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掀起学中文热 汉语人才成抢手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25:02
近日,环球网记者在巴基斯坦采访期间,几乎所有的官员及专家都众口一词地说,巴基斯坦近年兴起学中文热,汉语人才在当地成为“香饽饽”。带着些许好奇,环球网记者走入了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在这里,记者再一次感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热爱及中巴之间坚不可催的友谊。

  中文老师原来是位“洋鲁粉”

  6月末,当地学校已经放了暑假,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校园内虽偶见几位学生温习功课,但总体一片静谧。然而,让人惊奇的是,学校拐角处的中文系教室里却还有二三十名学生仍在40多度的高温酷热之中坚持上课。

  走进教室,一名学生正在流利地读着投影幕上的大篇中文段落。坐在前排的学生贾维德用中文向记者打了招呼,并主动说:“我将要到香港做生意。我知道香港人不仅说英语,还说汉语。为了交流方便,我要学会一些实用生活用语。”

  正在上课的中文教师鲁克莎娜(Rokhasna Hassan)曾在中国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共7年,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她自称是“鲁粉”之一,非常仰慕鲁迅学生。因为她的英文名辽与“鲁”字谐音,她索性将中文名字的姓叫做了“鲁”,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她说:“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印象深刻,读过他的《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作品,每读完一篇作品我一个月都难以平静下来。”又好似沉浸在回快之中,她喃喃说:“忘不了,忘不了那时侯所读的书。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日出》中的主人公陈白露。”

  鲁克莎那最后向记者透露说,她与丈夫在北京相遇并结婚,。中国是她爱情的见证地,正因为此,她对中国的感情尤其深厚,对教授中文这份工作倾注了全部感情。

  “中文系学生收入一般高于普通人”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教务主任马里克(Muhammad Saeed Akhtar malik )向记者介绍了中文系的师资情况。中文系有12名中文教师,其中4名来自中国。为了与时俱进,中文系的教师每年会抽出一两个月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多所高校进行学习,以了解最新的语言发展情况。学校中文系课程设置十分多样,包括从初学者到博士等各个阶段的课程。

  汉语系助理教授拉希德(Misbah Rashid)告诉记者:“汉语系分早晚班,一次有100多学生。” 她表示,中文系学生大多以后会从事贸易工作,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都高出普通人。

  拉希德也曾先后到中国学习中文,最早于1977年便到中国学习中文,当年她才19岁。她说:“当时母亲很开明,叔叔、舅舅们常读《中国画报》等杂志,还研习《毛主席语录》,因此家人一直鼓励她到中国学中文”。她表示,几次到中国学习,见证了中国的巨变。她也表示,正是具备中文语言这项技能,使她的工薪要高于普通人几倍。目前,拉希德月薪为10万巴基斯坦卢比(约合人民币6250元),在当地算得中上层收入群体。

  汉语人才在当地“供不应求”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还与中国国家汉办、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正值暑假,孔院其它老师回国度假,但是院长张道建因要处理工作事务所以还需坚守岗位。

  据张道建介绍,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他说:“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他们经常会和中国的老师们探讨孔子的思想及中国发展的奇迹等。”“随着中巴两国经济交流的增多,文化的交流自然多了起来,中文也变得不可或缺。” 张道建强调说。

  张道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巴基斯坦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急需会讲中文、英语和乌尔都语的“三语”人才(英语和乌尔都语分别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他说:“最近,曾有中国企业想招募院内懂中文学生。但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们,中文流利的学生已经‘脱销’,早已走了工作岗位。”

  在感受中文热的同时,张道建也谈到了孔院所承担的文化交流的重任。过去一年,孔院在巴基斯坦举办了40多场较大规模的活动。谈起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张道建颇有感慨。他说:“去年在参加当地举行的一次美食文化节,来中国展亭体验美食的当地民众爆满。英国、荷兰等国的展亭前面早已冷清下来,但中国的展亭则是到晚上十一多了,人群仍不愿散去。” 他又补充说:“我认为汉语教学能对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能使两国传统的友谊更进一步,也是当地人对中国文化进一步理解的平台。”(记者 朱晓磊)
http://xz.people.com.cn/n/2013/0706/c138901-19015538.html近日,环球网记者在巴基斯坦采访期间,几乎所有的官员及专家都众口一词地说,巴基斯坦近年兴起学中文热,汉语人才在当地成为“香饽饽”。带着些许好奇,环球网记者走入了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在这里,记者再一次感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热爱及中巴之间坚不可催的友谊。

  中文老师原来是位“洋鲁粉”

  6月末,当地学校已经放了暑假,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校园内虽偶见几位学生温习功课,但总体一片静谧。然而,让人惊奇的是,学校拐角处的中文系教室里却还有二三十名学生仍在40多度的高温酷热之中坚持上课。

  走进教室,一名学生正在流利地读着投影幕上的大篇中文段落。坐在前排的学生贾维德用中文向记者打了招呼,并主动说:“我将要到香港做生意。我知道香港人不仅说英语,还说汉语。为了交流方便,我要学会一些实用生活用语。”

  正在上课的中文教师鲁克莎娜(Rokhasna Hassan)曾在中国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共7年,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她自称是“鲁粉”之一,非常仰慕鲁迅学生。因为她的英文名辽与“鲁”字谐音,她索性将中文名字的姓叫做了“鲁”,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她说:“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印象深刻,读过他的《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作品,每读完一篇作品我一个月都难以平静下来。”又好似沉浸在回快之中,她喃喃说:“忘不了,忘不了那时侯所读的书。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日出》中的主人公陈白露。”

  鲁克莎那最后向记者透露说,她与丈夫在北京相遇并结婚,。中国是她爱情的见证地,正因为此,她对中国的感情尤其深厚,对教授中文这份工作倾注了全部感情。

  “中文系学生收入一般高于普通人”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教务主任马里克(Muhammad Saeed Akhtar malik )向记者介绍了中文系的师资情况。中文系有12名中文教师,其中4名来自中国。为了与时俱进,中文系的教师每年会抽出一两个月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多所高校进行学习,以了解最新的语言发展情况。学校中文系课程设置十分多样,包括从初学者到博士等各个阶段的课程。

  汉语系助理教授拉希德(Misbah Rashid)告诉记者:“汉语系分早晚班,一次有100多学生。” 她表示,中文系学生大多以后会从事贸易工作,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都高出普通人。

  拉希德也曾先后到中国学习中文,最早于1977年便到中国学习中文,当年她才19岁。她说:“当时母亲很开明,叔叔、舅舅们常读《中国画报》等杂志,还研习《毛主席语录》,因此家人一直鼓励她到中国学中文”。她表示,几次到中国学习,见证了中国的巨变。她也表示,正是具备中文语言这项技能,使她的工薪要高于普通人几倍。目前,拉希德月薪为10万巴基斯坦卢比(约合人民币6250元),在当地算得中上层收入群体。

  汉语人才在当地“供不应求”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还与中国国家汉办、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正值暑假,孔院其它老师回国度假,但是院长张道建因要处理工作事务所以还需坚守岗位。

  据张道建介绍,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他说:“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他们经常会和中国的老师们探讨孔子的思想及中国发展的奇迹等。”“随着中巴两国经济交流的增多,文化的交流自然多了起来,中文也变得不可或缺。” 张道建强调说。

  张道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巴基斯坦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急需会讲中文、英语和乌尔都语的“三语”人才(英语和乌尔都语分别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他说:“最近,曾有中国企业想招募院内懂中文学生。但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们,中文流利的学生已经‘脱销’,早已走了工作岗位。”

  在感受中文热的同时,张道建也谈到了孔院所承担的文化交流的重任。过去一年,孔院在巴基斯坦举办了40多场较大规模的活动。谈起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张道建颇有感慨。他说:“去年在参加当地举行的一次美食文化节,来中国展亭体验美食的当地民众爆满。英国、荷兰等国的展亭前面早已冷清下来,但中国的展亭则是到晚上十一多了,人群仍不愿散去。” 他又补充说:“我认为汉语教学能对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能使两国传统的友谊更进一步,也是当地人对中国文化进一步理解的平台。”(记者 朱晓磊)
http://xz.people.com.cn/n/2013/0706/c138901-19015538.html
让东突分子们也好好看看,把汉语学好了在巴基斯坦的地位层次都能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