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之战中双方的战术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5:20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激烈碰撞,都打出了自己的特点,在战术上颇有可圈点之处。

先说越军。

越南人民军从建军起,就是在抗日、抗法、抗美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度过的。几十年的战火考验,淬炼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总的来看,越军的基层官兵普遍作战经验丰富,单兵战术素养良好,尤其擅长分散的小分队游击作战,也能进行一定条件下的运动游击战。抗法战争时,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指挥与督促下,越军进行了若干一定规模的运动攻防战,甚至还打出了奠边府战役这样反复争夺的大规模阵地攻防战。当时一是有身经百战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人员指导,二是法军不具备很强的空中优势,所以越军能进行一定规模的野战。到了抗美战争时期,美军的空中优势完全把越军打怕了,因而很少进行师一级建制部队的野战攻防,主要采取隐蔽渗透的小分队游击战和偷袭战。这样打了十几年,越军练出了游击战的深厚功力,长于快速袭击,打了就跑,缺乏正规战经验,很少进行反复争夺的恶战。越军的基层指挥员较为擅长小规模的独立作战,不擅长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高级指挥员缺少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擅长各兵种协同作战。越军的这些优缺点,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战前,越军的战术设计是:沿越北边境地区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扼守要点,层层设防。兵力部署采取前轻后重,全面控制,重点守备的方针。强调一线坚守,独立作战,与中国军队死打硬拚,最大限度地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最大化地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尽最大可能地为越军二、三线作战部队的机动、集结争取战役准备时间。

越军当时面临的形势是:越北战场正面宽阔,点线众多,越军兵力不足。因此,在阵地防御的具体战术应用上,越军充分利用了越北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域特性,依托地形、地物组织防御阵地和设置火力。

因为越军兵力不足,又要防守宽大正面,互相之间强调独立作战,难以兵力支援,这种情况下,只有以点制面,以火力互相支援,以至环环相连,形成纵深的防御体系。

越军的做法是:在阵地防御上,采取鼎足配置战术。即在防御要点上,实行三个或三个以上阵地相互依托、互为支撑、互为防卫的动态组合,形成多点面、多方向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把有限的防御兵力以战术协同的方式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从而在多点线、多方向上抗击中国军队的连续进攻。

越军的这套战法颇为有效。在实战中,中国军队无论是进行纵深穿插还是阵地攻坚,经常遭到来自攻击目标左、右两侧甚至是后方的火力侧击、返射。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战场往往很狭小,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展开,以致被越军的三面火力压制,攻击受阻,伤亡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攻击同登时,163师、165师攻击部队被越军在探某阵地群、鬼屯炮台、339高地的三面火力夹击缠住,多次攻击失利,伤亡很大。最后采取了三方面同时攻击,前后打了4天多,才将上述要点全部攻占。

在兵力投入上,越军采用了三部法战术。即在防御正面上,越军会在战前判断的中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将其区分细化成主要防御方向和次要防御方向。在主要防御方向上,越军会集中兵力扼守要点。在营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连据守要点组织防御,在连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排扼守要点组织防御。这些防御分队都会得到营、连的火力加强;在次要防御方向上,越军多以班、排为单位进行阵地防御作战,这些分队通常得不到火力加强。根据战场变化,主、次防御方向的作战任务还会发生一定的互相转换。
在防御阵地的主要方向,越军通常会派出班、排为单位的战术分队,前出一定距离,构筑工事和设置伏击阵地,在地方部队、武装民军、青年前锋队、特工队的配合下,进行战斗警戒,对中国军队实行袭击、伏击、打冷枪、放冷炮、设置障碍等迟滞骚扰行动,必要时可由营呼唤野战炮兵直接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实战中,无论越军的防御间隙有多大,都会保持着成建制的预备队。通常以营为作战单位时,保留一个连为预备队,以连为作战单位时,保持一个排或一个加强战斗班为预备队。越军在进行防御时,兵力的部署原则是:集中兵力,少摆多屯,既要形成环形防御,又要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方向。预备队一般配置于主要防御方向的纵深阵地内,且又便于机动出击的位置,随时增援防御阵地的关键方向,配合其他分队向中国军队进行反冲击。

集中兵力扼守要点,派出前沿警戒分队,始终保持预备队,越军就是以这样的三部法投入兵力,坚持多点面、多段用兵的战术,顽强地与中国军队死缠烂打。

在防御战中,越军强调顽强坚守要点,重视阵地内的兵力机动,适时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反冲击。在阵地失守和撤退时,越军擅长边撤边打,边逃边藏,往往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入林,不使中国军队打成歼灭战。在逃跑的同时,如果越军携带有电台,就会很快联系周边高地的越军和野战炮兵,以火力对中国军队占领的阵地进行袭击和压制,尽量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越军还擅长袭击和伏击,通常利用夜暗或丛林为掩护,在隘口、峡谷、主要道路两侧的险要地形上设伏待机。当敌方进入伏击圈后,越军会拦头截尾,在近距离上突然开火,往往打了就跑。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越军有效运用了这种伏击战法,在魁剥山谷、栋替、吞片公路、班姆南侧、那嘎等地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几次重大损失。

在防御战的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曲直、远近、明暗、正侧面相结合的火力配系。在主要防御方向上,配置火器较多。连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82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排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60迫击炮、重机枪、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根据火器性能,越军会利用山顶、反斜面、鞍部、山腰、山脚的有利地形,分层设置迫击炮、高射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无坐力炮、火箭筒、冲锋枪等火器。根据防御阵地的地形,越军会在多个阵地上配置火器,互相以火力支援,形成正射、侧射、返射的多方向交叉火力。利用隐蔽地形,越军会设置暗火力点,配以轻重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等火器,进行反步兵、反装甲的突然袭击。

越军的火力配置中,强调步炮协同。越军的野战炮兵设置广而散,单炮和双炮阵地众多,战前预设阵地多,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步兵伴随火炮突出靠前,最大限度地支援一线步兵的战斗。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以上述的兵力投入法及阵地防御战法与中国军队对抗。充分运用了有限的兵力,最大限度地撑住了防守点面,火力配置也较为合理,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多麻烦。另外,越南全面实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野战部队、地方部队与武装民军、青年冲锋队相结合,全面投入到广泛的防御作战中,从而增加了越军的防御兵力,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越军作战兵力不足的劣势。

在进攻战术上,越军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强调有重点的多路进攻。在进攻发起前,对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进行集中的火力准备,根据战场情况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步兵分队发起进攻时,通常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进行连续冲击。在突破敌方阵地后,强调连续投入兵力,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在进攻遭到失败而撤退时,通常以攻击行动为掩护,给敌方造成错觉,借机抢运尸体与伤员。进行后撤时,注意控制地形要点,防止敌方尾追。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主要进行的是阵地防御战,野战进攻的时候较少。而且越军在攻坚时意志不强,打不了反复争夺的恶仗,因此对中国军队的威胁并不大。当时越军只在东线的探垄地区和西线的代乃地区发动了两次团级规模的进攻,被中国军队坚决粉碎,随后即偃旗息鼓。

在反坦克战术上,越军也有一套目标明确、运用娴熟的战法:

1.在正规作战部队中成建制地成立反坦克小组,每组3-5人,配备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在主要防御方向上实施反坦克作战。在团、营级防御方向,各反坦克小组可实行机动用兵、机动作战,分段、分片进行包干负责;在连级战术单位,可根据敌军的主、次进攻方向机动用兵,其反坦克小组不得少于3个以下;在实战情况下,也可打破作战单位临时编成反坦克小组;公安军、武装民军、冲锋队会大量配备各种反坦克武器,配置于次要防御方向,协同正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或机动实施反坦克作战;特工队、工兵等专业兵种也成立了反坦克小组,于重点地区深入设伏,伺机袭击敌方装甲部队。

2.在战术上,越军的各类反坦克小组会在纵深防御地域内选择多个要点布设伏击阵地,形成多层反坦克火力网。通常是在隘路转弯处、上坡、隘口、桥梁、交叉路口及便于坦克机动的区域设伏。反坦克小组利用道路两侧的堑壕、房屋、草丛、树林、甘蔗地、高地、单人掩体或自然地形、地物为掩护进行隐蔽作战。当敌方装甲编队进入伏击区域后,越军反坦克小组或单个反坦克狙击手会乘敌方坦克、装甲车拐弯减速时,在侧后10-60米距离内突然出手,采取“拦头、截尾、打中央” 的战术手段,以迅猛的抵近射击方式向敌方装甲编队进行突然袭击。当敌方装甲编队有步兵伴随时,越军的反坦克小组一般是打了就跑,并不恋战;当敌方的坦克与步兵脱节时,越军反坦克小组则会连续对装甲编队发起进攻,死打硬拚,纠缠不放。同时,附近阵地上越军的高射机枪、轻重机枪会对坦克上搭载的敌方步兵和跟近步兵进行火力拦阻,割裂敌方步兵和坦克的联系,使其无法相互掩护协同作战。

3.越军还采用了在敌方的主要进攻路线上埋设大量反坦克地雷、挖掘反坦克壕、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及炸毁桥梁等手段,迟滞敌方坦克及步兵的推进速度。

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反坦克战术手段,实施层层设防、步步拦阻的机动作战,尽量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为己方的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争取时间。

此外,越军的特工部队活动频繁,经常渗透到中国军队后方进行袭扰和破坏,实施“斩首行动”,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伤亡。越军特工曾化装接近125师375团和41师123团的指挥所,发动突然袭击,制造混乱,造成了中国军队一些指挥人员的伤亡。进攻迷迈山时,127师师长张万年的前方指挥所也遭到了越军特工的袭击,幸好张万年当时不在。

综观越军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确是精心设计,全民皆兵。战争初期,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伤亡。然而,越军的战术方针有其死穴,就是过于依赖地形与阵地,很少实施机动的战术反击,实行的是消极防御;强调独立作战,不以兵力互相支援,结果被各个击破;火力分散配置,部队之间协同差,远战火力弱,攻击能力差,难以抵挡拥有炮火优势的中国军队大兵团进攻;虽然擅长游击战,但在中国军队的兵力、火力优势面前,无法逆转战争大势;最根本的一点,越军面临的是前所未见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无论在战争准备上还是战场心理上都远远未能适应,战略上过于消极导致战术上的被动保守,战役指挥上也与中国军队差了几个数量级,最终只能是一败涂地。

再说中国军队。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统帅部仍沿用解放战争年代的大兵团战法,力图集中优势兵力,穿插迂回,将越军分割合围,包饺子,打歼灭战,一次歼敌一个师至几个师。然而,越北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道路稀少,气候恶劣,民情严峻。中国军队的歼灭战水土不服,企图不达,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和挫折。

中国军队的战役计划是:在东线,集中主要兵力,以装甲部队沿公路打穿插,轻装步兵沿山地进行大迂回,南北对进,东西合围,一举歼灭高平守敌。在同登、禄平地区,攻歼当面要点之敌,视情况再进攻谅山;在西线,沿红河东西两岸的宽大正面发起突击,攻歼老街、柑塘地区之敌,相机歼灭316A师。在莱州方向,向封土、巴丹地区实施浅近纵深的短促突击,牵制越军主力东援老街。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的进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装甲部队沿公路进行穿插、突击

主要实施方向在东线。北集团的123师加强80余辆坦克、装甲车,由岭隘沿简易公路和山间路向扣屯实施90公里的长途穿插;南集团的126师、124师加强200余辆坦克、装甲车及履带车辆,由布局关沿牛车小路奔袭东溪,然后上4号公路向高平实施总长70余公里的长途穿插;北集团的122师、南集团的125师、东集团的163师、165师,分别加强1个营的坦克部队,向朔江方向、复和方向、同登方向、班庄方向发起短距离突击。

这一阶段坦克进攻作战的主要特点是:坦克沿公路高速行进,突出在前,或是坦克引导步兵前进。共同特点都是坦克在前,缺乏步兵掩护。长途穿插时,步兵为了跟上坦克,就要搭乘在坦克上。因为坦克在行进中摇晃厉害,为了不被摔下去,还会把步兵和重武器用背包带绑在坦克上。有的坦克搭载人员很多,达到20余人。实战中,前卫坦克没有步兵掩护,很容易被越军的反坦克火力击毁、击伤而堵住道路。而搭乘在坦克上的步兵来不及解开背包带下车战斗,也发生了很多伤亡。如123师穿插先遣队的坦克纵队在扣旺、打兰几次受阻,损失严重;126师步兵搭乘坦克前进,在那悦山口和靠松山附近被越军袭击,步兵不及下车,造成了较大伤亡;124师突击4号公路,在攻击弄梅隧道时,坦克没有步兵跟随被阻住,耽误了10个小时。在博山,坦克没有步兵跟随,两次受阻;125师在进攻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和大弄时,步坦一时脱节,坦克孤军前出,被越军击伤数辆。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朱富钧团长带领混编坦克纵队,为驰援125师师前指和375团,孤军深入,在复和西北一带遭到越军火力打击,6辆坦克被击伤,朱富钧团长牺牲;122师步兵搭乘坦克突击朔江时,遭到越军火力阻击,坦克和步兵都伤亡严重;163师进攻探某,一个连的坦克突出在前,遭到越军火力夹击,毁伤大半;165师步兵搭乘坦克进攻班庄,因先头4辆坦克中弹,将道路堵塞,步坦协同不好,步兵没有跟上,以致攻击受挫;在西线的孟康战斗中,1个营的坦克支援41师发起进攻。因坦克冲击过快,步兵没有跟上掩护,导致坦克孤军作战,被越军击毁、击伤12辆等等。当年中国军队的步兵和坦克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坦克遇到袭击时没法联络步兵支援,步兵遇到阻击时也无法呼唤坦克火力支援,这就加大了坦克和步兵的损失。实战结果是,开战仅4天,战损坦克数量就达530辆次,占整个1979对越作战中战损坦克总数的87%。到了第二阶段作战时,坦克部队已基本没有突击能力了,只能伴随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2). 轻装步兵沿山地进行长途纵深穿插

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都实施了师、团级规模的轻装步兵向敌纵深长途穿插的战役行动。

在东线,北集团的121师和123师穿插先遣队向高平以西的班庄、扣屯地区实施了长途穿插迂回的战役行动,以封闭高平越军西退原平和南逃太原之路,配合南集团总攻高平,同时阻击原平、太原的来援之敌。
其中,121师以3个轻装步兵团向高平以西的班庄、董赛地区进行长途穿插,全程80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远离后方、联系中断、补给困难,受越军大小袭击上百次,伤亡很大,迷路失散,大量人员失踪,粮弹供应不上,部队饿着肚子拼命穿插。最后虽然插到目标地班庄、董赛地区,但各部因迷路遇袭而分散混乱,未能及时整合进至高平外围,而是滞留于扣屯地区,战术企图归于失败。

123师穿插先遣队搭乘坦克前进,在打兰受阻,随后以一个加强步兵营轻装沿稻田小路向扣屯穿插。该营徒步兼程43公里,历时27个小时,终于插到扣屯。但因兵力不足,只能持防御态势,也未能迅速进至高平外围。

北集团的两路战役穿插都没能完成预定任务。步兵走小路隐蔽穿插,因地形不熟,敌情民情不明,迷路遇袭屡有发生,部队越拖越长,乃至变成营连级别的各自为战。即使穿插到位,但部队散失严重,极难整合,一时形不成有效战力,结果只能自保防御,难以完成预定计划。

在西线,13军也设置了两个长途穿插:以38师114团向谷柳侧后10号公路南北两侧的威龙松、奔西爱地区穿插,全程38公里,目的是切断公路,阻击316A师东援老街和柑塘,保障军主力围歼345师;以39师116团向柑塘南侧的朗贯、朗格姆地区进行穿插,长途75公里,要直接截断柑塘越军沿红河的南退之路,同时阻击向柑塘增援的任何越军。

38师114团规定完成穿插任务的时间是7个半小时。实际上渡河时间就已推迟,前卫部队又走错了路,加上还有越军阻击,到规定时限后,全团只前进了约3公里。经一天一夜穿插,114团在孟珊地区受阻,被越军猛烈的炮火封锁。随后114团接军指命令改变任务,配合39师116团攻歼附近地区之敌,以保障39师右翼安全。而316A师果然沿10号公路东援,三天多即推进到代乃,114团只能徒留遗憾。

39师116团规定完成穿插任务的时间是16个半小时。第二天在进至周登以南和岳山以西地区时,遭到周围诸高地的越军阻击,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穿插任务已不可能。后116团穿插任务取消,转为配合39师115团夺取了387一带诸高地。为保障攻击柑塘的顺利进行,39师转变116团战斗任务,命其向代乃地区穿插,阻击316A师东援。116团这次如期插到代乃,将越军阻住,与117团协同打了一场著名的代乃阻击战。

虽然114团和116团的长途穿插都没有完成,但其及时转变战斗任务,配合军主力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并没有造成全局明显的被动。尤其是116团,连续作战,插到代乃,挡住316A师,在战略上奠定了西线作战的胜利基础。与东线不顾一切地长途穿插造成了损兵折将相比,西线的穿插显得很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任务,在实战中打出了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看,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加水网稻田地带,地形复杂,敌情不明,民情不利,步兵轻装进行长途穿插,深入敌后方,战斗风险难测,后勤难以保障,伤员无法转运,很难达成作战企图,应加以避免。

(3). 长途推进的步兵山地拔点和浅近纵深的步兵山地迂回拔点战斗

在步兵搭乘和跟随坦克沿公路进行长途进攻的时候,一般战法是:遇到越军阻击时,步兵迅速展开消灭敌人,坦克以炮火支援步兵攻击。遇到路障或桥梁被毁时,步兵迅速排除路障、抢修桥梁,坦克以炮火掩护步兵施工。

在浅近纵深的山地拔点战斗中,步兵通常采用正面牵制,两翼迂回的战法,拔点攻歼守敌,打开道路。

在开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步兵普遍缺乏战斗经验,惧怕越军的冷枪、冷炮、地雷、竹签,不敢走大路两侧。加上地形不熟,识图能力也不强,部队愿意挤在一起行军。还有当时的通信联络不佳,连以下分队主要以军号、小喇叭、旗语、手势进行指挥和联络,就更强调互相靠拢,以便及时传达命令。这样一来,攻击队形就过于密集,战术上受到了限制,也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遇到越军火力袭击时,往往伤亡一大片,部队发生混乱,紧急散开时又容易遭到路边两侧的地雷杀伤,加大了伤亡。

攻击公路两侧的越军防守要点时,部队往往只从正面进攻,越军就能集中火力进行封锁,以致攻击经常受挫,伤亡不小。

开战初期,因缺乏战斗经验,地形复杂,部队不愿意也不敢进行大胆的夜战,一般都是在白天进行战斗。这样,受地形限制,兵力不易展开,难以发挥兵力优势。越军藏在山洞、草丛里,以突然袭击和冷枪、冷炮杀伤中国军队。情况不利时,越军就利用地形迅速逃跑,中国军队也不易将其追歼。

随着战斗的进行,部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了战法:前进时注意组织进行扫雷,开辟道路;进攻山头要点时,步兵实行正面牵制,两翼迂回,从三面向敌发起攻击;沿公路攻击前进时,步兵同时沿山头两侧拔点,保障公路的畅通。坦克则以火炮支援步兵战斗,打击山腰、山顶的越军重机枪、高射机枪、无坐力炮,摧毁敌火力点。步坦协同动作,共同推进;在攻击前进时,步兵必须边打边搜索、肃清残敌,打掉一处,控制一处,防止遭到越军的火力逆袭;大胆地采用夜间接敌、渗透、进攻的战法,隐蔽进攻意图,加快进攻速度。
这样打下来,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伤亡也大大减少。

(4).炮火的齐射运用

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的炮火占有绝对优势,越军根本无法抵挡。但在开战初期,中国军队往往集中使用炮火齐射,向敌纵深猛轰一气。但对利用有利地形、既设阵地精心隐蔽的越军,效果经常并不是很大。山岳丛林地作战,单个的目标多,集团的目标少,一线进攻的步兵更需要得到炮火的精确支援。实战中,集团炮火准备后,步兵发起进攻,会遭到突然出现的越军火力点压制。这时,步兵呼唤炮火支援,却要层层上报到炮兵集群,耗时很长,往往难以得到炮火的及时支援,以致多次受阻。经过总结经验,上级开始重视步炮协同,将一部分炮兵配属给一线的主攻团、营,直接支援步兵的拔点战斗。同时充分发挥单炮、伴随火炮的作用,对敌单个目标进行精确性炮火打击,随时准备对付突然出现的敌人。

此外,中国军队的侦察和情报工作不佳。实战中,把侦察分队当警戒、战斗分队使用,甚至集中侦察分队组成侦察大队作为战斗部队独立行动,等于取消了侦察分队的主要作用。战场表现就是不善于边打边侦察,难以及时为一线部队猎取情报,对当面敌情掌握不清,主要仰赖上级通报,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斗的进程。

在后勤上,开战初期因为主要交通线没有打通,一些担负纵深穿插任务的部队出现了断粮情况。随着战局进展,各主要道路逐步被打通,后勤物资也就源源不断地供应上了前线。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场有限纵深的惩罚性质作战,并不力求深入敌境,中国军队的主力还是背靠边境进行浅近纵深的攻歼战,同时控制了战场上的主要交通线。因此,后勤问题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并不很明显。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因为越北的地形复杂,民情不利,战前侦察不细致,战场获取情报能力不强,中国军队的指挥组织和单兵技战术水平不高,发起进攻的战斗队形过于密集,步炮协同较差,坦克运用不佳,通信联系不畅等原因,以致遭遇了不少困难,伤亡也较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能知己知彼,久疏战阵,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在实战中进行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战斗力和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这一阶段,中国军队的进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小群多路的步兵进攻战术

针对越北的山岳丛林地理和越军的防御作战特点,中国军队实施了小群多路的战术应用,即步兵连在进攻作战中,以班、排为基本作战单位,向越军实施多路、多方向攻击的战术手段。在进攻中,灵活地组合兵力与组织火力,实施运用多种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发起多路有重点的向心攻击,逐步推进,连续突击。

这种攻击战法,首先避免了开战前期由于攻击队形过于密集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进攻时,可造成越军多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在阵地上实施机动作战;突破时,迅速形成对越军的多点包围,以围困、掏洞、搜剿的方式近战消灭敌人。实战中,中国军队以浅近纵深的穿插迂回,小群多路的战术进攻,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一口一口吃掉了敌人。

  小群多路战法,浅近纵深的穿插迂回,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在山岳从林地带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丰富了中国军队的战术实践,为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坦克伴随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吸取了第一阶段作战中的教训,根据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形特点,改变了坦克的使用方法。多以坦克作为活动火力点,置于步兵战斗队形中或队形后,伴随并支援步兵向前冲击,压制敌炮兵阵地和坦克,夺占敌要点,以火力攻击岩洞、坑道和石砬子山等坚固阵地。因而坦克在战斗中战损较少,战果较大,有力支援了步兵的进攻。

(3). 拉网合围的搜剿战术

越军在阵地被突破后,往往化装逃跑,钻山入林,伺机袭扰,给中国军队的后方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扩大战果,彻底消除残敌的威胁,中国军队采取了相应的克制战术,即拉网搜剿战术。

基本战法是:针对越军分散游击和当地的地形特点,划区分片,将部队以营为单位,编成若干个精干的分队,加强随伴炮兵,先围后歼。对越军潜伏的山沟、山头、山洞、坑道、树林、草丛等处进行拉网合围,不留空隙,然后逐山、逐洞、逐林地反复搜缴;对于划定的片区,从多个方向分进合击,向心搜缴;遇有越军时,以小群多路的战术手段将其围歼;对钻进山洞内的越军,要用直瞄火炮打,用火焰喷射器烧,用炸药、手榴弹炸,用烟熏等手段,逐洞摧毁;对藏入草丛的越军,要用火攻,逼敌出来,加以歼灭;在外围,则以优势兵力控制公路沿线的主要阵地,烧掉路边的蒿草,对分散越军形成包围态势;针对越军白天隐蔽,夜间出来寻粮取水,发现搜缴部队时隐蔽不动,等部队过去后出来活动的特点,采取夜伏昼搜、明走暗伏的手段,突袭漏网的越军,弥补搜缴的空隙。总的来说,就是用挖地老鼠的办法,实行围、打、炸、搜、伏的战术,把越军闷进去,逼出来,歼灭其有生力量。

(4).诸兵种进行有效协同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的步兵、炮兵、装甲兵之间的协同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炮兵前沿观察所随步兵向前运动,可随时呼唤炮火支援步兵战斗;坦克伴随步兵进攻,及时以火力支援步兵拔点。如在攻击扣马山时,因雨雾弥漫,观察不便,步兵进攻失去了方向。炮兵即以炮火为步兵指示攻击方向,步兵则每前进100米发射一次信号弹指示位置,炮兵和坦克按信号弹指示的位置向上200米逐次延伸火力,引导步兵攻击前进。如此步、炮、坦密切协同,顺利地将扣马山攻占。

中国军队将炮兵灵活编组,编成大小不一的众多炮兵群,及时向前转移以支援步兵作战,以猛烈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守硬壳,打垮了越军的防守意志,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战后统计,平均每天消耗的弹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6倍。当然,有时打得过于大方,浪费也不少。另外,因为炮兵前观与第一线冲锋的步兵仍有一段距离,协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造成多次误伤己方步兵的现象。

总的来说,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了初期的严重困难,但很快找到了克制越军的有效战法,越打越好,攻坚必克,开战4天多就全部攻占了越军在边界一线的各个守备要点,牢牢把握住了战场主动权。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越北多座重镇,沉重打击了越军多个作战师,在东西两线都形成了威逼越北纵深多个重镇的态势,达成了自卫还击作战的主要意图。

越军虽然作战也很英勇,但战略消极,战术保守,总体战斗力上远逊于中国军队,以致弃城失地,一线守备部队和二线机动部队都遭到了重创,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激烈碰撞,都打出了自己的特点,在战术上颇有可圈点之处。

先说越军。

越南人民军从建军起,就是在抗日、抗法、抗美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度过的。几十年的战火考验,淬炼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总的来看,越军的基层官兵普遍作战经验丰富,单兵战术素养良好,尤其擅长分散的小分队游击作战,也能进行一定条件下的运动游击战。抗法战争时,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指挥与督促下,越军进行了若干一定规模的运动攻防战,甚至还打出了奠边府战役这样反复争夺的大规模阵地攻防战。当时一是有身经百战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人员指导,二是法军不具备很强的空中优势,所以越军能进行一定规模的野战。到了抗美战争时期,美军的空中优势完全把越军打怕了,因而很少进行师一级建制部队的野战攻防,主要采取隐蔽渗透的小分队游击战和偷袭战。这样打了十几年,越军练出了游击战的深厚功力,长于快速袭击,打了就跑,缺乏正规战经验,很少进行反复争夺的恶战。越军的基层指挥员较为擅长小规模的独立作战,不擅长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高级指挥员缺少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擅长各兵种协同作战。越军的这些优缺点,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战前,越军的战术设计是:沿越北边境地区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扼守要点,层层设防。兵力部署采取前轻后重,全面控制,重点守备的方针。强调一线坚守,独立作战,与中国军队死打硬拚,最大限度地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最大化地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尽最大可能地为越军二、三线作战部队的机动、集结争取战役准备时间。

越军当时面临的形势是:越北战场正面宽阔,点线众多,越军兵力不足。因此,在阵地防御的具体战术应用上,越军充分利用了越北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域特性,依托地形、地物组织防御阵地和设置火力。

因为越军兵力不足,又要防守宽大正面,互相之间强调独立作战,难以兵力支援,这种情况下,只有以点制面,以火力互相支援,以至环环相连,形成纵深的防御体系。

越军的做法是:在阵地防御上,采取鼎足配置战术。即在防御要点上,实行三个或三个以上阵地相互依托、互为支撑、互为防卫的动态组合,形成多点面、多方向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把有限的防御兵力以战术协同的方式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从而在多点线、多方向上抗击中国军队的连续进攻。

越军的这套战法颇为有效。在实战中,中国军队无论是进行纵深穿插还是阵地攻坚,经常遭到来自攻击目标左、右两侧甚至是后方的火力侧击、返射。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战场往往很狭小,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展开,以致被越军的三面火力压制,攻击受阻,伤亡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攻击同登时,163师、165师攻击部队被越军在探某阵地群、鬼屯炮台、339高地的三面火力夹击缠住,多次攻击失利,伤亡很大。最后采取了三方面同时攻击,前后打了4天多,才将上述要点全部攻占。

在兵力投入上,越军采用了三部法战术。即在防御正面上,越军会在战前判断的中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将其区分细化成主要防御方向和次要防御方向。在主要防御方向上,越军会集中兵力扼守要点。在营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连据守要点组织防御,在连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排扼守要点组织防御。这些防御分队都会得到营、连的火力加强;在次要防御方向上,越军多以班、排为单位进行阵地防御作战,这些分队通常得不到火力加强。根据战场变化,主、次防御方向的作战任务还会发生一定的互相转换。
在防御阵地的主要方向,越军通常会派出班、排为单位的战术分队,前出一定距离,构筑工事和设置伏击阵地,在地方部队、武装民军、青年前锋队、特工队的配合下,进行战斗警戒,对中国军队实行袭击、伏击、打冷枪、放冷炮、设置障碍等迟滞骚扰行动,必要时可由营呼唤野战炮兵直接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实战中,无论越军的防御间隙有多大,都会保持着成建制的预备队。通常以营为作战单位时,保留一个连为预备队,以连为作战单位时,保持一个排或一个加强战斗班为预备队。越军在进行防御时,兵力的部署原则是:集中兵力,少摆多屯,既要形成环形防御,又要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方向。预备队一般配置于主要防御方向的纵深阵地内,且又便于机动出击的位置,随时增援防御阵地的关键方向,配合其他分队向中国军队进行反冲击。

集中兵力扼守要点,派出前沿警戒分队,始终保持预备队,越军就是以这样的三部法投入兵力,坚持多点面、多段用兵的战术,顽强地与中国军队死缠烂打。

在防御战中,越军强调顽强坚守要点,重视阵地内的兵力机动,适时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反冲击。在阵地失守和撤退时,越军擅长边撤边打,边逃边藏,往往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入林,不使中国军队打成歼灭战。在逃跑的同时,如果越军携带有电台,就会很快联系周边高地的越军和野战炮兵,以火力对中国军队占领的阵地进行袭击和压制,尽量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越军还擅长袭击和伏击,通常利用夜暗或丛林为掩护,在隘口、峡谷、主要道路两侧的险要地形上设伏待机。当敌方进入伏击圈后,越军会拦头截尾,在近距离上突然开火,往往打了就跑。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越军有效运用了这种伏击战法,在魁剥山谷、栋替、吞片公路、班姆南侧、那嘎等地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几次重大损失。

在防御战的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曲直、远近、明暗、正侧面相结合的火力配系。在主要防御方向上,配置火器较多。连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82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排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60迫击炮、重机枪、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根据火器性能,越军会利用山顶、反斜面、鞍部、山腰、山脚的有利地形,分层设置迫击炮、高射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无坐力炮、火箭筒、冲锋枪等火器。根据防御阵地的地形,越军会在多个阵地上配置火器,互相以火力支援,形成正射、侧射、返射的多方向交叉火力。利用隐蔽地形,越军会设置暗火力点,配以轻重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等火器,进行反步兵、反装甲的突然袭击。

越军的火力配置中,强调步炮协同。越军的野战炮兵设置广而散,单炮和双炮阵地众多,战前预设阵地多,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步兵伴随火炮突出靠前,最大限度地支援一线步兵的战斗。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以上述的兵力投入法及阵地防御战法与中国军队对抗。充分运用了有限的兵力,最大限度地撑住了防守点面,火力配置也较为合理,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多麻烦。另外,越南全面实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野战部队、地方部队与武装民军、青年冲锋队相结合,全面投入到广泛的防御作战中,从而增加了越军的防御兵力,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越军作战兵力不足的劣势。

在进攻战术上,越军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强调有重点的多路进攻。在进攻发起前,对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进行集中的火力准备,根据战场情况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步兵分队发起进攻时,通常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进行连续冲击。在突破敌方阵地后,强调连续投入兵力,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在进攻遭到失败而撤退时,通常以攻击行动为掩护,给敌方造成错觉,借机抢运尸体与伤员。进行后撤时,注意控制地形要点,防止敌方尾追。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主要进行的是阵地防御战,野战进攻的时候较少。而且越军在攻坚时意志不强,打不了反复争夺的恶仗,因此对中国军队的威胁并不大。当时越军只在东线的探垄地区和西线的代乃地区发动了两次团级规模的进攻,被中国军队坚决粉碎,随后即偃旗息鼓。

在反坦克战术上,越军也有一套目标明确、运用娴熟的战法:

1.在正规作战部队中成建制地成立反坦克小组,每组3-5人,配备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在主要防御方向上实施反坦克作战。在团、营级防御方向,各反坦克小组可实行机动用兵、机动作战,分段、分片进行包干负责;在连级战术单位,可根据敌军的主、次进攻方向机动用兵,其反坦克小组不得少于3个以下;在实战情况下,也可打破作战单位临时编成反坦克小组;公安军、武装民军、冲锋队会大量配备各种反坦克武器,配置于次要防御方向,协同正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或机动实施反坦克作战;特工队、工兵等专业兵种也成立了反坦克小组,于重点地区深入设伏,伺机袭击敌方装甲部队。

2.在战术上,越军的各类反坦克小组会在纵深防御地域内选择多个要点布设伏击阵地,形成多层反坦克火力网。通常是在隘路转弯处、上坡、隘口、桥梁、交叉路口及便于坦克机动的区域设伏。反坦克小组利用道路两侧的堑壕、房屋、草丛、树林、甘蔗地、高地、单人掩体或自然地形、地物为掩护进行隐蔽作战。当敌方装甲编队进入伏击区域后,越军反坦克小组或单个反坦克狙击手会乘敌方坦克、装甲车拐弯减速时,在侧后10-60米距离内突然出手,采取“拦头、截尾、打中央” 的战术手段,以迅猛的抵近射击方式向敌方装甲编队进行突然袭击。当敌方装甲编队有步兵伴随时,越军的反坦克小组一般是打了就跑,并不恋战;当敌方的坦克与步兵脱节时,越军反坦克小组则会连续对装甲编队发起进攻,死打硬拚,纠缠不放。同时,附近阵地上越军的高射机枪、轻重机枪会对坦克上搭载的敌方步兵和跟近步兵进行火力拦阻,割裂敌方步兵和坦克的联系,使其无法相互掩护协同作战。

3.越军还采用了在敌方的主要进攻路线上埋设大量反坦克地雷、挖掘反坦克壕、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及炸毁桥梁等手段,迟滞敌方坦克及步兵的推进速度。

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反坦克战术手段,实施层层设防、步步拦阻的机动作战,尽量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为己方的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争取时间。

此外,越军的特工部队活动频繁,经常渗透到中国军队后方进行袭扰和破坏,实施“斩首行动”,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伤亡。越军特工曾化装接近125师375团和41师123团的指挥所,发动突然袭击,制造混乱,造成了中国军队一些指挥人员的伤亡。进攻迷迈山时,127师师长张万年的前方指挥所也遭到了越军特工的袭击,幸好张万年当时不在。

综观越军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确是精心设计,全民皆兵。战争初期,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伤亡。然而,越军的战术方针有其死穴,就是过于依赖地形与阵地,很少实施机动的战术反击,实行的是消极防御;强调独立作战,不以兵力互相支援,结果被各个击破;火力分散配置,部队之间协同差,远战火力弱,攻击能力差,难以抵挡拥有炮火优势的中国军队大兵团进攻;虽然擅长游击战,但在中国军队的兵力、火力优势面前,无法逆转战争大势;最根本的一点,越军面临的是前所未见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无论在战争准备上还是战场心理上都远远未能适应,战略上过于消极导致战术上的被动保守,战役指挥上也与中国军队差了几个数量级,最终只能是一败涂地。

再说中国军队。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统帅部仍沿用解放战争年代的大兵团战法,力图集中优势兵力,穿插迂回,将越军分割合围,包饺子,打歼灭战,一次歼敌一个师至几个师。然而,越北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道路稀少,气候恶劣,民情严峻。中国军队的歼灭战水土不服,企图不达,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和挫折。

中国军队的战役计划是:在东线,集中主要兵力,以装甲部队沿公路打穿插,轻装步兵沿山地进行大迂回,南北对进,东西合围,一举歼灭高平守敌。在同登、禄平地区,攻歼当面要点之敌,视情况再进攻谅山;在西线,沿红河东西两岸的宽大正面发起突击,攻歼老街、柑塘地区之敌,相机歼灭316A师。在莱州方向,向封土、巴丹地区实施浅近纵深的短促突击,牵制越军主力东援老街。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的进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装甲部队沿公路进行穿插、突击

主要实施方向在东线。北集团的123师加强80余辆坦克、装甲车,由岭隘沿简易公路和山间路向扣屯实施90公里的长途穿插;南集团的126师、124师加强200余辆坦克、装甲车及履带车辆,由布局关沿牛车小路奔袭东溪,然后上4号公路向高平实施总长70余公里的长途穿插;北集团的122师、南集团的125师、东集团的163师、165师,分别加强1个营的坦克部队,向朔江方向、复和方向、同登方向、班庄方向发起短距离突击。

这一阶段坦克进攻作战的主要特点是:坦克沿公路高速行进,突出在前,或是坦克引导步兵前进。共同特点都是坦克在前,缺乏步兵掩护。长途穿插时,步兵为了跟上坦克,就要搭乘在坦克上。因为坦克在行进中摇晃厉害,为了不被摔下去,还会把步兵和重武器用背包带绑在坦克上。有的坦克搭载人员很多,达到20余人。实战中,前卫坦克没有步兵掩护,很容易被越军的反坦克火力击毁、击伤而堵住道路。而搭乘在坦克上的步兵来不及解开背包带下车战斗,也发生了很多伤亡。如123师穿插先遣队的坦克纵队在扣旺、打兰几次受阻,损失严重;126师步兵搭乘坦克前进,在那悦山口和靠松山附近被越军袭击,步兵不及下车,造成了较大伤亡;124师突击4号公路,在攻击弄梅隧道时,坦克没有步兵跟随被阻住,耽误了10个小时。在博山,坦克没有步兵跟随,两次受阻;125师在进攻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和大弄时,步坦一时脱节,坦克孤军前出,被越军击伤数辆。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朱富钧团长带领混编坦克纵队,为驰援125师师前指和375团,孤军深入,在复和西北一带遭到越军火力打击,6辆坦克被击伤,朱富钧团长牺牲;122师步兵搭乘坦克突击朔江时,遭到越军火力阻击,坦克和步兵都伤亡严重;163师进攻探某,一个连的坦克突出在前,遭到越军火力夹击,毁伤大半;165师步兵搭乘坦克进攻班庄,因先头4辆坦克中弹,将道路堵塞,步坦协同不好,步兵没有跟上,以致攻击受挫;在西线的孟康战斗中,1个营的坦克支援41师发起进攻。因坦克冲击过快,步兵没有跟上掩护,导致坦克孤军作战,被越军击毁、击伤12辆等等。当年中国军队的步兵和坦克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坦克遇到袭击时没法联络步兵支援,步兵遇到阻击时也无法呼唤坦克火力支援,这就加大了坦克和步兵的损失。实战结果是,开战仅4天,战损坦克数量就达530辆次,占整个1979对越作战中战损坦克总数的87%。到了第二阶段作战时,坦克部队已基本没有突击能力了,只能伴随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2). 轻装步兵沿山地进行长途纵深穿插

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都实施了师、团级规模的轻装步兵向敌纵深长途穿插的战役行动。

在东线,北集团的121师和123师穿插先遣队向高平以西的班庄、扣屯地区实施了长途穿插迂回的战役行动,以封闭高平越军西退原平和南逃太原之路,配合南集团总攻高平,同时阻击原平、太原的来援之敌。
其中,121师以3个轻装步兵团向高平以西的班庄、董赛地区进行长途穿插,全程80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远离后方、联系中断、补给困难,受越军大小袭击上百次,伤亡很大,迷路失散,大量人员失踪,粮弹供应不上,部队饿着肚子拼命穿插。最后虽然插到目标地班庄、董赛地区,但各部因迷路遇袭而分散混乱,未能及时整合进至高平外围,而是滞留于扣屯地区,战术企图归于失败。

123师穿插先遣队搭乘坦克前进,在打兰受阻,随后以一个加强步兵营轻装沿稻田小路向扣屯穿插。该营徒步兼程43公里,历时27个小时,终于插到扣屯。但因兵力不足,只能持防御态势,也未能迅速进至高平外围。

北集团的两路战役穿插都没能完成预定任务。步兵走小路隐蔽穿插,因地形不熟,敌情民情不明,迷路遇袭屡有发生,部队越拖越长,乃至变成营连级别的各自为战。即使穿插到位,但部队散失严重,极难整合,一时形不成有效战力,结果只能自保防御,难以完成预定计划。

在西线,13军也设置了两个长途穿插:以38师114团向谷柳侧后10号公路南北两侧的威龙松、奔西爱地区穿插,全程38公里,目的是切断公路,阻击316A师东援老街和柑塘,保障军主力围歼345师;以39师116团向柑塘南侧的朗贯、朗格姆地区进行穿插,长途75公里,要直接截断柑塘越军沿红河的南退之路,同时阻击向柑塘增援的任何越军。

38师114团规定完成穿插任务的时间是7个半小时。实际上渡河时间就已推迟,前卫部队又走错了路,加上还有越军阻击,到规定时限后,全团只前进了约3公里。经一天一夜穿插,114团在孟珊地区受阻,被越军猛烈的炮火封锁。随后114团接军指命令改变任务,配合39师116团攻歼附近地区之敌,以保障39师右翼安全。而316A师果然沿10号公路东援,三天多即推进到代乃,114团只能徒留遗憾。

39师116团规定完成穿插任务的时间是16个半小时。第二天在进至周登以南和岳山以西地区时,遭到周围诸高地的越军阻击,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穿插任务已不可能。后116团穿插任务取消,转为配合39师115团夺取了387一带诸高地。为保障攻击柑塘的顺利进行,39师转变116团战斗任务,命其向代乃地区穿插,阻击316A师东援。116团这次如期插到代乃,将越军阻住,与117团协同打了一场著名的代乃阻击战。

虽然114团和116团的长途穿插都没有完成,但其及时转变战斗任务,配合军主力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并没有造成全局明显的被动。尤其是116团,连续作战,插到代乃,挡住316A师,在战略上奠定了西线作战的胜利基础。与东线不顾一切地长途穿插造成了损兵折将相比,西线的穿插显得很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任务,在实战中打出了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看,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加水网稻田地带,地形复杂,敌情不明,民情不利,步兵轻装进行长途穿插,深入敌后方,战斗风险难测,后勤难以保障,伤员无法转运,很难达成作战企图,应加以避免。

(3). 长途推进的步兵山地拔点和浅近纵深的步兵山地迂回拔点战斗

在步兵搭乘和跟随坦克沿公路进行长途进攻的时候,一般战法是:遇到越军阻击时,步兵迅速展开消灭敌人,坦克以炮火支援步兵攻击。遇到路障或桥梁被毁时,步兵迅速排除路障、抢修桥梁,坦克以炮火掩护步兵施工。

在浅近纵深的山地拔点战斗中,步兵通常采用正面牵制,两翼迂回的战法,拔点攻歼守敌,打开道路。

在开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步兵普遍缺乏战斗经验,惧怕越军的冷枪、冷炮、地雷、竹签,不敢走大路两侧。加上地形不熟,识图能力也不强,部队愿意挤在一起行军。还有当时的通信联络不佳,连以下分队主要以军号、小喇叭、旗语、手势进行指挥和联络,就更强调互相靠拢,以便及时传达命令。这样一来,攻击队形就过于密集,战术上受到了限制,也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遇到越军火力袭击时,往往伤亡一大片,部队发生混乱,紧急散开时又容易遭到路边两侧的地雷杀伤,加大了伤亡。

攻击公路两侧的越军防守要点时,部队往往只从正面进攻,越军就能集中火力进行封锁,以致攻击经常受挫,伤亡不小。

开战初期,因缺乏战斗经验,地形复杂,部队不愿意也不敢进行大胆的夜战,一般都是在白天进行战斗。这样,受地形限制,兵力不易展开,难以发挥兵力优势。越军藏在山洞、草丛里,以突然袭击和冷枪、冷炮杀伤中国军队。情况不利时,越军就利用地形迅速逃跑,中国军队也不易将其追歼。

随着战斗的进行,部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了战法:前进时注意组织进行扫雷,开辟道路;进攻山头要点时,步兵实行正面牵制,两翼迂回,从三面向敌发起攻击;沿公路攻击前进时,步兵同时沿山头两侧拔点,保障公路的畅通。坦克则以火炮支援步兵战斗,打击山腰、山顶的越军重机枪、高射机枪、无坐力炮,摧毁敌火力点。步坦协同动作,共同推进;在攻击前进时,步兵必须边打边搜索、肃清残敌,打掉一处,控制一处,防止遭到越军的火力逆袭;大胆地采用夜间接敌、渗透、进攻的战法,隐蔽进攻意图,加快进攻速度。
这样打下来,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伤亡也大大减少。

(4).炮火的齐射运用

在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的炮火占有绝对优势,越军根本无法抵挡。但在开战初期,中国军队往往集中使用炮火齐射,向敌纵深猛轰一气。但对利用有利地形、既设阵地精心隐蔽的越军,效果经常并不是很大。山岳丛林地作战,单个的目标多,集团的目标少,一线进攻的步兵更需要得到炮火的精确支援。实战中,集团炮火准备后,步兵发起进攻,会遭到突然出现的越军火力点压制。这时,步兵呼唤炮火支援,却要层层上报到炮兵集群,耗时很长,往往难以得到炮火的及时支援,以致多次受阻。经过总结经验,上级开始重视步炮协同,将一部分炮兵配属给一线的主攻团、营,直接支援步兵的拔点战斗。同时充分发挥单炮、伴随火炮的作用,对敌单个目标进行精确性炮火打击,随时准备对付突然出现的敌人。

此外,中国军队的侦察和情报工作不佳。实战中,把侦察分队当警戒、战斗分队使用,甚至集中侦察分队组成侦察大队作为战斗部队独立行动,等于取消了侦察分队的主要作用。战场表现就是不善于边打边侦察,难以及时为一线部队猎取情报,对当面敌情掌握不清,主要仰赖上级通报,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斗的进程。

在后勤上,开战初期因为主要交通线没有打通,一些担负纵深穿插任务的部队出现了断粮情况。随着战局进展,各主要道路逐步被打通,后勤物资也就源源不断地供应上了前线。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场有限纵深的惩罚性质作战,并不力求深入敌境,中国军队的主力还是背靠边境进行浅近纵深的攻歼战,同时控制了战场上的主要交通线。因此,后勤问题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并不很明显。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因为越北的地形复杂,民情不利,战前侦察不细致,战场获取情报能力不强,中国军队的指挥组织和单兵技战术水平不高,发起进攻的战斗队形过于密集,步炮协同较差,坦克运用不佳,通信联系不畅等原因,以致遭遇了不少困难,伤亡也较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能知己知彼,久疏战阵,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在实战中进行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战斗力和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这一阶段,中国军队的进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小群多路的步兵进攻战术

针对越北的山岳丛林地理和越军的防御作战特点,中国军队实施了小群多路的战术应用,即步兵连在进攻作战中,以班、排为基本作战单位,向越军实施多路、多方向攻击的战术手段。在进攻中,灵活地组合兵力与组织火力,实施运用多种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发起多路有重点的向心攻击,逐步推进,连续突击。

这种攻击战法,首先避免了开战前期由于攻击队形过于密集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进攻时,可造成越军多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在阵地上实施机动作战;突破时,迅速形成对越军的多点包围,以围困、掏洞、搜剿的方式近战消灭敌人。实战中,中国军队以浅近纵深的穿插迂回,小群多路的战术进攻,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一口一口吃掉了敌人。

  小群多路战法,浅近纵深的穿插迂回,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在山岳从林地带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丰富了中国军队的战术实践,为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坦克伴随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吸取了第一阶段作战中的教训,根据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形特点,改变了坦克的使用方法。多以坦克作为活动火力点,置于步兵战斗队形中或队形后,伴随并支援步兵向前冲击,压制敌炮兵阵地和坦克,夺占敌要点,以火力攻击岩洞、坑道和石砬子山等坚固阵地。因而坦克在战斗中战损较少,战果较大,有力支援了步兵的进攻。

(3). 拉网合围的搜剿战术

越军在阵地被突破后,往往化装逃跑,钻山入林,伺机袭扰,给中国军队的后方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扩大战果,彻底消除残敌的威胁,中国军队采取了相应的克制战术,即拉网搜剿战术。

基本战法是:针对越军分散游击和当地的地形特点,划区分片,将部队以营为单位,编成若干个精干的分队,加强随伴炮兵,先围后歼。对越军潜伏的山沟、山头、山洞、坑道、树林、草丛等处进行拉网合围,不留空隙,然后逐山、逐洞、逐林地反复搜缴;对于划定的片区,从多个方向分进合击,向心搜缴;遇有越军时,以小群多路的战术手段将其围歼;对钻进山洞内的越军,要用直瞄火炮打,用火焰喷射器烧,用炸药、手榴弹炸,用烟熏等手段,逐洞摧毁;对藏入草丛的越军,要用火攻,逼敌出来,加以歼灭;在外围,则以优势兵力控制公路沿线的主要阵地,烧掉路边的蒿草,对分散越军形成包围态势;针对越军白天隐蔽,夜间出来寻粮取水,发现搜缴部队时隐蔽不动,等部队过去后出来活动的特点,采取夜伏昼搜、明走暗伏的手段,突袭漏网的越军,弥补搜缴的空隙。总的来说,就是用挖地老鼠的办法,实行围、打、炸、搜、伏的战术,把越军闷进去,逼出来,歼灭其有生力量。

(4).诸兵种进行有效协同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的步兵、炮兵、装甲兵之间的协同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炮兵前沿观察所随步兵向前运动,可随时呼唤炮火支援步兵战斗;坦克伴随步兵进攻,及时以火力支援步兵拔点。如在攻击扣马山时,因雨雾弥漫,观察不便,步兵进攻失去了方向。炮兵即以炮火为步兵指示攻击方向,步兵则每前进100米发射一次信号弹指示位置,炮兵和坦克按信号弹指示的位置向上200米逐次延伸火力,引导步兵攻击前进。如此步、炮、坦密切协同,顺利地将扣马山攻占。

中国军队将炮兵灵活编组,编成大小不一的众多炮兵群,及时向前转移以支援步兵作战,以猛烈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守硬壳,打垮了越军的防守意志,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战后统计,平均每天消耗的弹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6倍。当然,有时打得过于大方,浪费也不少。另外,因为炮兵前观与第一线冲锋的步兵仍有一段距离,协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造成多次误伤己方步兵的现象。

总的来说,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了初期的严重困难,但很快找到了克制越军的有效战法,越打越好,攻坚必克,开战4天多就全部攻占了越军在边界一线的各个守备要点,牢牢把握住了战场主动权。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越北多座重镇,沉重打击了越军多个作战师,在东西两线都形成了威逼越北纵深多个重镇的态势,达成了自卫还击作战的主要意图。

越军虽然作战也很英勇,但战略消极,战术保守,总体战斗力上远逊于中国军队,以致弃城失地,一线守备部队和二线机动部队都遭到了重创,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楼主好贴,受教了
这次自卫反击战在国际上或者从越方来看是怎么样的有人科普一下吗
学习了,从实战中总结经验,看到差距
bighands 发表于 2013-1-24 15:38
这次自卫反击战在国际上或者从越方来看是怎么样的有人科普一下吗
黎笋谈中越关系

总的来说,我们打败美国人以后,就没有帝国主义再敢和我们打仗了。只有中国反动派,认为他们还能和我们打仗,并且敢于和我们打仗。但是中国人民根本不想那样对付我们。我不知道这些中国反动派中的某些人还能再继续存在多久。然而,只要他们存在,他们就会像最近(指1979年初)所做的那样攻击我们。如果战争来自北方,那么(中北部的)义安、河静和清化各省就会成为整个国家的基地。这些地方作为最有效、最好、最坚固的基地,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如果(北部的)三角洲地区继续保持畅通无阻,那么形势就会非常复杂。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初如果不是越南人,就不会有任何人与美国打仗,因为那时越南人在和美国打仗,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害怕美国。……  尽管中国人帮助过(北)朝鲜,但那不过是为了保卫他们自己北方的侧翼地区。(朝鲜的)战斗结束以后,压力全都落在越南身上,当时他  说如果越南人还要继续打下去,那他们就得自顾自了。他不会再帮助我们,压我们停止战斗。

当我们签署日内瓦协议时,正是周恩来将我国分为两(部分)。我国以这种方式被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他曾又一次向我们施加压力,要我们不要对南越做任何事情。他们禁止我们起来(向美国支持的越南共和国进行斗争)。(但是)他们,(中国人,)无法阻止我们。

当时我们在南方,已经做好准备,日内瓦协议签字后马上就发动游击战争。这时毛泽东告诉我们党的代表大会,说我们必须强迫老挝立即将他们已经解放了的两个省交给万象政府。  不然美国人就会摧毁它们,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局面!越南不得不立即(就此)与美国打交道。毛这样强迫我们,我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这样,在这两个(老挝的)省份被交给万象后,(老挝)反动派立即逮捕了苏发努冯(1975-1986年任国家主席)。当时老挝有两个营被包围。而且,他们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后来,一个营逃出(包围)。就在这时,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必须允许老挝人发动游击战争。我邀请中国人前来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同志们,如果你们继续这样向老挝人施加压力,那么他们的力量就会彻底瓦解。现在必须允许他们搞游击战。”

张闻天,  原来是(中共)总书记,用洛甫做笔名,这样回答我:“是的,同志们,你说得对。我们要允许老挝营发动游击战。”

我马上问张闻天:“同志们,如果你们允许老挝人进行游击战,那么在南越发动游击战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是什么把你们吓成这样,以至于到现在还在阻止这种行动?”  

他(张闻天)说:“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这就是张闻天说的话。然而,当时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也坐在那里,听着大家谈话。他立即向中国打电报(汇报黎笋和张闻天之间的谈话)。毛立即回电:“越南不能那样做(在南方从事游击战争)。越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坐等。”我们这么贫苦,如果没有中国作后盾,我们怎么能和美国人战斗?(所以,)我们不得不听他们的,对不对?

然而,我们不同意。我们继续秘密地发展我们的力量。当吴庭艳拖着他的断头机在南越许多地方往来巡游时,我们发布命令组建群众武装来反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从吴庭艳政府手中)夺取权力。我们并不在意(中国人)。当夺权起义开始以后,我们前往中国,会见周恩来和邓小平两人。邓小平告诉我:“同志,既然你们的错误已经变成了既成事实,你们就只应该以一个排以下的规模作战。”这就是他们向我们施加的那种压力。
  
我(对中国人)说:“是的,是的!我们会这样做。我们只以一个排以下的规模作战。”在我们的战斗已经发生、而且中国认识到我们能够有效地战斗之后,毛突然有了新的思想路线。他说因为美国人正在同我们作战,他将派(中国)部队帮助我们修路。他的实质目的是摸清我国的情况,以便以后他能够攻击我们,并且由此再向东南亚扩张。没有别的原因。我们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但是不得不允许(中国部队进入)。但是这不碍事。他们决定派他们的士兵进来。我只要求他们派人来,但是这些部队都带着枪炮弹药而来。对此我也只能同意。

后来,他(毛泽东)强迫我们允许他派20,000人的部队进来,修建从义静到南部的一条公路。我拒绝了。他们继续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我不会动摇。他们压我们允许他们进来,但是我就是不接受。他们不断地施加压力,但是我没有同意。我给你们举出这些事例,同志们,这样你们就会看到他们长期以来窃取我国的阴谋,就会看到他们的阴谋是多么险恶。

——在美国人已经派了几十万人进入南越后,我们在1968年发动了一场总攻,以逼迫他们[使战争]降级。为了打败美国,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促使他们逐步降级。这就是我们的战略。和我们作战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个有两亿人口、主宰着世界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促使他们逐步降级,那么我们就会举步艰难,也就不会打败敌人。我们必须通过战斗来销蚀他们的意志,从而迫使他们走到桌子前和我们谈判,而同时也不允许他们增派军队。
  
到了他们[美国人]想和我们谈判的时候,何伟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你们不能坐下来和美国谈判。你们必须把美国部队牵到越南北部来和他们作战。”他这样向我们施加压力,使我们极为困惑。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每次(与中国人之间)出现这种情形,都非常令人厌烦。
  
我们断定不能这样行事(指何伟提出的不和美国人谈判的建议)。我们必须坐下来。为了打败他们(美国)我们必须促使他们降级。在此期间,中国(向美国)发出声明:“如果你不打我,我就不会打你。无论你们想向越南派多少部队,随你们的便。”中国自觉自愿地做这样的事,以这种方式来压我们。
  
他们(中国人)积极地与美国人做交易,强迫我们以这种方式成为用来讨价还价的一张牌。当美国人认识到他们已经失败了以后,他们立即利用中国人(加速)他们(从南越)撤军。尼克松和基辛格到中国去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
  
——在尼克松去中国之前,(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以维护美国利益并减少美国的失败的方式解决越南问题,同时还要引诱中国更多地站到美国(一边),周恩来前来会见我。周告诉我:“在这个时候,尼克松即将来访问我,主要是讨论越南问题,所以我必须会见你,同志,以便(和你)讨论。”
  
我回答说:“同志,你愿意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我仍然不会跟从。同志,你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自己的(祖国);决不是你的。你没有权力谈论(越南的事务),而且你没有权力(与美国人)讨论(越南的事务)。今天,同志,我要亲自告诉你一些我还没有对政治局讲过的事情,因为,同志,你们已经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必须说:
  
——在1954年,当时我们赢得奠边府的胜利,我正在后义 (省)。胡伯伯发电报给我,要我必须前往南越重新集结(在那里的部队),并向南越的爱国者说明(这件事)。  我乘货车到了南方。一路上,爱国者们出来欢迎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胜利。这是多么痛苦!看着我的南方爱国者们,我哭了。因为在这之后,美国人会到来,会以可怕的方式大肆屠杀(人民)。  
一到南方,我立即向胡伯伯发电报,要求留(在南方)下来,不回北方,这样我就可以再斗争个十来年。[我](对周恩来说:)“同志,你给我带来这样大的困难(指1954年在日内瓦周在分割越南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你知道吗,同志?”  

周恩来说:“我在你面前道歉,同志。我错了。我在这一点(指在日内瓦分割越南)上错了。”  在尼克松已经去过中国之后,他(周恩来)再次来越南,为的是向我询问关于南越的战斗的一些问题。

然而,我马上对周恩来说:“尼克松已经和你见过面了,同志。很快他们(美国)就会更猛烈地进攻我。”我根本不害怕。双方(美国和中国)已经互相谈判,为的是更猛烈地打击我。他(周恩来)始终没有把这(种观点)斥为站不住脚的,只是说:“我将向你方同志增加输送枪炮弹药。”

然后他(周恩来)(针对担心中美之间进行密谋)说:“没有这回事。”然而,双方已经讨论了如何更猛烈地打击我们,包括B-52的轰炸和封锁海防(港)。事实显然就是如此。

——如果苏联和中国相互之间没有发生纠纷,那么美国也不会那样猛烈地打击我们。由于(中苏两大国)处于冲突之中,美国人就没有被(社会主义集团的一致反对所)阻挡。尽管越南能够和中苏双方都保持一致和团结,但实现这个目标是十分麻烦的,因为当时我们不得不在许多事情上依靠中国人。当时,中国每年提供500,000吨的食品援助,还有枪炮、弹药和钱,更不用说美元援助了。苏联也以这种方式帮助我们。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保持与中国和苏联的一致和团结),事情就会十分危险。每年我都得去中国两次,就南越(的事态发展)与他们(中国领导人)会谈。至于苏联人,我根本没有(就南越的局势)说任何事。我只谈一般性的问题。在和中国人打交道时,我却不得不说两家都在和美国人作战。我不得不到那里去,多次以这种方式和他们谈,而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双方(指中国和越南)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这次,中国压我们脱离苏联,禁止我们与苏联(方面)来往。
  
他们使得情况十分紧张。邓小平,与康生一道,前来告诉我说:“同志,我们将每年援助你们几十亿(估计是人民币)。你们不能从苏联方面接受任何东西。”  

我不能容许这一点。我说:“不,我们必须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团结和一致。”
   
在1963年赫鲁晓夫犯错误时,(中国人)立即发布了一项包括25点的声明,邀请我党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长征兄弟和我以及其他兄弟一同前往。在讨论中,他们听取了我们的十条左右的意见,但是当我们谈到“不能放弃社会主义阵营时”, 他们就不再听下去了。……邓小平说:“我掌管着我自己的文件。我征求你们的意见,但是我不接受你们的这种观点。”  

在我们离开之前,毛会见了长征兄弟和我本人。毛坐下来和我们聊天,最后他宣称:“同志们,我想让你们知道这一点。我将是五亿渴望土地的农民的主席,我将派一支军队一直打到东南亚。”  邓小平当时也在座,他补充说:“这主要是因为贫困农民的境况是如此糟糕。”

我们出来后,我对长征兄弟说:“刚才你听到了吧,[这是]夺取我国和东南亚的阴谋。现在这很清楚。”他们竟敢用这种方式宣布。他们还以为我们听不明白。他们真的是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和越南打仗!

我要对同志们多说说,以便你们更多地看到这件事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毛问我:  

——老挝,有多少平方公里(土地)?
  
我回答:  
——大约20万(平方公里)。

——人口有多少?(毛问)

——(我回答)大约300万!

——(毛回答)那不是很多嘛!我要让我的人民到那里去,就这样!

——(毛问)泰国有多少平方公里(土地)?
  
——(我回答)大约50万(平方公里)。
  
——那么有多少人口?(毛问)  

——大约4,000万!(我回答)

——我的天!(毛说)中国的四川省有50万平方公里,却有9000万人。我还要让那里的更多一些的人去(泰国)!  

对越南,他们不敢以这种方式谈论迁移人口的事。然而,他(毛)对我说:“同志呀,贵国人民真的打败了元朝军队吗?”我说:“的确如此。”“你们是不是真的打败了清朝的军队?”我说:“的确如此。”他说:“也打败了明朝的军队?”我说:“是的,还有你。我也打败了你。  你知道吗?”我就这样对毛泽东说话。他说:“知道,知道!”他想拿走老挝,拿走整个泰国……还想拿走全部东南亚。让[他的]人民去那里生活。当时情况复杂(到如此程度)。
  
——过去(指对以往中国的几次威胁可能引发的问题),我们已经做出周密准备;我们并不是没有准备。如果我们没有准备,最近局势就会非常危险。这不是简单的事。十年前,我召集军队的兄弟来和我会见。我告诉他们苏联和美国互相争执。至于中国,他们已经和美帝国主义者联手。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你们必须立即研究这个问题。我担心军队不理解我,所以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要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还是感到很难理解。这肯定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不能以其他方式讲。而且我没有让别人抓住把柄。

我到苏联时,苏联人也因为中国的事对我很强硬。苏联召集了一个80国(共产党)的会议来支持越南, 但是越南没有参加这个会议,因为(这个聚会)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越南,它还被用来谴责中国。这样越南就没有去。苏联人说:“现在你们放弃了国际主义还是怎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我说:“我们根本没有放弃国际主义。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然而,要做一个国际主义者,首先就要打败美国人。如果想打败美国人,就必须与中国保持一致和团结。如果我前去参加了这个会议,那么中国人就会给我们制造非常严重的困难。同志们,请理解我吧。”
  
——在中国也有很多不同和相反的意见。周恩来赞成与苏联建立联合阵线以反对美国。有一次,我到苏联去参加国庆活动,我能够读到中国发给苏联的电报,上面说“无论什么时候有人攻击苏联,中国人都会和你们站在一起。”  这是因为苏联和中国早先(1950年2月)就有一个友好条约。我坐在周恩来旁边,问他:“同志,在最近你们发给苏联的电报中,你们同意和苏联建立阵线,但是你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反对美国的联合阵线呢?”周恩来说:“我们能呀。我同意这个观点。同志们,我将和你们(在越南问题上)建立一个阵线。”彭真 也在座,插话说:“这个看法非常正确!”但是在上海讨论这个问题时,毛说这是不可能的,取消了这个(打算)。你们看事情有多复杂。

——尽管周恩来持有一些那样的观点,但是他确实同意建立一个阵线,而且(他)对越南帮助很多。我能够搞懂(许多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多亏了他。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正在竭尽全力在这里生存下来,用李强 为你们聚集和提供援助,同志们。”这里面(的意思是,周为了帮助越南人能够利用李强)。我的理解是,如果没有周恩来,这本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欠他的情。
  
然而,如果说其他中国领导人和周恩来的观点一样,那就不对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不同。完全可以说,最不守信用的人,满脑子大汉族思想的人,想拿走东南亚的人,主要是毛。(中国的)所有政策都掌握在他手里。

在当前中国的领导人中情况也是这样。我们不知道未来事情将会怎样发展,然而,(事实就是)他们已经攻击了我们。过去,邓小平做过两件事,现在都已被颠倒了。这就是,当我们在南越赢得胜利后,中国有许多(领导人)不高兴,但邓小平却祝贺我们。结果,他立即被其他人认为是修正主义者。  
当我最后一次到中国,  我是代表团团长,而且我会见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谈到领土问题,包括对几个岛屿的讨论,我说:“我们两国相互邻近。我们的领土中有几个地区还没有清楚地划界。双方都应该建立专门机构来考虑这个问题。同志们,请(在这一点上)同意我。”他(邓小平)同意了,但他这样做了之后,立即被其他领导人的集团认为是修正主义者。
  
但是现在他(邓小平)是疯狂的。因为他想要表明他不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所以他更猛烈地打击越南。他纵容他们攻击越南。——在打败美国人以后,我们保留一百万部队严阵以待,使得苏联同志问我们:“同志们,你们保留这么大的一支(现役)军队,是准备和谁打仗呢?”我说:“以后,同志们,你们就会理解了。”我们保持这样一支现役军队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对越南的威胁)。如果没有(这样的威胁),那么这样(大的现役军队)是没有必要的。最近我们在两条战线上受到进攻,(我们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保持一支大军,那就会十分危险。
  
——二战后初期,人人都以为国际宪兵是美帝国主义。他们能够夺取和恐吓全世界。每个国家,包括大国,都害怕美国。只有越南人不害怕美国。

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我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第一个害怕(美国)的是毛泽东。他告诉我,就是说要告诉越南人和老挝人:“你们必须把老挝的两个解放区移交给(万象)(政府)。如果你们不这样做,美国就会把这作为发动攻击的借口。这太危险。”对于越南,我们说:“我们不得不和美国作战以解放南越。”[但]他(毛)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南越必须坐等很长一段时间,从现在起等一辈子,五到十辈子,甚至二十辈子的时间。你们不能和美国人打。和美国人打是危险的。”毛泽东害怕美国到如此程度……  

但是越南不害怕。越南继续前进、战斗。如果越南不战斗,那么南越就不会解放。一个没有解放的国家将会是一个依附于人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半是自由的,这个国家就是不独立的。直到1975年,我国才最终实现了完全独立。伴随独立而来的是自由。自由应该是对整个越南民族的自由……

——恩格斯曾经论述过人民战争。后来苏联、中国和我们自己也都谈论过(这个问题)。然而,这三个国家在(人民战争的)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仅仅因为你有亿万人民,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中国也谈论人民战争,然而,(他们的主张是)“敌进我退”。换句话说,防御是主要特征,战争被分为三个阶段,以乡村包围城市,而(主力)只留在深山老林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处在防御之中,而且非常虚弱。以4亿人民对日军30万到40万部队,中国人仍然不能打败他们。
   
我得不断重申这一点,因为在向我们派顾问之前,(我们越南人中的一些)兄弟并不理解。他们认为(中国人)非常能干。但是他们并不那么有本事,所以我们并不听(中国人的建议)。
   
在1952年,我离开北越到中国去,因为我生病了,需要治疗。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我向他们(中国人)提出问题,看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有许多地方曾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过,每一个地区都有5000万人口,但这些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游击队战士。
  
我从中国回来后,我见到了(胡)伯伯。他问我:

——这是你第一次出国,对吗?  
——对,我第一次出国。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两件事:越南非常勇敢,他们(中国人)一点也不勇敢。  

从那一天起我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越南人)完全不同于他们。越南人身上的勇气是天生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一个防御性的战略。居民们人自为战。
  
最近,他们(中国人)调集数十万部队进来侵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已动用了民兵和地方部队来攻击他们。我们并不采取防御姿态,这样就使他们遭受挫折。他们连单独的一个排也消灭不了,而我们却消灭了他们好几个团和好几十个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进攻性战略。
  
美帝国主义者在一场漫长的战争中和我们作战。他们是如此强大,然而他们失败了。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就是中国人和苏联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因为这一点),他们才如此猛烈地攻击我们。

——越南和美国人战斗,非常凶猛地和他们战斗,但是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极大的国家,不仅能聚集1000万军队,能调动相当强大的武器来和我们作战。所以我们不得不战斗了相当长的时期,以驱使他们降级。我们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国人不能。当美军进攻广知(Quong Tre)时,政治局下令部队立即投入战斗。我们不害怕。在这之后我到中国见周恩来。他告诉我:“这(广治的这次进攻)也许是史无前例的、举世无双的。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没有两次。没有人敢于像你们那样做,同志们,你们做了。”
  
……周恩来是总参谋长。他敢讲话,他更坦率。他告诉我:“要是我从前就知道贵国同志们采用的方法,我们就不需要进行长征了。”所谓长征是什么呢?在长征开始时有30万军队,在长征结束时只剩下3万人。27万人损失掉了。这样做事,真是愚蠢透顶……(我)这样说,就是使你们,同志们,知道我们比他们强多少。在最近的将来,如果我们对中国人作战,我们一定会胜利……然而,说真的,如果另外一个国家(不是越南)对中国作战,他们能不能像这样(像越南一样)获胜,就不清楚了。
  
……如果过去苏联和中国相互联合起来,美国人是不是还敢于和我们作战就不能肯定了。如果两国联合起来,共同帮助我们,美国人是不是还敢于采取他们实际上采取了的那种方式和我们作战,就不能肯定了。他们一开始就会退缩不前了。他们就会像肯尼迪时期那样退缩不前。越南、中国和苏联都帮助老挝,美国就立即和老挝签订了一个条约。他们不敢把美国部队送到老挝去,他们立即让老挝(人民革命)党参加政府。他们再也不敢攻击老挝了。

后来,当两国(苏联和中国)相互争执时,美国人就被(中国人)告知,他们可以径直攻击越南而不必害怕。不必担心(中国的报复)。周恩来和毛泽东告诉美国人:“如果你们攻击我,那么我就会攻击你们。你们愿意派多少军队到南越都可以。随你们的便。”
  
……(现在)我们与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为邻,与一个有扩张主义企图的国家为邻。如果他们[中国]要贯彻这种扩张主义企图,那就一定从侵略越南开始。这样,我们就得肩负起另一个不同的历史责任。然而,我们从来没有逃避过我们的历史任务。以前,越南履行了她的任务,这次越南也决心不允许他们扩张。越南保持了她自己的独立,我们这样做也就是保卫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越南下定决心不允许中国推行他们的扩张主义计划。最近(与中国)的战斗仅仅是第一个回合。现在,他们仍然在许多领域里做准备。然而,无论他们准备到什么程度,越南都会胜利……  

发动战争决不是在树林里闲逛。派出100万军队对境外的一个国家发动战争,这会引起数不清的麻烦。最近他们调集50万到60万部队来和我们作战,但他们没有充足的交通设备来给他们的部队提供食品。中国现在正准备三百五十万部队,但是他们不得不把其中一半留在(中苏)边界上阻止苏联人。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他们派进来一百万或两百万部队来和我们作战,我们也什么都不怕。我们只投入了6万军队,而且如果在近期我们要和两百万[军队]作战,那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不害怕。
  
我们不害怕,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作战的办法。如果他们派进来一百万部队,他们将只能在北方获得一个立足点。[他们]深入中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和河内,或者进一步南下,将是困难的。同志们,你们知道,希特勒集团[也是]以这种方式猖狂进攻,然而当他们(德国纳粹)抵达列宁格勒,却不能进入。有城市,有人民,有防御工事,不可能对这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居民展开有效的攻击。即使打上两年、三年和四年,他们仍然不能进入。(北方的)每一个村庄都是这样。我们的方针是,每一个地区都是一个堡垒,每一个省份都是一个战场。我们将战斗,他们根本进不来。
  
然而,仅在前线和敌人战斗是永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坚强的后防。最近的战斗结束后,我们估计,在最近的将来,我们必须再增加几百万人到北方前线。但是由于敌人来自北方,全国的直接后方就必然是清化、义安、河静……保卫首都的直接后方必须是清化和义静……我们可以使用两到三个军对他们施以沉重打击,这将使他们蹒跚不前,而我们将继续保守国土。为了这个目的,每一个战士都必须是真正的战士,每一个班都必须是真正的班。
  
——现在已经打了一仗,我们不应该主观。主观主义和轻视敌人是不正确的,但是缺乏自信也是错误的。我们不主观,我们不轻视敌人。但是我们也要自信,要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应该有两个东西。  
——中国人现在有一个进攻我们以图向南扩张的阴谋。但是在当今时代,没有任何事情能干了以后再包得严严实实。中国人才打了越南没有多少天,全世界就已喊叫起来:(“)别碰越南!

(”)当今时代不像旧时代。在那时候,这只是我们和他们(指中国人)[的事]。现在整个世界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还完全没有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但是这是一个人人都想要独立和自由的时代。(即使)在小岛上,人民也要独立和自由。人类现在全都是这样。这与旧时代是非常不同的。在那时候,人民对这些事情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胡伯伯的话,“没有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珍贵”是当今时代的一个观念。攻击越南就是攻击人类,就是侵犯独立和自由……越南是一个象征着独立和自由的国家。
  
——[当年]到了要和美国作战的时候,我们在政治局的兄弟不得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考虑我们是不是敢于和美国人打。我们都赞成作战。政治局表示了它的决心:为了和美国人打,我们必须不怕美国人。大家思想都一致。大家都赞成和美国打,都赞成不怕美国,同样我们也必须不怕苏联。大家都赞成。我们也必须不怕中国。大家都赞成。如果我们不怕这三个东西,我们就能和美国人打。这就是当时我们在政治局所做的事情。

尽管政治局召集起来这样讨论问题,而且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致的,但后来仍有一个人对一位同志讲了我所说的话。那位同志起来质问政治局,说为什么三哥[Anh Ba] 又一次说如果我们想要和美国人作战,我们就不应该害怕中国人?
   
当时,阮志清兄弟,他一直被怀疑同情中国人,站起来说:“尊敬的政治局,尊敬的胡伯伯,三哥的论断是正确的。必须这样说(指不必害怕中国人),因为他们(中国人)在许多事情上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在这里阻挠我们,在那里束缚我们的手脚。他们不让我们打……”
  
当我们正在南越作战时,邓小平规定我只能在排以下的规模上打,决不能在更高的规模上打。他(邓小平)说:“在南方,既然你们已经错误地开始打仗,你们就只应该在排以下的规模上打,不要有更大的规模。”他们就是这样给我们施加压力。
  
——我们谁都不害怕。我们不害怕是因为我们是正确的。我们甚至不害怕我们的老大哥。我们也不害怕我们的朋友。  当然,我们不害怕我们的敌人。我们已经和他们打过了。我们是人;我们谁都不害怕。我们是独立的。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独立的。
  
我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军队,因为我国处在威胁之下,正受到欺负……没有别的办法。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那么就会极端危险,但是我国很贫穷。
  
——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但是这不会以任何方式削弱我们。中国人对我们有几个政策:侵略和占领我国;设法在经济上削弱我们,给我们的生活条件增加困难。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反对中国我们首先必须不仅仅打仗,也要使我们强大起来。依我看,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的军队不应该是一支耗费国家资源的力量,而应该也成为一支强大的生产力量。当有敌人来的时候,他们(战士们)立刻拿起枪杆子。没有敌人来的时候,他们就大力生产。他们在生产上将是最好的和最高的典范,生产得比谁都多。当然,这并不是个新事物。……
  
——现在,我们的军队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保卫我们的独立和自由,同时也就保护了我们全世界的和平和独立。如果中国反动集团的扩张主义政策不再贯彻执行,这将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越南能做到这一点。越南已经有5,000万人口。越南有老挝和柬埔寨朋友,有安全有利的地形。越南有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人类的支持。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们同志们听说过在我们党内、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有谁担心我们会输给中国?当然没有。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友好关系。我们不想结下民族仇恨。我再说一遍: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感到仇恨中国。我没有这种感觉。是他们要和我们打。今天我也想让同志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为中国辩护过的人,就是我本人。这是真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六十国党起来反对中国, 只有我替中国辩护。  我们越南人民就是这样。我要继续重申这一点:无论他们的行为有多坏,我们知道他们的人民是我们的朋友。就我们而言,我们对中国没有恶感。然而(几个)中国领导人的阴谋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只提他们是一个集团。我们不提他们的国家。我们没有说中国人民对我们是坏的。我们说那是反动的北京集团。我再次严明地这样说一遍。

那么,让我们把局势置于牢固控制之下,做好战斗准备,永不放松警惕。对中国方面也是一样。我坚信在50年内,或者在100年内,社会主义将获得胜利,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有这个问题了。但是,这需要如此(长的)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在各方面都做好准备。

现在,当然没有人再怀疑了。但是五年前我肯定没有同志会怀疑中国会攻击我们,但是还就有这样的同志。(这些)同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件事。  但是我们(黎笋和领导层)就不这样。  我们知道中国十多年来一直在打击我们。所以我们(对1979年1月中国的进攻)并不感到吃惊。

节选自《黎笋和越南与中国的决裂》  
  



  



   





目前看来很明显越猴没有接受教训
越军当时的战术素养很高,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一冒烟,越军就可以把炮弹砸进锅里面


双方陆军武器差距不大,甚至某些方面越军优于我军(苏联援助中国支援----储备充足,多次用反坦克导弹,大口径机枪和毒气弹直接打我步兵 ),实战经验越军优于我军(经过历练的老兵油子对付初上战场新兵蛋子-我军的主要伤亡就是刚开始那几天)
对地形熟悉程度越军的优势无以复加
我军的主要假想敌的预设战场是平原,对山地作战不熟悉

双方陆军武器差距不大,甚至某些方面越军优于我军(苏联援助中国支援----储备充足,多次用反坦克导弹,大口径机枪和毒气弹直接打我步兵 ),实战经验越军优于我军(经过历练的老兵油子对付初上战场新兵蛋子-我军的主要伤亡就是刚开始那几天)
对地形熟悉程度越军的优势无以复加
我军的主要假想敌的预设战场是平原,对山地作战不熟悉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1-24 16:06
黎笋谈中越关系

总的来说,我们打败美国人以后,就没有帝国主义再敢和我们打仗了。只有中国反动派,认 ...
请问中越双方伤亡情况是个什么样子?
越军当时的战术素养很高,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一冒烟,越军就可以把炮弹砸进锅里面
哪里看的路边摊黄色小报?
未來主要戰爭就是打叢林戰,山地戰
bighands 发表于 2013-1-24 15:38
这次自卫反击战在国际上或者从越方来看是怎么样的有人科普一下吗
在维基百科好像有
对越南,他们不敢以这种方式谈论迁移人口的事。然而,他(毛)对我说:“同志呀,贵国人民真的打败了元朝军队吗?”我说:“的确如此。”“你们是不是真的打败了清朝的军队?”我说:“的确如此。”他说:“也打败了明朝的军队?”我说:“是的,还有你。我也打败了你。  你知道吗?”我就这样对毛泽东说话。他说:“知道,知道!”他想拿走老挝,拿走整个泰国……还想拿走全部东南亚。让[他的]人民去那里生活。当时情况复杂(到如此程度)。

-----------------------

越猴大言不惭 自己想搞印支联邦还污蔑太祖
呵呵,看了那个黎孙的讲话,感觉就一点,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喂不熟的狗,养病,要物资钱,来求中国,翻过脸来,就长狗毛,典型的小人政客,有这样的小人政客当家,难怪国家成为大国的筹码,越南军队之所以吃了十几年的败仗,估计也同这个癞蛤蟆的口气有关,号称一个越南人对付三十个中国兵,吹牛可以,但将如此不靠普的牛皮当真,那可就要用生命和鲜血来兑现了,顺便说一下,我军在第一阶段指同登攻坚后的很大损失,除了多年无战事的经验荒芜外,上面主要领导的轻敌也有很大的关系,至于越军,由于兵力和战略指导的问题,也只能这样的打仗,在战术上基本没有太大的失误,这说明,越南人的小部队作战方式是成功的
QUACK 发表于 2013-1-24 19:23
哪里看的路边摊黄色小报?
13军某部迫击炮连战士回忆
我不看…我不看…看了要毁我三观的!
但是在撤退时,越军的游击战让解放军吃亏很大啊
撤退时损失较大的就是448团那一次。其他的像127、128师都设伏搞了几次回马枪,歼灭了不少来犯越军。13军和163师撤退更是以炮火断后,打得越军根本不敢靠近。
mopyfish 发表于 2013-1-25 10:03
13军某部迫击炮连战士回忆
恩恩,这和某商品生产日期写某年某月某日有什么区别。老兵的回忆多了,怎么我就没见过类似的说法
老沉 你终于回来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张文天都扯上了。
QUACK 发表于 2013-1-26 00:25
恩恩,这和某商品生产日期写某年某月某日有什么区别。老兵的回忆多了,怎么我就没见过类似的说法
你是权威吗?如果你要反驳对方的说法,请拿出你自己的证据。以自己没听说过就否定有名有姓的参战人员在正规军事上的回忆文章,你何德何能
据该13军116团该战士回忆,最大的问题是当时部队的战术通信非常糟糕,国产通信电台在山岳丛林地带完全不可靠。
有一事不明,请楼主解惑。
79年对越作战,广西方向兵力不足,需要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支援。同时,北面是冒着苏联出兵危险的,而武汉军区和济南军区作为军委最重要的战略预备队,肩负着北向增援的重任。那么广西方向的援兵理应从战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南京和福州两军区抽调才对,为什么反而从武当军区抽调了两个军另一个师?
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压力并不小,要防止苏联太平洋舰队对东南沿海地区的袭击,同时南京军区还要随时准备支援抗击苏军在渤海湾方向的行动。

相对而言,军委从福州军区的29、31军抽调了部分老兵和炮兵前往广西作战;在兰州、济南军区调拨了部分库存弹药南下。
要总结经验教训啊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1-26 14:23
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压力并不小,要防止苏联太平洋舰队对东南沿海地区的袭击,同时南京军区还要随时准备支援 ...
当时苏联太平洋舰队没有大规模登陆的能力,也没有能到我华东地区进行支援登陆作战的舰载战斗机力量,就算舰队出动,性质也是袭扰、破坏,对我陆军的压力不会太大。其实武汉军区少抽一个军,南京军区抽调60军,从战略整体的布局来看,应该更加合理。
不在于部队多少,13军当年打了一个多礼拜,才前进了30公里,听到撤退命令,撒脚丫子一溜烟跑回国境线,连喘气都喘不过来。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30公里是啥概念?
mopyfish 发表于 2013-1-26 11:33
你是权威吗?如果你要反驳对方的说法,请拿出你自己的证据。以自己没听说过就否定有名有姓的参战人员在正 ...
呵呵,你是权威?我看不出来。还有名有姓,你的姓和名在哪里啊?你何德何能
881019a 发表于 2013-1-26 15:39
当时苏联太平洋舰队没有大规模登陆的能力,也没有能到我华东地区进行支援登陆作战的舰载战斗机力量,就算 ...
有没有这个能力不是事后在此推算而定,华东地区是中国当时财赋重地,不容有失。对越作战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出动大量舰只经东海南下,于华东外海徘徊挑衅,气氛非常紧张。

武汉军区本来就是战略预备队,对越作战前军委判断只要按时完成惩罚作战撤军回国,北方边境苏军进行大规模侵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才抽调武汉军区主力南下参战。

任何时候决策都是有利有弊,兵行诡道,险中求胜,看你图哪头。往往看似并不合理的战术会出奇制胜。
我要对同志们多说说,以便你们更多地看到这件事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毛问我:  

——老挝,有多少平方公里(土地)?
  
我回答:  
——大约20万(平方公里)。

——人口有多少?(毛问)

——(我回答)大约300万!

——(毛回答)那不是很多嘛!我要让我的人民到那里去,就这样!

——(毛问)泰国有多少平方公里(土地)?
  
——(我回答)大约50万(平方公里)。
  
——那么有多少人口?(毛问)  

——大约4,000万!(我回答)

——我的天!(毛说)中国的四川省有50万平方公里,却有9000万人。我还要让那里的更多一些的人去(泰国)!  

对越南,他们不敢以这种方式谈论迁移人口的事。然而,他(毛)对我说:“同志呀,贵国人民真的打败了元朝军队吗?”我说:“的确如此。”“你们是不是真的打败了清朝的军队?”我说:“的确如此。”他说:“也打败了明朝的军队?”我说:“是的,还有你。我也打败了你。  你知道吗?”我就这样对毛泽东说话。他说:“知道,知道!”他想拿走老挝,拿走整个泰国……还想拿走全部东南亚。让[他的]人民去那里生活。当时情况复杂(到如此程度)。
楼主的资料很好,黎笋的讲话好傻
其实我觉得打越南,不应该玩什么纵深穿插,就应该是靠着蛮力一路平推。

遇到火力点、坚固阵地什么的,步兵也别上去硬啃,着嘛急呀,等炮兵轰过之后,再在坦克的支援下慢慢进攻。
欢迎沈大回归,希望沈大以后多发科普文普及知识
好文值得学习
越军对其在79年所用的战略战术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加强。
架空一下,如果现在PLA要对越南进行一次类此79年自卫反击战的战争,以PLA现有的装备,该采取什么样的打法?
长乐无忧 发表于 2013-1-26 22:26
其实我觉得打越南,不应该玩什么纵深穿插,就应该是靠着蛮力一路平推。

遇到火力点、坚固阵地什么的,步 ...
您以为是“华北大平原”么?
mopyfish 发表于 2013-1-26 11:35
据该13军116团该战士回忆,最大的问题是当时部队的战术通信非常糟糕,国产通信电台在山岳丛林地带完全不可靠 ...
在山岳从林地带无线通信本身就会受很大影响,连卫星电话都会不可靠。

mopyfish 发表于 2013-1-24 17:42
越军当时的战术素养很高,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一冒烟,越军就可以把炮弹砸进锅里面


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
=====================
这是没有的事,做饭主要防的是冷炮

炮火压制指的是己方火炮完全没办法开火,79年从任何战线上都没出现这种事
mopyfish 发表于 2013-1-24 17:42
越军当时的战术素养很高,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一冒烟,越军就可以把炮弹砸进锅里面


我军被炮火压制得不敢烧火做饭
=====================
这是没有的事,做饭主要防的是冷炮

炮火压制指的是己方火炮完全没办法开火,79年从任何战线上都没出现这种事
dragoninsky 发表于 2013-1-28 19:23
越军对其在79年所用的战略战术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加强。
架空一下,如果现在PLA要对越南 ...
那得看目标是什么了吧,至少南沙,白龙尾得一次性都收回吧。