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搭配适合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吗?(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7:46
原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07/23/7271197_264779187.shtml

战斗机高低搭配的兵力结构,来自于冷战高峰期欧洲战区对高性能战斗机数量的巨大要求与有限的国防经费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铁幕的两侧集结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兵团,几百万士兵和数以十万计的技术装备被压缩到陆地总面积仅 349223 平方公里的德国境之内,沿着长度不足 1000 千米的前沿紧张地对峙。北约集团在地面部队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要顶住苏军装甲洪流的猛烈冲击,掌握制空权攸关生死。有了制空权,北约地面兵团才能自由机动,对苏军的薄弱部位发起突袭,从而打乱其作战节奏,而北约对地打击飞机也才能有效地迟滞和削弱苏军后续梯队,降低地面防御体系所承受的压力。苏联在二战中与强悍的德国军队拉锯经年,当然也很清楚制空权的重要性,在铁幕以东部署了数千架前线战术飞机。尽管这些飞机的型号相对老旧,性能并不突出,但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美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 F-15 型制空战斗机由于造价高昂,采购数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远不能满足与苏军对抗的需要。由于AIM-7 “麻雀”的杀伤概率极低,F-15 无法将蜂拥而来的苏军战术飞机中的大多数拦截在视距之外,有被群殴而死的危险,发展一型价格低廉的轻型战斗机填补 F-15 的数量缺口因而十分必要。


中欧战区的地理空间极为狭窄,是短程型战术飞机的理想舞台

  

苏军绝大部分前线战斗机是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型号,只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因此以它们为主要作战对象的轻型战斗机也只需具备昼间作战能力。相应地作为F-15的小跟班研制的F-16最初仅配备了提供视距内火控数据的小型雷达,电子系统异常简单,价格也就十分低廉。省略了复杂沉重的火控系统,F-16A的使用空重仅 6700 千克左右,携带机炮和2枚AIM-9 “响尾蛇”空空导弹时的空战翼载刚刚超过每平方米300千克,推重比接近1.3。F-15A的空战翼载更低,略高于每平方米270千克,推重比则达到惊人的1.4,纸上机动性显然优于F-16A,然而F-16A突破性地采用了电传操纵和放宽静稳定度设计,具有比F-15A更高的敏捷性,其小巧的体型对挫败敌方的目视搜索显然也颇有助益。优秀的整体设计使F-16A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最为难缠的格斗战斗机之一,就连当时制空战斗机中的女皇F-15A对它也要敬畏三分,压制苏军空战性能甚是鸡肋的MiG-23, Su-17等型号自然不成问题。F-16的后续型号逐渐引入了超视距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电子设备重量增长很大,为携带空地武器而加强结构也造成了体重的上升,机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通过加大发动机推力和放大水平尾翼尺寸,得以维持较为出色的敏捷性,至今仍不失为合格的二线制空战斗机。



F-16 和 F-4 同时转向, F-16 机动性的巨大优势显而易见



MiG-23 的机动性比 F-4 还差, 遇上 F-16 只有哭天喊地的份


F-16身躯娇小,燃油携带量少,有效作战半径仅350-400海里,且缺乏在战区长时间盘旋所必需的燃油储备。这些对于战斗轰炸机来说本是严重的性能缺陷,在中欧战场却都可以得到忽略。从低地国家的军用机场到中欧前线的直线距离基本不超过400海里,从联邦德国境内到战区前沿的距离就更短,F-16的航程足堪使用。兵力高度密集的战场上布满了形形色色的技术装备,目标极为丰富,F-16不必为了寻找猎物在战区多加逗留,续航时间也就成为无关紧要的性能指标。F-16采购和使用费用都较为低廉,空战能力不错,体积小造成的性能局限在欧洲战区又不足为虑,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前苏联Su-27与MiG-29的高低搭配方式与美军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拥有高性能战斗机中首屈一指的作战半径的Su-27更多地被用来保卫战役纵深和苏联本土的高价值目标,在兵力密度极大的中欧战区与北约战斗机拼命的任务则交给了年产量达200架左右的MiG-29前线战斗机。MiG-29既要与F-16争夺制空权,又须拦截F-111,“狂风”等全天候战术打击飞机,自项目伊始便被要求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苏联设计师也曾考虑过与Su-27共用AL-31F发动机的单发方案,但受到航电重量的掣肘,MiG-29的使用空重必须达到与F/A-18相当的水平,单发显然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力,只得采用类似F/A-18的双中推设计,结构重量过大,燃油储备少得可怜,作战半径比体积更小的F-16还差。苏军的前线战斗机部署在接近前沿的简易机场上,随地面部队不断向前推进,航程短些倒也无所谓,MiG-29成为鸡肋,是冷战结束以后的事情。



MiG-29 伴随地面部队向前推进, 航程短些也无所谓. MiG-29 的性能远不如 Su-27, 但对付 F-16 足够了, 冷战后的模拟空战中配备了头盔瞄准器和 R-73 大离轴角格斗导弹的 MiG-29 屡次打得 F-16 满地找牙.


中国面对的是与冷战欧洲战区截然不同的威胁环境,主要的安全挑战来自海上,未来如果发生军事冲突,主战场将是广阔的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其地理空间的涵盖范围是中欧战区的数十倍。执行攻势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长距离跨海飞行,作战半径是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图中左上角的红圈内是中欧战区, 与亚太战区相比小得几乎看不见了.


作战半径 960 海里的战术飞机在中国海岸线上空接受空中加油后,将能覆盖大部分第一岛链目标 (红色),但对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仍鞭长莫及; 要彻底将潜在敌陆基航空兵力挤出西太平洋战区,我方打击飞机需要至少1600海里级的作战半径 (橙色); 即使只要求覆盖日本全境, 也需要 700 海里级的作战半径.


要想飞得远, 就得多装油, 特别是燃油经济性不好的高机动性战斗机, 更需要靠巨大的机内燃油储备来保证作战半径. 以现有发动机技术, 与700-800 海里级的作战半径相对应的燃油量为 10 吨级. 装这么多油, 飞机的体积不可能小得了, 即使按照燃油系数 0.35 计算正常起飞重量也将达到 28 吨, 不会比 J-20 便宜多少.


中国的国防开支经过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在 GDP 中所占份额仍然相当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使始终不突破GDP 2% 的水平,仍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维持接近 10% 的年均增速。以此计算,到 J-20 投入批量生产之时,中国空军每年可以用于采购新装备的经费将是“侧卫”系列战斗机装备高峰时的 4 倍以上,完全有能力支持较大的 J-20 生产数量。与目前的 F-22 相似,J-20 通过对航电的升级便能有效执行纵深对地打击任务,是现成的多用途作战平台,并非纯粹用于空战和拦截任务的单一用途战斗机。而且即使是专业执行对空作战任务,J-20 的作战对象也远比欧洲战场上空的 F-22 更为广泛,除了对手的各型战术飞机之外,美军的空中加油机,预警指挥飞机,电子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等高价值航空平台更将是在广阔海洋上空巡游的J-20 理想的打击目标。执行拦截隐形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的防空作战任务时,续航时间长,雷达功率大的 J-20 也远比中五的作战效能高得多.所谓防空战斗机不需要远航程是无稽之谈.


所谓需要中五,主要依据是进行大机群制空作战的需要,然而中国高性能战斗机数量对邻国有压倒优势,美军受到机场数量的限制兵力难以展开,也无法形成对中国的数量优势,欧洲战场的群殴局面不可能出现. 而在北印度洋战区作战时,中国可部署的战斗机数量同样受到机场不足的制约,即使大批量生产中五,也无法向战区部署足够数量.在可用平台数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显然应派遣战斗力最强的型号,而非性能打折的低端产品.何况制空作战时 J-20 的武器载荷是中五的 2 倍,效能远远超过中五.


所谓高低搭配的低端机, 即使价格能控制住, 由于额外的研制费用, 根据历史经验至少需要生产 700-800 才能体现出成本优势. TG 空军总共 1500 架战术飞机, J-10, J-11 系列基本性能不错, 结构寿命在 20-30 年以上, 即使五代机量产后仍将支撑起 TG 空军的半壁江山, 留给五代机的采购规模总共才 700-800 架, 减去起码的 J-20 和战术轰炸机部队后, 只剩不足 400 架, 中五的价格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如果大大放宽隐身要求,只要求翼尖挂近程弹和机身半保形挂中程弹, 那么 RCS 值不会比改进型 F/A-18E/F 低, F-15 和 J-11 系列配 AESA 雷达在 100 多千米距离上就将烧穿其隐形屏障, 隐形措施完全成为摆设, 投资打水漂, 将陷入尚未服役, 性能便已落后的尴尬局面. 即使体积和价格能压下来又有何益?






原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07/23/7271197_264779187.shtml

战斗机高低搭配的兵力结构,来自于冷战高峰期欧洲战区对高性能战斗机数量的巨大要求与有限的国防经费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铁幕的两侧集结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兵团,几百万士兵和数以十万计的技术装备被压缩到陆地总面积仅 349223 平方公里的德国境之内,沿着长度不足 1000 千米的前沿紧张地对峙。北约集团在地面部队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要顶住苏军装甲洪流的猛烈冲击,掌握制空权攸关生死。有了制空权,北约地面兵团才能自由机动,对苏军的薄弱部位发起突袭,从而打乱其作战节奏,而北约对地打击飞机也才能有效地迟滞和削弱苏军后续梯队,降低地面防御体系所承受的压力。苏联在二战中与强悍的德国军队拉锯经年,当然也很清楚制空权的重要性,在铁幕以东部署了数千架前线战术飞机。尽管这些飞机的型号相对老旧,性能并不突出,但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美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 F-15 型制空战斗机由于造价高昂,采购数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远不能满足与苏军对抗的需要。由于AIM-7 “麻雀”的杀伤概率极低,F-15 无法将蜂拥而来的苏军战术飞机中的大多数拦截在视距之外,有被群殴而死的危险,发展一型价格低廉的轻型战斗机填补 F-15 的数量缺口因而十分必要。

1.jpg (83.44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2 上传


中欧战区的地理空间极为狭窄,是短程型战术飞机的理想舞台

  

苏军绝大部分前线战斗机是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型号,只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因此以它们为主要作战对象的轻型战斗机也只需具备昼间作战能力。相应地作为F-15的小跟班研制的F-16最初仅配备了提供视距内火控数据的小型雷达,电子系统异常简单,价格也就十分低廉。省略了复杂沉重的火控系统,F-16A的使用空重仅 6700 千克左右,携带机炮和2枚AIM-9 “响尾蛇”空空导弹时的空战翼载刚刚超过每平方米300千克,推重比接近1.3。F-15A的空战翼载更低,略高于每平方米270千克,推重比则达到惊人的1.4,纸上机动性显然优于F-16A,然而F-16A突破性地采用了电传操纵和放宽静稳定度设计,具有比F-15A更高的敏捷性,其小巧的体型对挫败敌方的目视搜索显然也颇有助益。优秀的整体设计使F-16A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最为难缠的格斗战斗机之一,就连当时制空战斗机中的女皇F-15A对它也要敬畏三分,压制苏军空战性能甚是鸡肋的MiG-23, Su-17等型号自然不成问题。F-16的后续型号逐渐引入了超视距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电子设备重量增长很大,为携带空地武器而加强结构也造成了体重的上升,机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通过加大发动机推力和放大水平尾翼尺寸,得以维持较为出色的敏捷性,至今仍不失为合格的二线制空战斗机。


2.jpg (139.31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2 上传


F-16 和 F-4 同时转向, F-16 机动性的巨大优势显而易见


3.jpg (130.36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2 上传


MiG-23 的机动性比 F-4 还差, 遇上 F-16 只有哭天喊地的份


F-16身躯娇小,燃油携带量少,有效作战半径仅350-400海里,且缺乏在战区长时间盘旋所必需的燃油储备。这些对于战斗轰炸机来说本是严重的性能缺陷,在中欧战场却都可以得到忽略。从低地国家的军用机场到中欧前线的直线距离基本不超过400海里,从联邦德国境内到战区前沿的距离就更短,F-16的航程足堪使用。兵力高度密集的战场上布满了形形色色的技术装备,目标极为丰富,F-16不必为了寻找猎物在战区多加逗留,续航时间也就成为无关紧要的性能指标。F-16采购和使用费用都较为低廉,空战能力不错,体积小造成的性能局限在欧洲战区又不足为虑,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前苏联Su-27与MiG-29的高低搭配方式与美军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拥有高性能战斗机中首屈一指的作战半径的Su-27更多地被用来保卫战役纵深和苏联本土的高价值目标,在兵力密度极大的中欧战区与北约战斗机拼命的任务则交给了年产量达200架左右的MiG-29前线战斗机。MiG-29既要与F-16争夺制空权,又须拦截F-111,“狂风”等全天候战术打击飞机,自项目伊始便被要求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苏联设计师也曾考虑过与Su-27共用AL-31F发动机的单发方案,但受到航电重量的掣肘,MiG-29的使用空重必须达到与F/A-18相当的水平,单发显然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力,只得采用类似F/A-18的双中推设计,结构重量过大,燃油储备少得可怜,作战半径比体积更小的F-16还差。苏军的前线战斗机部署在接近前沿的简易机场上,随地面部队不断向前推进,航程短些倒也无所谓,MiG-29成为鸡肋,是冷战结束以后的事情。


4.jpg (78.61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2 上传


MiG-29 伴随地面部队向前推进, 航程短些也无所谓. MiG-29 的性能远不如 Su-27, 但对付 F-16 足够了, 冷战后的模拟空战中配备了头盔瞄准器和 R-73 大离轴角格斗导弹的 MiG-29 屡次打得 F-16 满地找牙.

5.jpg (69.12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5 上传


中国面对的是与冷战欧洲战区截然不同的威胁环境,主要的安全挑战来自海上,未来如果发生军事冲突,主战场将是广阔的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其地理空间的涵盖范围是中欧战区的数十倍。执行攻势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长距离跨海飞行,作战半径是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图中左上角的红圈内是中欧战区, 与亚太战区相比小得几乎看不见了.

6.jpg (124.3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9 11:32 上传


作战半径 960 海里的战术飞机在中国海岸线上空接受空中加油后,将能覆盖大部分第一岛链目标 (红色),但对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仍鞭长莫及; 要彻底将潜在敌陆基航空兵力挤出西太平洋战区,我方打击飞机需要至少1600海里级的作战半径 (橙色); 即使只要求覆盖日本全境, 也需要 700 海里级的作战半径.


要想飞得远, 就得多装油, 特别是燃油经济性不好的高机动性战斗机, 更需要靠巨大的机内燃油储备来保证作战半径. 以现有发动机技术, 与700-800 海里级的作战半径相对应的燃油量为 10 吨级. 装这么多油, 飞机的体积不可能小得了, 即使按照燃油系数 0.35 计算正常起飞重量也将达到 28 吨, 不会比 J-20 便宜多少.


中国的国防开支经过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在 GDP 中所占份额仍然相当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使始终不突破GDP 2% 的水平,仍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维持接近 10% 的年均增速。以此计算,到 J-20 投入批量生产之时,中国空军每年可以用于采购新装备的经费将是“侧卫”系列战斗机装备高峰时的 4 倍以上,完全有能力支持较大的 J-20 生产数量。与目前的 F-22 相似,J-20 通过对航电的升级便能有效执行纵深对地打击任务,是现成的多用途作战平台,并非纯粹用于空战和拦截任务的单一用途战斗机。而且即使是专业执行对空作战任务,J-20 的作战对象也远比欧洲战场上空的 F-22 更为广泛,除了对手的各型战术飞机之外,美军的空中加油机,预警指挥飞机,电子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等高价值航空平台更将是在广阔海洋上空巡游的J-20 理想的打击目标。执行拦截隐形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的防空作战任务时,续航时间长,雷达功率大的 J-20 也远比中五的作战效能高得多.所谓防空战斗机不需要远航程是无稽之谈.


所谓需要中五,主要依据是进行大机群制空作战的需要,然而中国高性能战斗机数量对邻国有压倒优势,美军受到机场数量的限制兵力难以展开,也无法形成对中国的数量优势,欧洲战场的群殴局面不可能出现. 而在北印度洋战区作战时,中国可部署的战斗机数量同样受到机场不足的制约,即使大批量生产中五,也无法向战区部署足够数量.在可用平台数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显然应派遣战斗力最强的型号,而非性能打折的低端产品.何况制空作战时 J-20 的武器载荷是中五的 2 倍,效能远远超过中五.


所谓高低搭配的低端机, 即使价格能控制住, 由于额外的研制费用, 根据历史经验至少需要生产 700-800 才能体现出成本优势. TG 空军总共 1500 架战术飞机, J-10, J-11 系列基本性能不错, 结构寿命在 20-30 年以上, 即使五代机量产后仍将支撑起 TG 空军的半壁江山, 留给五代机的采购规模总共才 700-800 架, 减去起码的 J-20 和战术轰炸机部队后, 只剩不足 400 架, 中五的价格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如果大大放宽隐身要求,只要求翼尖挂近程弹和机身半保形挂中程弹, 那么 RCS 值不会比改进型 F/A-18E/F 低, F-15 和 J-11 系列配 AESA 雷达在 100 多千米距离上就将烧穿其隐形屏障, 隐形措施完全成为摆设, 投资打水漂, 将陷入尚未服役, 性能便已落后的尴尬局面. 即使体积和价格能压下来又有何益?






现在四代机的研制费用那么高,重起炉灶研制中型机,代价不见的比都列装重型机小。
利用气动压F-22,
利用减重,低成本压F-22都是成立的
估计航程和载弹量是基本
也就是说,
J-20堆推重比,利用气动减阻,弄超机动
J-21也堆推重比,比F-22减重,降低成本
不过压倒F-22很困难-_-
那个需要5代机


J-20肯定也会比几十年前的F-22降低成本,提高维护性
不过有F-22和F-35这2个目标,
J-21也还好吧-_-

所以问题在于,
鸭翼和常规减重机的评分

J-20肯定也会比几十年前的F-22降低成本,提高维护性
不过有F-22和F-35这2个目标,
J-21也还好吧-_-

所以问题在于,
鸭翼和常规减重机的评分
米地瓜用在35上的研制费用都够列装1000多架22了吧?


就是F-35单发大内油打折,
再加上短距起降打折
才会出现这种局面-_-

F-35弄成J-21那样,
或弄出推比20的发动机
那减重机也许只有指望气动了

就是F-35单发大内油打折,
再加上短距起降打折
才会出现这种局面-_-

F-35弄成J-21那样,
或弄出推比20的发动机
那减重机也许只有指望气动了
这么在乎航程,那发展航母干什么?
那么常规布局有什么优势?
j20的价格也就F22的一半
LZ转载的文章作者,中心思想是高低搭配是冷战思想,不要搭配了。文章作者怎么不提,4S的指标提出,全部都是冷战思想的产物,特别是超音速巡航,研制之初的目的就是快速通过可能已经被苏毛解放的从法国道德国的土地,快速到达战场。
LZ你好像不是第一次转载这类型的文章了吧,看来现在已经成系列的了,目的就是要鼓吹只要重四
altlock 发表于 2013-2-9 12:39
那么常规布局有什么优势?
没有什么布局有绝对的优势,都有优缺点。常规布局看起来最简单,最普通,但简单的也是复杂的,能玩好的话,很难的。我兔在常规布局上还真没什么拿出手的研究,J21要是能把常规布局研究好了,不管装备与否,都是功德一件
国家立项的四代机目前就只有一款——J20,粽子机是中航内部自己搞的。在连一款四代机都没有,一切都还停留在图纸上的情况下,TG的当务之急就是想方设法尽快搞出自己的第一款四代机,掌握相关技术,之后再考虑要不要高低搭配才有现实意义。中航搞粽子机,有很多因素在综合起作用,601原本是军机研发的老大,连续丢掉了第三和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承包资格,再没有一个四代项目练手的话很有可能会失去未来战斗力的研制能力,对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都是不利的;第二个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当F35逐渐普及之后,很多国家需要能抗衡F35的飞机,而有能力又有意愿研制的国家只有TG和毛子,这时候粽子机应运而生;最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当今TG的国力完全有能力同时支撑两个先进航空项目,其实何止两个,军迷都知道TG还同时在搞空天、亚轨道、高超声速飞行器等一堆新概念飞行器和动力装置,比如超然冲压、脉冲爆震发动机等,MD在搞的新玩意TG几乎都有对应的项目
    不久还会有海飞丝,有小道消息说今年5月开始竞标
专心搞J20和无人机吧
lz,那么你就得拥有10个配备15万吨的航妈的战斗群。
fhlx 发表于 2013-2-9 12:43
LZ转载的文章作者,中心思想是高低搭配是冷战思想,不要搭配了。文章作者怎么不提,4S的指标提出,全部都是 ...
我就不能鼓吹鼓吹自己认同的观点吗?难道我应该转一篇我不认同的文章吗?
2233a2010 发表于 2013-2-9 15:57
我就不能鼓吹鼓吹自己认同的观点吗?难道我应该转一篇我不认同的文章吗?
你当然有权利这样做了,我好像也没指责你该不该贴,我针对的是你转贴的原文。倒是LZ你不小心彻底说出了你自己的观点。至于你们的观点是什么,就不多说了
fhlx 发表于 2013-2-9 16:02
你当然有权利这样做了,我好像也没指责你该不该贴,我针对的是你转贴的原文。倒是LZ你不小心彻底说出了你 ...
这也算不小心说出来的额……我从来就不否认这点好不,如果你要是硬要引申到两厂之争我只能说我是无辜的
panyihao 发表于 2013-2-9 12:36
这么在乎航程,那发展航母干什么?
如果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小于敌人的战斗机,则航母不得不进入到敌方战斗机作战半径以内起降舰载机,或者舰载加油机必须在敌方战斗机威胁下为己方的舰载战斗机加油,两者都是很危险的不是吗?
2233a2010 发表于 2013-2-9 16:17
这也算不小心说出来的额……我从来就不否认这点好不,如果你要是硬要引申到两厂之争我只能说我是无 ...
我什么时候说你卷入什么两厂之争了,今天怎么总是遇到这么敏感的呢
fhlx 发表于 2013-2-9 16:35
我什么时候说你卷入什么两厂之争了,今天怎么总是遇到这么敏感的呢
好吧,是我敏感了
米帝的五代机可不是高低搭配了
涡轮 发表于 2013-2-9 16:56
米帝的五代机可不是高低搭配了
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

难道F35不参与防空作战吗?187架F22对付中毛级别的对手还是吃力的。

难道F22不参与对地打击吗?F22的升级计划里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

http://lt.cjdby.net/thread-1531592-1-1.html
发展轻型单发战斗机 比较好用
2233a2010 发表于 2013-2-9 17:11
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

难道F35不参与防空作战吗?187架F22对付中毛级别的对手还 ...
但是根本任务还是不变的,娘娘变成特种战机让肥电去空战不是米帝的设计
涡轮 发表于 2013-2-9 17:58
但是根本任务还是不变的,娘娘变成特种战机让肥电去空战不是米帝的设计
MD确定只生产187架F22的时候,就注定了F35成为空战中的那个“低端搭配”了。所以说MD现在还是高低搭配不算错
沉了沉了沉了……
中国未来战斗机都是重型机何其壮观。威武。
2233a2010 发表于 2013-2-9 18:05
MD确定只生产187架F22的时候,就注定了F35成为空战中的那个“低端搭配”了。所以说MD现在还 ...
f35计划刚开始是低端的,恰恰f22明确减产时,F35不再是低端。你刚好弄反了
cxfree 发表于 2013-2-10 12:26
f35计划刚开始是低端的,恰恰f22明确减产时,F35不再是低端。你刚好弄反了
我的意思是,F35原本是担当对地攻击主业的,空战只是自卫,连副业都算不上。

但是F22的减产使得F35在担当对地攻击任务的同时,不得不再担负起空战的任务,而这不是他本来的业务,更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的空战性能相比于F22也实在是低端的,这么讲,“高低搭配”不算冤枉他吧?
我一向认为美帝没有所谓高低搭配,只有空地搭配。只不过夺取制空权需要最好的战机,所以大国空军的主力制空机都是双发重型高配,对地机型则从成本靠虑多为中型多用途机型,于是看起来象高地搭配,但本质是空地搭配或者往空地搭配转化。su27和mig29才是典型的高低搭配。所以说22和35是高低搭配是不恰当的,35也没什么东西比22低端,跟2729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根本是空地搭配
Carsomyr 发表于 2013-2-10 16:17
我一向认为美帝没有所谓高低搭配,只有空地搭配。只不过夺取制空权需要最好的战机,所以大国空军的主力制空 ...
http://lt.cjdby.net/thread-1531592-1-1.html
2233a2010 发表于 2013-2-10 19:56
http://lt.cjdby.net/thread-1531592-1-1.html
j20和j21不仅是高低搭配,还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

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甚至伊朗服役、在研、规划的四代机都是常规布局,韩国也提出常规布局和鸭式两种方案,但最终可能还是选择常规布局,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四代机只有j20是鸭式战机,其他都是常规布局的。

不能完全参照国外,但也不能完全无视国外的发展趋势。j20到底怎么样,谁也没底。有人说j20的鸭式布局的隐身问题中国已经完全解决,也有说因为发动机不行,牺牲一部分隐身性强调机动性。没有真正上战场,就不会有结论。

四代机最主要最重要的就是隐身性,隐身性比机动性重要的多。

既然国外都不看好鸭式四代机,中国再另搞常规布局的j21非常非常有必要。j20隐身性能优异自然好,j20如果不行,我们还有常规布局的j21。

干嘛要自断退路!!!!!!!如果最终证明j20鸭式确实不行,在j21的基础上放大机身且换更大推力发动机,取代j20成为新重四也不是不可能。
不要听剪水觳那个会计派叨叨,就问一句话,2025年以后不搞四代机高低搭配的话是不是还要继续生产3代机就行了。

答案是很显然的。
1600海里级的作战半径 好吧
yanst2002 发表于 2013-2-10 21:48
j20和j21不仅是高低搭配,还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

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甚至伊朗服役、在研、 ...
鸭式隐身机行不行,是科学分析的结果,在上战场之前,实验室里过不了关一切都白搭,不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就可以否认的
常规布局隐身机为什么是国际主流,那是因为四代机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都兼顾的前提下,常规布局设计的机身重量最小,是最简单有效的设计,611的鸭式隐身机,存在着隐身设计复杂,飞控复杂的问题,但在影响超视距空战能力的超音速机动性能上,要比常规布局的设计强很多
这凶残的海里单位……
Afreet 发表于 2013-2-10 22:03
不要听剪水觳那个会计派叨叨,就问一句话,2025年以后不搞四代机高低搭配的话是不是还要继续生产3代机就行了 ...
预计三代半机(棍子筷子系列)生产到2020年停止,平均算战斗机的使用寿命大约在25年,则大约到2040年左右还不会彻底退出。

预计2020年前J20可以投产的话,则到2025年的数量可以达到100~150架(大多数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的GDP达到或者超过MD,而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已经超过MD,到2020年时,中国将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保证5年生产150架左右的J20,而最终TG对四代机的需求数量估计会在700架左右),而当时东亚地区部署的F22\35数量会有多少呢?

到了三代机不得不退役的2040年,我觉得中国标准的五代机应该差不多了吧?
xkcht 发表于 2013-2-10 22:42
这凶残的海里单位……
美英国家经常使用海里,可能是方便与航母舰载机作对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