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的权谋之术(俺一直觉得高欢的风格有点像老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8:04

  这是去年写的一篇小破文章,看看还是可以的。

  北魏分裂后形成了东、西两魏,后来东魏被高氏禅代变成了北齐,西魏被宇文氏篡权成立了北周,显然北魏分裂之初东魏的实力远高于西魏,那为何最终是北周统一了北齐而不是北齐统一了北周呢?
   我们都知道北齐的实际建立者其实是高欢,每个国家会在历史上以何种姿态出现,他的建立者早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东晋之所以皇权衰落,正是因为开国之君司马睿本身是由士族扶持才得以称帝,大唐之所以能以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和李渊有着一半的鲜卑血统有关,北宋之所以长期被动挨打,很大原因是因为赵匡胤担心藩镇割据而杯酒释兵权。由此看来,在封建时期,开国之君的所作所为深刻的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北齐当然也不例外,那高欢又如何的影响了后来的北齐呢?
   要想说清楚高欢对北齐有什么影响,首先就要明白高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前文对高欢事迹的描述,大家应该也说有了解了,说好听点,他很聪明,说难听点,他很诡诈,虽然《魏书》的作者魏收给他虚构了一个忠君爱民的光辉形象,可事实上他根本就没做过一件符合道德规矩的事,聪明和诡诈是相通的,唯一的不同是聪明之人的所作所为至少受到道德的制约,而诡诈之人却随心所欲,为了达到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采用,高欢正是后者。
   高欢出生于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受自己的上级欺辱,所以有着非常的忍耐力和极强的权力欲,无论是河北大起义时图谋杜洛周,还是劝尔朱荣谋反甚至劝他称帝,以及日后叛变尓朱兆、赶跑元修,他每次都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确实骗了不少人,但每一次他的目的都很明确,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且其手段之奸诈几乎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欢的手下基本上也全是些道德败坏之士,侯景就不用说了,他可是在历史上做叛将做出名的,而像高欢的姐夫尉景这样的贪赃腐败、违纪乱法之徒他手下不知有多少。有一次尉景征发劳役打猎,一次就死三百人,大将库狄干看不过去,于是像高欢求御史中尉(负责监察)之职,库狄干为高欢帐下一员猛将,而御史中尉不过是中级官阶,高欢不知其意,就问他:“为何自降官职?”库狄干说是为了要抓尉景,高欢闻之大笑,就派人叫来尉景,叫人戏弄他,把他的衣服给扒了,并对他说:“你剥老百姓的衣服,我也叫人剥削你。”高欢告诫他以后不要再贪污,哪知道这个尉景竟然回答:“那咋俩比比,看谁家的生计更好些,我也就在百姓身上捞点好处,你可是收取了全天下的国库税收。”对于尉景的回答,高欢竟然也只是笑而不答。
   这还不算什么,行台郎中杜弼觉得朝中文武贪腐成风,特别是随高欢起兵的六镇武人更甚,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杜弼将这一问题告诉高欢,希望他能管一管。但是高欢却不以为然,对杜弼说:“杜弼你过来,我和你说吧!官员贪污腐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眼下很多军官的家属都在关中,宇文黑獭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引诱,他们是去是留无从知晓;江东还有个萧老头儿,他推行儒家礼乐,中原士大夫们十分向往,认为南梁才是正统。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法制,那么武将都得归附黑獭,士大夫全去投奔萧老头,人才都失去了,还怎么成为一个国家?你最好暂且等待一段时间,我不会忘掉你的提议。”
   后来高欢要去讨伐西魏,杜弼建议大军出征前应该首先请除内贼,高欢问他谁才是内贼,杜弼说是那些掠夺老百姓的功勋权贵们。高欢听后没有吭声,转身吩咐士兵们拉弓搭箭、举刀握矛,并且相向排成两行,然后叫杜弼从他们中间通过,杜弼望着雪白的刀锋,一股寒气逼来,顿时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流。高欢这才缓缓的对他说:“箭还没有发射,刀也没有砍下,矛虽然握在手里却也没有刺出,这样你都已经吓得失魂落魄,胆战心惊。这些战士过得可是刀口舔血的工作,百死一生,他们中间有的人确实贪婪卑鄙,但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更多,怎么可以象要求普通人那样要求他们呢?”杜弼连忙向高欢叩头谢罪。
   这就是高欢,他所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但他这么做是对的吗?这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这其实也是东魏和北齐的现状。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当然是高欢,他之所以对这些权贵们采取如此态度,关键在于东魏、北齐这一政权的合法性,虽然东魏、北齐三分天下有其一,然而无论从正统还是法统上看,东魏、北齐都缺乏依据,高欢之所以能够立国完全靠拉拢了六镇武人以及河北豪族,特别是六镇武人,这些人一辈子只懂得打打杀杀,而且出生卑劣,和高欢一样对权力和金钱都有着强烈的欲望,乱世之中高欢自然可以依仗他们建功立业,但要想国家的长治久安,显然他们没有这能力。      
   贪腐问题如同腐蚀东魏肉体的毒瘤而已,道德的缺失更是深刻的破坏着东魏神经系统,高欢的道德水平也就不用说了,而且这人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他杀人无数,死在他手里的北魏皇室和尔朱氏成员不在少数,高欢每次讨灭政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霸占人家的老婆,到了后来尔朱荣之女(孝庄帝元子攸的老婆)、尓朱兆之女(长广王元晔之妻,就是被尔朱世隆废黜的那位)、广平王妃郑氏、任城王妃冯氏、城阳王妃李氏,全都落入高欢之手。按理来说这也没什么,像萧衍这样的和尚皇帝,起兵后还不是霸占了萧宝卷好几个妃子,可关键是高欢做事从来受任何道德约束,即使是起兵这种非常需要道德合理性的政治事件,高欢也敢投机取巧,所以纵观整个北齐一朝,其道德沦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因此也得了个“禽兽王朝”的美名。
   有高欢这样的榜样,他的子孙们当然也纷纷效仿。537年,高欢外出征讨回到邺城,他从一个婢女那里得知,嫡长子高澄竟然和自己的小妾郑氏玩起了私通,而且还有两个婢女一旁作证,所以事实确凿,高欢因此大怒,把高澄狠狠的打了一百军棍,然后将其关押,连母亲娄氏也被隔离起来。高欢这时候正宠爱元修的老婆尔朱氏,这个尔朱氏也很争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高浟,高欢就有了立他做继承人的想法。高澄知道自己性命不保,立即就向以口才闻名的司马子如求救。
   司马子如是高欢的少年好友,而且高欢对其非常信任,高澄算是找对人了。当司马子如来到王府拜见高欢时,他假装不知道高澄被囚禁的内情,只称请求见一见娄妃,高欢对老友倒也不避讳,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司马子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说道:“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和我的小妾私通了,但这种事情只能掩盖下来。娄妃是王爷的结发妻子,当初经常把父母家里的财物拿出来资助你。你在怀朔的时候被上级用木杖责打,背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肉,娄妃在旁边不分白天黑夜地侍侯,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同出走到并州,生活贫困,王妃点燃马粪给你作饭,亲自给你制作靴子,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掉呢?你们夫妇相感情和睦,所生的女儿也嫁给了最尊贵的皇帝,儿子高澄将要继承你的大业,况且王妃的弟弟娄昭功勋突出,怎么可以轻易动摇得呢?一个女人就象小草一样,没有必要多么看重,何况婢女的话也没有必要去相信!”
   高欢听后,想起娄氏对他种种的好,特别是他生活困苦的时候,娄氏舍弃家里大小姐的生活愿意跟他过苦日子,心里也确实起了恻隐之心,于是他要司马子如重新调查这件事。司马子如就招来高澄,马上便责怪他道:“你身为男子汉,怎么可以因为害怕威严就自己诬蔑自己!”高澄对这样的潜台词当然也明白,当即翻供。与此同时,司马子如又教那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胁迫告状的婢女上吊自杀,然后向高欢报告说:“果虚言也!”高欢听后非常高兴,派人放了娄妃和高澄,准备亲自为他们洗尘。娄妃远远看见高欢,走一步叩一个头,高澄也是一边跪拜一边向前行进,三人相互流泪,从此又和好如初。高欢安排酒宴相谢司马子如,并对他说:“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宴毕,高欢还赏了他一百三十斤黄金。
   冤假错案是怎么来的?便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官场的规则,这也是社会的一个毒瘤,司马子如的断案方式早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的官场,表面看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实际上却是祸害无穷。官员们为了得到上级的信任,往往会采取司马子如的方式,法制社会不健全的时候,道德的约束更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有人觉得司马子如这事办的漂亮的话,那他一定没有考虑到那三个婢女的下场,可以想象当这种办案方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事实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离完蛋不远了,北齐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氛围早在东魏建国之初就已经生出了这个毒瘤,他日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荀子曰:“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高欢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荀子所说的以权谋而立国者。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嗣。史书说高澄自幼聪慧,最得高欢重视。不过高澄这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早熟,十二岁就娶了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为妻,十四岁就学会了偷情,而且色胆包天,要就不偷,要偷就偷大的,一冲动就和高欢的妃子郑氏玩起了私通,差点被高欢废了,后来又想调戏高仲密的老婆李氏,直接造成了高仲密的叛变,而高仲密又引来了西魏大军,成了邙山之战的导火索,搞得高欢两次差点被杀,由此可见高澄情场的战绩可不是一般的骄人。
    也许是因为高欢本身的私生活不太检点,所以对高澄的那些破事儿他也不算太在意。当然,要是别人偷到自己身上来的时候,高欢还是要发发脾气的,像高欢的亲弟弟高琛运气可就没高澄那么好了,高琛和高澄一样,也是个色胆包天的主,和他的嫂子小尔朱氏(被高欢霸占的尓朱兆之女)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高欢知道后,直接就把他打死了。
   总的来说,高欢对这个儿子是很看重的,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栽培他。当高澄十五岁的时候,高欢让他到邺城辅助孝静帝处理朝中事务,别看高澄现在只有十五岁,但他在朝中“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其表现,真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高澄在邺城的表现,实际上都是高欢特意安排而已。前面介绍过,东魏贪腐成风,高欢虽有整治之心,但为了拉拢那些文臣武将,他不得不对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沙苑之战的失利让他颇受刺激,因为就在大军出征前,行台郎中杜弼就曾劝他出征前先整顿军中“内贼”,高欢不听,结果遭到了惨败(正是因为东魏统治不得人心,河东豪强纷纷转向西魏,间接导致了高欢的沙苑之败)。再加上高欢权力日盛,对这些腐败分子的依赖减少,渐渐的有了整治腐败的想法,他便让高澄直接出面整顿吏治,而自己却在晋阳遥控指挥。
   然而高澄这时才十五岁而已,邺城那些勋贵又岂会把他放在眼里,特别是高欢的老朋友孙腾、司马子如,高欢的堂弟高岳、义弟高隆之四人,这四人号称“四贵”,贪赃枉法最为擅长,又都和高欢沾亲带故,虽说树大招风,但高澄年幼无丝毫威信,这又如何下手呢?
   有一次,孙腾去见高澄,他自恃辈分高所以礼遇不周,结果高澄叱喝左右直接把他从坐床上拉了下来,用刀柄一顿乱敲,这还没完,打够了又让他站在门外反省反省,从此以后,孙腾自然也老实多了。又有一次,高澄的弟弟太原公高洋在他面前叩拜高隆之,并称呼他为叔父,高澄当面就痛骂高洋一顿,看得高隆之脸色大变,丢尽了面子。
   正当这些勋贵们郁闷的时候,高欢又向他们打招呼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有高欢在后面撑着,这些被高澄侮辱的勋贵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
   这仅仅还是开始。为了日后更加方便的打击这些勋贵,高澄在孝静帝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崔季舒担任中书侍郎。而且高澄还特意提拔吏部郎崔暹(崔季舒的侄子)为御史中尉,让宋道任尚书左丞,这两人的专职工作就是弹劾那些勋贵。
   首先要说明,高澄之所以大力提拔崔暹,在于高澄对他的信任。当初高仲密之所以叛变,崔暹和他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然而高欢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崔暹,因此准备杀掉他(明明是自己的儿子调戏了人家的老婆,高欢这么做不过是找个替罪羊而已),然而高澄却把崔暹藏起来,再三为他求情,高欢便对他说:“我饶其命,须与苦手。”高澄这才交出崔暹,但又不想让崔暹吃苦头,于是逼高欢最信任的文臣陈元康想办法,陈元康不敢得罪大公子,便劝高欢:“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指高澄),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于他人!”陈元康劝高欢的方式其实和当初司马子如劝高欢的方式如出一辙,可见这两人对高欢的性格非常了解,所以经陈元康这么一说,高欢就释放了崔暹。
   虽然高澄对崔暹十分的信任,但他在朝中并无威望,那些勋贵们又岂会怕他弹劾?这是一个问题,显然高欢并不想依靠律法治他们的罪,但这些勋贵贪腐问题实在太严重,高欢便想出了一个既不伤害他们又能整治他们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增加崔暹在朝中的威望,让他们怕他。
   一次,高澄举办宴会,他故意让崔暹迟到,等崔暹通报姓名后,高澄立即起立相迎,而崔暹直接昂首挺胸、缓缓步入宴席,甚至还有两名仆人提着崔暹的衣袍,这阵势,哪像是来做客的。两人作揖,崔暹便很不客气的坐入酒席,酒过两巡,崔暹便起身告辞离去,高澄又假装留他吃饭,并说:“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崔暹回答:“适受敕在台检校文书。”于是他不等吃饭便即离去,高澄又降阶相送。
   群臣看到这一幕,无不目瞪口呆,高澄何等身份何以对一个素无威望的崔暹如此尊重?他们想不开的还在后头。又有一天,高澄与各位王公大臣到东山游玩,半道上正遇上崔暹,前面负责开道的仆人挡住了崔暹,崔暹手下官员拿着棒子就打。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高澄的仆人就这么被崔暹打了,这不是抽高澄的耳光吗?但高澄根本没有丝毫生气的迹象,反而掉转马头避开崔暹。
   显而易见,高澄、崔暹两人明显的在玩双簧,不但如此,后来高欢到邺城晋见孝静帝,高欢在文武百官面前紧握崔暹的手,对他大肆夸奖一番,又赏赐他一匹良马,崔暹连忙叩谢,不料马匹受惊,高欢亲自拦住它,拉过马头后再把辔头亲手交给崔暹。
   高家父子以如此姿态帮助崔暹树立权威,可谓用心良苦,其目的自不用说。如此这般,崔暹自然成为百官们所惧怕的人物,而崔暹也开始展开了自己的工作,第一个被他抓到监狱的便是违法乱纪最严重的尚书令司马子如。
   其实这都是高欢的意思,抓司马子如也不过是吓唬他,但司马子如竟然被吓得一夜白头,所有对他的控告当夜全都招了,高欢又写信给高澄说:“司马令,吾之故旧,汝宜宽之。”高澄也就遵照高欢的指示,把他拉到街上才打开他的枷锁,司马子如被拉到大街的时侯以为高澄要将他斩首(古代处死犯人都得拉到大街上,以树权威),吓得心惊肉跳,轻声问到:“非作事邪?”结果到最后,高澄只是撤销了他的官职与爵位而已。
   司马子如被贬职后,日子过得可就清苦了,后来高欢见他面目憔悴,不禁又怜悯起来,让他趟在自己的膝盖上,亲自为他捉虱子,又赐给他一百瓶酒、五百头羊、五百石米,算是对他的补偿。
   打击司马子如只是个开始,随后咸阳王元坦也被撤职,还有一批小鱼小虾被或被处死或被贬官。反腐运动效果明显,群臣肃然,高澄又在那些勋贵面前对崔暹赞不绝口,并告诫他们一定要接受崔暹的调度,不然后果很严重,而高欢也写了封信跟他们打招呼:“崔暹居宪台,咸阳王、司马令皆吾布之旧,尊贵亲呢,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如此一来,那些勋贵们多多少少也老实了不少。至此,东魏吏治稍有起色。
   其实高欢发动的这场反腐运动并不能彻底改变东魏的吏治,其过程更像一次严打,等严打期过了,那些贪官污吏们很快又冒了出来。不过高欢之所以进行严打,也不仅仅是为了整顿吏治,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扶持高澄。事实上,高欢的目的达到了,高澄在这次严打运动中表现得十分抢眼,在朝中的威望提高了不少,这自然也为他日后继承大业创造了条件。
  这是去年写的一篇小破文章,看看还是可以的。

  北魏分裂后形成了东、西两魏,后来东魏被高氏禅代变成了北齐,西魏被宇文氏篡权成立了北周,显然北魏分裂之初东魏的实力远高于西魏,那为何最终是北周统一了北齐而不是北齐统一了北周呢?
   我们都知道北齐的实际建立者其实是高欢,每个国家会在历史上以何种姿态出现,他的建立者早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东晋之所以皇权衰落,正是因为开国之君司马睿本身是由士族扶持才得以称帝,大唐之所以能以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和李渊有着一半的鲜卑血统有关,北宋之所以长期被动挨打,很大原因是因为赵匡胤担心藩镇割据而杯酒释兵权。由此看来,在封建时期,开国之君的所作所为深刻的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北齐当然也不例外,那高欢又如何的影响了后来的北齐呢?
   要想说清楚高欢对北齐有什么影响,首先就要明白高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前文对高欢事迹的描述,大家应该也说有了解了,说好听点,他很聪明,说难听点,他很诡诈,虽然《魏书》的作者魏收给他虚构了一个忠君爱民的光辉形象,可事实上他根本就没做过一件符合道德规矩的事,聪明和诡诈是相通的,唯一的不同是聪明之人的所作所为至少受到道德的制约,而诡诈之人却随心所欲,为了达到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采用,高欢正是后者。
   高欢出生于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受自己的上级欺辱,所以有着非常的忍耐力和极强的权力欲,无论是河北大起义时图谋杜洛周,还是劝尔朱荣谋反甚至劝他称帝,以及日后叛变尓朱兆、赶跑元修,他每次都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确实骗了不少人,但每一次他的目的都很明确,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且其手段之奸诈几乎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欢的手下基本上也全是些道德败坏之士,侯景就不用说了,他可是在历史上做叛将做出名的,而像高欢的姐夫尉景这样的贪赃腐败、违纪乱法之徒他手下不知有多少。有一次尉景征发劳役打猎,一次就死三百人,大将库狄干看不过去,于是像高欢求御史中尉(负责监察)之职,库狄干为高欢帐下一员猛将,而御史中尉不过是中级官阶,高欢不知其意,就问他:“为何自降官职?”库狄干说是为了要抓尉景,高欢闻之大笑,就派人叫来尉景,叫人戏弄他,把他的衣服给扒了,并对他说:“你剥老百姓的衣服,我也叫人剥削你。”高欢告诫他以后不要再贪污,哪知道这个尉景竟然回答:“那咋俩比比,看谁家的生计更好些,我也就在百姓身上捞点好处,你可是收取了全天下的国库税收。”对于尉景的回答,高欢竟然也只是笑而不答。
   这还不算什么,行台郎中杜弼觉得朝中文武贪腐成风,特别是随高欢起兵的六镇武人更甚,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杜弼将这一问题告诉高欢,希望他能管一管。但是高欢却不以为然,对杜弼说:“杜弼你过来,我和你说吧!官员贪污腐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眼下很多军官的家属都在关中,宇文黑獭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引诱,他们是去是留无从知晓;江东还有个萧老头儿,他推行儒家礼乐,中原士大夫们十分向往,认为南梁才是正统。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法制,那么武将都得归附黑獭,士大夫全去投奔萧老头,人才都失去了,还怎么成为一个国家?你最好暂且等待一段时间,我不会忘掉你的提议。”
   后来高欢要去讨伐西魏,杜弼建议大军出征前应该首先请除内贼,高欢问他谁才是内贼,杜弼说是那些掠夺老百姓的功勋权贵们。高欢听后没有吭声,转身吩咐士兵们拉弓搭箭、举刀握矛,并且相向排成两行,然后叫杜弼从他们中间通过,杜弼望着雪白的刀锋,一股寒气逼来,顿时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流。高欢这才缓缓的对他说:“箭还没有发射,刀也没有砍下,矛虽然握在手里却也没有刺出,这样你都已经吓得失魂落魄,胆战心惊。这些战士过得可是刀口舔血的工作,百死一生,他们中间有的人确实贪婪卑鄙,但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更多,怎么可以象要求普通人那样要求他们呢?”杜弼连忙向高欢叩头谢罪。
   这就是高欢,他所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但他这么做是对的吗?这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这其实也是东魏和北齐的现状。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当然是高欢,他之所以对这些权贵们采取如此态度,关键在于东魏、北齐这一政权的合法性,虽然东魏、北齐三分天下有其一,然而无论从正统还是法统上看,东魏、北齐都缺乏依据,高欢之所以能够立国完全靠拉拢了六镇武人以及河北豪族,特别是六镇武人,这些人一辈子只懂得打打杀杀,而且出生卑劣,和高欢一样对权力和金钱都有着强烈的欲望,乱世之中高欢自然可以依仗他们建功立业,但要想国家的长治久安,显然他们没有这能力。      
   贪腐问题如同腐蚀东魏肉体的毒瘤而已,道德的缺失更是深刻的破坏着东魏神经系统,高欢的道德水平也就不用说了,而且这人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他杀人无数,死在他手里的北魏皇室和尔朱氏成员不在少数,高欢每次讨灭政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霸占人家的老婆,到了后来尔朱荣之女(孝庄帝元子攸的老婆)、尓朱兆之女(长广王元晔之妻,就是被尔朱世隆废黜的那位)、广平王妃郑氏、任城王妃冯氏、城阳王妃李氏,全都落入高欢之手。按理来说这也没什么,像萧衍这样的和尚皇帝,起兵后还不是霸占了萧宝卷好几个妃子,可关键是高欢做事从来受任何道德约束,即使是起兵这种非常需要道德合理性的政治事件,高欢也敢投机取巧,所以纵观整个北齐一朝,其道德沦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因此也得了个“禽兽王朝”的美名。
   有高欢这样的榜样,他的子孙们当然也纷纷效仿。537年,高欢外出征讨回到邺城,他从一个婢女那里得知,嫡长子高澄竟然和自己的小妾郑氏玩起了私通,而且还有两个婢女一旁作证,所以事实确凿,高欢因此大怒,把高澄狠狠的打了一百军棍,然后将其关押,连母亲娄氏也被隔离起来。高欢这时候正宠爱元修的老婆尔朱氏,这个尔朱氏也很争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高浟,高欢就有了立他做继承人的想法。高澄知道自己性命不保,立即就向以口才闻名的司马子如求救。
   司马子如是高欢的少年好友,而且高欢对其非常信任,高澄算是找对人了。当司马子如来到王府拜见高欢时,他假装不知道高澄被囚禁的内情,只称请求见一见娄妃,高欢对老友倒也不避讳,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司马子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说道:“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和我的小妾私通了,但这种事情只能掩盖下来。娄妃是王爷的结发妻子,当初经常把父母家里的财物拿出来资助你。你在怀朔的时候被上级用木杖责打,背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肉,娄妃在旁边不分白天黑夜地侍侯,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同出走到并州,生活贫困,王妃点燃马粪给你作饭,亲自给你制作靴子,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掉呢?你们夫妇相感情和睦,所生的女儿也嫁给了最尊贵的皇帝,儿子高澄将要继承你的大业,况且王妃的弟弟娄昭功勋突出,怎么可以轻易动摇得呢?一个女人就象小草一样,没有必要多么看重,何况婢女的话也没有必要去相信!”
   高欢听后,想起娄氏对他种种的好,特别是他生活困苦的时候,娄氏舍弃家里大小姐的生活愿意跟他过苦日子,心里也确实起了恻隐之心,于是他要司马子如重新调查这件事。司马子如就招来高澄,马上便责怪他道:“你身为男子汉,怎么可以因为害怕威严就自己诬蔑自己!”高澄对这样的潜台词当然也明白,当即翻供。与此同时,司马子如又教那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胁迫告状的婢女上吊自杀,然后向高欢报告说:“果虚言也!”高欢听后非常高兴,派人放了娄妃和高澄,准备亲自为他们洗尘。娄妃远远看见高欢,走一步叩一个头,高澄也是一边跪拜一边向前行进,三人相互流泪,从此又和好如初。高欢安排酒宴相谢司马子如,并对他说:“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宴毕,高欢还赏了他一百三十斤黄金。
   冤假错案是怎么来的?便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官场的规则,这也是社会的一个毒瘤,司马子如的断案方式早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的官场,表面看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实际上却是祸害无穷。官员们为了得到上级的信任,往往会采取司马子如的方式,法制社会不健全的时候,道德的约束更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有人觉得司马子如这事办的漂亮的话,那他一定没有考虑到那三个婢女的下场,可以想象当这种办案方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事实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离完蛋不远了,北齐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氛围早在东魏建国之初就已经生出了这个毒瘤,他日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荀子曰:“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高欢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荀子所说的以权谋而立国者。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嗣。史书说高澄自幼聪慧,最得高欢重视。不过高澄这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早熟,十二岁就娶了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为妻,十四岁就学会了偷情,而且色胆包天,要就不偷,要偷就偷大的,一冲动就和高欢的妃子郑氏玩起了私通,差点被高欢废了,后来又想调戏高仲密的老婆李氏,直接造成了高仲密的叛变,而高仲密又引来了西魏大军,成了邙山之战的导火索,搞得高欢两次差点被杀,由此可见高澄情场的战绩可不是一般的骄人。
    也许是因为高欢本身的私生活不太检点,所以对高澄的那些破事儿他也不算太在意。当然,要是别人偷到自己身上来的时候,高欢还是要发发脾气的,像高欢的亲弟弟高琛运气可就没高澄那么好了,高琛和高澄一样,也是个色胆包天的主,和他的嫂子小尔朱氏(被高欢霸占的尓朱兆之女)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高欢知道后,直接就把他打死了。
   总的来说,高欢对这个儿子是很看重的,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栽培他。当高澄十五岁的时候,高欢让他到邺城辅助孝静帝处理朝中事务,别看高澄现在只有十五岁,但他在朝中“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其表现,真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高澄在邺城的表现,实际上都是高欢特意安排而已。前面介绍过,东魏贪腐成风,高欢虽有整治之心,但为了拉拢那些文臣武将,他不得不对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沙苑之战的失利让他颇受刺激,因为就在大军出征前,行台郎中杜弼就曾劝他出征前先整顿军中“内贼”,高欢不听,结果遭到了惨败(正是因为东魏统治不得人心,河东豪强纷纷转向西魏,间接导致了高欢的沙苑之败)。再加上高欢权力日盛,对这些腐败分子的依赖减少,渐渐的有了整治腐败的想法,他便让高澄直接出面整顿吏治,而自己却在晋阳遥控指挥。
   然而高澄这时才十五岁而已,邺城那些勋贵又岂会把他放在眼里,特别是高欢的老朋友孙腾、司马子如,高欢的堂弟高岳、义弟高隆之四人,这四人号称“四贵”,贪赃枉法最为擅长,又都和高欢沾亲带故,虽说树大招风,但高澄年幼无丝毫威信,这又如何下手呢?
   有一次,孙腾去见高澄,他自恃辈分高所以礼遇不周,结果高澄叱喝左右直接把他从坐床上拉了下来,用刀柄一顿乱敲,这还没完,打够了又让他站在门外反省反省,从此以后,孙腾自然也老实多了。又有一次,高澄的弟弟太原公高洋在他面前叩拜高隆之,并称呼他为叔父,高澄当面就痛骂高洋一顿,看得高隆之脸色大变,丢尽了面子。
   正当这些勋贵们郁闷的时候,高欢又向他们打招呼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有高欢在后面撑着,这些被高澄侮辱的勋贵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
   这仅仅还是开始。为了日后更加方便的打击这些勋贵,高澄在孝静帝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崔季舒担任中书侍郎。而且高澄还特意提拔吏部郎崔暹(崔季舒的侄子)为御史中尉,让宋道任尚书左丞,这两人的专职工作就是弹劾那些勋贵。
   首先要说明,高澄之所以大力提拔崔暹,在于高澄对他的信任。当初高仲密之所以叛变,崔暹和他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然而高欢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崔暹,因此准备杀掉他(明明是自己的儿子调戏了人家的老婆,高欢这么做不过是找个替罪羊而已),然而高澄却把崔暹藏起来,再三为他求情,高欢便对他说:“我饶其命,须与苦手。”高澄这才交出崔暹,但又不想让崔暹吃苦头,于是逼高欢最信任的文臣陈元康想办法,陈元康不敢得罪大公子,便劝高欢:“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指高澄),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于他人!”陈元康劝高欢的方式其实和当初司马子如劝高欢的方式如出一辙,可见这两人对高欢的性格非常了解,所以经陈元康这么一说,高欢就释放了崔暹。
   虽然高澄对崔暹十分的信任,但他在朝中并无威望,那些勋贵们又岂会怕他弹劾?这是一个问题,显然高欢并不想依靠律法治他们的罪,但这些勋贵贪腐问题实在太严重,高欢便想出了一个既不伤害他们又能整治他们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增加崔暹在朝中的威望,让他们怕他。
   一次,高澄举办宴会,他故意让崔暹迟到,等崔暹通报姓名后,高澄立即起立相迎,而崔暹直接昂首挺胸、缓缓步入宴席,甚至还有两名仆人提着崔暹的衣袍,这阵势,哪像是来做客的。两人作揖,崔暹便很不客气的坐入酒席,酒过两巡,崔暹便起身告辞离去,高澄又假装留他吃饭,并说:“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崔暹回答:“适受敕在台检校文书。”于是他不等吃饭便即离去,高澄又降阶相送。
   群臣看到这一幕,无不目瞪口呆,高澄何等身份何以对一个素无威望的崔暹如此尊重?他们想不开的还在后头。又有一天,高澄与各位王公大臣到东山游玩,半道上正遇上崔暹,前面负责开道的仆人挡住了崔暹,崔暹手下官员拿着棒子就打。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高澄的仆人就这么被崔暹打了,这不是抽高澄的耳光吗?但高澄根本没有丝毫生气的迹象,反而掉转马头避开崔暹。
   显而易见,高澄、崔暹两人明显的在玩双簧,不但如此,后来高欢到邺城晋见孝静帝,高欢在文武百官面前紧握崔暹的手,对他大肆夸奖一番,又赏赐他一匹良马,崔暹连忙叩谢,不料马匹受惊,高欢亲自拦住它,拉过马头后再把辔头亲手交给崔暹。
   高家父子以如此姿态帮助崔暹树立权威,可谓用心良苦,其目的自不用说。如此这般,崔暹自然成为百官们所惧怕的人物,而崔暹也开始展开了自己的工作,第一个被他抓到监狱的便是违法乱纪最严重的尚书令司马子如。
   其实这都是高欢的意思,抓司马子如也不过是吓唬他,但司马子如竟然被吓得一夜白头,所有对他的控告当夜全都招了,高欢又写信给高澄说:“司马令,吾之故旧,汝宜宽之。”高澄也就遵照高欢的指示,把他拉到街上才打开他的枷锁,司马子如被拉到大街的时侯以为高澄要将他斩首(古代处死犯人都得拉到大街上,以树权威),吓得心惊肉跳,轻声问到:“非作事邪?”结果到最后,高澄只是撤销了他的官职与爵位而已。
   司马子如被贬职后,日子过得可就清苦了,后来高欢见他面目憔悴,不禁又怜悯起来,让他趟在自己的膝盖上,亲自为他捉虱子,又赐给他一百瓶酒、五百头羊、五百石米,算是对他的补偿。
   打击司马子如只是个开始,随后咸阳王元坦也被撤职,还有一批小鱼小虾被或被处死或被贬官。反腐运动效果明显,群臣肃然,高澄又在那些勋贵面前对崔暹赞不绝口,并告诫他们一定要接受崔暹的调度,不然后果很严重,而高欢也写了封信跟他们打招呼:“崔暹居宪台,咸阳王、司马令皆吾布之旧,尊贵亲呢,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如此一来,那些勋贵们多多少少也老实了不少。至此,东魏吏治稍有起色。
   其实高欢发动的这场反腐运动并不能彻底改变东魏的吏治,其过程更像一次严打,等严打期过了,那些贪官污吏们很快又冒了出来。不过高欢之所以进行严打,也不仅仅是为了整顿吏治,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扶持高澄。事实上,高欢的目的达到了,高澄在这次严打运动中表现得十分抢眼,在朝中的威望提高了不少,这自然也为他日后继承大业创造了条件。
我想和楼主讨论高欢的族属,我认为高欢是高句丽高氏出身。
段干木 发表于 2013-3-19 03:02
我想和楼主讨论高欢的族属,我认为高欢是高句丽高氏出身。
之前听说过这个而说法,愿闻其详
高欢是高句丽高氏出身那高敖曹哪里人?当时北方一堆姓高的豪族高欢指不定是哪个的野种呢。
楼主,你的文章让我了解了不少知识,谢谢。


弱弱的对文章的题目说点看法,题目里的“老将”如果是指介公,就不好说“俺一直觉得高欢的风格有点像老蒋)”,毕竟高欢是前人,介公是后人,有点像说,这爷爷真像孙子,看着别扭。
yzrj 发表于 2013-3-20 09:21
楼主,你的文章让我了解了不少知识,谢谢。
呵呵,你说得也是
行文间挥洒有度,受教了
高欢,第二个曹操。
自身国力比曹时弱点儿,对手也比曹时坚韧些。然后没等内乱就被外乱掀翻了。
高欢比起宇文泰
不光是运气差

能力也确实是差了点
杀伐决断之外还少了刚柔相济、火候恰当
bossy 发表于 2013-3-24 01:26
高欢,第二个曹操。
自身国力比曹时弱点儿,对手也比曹时坚韧些。然后没等内乱就被外乱掀翻了。
高欢不比曹操。曹操在当时是得到士族和寒族的双重支持的。且当时汉朝在名义上还是存在的,天子只有一位。到了南北朝,皇帝好几个,大家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