兵部侍郎宋应昌经略蓟保辽东抗倭,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辽东形势越发吃紧,又命杨镐任辽东经略统兵清剿努尔哈赤,但这时辽东仍然在蓟保总督辖下,天启元年才专设辽东经略一职,直到崇祯四年再次并入总督
原帖由 克格勃 于 2007-4-16 15:07 发表
那既然在辽东有了总督了,为什么还要设经略?
另外游击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相当于一座城池的最高指挥官?

明史.职官志:"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无品级,无定员。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
呵呵,我看还是太多的重复设职
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职责是不是重叠了? 哪个权力大?
另外这三个部门在明朝有什么地位?!是不是真的像宣扬的那样恐怖和权力过大呢?!
可能是西大于东大雨锦衣卫,西厂也就存在了三十多年,刘瑾还设立过内厂,刘瑾被杀后西厂和内厂全部取消了
原帖由 克格勃 于 2007-4-16 15:04 发表
呵呵,明白了不少,那么内阁和六部是什么关系? 内阁相当于今天的什么部门? 为什么职权那么大?

早期的内阁大学士只有五品职位 一般来说仅仅为皇帝的顾问 自明朝仁宗以后 一般内阁大学士加保傅尚书衔才入阁 所以品级来说已经是官员之中比较尊贵的了
原帖由 云烟过水 于 2007-4-16 23:23 发表

明初在地区辽东设有总兵官,如果边境有战事才派朝廷重臣巡边,英宗时设辽东巡抚,由于辽东边境动乱越来越频繁,在嘉靖年间在密云开府设总督,管理蓟辽、保定等处军务.下辖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万历抗倭援朝时 ...


那么明朝在中原各省州地区的最大将官就是总兵? 平时中原各省是否有巡抚、总督呢?  那么各省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什么职位?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4-18 23:14 发表

早期的内阁大学士只有五品职位 一般来说仅仅为皇帝的顾问 自明朝仁宗以后 一般内阁大学士加保傅尚书衔才入阁 所以品级来说已经是官员之中比较尊贵的了



呵呵,大学士之间是不是也有分工呢? 譬如有主管户部事务,有主管兵部事务的。
楼主你的问题太多了,还是去看明史职官志吧
http://guoxue.baidu.com/page/c3f7cab7/71.html
呵呵,关键是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不过我会尽力看看,谢谢!!!
看看阎崇年的书籍怎么样?是否对了解明史有帮助?
]]
呵呵,我就是听了他的明亡清兴60年后才会有这些问题的!!!
一般内阁有四辅臣,选一人为首辅。辅臣初设就要负责票拟圣旨,并辅助皇帝批阅揍章,基本上相当于文书加秘书。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基本上相当于丞相,甚至权力比丞相还要大。但辅臣的行政权力始终没得到正式的确认,亦不得开府,同时要受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牵制。可以说,中国自胡唯庸后,直到清末皇族内阁成立,中国只有国家元首,没有正式的政府首脑。
王天有 的《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

否则光看明史职官志的话,越看越糊涂~~~:Q
好的,有时间读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